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模板8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一
《童年的秘密》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蒙台梭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蒙台梭利是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她在1949年、1950年、1951年三次被提名诺比尔和平奖,这些足以见证她的教育影响力之大。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标榜说是对孩子们的教育使用的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但是何为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相信很多家长都表示摇头不清楚,《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我们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的窗口,通过这本书可以让大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成人和孩子之间的不同,了解孩子们的成长规律,真正的帮助到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做到心中有理论,实践不慌张。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有三大部分,分别关于尊重孩子的本能、珍惜老师和大人手中的权利以及如果大人用了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出现的几种不正常的行为。
《童年的秘密》的核心观念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本能: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生存本能,他们通过自己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索这个世界。而家长们如果能以尊重孩子的本能为基础来培养孩子,孩子就能成为一个正常人,蒙台梭利对正常人的定义为:智慧早熟、已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
这个让我想起我的儿子朗朗在一岁之前对厨房炒菜锅非常有兴趣,经常要吵着要玩炒菜的锅和铲子,甚至一度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做饭,因为要做饭的时候,他还是要玩锅。
刚刚开始的时候为此我们哭笑不得,难不成以后是想做个厨师?期间也曾阻止过不允许,同时给他买了塑料的厨房玩具,但是他玩了一小段时间后,还是痴迷于真正的锅和铲子。
整个对锅的热爱从一岁前一直持续到两岁多,回想这段他对锅的热爱时期,我和他爸爸虽然有表现出阻止,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尊重他的本能让他探索的,或许对一岁不到的朗朗而言,用锅铲在锅里翻炒玩具就是他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而到现在三岁了,他对锅的兴趣慢慢降下来了,但是对菜市场的鱼儿有了更大的兴趣,经常带他买菜的时候,他总是在卖鱼摊位面前久久伫立,问这是什么鱼儿呀,也一度出现接连一个多礼拜每天都叫着要买宝宝鱼,我们在菜市场买回泥鳅和小黄丫头养的经历。
现在看来,无论是朗朗对于锅的执迷还是对于养宝宝鱼的热爱,都是他在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作为大人有时候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喜欢锅铲呢?用蒙台梭利的理念来解释,是因为感知和探索吧。感谢自己和黄先生对于朗朗的耐心,没有过多的干涉,也让他玩,反倒是现在自然而然的对锅没有以前那般有兴趣了,但是当他再大点,他愿意真正的开始学做饭,我们也会给他尝试的。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她认为教师应该端正对待儿童的态度。儿童不能够保护自己,他们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任何事情。如果我们对孩子发泄情绪,他们不仅很快就忘记了我们的罪恶,还会对我们所指责他们的一切感到罪恶。
这点让我想起了我在今年暑假的时候曾经跟拍过的一个舞蹈老师的课堂,因为临近考级,孩子们集训的表现不是很好。老师又着急,早就听闻舞蹈老师的脾气上课及其容易发火。起初我只是听闻却并没有真正的见识过,直到那天跟拍的时候,一个平时看起来很温柔的舞蹈老师的课堂,孩子们反复动作不到位,老师的情绪已经濒临崩溃,对孩子非常的凶,并把学生赶出了教室。我有点担心孩子们的情绪,但是看到他们还是很乖巧的在舞蹈房门口练习舞蹈。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有些难过,是要考级了,学生动作不熟练老师是着急,可因此对孩子说狠话,赶孩子出去,这些负面的话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不仅是老师有时候会克制不了总结的坏脾气,作为家长又何尝不是这样,有的时候我和黄先生吵架了心情不好,也会迁怒于朗朗,说话不好听,现在回想,孩子这么小,看到妈妈这么冷漠,他心里当是如何作想,不仅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都应该珍惜手上的权利,不断努力使得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还应该是一个能够消除自己内心障碍的大人,不断和自己的坏脾气做斗争,时刻反省自己,用爱来育人。
如果大人用了很多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出现很多不正常的行为,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神游”、过度依赖大人、恐惧和说谎等。
前两天朗朗的老师找我聊天,说是开学这几天朗朗的状态,用了“神游”这个词语,比如小朋友们一起跑步走直线,朗朗在最前面会把队伍带歪了,再比如他玩玩具不允许别人玩,看的很紧。我一听,就想着是放假这段时间的堂哥抢他玩具事情我们没有处理好,同时,我和黄先生也经常因为他不吃饭的问题有争执,正好抢玩具那天也因为不吃饭问题我和他爸爸有争吵,他爸爸凶了朗朗,这样一想,必然是因为我们成人不当的行为影响了朗朗在幼儿园的状态。
如何回归正常状态?
蒙台梭利在书中说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不正常的行为,想要回归正常,第一要靠我们外部的力量,即老师和家长要遵从孩子的节奏,给他一个探索和学习的环境,让他通过探索来完善自己的人格。第二是靠孩子自身的调节,尊重他们成长的规律和节奏,不要太害怕和着急。
这两天我也反思了老师对我的一些建议,平时多忙于工作,希望我能多陪伴朗朗,除了阅读和英文以外,更多的是是希望我能陪伴他玩。就如今天下班接了他后,我没有和往常一样急着回家做饭,而是带他去家附近的公园玩了一个小时,放风筝玩宝剑的游戏,七点左右到家,黄先生正好提前几分钟到正在洗菜做准备,我们虽然吃饭比较晚,但是陪伴朗朗玩的过程我也很开心,我想,这就是在慢慢的改进的过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三岁,本就是该放肆玩闹的年纪啊!
最后想说,都说童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些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实,我们都是初为父母,但是我们愿意去学习如何更好的做父母,通过书籍了解更多孩子成长的规律,始终保持学习心态,不断改进,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共勉,加油!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二
以前没当幼儿园教师之前,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但自从接触之后才知道,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自从当了幼儿教师之后,不断地向同事学习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园里也给予我们理论上的学习。这次我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说实话,刚开始打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心理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班级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文中的第二章说道,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成人教育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班级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班级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班级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本育儿或者说心理分析的书。的确,关于这本书,无论说它的作者多么成熟,说里面讲的道理多么有用。随着我做了越来越多次的读书会,我逐渐感觉,说这些,很无力。
所以我这次,决定偏个楼,说点别的。有个提法,孩子三岁前学到的东西,大约是我们往后人生里所有知识的总和。这三年里,他(她)学会的东西,未来一生我们都不太可能学到那种程度。
比如灵活的操作自己的四肢,在我们的成人世界里,绝少见到操作某样工具如指臂使,这样的人古代叫做大匠,现代大约是叫高级工程师吧。
比如用喉咙发出有意义的音节,同时理解它的含义,学会说,并且理解一种语言文化的人,在我们的世界被称为大师。再比如认识到墙是墙,人是人,玩具是玩具,还有独立认识这些事物的能力,现实里能这么做的人,叫做科学家。
这是很有趣的角度:我们从0艰难的跨越到1,开始了从1到10000的人生旅程,很奇怪的失去了这种跨越的能力。就像年少时的懵懂,当你懂了,懵懂就失去了,同时失去的,还有懵懂时的无来由的,莫名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叫做天性。
佛教里有种说法,叫做“所知障”,大意是,你知道的越多,障碍就越大。当知识、技能、阅历等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和诸多事物更顺利的相处的时候,我们那种无知无畏、那种穿透迷雾的激情和快意、那种拂尘见珠光华灿的幸福和感动,那种人性,也被驱赶出了伊甸园。
所有我们知道的,就这样变成了镣铐、牢笼和枷锁。而无意识时的那种不明所以,荡然无存。道德经中,“专气致柔,如婴儿”,大约是想描述那种状态。
有些艺术家或者修行人,会选择放逐自己,或者让自己放浪一些,或者让自己紧紧束缚,来尝试感受曾经的真挚。
这些行为或者方式,不予置评。我只是想起了一些看过的话: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生长。与诸君共勉。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四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所以作为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而且我还有更深的理解,拥有一位“好”老师,不光是孩子的幸运,更是家长的福气,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五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标榜说是对孩子们的教育使用的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但是何为真正的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相信很多家长都表示摇头不清楚,《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我们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的窗口,通过这本书可以让大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成人和孩子之间的不同,了解孩子们的成长规律,真正的帮助到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做到心中有理论,实践不慌张。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有三大部分,分别关于尊重孩子的本能、珍惜老师和大人手中的权利以及如果大人用了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出现的几种不正常的行为。
《童年的秘密》的核心观念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本能: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生存本能,他们通过自己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索这个世界。而家长们如果能以尊重孩子的本能为基础来培养孩子,孩子就能成为一个正常人,蒙台梭利对正常人的定义为:智慧早熟、已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
这个让我想起我的儿子朗朗在一岁之前对厨房炒菜锅非常有兴趣,经常要吵着要玩炒菜的锅和铲子,甚至一度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做饭,因为要做饭的时候,他还是要玩锅。
刚刚开始的时候为此我们哭笑不得,难不成以后是想做个厨师?期间也曾阻止过不允许,同时给他买了塑料的厨房玩具,但是他玩了一小段时间后,还是痴迷于真正的锅和铲子。
整个对锅的热爱从一岁前一直持续到两岁多,回想这段他对锅的热爱时期,我和他爸爸虽然有表现出阻止,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尊重他的本能让他探索的,或许对一岁不到的朗朗而言,用锅铲在锅里翻炒玩具就是他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而到现在三岁了,他对锅的兴趣慢慢降下来了,但是对菜市场的鱼儿有了更大的兴趣,经常带他买菜的时候,他总是在卖鱼摊位面前久久伫立,问这是什么鱼儿呀,也一度出现接连一个多礼拜每天都叫着要买宝宝鱼,我们在菜市场买回泥鳅和小黄丫头养的经历。
现在看来,无论是朗朗对于锅的执迷还是对于养宝宝鱼的热爱,都是他在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作为大人有时候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喜欢锅铲呢?用蒙台梭利的理念来解释,是因为感知和探索吧。感谢自己和黄先生对于朗朗的耐心,没有过多的干涉,也让他玩,反倒是现在自然而然的对锅没有以前那般有兴趣了,但是当他再大点,他愿意真正的开始学做饭,我们也会给他尝试的。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她认为教师应该端正对待儿童的态度。儿童不能够保护自己,他们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任何事情。如果我们对孩子发泄情绪,他们不仅很快就忘记了我们的罪恶,还会对我们所指责他们的一切感到罪恶。
这点让我想起了我在今年暑假的时候曾经跟拍过的一个舞蹈老师的课堂,因为临近考级,孩子们集训的表现不是很好。老师又着急,早就听闻舞蹈老师的脾气上课及其容易发火。起初我只是听闻却并没有真正的见识过,直到那天跟拍的时候,一个平时看起来很温柔的舞蹈老师的课堂,孩子们反复动作不到位,老师的情绪已经濒临崩溃,对孩子非常的凶,并把学生赶出了教室。我有点担心孩子们的情绪,但是看到他们还是很乖巧的在舞蹈房门口练习舞蹈。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有些难过,是要考级了,学生动作不熟练老师是着急,可因此对孩子说狠话,赶孩子出去,这些负面的话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不仅是老师有时候会克制不了总结的坏脾气,作为家长又何尝不是这样,有的时候我和黄先生吵架了心情不好,也会迁怒于朗朗,说话不好听,现在回想,孩子这么小,看到妈妈这么冷漠,他心里当是如何作想,不仅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都应该珍惜手上的权利,不断努力使得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还应该是一个能够消除自己内心障碍的大人,不断和自己的坏脾气做斗争,时刻反省自己,用爱来育人。
如果大人用了很多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出现很多不正常的行为,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神游”、过度依赖大人、恐惧和说谎等。
前两天朗朗的老师找我聊天,说是开学这几天朗朗的状态,用了“神游”这个词语,比如小朋友们一起跑步走直线,朗朗在最前面会把队伍带歪了,再比如他玩玩具不允许别人玩,看的很紧。我一听,就想着是放假这段时间的堂哥抢他玩具事情我们没有处理好,同时,我和黄先生也经常因为他不吃饭的问题有争执,正好抢玩具那天也因为不吃饭问题我和他爸爸有争吵,他爸爸凶了朗朗,这样一想,必然是因为我们成人不当的行为影响了朗朗在幼儿园的状态。
如何回归正常状态?
蒙台梭利在书中说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不正常的行为,想要回归正常,第一要靠我们外部的力量,即老师和家长要遵从孩子的节奏,给他一个探索和学习的环境,让他通过探索来完善自己的人格。第二是靠孩子自身的调节,尊重他们成长的规律和节奏,不要太害怕和着急。
这两天我也反思了老师对我的一些建议,平时多忙于工作,希望我能多陪伴朗朗,除了阅读和英文以外,更多的是是希望我能陪伴他玩。就如今天下班接了他后,我没有和往常一样急着回家做饭,而是带他去家附近的公园玩了一个小时,放风筝玩宝剑的游戏,七点左右到家,黄先生正好提前几分钟到正在洗菜做准备,我们虽然吃饭比较晚,但是陪伴朗朗玩的过程我也很开心,我想,这就是在慢慢的改进的过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三岁,本就是该放肆玩闹的年纪啊!
最后想说,都说童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些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实,我们都是初为父母,但是我们愿意去学习如何更好的做父母,通过书籍了解更多孩子成长的规律,始终保持学习心态,不断改进,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共勉,加油!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六
这是一本育儿或者说心理分析的书,以上就是读后感。的确,关于这本书,无论说它的作者多么成熟,说里面讲的道理多么有用。随着我做了越来越多次的读书会,我逐渐感觉,说这些,很无力。
所以我这次,决定偏个楼,说点别的。有个提法,孩子三岁前学到的东西,大约是我们往后人生里所有知识的总和。这三年里,他(她)学会的东西,未来一生我们都不太可能学到那种程度。
比如灵活的操作自己的四肢,在我们的成人世界里,绝少见到操作某样工具如指臂使,这样的人古代叫做大匠,现代大约是叫高级工程师吧。
比如用喉咙发出有意义的音节,同时理解它的'含义,学会说,并且理解一种语言文化的人,在我们的世界被称为大师。再比如认识到墙是墙,人是人,玩具是玩具,还有独立认识这些事物的能力,现实里能这么做的人,叫做科学家。
这是很有趣的角度:我们从0艰难的跨越到1,开始了从1到10000的人生旅程,很奇怪的失去了这种跨越的能力。就像年少时的懵懂,当你懂了,懵懂就失去了,同时失去的,还有懵懂时的无来由的,莫名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叫做天性。
佛教里有种说法,叫做“所知障”,大意是,你知道的越多,障碍就越大。当知识、技能、阅历等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和诸多事物更顺利的相处的时候,我们那种无知无畏、那种穿透迷雾的激情和快意、那种拂尘见珠光华灿的幸福和感动,那种人性,也被驱赶出了伊甸园。
所有我们知道的,就这样变成了镣铐、牢笼和枷锁。而无意识时的那种不明所以,荡然无存。道德经中,“专气致柔,如婴儿”,大约是想描述那种状态。
有些艺术家或者修行人,会选择放逐自己,或者让自己放浪一些,或者让自己紧紧束缚,来尝试感受曾经的真挚。
这些行为或者方式,不予置评。我只是想起了一些看过的话: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生长。与诸君共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七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经过自我在“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经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的心里肯定是最简便愉快的,而明白欢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理解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所学的资料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明白的、感兴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终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欢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资料,虽然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未必实用,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篇八
之所以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同事推荐给老师的。是一本深入剖析儿童心理、发人深省的好书;其次,因为作者是意大利著名心理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堪称世界儿童教育界公认的权威专家。由于这本书有这么多的光环,我怀着求知欲和好奇心开始阅读《童年的秘密》。
刚拿到这本书,翻了一下目录,发现了很多重要的词,比如:敏感期、秩序、智力、走路、手、节奏、依恋、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恐慌和说谎等等。我感觉这本书真的说到点子上了,再一次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向往,迫不及待地想要研究一下。但我很仔细地看了序言和正文前两章,还是有些失望。我觉得蒙台梭利只是揭示了儿童发展的一些特点和成人错误或不当的行为和做法,并没有给出正确的方法。.那就是告诉你“什么”(what)和“为什么”(why),而不是“如何”(howtodoit);告诉你这样做是不可能或不合适的,而不是告诉你怎么做,这是合适的。可能是开始对这本书期望太高,受思维模式的影响,总想让别人告诉你该怎么做,懒得去想,这其实是人性惰性的体现——懒惰的思考。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顿悟了,发现书中之所以没有给出具体的正确做法,是为了秉承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给孩子一个自由充裕的成长环境,而不是而不是限制规章制度。成人的角色应该是帮助的角色,有时是旁观者,理解和尊重孩子,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孩子发挥潜能提供必要的帮助,更不要忽视和压抑孩子的心理发展.所以这本书并没有告诉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怎么做,而是指出了我们经常出错的地方,并警告我们。大家不要误入歧途,重蹈覆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不用定规矩,每个大人都可以从自己孩子的特点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