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范文(16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总结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过去的经验。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同时也欢迎你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一
说明文首要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对象,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常用的说明手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等。下定义,即给要说明的对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博物馆的定义就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分类别是将要说明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划分类别,以帮助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如电视机,可以分为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作比较,即将这种事物与那种事物比较异同,从而更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如将城市和乡村作比较,将大学和幼儿园作比较等。作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较的事物之间应当具有可比性,不能生拉硬扯,也不能不尊重客观事实,胡乱比较。为了说明某种事物的特点,有时候需要介绍它的背景、原理、历史等,这时就要用到引资料这种手法。比如我们要对长城进行说明,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文献,就更有助于今天的人们了解长城的历史,从而加深对长城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在复杂说明文中,列图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量的数据、冗长的叙述、复杂的相互关系等,都可以通过图表得到直观的表达。
按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前者着重在于说明的成因、构造、形状、用途等,后者则重在说明事理。这两类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事物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物理特征,常用的是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手法,事理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的逻辑特征,更多地要用到引资料、作比较等说明手法。但更多时候,在同一篇文章中,几种说明手法都要用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如何使说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备的呢?
说明文写作的前提是对要说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养成认真观察、深入了解的习惯:
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观察前列出观察提纲,观察时要记笔记、画图标。要善于提出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有概括性观察和特写性观察之分前一种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则利于把握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写、由全局到局部,是观察的一般原理。
要想传神,写出事物的内涵、原理等,则需要有很好的查阅资料、作调查的能力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明洛阳牡丹在写好它的形状、颜色、品种之外,如果能够考察一下洛阳牡丹的来历、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学原理,这篇文章就会有说服力,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洛阳牡丹的文化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的知识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和优秀的调查能力作为小学生,应当从小注重积累知识和调查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剪报、记笔记、上图书馆和阅览室等途径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写作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条理清晰,让人看得明白。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等。时间顺序一般有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等。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什么是合理的顺序呢?这要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说明对象本身的特征、规律而定。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往往以空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方法,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逻辑关系为顺序。
当然,大多数说明文会综合使用多种说明顺序。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常用的结构层次有并列式、层进式和总分式三种。比如我们以“水”为题目进行写作,可以先写水的外形特征,再写水的分类,然后写水的用途,这是并列式的写作层次。我们也可以先写水的外形,再写水的成因,最后写水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害,这是层进式的结构层次。先概括水的用途和特征,再一一细述,就是总分式。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二
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下边举个例子,一并注意标点的变化。
1、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2、“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3、“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请你学会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灵活说话。
举手投足见性情。
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倘若没有类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支伤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见,行为描写与肖象、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下边举例谈谈行为描写的一些技法。
1、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所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
2、人物行动对比着描写。
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3、运用特写镜头。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影视剧中类似特色镜头的方法完成的。“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再看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懒惰成性的奥的特写:“他足足躺了半个钟头,为这个打算而苦恼,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样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就这么办了。喝了茶,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中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令人发笑的懒汉形象就这样定格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4、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5、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就得让他过景阳岗,遇上猛虎。否则,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也难写武松神威。何九叔处于西门庆和武松两大力量的夹缝间,谁也不敢得罪,所以他给武大验尸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他胆小、事故、机智、善变,关键时刻他不惜忍痛咬舌来装病避祸,其性格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展露无遗。
6、侧面烘托写人物。
《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又如《陌上桑》写较敷之美,不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他们的行为使罗敷在人们的想象中有多美便有多美。学着这些方法,你也试试吧。
洞幽烛微绘心理。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人、物于己,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大陆,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有着许多独特的作用。它可以表现人物的面貌,如:“‘夜里写文章’。奥勃洛摩夫想,‘那他什么时候睡觉?……尽写尽写,要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要出卖一个人的智慧和想象,要戕害一个人的天性……要象一个车轮子,象一架机器一样,尽写,尽写,明天写,后天写;假期快到了,夏天临近了——他还非写不可!什么时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冈察洛夫用铺陈心绪的手法,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天天无所事事、苦思冥想和懒惰成性的寄生虫形象。他认为夜里写文章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幸”。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穷困潦倒,却幻想着“先前阔”过,“我的儿子会闹得多啦”(其实连丈母娘出生与否尚未可知);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下列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技法,希望对学写作的人有所裨益。
1、人物独白展示心理。
人仲怀在《茶花女》中写任人蹂躏的妓女玛格丽特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强烈控诉时,有一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内心独白,很好地展示了她任人摆布的卑贱地位和痛苦悲愤的心情:“我们一点一点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象野兽似的让人提防,象贱民般地被蔑视。包围着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好占便宜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象狗似地死去。”在戏剧中(如《屈原》、《雷雨》等)就有许多不好展示,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用人物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
2、摹写“意识流”流露心理。
我们先看一段王蒙《春之声》中主人公考察回国坐头罐车回家时随车身的颤动而展开的联想:“目前不正是流行着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咚叮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扬子茶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令人不快吗?……都是回家过年的”。主人公从过去现在,从中国到外国,从城市到乡村,驰聘遐思,“火车开动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从闷罐车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旋律,从各个角落的转机中感悟到春天来临了。
3、借梦境幻觉反映心理。
写人物的幻觉,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看一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做了坏事,黑夜中总是疑神疑鬼,更怕半夜鬼敲门。有的人心有所仪,看见花影,也会产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幻觉。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里,才易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
梦境描写,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红楼梦》便有许多梦境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她看而致死的恶梦,既透露了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4、让环境衬托心理。
平时同学们作文,受了表扬常用山欢水笑的环境烘托,遭了失败则用鸟云盖天来暗示。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听着歌声,什么都不再想了。他望见的已不是黑夜,而是一片青天。他觉得自己的心栩栩然振翅欲飞了。”冉阿让侥幸逃脱追捕的轻松心情随境巧妙点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可多读作品来体会。
小小细节传神韵。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细节细小,却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对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目归天的细节记忆犹新吧。他看见屋里的灯盏里燃着两根灯草,心疼费油,放不下心,闭不上眼。只到他小老婆走过去挑掉了一根灯草时,悭吝鬼才“点一点头,把头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说得力于这样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圆圈的细节,更不人见不忘。一个死刑犯人要画押,被逼无奈画上一笔也就算了。可阿q是独一无二,一方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方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他开始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感到羞愧,而后来却又一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这一传神的细节,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并得以鲜明到极至。可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其次,细节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心情也具有重要作用。钱种书先生《围城》中写方鸿渐收到唐小姐的信时欣喜若狂:“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这样的细节描写,把方鸿渐当时的心情细腻,带真地再现出来了。
此外,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细节描写的一般方法是:
1、摄取细小动作。
转载自 cOoCo.neT.CN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不是克制或是做作出来的话,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小动作,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分马》中老孙头要打儿马的情节异曲同工:“他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形象画出老孙头恼怒而又十分心疼的心理。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把金路易“摔”给太太,又“拈”着玩,旋即“装到口袋里”一系列动作,活画出一个一毛难拔的守财奴形象。鲁迅小说中如杨二嫂顺水拿走灰中的盘子及手套之类东西的动作,阿q画圆圈的动作,孔乙己用手罩盘子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
2、抓住细微的痕迹。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三
高考微作文也可以成为小作文,小作文虽“小”,但在写作中,学生经常出现错误,且错误颇多。以下一些经验或许可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
小作文的审题(即审读材料)很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成败。因为一个小作文的材料中,往往隐含了若干个写作要求,如不细心审读,抓不到这些隐含的要求,就很容易出现错误。例如:
一个孩子乘母亲不在,将家里的小闹钟拆了,母亲见后……。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展开想象,如果你是母亲,如何处置这个事情。请写出一个200字左右的处置过程。
这个小作文便隐含四个要求:(1)“母亲见后”,时间上必须要从母亲看见闹钟被拆之后写起;(2)“如果你是母亲”,行文中写作者必须是小孩的母亲,必须以小孩子母亲的身份出现,不能这样写:“如果我是这位母亲,我会这样处置……”;(3)“200字左右”,字数限定在200字左右;(4)“处置过程”,内容只能写处置的过程,而不能写结果和其他。
这一点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小作文字数一般是100——300字,受篇幅限制,语言要求简洁明了。其二,如果是写应用文,则语言也一定要简洁,因为语言简洁是应用文写作的最基本要求。
小作文是片断性作文,而非篇章。虽如此,但不能一味忽略结构的完整性。一篇小作文如果能够做到结构完整,则效果会更好。例如:
有位学生在叙写完一只小猫的伶俐乖巧后,篇末一句“我非常喜爱我家的小猫”独句成段,这样,既抒发了情感,又收束了全文,使短文结构完整,比那些一味描写小猫的文章要好得多了。
要做到结构完整,可运用以下的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包括总分式和分总式)等。
受文体的制约,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为主。小作文也应注意这一点。如江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小作文题为二选一,(1)通过某一情景或场面,描写你最喜欢的色彩。(2)就你最喜欢的色彩,发表议论。无论选哪一题,或描写、或议论,总得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但如果能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如兼用议论和抒情,表达自己对某种色彩的某中看法和喜爱之情,则能使短文大为增色。
为表现中心,大作文可以大肆渲染、铺陈,好比助跑跳远,通过助跑可跳得更远。而作为片断作文的小作文,则不必铺陈。小作文好比立定跳远,不能助跑,站定就跳,它的写作必须围绕中心按要求直接写中心内容。如小作文〝请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学校升国旗的场景〞,写作时就必须围绕中心内容〝场景〞直接描写,与这一场景无关的内容全都不能写。
有些小作文受篇幅影响,写作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很大限制。一般来说,只能写材料要求所制约的某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人或事,不能超出这一时空范围,不能不受时空限制而任意发挥和联想。再以〝描写学校升国旗的场景〞为例,空间上只能是校园内,不能超出范围。否则,势必使字数过多,内容不集中而不符合要求。
要写好漫画类小作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首先,必须认真审读漫画内容。有些漫画附有揭示该漫画所蕴涵的意图的词句,这类漫画易于读懂;而有些则只有图画没有文字。对此,考生要认真审读画面的每一个细节,任何一处都不能忽略。
其次,必须正确领会漫画所隐含的意图或问题,力求避免误解和错解。漫画的意图或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或是为了揭示某中道理,它总是隐含的。学生就要通过审读图画,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正确领会漫画的意图。
另外,在写作时,必须要有使漫画与写作内容相联系的语句。这样的语句可以在开头,在中间,或在结尾。如在开头可写:〝这幅漫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结尾可写:〝……。这幅漫画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有了这样的语句,便使漫画内容与写作内容联系了起来。
许多小作文并没有要求自拟题目,这时,学生可以不拟题目而直接写。这样既可以减轻写作难度,又可以节约时间。
如果要求自拟题目,则必须拟题。而为了琢磨一个恰当的题目,有时让人半晌难以下笔,焦急万分,此时不妨先把正文写好,而当正文一写好,再行拟题时,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喜人情景。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四
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2、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3、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4、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高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5、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__的歌、看__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7、字数以900字左右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许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招法一:小处切入,专注—点。
热点素材,往往影响很大,涉及面广。我们必须从小处入手,寻找与作文主题相关的“点”,切忌面面俱到。如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回到原点》片段: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伫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
【解析】“回到原点”这个话题,可以选择的角度众多。本片段只是从小处着手,选取了作者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这也是我们熟悉的画面,贴近读者生活,激发了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的思考。
招法二:概括热点,提炼主题。
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没有必要再做详细叙述,取而代之的应是对事件本身的高度概括,进而提炼出主题或结论。如高考大纲卷的优秀作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片段:
顺手的小事,彰显的不只是一种向善的习惯,更是道德社会的脊梁。被“彭宇案”“许云鹤案”吓怕了的十八位路人,竟忍心看着可怜的小悦悦遭受两次车轮碾轧之苦却不敢只是顺手地将她拉到一边。冰冷的雨滴拍打的不仅是小悦悦摔倒下的那块土地,更是十几亿国人冷漠的心。还好,还好有人愿意伸手,还好有善良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愿意拉小悦悦一把。她这一拉,不仅是将小悦悦拉出濒临死亡的边缘,更是将我们这些旁观者拉出道德滑坡的冷漠世界。
一个拾荒者,有的却是超越众人的至善至美。她的善,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足以使冷漠的灵魂为之震颤;她的美,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却足以让每个人都为她的魅力所折服。
【解析】考生由材料中修船工顺手补洞的善举,写到拾荒阿婆陈贤妹、十八位路人,因为这一事件影响极大,所以作者并未描述事件细节,而是高度概括,将重点放在了议论上面。
招法三:再现情景,抒发真情。
热点素材若细节展示得并不充分,也有可能缺乏感人至深的力量。我们可以精选某些细节,再现情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致张丽莉老师》的片段:
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校车突然启动,学生惊慌失措,呆若木鸡。司机也惊呆了。可是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更吃惊的一幕。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勇敢地迎上去,坦然地扑向那个庞然大物。在高大的校车面前,您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样的渺小,却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您“轻易”地推开了两个手足无措已经吓瘫的孩子。车轮肆意地从您的腿上碾过。学生得救了,您高位截瘫。
【解析】在叙述的人称选择上,作者选取了第二人称,既便于抒情,又便于说理。在叙事内容上,考生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细节描写,在叙事真实生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五
叙事类文学作品以多样化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成为近年来中考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表现手法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的写作特色,因此也成为阅读考查中的“常客”。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叙事性文学作品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最常见的有:衬托、铺垫、欲扬先抑、对比、设置悬念、照应等。
【提问方式】。
师:对,这是个共性的问题。同学们在做的时候往往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掌握常用表现手法的一般性特征,不能指出手法;二是不能结合文本内容对手法作具体阐述,答案内容空洞或不完整;三是在阐述其作用时,不知该从文章中心、人物形象、结构特征等角度具体考虑,只答出其一般性作用。
生:那么,老师能结合课本中的例子来具体给我们说说吗?
师:好的。下面我从衬托、铺垫、详略得当、欲扬先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解答思路:不是赘笔,这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先明确手法);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我的优待,是为了下文写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作正面陪衬。而写日本“爱国青年”对我的寻衅无礼,则是为了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毫无民族偏见。(其次结合文本具体阐释),以此更加突出了藤野先生高尚的境界和我对先生的崇敬怀念(最后结合中心简述具体作用)。
解答思路:写皇帝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作铺垫(明确手法、结合文本具体阐释),使得前后照应,行文构思严谨(结合结构简述作用)。
解答思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明确手法),先写阿长的种种不是,表达厌恶之情,这是“抑”;当她把我渴慕已久的书摆在我面前时,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这是“扬”,(结合文本具体阐释)这样不仅使情节曲折有致,更突出阿长精神的可贵。(结合中心等简述具体作用)。
解答思路:把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进行对比(明确手法),突出朔方雪的独立、张扬、富有抗争精神(结合文本具体阐释)。也表明作者更欣赏朔方的雪(结合中心简述具体作用)。
解题思路:一开始就用妈妈的惊慌质问来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从而设置悬念,(明确手法)吸引读者的兴趣,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具体作用分析)。
其他的表现手法如伏笔、照应等与上面的解答思路基本一致,细细揣摩,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金题回放】。
1、衬托。
示例一:(年青海卷《雪中小卓玛》)文中写天气的寒冷尤其多次写到雪,有何用意?(2分)。
示例二:(2011盐城卷《做客》)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3分)。
解题思路:示例一用高原恶劣的环境衬托小卓玛勇敢、坚强、镇定的形象(明确手法,阐释作用),更好的突出文章的主题(结合中心分析)。示例二通过小伙伴们也想念爸爸妈妈来衬托青青,她也只是她们中的一员;更加广泛、深刻地反映主题,提醒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现象。
2、铺垫。
示例:(2011年山东菏泽卷《苦瓜》)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分)。
解题思路: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明确手法),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结合中心分析作用)。
3、欲扬先抑。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六
只有将。
作文。
写好,在高考的时候,才能取得好的分数,关于内容详情如下。
一、应用写作文体的社会地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应用写作文体有着非常显要的地位。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信息,是用来办事与交流的,而并非供人们欣赏或愉悦的。《尚书》的序中提到,伏羲氏时一期就己用文字代替结绳,由此产生了应用写作文体。商朝的甲骨文,从记录的内容看,可以说是有实物为证的最早的办事文体。
应用写作文体的应用,大到有关社会的变迁、国家的兴衰、定国安邦之策、观今鉴古之理,小到乡规民约、家计民生、亲情维系、邻里往来,概言之,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事不写,友情亲情人间情,无情不书。战国时一期李斯一封《谏逐客书》,说服秦王废除驱逐外籍官吏的命令,为秦国的日益强大乃至日后统一全国产生了扭转乾坤之效;刘邦攻下秦都城咸阳后,一道《入关告谕》,与当地百姓“约法三章”,为他建立汉朝争得了民心;毛泽东的几百篇著作,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管理中的上传下达,公民间的相互沟通,各种法律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的确立,甚至经济情报、军事情报的搜集与传输等等,越来越依赖十写作。西方一些学者一把阅读和写作能力称为“第一文化”,把掌握计算机语言称为“第二文化”。美国著的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说:“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基本的读写技巧。”一个写作能力低下的人,是无法适应时一代发展要求的。
二、应用写作文体的基木要素。
主旨、材料、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格式,是这种文体的基本要素。
首先,我们要区分应用写作文体要素在意义、性质和要求上与其他文体要素的不同;同时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认识与理解,提高运用这些要素的能力,从而提高应用写作文体的写作水平。
其次,在具体的文稿中,这些要素如同人的灵魂、血肉、细胞、骨骼和形态,彼此依赖,各司其职。所以,我们既要把握这些要素各自的特点,又要善十系统融合,以求在写作中整体驾驭,融会贯通。
三、应用写作文体的特点。
1、实用性。
一个人一辈子可以不创作文学作品,甚至不欣赏文学作品,但怎么也离不开应用写作文体。无论是国家政要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只要参与社会活动,只要与人交往,就离不开这种文体。最起码大多数人要写信,订契约,立字据,留言,签字等。即使自己不会动笔,也可能请人代劳。可见,实用性是应用写作文体的根本特点。
2、目的性。
应用写作文体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它有明确的写作动机,而不是凭作者一的“兴趣’一、“激情”或“灵感”去写,即所谓“文出有因”。同时一,它又要求紧紧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去写,不能随心所欲、节外生枝,否则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这一点看,应用写作文体要明确反映作者一的主观意图。
3、真实性。
小说、诗歌和影视剧本可以张冠李戴,浪漫夸张,虚构成文。应用写作文体却不行。它所陈述的情况、引用的事例、列举的数据,都必须是实际中确实发生和存在的,不允许说假话,不允许掺“水分”,不允许有“加土”。而且语言文字的表述也要恰如其分,准确达意。应用写作文体如果失真,就会给单位和个人,甚至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内容真实是应用写作文体的生命。
4、鲜明性。
应用写作文体的写作目的就是要表达作者一的某种思想或意图,因此,它想要人们知道什么,遵循什么,执行什么,承办什么,就必须意思清楚,观点鲜明,不躲躲闪闪,不转弯抹角,不模棱两可。即便是因特殊需要而使用“外交辞令”,其真正的观点和意图仍然应该是鲜明的。表意鲜明是应用写作文体的基本要求。
5、程式性。
应用写作文体有惯用的格式和语体风格,这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有的应用写作文体的格式,国家还有明文规定。这种程式性的特点,不仅能帮助人们正确使用文种,使书面表达在统一的标准下运作,也有助十更好地表述思想,增强信息传递的规范化,提高办事效果。具有规范的格式是应用写作文体的一个显著标志。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七
相同的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分别来。如《鞠躬尽瘁》中写焦裕禄克服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一个相当典型而传神的细节,他办公的藤椅右边的扶手上被顶穿了一个洞(肝痛时用外物给顶住)。再如果戈里《死魂灵》中写地主泼留希金的形象:“脖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这一形象便因其典型而独一无二。
3、勾勒细小的景物。
前边我们说了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作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细小景物如何勾勒出典型的环境。伏契尼《二六七号审房》中“我”被打得脓血淋淳动弹不得时,“老爸爸”利用放风的时机采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又使“我”看到了生命和希望,“泼留希金”中泼氏桌子上墨水瓶干透了,酒杯里浮着三个苍蝇。可谓景物细小,却正是这细小的情节生动显现着主人公的僵化了的灵魂。
4、描摹个性神态。
《三国演义》中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奔逃途中三笑一哭,前后呼应,相应成趣。第一笑,曹败心犹不服,可见其刚愎自用,引出赵子龙,再损一仗。因第一笑决算便有了他自我解嘲的第二笑,第三笑。再引出张飞和关羽军,连连遭败。最后的.真情痛哭,一表哀悼,二表责怪。几个哭、笑的细节,相当典型地表现了曹操奸诈、狡猾和自负等性格。另如写鲁建军先生的《一面》中“隶体‘一’字似的胡须”的肖像描写;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越过铁道翻爬月台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身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都是相当成功的细节画人的方法。鲁迅《祝福》写沦为乞丐而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可以说是“画眼睛”的绝妙之笔。
捕捉语言细节我们仍以《祝福》为例,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的祥林嫂在小说中先后四次不变地重复一段话:“‘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这个细节把一个失去惟一所爱的孩子阿毛后的近乎崩溃的精神面貌鲜明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要使笔下的“他”有别于任何一个另外的“他”,请用独有的个性化细节吧。
正面侧面两烘托。
写人记事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帮衬此人此物此景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产,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下边我们结合典型的例子,来做些品析。
先看看叶君健先生的《看戏》。作者为了写出首都人民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对梅兰芳大师的膜拜,从环境和场面上进行着力的描绘:“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的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但不是没有人:“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近效来的农民,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气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魔力,梅兰芳大师作为国宝的魅力,不著一宇,已全然烘托而出。如此,还嫌不够,再写“穆桂英”出场时:“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彩云托出圆月:“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样,侧面烘托,正面勾画,满场热情的观众和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我们再来看看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的精彩描写,先看正面:“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聘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又如一条飞蛇在黄山36蜂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极力刻画王小玉唱书的高超技艺时,不忘从侧面渲染烘托:“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个绝世的说书唱书艺术家,巍然而立。
再看《口技》写“京中有善口技者”:“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即而儿醒,大啼……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正面描绘)。接着:“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再从侧面渲染)“忽一人大呼‘火起’,……俄面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正面再度刻画)。“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中结束)。正面反复的描摹、刻画,侧面再三的烘托、渲染,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由上边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面描摩与侧面烘托有面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广田在《花潮》中写观花人如潮如疾的情形,只从正面直接描写,也情意动人:“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不一会儿,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个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步移向别处去。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看看,好,那棵树下看看,也好,伫立在另一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有有很大方,只是驻足观赏,有人贪心重,伸手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甚至三嗅。‘天公斗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人们面对这绮丽的风光,真是徒唤奈何了。”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美女罗敷的容貌之美则主要从侧面突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个令行人,农民都看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便有多美。这就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
概而言之,你如果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的话,就证明你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相当成功了。
话题作文审题“四推敲”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宫”。话题作文则淡化了审题。试题中一般没有那种弯弯绕、别别窍的迷惑、干扰因素,题意一般都是显豁的、直露的;而且,试题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具体内容,考生写什么东西,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一般不受什么限制,只要符合话题就行。这样,大多数考生再也不必为吃不透题意而焦急。审题难度的降低,目的是给考生搭建一个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
但是,话又说回来,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事实上,这几年来,还是有不少考生在审题上出了差错。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带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
话题作文上的审题,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仔细的推敲:
一、推敲材料。
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如xx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才切合材料的寓意,切合命题者的用意。xx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材料是: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个材料告诉人们,事物具有多面性,应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应保持并张扬个性。读懂了材料,明白了这样的中心,写作时才不至于走题。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在分析材料和话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应果断地确立主旨,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就可以确立“灵动”“沉稳”“张扬个性”等中心思想,然后通过叙写故事、观照景物、回顾历史等手法,引出文章的中心。也可以写成杂感之类,漫谈“动”与“不动”的辨证关系,抒写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全国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二、推敲“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都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如xx年高考作文,在引出“话题”之前,有这样一段提示: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这里面包含着很多信息。如,它提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命题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如果要写成议论文的话,这个提示中的有关内容就可以成为文章的分论点。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原因),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主观原因)。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里,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完全能够把道理说得比较透彻了。再如,这个“提示”实际上还告诉我们,写关于这方面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
三、推敲“话题”
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要吃准这一“话题”的含义。一般说来,“话题”中总会出现一两个对理解题意有重要影响的字词,把握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反之,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如高考试题,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个话题中的“移植”、“记忆”等词语是需要我们认真琢磨的。在当年的高考中,就有不少考生将“移植”与“恢复”混为一谈,将“记忆”与“身份”“地位”“品格”“相貌”等瞎牵扯起来。xx年高考题,有不少考生对“诚信”一词理解出现了偏差。有的把“诚”理解为“诚恳”,把“信”理解为“自信”、“信仰”,这就搞错了。“诚信”一词只能理解为“诚实守信”。另一些考生把“诚信”理解为“忠诚”、“信任”,虽未出大错,但也只能视为勉强切合题意。xx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是一个偏正短语,定语“心灵”缩小了“选择”的外延,丰富深化了“选择”的内涵,“心灵”的内涵是指内心、精神、思想等,故“心灵的选择”实际上是指“内心、精神、思想上的选择”,排除了物质上的选择,同时要写出人物内心灵魂的大碰撞。xx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明明是关系型的题目,但是就有相当多的考生在写作时,撂下“对事物的认知”,仅紧揪着“感情亲疏”,大谈特谈什么“与邻为善”“好心得好报”。xx年高考全国卷(山东等地用)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吉林等地用)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卷(广西等地用)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卷(宁夏等地用)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浙江卷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广东卷话题“语言与沟通”、江苏卷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等,也是关系型的作文,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也会顾此失彼,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四、推敲“注意”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作“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
如的试题要求考生“举出自己心理承受方面的实例”,那么你就一定要联系自己来写。又如xx年高考的试题,“注意”中说: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如果你仅仅抱住“四个图形”不放,或者以图形类比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以图形类比国家与民族,甚或只是对原来材料进行简单地扩写,都是不切合题意的,江苏省有一考生的作文《图形人生》,就是由四个图形联想到四类人,说什么圆形代表“滑头滑脑”之人,三角形“代表削尖了脑袋钻的人”,半圆形“代表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生踏实做人的人”,第四种图形“代表了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人”,不但联想本身较牵强,而且其内容“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相背离,严重跑题,难怪该文判为不及格。近几年在写作字数上都有“不得少于800字”的要求,那么写作时就不能少于800字,低于800字就要扣分。“不得抄袭”,则是要求考生写作时引述材料要特别小心,不可去“穿靴戴帽”进行套作,更不可完整地搬用别人的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我们写作时,一定要绷紧心弦,认真揣摩题意,千万不能马马虎虎、掉以轻心。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八
说明文用来解释或说明理论,方法,过程或某种抽象的情况。这里所说的说明文主要是根据具体图表所写的文章。文章只传达图表中的信息,不涉及观点问题,不需要以理服人。
按图表写。
作文。
首先要读懂图表理解其包含的信息。为此目的应注意三点:第一是读懂标题明白图表的目的;第二是研究图表主题理解各项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第三是注意图表的说明或图例以免误解。总之对图表的研究要仔细理解和判断要准确不能草率做出决定以免在文章内容方面丢分。
读懂图表之后,立即思考文章应表达的内容。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两个制约因素:其一是作文写作时间只有二十多分钟,不可能长篇大论;其二是图表内容繁多,不可能一一说明,也不能写成枯燥无味的流水账。考虑取舍时,应注意总的趋势,概貌,相互关系,典型的例子或数据,抓住这些之后,其他的内容实际上也包含在其中,不必再提及。
文章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因题材的限制,变化太大也不可能。第一段必须说明图表的性质与目的,没有这一点,文章的主题难以突出。自然段的划分以清楚明了为原则,例如第一段谈图表的目的,其余自然段应当以所谈要点划分,最后一段可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也可不谈)。写作时的关键是每个要点谈完后,应给出例证,把该说地说完,然后再进入下一要点,不能不顾文章条理,把想到的内容随便乱放。
在语言方式上,要注意句式的变化,尽量避免反复使用某一句型。再并列情况较多时,设法采用连结词或关系词将零散的内容串在一起,为文章的主题服务。全文的思路可以用主题句,自然段,逻辑词等手法表明,使读者感到作者的思路清晰,感到全文是个有机的整体。遇到众多雷同的词汇短语时,能变化的尽量变化,无力变化时可用句式变化弥补。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九
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下边举个例子,一并注意标点的变化。
1、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2、“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3、“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请你学会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灵活说话。
举手投足见性情。
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倘若没有类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支伤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见,行为描写与肖象、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下边举例谈谈行为描写的一些技法。
1、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所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
2、人物行动对比着描写。
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3、运用特写镜头。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影视剧中类似特色镜头的方法完成的。“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再看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懒惰成性的奥的特写:“他足足躺了半个钟头,为这个打算而苦恼,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样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就这么办了。喝了茶,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中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令人发笑的懒汉形象就这样定格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4、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5、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就得让他过景阳岗,遇上猛虎。否则,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也难写武松神威。何九叔处于西门庆和武松两大力量的夹缝间,谁也不敢得罪,所以他给武大验尸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他胆小、事故、机智、善变,关键时刻他不惜忍痛咬舌来装病避祸,其性格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展露无遗。
6、侧面烘托写人物。
《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又如《陌上桑》写较敷之美,不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他们的行为使罗敷在人们的想象中有多美便有多美。学着这些方法,你也试试吧。
洞幽烛微绘心理。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人、物于己,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大陆,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有着许多独特的作用。它可以表现人物的面貌,如:“‘夜里写文章’。奥勃洛摩夫想,‘那他什么时候睡觉?……尽写尽写,要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要出卖一个人的智慧和想象,要戕害一个人的天性……要象一个车轮子,象一架机器一样,尽写,尽写,明天写,后天写;假期快到了,夏天临近了——他还非写不可!什么时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冈察洛夫用铺陈心绪的手法,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天天无所事事、苦思冥想和懒惰成性的寄生虫形象。他认为夜里写文章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幸”。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穷困潦倒,却幻想着“先前阔”过,“我的儿子会闹得多啦”(其实连丈母娘出生与否尚未可知);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下列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技法,希望对学写作的人有所裨益。
1、人物独白展示心理。
人仲怀在《茶花女》中写任人蹂躏的妓女玛格丽特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强烈控诉时,有一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内心独白,很好地展示了她任人摆布的卑贱地位和痛苦悲愤的心情:“我们一点一点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象野兽似的让人提防,象贱民般地被蔑视。包围着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好占便宜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象狗似地死去。”在戏剧中(如《屈原》、《雷雨》等)就有许多不好展示,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用人物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
2、摹写“意识流”流露心理。
我们先看一段王蒙《春之声》中主人公考察回国坐头罐车回家时随车身的颤动而展开的联想:“目前不正是流行着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咚叮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扬子茶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令人不快吗?……都是回家过年的”。主人公从过去现在,从中国到外国,从城市到乡村,驰聘遐思,“火车开动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从闷罐车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旋律,从各个角落的转机中感悟到春天来临了。
3、借梦境幻觉反映心理。
写人物的幻觉,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看一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做了坏事,黑夜中总是疑神疑鬼,更怕半夜鬼敲门。有的人心有所仪,看见花影,也会产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幻觉。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里,才易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
梦境描写,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红楼梦》便有许多梦境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她看而致死的恶梦,既透露了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4、让环境衬托心理。
平时同学们作文,受了表扬常用山欢水笑的环境烘托,遭了失败则用鸟云盖天来暗示。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听着歌声,什么都不再想了。他望见的已不是黑夜,而是一片青天。他觉得自己的心栩栩然振翅欲飞了。”冉阿让侥幸逃脱追捕的轻松心情随境巧妙点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可多读作品来体会。
小小细节传神韵。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细节细小,却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对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目归天的细节记忆犹新吧。他看见屋里的灯盏里燃着两根灯草,心疼费油,放不下心,闭不上眼。只到他小老婆走过去挑掉了一根灯草时,悭吝鬼才“点一点头,把头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说得力于这样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圆圈的细节,更不人见不忘。一个死刑犯人要画押,被逼无奈画上一笔也就算了。可阿q是独一无二,一方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方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他开始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感到羞愧,而后来却又一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这一传神的细节,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并得以鲜明到极至。可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其次,细节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心情也具有重要作用。钱种书先生《围城》中写方鸿渐收到唐小姐的信时欣喜若狂:“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这样的细节描写,把方鸿渐当时的心情细腻,带真地再现出来了。
此外,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细节描写的一般方法是:
1、摄取细小动作。
转载自 cOoCo.neT.CN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不是克制或是做作出来的话,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小动作,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分马》中老孙头要打儿马的情节异曲同工:“他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形象画出老孙头恼怒而又十分心疼的心理。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把金路易“摔”给太太,又“拈”着玩,旋即“装到口袋里”一系列动作,活画出一个一毛难拔的守财奴形象。鲁迅小说中如杨二嫂顺水拿走灰中的盘子及手套之类东西的动作,阿q画圆圈的动作,孔乙己用手罩盘子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
2、抓住细微的痕迹。
相同的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分别来。如《鞠躬尽瘁》中写焦裕禄克服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一个相当典型而传神的细节,他办公的藤椅右边的扶手上被顶穿了一个洞(肝痛时用外物给顶住)。再如果戈里《死魂灵》中写地主泼留希金的形象:“脖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这一形象便因其典型而独一无二。
3、勾勒细小的景物。
前边我们说了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作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细小景物如何勾勒出典型的环境。伏契尼《二六七号审房》中“我”被打得脓血淋淳动弹不得时,“老爸爸”利用放风的时机采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又使“我”看到了生命和希望,“泼留希金”中泼氏桌子上墨水瓶干透了,酒杯里浮着三个苍蝇。可谓景物细小,却正是这细小的情节生动显现着主人公的僵化了的灵魂。
4、描摹个性神态。
《三国演义》中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奔逃途中三笑一哭,前后呼应,相应成趣。第一笑,曹败心犹不服,可见其刚愎自用,引出赵子龙,再损一仗。因第一笑决算便有了他自我解嘲的第二笑,第三笑。再引出张飞和关羽军,连连遭败。最后的真情痛哭,一表哀悼,二表责怪。几个哭、笑的细节,相当典型地表现了曹操奸诈、狡猾和自负等性格。另如写鲁建军先生的《一面》中“隶体‘一’字似的胡须”的肖像描写;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越过铁道翻爬月台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身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都是相当成功的细节画人的方法。鲁迅《祝福》写沦为乞丐而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可以说是“画眼睛”的绝妙之笔。
捕捉语言细节我们仍以《祝福》为例,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的祥林嫂在小说中先后四次不变地重复一段话:“‘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这个细节把一个失去惟一所爱的孩子阿毛后的近乎崩溃的精神面貌鲜明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要使笔下的“他”有别于任何一个另外的“他”,请用独有的个性化细节吧。
正面侧面两烘托。
写人记事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帮衬此人此物此景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产,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下边我们结合典型的例子,来做些品析。
先看看叶君健先生的《看戏》。作者为了写出首都人民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对梅兰芳大师的膜拜,从环境和场面上进行着力的描绘:“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的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但不是没有人:“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近效来的农民,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气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魔力,梅兰芳大师作为国宝的魅力,不著一宇,已全然烘托而出。如此,还嫌不够,再写“穆桂英”出场时:“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彩云托出圆月:“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样,侧面烘托,正面勾画,满场热情的观众和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我们再来看看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的精彩描写,先看正面:“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聘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又如一条飞蛇在黄山36蜂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极力刻画王小玉唱书的高超技艺时,不忘从侧面渲染烘托:“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个绝世的说书唱书艺术家,巍然而立。
再看《口技》写“京中有善口技者”:“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即而儿醒,大啼……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正面描绘)。接着:“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再从侧面渲染)“忽一人大呼‘火起’,……俄面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正面再度刻画)。“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中结束)。正面反复的描摹、刻画,侧面再三的烘托、渲染,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由上边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面描摩与侧面烘托有面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广田在《花潮》中写观花人如潮如疾的情形,只从正面直接描写,也情意动人:“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不一会儿,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个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步移向别处去。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看看,好,那棵树下看看,也好,伫立在另一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有有很大方,只是驻足观赏,有人贪心重,伸手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甚至三嗅。‘天公斗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人们面对这绮丽的风光,真是徒唤奈何了。”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美女罗敷的容貌之美则主要从侧面突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个令行人,农民都看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便有多美。这就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
概而言之,你如果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的话,就证明你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相当成功了。
话题作文审题“四推敲”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宫”。话题作文则淡化了审题。试题中一般没有那种弯弯绕、别别窍的迷惑、干扰因素,题意一般都是显豁的、直露的;而且,试题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具体内容,考生写什么东西,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一般不受什么限制,只要符合话题就行。这样,大多数考生再也不必为吃不透题意而焦急。审题难度的降低,目的是给考生搭建一个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
但是,话又说回来,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事实上,这几年来,还是有不少考生在审题上出了差错。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带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
话题作文上的审题,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仔细的推敲:
一、推敲材料。
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如xx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才切合材料的寓意,切合命题者的用意。xx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材料是: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个材料告诉人们,事物具有多面性,应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应保持并张扬个性。读懂了材料,明白了这样的中心,写作时才不至于走题。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在分析材料和话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应果断地确立主旨,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就可以确立“灵动”“沉稳”“张扬个性”等中心思想,然后通过叙写故事、观照景物、回顾历史等手法,引出文章的中心。也可以写成杂感之类,漫谈“动”与“不动”的辨证关系,抒写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全国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二、推敲“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都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如xx年高考作文,在引出“话题”之前,有这样一段提示: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这里面包含着很多信息。如,它提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命题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如果要写成议论文的话,这个提示中的有关内容就可以成为文章的分论点。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原因),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主观原因)。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里,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完全能够把道理说得比较透彻了。再如,这个“提示”实际上还告诉我们,写关于这方面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
三、推敲“话题”
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要吃准这一“话题”的含义。一般说来,“话题”中总会出现一两个对理解题意有重要影响的字词,把握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反之,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如高考试题,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个话题中的“移植”、“记忆”等词语是需要我们认真琢磨的。在当年的高考中,就有不少考生将“移植”与“恢复”混为一谈,将“记忆”与“身份”“地位”“品格”“相貌”等瞎牵扯起来。xx年高考题,有不少考生对“诚信”一词理解出现了偏差。有的把“诚”理解为“诚恳”,把“信”理解为“自信”、“信仰”,这就搞错了。“诚信”一词只能理解为“诚实守信”。另一些考生把“诚信”理解为“忠诚”、“信任”,虽未出大错,但也只能视为勉强切合题意。xx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是一个偏正短语,定语“心灵”缩小了“选择”的外延,丰富深化了“选择”的内涵,“心灵”的内涵是指内心、精神、思想等,故“心灵的选择”实际上是指“内心、精神、思想上的选择”,排除了物质上的选择,同时要写出人物内心灵魂的大碰撞。xx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明明是关系型的题目,但是就有相当多的考生在写作时,撂下“对事物的认知”,仅紧揪着“感情亲疏”,大谈特谈什么“与邻为善”“好心得好报”。xx年高考全国卷(山东等地用)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吉林等地用)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卷(广西等地用)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卷(宁夏等地用)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浙江卷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广东卷话题“语言与沟通”、江苏卷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等,也是关系型的作文,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也会顾此失彼,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四、推敲“注意”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作“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
如的试题要求考生“举出自己心理承受方面的实例”,那么你就一定要联系自己来写。又如xx年高考的试题,“注意”中说: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如果你仅仅抱住“四个图形”不放,或者以图形类比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以图形类比国家与民族,甚或只是对原来材料进行简单地扩写,都是不切合题意的,江苏省有一考生的作文《图形人生》,就是由四个图形联想到四类人,说什么圆形代表“滑头滑脑”之人,三角形“代表削尖了脑袋钻的人”,半圆形“代表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生踏实做人的人”,第四种图形“代表了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人”,不但联想本身较牵强,而且其内容“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相背离,严重跑题,难怪该文判为不及格。近几年在写作字数上都有“不得少于800字”的要求,那么写作时就不能少于800字,低于800字就要扣分。“不得抄袭”,则是要求考生写作时引述材料要特别小心,不可去“穿靴戴帽”进行套作,更不可完整地搬用别人的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我们写作时,一定要绷紧心弦,认真揣摩题意,千万不能马马虎虎、掉以轻心。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十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今年实行网上评卷,更应慎重。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7、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张伟民讲那是一种浪费。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10、思想要健康。“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12、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13、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14、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高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15、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__的歌、看__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17、字数以900字左右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许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18、看到题目后,可先搜索一下自己以往所写的优秀作文,看有没有可以再利用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牵强。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十一
上一周,我整个一星期都郁郁寡欢,那次落选让我伤心欲“绝”。
上面的片段是倒叙的一种类型,先写出结局,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如何运用倒叙手法来构思作文呢?
1、可以把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提到文章开头叙述描写。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十二
引用名言警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同时显得作者本身也有文化底蕴,可以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比如,有关努力学习主题的作文,大家就可以引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类的诗词,由于不能预测高考作文的主题是什么,所以大家在平时要对各个主题进行强行记忆,以便在考场上的不时之需。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十三
巧用题记,揭示主旨。
如果在文章的开头,精心设计一个短小精炼而又意蕴丰厚的题记,既显露了自己的才情,又会一下子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但是要注意题记的格式。如:
(1)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题记(山东考生《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2)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题记(四川考生《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例1用排比的形式写成题记,对比之中点明文旨: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精辟睿智而独具魅力;例2用精美雅致的语言点出对待挫折应持的人生态度:直面挫折,化解痛苦,生命之花常开不败。凝练隽永,蕴情明旨,令人兴味盎然。可见,用题记开头,“未成曲调先有情”,确实是“争夺眼球”的一个好办法。
何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也。综观历史,这“诚信”二字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泪啊。——题记(《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5)像有云常常就会下雨,像空穴常常会有来风。感情直接关系到认知,它常常影响着对事物的判定。——题记(《血浓于水理大于情》)。
泛灵手法开头。
“泛灵”,一言以蔽之,就是将客观的当前情景“人化”“生命化”。在修辞上表现为拟人、拟物、通感等等。坚持在“泛灵”意识下看待万物。在高考作文中,阅卷者更愿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观性语言,用好泛灵,语言便能够立体化和情感化,“迎合”阅卷者这一需求。
(12)《“杂”的感慨》众所周知,五千年前,我的老爹仓颉,一日突发奇想,想到造什么字,于是乎,我,连同我成千上万的兄弟姐妹便来到了人间。起初,我和我的兄弟们一样,长得并不如此难看,但谁知我一生下被定义为“混乱”“杂乱”,被打成“贬”派,为世人所鄙视,于是,我就被越改越丑,名声也越来越差。
(13)《夜·月·人》在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的起身,开始他在历史中的漫游。穿过浮华糜烂,走过悲泣无奈,跨过沧海桑田,终于来到一扇古朴陈旧的门前。
(14)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他们。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十四
每一场语文考试中,最决定成败的无疑是作文分数占比高,所需时间长,不定因素又太多,高考的写作技巧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写作技巧整理指导,欢迎大家来阅读。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今年实行网上评卷,更应慎重。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7、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张伟民讲那是一种浪费。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10、思想要健康。“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12、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13、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14、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高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15、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__的歌、看__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17、字数以900字左右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许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18、看到题目后,可先搜索一下自己以往所写的优秀作文,看有没有可以再利用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牵强。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一、开门见山,落笔扣题。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学所青睐。
二、引用经典,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如下例几种常用的:
1.诗词开头。
2.俗语开头。
3.名人名言开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一学生写《自信》: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4.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如一学生写《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5.声音开头。
对话、琴声、风声、雷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三、精辟修辞,韵味悠长。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
1.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
3.排比。
4.设问。
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如: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四、借物联想,引发情趣。
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借以烘托要写的事物。
如一学生这样写《路》: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别,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应该择路而行。
五、巧设悬念,曲径通幽。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如一学生写《感受生活之美》:“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
六、名人作答,启人深思。
采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开文章,有利增强开端气势,给人高远之感。如一学生如此写《幸福》的开篇: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七、场景描写,渲染气氛。
描写法即借助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
请看《考试》一文的开端: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八、交代要素,引人入胜。
交代要素式也是写作文较为常见的一种开头形式,即交代记叙文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如《捉鱼》一文的开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着小盆,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这样开头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记叙文的几要素,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作准备。
九、介绍背景,蓄势待发。
以介绍情况、交代背景的方式开篇,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正确、顺利解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写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
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十、概括内容,凸显主旨。
开头总领全文,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而且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梗概,一睹为快,为下文的阅读埋下情感基调。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开头:
“五讲文明的春风,吹开了学校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的朵朵春花。让我们从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摘取几朵,领略一下那满园春色吧!”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十五
二、揭示问题找诱因。
世界是由互相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生活中发生的事存在着某种因果联系,在进行分论证时要揭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高考优秀作文《出入红楼》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议论揭示出一部《红楼梦》倾倒几多后人,让众多专家学者倾其毕生精力,还不能尽得其珍的原因:
《红楼梦》,打开了大观园的大门,让好奇的后人一窥当年封建王朝奢华辉煌的殿堂;曹公才华横溢,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如粒粒明珠嵌入其中;建筑设计侃侃而出,几笔勾出一个金碧辉煌的大观园,饮食医理无一不通,衣饰礼仪无一不全,洋洋洒洒如数家珍。曹公秉世之才,堪称语言大师。披阅十载,呕心沥血,字字看来皆是血泪,达到刘勰所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中真正的惜墨如金的境界。
三、抓住要害开药方。
议论要切中要害,始终紧扣论点,不游离于论点之外,不偷换论题。例如,以“跨越性格的障碍”为话题,就要紧扣“性格障碍”——不健全的性格(自我封闭,不善交流沟通,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孤芳自赏等性格缺陷)会影响我们的终生发展。有的同学大谈挑战逆境如何超越自我的问题,没有抓住论点。因此,离开论点的论述,是无从谈及论证深刻的。
抓住要害还要从若干现象的分析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以父亲的身份,向儿子进行节俭教育。文中有道理分析,更有大量的本站具体事例,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述,有很强的说服力。文中批判“走卒类士服,夫蹑丝履”虽有封建等级的观念和鄙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局限,但他总结出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规律是何其深刻!
四、运用辩证明事理。
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客观地全面发展地看问题,不要主观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要两点论,不要一点论;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次,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运用辩证法认识问颢、分析问题就会有深度。又如,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是典型的关系型作文题,这一话题能正确引导考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每一滴露珠,都能反射一轮太阳”。每一个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世界不独是名人与胜者的天下。
很明显,这个作文导向是正确对待平凡,在人们的认识中,伟大与平凡是两极,平凡与平庸相等,鄙弃平凡是应该的,但只赞颂伟大而不甘于平凡,轻视平凡却是错误的。忠于职守辛勤耕耘的人,不管是名人还是农夫都是自豪的。
高考作文指导与应用文写作手法与技巧篇十六
近年来高考。
作文。
大多为话题作文。相对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而言,话题作文首先要求学生围绕话题拟一个恰当的题目。但常常见到话题作文的考卷上,或因粗心不写题目;或因懒于思考直接用原话题;或缺乏创新,拟定的题目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样,都会不同程度地对整篇文章产生不良影响。要知道,一个巧妙的题目不仅能调动阅读老师的阅读兴趣,而且能让阅卷老师很快捕捉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为进一步理解全文奠定基础。
考场作文在立意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立意不真或空喊高调,矫揉造作;或编造悲剧,博得同情;二是立意不深。叙述生活,却不能深层次地挖掘生活中潜隐的哲理;三是立意不新。不能多角度审视生活,品味生活,尤其是不能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心灵体验。如果同学们在考场上注意以上三点,就能在作文立意上独显风格。下面这篇习作之所以能得到认可,就是因为在立意上求真,写出了自己真实的生活,独特的心里感受,同时也挖掘出了生活背后令人深思的哲理。“……面对这一切(指学业上所遇到的艰难痛苦),我想逃避,但看到父母眼中闪烁着期待的目光,我又不忍心这样做。无意间,看到李敖说的一句话:‘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子,’仅仅十三个字,就彻彻底底地征服了我,让我心中树起一座标牌,上面清晰地刻着‘苦’字,然后是一个前进的标志。其实,真正地习惯了苦的生活,反而变得充实起来。一天忙碌之后,感觉如同沐浴后那样舒坦、惬意。”
多个角度选新材,考场作文选材,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贴近自身生活。用亲身经历的事或真实的内心感受作为材料。切忌文章大半篇幅引用或概述他人文章内容,这样,会因缺乏自我而得不到认可。
(二)贴近社会生活。选取具有时代色彩的新鲜材料,凭借材料本身的现实意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有许多同学生活积累、阅读积累都比较欠缺,作文时一事一议,就事论事,不能旁征博引,文章显得很单薄。而那些能用丰富材料表现中心的文章,常常能得到好评:“听说拿破仑是从炮兵干起,卓别林是从跑龙套开始,本茨是从手工组装创办了‘奔驰’公司,麦当劳(创建初期时)每一位员工要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洗厕所,连总裁也不例外。‘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财富是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智慧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成功则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相形之下,有许多人似乎对小事不屑一顾,身上更多的是一种傲气与浮躁,缺少一种从基层干起的务实精神,这正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最大忌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吴一尘)短短一段文字,小作者选用了四个典型材料,一句警示之语,不仅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实,文章中心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别具匠心巧构想所谓构思主要指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文章的中心。也许围绕一个话题,同学们会有相同的立意,但如何更好地表达,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遇到这种,同学们最好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构思文章,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甚至还可以采用童话、寓言、戏剧、故事新编等独特新颖的形式。尽量不用自己不擅长的文体。个性语言展风彩著名作家丁玲曾说:“没有美的语言,就没有文学,至少没有好的文学。”可见语言表达在作文中所占的分量。但什么样的语言是美的语言呢?“懦夫苟安于温室,勇者跋涉于险峰。”(《尝试的魄力》罗赛)“当你失败时,守住你的信念,保护好你的尊严,做次勇敢挑战者!是跪着,是站着,你自己选。”(《放弃与坚持的距离》白梅)“感谢你赐予我的关爱。天冷时的问候,病床前的照顾;书桌前的关心,临走时的叮咛;高兴时的分享,郁闷时的谈心;成功时的喝采,失败时的鼓励,笼罩着我,滋润着我。”(《给母亲的一封信》栗宛)节选的几段文字都是很美的语言,但它的美不完全在于词句的华丽。或叙事,或抒情,或慷慨议论,或哲理沉思,都是小作者平时写作所形成的个性化语言的集中体现,显得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