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灿烂千阳读后感(模板11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灿烂千阳读后感篇一
读这本书,是因为一个律师的推荐。同时这本书也是《追风筝的人》的作者胡塞尼的作品。
这本书描写的故事发生在阿富汗。
女主人公玛丽雅姆是一个私生女,被当地人所忌讳和厌恶。他的父亲扎里勒很富有,有三个太太,10个孩子(不连她)。他的母亲因为她的出走寻父,而选择了自杀。而他的父亲为了名声,拒绝了与她相见。最后为了不与她同处一个城市,在她15岁的时候,将他嫁给了一个大她20多岁的鞋匠。
她的丈夫拉希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人,脾气暴躁,喜欢发号施令,并且经常无理由家暴,重男轻女,认为女人天生就应该服从男人,不喜欢女孩,并把玛利亚姆当成奴仆一样在驱使。
玛利亚姆认为自己作为一个私生子,是一个羞耻的人,害死了母亲,被父亲抛弃,走到哪里都将会被人唾弃和指责。她结婚之后7次流产,一次次遭受着丈夫的暴力,忍气吞声,过着没有尊严的日子。
莱拉的父亲是个知识分子,接受过好的教育,却因为战争,父母双亡。在被拉希德的欺骗下,他误以为她的情人塔里克死亡。为了在战争的环境下,保护自己肚子里的塔里克的孩子,忍辱负重嫁给了当时已经将近60岁的拉希德。在生下塔里克的孩子(女)阿拉兹之后,她为拉希德生下了一个儿子。尽管她也经常遭受拉希德的家庭暴力,但是她会反抗,并且经常敢于和他争吵。
在第一次策划逃跑付诸于行动时,因为国家规定女人外出必须有男人跟随,他们的行踪被暴露,没有成功逃跑。不得不感叹于阿富汗歧视妇女的制度,女人像是男人的附属品,不能独立外出,设置各种关卡。
玛利雅姆和莱拉身为拉希德妻子,看似他们之间不可能存在友谊,但是因为他们共同处于拉希德的控制下,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两个人之间有了深厚的友谊,相互做家务和吐露心声。在拉希德几乎要掐死莱拉的时候,一直以来懦弱、胆小的玛丽雅姆杀死了拉希德,让一切苦难从此结束。但是也因为此,玛丽雅姆一人承担了拉希德死亡的责任,最后被处死,成全了莱拉的幸福。
"如果一个国家的女人没有接受教育,那这个民族将无法进步。"可见受过教育的女人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当一个女人处于暴力环境下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反抗和自强。男女平等才会有幸福的未来。
灿烂千阳读后感篇二
很久没有这么迫不及待看书的感觉了。在书店看到简单的书评和介绍我就买了卡勒德?胡赛尼的这两本《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我很想了解阿富汗或者说伊拉克也行他们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女人们,那些可怜的女人。
昨晚早早洗了澡就坐在床上看了。我只看了两章。在刚看来两页时我就深深地牵挂着那个叫玛利亚姆的小女孩的命运,看到她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时的天真、单纯和极度的幸福,我在想象那童话般的场景时心里却是隐隐地痛,为她将来可能的悲惨命运。
果然,她的美丽的`肥皂泡破裂了,她最最最崇敬的父亲是个胆小鬼、伪君子,她自己并不是父亲心里的小宝贝而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她勇敢地独自寻找父亲的行为导致视她为唯一支柱的母亲的自杀身亡;她在父亲家里短短地寄人篱下的生活没多久就被父亲和他的妻子们许配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当妻子们张罗着说服她答应婚事时她还那么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她伟大的父亲会挺身而出保护她反对婚事,可是坐在旁边的父亲除了痛苦的沉默没有任何表示,甚至最后面对眼泪汪汪的女儿的祈求,他只说了一句“你别逼我,亲爱的玛利亚姆”,高大的泰山轰然倒下,美丽的肥皂泡彻底破裂。
我舍不得往下看,就像拥有一件珍贵的宝贝一样想慢慢地欣赏;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忍不住往后翻了两页后又赶紧回来,生怕知道了结果会影响自己看书的情绪。
灿烂千阳读后感篇三
灿烂千阳(athousandsplendidsuns),美好、温暖的名字,也是我如此喜爱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这个名字来源于一首美丽的诗歌——《喀布尔》: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集/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这部小说虽然有点沉重,却又带给我感动与一种信仰。正如作者胡赛尼所说:“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
这部小说让我们见证了两个女人的悲惨命运。私生女玛丽雅姆,在十五岁生日时:母亲自杀,有三个妻子的富商父亲,为了面子将她嫁给大她二十多岁的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被邻居拉希德所骗,为了心上人的骨肉被迫嫁给了拉希德。从此两个女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可以想象,在生命美好的年华时被迫嫁给比自己年长很多并且不喜欢的人,还要遭受那个人的粗暴对待,这样的生活必定是痛苦的。玛丽雅姆能做的就像母亲娜娜当初警告过的一样:“像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只有一项本领,就是这个:忍耐”。而在忍耐了十八年以后,丈夫竟然又再娶了一个更为年轻的女人回来,甚至可是说是女孩也不为过。玛丽雅姆与莱拉,同住一个屋檐下,刚开始时彼此看彼此不顺眼,水火不容,背着丈夫吵架、打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遭受丈夫残忍对待的两人,同样有着悲惨遭遇与满腔痛苦的两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玛丽亚姆从心里慢慢接受了莱拉这个纯真的`女孩,她给予她一个母亲般的爱护。
最后拉希德的谎言戳破,莱拉的恋人塔里克并没有死!就在拉希德毒打莱拉之时,忍受了几十年家庭暴力的玛丽雅姆挥动铁锹打死了拉希德,让莱拉带着两个孩子与塔里克一起逃到了巴基斯坦,而玛丽雅姆自己走上了断头台。莱拉则带着玛丽雅姆那份深沉的爱,以及对玛丽雅姆的爱与怀念,继续生活着。
曾经,玛丽雅姆跟莱拉是多么的水火不容,可到了后来,她们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慰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到最后,玛丽雅姆甚至愿意为莱拉的幸福付出生命;我想,是一种大爱,让玛丽雅姆在隐忍了这么多年、麻木了这么多年之后为了莱拉而不惜代价“挺身而出”;这也是玛丽雅姆的一种自我救赎,死亡对她来并不可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解脱吧。
作者胡塞尼还展示给我们一种信仰:人们心底埋藏着关于希望的种子,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处境,这粒种子永远不会死去,终有一天,希望会萌生出嫩绿的芽,救赎每一个虔诚的人。
玛丽雅姆跟莱拉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特例,我相信在阿富汗还有千千万万的阿富汗女性同样过着苦难的生活,有着悲惨的命运;但在这样的困境里她们始终保持着美好的品质——她们善良、温柔、多情、勤劳、朴实、忠实、忍耐、坚强。我希望她们的未来不是灰暗的,而是如一千个太阳的光芒那样的灿烂。
灿烂千阳读后感篇四
《灿烂千阳》以两个女人的一生作为主线,讲述了在**中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更让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女人的不能自主的悲惨命运。
莱拉是幸运的,从小在开明的父亲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随着房子被击中父母离去,她被希拉德救出,却又被希拉德设下的圈套误以为塔里克已经死去。她想逃跑,但意外发现自己有了塔里克的孩子,为了这个孩子她违心地嫁给了希拉德。但是经历了种种磨难她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生活,那就是与塔里克还有孩子们在一起。
玛丽雅姆作为一个私生子,从出生便注定了一生的不幸。从那么期盼父亲的到来到去找父亲结果被远嫁到遥远的地方,离开了家,母亲因为她的出走而自杀。希拉德是个残暴专横的人,常常毒打她,也打莱拉。曾经与母亲娜娜在房顶看月亮,在树下看落叶,在河边钓鱼的日子只能是美丽的回忆,快乐只属于过去。最终,她选择自己一人承受杀人的惩罚不肯与莱拉共同离去。
命运让莱拉与玛丽雅姆相识,并同在一屋檐下受着希拉德的非人折磨,从最初的敌视到后来的亲密如母女一般,莱拉在玛丽雅姆的帮助下脱离了苦海,而玛丽雅姆却被执行了死刑。但是玛丽雅姆在最后是平静淡然的离去,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得到了莱拉与莱拉孩子真心的爱,她用自己的最后力气帮助了她们,她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值得的。而当莱拉回到玛丽雅姆生活的小村庄,见到了玛丽雅姆生前喜爱的毛拉之孙,并打开了玛的父亲留给她的东西与信,莱拉哭了,玛丽雅姆的父亲扎里勒的忏悔与道歉来得太晚了,一切都成为了迟到的爱。
《灿烂千阳》引领着我用眼、用心去领略这个国家的风景、人物、事件,没有机会也不大可能走到更多地方的我,使得书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使我这个井底之蛙能够读到并感受到那些未曾感受和经历过的体验。也许我还是不能更深刻的领会书中的内涵,还是无法想象那里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对一切仍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肤浅的认知,但是,这已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与更纷繁复杂的命运。
初看《灿烂千阳》的名字,我错以为应该是轻松快乐的故事,当翻开书,一页页一字字地认真读过之后,便发现我真是大错特错了。虽然作者为这两个故事设置了还算不错的结局,但其中的波折、痛苦、欺骗、暴力、水深火热却更让我记忆深刻。不知道灿烂的千阳是否能够最终照耀在他们身上,不知道风筝是否最终能够快乐地飘扬,只有祝福、只有祈盼。当经历了如此创伤的人们重新看见灿烂的太阳与舞动的风筝,那将是一幅更加美好与幸福的景象吧。
灿烂千阳读后感篇五
莱拉,读过书,受到过她爸爸关于女性应该平等的思想熏陶,在当时算是比较前卫的思想,为了塔里克的孩子,甘于嫁给暴虐的大叔拉希德,有了第一次抗争逃跑虽然失败。生了第二个孩子之后,感觉也慢慢死心了,毕竟在那个环境下。碰到了塔里克,知道了当初的一切都是骗局,随着玛里雅姆的自我反抗牺牲,莱拉跟塔里克去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地方。当国家有了一丝复兴的希望,又燃起回到故乡落叶归根的想法。这是一个内心有思想火苗的女性,她的结局算是比较让人欣慰。
玛丽雅姆,悲惨的身世,导致了在拉希德家忍受了几十年,变成一个传统的阿富汗女性,自卑的身世,对父亲懦弱的绝望,她只能依靠拉希德,忍受着各种折磨。因为孩子,跟莱拉才相知相熟,以致于后面为莱拉牺牲。一开始是懦弱的,自私的,当她锤死拉希德的那一秒,她应该释然了,几十年的压抑屈辱释放,为了孩子不憎恨于她,也为了给莱拉母子们一个没有顾虑的未来,选择扛着。心痛并且敬佩这个角色!
扎里勒,懦弱不敢承担责任,害怕影响他的名声,放弃了他的女儿玛丽雅姆。虽然最后提到他一直在忏悔,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他内心其实非常爱玛丽,只是他的懦弱导致了很多事情的抉择都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人一直活在自己的道德审判下,中间他去找女儿,好像也是因为他的几个老婆去世了吧,没人给他压力了。希望我们不要做一个逃避的人,justfaceit,从心。
拉希德,不做评价。捏造塔里克过世骗莱拉给他生孩子,挺恶心的。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当时社会的产物。暴虐。
阿富汗战乱一直是在电视新闻听到过星星点点,读完这本书很庆幸处于和平的社会环境,虽然有一些体制还有环境的不足,那些都需要我们慢慢努力。
灿烂千阳读后感篇六
在读《灿烂千阳》过程中,深刻地意识到人性在灾难面前则会尽显,求生的本能会使人们干出疯狂的事来。世界越来越动荡,大国强国的人民的美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他国人民的生命上。放眼望去,由战争,可以进一步深挖人性,看到的是血腥的自然法则和人性道德的共存。弱肉强食的同时又存在帮助弱者的力量。没有这力量,人类与野兽的距离也就不明显了。这力量的根源,是一种爱,我们可以谓之“博爱”。
我们可以自己问问自己,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看完这两本书,我先想到战争,随后又考虑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灾难中,又思考人的本性,作者也将人的本性在两本书中一一展现。思考人性,又进一步想到了人类的前进道路。由此,想到的是如何拯救人类自我毁灭的方法,因为,不论多么文明的国家,都会有从盛转衰。人类的盛衰在于自己的认识。这是取决于人类整体而不是少数智慧者。因此,我很想知道人类本身与战争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与自己今后所面对的毁灭之间的关系。人类自身具有毁灭自我的性质,就是说,人类的毁灭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作为关系密切。但是,人类仍然具有其它生物所没有的特性,人类能反省,会改正,能学习,能吸取教训,能有智慧的思考。我相信,人的好品质与恶性是有一样强大的力量,能让人存活下去。因为人类仍然有好的本性,能让其获得不可小视的力量,从而生存下去。或许,人类会毁灭,但不会消失。人的恶劣行径的确与日俱增,人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使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我想,要思考出这些东西的根本需要花很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我是很愿意去思考,想弄明白宇宙,人,生物,以及世间的种种奥妙。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这的确是事实,但我觉得,努力去试试,肯定会有点进展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思考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或许能改变人的思想,起到好的引导,这也是有可能的。书籍还是很好的,这个时代,书籍所起的作用,没有减少,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形式的事物出现,让人们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增强和提高。我们需要思想火花的碰撞。越多的交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进步,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得到更多的智慧结晶。批评和包容,使我们更应该学习的品质。而现在,批评似乎多于包容,这需要平衡。和谐,是共存知道,但绝不是解决人类自身问题的良方,和谐能解决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问题,缓和人与人的矛盾,但不能真正完成指引的使命,但我们的确需要先做到和谐,这是必须做的。
灿烂千阳读后感篇七
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心情悲痛而惋惜。
本书背景是在战乱纷争的阿富汗,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背井离乡。非法武装分子则打着宗教的旗子以暴力手段宣传教义,在我看来实则是禁欲主义的体现。
动荡年代下的阿富汗女性的命运也如战争般跌宕起伏。玛丽雅姆自小生活在母亲的心理阴影中,缺乏完整的父爱,近乎被母亲颠倒的世界观,难以逃离受人耻笑的哈米拉的身份;但是她在被被迫嫁为鞋匠妻子的那十九年里,默默忍受着丈夫的虐待,受尽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折磨。自从她遇上了莱拉与她的两个孩子,才真正地享受到生命的美好,岁月的恩赐。莱拉亦是命苦的女性,14岁时双亲在战火中意外身亡,受欺骗嫁给了猥琐的鞋匠。她与玛丽雅姆不同的是,她有生存下去的支撑与寄托,她忍辱负重,渴望有一日能羽翼丰满,能有机会带着她的孩子们逃离拉希德的魔掌,去寻求幸福的生活。她们在战争年代相遇相恨,相濡以沫,在暴力与贫穷中苦苦挣扎,相互支撑相互鼓励,默默地守护两个孩子成长。
本书的转折点在十九年后塔里克出现那瞬间,那也可以说是莱拉命运的转折点—玛丽雅姆为了保护她而鼓起勇气杀了拉希德,亲手结束了那个折磨她几十年的禽兽,也结束了她宝贵的生命。令我感动的是,塔里克与莱拉及他们的孩子们最终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能如十九年前一样相爱相知,并牵手走过那段痛苦的人生。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动荡年代下阿富汗女性的悲惨命运,情感的抒发悲痛的令人窒息。战争是残忍的,无辜的人死伤无数,家园被无情地摧毁,人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人没有了国家的庇护,没有亲人的陪伴,就如同是行尸走肉的鬼魂,四处漂泊,更是灵魂的流浪。没有国和家,谈何人权,自由、民主、平等都被重重地踩在脚下,妇女和儿童失去受教育的权利,女人整日被厚重的布卡包围,仿佛心灵的封锁,锁住了青春和美丽,锁住了自我和自由。经济则是一派萧条,死气沉沉。贫穷和饥饿让人失去底线,为了生存而行走在生与死的边缘。
人格畸形、心理变态的丈夫更是噩梦的始作俑者,和战乱般令人恐惧和痛恨,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的妇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我看来玛丽雅姆杀死丈夫是必然,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是她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解放。
无论何时,追求和平,追求幸福平等的生活始终是人类的主旋律,胡塞尼的作品令人思索21世纪初的那场阿富汗战争带来的错误与不幸,更呼唤人类何时都不要忘记热爱和平,才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灿烂千阳读后感篇八
《灿烂千阳》以两个女人的一生作为主线,讲述了在动乱中她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更让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女人的不能自主的悲惨命运。
莱拉是幸运的,从小在开明的父亲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随着房子被击中父母离去,她被希拉德救出,却又被希拉德设下的圈套误以为塔里克已经死去。她想逃跑,但意外发现自我有了塔里克的孩子,为了这个孩子她违心地嫁给了希拉德。可是经历了种。种磨难她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生活,那就是与塔里克还有孩子们在一齐。
玛丽雅姆作为一个“哈拉米”(私生子)从出生便注定了一生的不幸,从那么期盼父亲的到来到去找父亲结果被远嫁到遥远的地方,离开了家,母亲因为她的出走而自杀,希拉德是个残暴专横的人,常常毒打她,也打莱拉。以往与母亲娜娜在房顶看月亮,在树下看落叶,在河边钓鱼的日子只能是美丽的回忆,欢乐只属于过去。最终,她选择自我一人承受杀人的惩罚不肯与莱拉共同离去。
命运让莱拉与玛丽雅姆相识,并同在一屋檐下受着希拉德的非人折磨,从最初的敌视到之后的亲密如母女一般,莱拉在玛丽雅姆的帮忙下(与希拉德对打中打死了他)脱离了苦海,而玛丽雅姆却被执行了死刑。可是玛丽雅姆在最终是平静淡然的离去,她在生命的最终几年得到了莱拉与莱拉孩子真心的爱,她用自我的最终力气帮忙了她们,她觉得自我这么做是值得的。而当莱拉回到玛丽雅姆生活的小村庄,见到了玛丽雅姆生前喜爱的毛拉之孙,并打开了玛的父亲留给她的东西与信,莱拉哭了,玛丽雅姆的父亲扎里勒的忏悔与道歉来得太晚了,一切都成为了迟到的爱。
《灿烂千阳》引领着我用眼、用心去领略这个国家的风景、人物、事件,没有机会也不大可能走到更多地方的我,使得书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使我这个井底之蛙能够读到并感受到那些未曾感受和经历过的体验。也许我还是不能更深刻的领会书中的内涵,还是无法想象那里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对一切仍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肤浅的认知,可是,这已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与更纷繁复杂的命运。
初看《灿烂千阳》的名字,我错以为应当是简便欢乐的故事,当翻开书,一页页一字字地认真读过之后,便发现我真是大错特错了,虽然作者为这两个故事设置了还算不错的结局,但其中间的波折、痛苦、欺骗、暴力、水深火热却更让我记忆深刻。不明白灿烂的千阳是否能够最终照耀在他们身上,不明白风筝是否最终能够欢乐地飘扬,仅有祝福、仅有祈盼。当经历了如此创伤的人们重新看见灿烂的太阳与舞动的风筝,那将是一幅更加完美与幸福的景象吧。
灿烂千阳读后感篇九
《灿烂千阳》是胡赛尼四年后出版的第二本小说,出版之前即获得极大关注,20xx年5月22日在美国首发,赢得评论界一致好评,使胡赛尼由新人作家一跃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成熟作家。
《追风筝的人》是胡塞尼的第一部作品,曾经霸占了《纽约时报》排行榜数周。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日,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但是相对来说,《追风筝的人》的文字略显稚嫩。
私生女玛丽雅姆的童年在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母亲自杀,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她成为了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读书笔记)母与恋人,亦被迫嫁给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塔里克还活着)终于被揭开。当莱拉再次看到塔里克时,多年前的梦想又重新浮现在脑海中,但是拉希德根本不可能放她走,终于在当天晚上多年来积蓄在心中的怨恨爆发了,拉希德想要杀死莱拉,玛丽雅姆为了救莱拉,杀死了拉希德。为了莱拉的幸福,玛丽雅姆一个人背负上了杀死丈夫的罪名,最终死在塔利班的抢下。但是却给莱拉换来了幸福。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灿烂千阳读后感篇十
《灿烂千阳》是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部作品,《追风筝的人》是讲两个男人,《灿烂千阳》是讲两个女人。这是一部阿富汗女性的血泪史,也是女权抗争史。
私生女玛利亚姆和母亲相依为命住在山区简陋的小屋,她和母亲靠挤羊奶,饲养母鸡,做面包卫生,而富商父亲每周四会来看他们一两个小时。她一直以为父亲很爱她,只是母亲扭曲了他们生活的真相。她最大的心愿是和父亲一起看电影过生日,玛利亚姆在十五岁生日那天孤身一人去找父亲,父亲拒绝见她,他就在父亲的门前坐了一整夜。直到天亮父亲也没有见她,而母亲却怀着失去女儿的恐惧和绝望把自己吊死在了树上。于是父亲强迫把玛利亚姆嫁给了一个四十岁的鳏夫鞋商,从此生活在了地狱,面对着丈夫的家暴玛利亚姆选择了隐忍。没有希望,没有哀伤,没有梦想,无尽的'痛苦和麻木,这就是她的生活。她被命运磋磨的失去了自我。
二十年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十五岁少女莱拉,在战火中失去了所有亲人,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嫁给玛利亚姆的丈夫,玛利亚姆和莱拉相差二十岁,俩人因为命运,战争,丧亲的背景同时嫁给了这个鞋匠,俩人由开始的猜忌到后来相互理解,到互相支撑而活。
后来莱拉的爱人出现了,他并没有战死,而是鞋匠精心编织的谎言,只是为了骗取莱拉,当谎言被戳穿他试图掐死莱拉,最终是玛利亚姆用铁锨拍死了鞋匠挽救了莱拉的性命,莱拉想带着玛利亚姆一起,还有两个孩子离开这个国家,去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继续他们想要的生活,但是玛利亚姆决定留下来接受审判死刑。
莱拉和他的爱人在巴基斯坦度过了一年和平时光,然后他十分想念回到了玛利亚姆出生的地方,找到了玛利亚姆父亲留给她的遗物一盘《木偶奇遇记》的录像带,那是十五岁的玛利亚姆想和父亲一起去看的电影。一切都是这样归于平淡,物是人非。
灿烂千阳读后感篇十一
《灿烂千阳》这本书讲述了两名阿富汗女性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故事,虽然每个阿富汗人的故事都充满死亡、失去和无法想象的悲哀。故事的主人翁是玛丽娅姆和莱拉。
玛丽娅姆是扎里勒的第十一个孩子,我是说也许,毕竟,在法律上扎里勒只有十个孩子,玛丽娅姆是一个不被法律承认的人,永远不能合法的享受其他人所拥有的东西:诸如爱情、亲人、家庭、认可,等等。在她十五岁之前,她只能居住在远离人群的山中泥屋中去,因为她的出生是一个耻辱,尽管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并且她别无选择。
虽然也曾有过美好的时刻,玛丽亚姆知道她的日子大部分过得不好。在她十五岁以前,是她悲惨的一生当中罕有的美好时光,她的周围有妈妈娜娜,尽管她只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怨念的悲惨女人,有心灵导师苏拉赫毛拉,还有她满心钦佩的父亲扎里勒,她因为拥有这些偶尔会感到一丝丝的快乐,在她十五岁的时候,她怀着对未来新生活的期待,一种和父亲、兄弟姐妹共同度过的生活,任性又勇敢的离开了山中的泥屋,却只见识到了父亲的伪善和怯弱,这次的离开同时还带走了她的母亲娜娜,至此,她变得一无所有,她听从父亲的指示嫁给了一个年纪比她大三四十岁的男人,来到对她而言全然陌生的城市喀布尔,默默忍受着她的丈夫拉希德的粗暴与专横,在永无止境的打骂中渐渐变得麻木。
莱拉是玛丽娅姆生活新的转折,她是玛丽娅姆邻居家的小女孩,由于阿富汗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永无休止的战乱夺去了她的父母与爱人,她成为了一个孤儿被拉希德收留,在女人无法工作,甚至无法独自出行的不堪政策之下,十四岁的她只能屈服于环境嫁给了拉希德,迫使她屈服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她肚子里爱人塔里克的孩子,因此,玛丽娅姆和莱拉共同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在漫长悲惨的岁月里,她们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让她们们缔结了如母女般的情谊,玛丽娅姆对莱拉和她的孩子阿兹莎付出爱也得到爱,在这期间,莱拉偶然与过去的爱人塔克里重逢,为她的生活迎来了一丝新转机,拉希德却由于这次意外重逢对莱拉大打出手,甚至想要掐死她,玛丽娅姆为了莱拉,使用铁锹杀死了她的丈夫拉希德,独自承受了这个罪责,被法院判处了死刑,她的牺牲换来了莱拉新的生活,莱拉逃离了黑暗,和爱人一起迎来了新的生活。
玛丽娅姆在莱拉的心中,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
后记: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写某本书读后感的人,至少以前是,上学被要求写读后感的时候,总是带着做任务的心态,写些乱七八糟的话凑字数敷衍了事,现在每看到一本好书之后,总是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让我渐渐忘记这本书的内容,因此迷上了这种记录的方式,这让我有种为生活留下了某种痕迹的奇妙感觉。
《灿烂千阳》读于二零一九年二月二十一日,这天阴雨绵绵,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从书中看到了未曾见识到的其他人的悲惨回忆,这人更加珍惜和反思现在的生活,书籍就是拥有这样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