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音乐教学反思(大全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音乐教学反思篇一
本学期,我在教学生学习歌曲的时候,注重了对学生识谱潜力的培养,比如在学生学会一首简单好听的歌曲时,我请学生为歌曲的部分曲谱标上唱名,然后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视唱,学生都很乐意学习,因此识谱潜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音乐课上,我尽量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教给学生,当然,前提是学生不感到枯燥。一点一点的学习,让学生也了解了什么是休止符,什么是连线,不一样的拍号、五线谱的五线四间……在此基础上,我提倡让学生对于自我喜欢的歌曲进行歌词的在创作、对自我喜欢的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透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歌曲的了解更加深入,并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潜力。
评价是个老话题,我在音乐教学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别人的进步,优点,少提别人的不足,多肯定,少否定。透过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的进步,闪光点,以此让学生找到自信,充满信心。
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高深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注意让学生了解尊重。比如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认真倾听,在歌曲范唱时认真倾听,这些我总是记得自我第一个做到,让自我去感染学生,透过我的带动,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也有了必须进步。
我觉得学习较少,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懒惰。常常给自我找理由,于是,自我的业务水平好像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提高。今后还是要在网上多参加网络教研,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以弥补自我的不足。空闲时光多看看有关教学的书籍,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让自我更充实。
由于我是刚踏上教师这个行业,因此,对于教材研究的不够深入,也影响了教学效果。解决办法也只有多学习,多思考,争取进步。
想来自我的不足就应还不止于此,但相信自我在今后会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闻过改之,不断进步。
音乐教学反思篇二
音乐活动《不认输的小火车》,是一首能培养孩子遇到困难努力要学会解决困难的歌曲。歌曲从小火车遇到困难时着急、懊恼的情绪到小火车努力解决困难,到最后战胜困难的开心、欢快的情绪,很自然地带动了孩子们的情绪。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情感基础,能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思,同时,大班的孩子也能根据歌曲强弱的变化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方式进行演唱。
活动一开始我用山坡那边开来一辆小火车导入,让孩子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猜猜小火车遇到了什么困难?小朋友们各抒己见。此时,我将幼儿的回答用歌词来总结,让他们熟悉歌词。然后再完整的欣赏歌曲,让幼儿学唱歌曲。这首《不认输的小火车》是一首比较流畅、欢快的歌曲,学唱初始,幼儿兴趣都比较浓厚。但是,几次活动下来,我发现一节课准确的记忆歌词,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也正因为这样,在学唱中后期,仿佛幼儿都失去了信心,反而显得不感兴趣了。所以,在三备课时我们将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尝试渐强的演唱方法之上。因为是重复的唱三次,歌词虽然一样,但是唱法却完全不同,孩子们很难把握,为了让幼儿能够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们借助了动作的辅助以及表情图谱来帮助幼儿了解小火车情绪的变化,理解对歌曲细节方面的处理。但时整个活动下来,我们也发现辅助的手法较为单一,使得整个活动较为平淡。其实,适当给幼儿相关的学习信息,幼儿的学习欲望会更高。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渗透歌曲的知识,待到教学时,似曾相识的知识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正所谓“跳一跳摘到果子”。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教师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性不强。似乎每一个环节都在走过场,并没有实扎稳打。其实,只有脚踏实地的落实每一个环节,孩子们才能够在随着环节的深入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教学是一种科学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活动,更是一种艺术活动。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以外,还有很多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灵活的教学机智等,我们唯有在每一次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才能真正的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作为教师的我,更需努力钻研教材,思考使用何种教学策略能更好地适应大班幼儿的特点,能更好地展示幼儿个性化的审美,我将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努力摸索。
我们这周开展的主题是“不一样的我”,通过学习与发现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幼儿对警察、解放军、海军叔叔充满了崇敬与向往,为此在这个主题中选取了《小海军》这首极富童趣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这首歌曲的特点就是声音有力、干净利落以及海军的英勇与坚强的精神。首先要让幼儿感受音乐,因为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的方式,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这节音乐课上了两遍后,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座位安排不合理。上什么样的课要选择什么样的座位教师事先要想好,安排这个座位能不能让幼儿最大空间的去发挥。能不能感受到乐曲中的气势。合理的安排应该是安排六竖排,每一位幼儿与每一位幼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幼儿有充足的发挥空间,为下面幼儿做动作做好铺垫,幼儿在做动作才会做的更有力与神气。
老师还会否定幼儿的回答,我在这节课中,第一个问题问幼儿:“你们有见过海军吗”?一个幼儿高高举起手,我很高兴的叫起他,他说:“我见过舰艇的,是我在上海爸爸带我去看的??”我看到他跑题了,自己就开始紧张了,不知道怎么接她的话,我只是重复了她的话,而没有把他的话引导我的问题上来,经过琰琰老师的指导,给了我一些关于随机应变的方法。之后想了想,可以这样回答会更好:“你见过舰艇的啊!舰艇是谁开的啊?”很轻松的一个问题就把问题又问回来了。对于课上随时都要接到幼儿所抛来的球,每一个球都要接稳,并巧妙的回答跑题的问题、这样不仅回答了幼儿的问题,也把幼儿跑题的答案又搬了回来。
三、
每一节课更多的是关注每一位幼儿,尽量给每一位幼儿机会,音乐课更注重幼儿由内而外的情感,怎么做到呢?就是让幼儿多欣赏歌曲,让幼儿自己去感受歌曲的不同,老师用精简的话提示,给幼儿创造歌曲中的情境,让幼儿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这首歌曲里去倾听以及有学唱的欲望。这样幼儿就会喜欢,有了这种喜欢幼儿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上了这节课,发现我们班的幼儿还是很喜欢的,尤其是三个“轰”字把整首歌曲的情趣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一遍的上课,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和一些好的措施。再来上一遍课,发现自己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进步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大,我想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会有更大的进步,只要自己在教学中不断的积累以及反思,这样才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音乐教学反思篇三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空间,学生在课堂这个生活空间中不仅仅是以认知、记忆存在的智能有机体,而且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生命有机体。新型的课堂教学应强调的是平等、民主、和谐与人性化。作为教师,要以尊重的教育为理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为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实现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
上课铃声过后,我走进教室,像往常一样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正常的教学。可是没过几分钟,我发现靠窗边的两个男同学正趴在窗口上全神贯注地往外看着,嘴里还不时地说着什么,“王佳禹,你们在干什么?”“老师,外面有两只好漂亮的风筝”王佳禹天真地笑着说。这句话的声音虽不大,但却使得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转向了外面——的确,两只风筝正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着。“哇,风筝!”学生兴奋地叫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最喜欢放风筝了,我经常和爸爸一起去放风筝。”“老师,我也是……”一时间,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议论着。这可怎么办呢?风筝一直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如果这时候硬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他们的心思肯定还在外面,并且还会不时地往窗外望。哎,这些小家伙真是给我出了道难题。
就在他们高兴不已,而我还在犯难之时,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对了,现在正是春天,是放风筝的大好季节。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正好有一课是关于春天的,课题为《春天来了》,学唱的歌曲是《郊游》。我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将计就计,满足这些小家伙的愿望呢。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师:小朋友,风筝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喜欢放风筝吗?
生(高兴地、大声地):喜欢。
师:你们知道什么季节放风筝最合适吗?
生:春天。
师:在你们眼中春天是怎样的?
生1:春天小草都发芽了。
生2:春天小河里的冰都融化了。
生3:春天到了,冬眠的动物都醒来了。
生4:春天,大自然一片绿色。
师: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校园里的春天。
(学生一边欢呼,一边跑出教室,几分钟后带着满足感跑进教室)。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被我的问题所吸引,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春天里有趣的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1:老师,春天天气暖和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我最喜欢到公园里的小河上划船。
生2:老师,春天我最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野外郊游,因为这个时候,到处盛开着鲜花,还可以看到许多小鸟。
师: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去郊游呢?
生:想。
师:那么我们首先来学唱《郊游》这首歌曲,然后老师和你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生:(全班高兴地欢呼)好!
……。
好奇、好动的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点令他们感到稀奇的事,便会控制不住情绪,笑笑闹闹,跑跑跳跳,使课堂难以安静,这时教师更要运用教学机智,采用即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本节课上,学生发现了两只“风筝”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兴奋不已,注意力已经游离了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如果这时停下课来批评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强拉回来,自始至终按教师计划的教学思路进行,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会影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为了不让这群小家伙失望,我毅然放下了已备好的教案,没有按课前设计的教学步骤进行,而是大胆地尝试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由“风筝”引入了“春天”这一话题,课堂很快安静下来,这种随机的诱导方式,既顺应了孩子的心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孩子的情感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给课堂带来的巨大活力。
课堂中,学生发现了风筝后,心思已很难留在教室里,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我又设计了请学生欣赏“校园的春天”这一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感悟春天,请他们倾听小鸟的歌唱,感受葱绿映衬的树干,高旷湛蓝的天空,明媚灿烂的阳光,嗡嗡飞舞的蜜蜂以及绽开花朵的芬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音乐教学反思篇四
音乐活动《买菜》是主题“香香的蔬菜”中的一个活动,有图、有音乐,看似比较容易开展,但是在实际的活动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或是需要再深入思考的东西。下面就来详细的说一说。
1、因为在活动中,我考虑的较多的是“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呀、母鸡咯咯叫呀、鱼儿蹦蹦跳呀”这些语句在幼儿理解、记忆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就弱化了歌曲的欣赏和幼儿的唱,而是比较注重对歌词的记忆。同时在幼儿欣赏两遍的情况下,让刚进入中班的孩子来表述出上述等歌词,更加是有难度的。那么如何来改进呢?这些语句可以在活动前就和孩子认识一下,并丰富这些词语,那么孩子在欣赏过后就能很快地说出歌词内容,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来梳理这些歌词,就能用更多的时间来欣赏、演唱歌曲了。
2、节奏谱到底要不要使用?如果孩子对念的部分“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的节奏谱熟悉、会按节奏拍的话,那么采用的话就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有节奏的说。但是如果节奏比较简单,且孩子不熟悉的话,不用刻意拿出来放在这里用(平时也可以当做游戏来熟悉)以免浪费时间,因为在一个活动中有一至二点新的东西就可以了,不是大杂烩,全都要的,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倾听老师的琴声来引导幼儿运用拍手有节奏说。
3、在幼儿学唱的时候,除了在每一遍唱之前提出一些要求外,还可以从一张开始逐步拿掉几张图片唱,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学唱的注意力和兴趣,也能使活动显得有幼儿自主学习的一些味道在里面。
反思与收获:
歌唱活动不是简单的让幼儿欣赏一下歌曲,然后让孩子来逐一说出歌词是什么,进而学唱歌曲,这样就会弱化“唱”,因此应该在孩子熟悉歌词的基础上来欣赏歌曲,这个就可以在活动前和孩子一起先进行熟悉,然后在活动中我们重点的就是要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情感等,再对歌词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最后将重点放在“唱”或“表现”上,这样就能将更多的时间与力度放在开展多种方式的唱上了。就比如可以提出不同情感方面的要求来唱,可以去除一些图片的辅助来唱,还可以加上一些动作来边唱边边表演等,而且因为孩子对歌词已经熟悉了,所以唱了不做动作,或是做了动作不唱的现象就会好很多。同时,要给幼儿更多的欣赏、自主学习歌曲的空间,要避免老师教歌的迹象过多的显现在活动中。
歌唱活动不是简单的让幼儿欣赏一下歌曲,然后让孩子来逐一说出歌词是什么,进而学唱歌曲,这样就会弱化“唱”,因此应该在孩子熟悉歌词的基础上来欣赏歌曲,这个就可以在活动前和孩子一起先进行熟悉,然后在活动中我们重点的就是要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情感等,再对歌词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最后将重点放在“唱”或“表现”上,这样就能将更多的时间与力度放在开展多种方式的唱上了。
音乐教学反思篇五
核心提示: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
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这首清新的歌曲很受学生的喜爱,在初听之后就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来。但为了保证歌曲能够正确的演唱,在教学中设立以下几个环节:
《新课标》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这首歌曲虽然朗朗上口,但在第二部分出现了两个较难掌握的小节,一个是7712︱3—︱,另一个是7771︱2—︱,非常容易混淆唱不清楚。在歌曲的学唱环节,我采用分别听辨的方法,对两段旋律着重处理,利用钢琴帮助学生确定音高,然后利用柯尔文手势稳定音高,在配以稳定的演唱,就轻松地解决了难点。
1、2、4段的间奏部分在处理时采用集体动作的方法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清晨醒来的各种活动,感受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清晨醒来”这一刻的宝贵。
在经过两个学期的竖笛训练,学生大部分能够独立吹奏了,在吹奏的同时,识谱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经过三个环节的设计完成,本节课在融洽欢乐地气氛中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音乐教学反思篇六
此刻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固然有学生的心理因素,但音乐课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没能得以实施,则是根本原因。
首先,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在中学音乐课上,有些教师将其上成了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他们把自我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如此,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学生仅仅会唱而已,唱得有滋有味的则是凤毛麟角。他们在课堂里唱歌如同“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却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是磨灭。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其次,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理解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教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研究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研究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进取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教师自我都觉得剩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另外,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外。所以,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景来接待教学资料(那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本事),才能出现我国自我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我的“奥尔夫”、“柯达伊”。教材资料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资料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教师的认同。
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所以,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该安排什么资料,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必须研究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
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又经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到达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样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如此强烈的比较、反差,家长们的“务实”,社会对音乐教育的偏见,还有新闻媒体的导向,足以能把我们的课堂音乐教学挤进可有可无、被人遗忘的角落。
音乐教学反思篇七
中国歌剧,本身就是一个博大、多彩的领域。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对其详细介绍,让学生对“中国歌剧”有全面的认识,不太现实。因此,只能从本课的中心——“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入手,挑出要点,让学生对中国歌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尽力培养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兴趣,带他们入门,让他们日后能主动地进一步去探索“歌剧艺术”的魅力。
在课程一开始,先以提问得形式帮助学生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得内容,让他们对上节课“京剧”的相关知识作个回忆,联想京剧的特点,有助他们这堂课的学习。
接下来进入正题。先通过师生的一些对答、互动,将中国地方剧种、中国新歌剧与欧洲歌剧三者连接起来,在看他们相同之处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探寻它们的区别。为了进入“中国新歌剧”这一主题,我将本课的切入点放在中国新歌剧的里程碑——歌剧《白毛女》上。因为本身这部作品,以前的课堂中欣赏、分析过,学生比较了解。为了把握每个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设计了一个类似智力抢答的形式,由我给出关于《白毛女》得相关提示,逐个给出得同时,同学们抢答出这部歌剧的名称。通过这一环节,课堂的学习氛围明显活跃了许多,也提升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
接下来一个环节是关于音乐体裁知识。刚刚触及歌剧这个领域,大多数学生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绪,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将咏叹调、宣叙调、合唱三者先从概念上分析,让学生们学会分辨、理解三种不同的体裁形式,再从具体作品上让学生听辨、巩固。在选用作品方面,我们引用了歌剧《江姐》的几个著名选段,因为本身《江姐》这部作品学生们比较熟悉,对当中的人物比较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在听赏过程中将音乐与剧情联系起来理解。
a.在讲解咏叹调时,我引用的是《江姐》中的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听赏的同时,请学生们留意它与西方歌剧、与中国地方戏曲所存在的异同。其中,关于它与中国地方戏曲的关联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有难度。我在最初设置问题的时候,没能恰当地考虑到如今高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课堂气氛较为冷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设置问题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时非常重要的,对于相对难答的问题,教师应该给出明显的提示,辅助学生完成问题。
b.在讲到宣叙调时,引用的是歌剧《江姐》中江姐与特务头子在牢里的对话。
由于在前面那段听赏中已经和学生们探讨了音乐中沿用了川剧中的音调和打击乐,因此在这里对学生们稍加提示,他们就能留心去听音乐中蕴含的戏曲元素,通过听—分析—再听这样的步骤,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把中国新歌剧和中国地方戏曲很好地联系了起来。在课堂上,仔细地引导学生们听赏一部歌剧作品,培养他们的欣赏习惯,等到以后学生们自己听赏的时候,也就在潜意识中遵循了这样的欣赏途径。
c.在讲到合唱时,引用的材料时《江姐》中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个选段—《红梅赞》。在这一环节中,音乐上的东西讲得少了,我们把重点放在了情感体会上。让学生从音乐和表演者的表演上,展开联想,把江姐与红梅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赞”字,感受整部作品的这一高潮。
讲完了音乐体裁知识后,就该选用几个典型的选段,让学生们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巩固一下,因此选用了《绣红旗》、《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紫藤花》三个作品。在欣赏过程中,我从音乐理论、体裁形式、情感等几方面不断发问,抓紧学生的思路。最后留给学生一点讨论的时间,让他们归纳出中国新歌剧、中国地方戏曲和西方歌剧三者间的关联。通过学生对这些方面的总结,让他们在感受了中国新歌剧的魅力的同时,使这堂课在这个单元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节课进入西方歌剧做好准备。
在这堂课中,我沿用了初中教学中那种问题不断的方式,对学生们不断发问,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时刻抓紧学生的思路,鼓励他们参与,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当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选用段落欣赏上,对材料没有进行很好的筛选,使得听赏部分过多,占用了学生们互相讨论的时间,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程序、环节的把握应该再仔细斟酌一下。
音乐教学反思篇八
作为一名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我来说,本学期刚开学的教学给我的印象和体会非常深刻,再次回顾这一阶段音乐课的教学活动,我最深的体会有以下二点。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开阔学生视野。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自己做的音乐课件,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
比如,我在玩乐器这节课里,我先用谜语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乐器,再让学生用心辨别乐器的音色,最后,通过亲手演奏乐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不同的乐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因为我面对的都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走出幼儿园,对小学的生活还不十分了解,而且音乐课局限在教室进行,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我尽力每节课都做课件,在课件里,可以加入动画、mtv、flash,让学生更直接地理解音乐,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还有联系美术学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时值,画出不一样的音符曲线,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2、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二)、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三)、弱化传统环节及概念教学,注重体验。
知道怎样的声音更美,怎样的动作最动人及二拍子节奏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听辨能力的培养。
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特别是通过自身肢体语言来表演的时候,课堂气氛一直没有把握好,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根据音乐节奏而乱跑乱动,课堂节奏比较散漫。在学唱新歌曲的方式上还是比较传统,没有大的突破等。这都还需要我今后不断的去学习、探究、总结。
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我今后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音乐教学反思篇九
整节课我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由今天学生所熟知的卖报纸自然的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解放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并以故事形式介绍了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感受到了小报童悲惨的生活环境,把学生很快的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接着通过欣赏、感受、学习歌曲,进一步的感受并发现小报童对待这种悲惨的生活环境的态度——乐观、自信、向上!让学生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刻认识到多么值得珍惜,要学习小报童在逆境中要乐观、向上的去面对。
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情境导入——教师范唱表演——-学生感受——学唱歌曲——情感处理——总结。
在整节课中体现:
一、注重音乐的本质特点——感受。首先为学生创设歌曲中特定的情境,为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打下基础,其次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聆听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等,通过对歌曲进一步的理解,感受到歌曲三段歌词表达了不同情感,通过不同的适合歌词表现内容的节奏、速度、力度就能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懂得这些音乐元素的变化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二、音乐的思维特点——想像。我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对歌曲进行生动的表现,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用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进行生动的表现,并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像的大门,从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注重音乐的'组织特点——民主。在歌曲学习中,我采用了师生共同学习、学生自学、齐唱、接口唱等教学形式,体现了新课程中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地位,注重学生感受,放手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信心的增长中独立自信的表现音乐,并喜欢上音乐。
四、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正确肯定,体现评价的真正价值。
但课堂中依然存在不足,对学生倾听的不够,指导就会不及时、不到位,再有还需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
音乐教学反思篇十
本节课的特点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计算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歌曲《秋》,音乐情绪优美,活泼,表现了一个丰收热闹的秋天景象。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同时也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网上学习意识,动手操作,人机对话的计算机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课堂活动通过"情景导入"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说出心目中的对秋天的印象以及欣赏秋天风景时聆听歌曲的音乐,是将孩子们带入秋天的意境,感受秋天丰收的氛围,从而感受歌曲热情,欢快,活泼的情绪;底年段的孩子好动,好奇,好强,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设计了"森林音乐会"的故事,通过"森林音乐会"小动物庆丰收的故事情节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通过计算机自主学习教学活动里,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学生根据问题,通过计算机,音乐课件自主学习探究,寻找答案,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完成本节课的目的:
1、你能听出小动物敲鼓的节奏吗是激发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敲鼓而掌握歌曲的节奏;
4、怎样用节奏乐器衬托歌曲的情绪目的是鼓励学生探究和寻找为歌曲配伴奏的方法,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歌曲。
在学生完成每一个问题的操作后,设计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的过程,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相互帮助,完成学习的目的。
在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很高的兴致,注意力集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计算机自主学习,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自己能操作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帮助自己学会歌唱而带来的成就感,认识到自己多么能干!帮助孩子们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
但是在孩子们使用耳机聆听音乐学唱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演唱的音准不能让人满意,这是利用耳机学唱的不足。
音乐教学反思篇十一
对于低年级孩子的聆听来说,个人觉得听歌曲难度要更大些。一般来说歌曲没有乐曲那么情境明显,也没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间,相反的,它固定的歌词给欣赏带来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一年级的孩子识字还不多,无法看懂老师出示的歌词;另一方面,如果单靠听歌曲中唱的歌词,又不大能听懂。所以往往碰到这类聆听曲目,就让我大伤脑筋。以往遇到这类的歌曲通常的做法是:
1.听辨歌曲的情绪、速度等,然后根据所感受的用动作表现出来。
2.老师把歌词大致讲给小朋友听,然后再听。
第二条通常不太奏效,因为即使学生知道了大概的歌词内容,他们还是无法从歌曲中听出来,即使根据老师的问题听出来了,过一会儿也就忘了。在《让我们手拉手》中我尝试了一种综合的方法。歌曲的前面部分,我分段请学生听在唱些什么内容,用这样的问题“这段歌词中唱的是谁和谁手拉手?”等四个手拉手全部听出来后,大家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演,歌曲的副歌部分旋律稍微扩大了些,在这个部分就请学生感受后直接用即兴动作表演。这样整首曲子中有听有动,有规律的动,有自由的动,个人觉得听得不错。
当然不同的歌曲结构情绪可表演性都不同,还得根据课堂和知识的需要,由教师进行灵活地组合,采取合适的方法,有些可听性不强的,只需稍作听讲。
虽然说低段的歌曲聆听要达到的目的要求不太高,但有一点是不容忽略,即培养学生听音乐的好习惯,首先是安静地听,然后是从歌曲中听歌词内容的能力和习惯。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训练,最近在上课时发现,有时只要老师播放一首歌,学生就会自主地去听歌词的内容,似乎在慢慢地养成仔细听认真听用心听的习惯了。
音乐教学反思篇十二
跳绳是一项简单而又方便、易行的运动项目。一根短绳,不大的空间,手脚协调的动作,练习上几分钟,将使你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效果,再配合上韵律性音乐,那将有效的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协调能力。坚持经常练习,能促进练习者的体格健壮,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能力,促使精力充沛,动作更加协调,同时可以提高练习者的速度、耐力、协调、灵敏及弹跳等素质。
一、提高身体素质法。
此法是通过跳绳提高机体的耐力素质、弹跳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也可以说身体素质训练法,是提高跳绳次数及能力与成绩的一项训练方法。具体方式有:
1、耐力素质的训练。
2、单脚垫跳、双脚垫跳、单双脚连跳、交换脚垫跳和连跳、屈腿跳、蹲跳、沙坑跳、弓步交换跳??这些方法对提高教师的前脚掌力量及脚踝蹬力起着重要作用。因上述方法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贯穿到游戏教学中去,这样教师的练习量、练习效果都不会受到影响的。但在练习时请各位教师注意:下肢脚掌动作要准确,均可用前脚掌或由全脚掌过渡到前脚掌蹬地跳,并用前脚掌或由前脚掌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交换练习。
3、灵敏、速度素质的训练。
对这一身体素质的训练要注意教师练习动作的节奏性,要求速度快慢与教师口令同步,并按节拍进行练习;训练教师的反应速度可结合其它素质训练,交替进行;其方法有:高抬腿跳、前踢跳、单脚或双脚高摇跳、计时跳等。
二、增大负荷训练法。
1、增大上下肢关节重量练习,即手持300-500克物体进行空摇练习,也可以结合下肢进行空摇练习,这一方法可以纠正教师上肢的错误动作。例如:部分教师上肢摇绳时,两臂外张大,肩关节紧张,手腕转动不灵活,这样就可以采用两腋夹物或持重物反复练习空摇动作,直到技术熟练为止。
2、增大绳子的重量或长度练习。此练习法主要是提高上肢关节的摇绳能力,其方法有:前摇绳、后摇绳、交臂摇绳,还可练习“8”字开空摇绳,这些都可提高手腕、肘、肩关节的灵活性及上肢肌肉的摇绳耐久性,对提高跳绳起着辅助作用。
3、增大下肢负荷训练。方法有在下肢绑上沙绑腿进行跳绳,或者穿沙袋进行跳绳。这一方法对教师耐力、弹跳力、速度及提高跳绳水平都有非常好的练习效果,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成绩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力。
三、时间及提高跳绳成功率训练法。
这两种方法适用于临近测试的那段时间。大家知道,1分钟跳绳是有时间限制的。在这60秒内要不浪费每一秒,那么就应该有很强的跳绳能力,也就是说,能完整跳满60秒是较难的,但要让教师在这60秒内减少失误是必要的。据本人了解及实践测算,失误一次,再恢复到原有的竞技状态,至少需要2—3秒,甚至更多,这样就比校容易影响成绩的发挥了,对教师的心理素质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日常训练中,要不断去提高教师的速度与成功率。
针对这一情况我是这样做的:
1、提高教师完成跳绳的能力,这是基础。例如:教师要求教师完成120次,不计速度快慢,不计时,但不能失误2次以上,一定完成这一练习;或者把这120次结合计时分解次数进行练习:第一次完成30,隔3秒后第二次完成40,间隔6秒后完成余下的50次;或者第一次完成70,间隔6秒第二次完成余下的50次。第一种方法要求教师不准失误一次,第二种方法只准失误一次。
2、加强教师的时间观念进行练习。让教师算出自己在1分钟内,每秒平均完成几次,然后让教师计算出5秒、10秒、15秒、20秒完成几次,再进行计时跳绳,跳完后要求教师进行对照,看看能否高出你的平均数,并及时调整。这个方法可以采用比赛形式进行,其特点是时间短,速度快,教师在体力耐力及神经控制上都处于兴奋状态。
3、在结合以上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安排1分钟跳绳的战术布置的练习方法。例如:0秒到25秒时间,不准失误一次,保证次数在85---105次之间,30秒到50秒用90﹪的手摇速度完成150—170个,最后10秒让教师竭尽全力全速完成。这一方法应让教师掌握其中的时间性、节奏性、目的性并且平时应反复练习。
四、其它方法。
动作熟练且有很强的跳绳能力后,可以利用这一方法,当作平时的辅助练习。例如:跳长绳。在跳长绳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去进行。1、单长绳(跑过、跳过、连跳);2、双长绳(向内、外摇绳,一人或两人跑进做各种跳法);3、长短跳绳(两人摇转一长绳,另一人摇一短绳跑进);4、跳绳网(用3—5条长绳,每两人持一绳相距面对站立,使绳同时,同步摇转成网状,其他人跑进做各种连跳动作);5、双人跳(一人摇,另一人从体前或体后跳进跳出或两人同时摇跳);6、三人跳绳(一人摇绳,另两人同时或依次在体前、体后跳进跳出,三人并立,同时摇跳,一人助摇,另两人摇跳等)。这些练习可用于课外或课前准备活动,这样对提高教师的兴趣及教师的纪律性、组织必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总之,跳绳的练习方法多种多样,简单易行,充满着趣味性、比赛性。
音乐教学反思篇十三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中的一节唱歌课。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而本课也处于第7单元的最后一节唱歌课的位置上,因此,本课的教学在总结本学期学习内容的同时,又起到了为下学期学习奠定基础的作用。
《音阶歌》,c大调,2/4拍。歌曲结构短小、情绪欢快、活泼。歌曲中音阶反复上下行出现,锻炼学生对音高的感知和认识能力。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音阶,所以在教学中,熟悉,并唱准音阶尤为重要。
歌曲的最后一句是本课难点,音符较多,节奏也很紧密,出现了附点音符与前8后16的变化。在教学中应单独提出练习。
l认知特征。
一年级学生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自然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l知识基础。
一(3)班学生能够模唱简单的线谱,但对音阶是第一次接触。音准、节奏感较好,对于演唱复杂的音符组合能力相对薄弱,需要更加直观的引导。
1、媒体的运用。
利用ppt的演示功能更直观、全面的向学生展示了谱例及音乐中的知识。白板和反馈技术则非常及时、有效的辅助了音乐课堂教学,实现了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白板的触屏功能,更在教学中很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
2、对教材的剖析。
本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每一句的旋律特点,结合媒体进行设计。对于节奏相对复杂的难点乐句,我采取结合身体律动解决难点。让学生轻松的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这些前期的思考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学习到了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为日后的音乐道路做铺垫。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当小老师,运用听辨、观察、探索、圈画的方式学唱歌曲。在歌曲的学习中,学生先观察歌谱,找出乐句中出现的音阶,听过听唱法进行学唱,完成情况非常好,在学会歌曲后,更能准确唱出歌曲中五线谱上的音符。这说明,本班学生记忆能力很好,也非常善于观察,所以教师可在平时进行更系统的练习。
1、常态课中对学生音乐知识的教授与巩固。
课前,我虽然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知识方面,本课只要求学生了解音阶上下行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看、听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音阶的上下行。但对于音乐学习,我们应该从小就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训练。也就是不仅仅停留在书面的知识中。还要与本课内容结合,循序渐进的带领学生认识五线谱上的音符。结合音阶,完整的记住位置。所以在常态课中,应该保证每节课都接触音符。哪怕每节课只记1—2个,也能为今后的学习做巩固。
2、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的亮点是运用媒体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所以在课上,丰富的媒体技术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学的乐趣。动手、动脑也让学生真正做到了乐于学习。但在平日的课上,可能不能很全面的运用媒体设备,这就要求老师多思考替代的方法。如:身体律动、课堂乐器、抢答、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更大的兴趣。更愿意参与学习。
在这节课的准备和汇报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在此感谢所有给与我指导和支持的领导和老师们,我会吸取各位老师向我提出的教学经验,并运用在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音乐教学反思篇十四
长期以来,音乐是以一种副课的形式存在于教育体系中。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所具备的想象、创造、审美的作用。《音乐新课程标准》使美在音乐教学中有了更多的回旋空间。如何让美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始终,是新课改后每一位音乐教师研讨、关注的问题。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把魔杖,可以收服孩子们的心。”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让甜美的声音洋溢在每一位学生的耳畔,给他们信心,给他们鼓励,从听觉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会把握孩子们的心理,用生动的语言牵引着他们一步步走进音乐的情感当中去,激发他们产生愉快、痛苦、愤怒、兴奋、忧愁、哀伤等精神共鸣,这样就有效地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激动中享受美德,陶冶情操。
七、八岁的孩子想象力都很丰富,而且非常喜欢童话和卡通片。根据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尝试着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把课件制作得精美,富有童话、卡通的特色。从感官上直入主题,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充分抓住孩子们的心,使他们的学习情绪骤然高涨,在极短的时间里掌握歌曲。由此可见,直观、精美的教具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而音乐艺术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只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孩子们的年龄还小,生活经验很少,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述,而没有亲自参与和体验,让他们来理解音乐作品是很难的。谭老师在孩子们熟练掌握歌曲之后,自然而然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孩子们在欣赏了老师的表演之后,按捺不住地纷纷模仿,或者重新创造,用肢体的动作来表现歌曲,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又符合了他们好动的心理。
“让美在音乐中回旋”应该成为了音乐老师课堂教学的亮点,它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美育教育,提高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