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汇总1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一
应用题型的训练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从教材出发,找准题型的新点就很重要。比如说,教材的例1是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两步运算的知识基础,明白了加减法运算的算理,因此例题的重点可以放在列综合算式和运算顺序上。再如例4,是加减法两边是乘除的运算。从应用题本身来说,又是新题型,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困难。两难的情况,都去突破,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逐个突破,各有侧重。当然,不能割裂教材本意,用题意帮助理解运算顺序,帮助突破重难点,就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从单元内容来看,这个单元的教材没有趣味性,一味枯燥的运算学生不感兴趣,当然也不利于教学。因此,教材的练习可以这么安排:
1、添括号练习:添括号练习也要学生进行计算,但形式上只需要学生添加括号,对学生来说兴趣比较大。
2、算24点。二十四点作为比较经典的数学游戏,除了动脑外,也可以考察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
四则运算的前提是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只有保证这些基本运算的正确性,才能在递等式计算的时候保证计算正确率。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同时,可以抽取早自习等时间,进行四至五道基本运算的练习,时间短,教师便于控制,学生正确与否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新教材对于运算的难度已经有所下降,比如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都在教材中不设例题了。但是却在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由两位数乘除法推导三位数除法和三位数乘法的方法。光掌握方法,怎么考察呢?星星点点有练习在作业中出现,因此在教材外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相关习题,布置学生演算,以达到一定的成熟度。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二
对于数的运算相关知识,由于时间长,通过课前调查,学生都有些遗忘了,所以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数的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试着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收集起来比较精心,为新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练习中边回顾边提高。
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状态,教学中我让学生回忆数的运算意义,再通过列竖式计算唤起数的运算的计算方法知识,使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这样在练习中归纳,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有序梳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更好地总结,以小组合作的方法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把整理出的知识,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全班展示、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复习的过程中,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知识的复习和梳理上面,我采用了对比复习的方式,把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内容放到一起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比较,然后把各块知识进行全面的分类梳理;接着形成意义和计算方法的表格,使小学阶段的知识进行完整化、系统化。
1、加强概念课的学习。
概念课教学一直是我的弱项,在准备课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所积累的相关知识较多,学生遗忘的知识点较多,如:减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如何让学生牢固记忆遗忘的知识点,还需要再动脑筋。
2、合理安排时间。
上课时明显感觉到时间比较紧,练习题都没有处理,知识点多、琐碎,时间安排不够得当。
今后要继续努力课型的创新,怎样把概念课上得有趣高效,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理解数学。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三
新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出发点来说,编者希望把运算顺序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很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我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应用题的训练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从教材出发找准题型的新点就很重要。教学中我始终把滑雪这一情境贯穿始终,逐步设计了不同的题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题的运算顺序和解决方法。本节课的新知学生在以前已经接触过并且多数孩子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我个人结合我们班的情况认为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计算方法上。从孩子们做题的情况看,顺序已经比较明确,粗心计算的问题仍然让人头痛。有的孩子宁愿绞尽脑汁的口算、心算,也决不拿起笔来列竖式计算,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非一日之功。
上完本节课,我的最大感受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同怎样有效利用好40分钟,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上课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四
这学期的时间特别短,教学任务又比较繁重。本学期想根据教学内容打算打破常规来教学。在简单分析了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后,我理出了这样的思路,不从教材提供的情景入手,单纯的把计算题提取出来,在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再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学期的时间特别短,教学任务又比较繁重。本学期想根据教学内容打算打破常规来教学。在简单分析了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后,我理出了这样的思路,不从教材提供的情景入手,单纯的把计算题提取出来,在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再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月4日是孩子们报道的日子,没有多少事情可干,离放学的时间还有很长。在询问孩子们是否在假期进行过简单复习后,利用三、四节课的时间进行了顺序的练习。因为我知道,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和嬉闹指望今天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需要时间的。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学生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在做题过程中,我还时时表扬那些算完知道验算检查习惯好的同学的做法,以便带动更多的孩子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在进行了基本的练习后,慢慢的加大难度。在含有两级运算的时候该怎么办?还是通过实战来进行练习,接下来是解决后面的带有小括号的应该怎么做。两节课的时间,我们学完了课本第一单元所包括的三种类型的混合运算,绝大多数孩子都能知道计算顺序,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也在慢慢的回升。
开学来第一节课,先是尝试了几个简单的混合运算,然后和大家一起来看书,解决书上的应用题。课堂上尽量让孩子多说,把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解决实际问题是班上孩子的弱点,本学期要作为重点。从计算效果上来看,绝大多数孩子能够会做,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运算顺序不清晰、计算粗心等。在后面的练习中要加强。
(二)。
本节课的新知孩子们在之前就已经接触过,并且多数孩子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开始先是采用我读题孩子们独立进行计算再集体订正的方式。从孩子们做的情况开看,顺序已经比较明确,粗心计算的问题仍然让人头痛。有的孩子宁愿绞尽脑汁的口算、心算,也绝对不拿起笔来列竖式算算,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非一日之功。
根据上学期孩子们应用题出错较多的情况,这学期安排学生准备了练习题本子,主要把课本上的应用题抄到本子上,然后用铅笔进行计算。我觉得形式还是不错,关键是老师的指导一定要到位。一天一节的数学课怎样让孩子“轻负担高质量”还要下大力气。
(三)。
这节课的主题是关于括号的问题。很多孩子已经明确在有括号的情况下怎样进行计算,顺序已经非常的明确。但对于括号的作用理解得并不深刻。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如:(32×15)—(32÷4)。其实在这个题目所加的括号并没有改变运算顺序,并没有必要加。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口号的作用,我们练习了几个题目,像如课本第14页的第4题,我先把数读出来,在告诉孩子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根据老师的表述看看括号需不需要加,加到哪里。此题练习完后,孩子对括号的认识更加深刻。效果比较好。
(四)。
关于0的运算孩子们平常还是接触挺多也比较熟悉,看似简单却包含很多知识,特别是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要做到充分的理解不是很容易。在听取了高主任的课后,我又作了部分梳理,尤其是在板书上进行了规整。黑板的左半边是0在加法、减法、乘法中的特性,单独留出黑板的右边解决除法的问题,板书也进行了简化。如:
0+5=00+任何数=任何数。
(五)。
本单元的整理复习我班的主要目的就是查缺补漏,并没有把所有的知识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复习,而是根据平常学生掌握的情况,尤其是作业中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练习。看似简单的一个题目,孩子们因为计算速度不一致的原因导致容量较小,但是同时培养了孩子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尤其是当有的孩子很快做完,但是老师要求的时间还没有到,空闲的时间干什么,那就是检查,不停的用笔在打草纸上进行验算。计算是我们复习的重点,特别是运算顺序、括号的使用。适当的复习了应用题,分析了数量关系。
上课两周了,最大的感觉就是孩子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怎样有效的利用好40分钟,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上课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数学满足,在后面的课堂中思考尝试。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五
本单元主要学习有关《整数四则运算》,这部分的内容贯穿于小学高年级段将要学习的有关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为了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根基,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规定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并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比如:计算18÷3×2写成=18÷6=3;又比如:计算24-4+6就写成=24-10=4。
2、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有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比如:计算12+8×6就会这样写=48+12=60;(打乱运算的顺序)。又比如:计算230-20×5时会这样写=100-230=130;(出现大数减小数的错误)。
3、不懂正确使用括号。很多学生在解答如“450与290的差去乘28与32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懂得运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4、乱用括号。如列式一:(25×8)+(18×8);列式二:124+(12÷6)。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六
这主要从学校自身来作大文章,其主要途径就是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四则。
四则:如何引领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小数四则分数混合四则。
首先教师要有自主的学习意识四则、自主的反思习惯;学校要发挥教研组和教师群体间认真研讨的氛围与平台,实实在在地开展课改实验过程中诸多问题的自主研究,也就是要积极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从而达到引领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课改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校本教研的主要途径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骨干教师引领四则,听评课等方面从其操作主体来讲就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和骨干教师,听评课。因此,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骨干教师引领,听评课四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同时也认识到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要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必须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骨干引领、听评课等方面作为工作的切人点,开展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四则,可以是校内教师互听互评,也可以是校级之间交流互动。
把听课评课活动作为教师教研走向课堂教学四则,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入点。以教研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但不能盲目听课,可以分三步走,即骨干教师上课改示范引领课.新参加工作教师上汇报课,最后带动全体教师全员参与。
公开课教学。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由校级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通过听评课,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的作用。
全员参与听评课活动。形成“人人上课,个个评课”,“一人上课,全员听课、全员评课”的教研氛围。听评课时要求每一位教师上课前是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是否上好每一节课,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是否有效,学生学会的程度是否显著。来强化教师的课堂行为。听课教师一边听、一边思。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并做好听课记录,为评课做好准备。在评课环节,评课活动由校长、教导主任主持,教师参加评课,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听课教师从“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的有效落实上进行评议,评出了优点和缺点。并讨论、研究了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优化会可能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
跟踪课堂教学成果,让广大教师以教研促课堂,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强化自主研修。通过学习名师录像视屏课堂,网络研修等途径加强教研课堂化的工作格局。
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是自我和教学的自我进行对话的过程,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在教学中,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根据时间,区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反思:是一种通过备课等进行预设性的反思,这个阶段的反思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为有针对性、实施性。教师长时间的课前反思,养成了课前预测、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研究性的实践活动。课中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可以处理和思考即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高质、高效、顺利地进行。养成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习惯,对教师的教学调控和教学应变能力也是一个提高。课后反思: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及时并有效地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批判性地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反思水平,长期坚持,可以使教师成长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重视教研组互助。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而教研组互助则是校本教研的基基础。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教研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定期开校本教学研讨会,并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各抒己见,大胆批评,促进教师与教师的对话,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提高。
发挥学校骨干引领作业。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骨干教师是学校科研的先行者,在教研和课堂教学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为校本教研提供专业引领作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七
在备好这一节课的时候进行过教研组内磨课后,心里有有些担忧课堂的时间不好把握,一方面由于这节课不仅仅是一个新单元的开始,更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来计算综合算式,学生的书写格式肯定会有些问题让老师课堂上去订正。另一方面是钉钉直播课堂的局限性,生动的课堂是需要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参与的。以往的互动我们师生是坐在教师里面对面的参与的,我们现在面临的互动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互动会有滞后性以及延后性,同样的互动问题,现在所用的时间大大的超过了我们以往互动时间,虽然我们不采用连麦这种比较费时的.互动方式,但是其他互动的时间也是不好把握的。
这节课之前也是一直忧心的量大方面,虽然我的课堂形式改了又改,一些能省时的地方也是一再删减,课堂时间还是非常紧张的,最后的联系时间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练习,这是我比较遗憾的一点。还有一点做的不足,虽然课前知道书写格式这是一大南难点,我安排课自己详细讲解,没有学生时间让他们去认真观察脱式计算的形式,由我来讲解脱式计算书写的格式,没有激发学生主动去发现的认知规律,导致了在书写的时候格式出错比较多,虽然我纠正了学生的书写格式,孩子们也学会了,但是总觉得没有达到让孩子主动去学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不太合理的安排,也造成了课堂时间紧张。
这节课总的来说学习目标达成的还可以,学生们都很好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虽然钉钉课堂的局限性,但是我还是采取了以语音、图片等形式让我们的课堂有互动,有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
通过这节课也让我学习到了只有时时刻刻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备每一个环节,课堂才会在活跃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也是今后我的教学所努力的一个方向。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八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的一部“重头戏”。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简便计算的起点,其中被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的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简便计算”的基础。
通过透视学生的作业,我按学生计算能力或题目本身的难易把错误现象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在作业里经常会出现下面的错误现象:75+125×25—25=200×0=0或321—126+74=321—200=121又或者800÷25×4=800÷100=8……仔细研究作业本后发现,出现这种错误现象的大多数是计算能力欠缺的学生。他们缺乏观察性容易受到来自习题本身的数字或运算方法等知识本身造成的干扰,明明是不适合简便计算的内容,他们却不懂装懂“滥竽充数”。
(2)顾此失彼的情况也是十分严重,745-(145+325)总是忘了脱去括号便符号,学生每次讲解时思路也十分清晰,就是一做题就顾不上了。计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也经常出现这种错误。当然,除了习题本身比较难以外还与学生出现感知不准确、算理不清晰、应用不灵活等判断性错误有关;计算思维混乱以致计算时“顾此失彼”出现运算定律“张冠李戴”的错误现象。(三)结果分析在对回收学生问卷的统计中,得出以下几个现象:分析:1、2号题主要是调查学生的学习素质。
(3)做题时,学生容易受内、外环境干扰,没有养成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养成做完题后自觉检查的习惯。因为不专心,做题时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不检查,会使本来会做的题出现错误;久而久之养成了“粗心”的坏习惯。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九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单元中,我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我们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在课堂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情境中探索新符号,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十
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全面提升的数学素养。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课程形态和一种极富挑战性的学习方式,无疑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亮点。就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而言:一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努力使他们的探究能够获得成功;二是要让学生发现或创造概念;三是学生探究的成果不仅体现在问题的解决和发现的结论上,而且探究的经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来说是一种更大的收获。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计算数学,其中影响小学生运算准确率低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的基础。数学本身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数的运算自然也存在基础问题,而这种基础几乎民学生的智力无关。再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牢固掌握,熟练运用前面所说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新知识的学习中都会比较困难。结合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在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前提下,如果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那么它就具有了进一步学习的良好基础,而这种基础的具备如果是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中自主探究而理解和掌握(特别是算理),那学生不不会出错或出错甚少。因此,本节课的自主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学生有能力探究到的。
在这节果的探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探究性学习教师的和行为;二是对学生行为的要求;三是教师相应组织策略的选择。具体的来说就是:
(一)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不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三)要适时地组织探究活动。(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学生的障碍处)
(四)合理地利用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都学资源。
(五)既注重探究过程,又要注重探究所形成的结论。
(六)自主和合作有机的结合。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十一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的双基,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探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步骤与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式时,通过追问每步算式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感受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从而正确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一、运算顺序错误。如果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很少有学生会错,但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在学了简便运算后,脱离运算顺序的规定和简算依据盲目凑整现象严重。如11+89×32=100×32等。
二、在脱式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丢掉小括号的现象。如520×(80-720÷9)=520×80-80等。
三、心算不过关,乘法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错误多。学生计算技能差已成通病,且学生懒于摆竖式计算,往往多位数乘除多位数的也在口算,根本不在意结果的正确性。
对策: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探讨解决的策略,师生一致认为在计算过程中要做到“一看(认真看题有没有抄错)、二想(运算顺序)、三算(认真计算)、四查(检查计算结果)”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另外,坚持每天对学生进行4-6题强化训练,力争全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十二
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计算》中,通过6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以前的教材编排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因此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主题图中的实例,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贴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明确:先“看”(“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再“定”(“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它,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再算什么。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最后“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把解决问题中的先算什么和四则运算中的先算什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得出运算顺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计算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因此,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只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我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十三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了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的内容,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准备,同时也为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功之处:
1.设疑激趣,复旧引新。本节课的四则运算是同级运算,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一些知识经验。在上课伊始,通过出示四个口算题45+8-2324-8+1027÷3×73×6÷9,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学生能够正确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但是为什么要按照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学生感到很困惑,不知所以然。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让学生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感到非常的兴奋,非常想知道其中的缘由,每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都在闪烁着渴望的目光。通过这样的激趣引入,为新知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2.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的有机结合。本单元的内容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并感受四则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解除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困惑。
3.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本节课例1的教学,学生能够尝试用三种方法解答,如:72-44+85=113;72+85-44=113;72+(85-44)=113,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每步列式的`实际意义,特别是第三种算法的出现,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体现。虽然开始大部分同学不理解,但是通过简易的讲解,例如:指着第一排的学生说:“先走了3人,又来了5人,实际是多了几人。”学生非常轻松地说出答案,然后再联系例1进行说明,学生对这一算法都能够正确的理解。
例2的教学,学生也同样用用三种方法解答,如:987÷3×6;6÷3×987;987+987,对于第一种算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学生有部分不理解,但是通过学生的讲解,我又用线段图辅助进行讲解,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题意。
在这两个例题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够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表现在只会列式,但对于每步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还是停留在只会做不会说的层面。
2.学生计算能力欠缺。通过练习的反馈,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计算不细心、马虎,有的该进位的不进位,该退位的不退位;二是抄错数导致计算出错;三是计数位不对齐导致计算出错。
再教设计:
1.减少师生之间一对一地对话,增加生生对话,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习题设计少而精,精选练习内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十四
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计算》中,通过6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以前的教材编排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因此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主题图中的实例,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贴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明确:先“看”(“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再“定”(“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它,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再算什么。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最后“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把解决问题中的先算什么和四则运算中的先算什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得出运算顺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计算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十五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内含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就应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以前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忙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此刻学生解决问题潜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潜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差生理解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理解。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十六
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冬季锻炼项目跳绳、踢毽子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学生自己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形成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1、整节课上下来,时间较紧,练习无法保证,此外在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时学生想出的类型很少。
2、在总结、交流加法的结合律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教师应适当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3、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只注意了算式之间的比较,而忽略了两个运算定律之间的比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十七
这节课主要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相关的简便运算,由于学生已有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所以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对“两个数相乘”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以及对简便运算方法的提升。
在学习本节课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逐步学会了不完全归纳法和用字母表示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在学生日常的自学活动中,重视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重视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正逐渐提高,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引导学生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生:喜欢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
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
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
生:……
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生举例验证
生说师板书:
a×b﹦b×a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a.b指的是什么?
三、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2出示情景图(书54页)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说说估计的方法)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生举手汇报,师追问:怎样想的?
师引导从上面、正面观察
上面:(3×5)×4
师:这个算式可以写成(5×3)×4 吗?
生:可以,都是求同一个物体,
生:可以,虽然3和5的位置交换了,但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它们的积不变。
师:出示4×(5×3) 可以这样写吗?
生交流,师引导可以把(5×3)看成一个数,这里也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正面:(4×5)×3
师:你还可以怎样写?根据是什么?
生:(5×4)×3 3×(5×4)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的变换,巩固乘法交换律]
师:细心的淘气在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两组特别的算式,(师擦掉其它算式,留下(3×5)×4 3×(5×4)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乘数相同,三个数的位置不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积相同。
师:可以写成(3×5)×4 = 3×(5×4)吗?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异同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2、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
3、概括规律
生思考概括
生说师板书:
(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运用模型,完成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1题。最后运用课件集体订正。
2、运用乘法结合律很快算出38×25×4 42×125×8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汇报
3、完成“练一练”。先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有错的让该生上去视屏展示,集体交流,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规律。
五、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个好朋友的?
板书设计
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a×b﹦b×a (a×b)×c﹦a×(b×c)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十八
这主要从学校自身来作大文章,其主要途径就是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
:如何引领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小数分数混合。
首先教师要有自主的学习意识、自主的反思习惯;学校要发挥教研组和教师群体间认真研讨的氛围与平台,实实在在地开展课改实验过程中诸多问题的自主研究,也就是要积极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从而达到引领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课改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校本教研的主要途径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骨干教师引领,听评课等方面从其操作主体来讲就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和骨干教师,听评课。因此,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骨干教师引领,听评课四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同时也认识到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要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必须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骨干引领、听评课等方面作为工作的切人点,开展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可以是校内教师互听互评,也可以是校级之间交流互动。
把听课评课活动作为教师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入点。以教研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但不能盲目听课,可以分三步走,即骨干教师上课改示范引领课.新参加工作教师上汇报课,最后带动全体教师全员参与。
公开课教学。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由校级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通过听评课,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的作用。
全员参与听评课活动。形成“人人上课,个个评课”,“一人上课,全员听课、全员评课”的教研氛围。听评课时要求每一位教师上课前是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是否上好每一节课,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是否有效,学生学会的'程度是否显著。来强化教师的课堂行为。听课教师一边听、一边思。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并做好听课记录,为评课做好准备。在评课环节,评课活动由校长、教导主任主持,教师参加评课,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听课教师从“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的有效落实上进行评议,评出了优点和缺点。并讨论、研究了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优化会可能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
跟踪课堂教学成果,让广大教师以教研促课堂,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强化自主研修。通过学习名师录像视屏课堂,网络研修等途径加强教研课堂化的工作格局。
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是自我和教学的自我进行对话的过程,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在教学中,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根据时间,区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反思:是一种通过备课等进行预设性的反思,这个阶段的反思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为有针对性、实施性。教师长时间的课前反思,养成了课前预测、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研究性的实践活动。课中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可以处理和思考即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高质、高效、顺利地进行。养成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习惯,对教师的教学调控和教学应变能力也是一个提高。课后反思: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及时并有效地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批判性地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反思水平,长期坚持,可以使教师成长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重视教研组互助。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而教研组互助则是校本教研的基基础。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教研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定期开校本教学研讨会,并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各抒己见,大胆批评,促进教师与教师的对话,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提高。
发挥学校骨干引领作业。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骨干教师是学校科研的先行者,在教研和课堂教学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为校本教研提供专业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