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优秀22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工具和记录。教案的编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下是一份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一
《百合花开》是语文沪教版教材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重点词、句,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生哲理。本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写的是一株百合抵御各种困难坚信自己能开花,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告诉我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1、熟读课文,掌握6个词语,学会运用表强调的排比句。
2、通过“花开”为线索,利用读写和理解训练,让学生了解百合花花开的整个历程,理解并学习百合花坚定信念、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
3、通过学习,让学生去感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重点:品味文章关键词句,探究百合的形象和学习百合花花开的艰苦历程,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2、难点: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学习,体会作者笔下的百合花的优秀品质以及所带给学生的感动和感染力。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小的礼物(出示百合花),认识它吗?现在我想做个小小的调查,想知道一下大家对百合花了解多少。师:同学们都讲了很多关于百合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有幸学习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板书《百合花开》)。一株小小的百合,演绎出了怎样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
1、听片段录音,口述野百合的成长中有哪些经历?(提出问题,吸引学生兴趣)2、检查预习。(词语的拼音、理解)。
2、请同学们说一说百合花经历了怎么样的一个过程?根据课文,填空。
3、学生简要概述,(随机板书)野草——花苞——百合花开——百合谷地。
1、小组学习和讨论。
(1)用直线划出野百合周边的不利环境(自然、社会);用波浪线划出野百合应对的信念、语言、行动。
(2)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
(3)预设:百合花生长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4)预设:当百合花是野草的时候,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用波浪线划出)/引导板书上的野草加成“野草”(双引号代表特殊含义)(板书双引号)。
1、抽读“百合心语”,你读懂百合的心声了吗?有什么体会?
2、从百合花的言行中,我们体会到了它具有什么品质?(板书:坚定信念、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1、续写排比句(我要认真读书,是因为……);填一填(词语运用);造句(联系实际拓展)。
2、归纳主旨(结合板书,概括精神品质)。
默地朝着信念前行,那么每株百合都会绽放出洁白迷人的花朵,从而证明自己的存在。信念的力量是神奇的。亲爱的'同学们,请坚持自己的梦想吧,成功就在前方!
1、抄写词语两遍;
2、抄写第8小节和第14、15小节;
板书设计:
“野草”——花苞——百合花开——百合谷地(第一横格坚定信念,第二横格执着追求,第三横格坚持不懈)。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二
从整体来看,我校六年级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基本功较扎实,书写端正,朗读有感情。能独立思考问题,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发挥师生、家长的共同合力,来帮助他们进步。本学期重点针对班级学生特色进行有效的教学,展开网络多元导学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及古诗文诵读、课文阅读的指导,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1、内容和编排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第一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一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二是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三是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四是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六组:一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二是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是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四是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七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第八组: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一)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网络多元导学资源,指导自学、预习、复习等。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深化“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与好书共成长”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品德。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此计划作为课内阅读活动的延伸与补充,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范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读书内容
1、新课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及初中文言文。
2、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指导措施:
1、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经常范读,教师以深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延续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从而激发学生自愿地去阅读。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利用好每天中午以及课后的阅读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4、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列出自读提纲,如:1)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另外,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2)做批注3)写读书笔记。
5、与学生一起读书,及时交流读书心得。
6、开展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7、有计划地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3、习作八次约25课时
4、综合活动8个约18课时
5、单元小结8个约10课时
6、机动、复习、检测约20课时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三
1.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至爱亲情,回报父母,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件播放满文军的《懂你》,音乐结束后,老师简洁引入:“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们去爱,母亲。今天,让我们走进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那份纯洁的永恒的母爱吧!”(设计意图:利用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金色花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评价并设问:同学们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5.教师示范朗读。
6.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你认为诗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诗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投影: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孩子,我读出了一位______的妈妈)。
回答:孩子(活泼可爱机灵顽皮等等)。
妈妈(慈爱温柔美丽勤劳等等)。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教师评价后,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评价: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转载自 cOoco.nEt.Cn
6.学生分组朗读。朗诵比赛。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评价后,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分成四个小组,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探讨交流。
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还想妈妈保密?
3、“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4、妈妈见了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
展示探究结果,教师适当评价引导:
1、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是无私的,他不求妈妈夸奖他求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教师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板书:圣洁美丽。
2、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是无私的,他不求妈妈夸奖他求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这样会给妈妈带来惊喜,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给妈妈带来快乐……。
4、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剧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写法指导:诗人想像孩子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借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这种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叫做借物抒情。
假如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
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回答。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连线,完成板书)。
金色花。
我
妈妈。
圣洁美丽。
嬉
戏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四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
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介绍山海关。
二、初读课文,理解新词。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名不虚传气势磅礴广袤无垠干戈扰攘浑然一体扞卫忠贞慷慨悲歌。
3、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
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
(学年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指导理清课文脉落。
(1)城楼(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现在的作用。
学生交流。
四、课堂练习。
出示问题(小黑板)。
比一比,组词语。
嘱泳抢员。
瞩脉沧贞。
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铮铮响嗬渤海嘉峪关纵缰驰马。
广袤盔甲干戈扰壤殷红。
五、作业。
熟读课文。
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五
2、领悟文章所蕴涵的深意,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出示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朗读并说说其中的含义。(成功要付出努力;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今天我们就带着对这首诗的理性解读,来看一朵开在人们心田上的花,看看它开花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故事。
全班齐读课文问:这是一株成功的花吗?你从哪里能看出这株百合花成功了?答:“到处都开满了洁白的百合”,“几十年后,远在百里之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开”,“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师:人们从远处赶来欣赏百合花,因为百合开花了,它成功了,人们赶来看它现时的明艳。那当初它的芽儿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下面我们就来仔细阅读课文。
出示问题: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具体语句思考。
1、在百合开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它又是凭借什么战胜这些困难的?
明确:它遇到了环境的阻挠,客观上,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偏僻遥远的山谷”,“高达数千尺的断崖”,这一切都成为百合开花的自然阻力。其次,人文环境的不协调:野草蜂蝶的嘲笑、讽刺、鄙夷、挖苦,也给百合花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自身的弱小、不起眼也给它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一切,百合丝毫不动摇,它以坚定的信念,不畏讥讽的自信,坚忍不拔的毅力,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时刻不懈的努力对抗着来自断崖、来自野草蜂蝶的阻挠,最终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以开花宣告了自己的胜利。值得,开花能达成自己的心愿;能装点大自然,将美奉献给世界;完成了大自然赋予的使命,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出示:聆听百合开花的心路历程,你有什么人生感悟?请说一说你的体会。
要求;
1、语言简洁流畅。
2、能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任意选择角度谈体会。
例:内因决定成功的重要性;创造和谐社会,给他人发展提供舞台,鼓励支持他人;要实现个人价值就要做回自己,坚守本性等。
师:经过大家的解读,我们看到了一株身处恶劣环境下的百合,看到了一株遭受他人嘲讽的百合,看到了一株弱小而不起眼的百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株坚强的百合,一株自信的百合,一株执著的百合,一株有责任感的百合,一株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的百合,一株开在我们心田里的百合。这样一株百合值不值得我们赞美呢?那我们就来给这株百合唱一曲赞歌。
出示问题: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题,创作一首赞美诗,形式不限。
要求;
1、能鲜明地突出百合花的形象。
2、可任意选择百合花精神品质的某一方面。
看了大家的赞美诗,看得出大家对百合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份对百合的喜爱,一起再来感受一下百合的魅力。齐读文章。
结束语: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株开在断崖边上的百合花,相信经过大家的解读,这株百合花也一定开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上。最后,送给大家一株百合花,祝愿你早日开出属于自己的成功的花朵。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六
初步学会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清新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言风格,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文,把握百合花的形象,进而理解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
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文,领会关键词句,理解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
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清新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言风格。
一、导入新。
2、简介作者林清玄。
二、整体感知散读文。
三、赏析品味。
紧扣本单元主题“为生命喝彩”,思考:一株百合开花,如此寻常的事,为何要为之喝彩?从文中找出依据。
1、体会第1自然段百合生长的自然环境的恶劣。
抓住第3自然段“念头”一词,谈谈对此处百合的话的理解。(展示幻灯片)。
2、思考:百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我要开花”一番话的?(杂草的`讥讽嘲笑、蜂蝶鸟雀的劝告)找到相关语句。交流第9自然段百合的话,看看有哪些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分角色朗读文。(配乐)。
适时齐读第3和第9自然段,读出百合坚定的信念。
3、思考: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百合又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积聚内心的能量”等)找出相关的语句朗读并评析。
找出百合花开的语句(“最美丽”、“极深沉的欢喜”等),体味百合花的美。(展示幻灯片)。
4、第14和1自然段是否多余?说出理由。无数的人因何“感动落泪,触动了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小组讨论交流。、思考:既然百合已经开了花,赢得了无数的人的赞赏,为什么满山的百合花还要谨记第一株百合花的留言,“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呢?交流。
第16段“谨记”意思是牢记。第17段“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
四、思路拓展。
我们为百合花开喝彩,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五、作业布置。
1、摘录文中值得欣赏的清新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句。
2、联想自己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给了你深刻的启示,写一段话。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七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百合花执着、自信、坚强的形象。
2、学习文章运用拟人手法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花形象的写作手法。
3、百合花是信念的象征,理解信念对人生的价值。
:学习文章运用拟人手法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花形象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信念对人生的价值。教学过程:
同学们都知道,明天是三八妇女节,有同学今天已经给老师和妈妈送花了,有康乃馨,也有百合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株美丽的百合花。(板书课题:百合花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百合花开)。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1)文中的百合遇到哪些挫折?
(2)它是如何面对的?
(3)结果怎样?
明确:(1)自然环境的恶劣:“偏僻遥远的山谷”,“数千尺的断崖”;
自身外貌的丑陋:“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杂草、蜂蝶鸟雀的嘲笑和讥讽:“是一株草”,“纵然开出美丽的花,也不会有人欣赏”。
(2)百合依然努力地开花。从“百合花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感受百合的努力。
(3)在杂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积聚内心的能量”,终于开花了,最终形成了“百合谷地”。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3————11段。感受百合开花的过程怎样?明确:辛苦,不容易,充满挫折。
提问:既然这么辛苦,百合花为什么还要努力地开花呢?
(重点分析:杂草,蜂蝶鸟雀与百合的对话;排比句式的作用;“泪滴”的内涵等。)。
1讨论明确: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百合说:“我要开花······我要开花······;我要开花······;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体现百合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通过多种形式: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百合花的语言,以及排比句式的特点来深入感受百合花的执着、顽强。)。
讨论明确: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美:(1)满山的百合显露的美。
(2)百合努力开花的过程是非常美的。
(3)百合不为了别人的欣赏,默默开花体现自己价值的信念是美的。
讨论明确:面对赞美,不骄不躁,依然做好自己的本份。
2、百合花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讨论明确:无论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要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在逆境中坚定信念,永不言弃。
在顺境中,面对赞美不骄不躁,依然要做到“默默开花”。
这是一株自信、执着、顽强的野百合,它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它值得我们学习。愿这株美丽的百合永远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之上。
看到百合开花,杂草、蜂蝶鸟雀会怎么想呢?请你以它们的口吻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八
1.认读本课4个生字。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3.了解“母亲”温暖宽容而充满智慧的爱对艾尔比产生的巨大影响,懂得爱的付出与回报都能带给人幸福快乐。
通过自学,体会“母亲”对艾尔比的感情及影响。
给课文划分段落。
教育学生懂得感恩。诚然,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但这却是课文传达出的一个信息。不可否认,感恩,目前已经是我们社会比较稀缺的品质,尤其是孩子,他们把别人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其实,没有什么是生来就该如此的。我们生活在世上,蓝天绿树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能够健康成长是家人、师长对我们的付出,不断进步发展是占有社会资源和财富的结果,我们的生命都和别人的付出息息相关。得到与付出促成了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而感恩是这循环的动力。就像艾尔比,“我”无私地帮助了他,并不求回报,但他以自己的快乐成长、突然出现让“母亲”喜极而泣,相信艾尔比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像“母亲”一样对待他人。教学时,应该让孩子对此有所领悟,用这盒美丽的“水彩笔”为孩子的道德修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是本课的人文性所在。
自学讨论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过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布置学生预习。
一、揭示课题,质疑。
1.师:今天我们学习31课,大家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个休息日,“我”接到一个打错的电话,说“儿子”艾尔比偷拿了文具店的水彩笔。“我”以母亲的身份巧妙地给孩子解了围,并把水彩笔送给了他。12年后,已成为美术系大学生的艾尔比突然充满感激地站到了“我”的面前。)。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悻悻然——怨恨愤怒的样子。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话茬儿——方言,话头的意思。
欢呼雀跃——欢快地呼喊,像雀儿一样跳跃,形容高兴的样子或欢乐的情景。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爽朗——开朗,直爽。
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做谦辞)。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2.指名说。
学生说老师要注意引导。
本文有两种分段的方法。
第一种分法。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接到一个打错的电话,说“儿子”艾尔比偷拿了文具店的水彩笔。
第二部分(3——8自然段)写“我”以母亲的身份巧妙的帮艾尔比摆脱了窘境,艾尔比抱着“我”送给他的水彩笔开心地回家了。
第三部分(9——10自然段)写12年后,已成为美术系大学生的艾尔比又站到了“我”的面前,称“我”为“亲爱的的妈妈”。
第二种分法。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12年前,一个打错的电话,让“我”以“母亲”的身份帮助了艾尔比,使他免去了“小偷”的嫌疑。
第二部分(第9、10自然段):12年后,已是大学生的艾尔比突然充满感激地站到了“我”的面前。
四、自学课文。
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五、集体交流。
1.“我”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妈妈。(板书:善良或有爱心)。
她对素不相识小男孩油然而生怜悯之心,自认为是艾尔比的母亲,承受着别人的责难,特意赶去给孩子解围,而且她并不认为自己那么做有多伟大。
2.“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母亲。(板书:智慧)。
她的一番温柔的话,巧妙的打消了人们认为艾尔比是小偷的`想法,一下子就把小艾尔比从猜忌鄙夷的围观中解救出来,使孩子有了自尊、自信。(板书:自尊自信)。
3.“我”是一个宽容豁达的母亲。(板书:宽容)。
小艾尔比犯了错误,“我”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斥责他“偷”,而是“宁愿相信,他这么做仅仅是因为想要一盒水彩笔来描绘它严重美丽的风景”。她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了这种做法,一母亲的胸怀宽容了孩子,使孩子自己自悟。(板书:自悟)。
5.“这个妈妈用一盒水彩笔指引了我的整个人生……”艾尔比为什么这样说?板书:自强。
六、你觉得艾尔比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师:爱的力量真是无法估量!有时一个小小的善举,只是一点点温暖的关怀,就可能改变人的一生,使他拥有光明的未来。给予别人爱,接受别人的爱,回报别人的爱都是幸福的。
七、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艾尔比的水彩笔。
善良自尊。
宽容自信。
智慧自悟。
自强。
开心、幸福。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九
本班同学一共有54人,其中男同学35人,女同学19人。本班大多数同学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参加学校、班级举行的各项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总体上,本班班风良好,得到各任课老师的好评。但是,本班有将近一半的孩子父母不在家,由其爷爷奶奶带,或是寄托在亲戚、朋友家,这些孩子相对来说,各方面的学习、生活习惯不尽人意。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其特殊地位要求第十一、十二册加强整合性,并兼顾与初中课本的衔接。为此,要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同学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
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为了落实“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这个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同学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伯牙绝弦》等。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同学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同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1、注重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
2、注重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努力使同学热爱语文学习,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愿意独立解决学习语文时遇到的问题。
3、注重文化积累,情感积累。
4、贴近儿童生活实际,遵循同学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使语文学习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减轻同学的负担。
5、不但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注重教会同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探究学习策略的意识,能够比较正确地作评价。
6、培养同学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让同学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7、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8、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9、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0、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1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12、引导同学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语言的'优美,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1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4、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15、引导同学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6、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17、会写简单的活动总结,学习作者将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18、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3、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一)精读课文。
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同学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根据课标第三学段对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在教学中注意点:立足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同学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最后要精心组织促进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我概括成以下四点:
1.工具性人文性有机统一:真正的阅读是同学与文本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与心灵沟通的过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来体现。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感悟做人之道。
2.感悟与质疑和谐相生:“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胡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清.唐彪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要选择质疑的时机,要给予质疑的时间,要重视问题的梳理,要点拨质疑的方法。
3.积累与运用双管齐下: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同学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4.阅读与表达携手共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另外,要注意文言文的教学。说到文言文,在第十册中已经学习过《杨氏之子》,第十二册还有:《学弈》《两小儿辩日》。对于小学中出现的文言文的教学,考虑到初中一下子接触有困难,先作个铺垫。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感受文言文;读正确,读流利,读中正确表达语句的意思;熟读至成诵。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呢?当然是读。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当然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小同学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同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作为本单元,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同学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略读课文。
本册教材精读、略读课文各占一半,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类课文,发挥他们应起的作用。
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同学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同学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同学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同学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对一类文质兼美,可读性强的文章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作精读课文来上。
1、持续培养同学的自觉积累的习惯。
2、继续培养同学的思考能力和质疑的能力。
3、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保底的工作。
4、通过随感的写作持续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5、要从言语内容(人文内容)和言语形式的最佳结合点切入,展开教学,做到文道统一。
6、熟读深思。注重思维训练,仍然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学而不思则罔”,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认识到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现代教学更是把培养语文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
7、多积累,少做题,是新课程语文教学对传统语文教学精华的继承。
8、要有鲜明的目标意识,突出“用教材教”的理念。
9、遵循规律,实行启发式教学。启发主动学习,培养问题意识。
总之,把握教材,是为了用好教材,落实用教材教的的理念,有效培养同学的语文素养。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十
初步学会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清新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言风格,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文,把握百合花的形象,进而理解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教学重点:
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文,领会关键词句,理解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清新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
2、简介作者林清玄。
紧扣本单元主题“为生命喝彩”,思考:一株百合开花,如此寻常的事,为何要为之喝彩?从文中找出依据。
1、体会第1自然段百合生长的自然环境的恶劣。
抓住第3自然段“念头”一词,谈谈对此处百合的话的理解。(展示幻灯片)。
2、思考:百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我要开花”一番话的?(杂草的讥讽嘲笑、蜂蝶鸟雀的劝告)找到相关语句。交流第9自然段百合的话,看看有哪些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分角色朗读文。(配乐)。
适时齐读第3和第9自然段,读出百合坚定的信念。
3、思考: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百合又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积聚内心的能量”等)找出相关的语句朗读并评析。
找出百合花开的语句(“最美丽”、“极深沉的欢喜”等),体味百合花的美。(展示幻灯片)。
4、第14和1自然段是否多余?说出理由。无数的人因何“感动落泪,触动了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小组讨论交流。、思考:既然百合已经开了花,赢得了无数的人的赞赏,为什么满山的百合花还要谨记第一株百合花的留言,“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呢?交流。
第16段“谨记”意思是牢记。第17段“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
我们为百合花开喝彩,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1、摘录文中值得欣赏的清新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句。
2、联想自己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给了你深刻的启示,写一段话。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十一
1、读懂百合花的形象及其蕴涵的深层意义。
2、领悟文章所蕴涵的深意,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一、导入。
出示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朗读并说说其中的含义。(成功要付出努力;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今天我们就带着对这首诗的理性解读,来看一朵开在人们心田上的花,看看它开花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故事。
二、读课文。
全班齐读课文问:这是一株成功的花吗?你从哪里能看出这株百合花成功了?答:“到处都开满了洁白的百合”,“几十年后,远在百里之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开”,“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师:人们从远处赶来欣赏百合花,因为百合开花了,它成功了,人们赶来看它现时的明艳。那当初它的芽儿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下面我们就来仔细阅读课文。
三、读懂百合。
出示问题: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具体语句思考。
1、在百合开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它又是凭借什么战胜这些困难的?
明确:它遇到了环境的阻挠,客观上,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偏僻遥远的山谷”,“高达数千尺的断崖”,这一切都成为百合开花的自然阻力。其次,人文环境的不协调:野草蜂蝶的嘲笑、讽刺、鄙夷、挖苦,也给百合花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自身的弱小、不起眼也给它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一切,百合丝毫不动摇,它以坚定的信念,不畏讥讽的自信,坚忍不拔的毅力,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时刻不懈的努力对抗着来自断崖、来自野草蜂蝶的阻挠,最终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以开花宣告了自己的胜利。值得,开花能达成自己的心愿;能装点大自然,将美奉献给世界;完成了大自然赋予的使命,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感悟百合。
出示:聆听百合开花的心路历程,你有什么人生感悟?请说一说你的体会。
要求;。
1、语言简洁流畅。
2、能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任意选择角度谈体会。
例:内因决定成功的重要性;创造和谐社会,给他人发展提供舞台,鼓励支持他人;要实现个人价值就要做回自己,坚守本性等。
五、赞美百合。
师:经过大家的解读,我们看到了一株身处恶劣环境下的百合,看到了一株遭受他人嘲讽的百合,看到了一株弱小而不起眼的百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株坚强的百合,一株自信的百合,一株执著的百合,一株有责任感的百合,一株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的百合,一株开在我们心田里的百合。这样一株百合值不值得我们赞美呢?那我们就来给这株百合唱一曲赞歌。
出示问题: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题,创作一首赞美诗,形式不限。
要求;。
1、能鲜明地突出百合花的形象。
2、可任意选择百合花精神品质的某一方面。
六、齐读课文。
看了大家的赞美诗,看得出大家对百合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份对百合的喜爱,一起再来感受一下百合的魅力。齐读文章。
结束语: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株开在断崖边上的百合花,相信经过大家的解读,这株百合花也一定开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上。最后,送给大家一株百合花,祝愿你早日开出属于自己的成功的花朵。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十二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研究出本节课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完成导学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语文能力制作学问卡,引导学生在课前自我探究、自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学问卡进行先学先问的方法。如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搜集一下课文的资料以及写作背景,让学生根据自我感悟体会文章重点词句并做好批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学问卡上写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学生不但通过先学先问进行了课前阅读,而且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后导后教,教师要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完成学问卡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疑问后导后教。在课前教师要搜集学生的学问卡,并根据学问卡调整导学案。如在《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制作学问卡的时候教师可能并未涉及学生能想到的一些疑问,但是学问卡显示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两三个知识点不是很明白,教师就要以学定教,进一步调整导学案,调控课堂教学环节,将这几个知识点分配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让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进行深入研讨,教师再根据学生研讨的情况后导后教。
三、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巧设问题唤起学生的创造动机,让学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思维中提高语文能力,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现以及解决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生语文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置问题,调控问题的解决过程,培育这节课最佳的知识生长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自我发展。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十三
第三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综合练习课)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2、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40+3090-50100-8095-580-8060+640+20+880-50+440+50-3090-60-10(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40+3090-50100-8095-580-8060+640+20+880-50+440+50-3090-60-103、听算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10+40+3040+20+3070-40-3060-20-30二、读一读,算一算1、(课件出示p609t)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磁性教具摆出10t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3、课件出示11t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三、思维训练p60的思考题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1~4t)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2、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1、30+65+2060+49+4030+6050+2060+4050+50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2、小组讨论: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1、p61的做一做。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3)你是怎么算的?(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出示p63:3图(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4)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四、全课总结。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十四
教学目标:1、使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进行思考并明确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
2、使学生体会转化策略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提高灵活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学生探索把条件适当转化,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教学中要求学生抓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关键。课堂中,启发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进行思考并明确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在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指引下,自己探索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
学生读题,提问: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可以知道什么?
你能用方程列式解答吗?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学生的发言“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你能想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解答吗?
学生读题。
思考解答。
小组讨论、交流。
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解答。
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三、拓展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学生思考: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练习十四第4题。
读题,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同样多”的含义。
明确:示第一堆和第二堆的白子合起来正好与一堆棋子的枚数同样多。
3、练习十四第5题。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转化的。
5、练习十四第6题。
先看图填空,再交流和评点:为什么要进行这样转化。
6、思考题:
先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利用线段图进行思考。
说说是怎样想的?
讨论交流。
画图观察、思考。
说说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观察思考。
大组讨论交流。
大组讨论交流。
四、自主评价。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评价总结。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十五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第二,着眼于积累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好处。编排本单元,不是为了增多题型、增加学习难度,而是为学生创造替换的机会,提供进行替换的载体。因此,两道例题只指点思路和方向,不出现题目的解法。
二单元目标要求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应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通过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与难点:用“替换”的策略通过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和方法。难点:对于相差关系的两个数量,用替换策略分析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小黑板。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策略。
二、探究新知,探究策略。
三、巩固深化。
四、课堂归纳总结1.出示:一枝钢笔的价钱等于三枝圆珠笔的价钱。
3枝钢笔可以换()枝圆珠笔。
5枝钢笔可以换()枝圆珠笔。、6枝圆珠笔可以换()枝钢笔。
2.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9个小杯中,正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3.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3个大杯中,正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1、出示例题:
教师追问:在替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替换”的策略:杯子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总容量没有发生变化。.
3、小结策略。
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种不同的物体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替换成一种物体。)。
4、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口头检验。
集体交流小结。
指导学生做练习十七的第1题。
学生思考说说。
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后口答列式。
学生读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已有经验,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把大杯换成小杯。
b.把小杯换成大杯。
学生自己操作(可以用画图等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评讲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比较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学生检验结果,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算一算总量是否是72毫升;二是算一算两个数量是否是1/3的关系。
学生读题后,自己画图分析,解答。
集体评讲不同方法的解题思路。
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试着用替换的策略尝试着计算。
集体交流。
学生明确:例题是倍比关系:替换时总量不变,数量会变;练一练是差比关系:替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学会用“替换”的策略通过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用“替换”策略来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的能力。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第2课时。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问题。
2、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与难点:理解并运用假设的思想进行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正确进行替换调整。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趣导入。
二、新知探究。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总结。
(1)组织学生思考:有没有巧妙的办法,能很快的找到答案?
(2)组织学生把找到的答案和方法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感受问题解决的策略。
(1)针对学生提出几种问题解决的不同的方法,如把10条船全部看作大(小)船,把一部分船看作大船,一部分看作小船等画图、列表方法,利用课件组织学生进一步观察讨论,交流和体会“假设--比较--调整”替换策略思想方法。
(2)引导学生对所得结论进行检验。
(3)结合学生交流过程,整理小结例2的问题解决策略及推理过程。
1.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
(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算一算”等进行问题解决。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替换”策略。
2.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2题(结合实际有所调整改编)。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3题。
4.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
5.感受数学文化。
组织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鸡兔同笼”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本课学习收获,进一步感受用“假设”解决问题策略。学生思考交流想法,说说判断结论。
学生观察,审理问题信息。
学生画图思考,可以把答案先与同桌进行交流,再集体交流。
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
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算一算”等进行问题解决。
完成练习第2题(结合实际有所调整改。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问题。
2、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用假设的策略来分析题意,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www.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会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综合应用画图、列表等多种策略的过程中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3、了解我国数学研究的悠久历史,增强学习的兴趣,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
重点与难点:进一步会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画图、列表等多种策略的过程中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课前准备。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忆旧知,创设情境。
二、巩固深化,灵活应用。
三、总结全课.
引导学生解决练习十七的第2题。
问:怎样来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解决练习十七的第3题。
追问:怎么会少呢?少的13元应换出多少枚1元的硬币?
小结:在提出假设后,有时要借助画图或列表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
指导学生做第4题.学生回忆说说。
学生读题,独立解决。
集体交流。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读题,并说说得到了哪些信息。
独立解决,集体交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
(1)假设全是1元:总钱数比实际的总数多7元。
(2)假设全是5角的:总钱数比实际的钱数少13元。
(3)假设1元和5角各一半.
读题,并独立解决.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十六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根据双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叫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若学生不会回答,师在点拨一下。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中不知不觉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胜利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学习这课的主要目的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弄懂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而诸葛亮之所以乐意接受这一任务的原因又是什么,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周瑜又为什么自叹不如,从而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真正搞清楚。我通过实例操作,得到以下启示:。
2、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语文。在本节课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诸葛亮怎么能够做到让船顺风顺水,小组同学合作演示诸葛亮怎样掉转船头借到箭的。学生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智慧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3、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学习语文。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审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体尝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那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孔明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深刻领会教材,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落实的不尽如人意,现总结得失如下:。
回首本课的教学,由于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生的引导上,偏重分析课文内容,学生的批注过多,整整说了一节,由于本课是文言文课文有很多语句不好理解,我又在教室电脑上找到翻译成白话文的内容,通过屏幕让学生仔细读了两遍,学生们顿时茅塞顿开,已不像开始初读课文时接连不断的向我询问词句的意思。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在朗读方面花的时间就显得少了。教学中没有较好地落实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加深对文章理解的。如果我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学生充分地朗读上,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领悟人物形象,可能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一、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良好的民主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当学生提出第一个疑问“借”用得不对时,我就进行纠正,他也许会有苦恼,也许会有被批评的不悦,而我并没有这样做,这就还给了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张扬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果我直接批评了那位学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么不对?”那样,学生就不会发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通过这个“借”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更不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我先告诉那个学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诸葛亮的。”相信这个学生会很受打击,以后可能只会遵循所谓的“正确与否”,从此扼杀了儿童创造的天性。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十七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学生探索怎样将每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设计理念:课堂中,引导学生回忆运用转化策略曾经解决过的一些问题,体会转化的策略可以使问题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学生观察图形,初步交流,确定解题策略,在画一画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探究解题的策略。教学中为学生充分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进一步感知转化的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初步交流确定策略1、出示例1。
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图形,独立思考可以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2、小组交流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
(2)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学生观察。
小组交流是怎样想的。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1、提问:怎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呢?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3、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4、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发言,有选择地板书。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学生小结。
三、运用策略拓展练习。
1、教学“试一试”
出示算式,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
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
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
出示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
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练习十四第1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进一步提问: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4、练习十四第2题。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想到转化的方法的,以及分别是怎样转化的?
5、练习十四第3题。
先独立解答,再交流和评点。
讨论交流。
观察、思考。
独立解答。
说说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学生数一数,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
小组讨论。
独立作业、交流。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十八
教材简析: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教学内容,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感受策略。
课前同学们都看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司马光遇到了要救落入大水缸里的孩子的问题。救人的办法有很多,如:可以从缸口把孩子拉出来,但是由于在场的都是孩子,人还没有缸高呢,力气就更小了,不可能能把落水的孩子拉出来;再如:也可以去叫大人来救,但是可能时间不允许……这些办法都不能很快地把落水的孩子救出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司马光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终于看到了一块石头,于是想出了“砸缸放水救孩子”的办法救了落水孩子一命。司马光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许多办法中选择砸缸救人的最好办法,就是一种大智慧,这样的过程就是应用策略解决救人的问题(板书:策略)。这是生活中的应用策略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也经常遇到问题,也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要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就必须采用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创设情境,感知列表整理的方法。
(1)导入语: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逛超市吧,今天有三位小朋友相约来到了超市里,他们准备买同一种笔记本,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图,听录音,(录音中增加了“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说的话“我用42元买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我们要用到哪些条件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只留下有用信息,提问:你能找到信息中的关键词吗?你能将这些关键词整理写出来吗?学生交流,相互补充逐步简洁成: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添上表格线,形成一张完整的表格: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板书:列表整理信息。
2、分析解决问题,感受列表的价值。
(1)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题中的这个问题。想好后在小组里交流。全班交流。归纳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思路: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板书:分析列式解答。
讨论: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可以怎么想?(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在解题时,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从已知条件想起,想: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1本的价钱;也可以从要求的问题想起,想:要求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
这样一来,你会列式解答了吗?请行动起来(学生活动)。
课件出示:
18÷3=6(元)。
6×5=30(元)。
答:小华用去30元。
师:核对一下,你做对了吗?
(2)师归纳:解决条件较多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把有用的信息和问题列表整理,使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从而很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下面我们就用列表的策略来帮小军算算42元可以买多少本笔记本?课件出示问题和空表格。
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相机完善表格。
小明3本18元。
小军?本42元。
列式解答后,请一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18÷3=6(元)。
42÷6=7(元)。
答:小军买了7本。
(4)课件同时出示上述两个表格。问: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能买多少本,在思考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依据屏幕上的列式回答)。
观察这两个表格,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小明的两个条件),所以这两个表格可以合并起来。
课件演示表格合并的过程。
师:所以在以后,我们要利用同一组信息来解决两个不同问题时,就可以像刚才这样整理。
如果不考虑人,而将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上,这张表还可以简化成下面的形式。出示箭头简化后的表格。请生说说每一栏表示的意思。(课件在每一栏的后面相应的写上表示的意思)。
观察每一组,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仔细观察上列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这里,买的本数在变化,用的钱数也在变化;买的本数越多,用的钱数也越多;但不管本数、钱数怎么变化,每本的价钱是不变的。我们还发现解决两个问题都要先求出第本笔记本的价钱,两个问题都跟“3本18元”有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合并在一起整理,这样就更简便了。
(5)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一种策略解决这些问题,你知道是用了什么策略吗?(列表)。
你觉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除了清楚、简洁,还有什么优点?(便于我们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巩固拓展,提升策略。
师:我们刚才帮助小明小华和小军解决了他们的难题,下面这些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些难题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来看看吧。
1、做“想想做做”1。
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注意问题要用问号来代替。学生汇报填写方法,然后,根据表格列式解答。学生汇报解答过程,说出解题思路。
2、做“想想做做”2。
师:最近,学校体育室缺少一些球,老师带了两个小朋友到商店去购买。
学生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并简要地说一下解题思路。(教师巡视指导)。
3、简要地比较这两道题目在运用策略上的相同点(列表整理信息)以及解法上的不同点?第一题,因为要先求出一本字典的高度,所以要用除法,第二题要求出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所以它要先算乘法。
四、回顾总结,交流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师:我们知道用列表的方法不仅可以更加简洁清楚的整理出信息,还更加利于我们分析题中的解题思路,其实,我们在以前早已经接触过表格,并利用表格来解决问题了。(课件出示以前出现的利用表格解决问题的题目)。其实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列表只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解决数学问题还有很多种策略,只要我们的小朋友认真发现,勤于思考就会找到。
五、布置作业。
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第67页,想想做做3和4。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列表整理信息分析列式解答。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十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一列举”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列举的策略时能不遗漏、不重复。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
1、出示主题图及场景图,指名读题。
2、提问:你能根据题意,用18根同样长的小棒先围成一个长方形吗?学生。
各自操作后,组织展示、交流。
启发:用18根同样长的小棒先围成一个长方形吗?学生各自操作把不同的。
围法都找出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并把不同的围法有条理地画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通过操作找到了这么多种不同的围法。那么是否还会有其他不。
同的围法呢?我们在作进一步的分析。
3、提问: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羊圈的周长是多少米?如果宽。
是1米,长是几米?宽是2米,长是几米?
要求: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并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
学生填表,交流。
4、联系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指出:有条理地一一列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策略。
5、提出要求:请你算出围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长、宽和。
面积。
学生计算后追问:通过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不变的前提下,面积。
有可能变化吗?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小?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从屏幕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提问: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解决这个问题?列举时,打算先考虑订阅。
几本的情况?接下去又要怎样思考呢?
要求:请大家按这样的策略分组进行讨论,看哪个组能通过列举得到正确的。
答案。
3、学生讨论,集体交流。
4、出示表格,要求学生用画勾的方法表示各种具体的订阅方法。
5、反思:你认为要得到全部的答案,列举是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一练”,指名读题。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第一次头中10环,那么第二。
次可能会投中多少环?第二次有可能再头中10环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列举思考的过程。
2、练习十一的第1题。
学生读题。说说要求。
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3、练习十一的第2题。
重点启发:要判断几个时刻也会发出铃声,只需按题中给出的规律再排一排、
比一比。
4、练习十一的第3题。
提示学生利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思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今天我们是用哪种策略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一一列举”的策略特点,提高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一一列举”的策略及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的分析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方法?
二、新授。
出示例3。
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会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求出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独立思考。
集体交流。
两种不同的列表方法。(从只住1个3人间想起;只住1个2人间想起)。
你认为“一一列举”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三、巩固练习。
1、方方有5元和2元两种人民币若干张。他要拿37元,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学生对立思考:应该从哪入手?
交流:你打算第一步做什么?然后呢?
还可以从哪算起?
同桌交流,说说你认为有几种方法?
同桌合作,完成你想出来的方法?
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的“一一列举“的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三课时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一一列举”方法的了解与使用。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36可以写成哪两个素数的和?
36=()+()=()+()。
=()+()=()+()。
说说像这种题我们如何又快又准确而不重复的找出正确答案?
实际上我们已经运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确定方法。
指名说说如何画表格。
学生填表,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二、提高练习。
1、练习十一的第8题。
学生读题,说明题意。
4人一组合作完成。
每组派代表说说解题思路。
2、练习十一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
三、全课总结: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有何评价?
四、课后作业:p67的思考题。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二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二十一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xx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
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
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以上就是本站给大家介绍的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案例,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我们要合理的引用知识,让学生在谈话中掌握到学习知识。
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教案分享篇二十二
一、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良好的民主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当学生提出第一个疑问“借”用得不对时,我就进行纠正,他也许会有苦恼,也许会有被批评的不悦,而我并没有这样做,这就还给了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张扬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果我直接批评了那位学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么不对?”那样,学生就不会发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通过这个“借”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更不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我先告诉那个学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诸葛亮的。”相信这个学生会很受打击,以后可能只会遵循所谓的“正确与否”,从此扼杀了儿童创造的天性。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