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律教案(汇总1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一
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本52页例3以及相应的习题,主要学习的是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目标有3个:(1)让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可以适用。(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是正确应用运算定律,准确计算。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运用简单的挂图,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口算引入,复铺垫。2、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时我创设了小华到超市购物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帮助她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的快乐,不仅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而且让学生享受到助人的乐趣。计算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比较中得到简便算法,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3、巩固深化,应用拓展。4、总结。
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本人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1,首先是基本练习,基本练习由口算比赛和小华到超市购物两个环节组成,口算比赛中,学生积极思考,举手抢答,回答又快又准,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学习的氛围非常浓厚。接着我创设了小华到超市购物的生活情景,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得出两种算法。
通过讨论交流,大多数同学认为第二种算法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我顺势提出:其实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2: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由于前面基本训练已经复习了整数加法的简便计算,所以在新授课里一切显得是那么自然,流畅,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已是学习的主角,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学生很快得出的两种算法。
通过讨论交流,同样大多数同学认为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真正明白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可以适用,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3,巩固练习,第1题、第2题练习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牢固地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等运算定律,发现学生学的比较好,第3题检测学生是否自己能够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包括简便计算的步骤是否规范,计算是否准确,其中第4题5小题,主要是防止学生陷于思维定势误区,误以为学了简便计算,就什么题目都可以用简算。事实证明有一小部分同学把这道题做错了,我及时进行讲解,直到学生都弄明白。补充的两题是让做得快的同学得到进一步深化提高.
4,课堂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明白三点:1、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2、计算时,我们要认真观察题目中数字的特点,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有的题目是不能简便计算的。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而加法运算作为基本的算术运算之一,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生活中都经常用到。加法运算不仅仅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更是培养我们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加法运算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加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之处。
加法运算在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首先,加法运算是数学的基础,是其他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石。只有掌握了加法运算,我们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数学知识。其次,加法运算是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无论是购物时计算总金额,还是分配家庭开支,加法运算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加法运算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通过加法运算的练习,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和观察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加法运算作为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其应用之处广泛。首先,加法运算在数学题中经常出现。例如,计算两个数的和、多个数的和等。其次,加法运算在商业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商家需要计算商品的进货量和销售量以及总收入等。再次,加法运算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也非常常见。例如,我们通过加法运算来计算水电费的总额、家庭的总花费等等。加法运算的应用之处丰富多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加法运算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理解到了加法运算的关键点和技巧。首先,我们应该掌握对位相加的方法。在加法运算中,对位相加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其次,我们应该注意进位和借位的处理。加法运算中,进位和借位是常见的情况,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进位和借位的方法,确保计算的正确性。最后,我们应该多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训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之处。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加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之处不可忽视。掌握加法运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加法运算的实际训练,我们能够对加法运算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加法运算的学习和实践,发挥其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三
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学数学,在数学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小数加法与减法》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的道理。
二、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他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他们开始有意识的主动的去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写一些关于学生的特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验证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并从主题图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计算,学生会发现今天学习两个加数都是小数,而以前学习的事整数相加,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布鲁纳提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的学,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进行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哪一种算法是正确的,重点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数位对齐。
2、这时我引导学生,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我想知道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学生们都知道要用减法进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这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吧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4、最后进行小结与归纳。现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法与减法与整数加法与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的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是,是怎么处理的。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第三环节:练习巩固。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与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法与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与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既课本的练一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巩固新知。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kg/,让学生近一半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四环节,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通过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并通过学生自己回答,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体现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与减负的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四
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材第116页例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七1-3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0.5○0.5+3.2。
(4.7+2.6)+7.4○4.7+(2.6+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0.1-(4.9+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五
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进行简便计算,并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及训练
运用运算定律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仪器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口算
做教材第127页练习二十四第12题
要求学生说出哪些题能用简便计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说出主要计算过程。
二、计算
1、做第13题,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细心。
(1)学生独立完成。
(2)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上述规律吗?
教师板书:a-(b+c)=a-b-c
反之:a-b-c=a-(a+c)
2、补充: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略)
提醒学生分析各题中的运算顺序和分数特点,防止盲目地使简便算法。
让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评讲。
三、应用题
1、练习二十四第14题审题后独立解答
先独立做,再逐题校对,最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2、针对练习情况进行
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四第14、15、16题。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六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师:这是东北地区滑雪场(课件出示滑雪场图片)。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加减混合。
1、出示信息: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2、提出问题。
生:到了下午还有多少人?
3、列式计算。
师选择两种不同方法的学生板书。
4、汇报交流: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生1:我是先算走了44人后还剩多少人,再用剩下的人加上又来的85人就是下午的人数。
生2:我和他想的一样,只是我把第一次算出来的差28人记在脑子里,再想28加上又来的85人就是113人。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二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教学递等式书写格式)。
=28+85。
=113(人)。
师:看得懂吗,看着老师写的你能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46。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道算式,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只有加减法(教师随即板书“只有加减法”)。
师:那只有加减法的算式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呢?
(生大概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补充说明:也就是说,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我们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师:谁听明白老师刚才的话?请你来说一说?
(2)乘除混合。
1、出示信息:“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你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吗?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板演)。
2、第一种:98736。
=3296。
=1974(人)。
第二种:63987。
=2987。
=1974(人)。
师:请你给大家说说你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生1:先算每天接待多少人,再乘6就是6天接待的人数?
生2:题目中说“照这样计算”就意味着每天的人数相同。
师:这个我看明白了,第二种方法谁来介绍一下?
生:我是先算6天是3天的两倍,那6天的人数也肯定是3天人数的两倍。
师:两种方法说得都很有道理,看来,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思考的方向不一样,列出的算式也不一样。
3、尝试计算。
师:老师来出一道算式考考大家50420。
板演:50420。
20020。
10。
汇报:先算504等于200,再算20020等于10。
4、乘除混合运算方法小结。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只有乘除法(教师随即板书“只有乘除法”)。
生2:在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不管先乘后除,还是先除后乘都是从左往右算。
师:同意吗?刚才什么也是从左往右算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话合起来说一说?
生:在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师多叫几生复述,即而同桌互说――齐说)。
三、新知巩固。
1、说出下列算式先算什么?
2、用递等式计算。
3、判断。
=0()=1()。
(1)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5624。
=568。
=7。
4、应用题。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5、选择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那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113=46。
987366398750420。
=3296=2987=20020。
=1974=1974=10。
只有加减法,
或者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只有乘除法。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第5题,练习十七的第7一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加法乘法。
交换律:a+b=b+aa×b=b×a。
结合律:(a+b)+c=a+(b+c)(a×b)×c=a×(b×c)。
分配律:(a+b)×c=a×c+b×c。
然后引导学生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横向比较。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两个数交换位置,运算结果相同;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三个数,不管相邻的哪两个数先进行运算再同另一个数运算,结果都不变;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表达式类似,只是运算方法不同。
2.练习。
(1)做第81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一看这道题中的算式各符合哪个运算定律,然后分别填在横线上。
(2)做练习十七的第8题。
根据运算定律给每个算式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订正时,说一说依据。
1.让学生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2十78十226×35×50。
136十68十64125×80×50。
25十43十75十5745×4×25×20。
271十53十47十2962×7十38×7。
2.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469十98437—305。
469一98324—48—52。
3.让学生做练习十七的第9题,指名说一说简便计算的依据。
2.做练习十七的第10一12题。
(1)第10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说一说运算顺序。
(2)第11题,独立做,集体订正。
(3)第12题,让学生先自己做。其思路是:先求出第一个小长方形木板的面积,然后求它的宽,最后根据边长的特点分割。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做练习十七的第13一14题和第81页的思考题。
思考题,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填数。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八
听课是一种学习,听课还是一种思维与思维的交流。我们共同反思,共同成长。听了苏燕文老师的《加法运算律》,真让我有获益不少: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上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思考: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指导作用。是不是让学生多发言,才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好方法呢?如果老师只是一手包办,对老师来说是一件艰辛的事情,你的课堂也没有活力了。有句话说得好:当老师不理解学生时,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不理解到的知识就会越多。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九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2小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其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加法交换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第1-2题。
2、从课本内容的纵向接洽看,本课一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的意义打下基础;二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对加法互换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为背面学习加法的轻便算法打好基础。从课本摆设的局部看,通过p48页例1的现实事例,使学生明白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盘算,在此基础上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再接洽加法的意义,归纳综合性阐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门的名称,单独提出有关0的加法,提示学生细致。接着,课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的笔墨表述情势和字母情势。一方面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3、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1、通过具体实例概括,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2、培养学生的有根据的说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验算的习惯。
本课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时,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具体实例和线段图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采用了成语故事直观进行教学,呈现符合加法交换律的若干例证,让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通过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第1个环节:学习加法的意义。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
(1)多媒体出示例1。先审题,帮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指名口头列式解答,为理解加法的意义作准备。
(2)结合线段图让学生展开讨论,多媒体配合在出示的线段图上演示,使学生明确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总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在“137+357=494”这个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数,“494”叫做和。教师分别板书。
3、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集体讨论,再指名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算,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
4、介绍0的加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0的加法的几种情况,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第2个环节:学习加法交换律。
1、多媒体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板书:357+137=494(千米),再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方面巩固加法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下面比较两种解法作准备。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得出:137+357=357+137,启发学生说出:把357和137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让学生视察p48两组算式,用不完全归纳的要领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造就学生归纳推理本领。
4、解说加法互换律的字母情势:a+b=b+a,举例阐明a和b可以表现恣意一个学过的整数,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第3个关键:接纳团体训练,指名板演的情势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换律,掌握用加法互换律验算加法的要领。
凭据课本内容训练:
训练十一第2题。
训练接纳团体训练,指名口答的情势举行。训练是使学生加深对加法互换律的了解,牢固运算纪律,从而造就验算风俗。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洋后学校的数学教师王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这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根据新课改新理念,围绕努力实现“用好教材”,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逐一进行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加法以及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引入负数之后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加法运算,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确定为: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
(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的进行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思考、观察、比较等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四种教法:
情境法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本节课的重要性;
演示法演示具体的简化运算过程;
讨论法通过探究、演示、讨论得出并领会a+b=b+a,(a+b)+c=a+(b+c)所表示的含义。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十一
加法运算定律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是在加法及验算、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学生的认识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定律。学生虽然在此前的学习中,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性质和规律有感性的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本节课毕竟是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举例发现规律,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教学中,两个运算定律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定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这样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应该让学生多举些例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例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全班交流时,可以让学生具体说说他们所举的例子。其中,对于直接写等式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甄别,使学生形成合理、科学的验证方法。
还应更强调本课难点,如结合律等号两边的加数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位置和运算顺序;结合律的特点是运用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把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算、让学生在课堂上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巩固,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十二
教材第8~9页。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综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图和加减法的含义,比较轻松的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在汇报算法。在列竖式计算时,可能分两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能列一个连写的竖式进行计算。
在出示了情境图和问题之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收集信息,列出算式之后,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在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注意进位和退位。让学生认真审题,再计算中发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课件。
一、复习导入用竖式进行计算。
(1)54+26+15=。
(2)90–58–24=。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刚学过的连加、连减的复习进行巩固,为列竖式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探索。
1.创设情景。
今天,住在森林公园的小松鼠们可高兴了,大家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情境图。
那位小朋友根据情景图来讲个故事?学生讲故事。
那位小朋友能根据情境图编一道题?
2.学生独立试做46–28+353。
生(2)还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试着说做这种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通过类推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讲故事、编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列竖式进行计算加减混合,并比较那种竖式计算的简便。我能行:
3.我有22个气球,放走了16个,又买了18个气球,他现在有多少个气球?
列混合算式进行计算?
22–16+18=24(个)4.试一试、列竖式进行计算。
38+47–65=。
53+40–37=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先估计一下结果,再计算。
73–39+46=。
43+27–50=。
42+50–66=。
96–80+35=。
2.找书包。
到了人民商场时,有16名乘客下车,有14名乘客上车,汽车上这时有多少名乘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五、作业。
第9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
46–28+35=(颗)。
加减混合运算得计算方法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比较容易掌握,但是限于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混合运算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在具体运用中,常常出现运算顺序、计算错误等情况,所以应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并要强调:加减属于同级运算,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十三
教材通过李叔叔骑自行车外出旅游所行的路程引出问题,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多媒体课件。
课前小游戏:比眼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加法运算定律)。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大屏幕上写的)。
非常好,你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在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漫长的暑假好多人都外出旅游放松心情去了,当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出示幻灯片)。
生:骑自行车。
师:你们看的真准,再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信息。
(3)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4)学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算?请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汇报。(40+56和56+40,如果没有学生说出56+40这种算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这样列出)。
2.两种算法不同,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因为都表示的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3.既然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在里填上什么符号?(“=”号)。
4.像这样的算式,你们还能举出例子来吗?
(学生举例)。
5.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加数没有变,只是它俩的位置交换了,和不变。)。
6.这样的算式我们能写完吗?你认为你举得例子左右两边一定相等吗?为什么?(因为无论它俩的位置怎样,都是算它们的和是多少,所以左右两边相等。)。
7.揭示规律。
(学生总结)。
(2)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
8.既然像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你们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算式概括加法的交换律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
9.展示学生的方法。
10.确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
师:由于字母表示比较简便,所以通常我们用a、b表示任意两个加数,所以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板书)。
11.对口令。
师:83+17=生:等于17+83。
57+44a+b100+6018+7535+6585+768。
12.介绍加法交换律在加法验算中的应用。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刚才提到李叔叔要旅行七天,下面是李叔叔前三天经过的路程,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情境图二)。
2.学生观察,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3.出示问题:你知道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吗?请自己先算一算。
4.展示学生的算法。
(88+104)+9688+(104+96)。
哪种算法简单,为什么?
5.我们来理一理这两种算法。
师:算法一,先算前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三天的路程。
算法二,先算后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一天的路程。这种方法简单。
师:算法不一样为什么结果一样?(因为它们都算的是三天的路程和)。
6.既然结果一样,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的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7.比较下面两组算式。
68+152+4868+(152+48)。
(225+175)+67225+(175+67)。
8.让学生照样子写出几组算式,并展示。
9.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想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0.揭示加法结合律。
(2)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板书)。
11.试着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师: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分别表示任意三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填一填:
(1)两个加数交换(),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2)三个数相加,先把(),或者先把(),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3)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________。
(a+b)+c=________。
2.应用学过的定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
(1)29+17=()+29。
(2)120+()=35+()。
(3)138+(62+365)=(+)+365。
(4)(+358)+()=198+(+42)。
3.连一连,再说一说每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63+32564+(19+81)。
87+32+68325+63。
(64+19)+8187+(32+68)。
36+78+6478+(36+64)。
4.比一比,那组算得快。
(1)(195+32)+68(2)195+(32+68)。
(205+59)+241205+(59+241)。
486+78+1478+(486+14)。
四.合作总结,整理内化。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请用是什么、为什么和干什么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规律,认识并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你看,数学家能总结出来的运算定律我们也能总结出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动脑、多动手,一定可以把数学学得更棒!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运算律教案篇十四
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材第116页例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七1-3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0.5=0.5+3.2。
(4.7+2.6)+7.4=4.7+(2.6+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0.1-(4.9+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