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程教学评价范文(18篇)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完美的总结应该展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突出自身的特长和创新能力。通过阅读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案例,相信你会对如何写好总结有更深入的认识。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一
理论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并不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从学生本身、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学校的保障三个方面来不断完善,改变这种现状。
理论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系统地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有些从设计院校毕业的学生,甚至连“包豪斯”“工艺美术运动”“后现代主义”等这些词语都搞不清楚。当然,出现这种现象有很多客观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认识上的问题,是对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很多院校将自己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上,要求课程设置实践性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是这并不是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忽略专业理论课程。旷课、打瞌睡、看小说、交头接耳等现象经常会在理论课程的课堂上出现。
笔者认为,影响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对理论课缺乏兴趣,认识不够。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知识都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由于其理论水平、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论课程往往设置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对于这两个年级的同学来讲,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没有认识到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是一种什么关系,也没有认识到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什么样的理论课程来奠定基础,所以不知道理论课程会对专业课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理论课丧失了兴趣,学习就会毫无目的可言,更谈不上方向和结果了。其次,教师授课方式有待改进。经常会有学生谈论某某老师的课上得好,某某老师的课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这也就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授课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识和兴趣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态度。有些院校的理论课老师还固守着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从头念到尾,根本没有问题的引入、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没有教与学之间的穿插,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艺术设计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艺术理论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视野宽、观念活,较少条条框框,敢于冲破常规去大胆创造和表现新的内容和形式,思想倾向比较复杂,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要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正确的学习心理,必须首先从思想上使其认识到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理论课程主要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一方面,作为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态度端正了,自然而然会激发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老师的授课,充分调动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
另外,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正确的学习心理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首先,学生应提高自身素养,充分认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现在并不缺少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设计者,软件只是一种工具,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设计思维,素质全面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厚的理论知识,才可能用设计来表达人文思想,体现人文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老师应激活课堂,勇于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加强引导需要老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讲课节奏,改善传统的授课方式。如:理论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可以将教材的内容“问题化”,让学生从问题的角度进行思考,对问题进行追问,梳理教材的来龙去脉,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理论思维的训练;教材的部分章节可以由学生组成讨论小组进行讨论,针对某一观点或现象展开讨论,并将各组的讨论结果在课堂进行交流,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不停地讲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工艺美术作品或设计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作品的历史时期、创作背景、主要风格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新的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熟悉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前沿动态,开阔眼界,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将乡土美术融入到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来,乡土美术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把乡土美术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指导现代设计,在相关的章节展开讲述,可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
当然,学校的重视是理论课程良性循环的有力保障。作为学校和院系来讲,要保障理论课程的教学顺利进行,不能一味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而削减理论课程的必须课时。学校应该从师资建设、资料储备、硬件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熟悉中外艺术设计史论,同时还要关注当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加深文化艺术修养,增强专业发展的后劲。设计师通过对古今中外艺术设计的欣赏、分析、比较与借鉴,可以获取广泛有益的启迪和灵感,避免片面性、狭隘性错误。总之,理论课程的教学,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念和思想性的东西,包括培养他们作为设计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理论课程知识的传授,可以培养具有思想文化、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的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从而达到艺术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二
摘要作为高校食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食品化学课程在食品理论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食品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食品化学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1],国内高校多数食品院系均将其作为校级和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来进行重点建设。
为了适应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满足培养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近年来不断改革和优化食品化学的课程建设,在借鉴省内外同行教学经验[2]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笔者所在学院学生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食品化学课程进行探索性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食品化学既是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之上,因而需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交叉问题,确保教学重点和方向,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科发展要求。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三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效评价不可或缺。语文活动课程评价原则的制订,应该充分考虑活动课程的特点、教师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一)整体性原则。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中,效果评价阶段非常重要。活动评价应该从教师和学生整体发展出发,将整个活动情况明晰的展现出来。在这种评价原则下,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第一,全面评估。这种评估不但评学生、评教师,而且还评学校。不但评价活动过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还评价活动活动与方法,并且对活动态度和活动价值进行评价。第二,全过程评价。也就是说,不但评价活动设计方案、活动过程,而且还评价活动的结果。第三,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例如集体与个体评价、书面与口头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与过程评价等。
(二)个体发展性原则。
在活动课程完成之后进行教学评价,应该以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宗旨,也就是说学生不但是活动的中心,而且也是评价的中心,针对活动而进行的各个方面评价最终都应指向学生,以学生渐进式的成长和发展作为依据,尽量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以及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从语文活动过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积极评价,促使学生的个体发展获得最大程度的保障。
(三)激励性原则。
在语文活动课程中,激励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评价过程的主要方式。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评价,主要包括激励性言语和激励性态度两个方面。激励性言语对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衡量和比较,是用一种夸奖、赞许的态度使学生获得赏识的正向信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学生改进活动方式,使之朝着更加完美的目标不断前进。激励性态度是指用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取得的成果与进步的评价,主要包括眼神和动作等行为加以表现。
在评价时,教师的语言尽量做到以鼓励为主,学生在活动中不满意之处必然会存在,但是不要用讽刺、挖苦和攻击性的语言对待,而应该以一种宽松、融洽的言语进行点评,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给予肯定的言语评价,发掘学生细小的进步、优点和长处,对其进行及时的评价,评价应遵循随时激励、随事激励和随人激励等原则,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困难生的鼓励性评价,千方百计的.挖掘这些学生的优点与长处,采用“小题大做”的态度给予他们以鼓励,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被赞扬的快乐。从而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有效的提升语文素养。
(四)过程性原则。
一般来说,教学评价主要是一种终结性、完成性的方式进行,评价关注的只是本次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不去分析和思考教学过程的进步与成果。这种评价缺乏延展性,更加不利于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过程性评价原则,是一种不过分苛求学生在活动中知识获取数量,也不去过多的关注活动的预定结果,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活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活动的质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变化的,而且活动的评价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是否始终积极,创造能力是否不断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是否获得逐渐发展,这些都是过程性评价原则的主要表现。此外,这种过程新原则还包括诊断性评价、发挥性评价、总结形成性评价等方面,并且根据过程发展为活动课程的评价提供不同种类的评价服务。
(五)体验分享原则。
长久以来,评价一直被教师所把持,教师也像一个判官一样,居高临下的对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裁断,学生则被动的听审,心里对自己行为的看法得不到机会表达。而在活动课程的评价方面,教师应该采用一种体验分享原则进行,促使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轻松、自由的进行经验交流和体验表达,使学生之间的看法和意见得以交换和分享,将每个学生的心得变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经验财富。在一个活动完成之后,教师不要对学生七嘴八舌的评论加以阻止,要允许学生感情自由宣泄,充分表达自己对活动的见解,哪怕是遗憾和缺点,也不要束缚学生不让其表达。这样,学生就会很愿意的将自身的看法分享给别人,这样集合所有亲历活动学生的智慧,便能够有效搜集到对活动的客观评价,用体验和分享促使评价的顺利展开。
(六)非等级原则。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学习态度、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掌握程度方面高低的差异,传统评价受制于这种差异,那么评价就贴上了等级性标签,这样便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学习语文动力的产生。在语文活动课程中,对学生实施鼓励性的评价,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进取心,应该采用一种非等级评价原则,在评价时不要将学生分为多个等级,因为对于好学生、差学生的划分本身就不科学、不合理,等级评价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很大,为了避免这种不利情况发生,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评价观念,用发展而全面的观点去衡量每一个学生,以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四
1.师简介《三字经》导入课文学习。
2.新三字经讲了什么内容呢?
二、感悟课文,朗读表演。
1.请大家先根据文中的注音试着读一遍课文,然后画出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地方。
2.学生可面向全体提出不懂的地方,也可在小组内提出交流。(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给予鼓励)。
3.教师范读课文。
4.教师采用多种形式领读课文。
5.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读文,做到熟读成诵。
6.全班交流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对于本课中的平翘舌音、后鼻音、三拼音等生字做重点强调)。
7.采用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师做适当引导。例如:尊长辈的尊可用组词尊重、尊敬的方法理解;即改正的即可由老师讲解;承担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干、做)。
8.说说课文内容。再用儿歌、快板等形式演出来。
9.谈谈自己在家中的表现或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打算。
三、强化识字,加深记忆。
1.学生在小组内将本课的生字用互读、互考、组词、找方法等形式进行交流识记,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闯关的方式让学生认读,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选用找朋友的方式为这些字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4.师生互动,共同交流识记方法。如:
(1)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
(2)编谜语、儿歌识记法。
(3)形声识记法。如筷,因为古时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来就念筷,筷子的筷。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要领,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2.教师在田字格中做细致指导。
3.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
1.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好事。
2.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周后全班交流。
编辑短评:注重朗读,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培养识字方法,符中识字学习的方式,还算扎实。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五
毕业设计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用于考察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综合素养。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是近年来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整体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具体来说,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监管机制不科学,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虽然各艺术院校都出台了针对毕业设计课程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很多院校对于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并不严格。
具体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毕业设计涉及的各环节的检查制度并不完善,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实际效用,不但答辩如同走过场,相关教师也对不达标的毕业设计也存有姑息迁就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此外,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方式,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间大同不异、缺少新意,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2.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环节联系不紧密。
艺术设计专业对实践的要求非常高,以操作性强著称。
这就是说,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只有优质的创意,一些项目还需要具备实际的可行性。
但现实情况是,就每年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作品而言,真正能够能投入实践的并不多见。
具体来说,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的脱节不但在体现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同时也可以从设计过程中体会到。
学生常常在毕业设计初始时对选题存有很多想法,但最终却很难真正找到适用的课题。
亦或者,学生的选题质量相对突出,却超出了自己完成课题的实际能力。
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对毕业设计持有的态度不够严谨,资料收集不力,考察、调研不当,导致毕业设计主旨不明、内容空泛。
3.学生自身对毕业设计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课程一般在大四下学期开展,这一时期的很多学生都处临就业、考研状态中,缺少全力以赴处理毕业设计的精力。
大多数人仍然将主要的时间用于他们所认为的更重要的考研、找工作上。
故有些学生在处理毕业设计作品不够投入,出现怠慢情绪,先是设计进度跟不上,最后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此外,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严重滑坡,间接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作品的总体质量。
4.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出处 CoOCO.NEt.cn
高等院校扩招不但直接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还引发了很多其它问题,比如最重要的,教师数量的紧缺。
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多院校的老师必须一人指导十数个学生,同时还要负责日常的教学与科学,必然会力不从心。
此外,当下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甚至是博士、硕士刚毕业,缺少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选题或指导过程要求过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程。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展开教学改革以寻找更加适用的教学方法。
对此,各院校应结合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的办学实践,对课程教学改革采取针对性措施:
1.强化对毕业设计教学的管理与监督。
毕业设计教学的规章制度需要得力的监管才能够真正发挥效用,各院校应建立学校、院系、教研室的分层监督机制,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抽检,同时将抽检的结果详细记录并保存起来。
定期检查可分为三个步骤,即初期、中期及后期检查。
其中,初期检查主要用于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用来审核课题申请和开题报告的可操作性;中期检查多采用院系抽查的方式,主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用以监督选题的完成进度;后期检查则在毕业设计作品完成以后,主要用于把关毕业设计的考核过程,对毕业设计质量、答辩及评分情况展开监督。
不定期检查多由院系组织进行,一般是对毕业设计进行抽检,抽检内容包括指导老师的工作记录、学生的考勤等等,用调节和规范毕业设计教学的整体过程。
2.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发展师资力量。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一般采用单纯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负责约10个学生,导师则多由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
从导师的角度来看,受日常工作的限制,他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难以真正应对毕业设计指导。
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有利于师资力量的整合重组,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提升专业教学的水平,推进教育朝个性化、精英化发展。
从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已有的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来看,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该方式培养的学生通常都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和综合水平。
具体来说,导师工作室应由以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充当带头人,再由5个左右的优秀的'讲师、助教和硕博士生充当主要成分。
导师工作师制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各工作室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研究方向和教学计划,并在合适的时候公布近期研究成果。
这种工作制度既强调学生的自身努力,也有利于导师忧患意识的发展。
工作室成立后,导师结合专业方向和教学实来制定选题,学生们则根据自己的专长选定课题。
在不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导师的指导水平也会充分发挥效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导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互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加强校企合作,拓宽教学实践。
艺术设计以实践性突出著称,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应当在实施导师工作室制的同时强化校企合作。
比如,可聘请知名设计师或业内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者将合作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发展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让学生全程参与方案构思、草图绘制及后期制作的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升华自身的设计理念,进而懂得,设计不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它同样需要实践的证明的和大众的认可。
作者:张胜利单位: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六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地快速进行改革,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必须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突出“面向基层、面向工程、面向生产一线”,着眼于基层.
作者:王文权姜敏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年,卷(期):“”(7)分类号:g642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改革适应性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七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相关增强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教学环节由于学生特点的不同,各个班级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班级可以很好地和教师互动,有的班级则积极性不是很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理论类知识的专业素养不够;。
教师在互动的时候应该根据班级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互动的方式和方法,保证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对理论类的课程建立起自己的认识,并保证相关学习任务的完成;在积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地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和团队的合作能力。
(一)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群体交流的能力。
理论类的课程,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大都采用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法,导致部分学生由于缺少一种责任感而缺少了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间接地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很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制约着我们当代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并在改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中,本人采取的是构建主义教学方法,即提出一个问题或目标,由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来解决。
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
例如:在讲授建筑风格样式这一章节时,首先给学生一个系统的引导,要求学生根据样式的内容进行分组,各个小组通过资料的查询找出其相关代表作品,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就随机抽取各个小组中的某一位成员进行该风格的讲解。
这种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语言表达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为了防止个别同学由于学习态度散漫不能很快地融入到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在最初上课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帮助大家慢慢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在创新教学环境的引导下,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提高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由于理论内容相对比较多,传统教学缺少实践的具体应用,对后面专业课的展开不是特别有利,故而在这里提出进行多学科的交叉,以提高理论类课程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园林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介绍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以后,以学校中的某一块空地作为实践的目标,进行重新的规划和设计。
在这个阶段学生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作品不会特别的到位。
但就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整个设计步骤的实践和体会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也与我们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了起来。
(三)转变教学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
好的教学效果和水平自于不断的教学积累和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积累和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教师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退缩。
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了一门集合了环境学、几何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的综合设计专业。
因此,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与环艺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在今后的设计中,以增加设计作品的内涵与深度。
为了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框架的目的,在上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给学生留出专门的时间进行阅读交流,锻炼其写作能力。
督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提高其今后设计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三、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应根据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顺利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
并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风焕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八
内容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方式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本文阐释教学评价的内涵,分析当代音乐教学评价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提出构想。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要途径,教科书为主要内容,教师的活动为主导地位的传统教育受到挑战。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学评价方式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下面从音乐教学的角度,谈谈对教学评价方式的几点认识。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系统地搜集各种信息,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并对教学进行必要调整的过程,即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由于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和评价所依据的价值的多元性,所以评价标准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特征。对于教学评价所指向的对象,人们理解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起码应该涉及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本文主要谈评价学生,即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数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及学生的审计,其最终的目标是怎样通过评价的反馈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成效,应该具有反馈调节、诊断指导、强化激励、教学提高、目标导向等五个功能。罗森塔尔效应揭示了评价、期望与学生自我定位及行为努力程度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评价越高,学生越努力。但是评价方式的具体应用就象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有利,反之为害。音乐属于时空艺术,这种特殊性使得音乐教学评价方式显得较为主观,缺乏相对精确的统一标准。教学评价的困惑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反应不少,在当前音乐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协调因素,值得实践探讨。
当前音乐教学的评价主要以考试的方式进行,笔试或器乐、声乐、视唱练耳、合唱指挥等技能考核形式不同,凭借考试给学生评分的做法却不变,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决定了教学评价结果对客观真实反映的局限性。比如键盘考试往往用一两首曲子作为考试题目,这些曲子一般来自教材或键盘经典曲目,根据学生演奏曲目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这样,有的学生演奏古典曲目效果很好,但钢琴的即兴伴奏能力不理想。有的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班,按照考试结果认定教师的工作业绩。由于评价结果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有碍反馈调节功能的发挥,导致学生不能综合全面发展能力,个性化发展也受到影响。
2.2教学评价内容设置随意性较大,而且缺乏科学性。
教学评价的内容大部分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行设置,不同素质的教师使得评价内容很难在主观随意性与科学性之间保持平衡。有的教师可能会比较喜爱某几个作曲家或某几种风格的作品或某几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不自觉的偏重于那几方面的学习而忽视或较少强调一些应重视的部分。尽管教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考试曲目,教师的学术导向还是深刻地影响到学生,在考试内容上投下浓重的阴影。演唱或演奏一两首曲目判定学生的成绩是随意的、不全面的,缺乏系统、全面的科学性。
2.3教师的主观因素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音乐教学评价由于受其自身特性的影响,在技能考核方面缺乏相对统一的客观评价标准,因此音乐教学的评价结果受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主观成分较多。如键盘考试一般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或教师选择的曲目进行演奏,由全体教师对学生的演奏情况打分,这个分数就是评价结果。这种评价结果很容易受教师本人的情绪变化、教师的兴趣爱好、教师的风格等方面的影响,导致考核结果出现较大的争议,很难体现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2.4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
音乐教学考核主要是技能考核,学生的心理素质对考核成绩的优劣有着较大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在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的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的特点等方面都不同。这些特点为个体的行为染上了一种独特的色彩。有些人遇事沉着,不动声色;有的人活泼好动,能说会道;有的人则多愁善感,胆小怕事。每种气质的人都自身优势,也相对容易形成某种缺点。考核学生技能一般是由教师集体评分,除任课教师外其他教师并不一定了解某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根据一次演唱(奏)“一锤定乾坤”,学生的考核成绩便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他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设想,个别学生刻苦用功,专业素质很好,临考状态却比较紧张,一旦临场发挥不利,评价结果对他的负面影响将是非常大的。
3.1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最受指责的地方就是方式太过单一,令天赋不一、志趣各异的学生高度统一发展,造成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的后果。为此,在考查学生书面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即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情况,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2整合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学生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教师的评判,没有评价的权利。如果采用教师评价、学生小组间互评、小组内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那么学生就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评价工作,增强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学期总评时,可要求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写出个人自我评价学习,列举工作、创造、收获作为依据,自己给出一个综合分数,教师将它以30%记入总评。
3.3开展动态评价。
以往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观照,使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学习的真正意义。我们应该围绕每个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措施,使学生能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随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包括其它课程的学习进行反思,学会做学习活动的主人。
3.4采用“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
“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就是将每个学生在某课程学习期间做的所有工作总结、整理成个人的文件夹,以学习计划、学年论文、学习体会、读书笔记、调查报告、演示文稿、动画和资料库等内容反映成长和进步的情况,以此作为学习质量的重要考查依据。学生挑选、提炼自己学习活动的文本来创建文件夹,成为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他们将积极地思考、评价自己的学习历史,明确个人学习与发展目标,使学习活动具体化、个性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教学评价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应该根据不同评价对象有其不同的评价构成体系。音乐教学评价的具体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关键要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教学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研究总结,找出一个更好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九
内容摘要:设计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体系,有理性的方面,也有感性的方面。本文从历史发展对设计评价标准的影响方面入手,论述了设计从最初的生存方式设计发展为现代的生活方式的历史进程中,设计评价的变化。好的设计就是创造一种健康的、善意的、和谐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设计评价需求设计理念。
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成熟,设计的评价系统也日趋完善。但是要对产品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工业设计本身的概念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一样,设计的评价体系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不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的分析论证,同时也处处显现出耀眼的人文的光辉。
正因为在对设计的评价中,会有一些与人的情感有关的感性的东西存在,设计的评价标准就具有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设计评价系统的完善性也是相对的,它不仅受到国家、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同时具有浓郁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设计源于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在人学习造物的初始,设计仅仅是一种生存方式。这时的设计是朴素的,因为它只要满足人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就足够了。但同时它又是最实用最有效率的设计,可能任何一点设计的失误都会导致使用者失去生命。实践的检验为设计提供了最简便合理的评价标准,即使时至今日,对许多这一时期的物品我们仍然是心存敬畏,越是简单就越是与设计的本质接近。
物质的丰富使人不再仅仅满足于生存的最基本需要。我们发现设计渐渐出离了原本的目的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变革,特别是现代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不断提高,人的需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设计从一种生存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生活方式。一方面,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而另一方面,又无疑增加了人们的惰性和无休止的欲望。现在,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私家车的拥有比例逐年都在增长。与生活的舒适和出行的方便同时到来的,还有环境的污染和城市交通的压力。经济的增长也刺激着人的消费,人似乎不是自己所制造出来的物的世界的主宰,而是它的奴隶。激烈的商战经常会想尽办法刺激人的种种欲望,而设计却在不经意的时候,成了商业化不良导向的帮凶。
在这样的状态下,设计的标准是混乱的,甚至是背离了设计的初衷。设计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人们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但人们却意识不到这样的产品对人的正常生活的侵蚀。人心迷失在过度丰富的物的世界中,这不由让我们想起了几千年前老子的一段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当今我们所拥有的视听技术、数码技术、网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感官的需求,可是人们仍然会觉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就是设计所应该倡导的?能够满足人们无限增加的欲望和需求的设计是否就是好的设计?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设计的内涵和其评价的标准。那么设计终究应该走向哪里?设计对于我们的时代,又该担负怎样的责任?一方面是极其丰富的物质供给,另一方面却是精神的不安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把设计作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来看待,它不是商业的附属品,也不只是一种职业,设计更应该是一种健康的、善意的、和谐的生活方式。
首先,设计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所倡导的就不应该是一种穷奢极欲的生活态度,而是在物质与人的心灵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为人的精神寻找一个家园是设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任务,特别是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如此发达,人们更加容易陷入种种虚幻的感官刺激之中。设计需要找出一种方式,使人更为健康地生活。设计对人的需求的满足不是被动地迎合,而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引导,通过产品的教育功能,把自我的设计理念与生活态度融于之中。
其次,设计作为一种职业,总是会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然而设计师也应具有的是关于设计的一种理念和道德,设计的善意有赖于设计师的良心。功利性和职业操守间的斗争是设计师们经常面临的极大挑战。商业活动必定追求利益与价值,设计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在个人利益与全体利益,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之间权衡轻重,并创造性地找寻出解决之道。在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有计划废止”这样的纯商业化设计,通过不断地推出新产品而使原有产品失去其价值。这不仅是对人类资源的最大浪费,同时也使设计的评价标准发生了极大的误差。设计的本意是让人更好地生存与生活,而不是一种谋取利益的计谋。
最后,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在设计中,就是对设计中人的要素的重新考虑。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而这里的“人”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某个国家的人,甚至也不是某个时代的人。它是指“人的全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为满足自我的需求,而过度地消耗资源,那么,后代人必然会面对更多的困难和压力,这就是所谓的“代际不平衡”。同时,设计中的“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和谐的生活方式也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产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在设计实践中,倡导使用无污染、可降解、可回收的绿色材料,不仅保护人本身的健康,同时也保护了自然环境。还有通过组合设计、循环设计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化,避免了对自然平衡的过度破坏。这些设计的方法,都可以使人能够与自然更加和谐地相处。更重要的是,使人的心灵与自然达到一种和谐,只有这样,人的满足感才会从过度的依赖物质中解脱出来,找到心灵的宁静和幸福。
当我们把创造一种健康的、善意的、和谐的生活方式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时,也为设计找寻到了一种评价的标准,那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对设计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反思。
参考文献:
[1]何人可编《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
[2]尹定邦编《不断扩展的设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十
摘要:书法艺术蕴含着身后的哲学内涵,哲学意义在书法艺术中得到最简洁明了而又充分得展示,书法艺术中蕴含着哲学的灵魂。书法讲究心正则笔正,社会上有一些不良的风气影响着设计师的思维,有些设计师唯利是图而丧失良心。所以设计师学习书法的必要性在于中寻求自身的“心正”。只有通过心正才会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国外有的某一部小说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有一堆夫妻于同义词旅途的同一节车厢中不期而遇。双方经过交谈才知道,原来彼此是住在同一座城市的老乡,深入了解以后才得知,两人又是在同一条街居住,甚至是同一栋公寓内,这是双方才恍然大悟,原来竟是朝夕相处的两口子。这看似荒诞的故事清洁似乎是在暗示热门某些道理:最熟悉的往往是最陌生的。
犹如故事中的这对夫妇形同陌生人一般可笑,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竟是如此的普遍。说来让人难以置信。人们广为熟悉的书法艺术同样也是最说不清楚的陌生艺术。
中华民族艺术的灵魂。
象征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灵魂,无论是在人文精神的传承性上还是在应用的普遍性上,都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匹敌的。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现今社会并未赋予书法以独立的艺术品格。最令人不解的事在当代美学艺术分类中也无情地将书法艺术排除在艺术之外,这看似可笑,但却是事实,举最简单的例子,全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艺术”的解释是:“用来形容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类似现象在类似典籍中随处可见,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了。
书法中有书心,即书为心画。设计师设计的产品也是设计师自我的一种外在表现,既然是这样,产品的存在的合理行,意义与价值体现,很大程度上依托设计师的内在修养,在此设计师的品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书法的哲学包罗万象,蕴含着深刻的设计原理,例如老子的有与无,就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被广泛的应用。这就是我国传统艺术博大的包容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长沃尔特•格罗佩斯被征入伍,他的这段人生经历影响了他对现代主义设计的看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在战场上他看到了批量生产的工业化产品化作武器后对人类的生命以及文明社会造成的破坏。战后,经过努力格罗佩斯被委任工艺美术学校与魏玛艺术学院的校长,获准将这所合并的学校更名为国立建筑学院,即包豪斯。正是因为在战阵中的经历,包豪斯将对学生的德育可以说是和专业学科教育摆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书法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就是对文字意义的超越,即使个性化的表现。所谓个性化表现其实是人在其所创造的艺术中的综合反映,其内涵与外延极其丰富。内涵包括艺术家的性修养、情感、情绪、和下意识的感觉等内在的个人的特殊因素;外延包括艺术家对一切事物的理解程度,以及外部事物,社会因素对艺术家的影响和反应。后人评价王羲之书法如行云流水般的优美与洒脱,矫若惊龙,飘若游云。充分的反应后世文人所企羡和追摹的魏晋风度,唐代颜真卿的书法那铁浇钢铸般的线条,宽博舒展的结构,充分反映了气势宏大的盛唐气象,都说明了书法艺术与当时社会思潮有密切关系。个体化表现的内涵的个人因素最重要的是自由度,艺术的本质是自由的也是就此意义而言,因为艺术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反映人类的本质。
设计思维与书法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必然在书法中有所反应与诠释。许多艺术设计论家也纷纷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设计中的型形上反思。中国书法恰恰为只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桥梁。
在创作书画的过程中修身养性洗涤心灵。老子著述的《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为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2者同出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且不管老子的企图与本义,而似乎是在解释和阐述书法艺术的精髓与要义。
书法艺术克明,因为世界万物均可名。古今程某为书法,亦有称其为书艺或书道,更有俗称为毛笔字。明明本身是对事物的一种认识,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内涵形态性质等等的认识命名。
故常无以观其妙。常无始抱一种虚静理性的目光,不怀有偏见与杂念,方能认识书法艺术的真谛,方能体会与感受书法艺术的微妙与精深。所以,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有欲观其徼。因常无,因静虚理性,方能认识和观察到有,唯有以艺术存在的方式和变化规律的角度去认识艺术,方能感受到艺术的极端表现,在艺术中一切出人意料的'都是是最激动人心的。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两者即黑与白,玄谓之曲尽变化,奥妙无穷,道本身是深不可测,难以穷尽的。名可名而非常名,黑白二者都处于变化之中。书法艺术的人格以及变化是无限的,故书之名也为之玄,在于无限性。
很多人处于书法艺术中却不知书法为何物,道本质地全方位地反应一切,因为其是自然地,辩证的和充满想象的,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对道德认识,探讨与研究是可以一会儿不可言传的。书法之道与自然知道一样。都体现在此虚化的存在形式和变化过程及规律中。老子的道是研究探讨天地万物的次序化,孔子的礼是关注和稳定社会人际关系的次序化,书法艺术史研究表现线条之间的次序化。次序化蕴含着自然界天地万物,同时也蕴含着书法艺术的无线多样。
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即仁;对书法艺术的规范而言,就是感情与个性的真。古人对书法艺术之真诚流露,论述颇多。引三则: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项穆《书法雅言辩体》。
余谓笔墨之间,本是观人气象,书法亦然。虞世南字体馨逸,举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气,即所谓喜气也。徐季海善用渴笔,世状其貌,如怒貌抉石,渴骥奔泉,即所谓怒气也。褚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古今,忠义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楮墨。
—周星莲《临池管见》。
笔墨性情,皆以其人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刘熙载《艺概书概》。
项穆之所谓“”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是将情感个性与儒家的仁直接联系,继而又言“运之为字迹。”显然是将书法与儒家思想的仁合为一体,不可分割。周星莲则是将喜怒哀乐,严正率真的感情与个性,在书法艺术的各种表现作为一种客观评述。刘熙载则更为直接地指出,笔墨性情就是人之情性。唐代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为后人时代推崇,这也是孔子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德艺术诠释。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书画的这种精神反作用于人的性情,使人在书画创作的过程中得以修身养心。
结论:
中国古典书法具有的美学精神,在设计中是最重要的。他在现代书法美学所倡导并推进的“回归感性,回归生命,回归人的整体。”的审美活动中,使现代设计人有了一种强烈寻根意识。
中国文化注重人文精神,肯定人性之善,以人道、人性、人格为本位,强调仁心与天地万物一体和人的文化陶冶建构作用。中国人文精神深体“天人合一”之道,讲求天、地、人“三才”统一,以道德、理性、感性、慧心、人文精神为依托,内外兼修。书法以线的飞动,墨的润滑,心手相合,抒情写意,划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精神轨迹。中国书法是人生境界和生命活力的迹化,是最具东方哲学意味的东方艺术,在现代文化转型时期和东方文化整体创新的历史节点,中国书法哲学的介入必将使艺术设计焕发新的光彩。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十一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之教学反思一般来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由于评价要涉及一些复杂的量化技术和手段,因此,评价往往成了评价专家的专利。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进,随着从量化评价向质性评价的转向,随着惩罚性教师评价向发展性教师评价转变,一些处在实践第一线的实验区、实验学校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逐渐摸索、创造出一些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下面选出当前在学校中较普遍与实用的课堂教学评价质性方法:教学反思、课堂观察、评价访谈、教师成长记录袋评价等逐一加以介绍。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种质性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很重视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主体的作用,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研究融为一体。同时,这种评价方法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是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相吻合。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专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专业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按教学的过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第一,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个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第二,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第三,在教学后的反思,教师批判地在教师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评价能力。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教学反思一般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它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探索实践之路。第二,它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为目标,一方面,通过反思,进一步改进教学,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自己的责任心,在改进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实践水平。第三,教学反思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才会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更为成熟起来,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
教学反思是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做到的一种自我评价方法,是一条有效的实专业化的途径。教师进行教学自我反思的方式如下:
记教学日志:教学日志是教师所记录的某种形式的日记。记教学日志既是积累教学基本资料和信息的一个途径,又可以是进行资料和信息分析的第一步。教学日志既有在课堂教学时当场记下的片言只字,也有课后对事件和感受的较全面的记载。实践中可以按照每天记、每周记或每月记这样几种时间频率来掌握。间隔因人而异,但记教学日志的习惯一定要延续足够长的一段时间,这样才能使教师对自己教学规律的掌握与实践以及一些独特的习惯做法显现出来。
利用案例:在很多专业领域里,案例研究都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形式。本文所说的案例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发生的较典型的事例,它含有很多类似情况的主要成分。当教师注意研究它时,所产生的认识会远远超过对这件事情本身的了解。案例通常是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让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这些案例没有现成的答案,它是供教师自己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的原始材料,这里的案例研究,就是教师以自己的眼光对案例所做的观察、反思与研究。由于案例可以将教师平时无意中采取的做法和处理意外事件的行为显现出来,帮助教师客观清楚地了解自己,因此可以说是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之一,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实质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反思性活动,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理性思考,调整自己的认识,改进自己的做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趋合理。较典型的行动研究通常有这样几个步骤:发现问题;作初步思考,获得基本数据;确定行动研究的方法策略;实施研究步骤并清楚记录每项结果;写出阶段性结果;制定下一个循环研究的计划。
同事间观摩:同行教师之间为了业务提高经常互相听课,它不以评价为目的,因此被观摩的教师不会感到紧张,互相听课对听课教师和被听课教师都有好,在听同行教师讲课时,听课者常常会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情况,实际上互相观摩是教师之间共同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的学校为主体,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增强其教学实践能力,也是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概括起来教师专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新手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最后达到专业型教师的阶段,我们认为对教师教学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应和教师的成长阶段相联系。在校本培训中,根据教师成长阶段的不同特点,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进行培养和培训,有助于教师更快提高。
新任教师的“微格教学反思法”培训。新任教师一般指那些有一年到三年教龄的教师,他们对学校和课堂的认识较为理想化,工作非常认真,但却缺乏对不同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善后处理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积累,他们逐渐意识到实际的教学与想象中的课堂大相径庭,因而产生失落感并对教学缺乏信心。在校本培训中,应针对新任教师的上述特点,采用“微格教学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改善其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是一种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方法。教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集中解决某个特定的教学问题,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促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改善提高。使用“微格教学法”培训新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可遵循如下步骤:
理论学习:学习了解本方法的内涵、意义、目的和步骤。
观看示范课录像:校本培训中,新任教师集中起来进行观察学习并尝试着分析教学中运用了哪些教学技能、策略和方法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备课:组织新任教师在熟悉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编写教案,教案要详细说明每个环节所应用的教学策略、方法(教师行为)和预想的反应(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和录像:新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学校组织教研员和其他教师听课指导,学校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录像。
反思评价:主讲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作自我分析和评价,教师和听课人员一起观看录像后,主讲教师重新进行自我剖析,分析教学得失,听课者评课并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自己统计量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修改教案,再实践再提高,教师以简要的文字写教学反思,评价自己的优劣得失并写出改进计划,最后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
形成和发展阶段教师的“案例反思法”培训。有三四年教龄并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的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中,他们能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教学计划,能针对学生学习情况选择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对这一阶段教师的校本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和指导方面,宜采用“案例反思法”培训(突出成功案例的价值),使教师获得进一步提高。
“案例反思法(casemethodsofteaching)”即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被作为剖析的对象,以书面的形式被展开,教师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和寻求对策等工作。可遵循如下步骤:
阅读分析案例:要求教师尽快进人学习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的有关事实,与案例中教师的角色进行置换,对案例中教师行为的科学与否进行分析,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
分组讨论:教师在自己阅读、研究、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要求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
反思总评:案例反思的最后环节是反思、总评。校本培训中要求每个教师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中的收获、问题等进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自我提高。
成熟型教师的“临床诊察反思法”培训。成熟型教师是指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群体的一部分,该群体教师已形成适合自身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自我认同感。但此阶段的教师也进人了教师成长过程的“高原期”,他们的教学实践更多地依赖于个人习惯和经验,对教学实践中蕴涵的教学理论缺乏自觉的意向。针对这种情况,校本培训可用“临床诊察反思法”进行培训,使该类型的教师认识到各种教学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专业认识,促使其专业成长。
所谓“临床诊察反思法”就是教师和教育专家一起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而理性的观察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的一种课堂教学诊断方法。在校本培训中,学校可邀请教育专家与学校合作,使专家对本校教师具有专业引领的作用,通过以下步骤来提高。
诊察前讨论:教育专家深人课堂,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教师介绍有关的教学理论,引导教师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然后教师与协作教师一起共同讨论教学计划,制定诊察重点和记录诊察结果的方法。
课堂教学诊察:教育专家到教室听课并作有关记录,同执教教师共同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一起讨论和制定改进策略。
行动研究小组成员进行分析:行动研究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课堂发生的一切,分析存在的优缺点,提出克服缺点的行动策略,决定要解决的问题。
会诊与讨论:教育专家、协作教师分别向执教师提出反馈意见,共同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反思:小组成员分别对自己教学实践行为和整个诊察过程进行反思,对照原先确定的目标检查改进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总结此次行动研究的得失,增强对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能力并由此进人下一轮临床诊察。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十二
摘要:体育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强调初中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良好意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并将其贯彻于教学始终,努力探寻新的教学方式,推动体育课程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感受运动魅力的同时,逐步强化自身的运动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运动能力;提升。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个体特征和运动能力差异,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生理健康发展的同时磨炼坚强的意志、强化心理素质,进而使学生在灵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中更积极、主动地探究体育知识,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体育重视力度不强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创新体育教学的重要体现,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初中体育教学仍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体育课程没有被作为学生必不可少的主要课程来对待。初中阶段的课程安排相对宽松,体育课程始终是副科,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具体细节和整体把握不够全面,甚至部分学生会对初中体育学科产生错误认知,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导致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
(二)教学方法单一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有的初中体育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单方向”输出的方法,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体育知识,学生长期在该模式下学习,很难激发出对体育知识的探究兴趣,甚至会由此产生消极应对的态度。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差异化发展的需求,导致初中体育课程经常出现集体活动后就自由玩耍的情况,这既不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体育技能,无法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也会让课堂始终处于乏味、单调的氛围中,致使初中体育课程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高。
(三)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薄弱首先,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够或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甚至部分学校由体育学院的实习生担任体育教师。这样一来,体育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研究,进而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其次,部分学校的基础体育设施不够完善,如学校的场地不足、体育器材较少、设施资金不够等,只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这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1]。
(四)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现自身短板和优势,更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最终出现体育运动能力不强的情况。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措施。
(一)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带领学生探索未知空间、获取知识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时,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特性,优化教学模式,积极应用游戏活动,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最终实现逐步提升其运动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篮球相关知识时,就可阶段性地开展“篮球技能大比拼”。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先将该阶段的篮球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微视频的形式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二次回顾。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具体情况、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并将课堂中具有不同难度的篮球技能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开始时,教师要按照“均衡搭配、共同推进”的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匀地组合成小组,并引导学生以“运动接龙”的形式完成“参赛活动”。教师先引导某一小组成员根据篮球技能的简易程度一字排开,在第一名成员完成规定的篮球动作后向下传递,教师则根据学生动作的规范程度及用时长短来进行评分。在各小组比赛时,教师要着重记录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问题,并将其归纳成班级统一性问题以便在课堂后半段重点探究和分析。在每个小组完成比赛后,教师要根据记录的信息评判出优胜小组,并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并鼓励其他小组在下阶段的活动开始时向优胜小组发起挑战。然后,教师要根据该阶段篮球技能的具体标准,集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全面、仔细地调整和完善该层次学生的技能动作。最后,教师应将活动中的精彩部分或重难点内容整理成微课视频分享给班级里的学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薄弱点进行反复练习。在这样的模式下,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取教师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在良性竞争中迅速发现自身的短板,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进行弥补和完善,从而实现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着对体育知识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二)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及时转换教学角色,在课堂中以“引导为主、教导为辅”的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例如,在教学武术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在课下收集和归纳自己感兴趣的“武术”知识,并将与其相关的图片或文本资料带到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教师还应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剪辑,制作成ppt教案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在课上,教师应首先让学生阐述已获取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并简单发表自己对武术的想法和认知。其次,教师将准备好的导入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结合自己的想法展开交流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其中,但不能针对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的偏差或遗漏点给予消极负面的评价,更不可采取直接制止的手段终止其讨论。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各个小组成员综合讨论结果,以简短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使用现有的图片或文本资料加以佐证。再次,教师要以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部分为线索,带领学生实践学习武术的相关技能和技巧。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挖掘课前出现偏差的原因,并再次生成简短的报告分享给其他组人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始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获取丰富的学科知识,并运用实践学习检验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深化实践操作,最终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运动水平和实力。
(三)挖掘个人差异,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多方原因而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来自家庭背景、教育资源,也来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是使学生出现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和评价,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处于积极进步的趋势[2]。例如,在教学“长跑”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差异化指导的价值。长跑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推动学生快速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引导学习能力、运动能力、感悟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关注他们的综合性发展,在该层次学生对某一环节内容进行反馈时,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鼓励学生突破自身的局限,逐步完成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阶段性地推动学生逐步在单位时间中增加跑步的长度,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切感知到体育运动与自身发展间的密切关系。针对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和感悟能力相对欠佳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基础性内容教学,在该层次学生进行反馈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跑步水平,并一起探究他们在该阶段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跑步姿势错误”“呼吸方法不正确”“身体生病”等。在寻到阻碍该阶段发展的问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进而在现有的基础上稳步前进。此外,在统一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保有共性的基础上加强个性发展。比如,对于喜爱球类运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大该部分学生的球类训练比例,让他们能够在满足自身喜好需求的同时,得到教师系统的、规范的、准确的动作和技能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要求学生在身体的允许范围内充分完成基础训练,从而让学生的基础运动需求得以满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搭建情感沟通的桥梁,进而使学生在教师差异化的帮助下,切实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并让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和趣味,进而形成自主探究、自主运动的良好意识。同时,教师在进行差异化指导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状况,从而有效地调整教学模式,使初中体育教学向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也应重视优化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挖掘初中体育教育的内涵,并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进而优化体育教学策略和结构,让学生能够在健康、正向发展的同时,切实增强自身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十三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生也面临着过重的学业压力,整天想着如何学习更多的知识,如何提高分数等问题。但是,这也让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了学习上,反而忽视了体育锻炼,也就让初中生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精力越来越差。对此,教师就必须设计充满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提升自己的体能的同时,还能够释放他们所承受的文化课的课业压力,更能够使其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来面对文化课的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学习、健康两不误。下面,笔者从设计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活动、展开小组活动、使用多媒体技术三个方面,讨论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展开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具体做法。
一、设计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活动。
初中生的个性、品质等都处于形成的关键期,好奇心较强,任何一种单一的、重复的教学活动都无法对他们有长久的吸引力,因此,要想实现趣味性教学,激发初中生对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设计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中接受多?踊?的训练。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活动不仅包括体育技能的教学,还包括课前准备活动,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体育活动保持期待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带领学生做课前准备的时候,并不经常让学生围着操场跑步,而是经常为学生准备跳绳、毽子等多种学习工具,让学生进行课前热身准备。“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虽然初中生的生理不断趋向成年人,但是心智还不成熟,因此,我常常在教学中准备一些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参加体育锻炼。比如在短跑训练中,为了避免教学的枯燥性,我准备了“喊数抱团”的游戏,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圈,每当我喊出一个数字,如“5”,那么五个学生便要迅速抱在一起。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力、短跑能力等,还可以大大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大部分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都感到十分愉悦。我也常常在体育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比赛,比如,足球比赛、跳远竞技等,让学生在浓厚的竞技氛围中进行锻炼。
二、开展小组活动。
体育教学中所包含的锻炼内容多种多样,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都是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示范,学生进行模仿与练习。但是,就如每个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身体素质也有所差异。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该组建兴趣小组,将有着同样锻炼兴趣或需求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如此一来,教师便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得体育课堂变得生动、多彩。我们班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从小看《灌篮高手》等与篮球有关系的漫画、影视资料等,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很大,于是,我将他们组成“篮球小组”,为他们多提供一些打篮球的机会,并且教给他们一些打篮球的技巧;我们班有个女生从小学习艺术体操,于是,我让她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艺术体操,并且让感兴趣的学生志愿加入到“艺术体操小组”中,让这个女生与教师一起进行艺术体操的训练教学等等。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堂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某个兴趣小组内,他们的锻炼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互联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体育学科虽然无法与文化课享有同样的教学地位,但是它对于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的积极作用得到了人们的不断关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个机会,将多媒体技术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为体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也让学生学习更加全面、丰富的体育知识。比如,在讲述篮球中“三步跨栏”的动作要领时,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所以教师的演示并不能让所有的学生进行观察,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找到了nba中经典的三步跨栏动作,并且通过慢放、暂停等让学生掌握这个动作要领。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充满趣味性的体育课堂,让每个初中生都能够产生“我要锻炼”的意识。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组建兴趣锻炼小组,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体育课堂充满人文性、多元性、趣味性,进而让初中生爱上体育锻炼。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十四
三种教学法既可以各自成一体系,也可以互相结合来运用。三者都会极大的激发孩子身体中本能的音乐属性,可融入于声乐、钢琴、器乐、合唱、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是在校音乐老师及琴行机构教师都非常需要的学习科目。
1.奥尔夫: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着眼于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鼓励和启发他们自己去创造和编排。学生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接受到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同时,奥尔夫音乐可融入于集体课,让孩子懂得了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2.柯达伊:
其特色是以歌唱教学为主,从简单的单声部旋律到轮唱、合唱等歌唱形式,都是以演唱的方式来实施教学。儿童能在“唱”中学会呼吸、歌唱的技巧,各种音乐的知识和常识也能通过“唱”的方式来学习。
柯达伊教学法中有一套非常实用的手势——科尔文手势,可以让孩子通过视觉形象来感受音高的概念。
3.达尔克罗兹:
其特色是体态律动教学,立足于“听”音乐,它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中的各个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
三大音乐教学法是由国外流入中国,并且它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下产生的,所以我们对于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
不同的教学法将会带来不同的教学结果,所以我们需要将其融合,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应用在音乐教学上。
1.对于奥尔夫教学法,我们需要准备更为适合儿童的音乐教材,这种教学方式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我们可以选择儿童更为喜欢的民歌民谣作为音乐教材,并且融合舞蹈、歌唱等一些元素的创造性音乐教学来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不是单一的枯燥课堂,而是充满着音乐氛围的享受性课堂模式。
2.对于柯达伊教学法,音乐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在教学课课堂中,教学者应该通过无伴奏的歌唱,让学习者也跟着节奏学习。在一般的中小学教学课堂,这种教学比较普及,通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进行教学,从一开始的旋律,再到节奏感,最后再到乐谱的演唱来锻炼学生的音乐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学习曲调、师生合唱、轮唱等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通过民谣童谣等一些素材的改编教学,从小就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提高音乐素养,慢慢地掌握听唱读写的能力。
3.相比上面两种教学模式,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则更为开放,更加生动。这种教学法注重学习者音乐的全面发展,本着“人体本身就是一种乐器”的指导思想,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普通的音乐课大致相同,但是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授课不是以教学者的讲课为主,而是通过听音乐用动作来表达音乐只是不以讲授为主,而是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音乐。这种教学方法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是动作和情感的表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动态的音乐教学。用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亲身感受和聆听音乐,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了解音乐的魅力,使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更适合活泼的中小学生。比如随着音乐让学生进行走路再加之手脚的各种动作来启发学生的想象,使其畅享在音乐之中。这种开放式活动教学更受学生的喜爱。与坐着上课听讲相比,学生有着更大的乐趣,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加上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这些元素,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音乐能力提升效果也比较明显。
4.柯达伊和奥尔夫教学法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二者对教学艺术和审美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奥尔夫教学法主要强调的是创新灵活性,不是枯燥的教学,是有着生动即兴活泼的课堂。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文化特点融入自己的元素,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而柯达伊教学法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是以全面的音乐教育系统为主,在音乐教材和较高艺术标准的基础下进行的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以大量的有特色的教材等教学资源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有特色的中小学音乐教育。
5.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之相比则有着更大的不同点,对于教学,学生不光要学会如何听音乐,教学者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所有感官,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来获得音乐的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让学生全身都融入音乐之中,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动觉,感知和对音乐的反应能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植于儿童自己“自然的生长土地上”,符合儿童自然发展法则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如游戏时选用活泼的钢琴曲等。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如果教师生硬地要求幼儿唱一些难懂的歌曲,幼儿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内容,也就无法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
3、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适应时代需要,突出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要扩展和更新现有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
二、有了合适的教学内容,最具挑战的就是如何来运用手上的这份内容材料来施展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了。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孩子们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前提。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进行唱歌教学时,借用美术、游戏、故事等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地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比如《十二生肖》是一首好听的、故事性很强的歌曲,教学中老师边唱边跳,让幼儿通过观看、欣赏,产生了要表现要学唱歌曲的强烈愿望。
2、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
第一步骤;运用儿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歌曲。在每次新授歌曲、出现新的节奏之前,要为歌曲节奏难点配上一个琅琅上口的儿歌,使幼儿通过朗读儿歌掌握节奏。例如:歌曲《拉拉勾》里出现了多个附点节奏,是幼儿较难掌握的。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教师有目的地训练,幼儿生动活泼、饶有兴趣地朗读,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发展音乐节奏感。
第二步骤;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示出来,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要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解释节奏,表达对节奏的认识。比如,在幼儿熟练掌握用手拍打的动作以后,教师要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幼儿用跺脚、拍腿、拍肩等动作代替拍手,训练几次后,再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创编其它能力和迁移能力。
第三步骤:运用歌词,训练歌曲节奏。
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实际上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节奏。这是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幼儿运用已掌握的节奏,成功地将歌词填入,他们会满足于自己的劳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3、启发引导,使幼儿掌握演唱技巧。
幼儿缺乏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高兴时往往用力喊叫,破坏了音乐的美感。因此必须指导幼儿处理好歌曲的快慢、强弱、连贯与跳跃的变化。如:表达高兴时要唱得欢快、活泼;抒情时则要连贯、柔和;表达悲伤时则要缓慢、低沉。例如,幼儿演唱《大母鸡》这首歌曲时,启发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寻找处理这首歌的方法。大母鸡在生蛋的时候应该表现的怎么样,(用力,辛苦)生了又多又大的蛋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开心的快乐的)。
4、运用已有知识,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
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创编简单歌词,能给幼儿更多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勇于创造的机会,这无疑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大有好处。如在进行创编活动《颠倒歌》的教学中,启发幼儿根据原有作品的歌词创编一首新的歌曲内容。这首歌曲原内容是:小小老鼠树林里面称大王,大狮子害怕那个小老鼠,蚂蚁扛大树,大象没力气,事情全颠倒,哈哈你说多可笑!为了便于幼儿创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凭借想象、记忆进行创编。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创编新的歌曲内容。如:公鸭会生蛋,母鸭嘎嘎叫等等,启发幼儿边编边唱。最后,每组幼儿上台表演,大声地唱出自己的创编作品,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又提高了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十五
截交线、相贯线截交线是由平面截切立体所产生的表面交线,相贯线是两立体结交所产生的表面交线,是工程制图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一个章节。在传统工程制图教学中,求截交线、相贯线等内容,都是用立体表面取点、辅助面等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这样讲解起来学生很难理解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入三维实体造型,在autocad中,让学生自己观察,通过截切命令后产生的截切形体的截交线的形状(如图1所示)以及两个物体相交产生的相贯线的形状(如图2所示),总结截交线、相贯线的投影规律,增强感性认识,可以为求截交线、相贯线的三视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组合体组合体是由若干个基本体所组成的物体,工程形体虽然很复杂,但若加分析,都可以看成是基本体的组合。学习组合体的识读和绘制,其目的是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所必需的分析方法,并培养投影作图的技能和空间结构分析能力,是整个投影基础的重点。组合体中的题目是给出二视图要求绘制三视图,如图3所示。常规的作图方法是采用形体分析的方法,假想把组合体分解成若干基本体,然后再弄清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切割、叠加、综合)及各部分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从而对所要表达的组合体的形体特点形成总的概念,为画视图做好准备。但大部分题目都没有实体模型,对于刚接触制图的初学者,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仅仅依靠教师用语言描述,既浪费时间,学生也很难建立起完整的空间立体形状,如不分析物体的形状,只是单纯地利用找点法做出三视图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立体形状。借助于autocad软件的实体造型功能,制作出和题目形体一样的实体模型图,然后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屏幕上进行演示。以图4所示的轴承座为例,轴承座是综合型组合体,可以想象分解为底板、肋板、支承板、圆筒和凸台(小圆筒)五部分。支承板的左右两侧面和圆筒外表面相切,相切处无线;肋板与圆筒大圆柱面相交,相交处有交线;圆筒与凸台相交,产生内、外相贯线;其他各部分间表面连接关系均是相贴。利用autocad软件的旋转功能,可以很灵活方便地将实体模型进行任意位置、任意角度的`旋转,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进一步分析组合体的形体特点及各基本体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就可以完成三视图的投影图。
剖视图剖视图是为了说明工程形体的内部结构形状而采用的一种表达方法,假想用剖切平面将物体切开,移去观察者与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对剩余的部分向投影面所得的图形。剖视图的题目一般是画剖视图或者改错、补线等(如图5所示)。由于没有实物或模型,剖切后物体的投影,单凭主观想象去画,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利用autocad软件的实体功能,绘制出工程形体的实体模型,然后应用剖切功能,根据需要对实体模型在相应的平面内进行剖切(如图6所示),把看不到的内部结构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内部结构,且印象深刻,制图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利用cad三维实体造型软件实现实体模型的演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看实体模型演示,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建立解题的空间几何模型,确定空间解题步骤以及引导学生想象作图结果的空间情况等,使学生在空间——平面——空间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加深理解,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借助cad三维实体造型软件进行教学,可以把原来用大量语言阐述的内容,如组合体的立体结构、各个基本组合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复杂物体的内部结构等,做成实体模型来演示,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不用过多的语言描述。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学习,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参考文献:
[3]刘小年,郭克布.机械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十六
国家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根本,国家安全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政治安全作为保障条件;本文中将主要以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作用为视角进行探讨。
关键字:政治安全;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体系。
1政治安全与国家安全的概念。
1.1政治安全的概念。
政治安全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存在,其是相对于经济、科技、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安全而言的,其主体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概念主要是指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和危害的状态[1]。在具体的展现上,政治安全强调国家对外的主权独立以及领土完整,对内保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形态以及稳定的社会注意制度、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以及社会稳定。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中,政治安全的核心是党的领导的有效性(权威性)和执政地位的稳定。
1.2国家安全的概念。
2国家安全体系的构成。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十七
在艺术设计的各专业教学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是主要组成部分。一个专业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反映在专业教学的水平上。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不仅要加强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基本训练;还要通过教学,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设计理论方面的建设,引导学生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也是专业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专业理论,除了教师课堂理论讲授外,还要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实践中,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研究专业理论问题。
专业教师所进行的理论讲授、示范作品分析、课堂作业辅导以及中间小结和全课总结,是专业理论教学的几个环节。通过这样几个环节,使学生初步了解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认识专业的属性和特征,了解作业方法和要求。专业理论的讲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从理论上提高认识,使专业学习避免盲目性,能够按照教学计划进度表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
目前,艺术设计学生大部分是由喜爱绘画的考生报考进来的,入学前对于艺术设计了解甚少。所以专业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一般绘画理论进入到艺术设计专业理论,尽快使学生纳入专业要求的轨道,把精力投入到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的学习中去。
对于专业的学习,特别是对专业理论,最初阶段有部分学生不是很感兴趣的,有个别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这当然与专业思想有关,同时也是学生缺少对专业的了解和喜爱,思想和兴趣还停留在绘画方面。此外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还有一个了解和适应的阶段。根据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对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多加强专业性特点。另外,还有些学生,对专业实践有兴趣,比较注重技巧和方法的学习,完成作业很努力,装裱很漂亮,但存在着忽视专业理论的倾向。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不只是由于专业化和课程的设置与需要,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蕴藏其后的“功利”意识。这种学生,在作业方面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成绩,但是从长远观点来看,对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有的学生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到高班时就会出现,因缺乏专业理论修养,影响业务进步的现象。
为了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在专业教学中只注重作业实践是很不够的,教师还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理论方面的学习。在专业实践中有计划地加强辅导,从理论上分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总结一点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认识学习专业理论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引起学生对专业理化的重视和兴趣。
通过作专业笔记,可以使学生把模糊的问题,经过思考,加以总结,使之清楚、明确、有条理,引出一些新的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专业实践和笔记形式的总结,使认识逐步深化。在专业教学中,从课程一开始就提倡学生作笔记。这种笔记不应是只记教师讲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心得、体会、理解认识记录下来。这不是记录本,而学习札记,要有自己的看法,要有所得、写所感,言之有物,哪怕是不全面的,日后通过实践,自会得到修正。
作专业笔记,是一种学习手段,而不是目的。作笔记要动脑子,要进行一番回忆和清理,即便是随时作笔记,仍然存在回忆的因素。作笔记促使再一次的“思想劳动”。笔记是为了以后查看,如果不看,就失掉了作用。“温故而知新”,读自己的笔记,也是一种学习,会有新的收获。在笔记本的边上留出一点空白,可以补记,可以批改,自我检查,自我督促,有利于推进学习。
在有些专业基础课中,如:基础制图、室内效果表现等,要进行临摹作业,对此更注意从理论方向分析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不然就可能出现单纯描绘或机械复制现象,停留在作业的表面效果上。进行这类作业,特别是对优秀作品的临摹,更要强调作笔记,或是在作业的空白处,作简短扼要的文字分析。这种文字工作,并不是学生做文章,牵强附会地拼凑,而是结合实际的点滴认识,作较为贴切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格式严整,要求实事求是从至少一个方面深入,通过自己的头脑思考,有一点自己的认识,作一点理论阐述。
在专业设计课中,从设计构思、图纸绘制到工艺制作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最为活跃,体会和认识也最多,在反复修正不断完善之中,收获也最大。已学的问题,在这里得到消化;对一些尚未接触到的问题,也会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实际上就是对专业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重视设计作业质量的提高,精益求精,这是对的。但却忽略了在提高过程中把每阶段的收获及时总结,时间久了,容易遗忘,这是很可惜的。专业老师应督促学生在设计制作完成后,进行展示讲评及时总结。同时开展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只要安排一天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翻看自己的笔记、讲义和有关书籍,从理论上总结专业设计中的一两个问题,就能够有所深入,而且也会得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学生从理论上总结专业设计实践,更主要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已学的知识,使认识深化。
学生在专业课阶段的课外学习,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所以有必要从课外学习的方法到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提供课外学习参考书目。文章的目录索引,可以帮助学生把课余时间有效地利用到专业学习上来。把形象资料的收集、构思草图的积累、学习心得的随记、文字卡片的摘录以及网上所查的资料和相关内容等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这是课外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为撰写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今后从事设计以及继续深造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上面所谈的专业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几个问题,大部分都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而是利用课间或业余时间来完成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最初阶段,把精力集中在专业学习上,思想不到于还停留在基础课阶段,跟不上学习进程。否则,课上学专业,课下却把精力放在绘画基础上,专业肯定是学不好的。专业课主要是进行专业实践的课程,不能因对专业理论学习的重视而占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强调在专业实践中注重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仅手勤脑也勤,在动手的同时多动脑筋思考。当今教育理论由培养“专业型人才”到“综合型人才”的变革历程,更加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大学生,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研究精神,师共同配合,从而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2]方芳.试论现行高等教育实施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今日教育,2004,(1).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篇十八
[摘要]新课程标准不仅明确说明了基础音乐教学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性发展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而且潜移默化中也强调了其德育价值。音乐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其德育内容、德育价值与德育方式,才能顺利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此,文章在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下基础音乐教育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其德育价值与德育方式,从而提高我们对于基础音乐教育德育价值的认识,并为基础音乐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学;德育方式。
7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20版)》出版。深入分析发现,新课标虽然并未明确强调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但字里行间无处不彰显了对于基础音乐教育德育价值的要求和重视。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系统梳理新课标所提出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内容,总结其德育价值,并据此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德育方式,从而深化对新课标的认识,为基础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新课标下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内容。
通过对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年版)》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和传统历史文化,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平、统一,尊重兄弟民族等等;2.集体主义教育,包括尊重、关心他人,爱班级、爱学校,维护集体团结与集体荣誉等等;3.社会主义教育,也即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坚定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路线的信心;4.理想教育,也即是要明确学习目的、职业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个方面的内容;5.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备社会公德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环境道德修养等等;6.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劳动,勤劳简朴,尊重劳动人民及其劳动成果;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积极进取、诚实正直、真诚友爱、坚韧不拔方面的性格特征以及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等等。由此看出,新课标背景下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内容既涉及到维护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涉及到学生性格、心理、情感健康发展方面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充分彰显了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基础音乐教育德育价值的重视。
二、新课标下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
1.基础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能力。
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要求学生能够从特定的音乐作品中体悟作者的情感思想、情感意蕴以及各个方面的思想道德观念等等。这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思想与情感观念,增强其情感认知能力和思想道德认知能力,从而能够从日常学习、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并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活动。另外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音乐创作活动来自由地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创作能力,更需要其主动地挖掘、发现并利用合适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兼具音乐创作的技术性与情感性双重特征。而且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还必须考虑到外在听众对象或的情感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认知状态,据此建构起合理的音乐情感内涵与表达方式。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学习的过程,很好地培养了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其道德行为。
2.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
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欣赏每一首音乐作品的过程都是一个用心体验和感受新的情感思想的过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不仅能够培养出强大的情感认知、情感体验能力;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思想,使其具备丰富而深厚的道德情感内涵,由此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活动,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中小学最常学习的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运用通俗易懂的歌词,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与崇敬心理;《前进,快乐的少先队员》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各类青少年团体的热爱,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意识;《十四岁》则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心理。
3.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能够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
基础音乐教育也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作用,由此呈现出更具实际意义的德育价值。首先,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所带来的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的转变以及相应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本身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日常生活过程中的思想道德行为,由此表现出正确的、符合社会大众认可的行为方式。其次,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部分音乐作品在歌词内容中本身就直白地表达出善恶、美丑、正确与否的观念,从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产生直接的规范作用,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中唱到:“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这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爱憎分明、艰苦朴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呈现出正确的行为方式。
4.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积极进取、诚实正直、真诚友爱、坚韧不拔方面的性格特征以及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等等。而基础音乐教育活动在培养学生性格方面则呈现出多方面的功能价值,比如特定音乐作品的歌词内容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爱憎分明、积极进取等等;特定音乐作品的曲式旋律培养学生多情善感、温文尔雅的情感心理和性格特征;特定音乐作品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忍受孤独和寂寞以及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性格特征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基础音乐教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对中小学生实施德育活动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新课标下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方式。
1.中小学校应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划。
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是顺利地实现德育效果的载体,因此,各所中小学校要想发挥基础音乐教育应有的德育价值,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利益观念,抛弃单纯地追求学生升学率和提高上级部门考核水平的理念,而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深化对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核心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并按照主干课程的标准,结合国家对于基础音乐教学活动的德育要求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建构起一套系统、严格的基础音乐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
2.中小学校应实施科学的基础音乐教育德育发展方式。
各个中小学校除了要提高对基础音乐教育活动的认识并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开展活动之外,还必须在国家教育部门所制定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规划的指导下,深化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方式、德育价值的重视,并且在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基础音乐教育现状、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情况,建构起一套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计划,包括本校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模式、德育效果监督与考核措施以及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等。
3.中小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选拔与后期培训活动。
各个中小学校一方面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选拔活动,包括其音乐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标准,由此为随后的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地实现德育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后期培训活动,包括音乐专业素质的培训、思想道德的培训、音乐教育中德育内容与德育方式方面的培训等等,由此使其深化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的认识,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由此顺利地实现基础音乐教育活动的德育效果。
4.音乐教师应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
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制定出系统而严格的考核措施,提升学生对于此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选择一些既蕴含着积极正面的德育观念,又符合学生音乐审美特征与审美心理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基础音乐学习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熏陶与感染,最终逐渐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总体来说,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方式既体现在歌词内容、曲式旋律之中;同时也体现在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各个中小学校应深化对新课程标准中音乐教学德育要求的认识,据此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划,建构起科学的基础音乐教育德育发展方式,加强对音乐教师的选拔与后期培训活动以及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由此才能从整体上推动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思想道德教化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郑茂平.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关新旸.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高教论坛,(05).。
[3]李强.浅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j].音乐大观,(05).。
作者:张丁丹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