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书的读后感(通用13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一
《数学教学的激情与智慧》,郑老师在书的第一辑里讲述了她生命化教育心路的历程。当儿时的梦想已成真,踏上了梦想中的三尺讲台,烦琐,机械性的劳作慢慢侵蚀着教师梦,使人感觉到了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是啊,十多年了,一成不变,毫无生机的教学工作,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常常使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陀螺,在鞭子的抽打下不停地转啊转啊,慢慢地失去了自我。
任教十几年来,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最近几年,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缺少了一些激情,课堂语言太平淡,语言不精练,所以学生的兴趣不能被完全的调动,课堂学习的氛围也不是很浓厚。读了这本书,从郑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优秀的课堂语言修养,可以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有情有趣。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郑老师在书中介绍了几种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第一,以情激情,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感染力;第二,深入浅出,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目的性;第三,寓教于乐,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趣味性;第四,严密准确,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规范性;第五,机智敏锐,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灵活性。郑老师通过这五点分别举了相应的教学案例,让我受益匪浅。其次,教师的动作,教师的表情也是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感兴趣的法宝。在课堂上只有充满激情的老师才会有投入地忘我学习的孩子。
除了语言的修炼外,一个优秀教师还得充满智慧。郑老师在书中介绍了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第一、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第二、适时,适度地点拨,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时空;第三、营造主动探究氛围,使学生享受成功。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自己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如果课前的情境创设得很好,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顺利的引入讲授内容。反之,则画蛇添足。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呢?郑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也给了我一些启示:情境创设要有目的性,实效性,真实性和吸引力。遵循这几条规律,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能创设很好的有助于教学的情境。
读完这本《数学教学的激情与智慧》,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充满爱,只有内心充满爱的老师,才能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其次,要全面,不光会上精彩的课,还要能育人,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最后才能达到书中一学生对郑老师师生情的升华总结:感动,感激,感怀,感佩,感知。从书中我了解了郑老师的教育心路的历程,欣赏了她的优秀的教学设计,学习了她的教学经验,我相信在我以后的从教历程中,这将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我要感谢这本书,是它让我找回了这几年丢失的东西——激情,它让我对以后的教学充满了期待,我不会再像陀螺那样在鞭子的抽打下无奈的转动,而应乘着课改的春风在教学之路上自由地飞翔。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二
读这本书是因为朋友的差评:“太无聊了,日本哥们压力大到用无聊解压,真的看不下去。”
我向来好奇心重,作者的大便书在国内外如此畅销,怎么会low到这个程度?好奇心就是动力,一定要评下无聊度数,反正姐也是亚历山大,实在无聊也顺便解压了。
带着这个有色眼镜,我开始批判性阅读。
没想到的是,从无聊开始,到有聊还没结束,我一直被这本书引领着,开启了更上一层的快乐生活。
作者的画风还是那么独树一帜,用最简单的笔画画出的却是传奇,看似小儿科,其实却是大家的范;文字不多,提纲挈领,点到为止,留更多的发挥空间让读者去思考,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书中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把抽象而枯燥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引入生活、工作,通过思维的改变,让我们获得发现美和乐趣的能力。
通过这些小的图文并茂的实例,我掌握了送礼的艺术、定价的策略、消费的陷阱、目标制定的技巧、绩效方案的策略,并把这些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了解了符合人性的思维架构并建立之,在很多方案的设计中运用,大大提高了方案通过的成功率!
关于竹节的篇章,我自己也受益匪浅,生活未必总是多姿多彩的,但如果我们拥有了发现和创造爱或美的能力,我们总会拥有快乐,因为我们拥有了创造快乐的能力。自己快乐了,我们会带给身边的人快乐,生活就不一样了!
看似浅显的漫画书,其实蕴含了很多的人生哲理,这个浮夸的时代,需要静下心来品读!
书是不是无聊,你也来试试!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三
这个暑假,我读了《数学王国探秘》这一本书,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数学的历史以及一些数学知识,逸事。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数学是起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人们创造数目的最早的动机便是想知道一堆物体具体的数目。在数学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个智慧的迷宫,那就是幻方。这个游戏是给定1,2……n2。这些数字要求它们排列成n×n的方阵,并要使每一行,每一列,每一条对角线上的所有数字之和相等。每条直线上的数字之和叫做幻方常数。但有一个问题如何快速解决标准幻方,即从1按自然数顺序依次填到n2,这首先就要确定幻方常数例如三阶幻方常数是15,四阶幻方常数是34,那么n阶幻方的常数m是多少呢。我们可以先把n阶幻方的所有数的之和求出,得s=1+2+3+……+(n2―1)+n2=(1+n2)+(2+n2-1)+(3+n2―2)+……=n2/2(1+n2)再除n得m=1/n×n2/2(1+n2)=n/2(1+n2)所以标准幻方均可用m=n/2(1+n2)。
而幻方的的排法也是异常的多,五阶幻方超过2亿,七阶幻方超过3亿,让我也不得不感叹数学的灵活多变。
书中让我另一处感触最深的一个便是巧算勾股数,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我们便会注意到整勾股数的问题也就是x2+y2=z2的正整数解组,简称勾股数,例如(3,4,5)所以如果a,b,c都是勾股数并具有(a2+b2=c2)那么a,b,c就称为一组勾股数那么,只需要将他们同时乘以正整数k,其结果(ka,kb,kc)也是一组勾股数。所以只要考虑a,b,c两两互素的勾股数,并把它称为基本勾股数组。那么怎么创造出一组勾股数来呢?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一组在课本里出现过,便是设m是任意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则(m2―1,2m,m2+1)一定是一个勾股数,因为这组是两两互素,是基本勾股数组。但无法给出所有勾股数组。我国的数学名著《九章数论》给出了更妙的方法:若给两个数m,n那么,1/2(m2―n2)、mn、1/2就是一组勾股数每次给的m,n不同所得勾股数也不同。并且如果m,n互素,这个公式便能套出所有两两互素的勾股数组。因此这个公式叫做x2+y2=z2的通解公式。
数学的奇妙我只领略一二,以后还有更长的数学道路需要我去体味。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四
这学期教研组推荐大家阅读一本好书,我认真读了这本书觉得以下几方面对我感触最深。数学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的本质、相互关系以及内在规律性的认识。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能力又是学生诸能力中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马芯兰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为我们创造了成功的范例。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与严密逻辑性的学科,任何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根据学科与学生思维的特点,马芯兰运用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注重感受性,强化实践性,以促进学生由多感官的感性认识“内化”为思维的过程。马芯兰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画线段图、画批关系句、连思维线、分析说理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手段,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思维过程“外化”,即以外部操作来促进思维的操作。这种从感知入手,通过“内化”又再一次“外化”的智力活动过程,不仅使教师及时地掌握反馈的信息,而且也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本质反映,是数学的灵魂,是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的纽带。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接受和更利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马芯兰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点拨和运用。例如:从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开始,她就有意识地利用集合图和实物图渗透对应与假设的数学思想。在此后的教学中,不论是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还是研究规律的揭示过程,她都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因此当解答具体问题时,学生不仅能顺利地分析出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还能将对应、假设、转化等几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综合而灵活的运用,表现出极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马芯兰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成功地设计了渗透课、迁移课、结构课、变式课、思维训练课、发散思维课、结构训练课、理解方法创新课、基本技能训练课、疑难问题解答课等等。尽管这些训练课的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但是都充分体现了马芯兰对小学数学知识精髓的驾驭和对学生认知水平透彻的把握。她的训练课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并在自由、平等、相互切磋的争辩中,去认识、思考和发现。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他不急于发表意见,只有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才适时地加以点拨。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五
今天读了一篇《零国王斗跳蚤》的故事。
零国王被跳蚤咬了,它拿剑向跳蚤刺去,跳蚤准备和它大战。
跳蚤拿出一把比老鼠胡须还细的小宝剑跟零国王杀在一起。零国王被杀到跷跷板上,跳蚤跳到另一头,把国王弹飞到半空。零国王说自己表面个头大,但是没重量,因为是零。跳蚤打了喷嚏把国王冲出去好远,零国王一屁股坐在地上。跳蚤说连个喷嚏都经受不住还跟我斗,再见吧!
零国王气的双目圆瞪,摘下腰间的乘法钩子勾住跳蚤,喊道:"变",跳蚤不见了,国王自言自语说它能把任何东西乘没,就连法术高强的小数点都治不它。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零是一个很厉害的数字。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六
首先,看到这本书后,第一个感觉是这本书太厚了,肯定无聊。而第二个印象是在每一个概念后的“见数学概念小史某某页”,然后这最重要的事是这书讲了这我不曾了解的事。
从过去到现在,先是古埃及人,他们的方法对于现代太不实用了,但是他们还是聪明,知道用符号,用两个符号来表示1()和10(),这东西就是幂,在生活中肯定很少用,而且我还发现这数学呢我一直认为是想从简单到复杂,但是并不是如此,可以说是相反的。
比巴伦的数学家们特别有趣,造的题目也有趣,不实用,但是很好玩,在本书的15页,有这原题,这大概就是用一根芦苇去测量田有多大,其实就是二元一次方程,但是看完头都大了,不知到底在讲什么。
继续读着,诶!看见了老熟人——欧几里得,从小学周围的人都在谈论着他,给我讲他的旷世巨作《几何原本》,过去经常说“好,好,好,《几何原本》好。”但是我并不知道这书居然是公元前三千多年左右写的,我一直认为他是希腊人,但是他居然是埃及人,这好奇怪,据书中说有很多的希腊数学家都不是希腊人。
继续读,数学也和天文学有关,从天文学中又出现了三角学,原来三角学是从天文学出来的,在读阿拉伯数学时,看见了“杨辉”三角形,但是这书中的是“帕斯卡三角形”,其实也是“杨辉”三角形,所以后者好记些。
微积分里面看见了伽利略,但是似乎不是他的主场,所以不管他,微积分这里知道了流数和微分基本上都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导数。他们的发明者分别是牛顿和莱布尼茨。牛顿这特别熟悉了,这莱布尼茨是个律师和数学家,他最可以的是他的公式几乎都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写下。在各个学科每每留下了著作。
还有一个人让我记住了,叫做欧拉,不光名字好记,他自己也是一个喜欢记的人,据书上所说,他可以说是一个论文天才也是数学天才,因为只要他有一个好的方法,自己马上就写一篇论文,来记下自己的观念。
这便是这《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上篇的读后感,不是特别无聊,反而还有一些有趣,整体的布局也不错,让读者一步步深入,有特别强的吸引力,可能因人而异吧,下篇就是纯数学了,所以这便是我的读后感了。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七
今天,我读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里面介绍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父亲和祖父都爱好数学,他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很多书。他特别爱研究数学和天文历法,经常观察太阳和星球的情况。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很喜欢他。派他去做官,但是他对做官不敢兴趣,还是专心的研究数学,这种精神多值得我们学写呀!他还创制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大明历。他为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了一本缀术。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可见祖冲之是多么伟大。
我要学习祖冲之这种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研究精神。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八
打开《智慧数学课》,前言中有一个醒目的大标题以智慧成就智慧课堂,以智慧课堂生成智慧。他说:孩子的心应该是智慧的海洋,不应是真理的仓库;学生拥有的应该是“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知识。智慧课堂以知识为载体教给学生智慧: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体现智慧的生成,发展生命的灵性;是学生获得智慧的课堂,是教师智慧成长的课堂。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黄老师面对学生时的幸福感以及对数学教学强烈的热爱,正是有了这种爱,黄老师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对教学的研究,这也是作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
黄老师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三尺讲台前,他精心地去做一个智者,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巧妙地与数字结合起来,绘制了一幕幕令学生终生难忘的教学画面,勾勒出一次次专家同行眼中的“神来之笔”。他主张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学生去思考和实践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做“数学实验”,亲身体会如何解决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老师就是一个“适宜的点拨者、亲切的慰藉者、无私的协助者和诚挚的合作者”。
在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力求:引人人胜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情四射地开展探索研究、意犹未尽地实践延伸。比如:在“角的认识”一课里,他给学生放了一段深圳队和重庆队足球比赛的视频录像。这样一段视频,作为本课的“开场白”,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美妙的课堂还来自于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把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愉快教学融为一体,便能不断把学生带人一个新的境界。在“平移”一课,他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游戏“俄罗斯方块”,首先和同学生讨论你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然后和同学们一起玩这个游戏,在学生大呼“那边,转,变形,往下”等等声音中,适时的要求同学们讨论这种向下、向左、向右的运动方式叫什么,在问游戏—说游戏—做游戏的方式中,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学习状态,接着老师不断的增加游戏的难度,激励学生主动的探究,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动手实践玩游戏的活动中,学生全员参与,从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拓展了思维,升华了认知。总之,在教学中他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而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在教学艺术上,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
黄老师的教学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情感因素,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他教学“找规律”时,一上课,老师就出示了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让学生猜猜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礼物,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老师的礼物充满好奇,顺利的进入下面的教学,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拉出一个黄球,再拉出一个白球,继续拉,然后让学生猜猜看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进一步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他又出示了多种规律的排列,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说说发现了什么。他把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愉快教学融为一体,不断把学生带入新的境界。
通过读书,我深切的感到,读书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获得智慧,学无止境,我坚信:向书本学习,因书本而智慧;向他人学习,因他人而智慧;向万物学习,因万物而智慧;无所不学则无所不智也。黄老师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令人陶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好书成为了我教学的“掌中宝”,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创造性地加以应用,这也是我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九
此书是《数学史教程》的第二版,这本书还得到了诸多数学界有望人士的高度赞扬。嘉兴学院名誉校长,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此书惠赠了墨宝: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科学的一个步骤。此外,吴文俊院士也在百忙中赶写了读后感,对《数学史概论》一书在数学史学科研究上的肯定,并称之“翻阅此书都会开卷有益并感到乐趣”。
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积累性很强的学科,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先的理论。所以说数学是历史最悠久的人类知识领域之一。因此也有数学史家认为“在大多数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为下一代所摧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人所破坏,但是有些学科就像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
作者是按如下的数学史分期为线索进行展开论述的:
1、古希腊数学,2、中世纪东方数学,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出现了石子记数和结绳记事等记数方法;接着经验算术与几何法的发现;再在此基础上加工升华为具有初步逻辑结构的论证数学体系;随之发展而来的便是近代数学;之后数学的发展更是迅猛:微积分的创立,代数学的新生,几何学的变革......
在很多人看来数学总是那么枯燥乏味的,没有多大的兴致看完这本书。而此书中作者不仅对数学史实有详尽而忠实的介绍,还借助各种例子来让读者理解,甚至加入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及奇闻轶事,例如阿基米德解决皇冠难题的故事,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等等。读之趣味盎然,大大增强了书本的可读性。书中还写到了很多著名的数学家,并就其学术成就做了概括的介绍,尤其重要成就,不惜花了很多篇幅以详细说明。
最后,作者还就数学与社会的关系及两者互相之间的影响发表了论述。他精辟地阐述为: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双向的,即一方面,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受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方面的影响。接着,作者从数学与社会进步,数学发展中心的迁移,数学的社会化三方面进行了展开说明。
我想我本是数学系的学生,多少是得对数学史有所了解。虽没有过于仔细的拜读,但我想通过这次翻阅还是受益匪浅的。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十
说起华罗庚,大家都耳熟能详,他是世界着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然后读完了他的传记之后使我对他有了重新的认识。
华罗庚,19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父亲拥有一间小商店。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家贫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事实证明,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没有人能不经历任何磨练获得成功,哪怕是天资聪明的人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在出生时,家庭有三六九等,有的人出生条件优越,家庭背景()好,而有些人却出生贫穷,然而这并不影响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去努力,条件优越的需要与懒惰与傲慢作斗争,学会不依赖家庭,条件不好的则应该激励自己不懈努力。
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他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着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着的经典。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即使挫败他也不曾放弃。一个人就算有天生的弱点也并不妨碍后天的努力,即使有外人的反对也应该坚持自己,华罗庚一生的成就能够说明这一切。他小时候的故事也让我记忆深刻,他勇于反驳大人对事物的看法,他小时候曾对庙会的“菩萨”产生怀疑,大人们训斥他不尊敬佛祖,他不服气便偷偷跟踪“活菩萨”到了庙里发现事实后揭发了这个骗局。不得不说,华罗庚从小就有对一切事物好奇并且会有自己的判断,这是常人所缺乏的,因此从小的性格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华罗庚传记读后感}.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十一
说实话,教了二十多年小学数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和那些阿拉伯数字打交道,有时真觉得数学很乏味的,但作为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想方设法挖掘数学的有趣之处,有时真的是绞尽脑汁。放假前到校长室借书时,看到《有趣的数学(第1集)》一书,顿觉眼前一亮,便毫不犹豫的借了来,书拿来一看,作者是韩国的,太陌生了,于是先上网查了一下作者的相关资料,一查才知道,作者李光延博士是韩国著名的数学教授,一直致力于向普通大众普及数学知识,展示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美。《有趣的数学》有两集(我借的是第1集),在韩国非常畅销,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走进数学殿堂。这么有诱惑力的书,一定要好好读读。
读完全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原来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单调、乏味的,也可以充满诗情画意,整本书的内容就像简介中说的一样“融会古今、大气磅礡,寓精微的数学道理于玩笑幽默之间,图文并茂、趣味盎然”。《有趣的数学(第1集)》有趣又简单,任何知识层面的人都可以阅读,虽然是按数学发展的历史编写的`,但不一定非得从头读起,无论阅读哪一部分都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以及了解与数学有关的故事,特别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引用《有趣的数学》中与讲课内容相关的简单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
本书诠释“什么是数学”时,讲的第一个小故事是:有两名罪犯,一名是数学教授,另一名是教授的学生,他们都因做了坏事犯了罪,被判死刑。当时法律规定,临刑前可以满足除免死以外的任何一个要求。死刑执行官先问教授有什么要求,教授说:“我的最后要求是为那个学生讲一节数学课。”执行官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执行官又问教授的学生有什么要求,学生深思了一会儿说:
“我的最后要求是在教授讲课前杀了我。”执行官也答应了他的要求。随后,执行官犯了难:答应教授的要求,就得先给那名学生上课;答应学生的要求,在教授上课前就得处死学生。最终,教授和学生都没有被处死。
这个故事可以唤起厌学学生的兴趣,使他感受到数学在危急时刻还能挽救人的生命,足可见数学是一门多么了不起的学科。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明白,面对一个新问题时,要善于深入思考,要向故事中教授的学生学习,多给自己一些时间作深入思考,以便于作出正确的选择。
当课堂上遇到特别爱提无用问题的学生时,可以给他讲讲这则故事:某一数学老师总是因为一名学生的不断提问而不能进行正常教学,一天,这位老师做了一个决定,走进教室后对那位学生说:“每堂课总是因为你而影响上课,从今往后,每堂课只允许你提两个问题。”于是,这名学生问道:“只能提两个问题吗?”老师回答说:“现在还剩一个问题了。”不用说教,不用批评,用一个风趣的小故事,使学生明白了课堂不能乱发问,要想好了再说,提有用的问题的道理。
书中像这样的故事很多,如:生物学家、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等人去非洲旅行时看到一群斑马,他们作出不同的反映的故事;工程师、物理学家、数学家遇到一起火灾时的不同做法的故事,等等。我们都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爱上数学。
通过读这本书,也让我对数学史上一些重要的数学家,如阿贝尔和伽罗华、笛卡儿、高斯、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拉、欧几里得、牛顿、费尔马等等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增长了自己的数学课外知识,使自己能更好的教好数学。正如书中所说的:“对自己所做的事要竭尽全力,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十二
有关数学的故事跨越了几千年。本书分为数学简史和数学概念小史两部分,在介绍数学的知识的同时又讲述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数学历史与发展,并且解决了很多的'数学题目。
数学简史这部分介绍了许多地区的数学历史与发展。数学的开端、希腊数学、印度数学、阿拉伯数学等等。数学概念小史这部分则通过事例,介绍了数学界许多重要人物的成果和相关题目。数字“0”的故事就很有趣。四世纪的时候,巴比伦人用一个小点来避免楔形文字记数混淆,“0”作为占位开始了它的生命。但这时候,它还只是一个跳过某些东西的符号。公元九世纪的印度开始把0作为一个数字来对待。当时在东方国家数学是以运算为主,而西方是以几何为主,所以当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剌子模初引入0这个符号和概念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把0本身作为一个数字看待的想法花了很长时间才确立。
读完这本书,我对古人先辈的智慧感到敬佩,对数学历史的源远流长感到惊叹,更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如今,数学在生活中被广泛的运用,很多事情都离不开数学。所以,我们不说对数学进行什么更深层次的研究,而是应该更加热爱它。并且我们要学习前人那种对未知事物的坚定、执着的探索精神,对当下学习的数学知识学懂、吃透。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
数学书的读后感篇十三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圆周率的计算得出了非常精确的结果。这篇文章讲的是祖冲之经过很长时间的编写,终于写成了《大明历》,他上书皇帝,请求颁布实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历法的宠臣戴法兴进行审查。但是戴法兴思想保守,是个腐朽势力的卫道士,他极力反对新历法。面对戴法兴的刁难、攻击,祖冲之寸步不让,和他唇枪舌剑的辩论。最终,《大明历》没有通过,后来在祖冲之去世后,《大明历》才颁布实行。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对祖冲之坚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两个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许多人,有文化名人、爱国将士,和我身边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