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全1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摘要:宁波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劳动者基本的生活权益以及企业合法的经营权益,使得宁波市的经济能够稳定发展。调剂最低工资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在实施政策历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下面综合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给出一些有效的政策建议,愿望对宁波市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实施有所赞助。
关键字:有效措施,最低工资,监督,鼓吹。
1、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从本文的总体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最低工资的就业正效应明显,即使在一些情况下出现负效应,负效应也对比小。另外宁波市最低工资标准仍然偏低,在宁波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最低工资标准并没有相应的提高,甚至与平均工资水平相比,也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同时,最低工资在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条件吗,调剂宁波市居民收入结构,逐步消除过大的贫富差距,促进产业结构调剂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现行根基上提高工资标准是可行的。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不同性别、行业、年纪、学历等群体有各自的特征,最低工资在这些特征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就业效应。所谓适度提高,就是遵照各自特性确立最低工资标准与失业之间的联动机制,在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时要考虑把失业率把持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尽力发挥最低工资正效应,避免引起失业负效应。
2、制定更加细化的最低工资标准。
从理论和实际结果也可以看出,在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女性的“就业歧视”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若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不考虑这些因素,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不仅使得劳动者的权益受到危害,而且部分行业的用人单位也很难去履行最低工资规定。所以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需要在统一口径的根基上,分行业、分性别断定其标准。目前宁波市的最低工资的实行情况不佳,与制定标准不合理有关,虽然细化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定起来会对比繁杂,但是这种繁杂的最低工资标准最合理,有利于各用人单位去履行,地方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可以立足实际、充沛调查,制定出真正有利于企业履行和保障劳动者权益,同时又避免对就业产生影响的最低工资标准。
3、增强最低工资的监管和履行力度。
在宁波市最新的《最低工资规定》中,进一步完善了最低工资制度,但是在实际履行的历程中,仍有不少用人单位知法犯法,不履行最低工资标准,或者用加班加点,降低员工的福利待遇等来变相不履行最低工资政策,企业的这些行为都与最低工资的相关规定相违抗。宁波市政府部门如果在最低工资的.履行历程中选择不作为,甚至为了发展经济、提高自身业绩而放弃最低工资的监管履行,就会严重降低最低工资制定时预期的效用。要充沛发挥最低工资的功效,就要加强最低工资制定、履行等环节的监督和对违法行为的处分力度。
另外,社会和媒体也要充沛发货其监督、鼓吹作用。现在很多劳动者甚至用人单位负责人对最低工资规定并不熟识,对其中的具体内容更不领会,所以出现了很多类似包吃包住来抵充最低工资的情形,劳动者也没有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通过合法途径来捍卫自己的权益。我们要发动各种媒体对最低工资进行积极的鼓吹,相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组织则要深入各单位对用人单位负责人和劳动者进行制度的介绍和教导。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建立企业违法记载登记,以求在社会上形成正确认识,自觉遵循最低工资规定的效应。
总之,最低工资是一项有首要意义的制度设计,与就业也确凿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很好地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最低工资制度的核心问题,只有根据不同情况,找出最低工资相应的就业效应,才干确立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自建国以来,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新的基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大学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优势的群体,新的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是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政府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中。
中国有9亿农民,占中国人口的9/13。所以说,“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正文】。
一、农业问题。
第一、关于增加农业投入。
增加农业投入这个政策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有效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值得重新讨论。这个政策安排的出发点,仍然是把当前复杂的农村体制矛盾问题看作是农业生产问题。从80年代后期以来在农村政策的思路问题上,对所谓加强“农业投入”就长期存在不同意见。因为,在小农经济条件下这个政策瞄准的目标并不是合适的。并且,客观上导致从90年代以来,农业的成本每年上涨10%,农业主产品生产的真实成本、亦即“地板价格”,长期在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天花板价格”上运行。
第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从目前情况看,有很多地方包括农业部科技司都说农业增加值中科技进步的贡献超过40%,也就是说农业增产主要是科技投入的结果。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另一方面,农业人均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人均收入并不同步增加,科技投入与农业产出的关系似乎并不对应为正值。我们知道科技投入也意味着服务成本,最近三年的服务成本每年上涨超过9%。所以,近几年农民收入下降,一定程度上和服务成本上涨有直接关系。
二、农村的真问题在哪里?
味着农民破产。所以,最近才有各种反映,无论是社会学界的陆学义老先生、还是湖北的镇党委书记,都指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从经济学角度看,危险就在于农业投入产出多年为负值。所以我从1998年就发表文章说农业到了不可维持、农村经济到了不可持续的地步。而我们现在的某些政策似乎在加剧这种不可维持的问题。
从现行政策比较看,9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收入连续出现4年的增长速度下降,所对应采取的政策,几乎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黄金增长并且拉动国民经济增长那段政策如出一辙,政策手段真的是一样的,唯独结果相反。
1979—1982年,国家出台了连续调整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农业主产品价格调整幅度上涨了49%,同期大规模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接着落实15年不变。这两项政策在90年代中期重演,从1994—1996年,也是连续3年农业基本产品价格上调105%,比上次增加了一倍;同期我们大规模落实30年不变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那次价格调整和体制调整双管齐下,造成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这次双管齐下造成的结果如何?我怎么想慎重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绘这种现象。总之,同样的政策手段在不同的时代使用,效果的差别是比较明显的。
三、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一、城镇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就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化来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
徐宏源还指出,对于现在各大城市实行放开城镇户口的户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民只不过是从农村潜在的失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治标也很重要,但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治本。国民待遇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上都截然不同,一个农村居民无论是刚出生还是年过百岁都得交纳税费。另外在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保险、医疗等一系列权利的落实上也有待完善。
二、减税。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我国的农业税、特产税加在一起大约400亿元,而我国一年有1万亿元左右的税收,完全可以免掉几百亿的农业税。农村费改税的问题,以后主要要靠完善制度来保证,农民减负涉及的农村教育、政府经费问题也要妥善解决。
厉以宁还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该是政府加大投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良种基地的建设;二是农田水利的投入;三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四是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其次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殖等。各地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按订单安心生产,公司负责销售。
三、政府措施。
国务院朱镕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五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另外,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的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认为,解决三农问题,不应该让大量的农民进城,而应该将农产品加工厂放到农村去,让农产品附加值留在农村,要让农村有更多的力量来解决教育和福利的问题。他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当仍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特色中寻求答案。虽然汉代农业已是遥远的过去,古为今用,汉代农业发展的各项特征,仍可为今人之借鉴。第一,公私单位应该为农业提供现代的科技,使农业生产得生物科技之赐,致力发展有价值的经济作物。第二,费孝通先生当年提出的乡土重建的方案,在于农业为工业配套。近年来,大陆农村也不断尝试建立农村工业,然而绩效未彰。第三,公私有企业及学术单位,均须不断提供市场资讯作为农民决策的依据,应使农民不致有“赚一次,亏三年”的痛苦。第四,国家必须注意建设农村交通设施及建立供销网络,使农产品迅速进入市场。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近些年,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农村会越来越好,农民生活也会更加幸福,中国也会由农业大国转变成农业强国。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
其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最后,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目标。对照这个目标,最大的差距在农村;实现这个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参考文献】。
《农业社会学》朱启臻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我向说实话》李昌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冯海发著新华出版社,2006。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与途径》叶堂林著新华出版社,2006。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四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际形势并进一步阐述了它对我国安全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形势;国家安全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时对国际安全形势的严峻考验。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透视追问国际形势趋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审时度势进取应对,确保我国安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
一、认清国际安全形势,不被浮云遮望眼。
纵观国际安全形势,尽管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流,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危险交织,传统冲突趋缓而冲突根源并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各种新危险新挑战不断涌现,且不可因误判国际安全形势,而毁损我国安全发展战略。
传统安全威胁世界和平。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并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非传统安全威胁超过战争。国际恐怖主义依然猖獗,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恐怖活动呈现蔓延态势“全球化”、生存方式“本土化”、策划手段“高端化”、袭击形态“独狼化”等特征,尤其是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裂的倾向。环境安全继续恶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极端天气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多毁灭性的灾难。金融安全不可小觑,金融危机不仅仅重创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引发的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新的金融危机又悄然逼近,这将会使全球经济雪上加霜。更多非传统安全隐患不断。诸如贩毒走私愈演愈烈、传染性疾病严重扩散、海盗活动肆无忌惮、非法移民日益严重,这些问题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二、正视我国安全环境,不被漩涡困航程。
受国际安全形势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复杂,深处国际安全形势的“漩涡地带”,中国不在惊涛骇浪中前行,就会在漩涡中沉覆。仅有正视周边安全形势,才能理性应对周边形势,冲破围堵遏制扬帆远航。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风险加剧。一些邻国军费开支增长迅速。日本年年提升国防预算,高达490亿美元,比增加3.5%;印度-20国防预算提高了10%,其中装备采购预算就提高了3.3%;菲律宾年国防预算增至26亿美元,大涨29%;越南过去三年军费暴涨90%。这些国家不仅仅提高军费,加速本国军事战略调整,还与美国等其他国家大搞联合军演,提高武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对我国的安全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地缘环境复杂。当今世界超过1亿人口的大国总共11个,其中七个在我国周边;世界有25支最强大的军队,其中8支在我国周边;世界公开宣布有核武器的国家有8个,其中4个在我国周边。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公认全球有七大潜在热点冲突地区,其中六个在我国周边,与周边多国存在领土与领海争端,加上域外势力的强势介入,使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越发显得复杂高危。
我国面临反恐形势越发严峻。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渗透、“基地”组织等境外敌对势力的支持、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等因素,助推了恐怖主义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蔓延。“三股势力”在90年代是潜在威胁,今日已成为重大现实威胁。203.14拉萨骚乱,新疆的7.5事件,10.28天安门暴恐事件,20昆明火车站的3.01砍杀事件等,都是三股势力在我国新疆西藏等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当前,伊斯兰国也要向中国西北渗透,谋划将中国新疆西藏纳入其版图,部分中国人遭怂恿偷渡越南、马来西亚参与“圣战”。还有一些青年在理解了恐怖组织系统培训后回国,匿迹人海,侍机实施爆恐活动……使得我国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尽管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我国安全发展面临困难,但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国际力量比较有利于世界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到达前所未有地程度。习主席正是深刻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危环境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理念,为我国安全发展,把握战略机遇期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发展道路,构建一体化国家安全发展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综合保障本事建设。仅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五
摘要:20世纪末以来,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安全的重要因素。“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不断扩散,持续上升。本文拟在分析国际国内__处突的形势和特点,提出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下武警部队__处突的任务部署。
关键词:__处突形势特点。
20世纪末以来,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安全的重要因素。据美国国务院年发布的年度全球__形势报告,这一报告说全球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和前年相比上升了40%,恐怖袭击的次数也上升了25%,20全球共有20498人因恐怖袭击死亡。由此可见,全球恐怖活动并不是在消减,而是日益剧增;与此同时,我国国内恐怖活动也在局部范围内不停的活动,主要是“__”分裂势力:他们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以分裂为目标、以宗教为外衣、以恐怖为手段,比较危险狠毒;他们跟国外恐怖组织相联系并借助国外势力,不断的威胁着我国的局部社会稳定、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断颠覆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除此之外,其他各种恐怖势力也在不断威胁着我国。因此,全球及国内__形势不容乐观!
一、国际__处突的形势及特点。
(一)形势。
放眼国际,可以看到国际恐怖活动越来越猖獗,形形色色的恐怖组织及其个人,一次次把灾难或灾难的阴影抛向各个国家和地区。这对许多国家的政局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威胁,更重要的是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令我们值得深思。据不完全统计,至2010年全球恐怖袭击次数总体成上升趋势,国际恐怖与__斗争出现了“__、__,越反越恐”的现象。
(二)特点。
实施恐怖袭击的人员的组成、攻击目标、攻击方式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使得各国对此更难以防范、控制和对抗,尤其是更多地采用自杀性袭击方式后,所造成的影响更大,给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同阶段,新疆内部的恐怖组织也频繁开展恐怖活动。
(3)“__”势力基本形成了以西亚为大本营、以中亚为桥头堡、以南亚为训练基地、以欧美为协调指挥中心、以新疆为主战场的态势。
(二)特点。
(1)“__”已经成为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结合体。‘以分裂为目标、以宗教为外衣、以恐怖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政治势力比较危险和狠毒。
(2)新疆内部的恐怖组织手段不断趋向残忍化。不仅杀害汉族人和回族人,还有__人;不仅针对中国人还针对外国人;受害者不仅有“异教徒”,还有伊斯兰宗教人士。
(3)“__”势力的基本策略已转向“文武并重”,并有相对分工。高举“奉行民族自决,争取民族解放”旗号,意在赢得西方国家的支持,促使“新疆问题”国际化。
三、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下武警部队的任务。
从__怖斗争的形势特点来看,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斗争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反对恐怖主义是我国的一件大事,作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武警部队肩负重担、任务艰巨。因此,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及早及时地加大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立足于我国__怖斗争的实际,结合我国专业__力量编制及结构的特殊性,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部队的信息化装备程度以及__作战能力,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加强国际合作、联手打击恐怖主义。反对恐怖主义绝不是一两个国家就可以单独实现的,必须加强同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包括情报、信息化装备、人员培训、经验交流等。
第三,加强情报合作,多方合作,提高信息化情报获取装备,拓宽来源,掌握恐怖动向、恐怖袭击的目标、途径、采用的方式方法等都具有极端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
第四,加强与各兵种、地方及国外情报部门的情报协作与共享。
第五,加强__专门力量建设,加强高素质、精通信息化装备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__战术训练。提高处置恐怖袭击事件的实战能力,成立各种__怖部队。
第六,加强__信息化装备建设。信息化装备是__战斗人员进行战斗的物质基础,没有现代化的__装备器材,就会严重影响一线战斗人员主观能动性以及战斗技能的有效发挥。
总之,__斗争将是一场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斗争,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特殊战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__怖斗争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敢地面对恐怖主义的严峻挑战,确保__怖斗争的最后胜利。
参考文献:。
[1]王凤鸣夏洪志李慧智__战法第1版人民出版社9月。
[2]陈二曦孙慎灵李慧智__保障第1版人民出版社209月。
[3]张蜀平禚法宝王祖文直面信息化战争第1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六
摘要:从我国人口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根据我国人口增长模型来证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计划生育政策的衍变过程。在此基础针对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占世界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及人口转变乘数变小三方面对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成果进行评估。正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事情没有十全十美一样,政策随经济、历史、政治的不断革新与变化,当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大成就时,同时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我国城乡之间各方面的差距。城市人口增长率大大低于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这种现象造成国家人口发展的逆淘汰倾向。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住出生率迅增的状况,近几年,一胎化政策推行的今天,老龄化问题越演越热。与此同时,出生婴儿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也成为当前特别重要的问题。对此,国家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本文针对一胎化所带来的问题和新政策实施带来的利弊做出以下思考。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一胎化;性别比例失调;单独二胎。
引言: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两者早已被人们争论很久,有不同看法的学者们和专家们对自己的理论提出许多人口政策。19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坎南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出达到产业收益最大化所需要的人口数量为适度人口。它从产业收益出发,提出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只有适度数量才是最好的;与之对应的是适度的人口控制论。我国7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初衷就是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在30多年计划生育斗争中,中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势头终于得到有效遏制,即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又使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质得以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今天的人口形势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生育率较低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短缺、男女性别失衡等问题,现家庭养老及抵御风险能力随之降低。现针对已发生变化的人口形势,为促进人口持续发展,需制定符合国情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其作出完善和调整。综合多方面的思考,我国推行二胎政策,和一胎化政策对比,“单独二孩”政策更加平稳、渐进、可控。
一、一胎化政策的所带来的问题。
(一)人口素质“逆淘汰”
高尔顿最早提出的人口素质“逆淘汰”,言简意赅的说就是社会对人口的逆向选择,指低素质人口挤压高素质人口这种有悖于优胜劣汰的现象1。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学界对我国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提出很多质疑。我国人口素质的逆淘汰问题是否是城乡之间生育率的差别导致的呢?我国一胎化政策导致城乡之间的生育率差距较大,造成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小,同时造成我国人口素质的逆淘汰。那么,如何阻止这种人口素质“逆淘汰”的现象呢?其实,人口素质“逆淘汰”的原因和城乡之间生育率的差距有很大关系,所以,唯有缩小城乡之间生育率的差距才可以从根本上遏制人口逆淘汰的这种倾向。从提高城镇人口生育率或降低农村人口生育率两方面来考虑。
(二)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大一直都是国家的一个大难题。怎样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即将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老龄化导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政府和个人家庭负担加重、社会劳动力缺失等问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的中国,国库资金不足,高额养老金和医疗费国家承受不了。农村养老主要是依靠家庭养老。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四二二”、“四二一”等倒金字塔家庭模式,首先,赡养老人给并不富裕的农民带来沉重负担,也是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老龄、高龄人口的增多必然分担部分劳动力,导致急需劳动力的中国带来劳动力资源的匮乏。再次,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对产业结构、文化冲突、社会发展等方面带来影响。最终造成大量潜在问题凸显出来。
二、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根因是中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滞留,中国传统生育文化至今还存在着男尊女卑等意识。除此之外,家族香火的延续,也导致农村家庭优先择男的现实。导致男女性别比失调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的一胎化政策。在一对夫妇只允许要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外加中国传统观念滞留,多数家庭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男孩。生物学因素是导致现今性别比例失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人口拐卖等.婚姻的稳定收到一定威胁。首先,性别挤压。男性过多无婚配对象现象严重,光棍汉的社会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严酷事实。其次,家庭的不稳定。家庭的不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不稳定。
(1)、单独二胎政策的利:
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的利,从大的方面来说重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以有效控制男女比例失衡现象。在还滞留重男轻女传统思想上再加“选择性生育”的形势下,导致现今社会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在“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下可以大大减少这个问题的持续发生。
另一当面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胎化政策引发“独生子女下一代夫妇最多可能赡养12位老人”的社会现象,同时给国家的经济也带来较大的难题。生育率的降低带来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这是必然的,对社会保障体制的财务可持续性产生直接冲击。2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大大减少未来的社会风险。
(2)、单独二胎政策的弊:
首先,增加国家财政支。二胎政策的实施将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财政支出、福利待遇政策、环境承受力等。从宏观层面看,未来社会将面临的压力随之增加。其次,增加个人家庭负担。笔者亲生经历,现有点名气的儿童衣服专卖店,一件冬季羽绒服最低价格500左右,在这个高物价的年代,养一个婴幼儿的花销难以想象。并且刚刚是一个开始。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享辱曼保,尹娟,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j]《理论月刊》(11)。
梁发芾.“单独二胎”放与不放.《祖国》[j]20__(15)。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七
摘要: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在曾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关键词:网络强国、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国家战略。
正文: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亲自担任组长,、刘云山任副组长,再次体现了中国最高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的意志,显示出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刘云山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2014年重点工作》,并研究了近期工作。
尽管此前国内外有过诸多猜测,但这一消息还是引发了中外媒体和网民的热切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共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家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这个拥有6亿网民的网络大国加速向网络强国挺进。
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中国互联网抓住机遇,快速推进,成果斐然。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80%;手机用户超过12亿,国内域名总数1844万个,网站近400万家,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3家。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亿,全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8%,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
但是另外一些数据却显示,大不一定强,中国离网络强国目标仍有差距。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以信息化驱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不同地区间“数字鸿沟”及其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同时,中国面临的网络安全方面的任务和挑战日益复杂和多元。中国目前是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仅2013年11月,境外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境内服务器就接近90万个主机ip。侵犯个人隐私、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我国网络管理体制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在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明确表示,“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同时,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力度。《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大力丰富信息消费内容,提高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
放眼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顶层设计。截止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颁布了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仅美国就颁布了40多份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文件。美国还在白宫设立“网络办公室”,并任命首席网络官,直接对总统负责。2014年2月,总统奥巴马又宣布启动美国《网络安全框架》。德国默克尔2月19日与法国总统奥朗德探讨建立欧洲独立互联网,拟从战略层面绕开美国以强化数据安全。欧盟三大领导机构明确,计划在2014年底通过欧洲数据保护改革方案。作为中国亚洲邻国,日本和印度也一直在积极行动。日本2013年6月出台《网络安全战略》,明确提出“网络安全立国”。印度2013年5月出台《国家网络安全策略》,目标是“安全可信的计算机环境”。因此,接轨国际,建设坚固可靠的国家网络安全体系,是中国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正是在此大背景下,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规格高、力度大、立意远来统筹指导中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发展战略,在中央层面设立一个更强有力、更有权威性的机构。新设立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将着眼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统筹协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中国乃至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如何治理互联网、用好互联网都是各国的关注,各国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
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中国倡导的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主张各国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网络公共政策,我们重视发挥互联网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实施互联网+政策,鼓励更多产业利用互联网实现更好发展。秉持“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理念,在互联网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中,中国取得了丰富而卓越的成果。
结语:中国网络强国的战略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会上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领导小组将围绕“建设网络强国”,重点发力以下任务: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会议还强调,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八
【要害词】教育国际化;基础教育;模式;问题与对策。
一、看法及现状探讨。
颁布的《国家中恒久教育革新和生长计划纲要(-20)》的第十六章中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增强国际交流与相助、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相助水平。”由此可见教育部对教育国家化的重视。那何谓教育国际化呢?笔者在此并不计划为教育国家化下个界说。实际上,虽然“教育国际化”已然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高频词,但究其界说而言,鉴于社会情况,时代变迁以及探讨者立足点的差异,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界定。简朴说,笔者认为,教育国家化就是利用国际视野来掌握和生长教育。虽然,教育国家化的理论关注和实践探索最初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但随着经济的生长,基础教育的国家化也徐徐的引起了重视。究竟,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了教育的生长高度。为此,各地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生长缔造条件,提供资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现阶段基础教育国家化的模式。
1.联合办学模式。联合办学模式越来越成为教育国家化的主要模式,该模式优势也是很是明显的。通过联合办学,相助双方可充实利用对方学校的有利资源,教材以及先进的治理理念,通过资源重组,以到达提高双方办学竞争力的目的.,这是对于办学双方都是学校而言。如果是企业与学校办学,那企业可为学校办学提供须要的资金援助。在我国的许多都市我们都能看到中外相助办学的乐成例子。尤其以北京居多,好比中国人民大学隶属中学与美国波利国民学校相助举办中美高中课程项目;北京师范大学隶属实验中学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都柏林高中中美高中课程项目;北京大学隶属中学与美国昊济思学校相助举办中美高中课程项目,北京第八十中学与英国埃克塞公学相助举办新全讯网wic项目,其他地方好比大连枫叶国际学校也是一个典型的相助办学例子。
2.教生交流或交流模式。就教师而言,偏重于交流。这种模式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定期的选派教师到相助学校进行访学,进修,搞相助研究,到相助学校任教一定期限等方式,一般被交流的教师在相助学校都能获得比本校相对高一些的酬劳。通过让自己的老师“走出去”,可以接触相助学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要领,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完善的治理体系。从而提高相助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修养,为自身学校的生长提出较好建议,到达双赢的目的。而对于学生而言,多接纳交流学习的模式。每年,我国的相助学校间都市有一定名额供学生出国随班就读一年或半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体会到两国教育方式的差异,感受差异的教育文化,从而让学生们的梦想更高远,眼界更开阔。
3.国际课程模式。鉴于作为交流生的身份出国学习的名额始终有限,另有部门学校接纳网络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相对而言接受人群的数量较大一些。海内一些中学开班了网络班,作为必修课,每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授课教师是对方学校的优秀教师。而也有些学校接纳选修模式,学生可凭据自身的喜好和需要,选修科目。相对于交流生而言,网络教育模式让学生掌握了主动权。网络为基础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便捷的工具,该模式将会是未来国际化最有前途和潜力的模式。
其他另有国际留学模式,国际运动模式(好比冬令营,夏令营)也比力盛行。
三、问题与对策。
1.“引进来”与“走出去”。目前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在“引进来”方面做得还比力好。通过引进外洋的先进办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外国的先进治理体制,我们在努力缩小着与国际领先水平学校的差距。同时,我们政府相关部门在对学校引进人才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资助。但在“走出去”方面,尚且还要努力,我们海内并不是没有优秀教师,而是海内中学缺乏将教师“送出去”的意识,这是看法上要转变。我们应该给我们的优秀教师更多的时机走出国门去教授我们的先进的工具给别国。另外,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在此方面给予海内学校和教师相关津贴补助。在学生交流方面也是一个原理。
2.“质”和“量”。由于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相对于高校的国家化水平而言偏低,所以在国际化历程中难免泛起许多疏漏,而且没有引起重视。基础教育需要国际化,并不是说所有的中学必须在同一时间,统一法式,接纳统一模式进行国际化。每个学校都要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能掉臂质量的引起所有外国的工具,在引进之前肯定要先对引起的工具进行一个取舍,而且引进的工具我们都要有一个理解和研究的历程,不行直接利用。总之,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历程中,我们万不行急于到达高校的那种成熟的国际化水平,这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应该考究一个“缓急”,重视“量”的国际化。
3.“本土化”与“国际化”。在基础教育国家化历程中,一定会存在这样一对矛盾体。既然走的国际化的路子,一定会对自身学校的体制和结构发生一定的攻击,是凭据国际化的指令更改照旧结合自身本土特色进行探讨研究。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要处置惩罚好的一个问题。一定,我们肯定不能一成稳定的凭据相助学校的路子走,必须结合自身学校办学目标,师生特色,教育目标和宗旨进行调整。这需要在学校领导的得力领导下,全校师生协力才气到达。这是一个不停实验的,恒久的历程。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贾波,中外相助办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2)。
2、江彦桥,关于提高中外相助办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上海“跨国教育及质量保障―中澳相助办学研讨会”[c].
3、王一兵,高等教育国际化[j].上海:教育生长研究,(2)。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九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祝贺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共产党员!尊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的八个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出现在中华民族生存的关键时刻,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事件。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国家。为了拯救国家和国家的危险,一代又一代的先进中国人与外国侵略力量和封建统治力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为了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找到具有先进理论指导和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下了马克思主义,肩负着拯救国家和人民的重要责任。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就有了强大的领导核心。这一开放的重大事件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中国共产党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紧紧依靠人民,跨越一个又一个沟壑,
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以上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就是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
创新。
实践。
创新。
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要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要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立规明矩、以上率下、继承创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
精神,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
合格党员。
努力使自己在“十三六”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建功立业。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今天,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
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资源环境上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上升。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规模进口国外资源和大气污染的加剧又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通过观看这次的视频后,我认为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国内保证率低。比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国内保证率低,开采成本高、品位差。近年来由于国内矿产资源消费大幅度上升,矿产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目前铁矿石、氧化铝、石油、铜矿资源平均有50%依赖进口。由此,这几年也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政策。
第二,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虽然占90%以上,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近70%。
第三,国际上要求我国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压力明显增加。我国对国外资源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全球资源需求总量上升。
第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快速成长。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和国际化在快速发展。在此阶段,正是能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程度明显增加的阶段。
面临现在的环境与资源形势,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在产业政策上。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替代能源。
在投资政策上。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节约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信贷政策上。建立健全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在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上。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完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高效使用。
在行政手段方面。实行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继续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
在法律手段和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把环境保护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的两岸局势。
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这主要表现在:
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锦涛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事实表明,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因素继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台湾当局仍执意实行激进台独路线,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因此,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一年,台湾当局推动“法理台独”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陆的对台政策。
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是突出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论文摘要:回首“十一五”辉煌成就,令人倍感欢欣鼓舞;展望“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人民生活将更幸福。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也圆满的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十一五国际金融危机科学发展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到20,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相比,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总结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为‘民生五年’。”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间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财政拿出1859亿元投向困难群体。此后,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突破万亿元,更是超出1.6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此外,“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医改方案惠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全国92%以上的人口。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据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电话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促进“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出版社。
[2]“十一五”规划:关键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出版社。
[3]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辉煌十一五·2006-);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出版社。
论文摘要:自建国以来,__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新的基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大学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优势的群体,新的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进入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论文关键词:民族,复兴,大学生,责任,使命。
正文: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民族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前提。11月29日,中共中央习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说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首先要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从这些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首先,大学生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
再者,我们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等。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顺时代潮流而动,作时代的弄潮儿。我们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我们还要有全球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谐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们要有地球公民意识,要开阔视野,拓展心胸,抛弃一些偏见。勇于和善于自我反省,同时,悦纳别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批评。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认清形势,肩负责任:首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20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的时期。这个目标是鼓舞人心和催人奋进的,也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
21世纪的头20年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新的技术革命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丰富的资源更充分更有效地用于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体制保证;支持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是具备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民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大批科技人员和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成长起来,在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我们仍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国内建设。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步;此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能力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深刻意识到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青年都肩负着自身的历史使命。
回顾20世纪中国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沿着“五四”运动开辟的振兴中华的道路,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把握时代的脉搏,站在时代的潮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地奋斗,历尽艰辛地求索,终于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并且为其自强、自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更是为青年的全面发展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你们有一切机会学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本领,你们有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贡献给祖国。只要你们方向正确,你们的任何一点积极性都应当受到珍视,都应当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
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黄金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正好与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历程相吻合,这既是难得的机遇,更是荣誉和责任。“再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到建国100周年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将会胜利地得到基本实现。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成现实,中国人民将过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中华民族将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世界经济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依赖于高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创造,世界各国抢占知识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这一切,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民族复兴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前人已经取得伟大成绩的基础上,承担起这个事业赋予的重任,勇于竞争,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努力成为历史的开拓者、完成复兴大业的实干家,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一
依据世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是大势所趋。普遍认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基本特征为:
(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专业实践能力;
(2)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具有自觉学习能力;
(4)具有掌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
1.市场需求。辽宁省“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发展临港经济与发展地区经济相结合;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也将促进临港经济发展。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将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长吉图地区开发开放,积极构建畅通的物流体系。这些都将触发临港相关行业如国际物流、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理货、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的蓬勃发展。而从而形成了对既有经济分析理论基础、又懂国际贸易与运输组织的高级复合应用型运输经济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数十万。辽宁工业大学坐落于锦州,锦州港是我国渤海西北部唯一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商港,同时也是辽宁省重点发展的区域性枢纽港口,是中国通向东北亚最便捷的进出海口,锦州港冬季冻而不封,全年有效营运。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办学宗旨,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因此,辽宁工业大学为锦州港发展培养应用型运输经济人才,从而实现高校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确定专业设置的目标。
2.目标培养定位。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专业是2008年获辽宁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经济学(运输经济方向)专业,于2009年8月份正式招生,定位为运输经济方向的经济学专业,是为了避免现阶段我国各院校经济学专业倾向培养理论研究为主的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将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国际运输经济人才。为使经济学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时代和市场的需求,符合辽宁工业大学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我们经过多方调研,进一步确定经济学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为:适应社会需要,具有经济理论基础、熟悉国际运输业务操作,并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运输经济管理人才。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微宏观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理论和交通运输经济理论及与其相适应的管理、营销、法律等综合知识,具有国际运输组织管理、货运代理、国际物流、理货、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的具体国际运输业务实践技能,毕业后可从事国际物流、货运代理、理货、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相关行业的工作。
二、工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工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加强课程体系优化的同时,在各主要教学环节渗透实践教育思想,构建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应用及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培养方案。
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专业2008年获辽宁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经济学(运输经济方向)专业,于2009年8月份正式招生,因此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国际运输经济人才。根据市场对国际运输经济人才需求的特点,经济学专业利用学校现有的专业和教学资源,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形成了大学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大体系。在专业教育体系中,形成了运输经济专业教育、运输经济专业业务能力培养和运输经济业务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三个阶段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并力求方案的先进、规范和可操作。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由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两部分组成:基础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必须课、公共选修课和军训、公益劳动,约占总学分1/3。依托学校公共基础课平台完成。注重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及拓展学生视野和人文素养。专业教育。包括学科技术基础课必修和选修课、专业必修和选修课、实践环节及创新学分等。注重形成运输经济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及业务实践与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经济学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等,如多媒体教学、专业课考试方法改革和专业题库建设等。
(三)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指导性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和学生课外创新学分,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约1/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培养和训练经济学(运输经济)专业学生的信息获取与终身学习能力、发现和分析问题与决策能力、人际关系(交际)能力、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从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三个层次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次:专业基础技能:经济、管理理论分析与操作能力、统计计量分析能力、经济法及国家政策法规灵活运用能力;第二层次:专业技能:即具有国际运输组织管理、国际物流、港口物流、货运代理、理货、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物流管理信息处理及经营管理与决策能力等国际运输业务实践技能;第三层次:专业综合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三个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关系,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每个层次都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组织进行教学;前两个层次实践项目由课程提出,并根据每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实践的功能的层次性,确定具体的实践项目内容;综合技能训练以综合性、设计型和创新型实践为主。
三、工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工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本校经济学专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有:
(一)专业师资力量方面。
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运输经济专业方向专业老师虽然都是经济学硕士及博士,但研究方向均非运输经济方向。因此,在加重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也相应削弱了该专业教学水平。对此,在安排授课任务时尽可能结合任课教师研究方向,在边工作边学习的同时,组织教研室教师研讨新开课程重点难点,另外我们还在聘请其他院系与我们专业有关的教师为我们上课,以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二)专业实践教学方面。
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国际运输经济人才,相关教学与实践环节均以此为目标,但目前国内没有相同经济学(运输经济方向)专业的院校,仅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经济学(国际运输与物流方向)专业与我们相近,因此国内相关实践教学软件与可借鉴方法缺乏,同时实践经费短缺,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有影响的。对此,在遴选了可以找到的符合本专业实践教学特点的几乎所有软件,虽仍不尽满意,但可以完成实建筑期刊践教学任务,并且在教学同时,针对存在问题不断提出整改方法。另外,尽可能多方联系与本专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解决了部分经费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二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三
历史的巨轮在时间的长河里推动向前,我们迎来了建党100周年的。建党100周年于历史中不过弹指一挥间,可是中国共产党在这弹指间上演了一幕幕烽火连天中保家卫国的战斗场面;创造了一个个振兴中华的丰功伟绩;这一切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建党100周年前的中国还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民不聊生,四亿同胞倍受凌辱,几经磨难,那是一段残酷的岁月。中国共产党敢为天下先,应运而生,像一把刺向苍穹的利剑,“搅得周天寒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初,毛主席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对起义部队进行的“三湾改编”,建立革命根据地。经过三年的战斗,党领导的红军发展到十万人,赤卫队十几万人,建立了大小十五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越烧越旺,革命烽火在中国大地上遍地燃烧,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燎原之势。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工业、农业生产大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出现新局面。人造卫星上了天,“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改革开放之风已强烈吹拂三十多年,掠过山巅、平原和蔚蓝的海面,吹倒了旧体制的古城墙和人们心头道道无形的栅栏。庄稼的根须超越板结的四季,乡村长出肥阔的羽翼,民心若灌浆的豆荚,摇动富足的真实。城市细胞陡然聚变,一夜攒成你挨我、我蹭你的摩天楼群。一带一路,引领世界潮流,高铁核电,纷纷走出国门,亚投行,改变世界金融格局……,全国大地日新月异,发生这根本性的变化,旧貌换新颜,目不暇接。
用心仔细搜索,看,在灾难面前,在危急时刻,我们的党表现出了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领导核心的雄才大略。肆虐的洪水、突来的“非典”、强烈的地震……,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举全国之力,聚全国之心,战而胜之。
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执政党“共产党”,是它带领我们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是他让我们生活在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中。我相信中国的未来是远大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一个可以带领我们走向世界的党。
“一个人活着应该有个信仰。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党的事业永存的。我愿为实现党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贡献自己的一切。”中国共产党员、科学家蒋筑英如是说。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的追求已经上升成为一种崇高的信仰,这不同于宗教的信仰,是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党的事业中,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正是本着这种信仰,建党100周年以来,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可歌可泣,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为谋取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的革命英雄澎湃;“生前令敌人闻风丧胆,死后以惊人意志震撼敌人”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头可断,血可流”忠肝义胆的工人林祥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共产党人孔繁森;“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牛玉儒;100岁的刘胡兰横眉冷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夏明翰在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后从容就义;任长霞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无数的革命先烈、民族英雄、人民公仆,为党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生命力,这些英雄事迹任何一个都荡气回肠、掷地有声!他们以自己的切实行动竖起党的旗帜,释放党的光辉。同时也点燃了我内心对党的无限崇拜和热爱,坚定了我追随党矢志不渝的信念。
党啊!亲爱的母亲!您顺应时代潮流,带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开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建党100周年的风雨兼程,铸就了您坚强的信念,建党100周年的坎坎坷坷,使我们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有力。是您带领我们在探索中找到了闪光的目标,是您带领我们在追求中铸造出新的辉煌。党啊,请您接受儿女们发自肺腑的祝福:祝福您,与江山共存,青春永驻!祝福您,与日月同在,永远辉煌!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四
【关键字】国际形势世界经济国际安全中国外交战略关系。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随着科技的提高,社会高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全球复苏进程缓慢,各国经济的复苏也出现不一样步、不均衡等现象。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一样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二、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
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比较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坚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一样利益需要结成不一样“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经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
除去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发展中国家也能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
随着领土意识及军事水平的提高,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经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及中东的叙利亚、也门政局波动,出现了中东乱局,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五、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主角正在实现三大转变: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由受压迫的民族转变为世界经济建设的领跑者;由联合国成员国中不被人重视的主权国家转变为世界事务的进取推进者。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进取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进取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
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
五是进取开展多边外交。
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园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礼貌、民主、开放、提高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参考书目及文献:
【1】阎光亮,新编形势与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五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党千锤百炼更加坚强的重要原因。一个政党,如果失去了先进性,将被历史淘汰,如果失去纯洁性,就会被社会湮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执政几十年的老党、大党之所以会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其原因之一就是其执政党的纯洁性不够,鱼目混杂,在大是大非面前违背党的基本要求,经不住考验,丧失了立场,导致一个政党的机体发生了质变。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保持纯洁性为目标,深入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建设历程,就是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过程。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
保持党的纯洁性?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大意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始终使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保持纯洁性、增强先进性。
纵观世界经验及发展形态,会发现目前局势并不是很稳定,且正处于低迷状态。据相关专家分析,20xx年世界经济前景并不乐观,未来两至三年,发达经济体都难有好的表现,美国财政整顿难以避免;欧元区金融市场虽有安定迹象,但是实体经济紧缩仍会持续,重债国家的财政整顿还将继续;日本公共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过高,同样面临着财政整顿方面的压力。但多数新兴经济体能够成功避免“硬着陆”,一方面是因为新兴经济体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兴经济体仍有进一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扩张空间。
20xx年世界经济的前景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欧洲能否有效地阻止债务危机蔓延、恶化;美国能否止步“财政悬崖”;新兴经济体能否避免“硬着陆”。
一、美国经济呈“锯齿”型波动。
二、欧洲经济难复苏。欧洲经济已失去活力,很难走出下滑“漩涡”。
三、新兴经济体:挑战与机遇并存。
身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并通过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用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努力促进全人类社会和谐。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改变原有的精神面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未来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尽职尽责,在有一天你可以对自己的良心说,我可以肩负起保卫国家,让祖国更加民主富强,让人民更加幸福美满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xx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确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将于20xx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五年一次的执政党代表大会,无疑是中国政治生活一件大事。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中共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大国崛起离不开文化思想的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在经济奇迹、经济崛起的同时,实现文化复兴。因为大国发展,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增长;不仅是经济发展,而且是文化发展;不仅是经济繁荣,而且是文化繁荣;不仅是经济复兴,而且是文化复兴。当今中国不仅应是经济大国,而且更应该应是文化大国。而中国文化强国之路又面临的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六
不少台湾学者认为,两岸数十年的政治对立与军事冲突,使两岸开展政治谈判的社会信任基础相当薄弱。甚至有人断言,两岸之间尚不存在支持开展政治谈判的社会信任基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讨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实战分析》。
摘要: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在曾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关键词:网络强国、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国家战略。
正文: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亲自担任组长,、刘云山任副组长,再次体现了中国最高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的意志,显示出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刘云山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2014年重点工作》,并研究了近期工作。
尽管此前国内外有过诸多猜测,但这一消息还是引发了中外媒体和网民的热切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共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家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这个拥有6亿网民的网络大国加速向网络强国挺进。
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中国互联网抓住机遇,快速推进,成果斐然。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80%;手机用户超过12亿,国内域名总数1844万个,网站近400万家,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3家。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亿,全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8%,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
但是另外一些数据却显示,大不一定强,中国离网络强国目标仍有差距。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以信息化驱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不同地区间“数字鸿沟”及其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同时,中国面临的网络安全方面的任务和挑战日益复杂和多元。中国目前是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仅2013年11月,境外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境内服务器就接近90万个主机ip。侵犯个人隐私、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我国网络管理体制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在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明确表示,“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同时,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力度。《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大力丰富信息消费内容,提高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
放眼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顶层设计。截止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颁布了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仅美国就颁布了40多份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文件。美国还在白宫设立“网络办公室”,并任命首席网络官,直接对总统负责。2014年2月,总统奥巴马又宣布启动美国《网络安全框架》。德国默克尔2月19日与法国总统奥朗德探讨建立欧洲独立互联网,拟从战略层面绕开美国以强化数据安全。欧盟三大领导机构明确,计划在2014年底通过欧洲数据保护改革方案。作为中国亚洲邻国,日本和印度也一直在积极行动。日本2013年6月出台《网络安全战略》,明确提出“网络安全立国”。印度2013年5月出台《国家网络安全策略》,目标是“安全可信的计算机环境”。因此,接轨国际,建设坚固可靠的国家网络安全体系,是中国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正是在此大背景下,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规格高、力度大、立意远来统筹指导中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发展战略,在中央层面设立一个更强有力、更有权威性的机构。新设立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将着眼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统筹协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中国乃至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如何治理互联网、用好互联网都是各国的关注,各国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
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中国倡导的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主张各国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网络公共政策,我们重视发挥互联网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实施互联网+政策,鼓励更多产业利用互联网实现更好发展。秉持“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理念,在互联网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中,中国取得了丰富而卓越的成果。
结语:中国网络强国的战略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会上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领导小组将围绕“建设网络强国”,重点发力以下任务: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会议还强调,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6]李鹏飞;;关于新兴媒体的理性观照[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7]林明凤;;我国网络监控的现状及反思[j];法制与社会;2009年01期。
研究实践表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将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符合我们的建党宗旨.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符合我国的治国理念.在从严治党问题上,我们党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清醒的认识,、、等领导人多次阐述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严治党的核心是************,最近一年来,党采取一系列“从严治吏”新举措,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加大查案办案力度,促进了党风政风的明显好转,也为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全国各地按照和省、市、县委的部署要求,切实把从严治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但是,对照各级党委要求和党纪条规规定,个别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
(一)软弱涣散.一些党组织特别是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部分村“两委”班子成员由于年龄、素质、管理等方面原因,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的发展的需要,没有担当起基层党组织应有的责任.
(二)纪律松弛.少数基层党组织纪律松弛,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不振,工作松松垮垮,在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时根据自身利益搞选择、做变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党的意识、纪律意识淡漠,组织观念弱化,不能带头执行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普通群众.
(三)作风不正.一些单位作风建设还不够深入扎实,“十项规定”“十个一律”等制度落实还未到位,公款大吃大喝、挥霍公款、铺张浪费、贪图虚名、不务实效、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在部分基层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
(四)自律不严.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不能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资金管理、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领域违纪违法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基层干部职务不高,但涉案金额巨大,“小官巨贪”屡见不鲜;一些侵占征地补偿资金、涉农补贴的案件,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社会稳定.
历史和现实警醒我们,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不可放松.
(一)以严明党的纪律为前提,营造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的好氛围.必须从严落实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加强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自觉用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规范自己,用党章和党的各项规定要求自己,切实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发生.完善重大事项督查机制,加强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以严肃惩治腐败为手段,保持从严治党的强劲态势.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动真碰硬、敢抓敢管.必须把查处和问责摆在突出位置,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推进案件查办工作,强化******败组织协调,突出资金、资产、资源等重点领域,突出领导干部、中层热点岗位、基层站所和村居负责人等重点对象,突出征地拆迁、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真正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违纪必纠.坚持抓早抓小,对反映党员干部苗頭性、趋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发挥查处案件的综合效应,深入剖析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注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三)以思想教育为基础,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可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四学四比十增强”教育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从政道德教育以及维护和遵守党风廉政各项规定的教育,组织学习党纪条规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构建************教育社会化体系,可组织“勤廉大讲坛”、“廉政笔会”、廉政教育“阶梯教室”等活动,做优“鹤乡清风”廉政文化品牌,通过教育为党员干部补钙充电,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始终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的高度,把从严治党问题提到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在一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县级及以下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要求,在抓经济、谋发展的同时,持之以恒抓党建,严管理,不断提升从严治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觅,张晓露,代丽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几点思考[j].读书文摘,2016(2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人口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生产和分配物质财富的基础。我国在增加人口资源上提出二胎的政策,鼓励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生育二胎。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行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没有民族限制,没有地域限制,不分城市和农村,所有夫妇允许生育二胎,"二胎政策"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二胎政策"遇冷,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阻碍。
我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后,放弃实施独生子女的政策,允许适龄夫妇生育二胎,鼓励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二胎。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我国15岁到64岁之间的人口下降了160万,这一次的下滑是二十年来第一次下滑。说明我国急需增加人口资源,人口资源是生产和分配物质财富的基础。二胎政策可以改善我国人口结构,对"失独"家庭来说是一件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政策。
(一)"二胎政策"的实施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计划生育是我国在1982年提出的,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政策在我国的实施长达30多年,很多人的思想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是计划生育的口号。计划生育在城市职工中的实施比较严苛,城市职工夫妇若生育第二个孩子,会受到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的后果,因此,在城市工作的职工,都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若不是城市职工,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也会遭受失去分房的福利以及失去其他的福利的风险。若是在农村出现超生的情况,当地政府会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制止。"计划生育"在我国1982年的国情环境下实施的,是比较适用当时的情况的,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不能更好控制人口问题,不仅会造成家庭负担,还会对社会造成负担。"计划生育"影响着目前适龄夫妇的上一辈,他们一般都是有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的不多。这样的情况造成上一辈人已经习惯了家中人丁少的状态,并且也不在乎男孩女孩的区别,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变淡了,由于这样的情况,现在即使开放了二胎政策,也很少有人选择生育二胎。这是实施"二胎政策"遇冷的原因之一。
(二)家庭经济条件影响"二胎政策"的实施。
在我国全面开展二胎政策的时候,有一部分夫妇选择了生育二胎,这些生育二胎的夫妇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才有能力负担孩子的花费。还有一部分夫妇不选择生育二胎,是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看孩子,这些夫妇每天为了生活而奋斗已经十分劳累,若在生育二胎,无疑是雪上加霜,造成夫妇经济压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上不断发展,培养一个孩子要花费的金钱是十分多的,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从小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长大后给孩子准备房子,存款等。孩子小的时候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长大后又给孩子铺好未来的路。在二胎政策没有实施的时候,家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的宠爱都在一个孩子身上,如果突然新增一个成员,会导致孩子有抵触情绪。这些情况也是导致"二胎政策"遇冷的原因之一。
(一)加强对职业女性的保障,促进"二胎政策"的有效实施。
国家应该发表一些有关女性生育保障政策,最大限度的保证女性的权利。在用人单位中,不安排怀孕女性出差,给女性提供专门的休息场所,在需要体力劳动时,注意怀孕女性的身体状况,尽量让男性或者没有怀孕的女性来操作。这样不仅保护了怀孕女性的安全,还锻炼了其他同事的工作能力。加强职业女性的保障,不仅仅是在工作上,政府也要制定相关的政策,给生育二胎的夫妇优厚待遇,促进适龄夫妇生育二胎的意愿,最终达到二胎政策更好的实施,为我国增加的人口资源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上对策可以促进"二胎政策"的实施。
(二)实施"二胎政策"的同时,完善妇女生育二胎的医疗设备和服务。
适龄夫妇在选择二胎计划的时候,考虑的事情比较多的,在备孕方面、怀孕方面、生育方面,这些对医疗设备的要求很高,由于二胎夫妇年龄相对比较大,生育风险也是比较大的,在选择二胎生育的时候,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支付比较困难。在生育的时候,很多会选择剖腹产,剖腹产要求医生具有专业的水平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才能更好的保障孕妇的身体健康。孕妇在二胎生育后,会容易患抑郁症,心理医生也需要加强对产妇的思想引导,帮助她们度过这个阶段。
结束语。
"二胎政策"是我国对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家人口情况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是国家用来调整人口数量的手段。目前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颁布这一政策,促进人口的短期增长。在这一政策的颁布后,很多夫妇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还是有部分夫妇没有选择生育二胎,没有选择的原因有:自身的原因,经济情况不允许的原因。"二胎政策"的实施,不是指一味的增加中国人口数量,是希望父母生育二胎后,一样可以为孩子在教育、成长和发展等方面做打算。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栋梁之才。本文讨论了"二胎政策"遇冷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2]王伊欢。社会视角下单独二胎政策分析[j].全文版:社会科学,2016:96.
就业形势分析,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尽人事,听天命”,对于我们可以控制的,理当全力以赴;对于不可控制的,我们应当抱有坦然接受的胸怀和气度。要抱着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的信念。这样,才能赢得收获。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xx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xx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xx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20xx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xx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xx年至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1.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
专业扎堆现象在上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下面就来说说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20xx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自从升入重庆大学之后,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什么是自动化”,相信所有与我一样的学生都会有这种想法。实际上,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二、自动化专业所学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万金油”的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吧。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信号与系统分析、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算法语言及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等等,甚至连流体力学也要修。可以说自动化专业需要工科各方面的知识,其课程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电机工程甚至化学工程都有交叉。
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七个电气信息类专业之一。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电气信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过程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领域从事自动化信息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运行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同自动化挂钩,转行非常容易,“硬”可转电子工程,“软”可转计算细分招聘专家,精准求职首选:细分招聘专家,自动化英才也可转通信,当然待遇也是非常不错。本专业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渠道,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广泛,其就业领域也五花八门。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包括电气自动化、铁路、化工等诸多领域。
软件工程师——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还可以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培养目标当然我们更多的人专业知识如果并没有达到上述高度也不妨事。经过网上查找资料以及自己的加工大体可以确定一下诸项就业方向:
1、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
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
3、plc(大体是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等)。
4、各个矿山,或金属冶炼场所(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等)。
5、去学校当老师。
6、做销售工作(专门卖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
7、公务员,每个专业都可以的。
8、各种什么研究所。
10、产品设计,就是硬件电路设计了。
做销售有“钱”途,做维护就是工薪阶层,属于服务行业。
12、自动化选择面广,学好单片机和plc哪都吃得开,英语好的话外企也不是不可能......
13、自动化本科学出来基本上和没学差不多,什么都懂,但是什么也不精,但是上研以后那就不得了了,硬件方面的发展不可限量。
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自动化大多数人说就是一个万金油专业,所以我感觉,说实话就是强者将来在哪方面都强,弱者在哪方面都不强。或许一但将来我们学不好就会落得个“样样精样样松”的下场。所以虽然现在已经大二了,但是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将来我们自动化学子一定会有个美好的未来。然我们正行走在路上的自动化学子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片属于我们的天下。成为一个适应并能够驾驭未来的人。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是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
20xx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0xx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政府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xx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中。
中国有9亿农民,占中国人口的9/13。所以说,“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正文】。
第一、关于增加农业投入。
增加农业投入这个政策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有效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值得重新讨论。这个政策安排的出发点,仍然是把当前复杂的农村体制矛盾问题看作是农业生产问题。从80年代后期以来在农村政策的思路问题上,对所谓加强“农业投入”就长期存在不同意见。因为,在小农经济条件下这个政策瞄准的目标并不是合适的。并且,客观上导致从90年代以来,农业的成本每年上涨10%,农业主产品生产的真实成本、亦即“地板价格”,长期在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天花板价格”上运行.
第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从目前情况看,有很多地方包括农业部科技司都说农业增加值中科技进步的贡献超过40%,也就是说农业增产主要是科技投入的结果。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另一方面,农业人均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人均收入并不同步增加,科技投入与农业产出的关系似乎并不对应为正值。我们知道科技投入也意味着服务成本,最近三年的服务成本每年上涨超过9%。所以,近几年农民收入下降,一定程度上和服务成本上涨有直接关系。
味着农民破产。所以,最近才有各种反映,无论是社会学界的陆学义老先生、还是湖北的镇党委书记,都指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从经济学角度看,危险就在于农业投入产出多年为负值。所以我从1998年就发表文章说农业到了不可维持、农村经济到了不可持续的地步。而我们现在的某些政策似乎在加剧这种不可维持的问题。
从现行政策比较看,9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收入连续出现4年的增长速度下降,所对应采取的政策,几乎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黄金增长并且拉动国民经济增长那段政策如出一辙,政策手段真的是一样的,唯独结果相反。
1979—1982年,国家出台了连续调整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农业主产品价格调整幅度上涨了49%,同期大规模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接着落实20xx年不变。这两项政策在90年代中期重演,从1994—1996年,也是连续3年农业基本产品价格上调105%,比上次增加了一倍;同期我们大规模落实30年不变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那次价格调整和体制调整双管齐下,造成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这次双管齐下造成的结果如何?我怎么想慎重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绘这种现象。总之,同样的政策手段在不同的时代使用,效果的差别是比较明显的。
一、城镇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就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化来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
徐宏源还指出,对于现在各大城市实行放开城镇户口的户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民只不过是从农村潜在的失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治标也很重要,但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治本。国民待遇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上都截然不同,一个农村居民无论是刚出生还是年过百岁都得交纳税费。另外在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保险、医疗等一系列权利的落实上也有待完善。
二、减税。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我国的农业税、特产税加在一起大约400亿元,而我国一年有1万亿元左右的税收,完全可以免掉几百亿的农业税。农村费改税的问题,以后主要要靠完善制度来保证,农民减负涉及的农村教育、政府经费问题也要妥善解决。
厉以宁还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该是政府加大投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良种基地的建设;二是农田水利的投入;三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四是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其次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殖等。各地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按订单安心生产,公司负责销售。
三、政府措施。
国务院朱镕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五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另外,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的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认为,解决三农问题,不应该让大量的农民进城,而应该将农产品加工厂放到农村去,让农产品附加值留在农村,要让农村有更多的力量来解决教育和福利的问题。
他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当仍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特色中寻求答案。虽然汉代农业已是遥远的过去,古为今用,汉代农业发展的各项特征,仍可为今人之借鉴。第一,公私单位应该为农业提供现代的科技,使农业生产得生物科技之赐,致力发展有价值的经济作物。第二,费孝通先生当年提出的乡土重建的方案,在于农业为工业配套。近年来,大陆农村也不断尝试建立农村工业,然而绩效未彰。第三,公私有企业及学术单位,均须不断提供市场资讯作为农民决策的依据,应使农民不致有“赚一次,亏三年”的痛苦。第四,国家必须注意建设农村交通设施及建立供销网络,使农产品迅速进入市场。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近些年,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农村会越来越好,农民生活也会更加幸福,中国也会由农业大国转变成农业强国。
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
其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最后,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党的xx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目标。对照这个目标,最大的差距在农村;实现这个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参考文献】。
《农业社会学》朱启臻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我向说实话》李昌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xx。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孙政才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冯海发著新华出版社,20xx。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与途径》叶堂林著新华出版社,20xx。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总结和介绍“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情况时表示,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共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71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
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传统工业国家、“世界加工工厂”,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钢铁和70%左右的油气,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尽管节能减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五年内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中央在此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工程,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而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四项指标中后三个到年底经过努力都能实现,但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解振华说。但他同时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对日本影响很大。因此,日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十分有限,它既无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也无法与英法相比,因此,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日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加强经济合作。
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中日经济贸易迅速增长,经济合作的加强。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
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显著发展,总体来看,主流是好的,正常的,发展是顺利的,都给双方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摩擦,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政治上,主要上是日本如何对待过去的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这是中日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经济上,大多是业务问题:一是两国由于体制的不同,在契约的观念,市场开放程度,交涉权限等方面产生的差异,二是随着歼击机往来的扩大,引起的贸易不平衡。三是在技术合作方面,日本企业严密控制先进技术的出口和转让,采取卖产品不卖设备,卖设备不卖技术的做法,这不能满足中国在技术引进方面的要求。
1.史教科书事件。
日本为了替军国主义者发动的战争开脱罪责,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引起了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形势报告会,又是从严治党工作约谈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六中全会精神,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行研究部署。下面,我主要讲两个方面问题。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体现了全党的共同心声。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关键就在一个“严”字。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从严。抓思想从严,着力教育引导全党坚定理想、坚定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抓管党从严,引导全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意识和能力。抓执纪从严,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抓治吏从严,着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优化选人用人环境。抓作风从严,着力解决许多过去被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推动党风政风不断好转。抓反腐从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着力扎紧制度的笼子。三年多来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的巨大变化,党风政风民风展现的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充分表明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抉择是完全正确的,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七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关键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运动的探讨》。
摘要: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十月革命的爆发和苏联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运动进入全盛时期,形成了有十几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以及与阵营关系亲密的一大批表示信奉社会主义的国家。90年代后,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运转入低潮。这一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的历史过程和原因由此一直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是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战争与冲突的角度来研究和总结这一历史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这不仅对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可为有效地处理中国在世界新格局中的对外关系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字: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社会主义冲突国家战争。
正文:
1.战争与冲突的涉及面。
1945—1991年间,社会主义国家共发生对外战争、冲突和军事行动16场,直接参战或卷入冲突的共11个国家,为: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民主德国、中国、朝鲜、越南、柬埔寨、古巴,占社会主义国家16国总数的约70%;其中两个最大最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直接卷入的战争和冲突分别是4场和6场。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另外5个未直接卷入战争和冲突的国家并非完全超脱于外,它们的国内局势与外交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战争与冲突的影响:
南斯拉夫:20世纪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后期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两度恶化,苏联向南斯拉夫施加军事压力,“整师整师的苏联坦克开始出现于南斯拉夫边境。
罗马尼亚: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苏军又在苏联、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同罗马尼亚接壤的边境上集结军队,使罗马尼亚十分紧张,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发表声明谴责苏联出兵,并向罗马尼亚军队发出了总动员令。
蒙古:中苏关系恶化后,“1967年3月,蒙古与苏联秘密签订在蒙古境内部署苏联军队的协定,由双方的国防部长签字。苏联驻蒙部队和武器装备,分布在乌兰巴托四个区、全国十八个省中的十五个省、六十四个县,使用土地4139平方公里,共建有机场7个,兵营55座”;而蒙军则“重建作战诸兵种,配合入蒙苏军来对付中国。
老挝:越南入侵柬埔寨后,老挝受到越南严密控制,“越南在老挝驻有五、六万军队,近万名专家、顾问和秘密警察,操纵着老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宣传以及对外事务等各个方面。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定,社会主义16国均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战争与武装冲突的漩涡。
2.战争与冲突发生的频度。
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1场;发生于50年代:2场;发生于60年代:5场;发生于70年代:6场;发生于80年代:2场。
3.战争与冲突的强度。
大规模的局部战争2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两场战争就其持续时间、投入兵力、作战方式、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在当代历史上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中等规模的局部战争4场:越南抗法战争、阿富汗战争、柬埔寨战争、中越边境战争。这些战争成为世界持续多年的热点问题,在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中亦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余为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共10场。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战争与冲突强度的划分标准遵循国际上的通行惯例,主要是依据参战的人数和战争的激烈程度,但若在国际关系意义上考察,其重要性并不一定与强度成正比。例如1969年的中苏边境武装冲突,虽然双方直接投入的兵力各为数百人,充其量为营级或团级规模,仅仅是一场低烈度的武装冲突,但它的影响却极为强烈和深远。其一是对两国的国内局势产生强烈冲击,中国为此下达了战备动员令,举国进入临战状态;其二是深刻地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对此作出的评论是:“当今世界上最深刻不过的斗争也许是苏联和共产党中国之间的斗争。这就是使我们同北京和解具有紧迫感的因素。
二战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两极格局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很长时间内主导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轨迹,社会主义阵营内国家关系的建构基础亦基本上循着这条轨迹,两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充分反映了当两大阵营发生碰撞时社会主义阵营同气相求的基本立场。但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并不能因此而排除自身利益的诉求和安全的需要,即便是小国也不例外。由于这种诉求和需要是随着国际关系大格局的变动、地区小格局的演变和本国国力国情的变化而转移的,这势必使相应的关系在发生着整合,国际力量的均衡在这种整合中起着某种杠杆性的作用。
我们试以越南为代表的印度支那地区战争来作一分析。笔者注意到,在全部16场社会主义国家战争与冲突中,居然有50%即8场发生于这一地区,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比例,由此也可以映衬出这一地区汇集了社会主义阵营内外关系的种种矛盾与纠葛。在这些战争与冲突里,始终有一只平衡之手在操纵着。平衡被实际性的打破或理论上的被认为打破,是导致新一轮战争与冲突爆发的重要内在因素,新的平衡的出现则使战争与冲突局面归于平静。
法国在二战结束后试图重建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导致了越南抗法战争的爆发,这仍是旧式的殖民与反殖民战争的范畴,但外部局势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朝鲜战争爆发——使该战争逐步被美国纳入冷战的框架。“艾森豪威尔总统在1954年1月批准的一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文件预言,东南亚‘任何一个国家的丧失’最终都将导致整个东南亚的丧失,然后是印度和日本的丧失,最后将‘危及欧洲的稳定和安全’”。美国发明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反映了美国对这一地区事态发展产生的破坏美国所认可之平衡关系的忧虑,它视其为共产主义的扩张并威胁到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整体利益,这种认识最终导致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规模干涉越南事务和越南战争的爆发。
美国的介入似乎在使平衡的天平发生转换,因为北越的综合国力与美国相比处于绝对劣势。但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得到了来自中国和苏联两大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正是这种支持,抵消了美国的强势,使战争期间这一地区的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发展仍处于平衡的均势状态。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统一,美国势力退出这一地区,接踵而来发生了中国与越南交恶、苏联与越南结盟、越南发动入侵柬埔寨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使得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态势发生了严重的失衡,中国方面对这种失衡作出了如下评估:“可以预料,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一旦在柬埔寨站稳脚跟,就会以印度支那为基地,实现其更加狂妄的扩张计划。苏联的军事力量已从海参崴向南推进数千公里,墩两洋通道形成直接威胁,同它在阿富汗、印度洋和波斯湾的行动相策应,成为苏联实现南下战略的又一途径。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爆发了中越边界战争,出现了国际各派力量支援柬埔寨抵抗力量联合抗越的局面,而这种局面的形成,牵制和抵耗了越南与苏联的力量,国际关系的重新整合使态势由失衡向平衡转化,奠定了柬埔寨问题最终解决、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基础。
在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战争与冲突中,我们依然可以寻觅到这种整合的因素,例如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古巴在非洲采取的军事行动,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国际关系的整合,成为大国之间寻求全球战略平衡的砝码。
关于民族主义有若干种诠释,笔者在此所指的民族主义是通常宽泛意义上的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由于从斯大林时代始,民族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被作了对立化的描述与处理,这使得民族主义被异化为一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思想观念。这样,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发生战争与冲突时,就出现了一个几乎是规律性的现象:对抗的双方也常用意识形态的观点来解释这种战争与暴力的行为,力图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暴力冲突装入意识形态对抗的框架。例如苏联出兵匈牙利、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苏联认为是这些国家出现了背离社会主义阵营的倾向,必须用暴力方式予以归正;中苏边界战争前后,中苏双方也都对对方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和描述。
苏联为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所找的理由是西方所称的“勃列日涅夫原则”,即中国所称的有限主权论。1968年9月26日的《真理报》刊出一篇名为《社会主义国家之主权与国际义务》的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说解,文章提出每个共产党不仅要对自己的人民负责,也要对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及整个国际共运负责。谁要是忘了这些责任,仅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和国家主权,就是逃避其国家义务,因为主权是不可以用一种“抽象的无阶级性的或合法的方式考虑的。这样,“有限主权论”将民族国家之民族性具体实质表现的依附体。但是,民族主义的感情与理念并未因此而消亡,它更因有了实体的国家和国家主权而具有了依托。实际上,从战后初期的苏南争端和情报局事件始,这种将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进行对立化处理的方式已经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种下了恶果,它在极大程度上模糊和蒙蔽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国际关系的交往法则和内部事务处理的一般规律,1956年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的发生,正是在这种处理原则下将东欧民族的自主情绪进行了全盘的敌对化处理;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被镇压实际上将这种对立化进一步推向极端;在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漫长征途上,毛泽东就曾被斯大林用“民族主义者”的眼光反复审视着,赫鲁晓夫在这个问题上依然没有摆脱斯大林的窠臼。
根据西德阿登纳的回忆,赫鲁晓夫在1955年与他的闲谈中流露了这样一种情绪:他说您想象一下赤色中国现在已经有六亿以上人口,每年还要增加1200万。这些人都靠一把米过活。这该会,说着他双手拍在一起,‘这该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呢。赫鲁晓夫相当突然地说:‘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这是很困难的。因此我请您帮助我们。您帮助我们对付赤色中国吧,赫鲁晓夫居然会向冷战的对手寻求帮助来对付自己的同道,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说明赫鲁晓夫本人就是在用一种极端民族主义化的情绪在处理着中苏关系。因此,中苏分歧和关系的破裂在表面上是对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解不同,而民族主义情绪在这种不同理解的包装下不断增长,进而导致国家关系的紧张,直至兵戎相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考察,虽然冷战的核心区域是在欧洲,但社会主义国家全部16场战争和武装冲突,有12场发生在亚洲地区,除了最通常的冷战对抗因素外,也正是因为这一地区汇集了源远流长、错综复杂的民族纠葛。
因此,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并非水火不相容,民族主义意识理念的存在并不就意味着脱离了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在民族主义的情绪下接受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并不意味着民族性的被抹杀、被融合,将其对立化的处理只能使民族主义情绪在合适的场合以更大的能量爆发,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冲突已经在证实着这一点。
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提高了社会主义的声望这主要是指那些发生在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冲突,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战而胜之,对社会主义阵营起了稳定作用,对社会主义事业起了传播作用。例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使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板块得以成形;再如古巴吉隆滩战役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成了古巴最终进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催化剂;尤其是越南战争,社会主义北越在十几年战争期间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斗志,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士气,振奋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精神,其最终结果给人造成的直观感受是东方的社会主义丛林小国越南击败了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并迫使美国在与苏联的对抗与争夺中采取守势,实行战略收缩调整。
削弱和破坏了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和国际共运事业这是在研究发生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冲突时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运可以在几十年的冷战中经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两场与资本主义阵营大规模局部战争的考验,并在战火中显示其旺盛生机,但阵营内部的对抗与分裂却消耗了它的实力,破坏着它的形象。
社会主义阵营在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末情报局事件和50年代后期第二次苏南争端的冲击之后,终于陷入苏共和中共这两个主要大党的争端漩流难以自拔,产生了大分裂,而作为非执政党的各国共产党也无可避免地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而分裂,这其中不仅包括有着重要影响的法国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等老牌共产党,也包括印度、日本等与中苏紧密相邻国家的共产党,甚至包括远隔重洋的拉丁美洲国家的共产党:“1964年是中苏分歧愈益扩大达到无可换回的破裂的一年。它对于古巴和整个大陆革命计划的冲击,几乎没有比这更富有破坏性了,因为拉丁美洲正统共产党中许多最富有战斗性的成员蜂拥到新的亲华集团中去。而那些曾经叫得最凶的支持卡斯特罗同志的人,现在只能听毛主席的声音了。早在1964年1月,秘鲁共产党已一分为二,其他共产党包括玻利维亚党在内也预期可能发生类似的事件。这表明自60年代起,国际共运无可挽回地分裂了。
国际共运大分裂让许多忠诚的共产党人感到不可思议和左右为难。古巴革命的著名领导人格瓦拉对此曾评论说:“中苏分歧对我们来说是最悲伤的事件之一。在这些分歧中,我们不站在任何一边。我们的党正在讨论它们。我们党的立场是不讲谁是谁非。我们选择我们的立场:对我们有重大关系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庄严地继续下去。格瓦拉试图在这种分裂中寻求平衡路线,但在当时非敌即友的对抗情绪里,他的立场和政治主张在实际运作中处处碰壁,他成为被当时的中国和苏联两边所谴责的人物,政治命运极其不幸。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战争与冲突的频繁发生使之在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中逐渐处于弱势,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运欲重整旗鼓,必须认真反思这一历史经验教训。已经有人提出: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同时也是避免社会主义国家对外使用武力干涉的惟一途径。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八
摘要:从我国人口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根据我国人口增长模型来证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计划生育政策的衍变过程。在此基础针对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占世界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及人口转变乘数变小三方面对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成果进行评估。正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事情没有十全十美一样,政策随经济、历史、政治的不断革新与变化,当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大成就时,同时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我国城乡之间各方面的差距。城市人口增长率大大低于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这种现象造成国家人口发展的逆淘汰倾向。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住出生率迅增的状况,近几年,一胎化政策推行的今天,老龄化问题越演越热。与此同时,出生婴儿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也成为当前特别重要的问题。对此,国家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本文针对一胎化所带来的问题和新政策实施带来的利弊做出以下思考。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一胎化;性别比例失调;单独二胎。
引言: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两者早已被人们争论很久,有不同看法的学者们和专家们对自己的理论提出许多人口政策。19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坎南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出达到产业收益最大化所需要的人口数量为适度人口。它从产业收益出发,提出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只有适度数量才是最好的;与之对应的是适度的人口控制论。我国7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初衷就是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在30多年计划生育斗争中,中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势头终于得到有效遏制,即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又使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质得以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今天的人口形势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生育率较低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短缺、男女性别失衡等问题,现家庭养老及抵御风险能力随之降低。现针对已发生变化的人口形势,为促进人口持续发展,需制定符合国情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其作出完善和调整。综合多方面的思考,我国推行二胎政策,和一胎化政策对比,“单独二孩”政策更加平稳、渐进、可控。
(一)人口素质“逆淘汰”
高尔顿最早提出的人口素质“逆淘汰”,言简意赅的说就是社会对人口的逆向选择,指低素质人口挤压高素质人口这种有悖于优胜劣汰的现象1。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学界对我国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提出很多质疑。我国人口素质的逆淘汰问题是否是城乡之间生育率的差别导致的呢?我国一胎化政策导致城乡之间的生育率差距较大,造成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小,同时造成我国人口素质的逆淘汰。那么,如何阻止这种人口素质“逆淘汰”的现象呢?其实,人口素质“逆淘汰”的原因和城乡之间生育率的差距有很大关系,所以,唯有缩小城乡之间生育率的差距才可以从根本上遏制人口逆淘汰的这种倾向。从提高城镇人口生育率或降低农村人口生育率两方面来考虑。
(二)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大一直都是国家的一个大难题。怎样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即将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老龄化导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政府和个人家庭负担加重、社会劳动力缺失等问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的中国,国库资金不足,高额养老金和医疗费国家承受不了。农村养老主要是依靠家庭养老。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四二二”、“四二一”等倒金字塔家庭模式,首先,赡养老人给并不富裕的农民带来沉重负担,也是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老龄、高龄人口的增多必然分担部分劳动力,导致急需劳动力的中国带来劳动力资源的匮乏。再次,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对产业结构、文化冲突、社会发展等方面带来影响。最终造成大量潜在问题凸显出来。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根因是中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滞留,中国传统生育文化至今还存在着男尊女卑等意识。除此之外,家族香火的延续,也导致农村家庭优先择男的现实。导致男女性别比失调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的一胎化政策。在一对夫妇只允许要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外加中国传统观念滞留,多数家庭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男孩。生物学因素是导致现今性别比例失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人口拐卖等.婚姻的稳定收到一定威胁。首先,性别挤压。男性过多无婚配对象现象严重,光棍汉的社会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严酷事实。其次,家庭的不稳定。家庭的不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不稳定。
(1)、单独二胎政策的利:
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的利,从大的方面来说重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以有效控制男女比例失衡现象。在还滞留重男轻女传统思想上再加“选择性生育”的形势下,导致现今社会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在“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下可以大大减少这个问题的持续发生。
另一当面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胎化政策引发“独生子女下一代夫妇最多可能赡养12位老人”的社会现象,同时给国家的经济也带来较大的难题。生育率的降低带来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这是必然的,对社会保障体制的财务可持续性产生直接冲击。2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大大减少未来的社会风险。
(2)、单独二胎政策的弊:
首先,增加国家财政支。二胎政策的实施将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财政支出、福利待遇政策、环境承受力等。从宏观层面看,未来社会将面临的压力随之增加。其次,增加个人家庭负担。笔者亲生经历,现有点名气的儿童衣服专卖店,一件冬季羽绒服最低价格500左右,在这个高物价的年代,养一个婴幼儿的花销难以想象。并且刚刚是一个开始。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享辱曼保,尹娟,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j]《理论月刊》20**(11)。
梁发芾.“单独二胎”放与不放.《祖国》[j]20**(15)。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十九
年终盘点,要问全球经济的亮点是什么?我想有两点:第一,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异常是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的格局有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并且我认为新的产业布局以及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带动全球新的贸易关系和格局的构成。209月9日,中国阿里巴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市值达2285亿美元,一举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许多中小企业,迫切期望他们所有的产品,能够经过马云的平台销往世界市场、中国的市场。
第二,全球化的结果,更突出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年在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将极大地影响未来十年、二十年全球政治的走向,以及各国战略的制定。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的边缘向中心移动,很难一帆风顺,然而2014年在中国举办的apec会议,成功化解了美国的tpp,中国提出了sep和ftiip(亚太自贸区)。
要研究下一步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要有一个十分好的国际大环境。
奥巴马总统对习近平主席说中美要建立新兴大国关系实际上就三点不对抗、不冲突不损害各自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中国的核心利益有三条:第一是主权,我的领土是完整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第二是安全,除了主权之外,包括经济发展安全、网络安全、一切的安全;第三是发展,我刚才讲全球化,中国从边缘向中心移动的时候,我们采取的不是碰撞,也不是把你挤出去,而是融合、互相发展。
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中美战略的方向:
中国提出了亚太自贸区,提出了一带一路,这是我们的大战略。习主席出访斯里兰卡,出访欧洲第一站是荷兰,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一路我们有53个国家,94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涉及到我们的港口、高铁。我们要走出去。我们搞基础设施,设立亚洲的基础设施银行,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建设,以及下一步ftiip的建设,就是用软实力化解整个的tpp。
中国必须要抓住当前的时机。我们的互联网金融,中国的软实力发展,一路一带的建设,都说明中国在世界上起到包容、合作、共赢、开放的作用。中国的发展就是大家的发展,中国的未来就是大家的未来,中国的机遇,就是大家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