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听课心得体会(优秀8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听课心得体会篇一
20xx年78月21日,市教研员来我校观摩指导,对我们进行了新课改下的教学指导,我受益匪浅。
做好本职工作,创新教学,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方法,形成历史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会读”,提高其阅读概括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教科书,主要是教给学生查找、阅读历史材料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读书,懂得如何利用书,怎样从阅读中获取大量的历史信息,把书本看“薄”,然后再由“薄”到“厚”。
二、指导学生“会听”,提高其听课效率。
教师应重视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争取在每节课上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1)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听关键语、听重音、听提示语、听重复语;怎样做到当堂领会和巩固,尝试记忆等。
(2)指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要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如何进行课堂讨论,积极发言和听取他人的见解等。
三、指导学生“会问”,提高其质疑能力。
让学生懂得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四、指导学生“会总”,提高其综合归纳能力。
历史注重时间、事件等横向、纵向线索的联系,因此,历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找出历史的规律和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帮助他们构筑起整体的知识结构,变学生被动地吸收为主动地学习,变机械的知识传授为一种能动的能力训练。给教师的几点建议:
1、用心关注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指导关怀。
2、教师要接触新史观。
3、多读书、读好书。
4、必修落实三维目标。
5、构筑逻辑严谨的体系。
6、善于选择材料、积累材料、认识材料,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历史听课心得体会篇二
历史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它承载着人类的记忆与智慧,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知历史听课的重要性。近日,我参加了一次历史听课教研活动,通过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深感受益匪浅,这也唤起了我对历史教学的新思考与新探索。
第二段:课堂实录。
在这次历史听课教研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一堂关于古代希腊历史的课堂。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引入课程内容,让学生们从课题中了解到本节课要探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接下来,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们展示了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真实地复原了古代希腊社会的生活场景。而在讲解重要人物时,教师不仅简单地向学生解读其重要性,还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这些人物的思想与情感。
第三段:教学方法与技巧。
在观摩过程中,我发现教师非常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技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引入课程时,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呈现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资料,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知历史的魅力。此外,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与判断。
第四段:对我影响的启示。
通过这次历史听课教研活动,我深受启示。首先,我意识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也认识到了历史教学的意义所在。历史不仅是一堆堆枯燥的事实与数据,更是一个活生生的故事,是人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我要将这种认识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与人文情怀。
第五段:个人思考与总结。
通过参加历史听课教研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故事讲解、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我也明确了历史教学的目的,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人文情怀。我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价值观。历史是一门魅力无穷的学科,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能够将这份魅力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并引导他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历史听课心得体会篇三
在历史学科的课堂上,我充分感受到了历史的广泛性、深远性和鲜活性。通过对历史听课记录的总结和思考,我不仅对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历史的价值与意义产生了更深刻的体悟。下面将从历史真实性、历史轨迹、历史启示、历史责任和历史传承五个方面,简述我在历史听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悟。
历史真实性是历史学科的基石,也是我在听课中最为关注的内容。历史老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总是力求客观、全面,并通过大量的实物、文献、图片等资料证实和补充。我深切感受到了历史真实性的重要性,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为我们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同时也认识到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历史学家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细致考证历史事件,以还原历史本真的面貌。
而历史轨迹则是历史的发展路径,成为我在听课中触及最多的内容。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我发现历史并非偶然堆砌的无序碎片,而是有着一条清晰的发展路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原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最终构成了一幅纷繁而辽阔的历史画卷。我在听课中领略到了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交融共生,了解到了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的传承,使我对以后的历史学科学习更加有了信心和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启示是我在历史听课中得到的重要体会。历史是人们过去的生活,而人们过去的生活即为我们未来的借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和思考,我意识到了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和警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记取历史教训,才能更好地避免重蹈覆辙;只有研读历史智慧,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历史启示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教导我们为未来的幸福付出努力。
除此之外,历史也给予我们重大的历史责任。历史的长河中涌动着无数英雄豪杰和伟人,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们的事迹给予我们责任感,督促我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努力奋斗。历史上的教育和启示,无不呼唤着我们背负起历史重任,不辜负时代和民族。
历史传承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领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牢记历史,传承历史,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历史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历史文物和经典著作,都是我们传承历史、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去博物馆参观展览、阅读历史书籍、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加深对历史的了解,用行动将历史传承下去。
总而言之,通过对历史听课记录的整理和思考,我深刻体悟到了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轨迹、历史的启示、历史的责任和历史的传承。历史学科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思考和体悟。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愿意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求知的精神,深入学习和体验历史,不断积累自己的历史智慧,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历史听课心得体会篇四
近年来,历史科目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历史老师,我有幸观摩了一堂优秀的历史课,并深有感悟和体会。下面,我将从文字教学设计、课堂引导、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和交互互动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观察和心得。
首先,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需要精心的文字教学设计。在这堂课中,老师以《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为话题展开教学,通过设计精彩的开篇引语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运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意义和影响。同时,他还采用了学生喜爱的互动游戏环节,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在课堂上从多个角度了解到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其次,历史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至关重要。在这堂课中,老师通过提问、讨论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他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和观看图片,思考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在讨论环节中,他巧妙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互相讨论,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观点来解释历史事件。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能够将历史事件与自身经验和现实生活相连接,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
第三,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历史课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这堂课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他组织了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组进行研究和展示,激发了学生们的合作和创造力。同时,老师注重奖励和鼓励学生的认真表现和积极参与。这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感到轻松和愉快,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第四,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这堂课中,老师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和辩证的观点,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他鼓励学生们对历史事件进行自主分析和评价,同时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背后的逻辑。通过这样的激发思考,学生们不仅仅是记住历史事件的表面细节,更能够了解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最后,一个成功的历史课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互动。在这堂课中,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鼓励学生们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老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进一步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历史教师,我通过观摩这堂优秀的历史课,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良好的教学设计、引导方法、学习氛围、思考激发和交互互动是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我相信我将能够在教学中运用这些经验和体会,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历史听课心得体会篇五
上个月20日到22日非常有幸去烟台聆听了优质课评选活动,虽然限于时间问题,只听了两天,但却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第一次听初中省优质课,听课回来让我既感动也感慨。每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大好的学习机会,应该珍惜也更应好好的总结反思,吸取经验,不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听课的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八上《血肉筑长城》《内战烽火》,九上《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美国南北战争》。
省优质课确实高手如云,让我敬佩,让听者也津津有味。以我有限的水平粗略的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每个课件制作都非常精美。图片音乐,视频,和丰富的历史资料一一展现,一下子就把人吸引。在课前的视频图片呈现中配上或震撼或优美的音乐,很好的调动了气氛和学生注意力。可见授课老师精心准备是不错过每一个细节的。
其次,授课教师的课件不仅制作精美而且设计独特。如讲述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枣庄的张老师,把课文分成四个篇章,第一篇蔡侯造纸,传承文明。第二篇,九章算术,名扬世界。第三篇,地动神仪,名扬世界。第四篇,东汉神医,妙手回春。内容清晰条理。而临清的曹老师,在讲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用汉武帝的招贤令写在什么材料上等问题的形式导入。在《血肉筑长城》这一课,临沂的主老师用故事导入法,一个叫阿抗的战士的战地日记贯穿始终,设计独特,又能抓住重点。而《内战烽火》这一课,桓台的黎老师用展示厅的方式,分了重庆厅和大别山厅,在展示厅中列出重点问题。郯城的张老师,用展示伟人的足迹的方式,足迹一深入虎穴谋和平,来看背景,足迹二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转战陕北。足迹三,尖刀插入敌胸膛,挺进大别山。步步深入,层次递进。而在《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济南稼轩中学的程老师,则是运用中心人物林肯的生平事迹,贯穿联系本课的内容。分成四部分,一家族西迁,南下谋生。二就职前后,危机重重。三解放黑奴,转败为胜。四船长殉难,精神永存。整个课件的分层步骤体现了每个授课老师的独到的设计思路,脉络清晰,血肉丰满。
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录音,图片,历史故事来丰富课堂内容又紧扣教材重难点。每个授课老师的课件都充分看出其用心用力,充分挖掘有用的材料进行了精心的组织。例如,《昌盛的秦汉文化》这一课,于老师播放土豆网的视频,20xx年奥运会开幕式展现美丽的造纸术。播放了地动仪的原理视频。在《血肉筑长城》郑老师用歌曲的方式导入,在授课过程中播放了抗战的视频;听感人故事,觅获胜因素,播放录音。最后奏响凯歌中又播放了相关视频。在《内战烽火》这节课,刘老师用视频《亮剑》节选导入新课。威海的孙老师在讲课中播放了视频内战的准备,再让学生回答美蒋有何阴谋。并播放了视频大别山战斗场面,让学生思考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在《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课中,济宁的赵老师播放了视频《大国崛起》中介绍马克思的部分。并展示了《巴黎公社》视频资料。而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济宁的周老师和济南的程老师,都播放了诗歌朗诵,《哦,船长,我的船长》一个放在了课中,一个作为课堂导入。可见在授课中多媒体音像资料充分发挥了作用,不仅使得课堂丰富多彩也显得生动有趣。也可见授课老师们精心选取恰当运用颇费心力。
第四,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的部分让学生自学并展示学习成果。而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共同讨论。例如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中曹老师用我来做导医,让学生来解决患者的苦恼,从而进一步掌握医学成就。最后的课堂总结中,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归纳本课的内容,各组内一人来执笔,同伴出谋划策。在《内战烽火》中,德州的刘老师模拟中共中央记者招待会,让班长做发言人。小记者提问,发言人回答。学生表现很好。班长的回答也很精彩。大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郯城张老师用我做小记者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来当新华社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结合课本给大家报道。在第2部分让学生做小解说员,在延安红色旅游景点给游客介绍转战陕北的状况。总之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虽然形式不一,但小组合作探究起到重要作用。在学生活动中老师的组织和语言鼓励导引是很重要的,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回答又有精彩表现,也可反应出老师的能力水平。
第五,授课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练生动,很有感染力和魅力,又非常注重语言的过渡衔接。在这两天的听课过程中,有好几位老师的语言非常有魅力和感染力。我也明确的感受到老师的语言表达在课堂中也是相当重要的。或优美生动,或亲切自然,或慷慨激昂,或幽默诙谐,各位老师就像一个个表演家,让课堂活色生香,好的语言的确给课堂大大添彩。威海的常晓伟老师音色动听,很有感染力,又富有激情,整节课没有一句废话。烟台的孙老师总是面带笑容,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又很具有幽默感。鼓励学生的话语让学生在欢笑之余营造了课堂轻松活跃的氛围。而桓台的黎老师声音优美,整节课声音不轻不重,语速不快不慢,娓娓道来,有种自然的吸引力,就仿佛是在与你单独面对面的交流。老师们也非常注重知识的衔接过渡,用语言表达联系,使得过渡自然,又承上启下。几位老师最后的结语,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联系现实,或娓娓动听或饱含激情的语言在音乐中回响,使得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在这两天的听课中让我领略了老师们不同的风采和特点。他们丰富的知识,专业的素质,独到的思维,生动的语言让我敬佩不已。但无论讲解多么的天马行空,不论资料图片多么的丰富生动,他们都不忘落实课本知识,抓住课标要求,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而服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一定要努力学习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让自己的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历史听课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介绍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和老师的作用(200字)。
历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扮演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角色。而历史老师则是这门学科中的关键人物,他们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及历史思维方式。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听课是我提高教学质量和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听课过程中,我积极参与,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课堂教学的挑战和解决方法(200字)。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任务。很多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常常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挑战。我在课堂教学中意识到,要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第一步是提供生动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经常组织讨论、小组活动以及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三段:历史课堂的互动和合作学习(300字)。
历史课堂的互动和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在我的听课经历中,我特别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我发现,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享,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这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项目和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
第四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300字)。
历史思维方式是历史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历史老师,我常常利用听课的机会,寻找新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例如,我会运用一些开放性问题或争议性话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思考为什么历史事件会发生、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决策等问题。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分析历史事件,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历史学习者。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多次听课,我深刻体会到历史老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历史课堂教学的挑战可以通过提供生动教材、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以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等多种策略来克服。然而,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也深刻认识到听课只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一部分,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历史听课心得体会篇七
梅村中学虽然是一所四省重点中学,但文科生源一直较差。面对不理想的学生群体,加上课改后面目全非的新教材,以及20xx年未知的考试,我们也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凭着感觉教学。所以绝对谈不上是介绍经验心得,只是粗略地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望广大同仁指正。
对中学一线教师而言,当然希望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可操作性越强越好。但现有的课。
标显然不对我们的胃口。它太宽泛,太模糊,使用的大都是很抽象的语言,如“知道”“了解”“理解”等等,让人无所适从。要了解哪些史实,掌握到什么程度,很难定位。但课程改革的专家们是高度评价这个课标的。说课标就是要宽泛,否则教材就会千篇一律。教材由统编制到审议制的变化是受到高度肯定的,也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所以我们抱怨这个课标不好非但无济于事,而且还被认为是唱反调。因此能做的只能是仔细研究它,根据我们自己的理解来揣摩它,抓住重点知识。
我们备课组在一个单元教学开始前,先看课标的要求。比如必修3的第一单元是这样写的:(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根据这些描述,我们备课组的四个成员讨论研究,达成共识。第一节内容中诸子百家只要求知道,可以理解为简单识记就可以了。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既然要求认识,那么很明显要作为重点处理。而要认识其意义势必要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考虑,所以百家争鸣的产生背景、百家思想的实质共同处、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就要讲到位。孔孟荀等儒学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要求了解,应该比简单识记的要求高。教学中要把孔子的贡献总结全面,孟子荀子的主张从仁政、民本思想、伦理观三个方面对比掌握,民本思想学生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适当解释其内涵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成因。第二节重点分析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要教会学生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以及汉武帝的一系列尊儒措施最终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两个角度分析。第三节重点学习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把握理学、心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本质的共同点。第四节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点放在黄、顾、王三位思想家上,把握其思想的共同处:即反君主专制的.民本思想、重商思想、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楚。通过讨论课标,备课组就重点内容形成一致的看法,具体教学中就容易做到统一。
新教材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就都觉得很不适应。专题性强,跨度大,面广量大,支离破碎。有些地方罗哩八嗦,有些地方语焉不详,教学难度确实很大。我们备课组在教学中,通过共同备课,把每一节内容都整理成一个简单明了的知识结构。如果教材内容体系不够清晰,就大胆整合,尽力使其清晰化。比如必修3的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文子目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孔子和儒学、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我们就没有用这种目录,而是按照课文标题把结构分成两大块。一块百家争鸣,从概念、形成的原因(根本、具体)、实质、历史影响几个方面把握。另一块儒家思想的形成,分成两点,春秋时候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春秋时期孔子的贡献把握三个方面:教育上的私学、有教无类,著述上的整理六经,政治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的道德伦理观以及民本思想。战国时期的初步发展把握孟子荀子的思想,分别从仁政、民本、伦理观三个方面分析掌握,荀子思想增加一点综合法家道家思想改造儒学的内容。还比如第三单元第三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内容特别烦乱,我们就完全改变了教材的子目,设计了这样的结构:(1)传入:把握内部外部原因以及传入情况。(2)广泛传播:重点掌握原因,分四点:五四运动的促进;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并把他们的宣传活动概括为几句话:写文章,组社团,译原著,纪念劳动节);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影响;中共早期组织有计划的宣传(办刊物,办学校)。(3)传播特点:突出与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4)影响: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救国方案,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基础。这样学生听课、记笔记、巩固复习都比较顺畅。对教材的处理,我们的体会是一定要尽量把课本内容整合成清晰直白的结构,教师好讲,学生也好学。
很多教师都反映新教材来不及讲,时间总是不够用。确实,由于教材专题式的体例,跨度大,加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割裂,使我们对这套教材普遍没有好感。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很高,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文科生源都不理想,高一又普遍不重视历史学习。文科班上课,问题问下去没有反应,教师不得不放慢速度,尽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清讲透。还有的教师则因为课标难以把握,教学就宁多勿缺。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教学进度。解决的办法就是大胆取舍,不能面面俱到,每堂课的教学肯定要突出重点难点。我们的做法是,只要求简单识记的知识课堂上就一带而过,记不住自己课后去记。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在解决重点难点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比如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讲的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每个领域的成就除了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的知识点解释一下外(比如浑仪学生常常和浑天仪混淆),基本上就是划书,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们的重点就放在解决两个问题上。(1)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如此辉煌,为什么率先进入近代社会的却是欧洲?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何在?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析,提升了学习的高度,并且以后学习第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中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的诞生时,分析其诞生原因,还可以彼此对比呼应。教材有些地方写的相当简单,但往往埋伏着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比如第七单元第三课“蒸汽和电的革命”最后一个子目中写到“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问学生这些话怎么理解,几乎都说不上来。这些问题其实必修2里讲的很详细,但学生早就已经忘光了,教师在这里就必须花时间重复讲解强调。
历史听课心得体会篇八
近日,我校举行了听评课活动,待听完之后,细心品味着所听的每一节课,细细回忆着每一堂课的每个细节。会发现有许多精彩“镜头”闪现脑海。仔细一想会不难发现,原来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学上充分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肆无忌惮”地去说、去演、去表达,即让学生思维“解放”。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尽情地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课堂气氛活跃,出现一幕幕精彩的瞬间。学生会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辛亥革命》一课中,关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教师不去直接说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分析,而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辛亥革命的有关任务、过程、结果等自己去分析总结。这样一来,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争辩。“我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他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且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统治”、“我不同意某某同学的意见,我认为辛亥革命胜利了,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我觉得可以将以上同学的意见综合一下,全面的`来看待问题”“我不同意某某同学的意见,我认为……”“我反对某某同学的意见,因为……”课堂就象是一个辩论赛场,同学们各抒己见。如此一堂课,即让学生理解、掌握了知识,又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提高,即解放了学生的思维,不让学生在教师的设计下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感受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欲望,而学生在这样宽松自由的天地,会主动参与、发挥潜能、快乐地学习。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教学所必需的不是教学,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们教师都在努力转变着自己的角色,创新这课堂教学形式,以使学生尽可能地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课本剧表演”“情景剧表演”“历史故事比赛”“历史辩论赛”等纷纷进入历史课堂,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显得那样威严,学生也就会大胆地展现自己,在进行各种才艺展示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尽情表演、放声歌唱,或者摇头或脑的吟诵。教师会不自觉地被学生感染。不禁会感叹道:学生不是不能,而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展现的空间,没有让他们的思维解放。
解放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这种看似“混乱”的课堂,会给学生留下受益一生的东西,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就顺利完成了,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目标也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