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通用15篇)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提高效率和质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因此,我十分重视小学毕业阶段的复习整理工作。
而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教材的编排体系给我们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安排了总复习内容,以多个知识点形成六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
(一)、数和数的运算(8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2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1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1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5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2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1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4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2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空间与图形(7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综合训练(2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4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综合训练。(2课时)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4、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好地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用比的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进一步沟通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提高灵活解题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能在横轴、纵轴图里画出统计图的折线,表示出数据;能正确对统计图的数据作简单分析。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学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加深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及其计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条件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联系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拾友教育干货铺题库、微课堂、课件、论文诸多优质内容,最接地气教育微信平台!全部免费,索取资源请关注平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潜力。因此,多年的毕业教学,我都十分重视小学毕业阶段的复习整理工作。而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务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构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到达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镇小学实际,大多采取小循环教学,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潜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的组织。
九义新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上给我们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安排了总复习资料,以多个知识点构成六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这是旧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资料,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四、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资料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状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从4月26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共计80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20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资料,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好处”、“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资料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6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好处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5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潜力(3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10课时)。
本节重点资料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构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3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潜力(4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30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资料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6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0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2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4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1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比较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4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5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6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3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2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状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资料、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1.牢固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概念、法则、公式,能用来指导计算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能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3.能正确地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4.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五
1)反思教学,制定计划。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书本编排重讲知识,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复习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因此第一阶段的复习应该注重基础,全面反思。同时,教师也要要求每个学生做好听课笔记。老师上课复习的内容,特别是综合板书的关键语句,学生都要做好笔记。老师每个星期还要抽查一次,督促学生及时完成。
2)专题训练,突破各个环节针对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应采用典型反思和个别反思相结合,加强针对训练,展开专题复习方式,突破各个环节的复习思路。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针对复习。另一方面,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思,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惯性,在这一阶段中要灵活。再一方面,注重测试的批改与讲评。
3)分层引导,全面提高。重视班级学生分层引导,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奋斗,共同提高。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复习,每个学生都会有很大提高。
2复习的方法。
调查摸底,制订计划。
要使学生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面面俱到。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书本编排内容照本宣读,让学生热剩饭吃,枯燥无味,费时费力,效果不佳。教师应该有效地、合理地、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促使学生自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因此,首先要对全班学生做全面调查摸底,摸清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好复习计划,再依据复习计划实施复习,我是这样做的:总复习是在学生学完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计量单位、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图、体积计算、图新与变换、解决问题等全部内容后进行的。前后知识联系紧密,但也已间隔长达六年。除对于学生掌握情况不能全面准确了解外,特别像我这样从五年级才开始接班的教师来说,首先应进行全面试探性摸底,可以以大纲为依据,针对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难点和考点对学生进行测试。教师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编写复习计划,再指导学生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做一个小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解决每部分知识中的典型问题。
鼓励发散思维,探索多种解法。
许多问题往往有许多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剖析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开阔视野,掌握多角度的认知和探索方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设置开放性习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思考,最终解决问题,收获方法。
比如,针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复习,笔者这样来设置引导:“学校图书室有科技书120本,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3∶5,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几本?”解法一:把科技书看作单位“1”,那么故事书就是科技书的5/3,列式120×(1+5/3)=320(本);解法二:把故事书看作单位“1”,那么科技书就是故事书的3/5,列式120÷3/5+120=320(本)。复习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喜欢的方法,既体现方法的多元性,又优化了方法。
3复习的方法。
第一,复习教学应着眼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健全知识网络。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分四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采取分段教学,认知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方式逐步展开。学生在某一段学习中受年龄特征、个人兴趣、外部影响、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记忆呈现零散化,块状化分布,因此很有必要在学段结束时对联系密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链接,对邻近知识点加以类比、沟通、对比、辨识,在相关知识间架设起四通八达的桥梁,并从中收获一种思维的习惯和反思能力,感受数学思维严谨的魅力。比如在空间图形的认知过程,一年级从常见的物体中认识长正方体,感受面的存在,感知面体的不同;二年级从体中引出长、正方形,感知边与角的存在及特点;三年级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会区分线与面的不同;四年级学习线的分类,及线与线的位置关系,认识角的组成、大小、画法等;五年级系统学习各种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正方体的体积;六年级研究圆柱、圆锥的体积,学生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及繁的学习过程,有了众多具体经验的积累,再回过头来梳理总结后,就会发现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在研究点、线、面、体,任何一个未知的形体都可以从这四点出发去认识、去解析、去复制、去利用,回归到生活中也就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质,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视野、思维水平相应也会得到提升。
第二,复习教学重在方法指导,重视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突出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生发点,在多样化中寻找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复习课不在于去见识多难的题型,更应侧重于提升思维水平,开阔思维视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基础上体现数学思维的奇妙,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让出色的学生在多样化的解题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让平时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三,紧扣学生学习中带普遍性的易错点、理解中的难点,专项训练,有的放矢,打通学习道路上的节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养成积累易错点的好习惯,并对学生此处易犯的错误做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题例,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练习,采取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最常见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强化对错点的辨析,修正个体认知,健全正确的认知体系。
4复习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是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的教学辅助设施,它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与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直接获得动态信息,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中许多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数学知识的纯理论性和抽象性,使许多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拉开了距离,而通过影视和课件的特别设置,就会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很容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数学有关原理,减少学生抽象思维过程,增强了学生理解能力。
如在学习点、线、面、体这一节内容时,可以运用大量的图像和影视片段让学生感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这一几何事实,这就比干巴巴的纯理论讲解知识让学生接受快得多。因此,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是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出示的例题生活化,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感受应用。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多少,更要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能回到生活中去指导生活。因此,复习课中练习题的设计,必须联系生活,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发展性,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复习百分数的应用时,我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一天,我和几个老师去商城买东西。正遇上一位农村妇女和售货员讨价还价。售货员说:“我们这里的衣服,一律七折出售。”可这位妇女却说:“你打八折,我就买。”售货员笑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售货员为什么会笑吗?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后,我解释道:打几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销售。同学们以后会打折了吧?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大声说道:“会啦!”于是我出示了一道习题:有一天,老师带了5000元钱到家电市场买电器,其中,一套家电组合很是合适,彩电元,录像机的价钱是彩电的80%,音响比彩电贵20%。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我带的钱够不够。同学们马上动手,经过计算发现应需要6000元。那怎么办?打折呀!如果你是那个老板,该怎么卖?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打八折,有的说打九折。我说道:“既然是卖给老师,还不便宜些,打六折,六六大顺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样,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了解生活。这样的课堂,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受到贴近生活带来的乐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六
本班共有38名学生,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袁佳月、顾莹等同学基础扎实,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男生陆旭鹏等男生思维活跃,但作业粗心,错误率高。学生的组织纪律强,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由天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刘蒙、邰玉娟等同学成绩偏低,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6、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3、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学困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七
小学六年级毕业班数学复习计划,首先要分析一下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然后再去确定毕业总复习的任务,找出知识点中的复习重点、难点、关键,接着计划好具体提高教学的措施,最后再具体安排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学情分析】。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我所带的班级尖子生不尖,中等生一般,学困生却有四、五个,而且是三四十分的,平时的学习都是一问三不知,真不知道复习阶段会怎么样?这是我最担心的,因此我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后20%学生的辅导上面,同时兼顾尖子生的培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八
一、总复习教学目标:。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构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到达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实际,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潜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总复习主要资料:。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潜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总复习安排。
(一)数和数的运算、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资料,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包括“数的好处”、“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资料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包括“四则运算的好处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潜力。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
1、构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潜力,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
(四)、量的计量。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
(五)、几何初步知识。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比较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
(六)、简单的统计。
1、求平均数的方法,复习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状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资料、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六、复习措施。
1.在复习分块章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比较相对的单位,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潜力。
(4)其它的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以学生的不同状况作出具体要求。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习潜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潜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带给指导和帮忙。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用心性。
5.在复习当中,对学生的掌握状况要及时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地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以期到达复习目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九
小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总复习更具有重要意义。
2、教材情况
教材总复习的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44个课时进行整理复习。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44个课时的内容分成6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复习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
第二部分重点复习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
第三部分重点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意义及其判定等。
第四部分重点复习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质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
第五部分重点复习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
第六部分重点复习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
教材的整个编排内容丰富、详细,系统性强,力图通过全面整理复习,促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熟练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力求达到:
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经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名数的换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
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一般是半独立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理解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问题。
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习,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29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8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2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1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1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3课时)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1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9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1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1、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改善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益。
2、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编排体系及意图,把握单元、期末、升学考点,做到有的放矢。
4、按照教材总复习的编排,分块分课时复习,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回顾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力求比较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查漏补缺。
5、适当组织一些综合性练习(历年统测),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知识缺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帮活动,帮助这些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7、认真上好课,向课堂要质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
9、每复习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奖、补救,实行单元过关。
10、注意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同事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1、注重“基础”,加强沟通。
在分知识点复习时,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功夫,做到“应知应会”。有关的知识点需要记忆的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某一知识点如和其它知识有联系的,引导学生加以联系和沟通,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内容,多作比较,加以区别。
2、培养能力,关注“素养”。
复习时引导学生在“会”字上下功夫。如:四则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作图与解答图形题、分析解答应用题等。
在实际操作中,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空间观念、灵活思维等数学“素养”的形成。
3、启发自觉,注重策略。
复习过程中着力调动学生自觉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复习。
引导学生探讨复习策略,讲求复习方法和实效。如:分知识点归类复习的方法、沟通性复习方法、一题多思复习方法、互助检测性复习方法等。
4、加强反馈,关注差异。
复习中注意重点反馈信息,抓住具有普遍性或针对性的问题,重点强化复习。尤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作业,从中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使复习更具实效。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选编一些“发展题”,以满足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着重帮助他们掌握教材规定的基本要求,使他们达到小学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目标。
5、追求效率,减负增质。
复习中注重课前教学设计,力求课堂效率,避免“堤内损失堤外补”,有效为学生减负,引导学生心情舒畅地投入复习,做到减负增质双赢。
6、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7、征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应抓好优生的保持和提高、差生的转化工作,这是提高本班乃至本校的学业成绩的关键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十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因此,多年的毕业教学,我都十分重视小学毕业阶段的复习整理工作。而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教材的编排体系给我们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安排了总复习内容,以多个知识点形成六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教学实际,从4月26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共计38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8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2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1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1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5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2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1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4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2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7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综合训练(2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4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综合训练。(2课时)。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4、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以上课时安排尽供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十一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十二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教材的编排体系给我们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安排了总复习内容,以多个知识点形成六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教学实际,从4月26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共计38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2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1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1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2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4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综合训练(2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综合训练。(2课时)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4、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以上课时安排尽供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十三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教学实际,从5月4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8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2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1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1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5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2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1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4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2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7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综合训练(2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4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综合训练。(2课时)。
【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4、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三。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教材的编排体系给我们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安排了总复习内容,以多个知识点形成六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教学实际,从5月12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共计38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8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2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1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1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5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2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1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4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2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7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综合训练(2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4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综合训练。(2课时)。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4、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十四
一、复习内容:
二、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知识网络系统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复习的重点:
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
四、复习难点:
解决问题的复习。
五、复习时间:
安排八周的复习
六、复习策略:
1、9~11周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安排顺序复习。
2、12~14周教材上的内容完后按题型来复习: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
3、15~16周按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来分优生、中差生来复习,优生在一个教室里复习,又学生互相辅导,中差生在教室里又老师辅导。
七,差生辅导
特差生王x和胥xx给同学个别辅导、王x是由杨xx辅导,胥xx由代xx辅导。李xx由老师辅导,他们三个都主要是把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就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计算会做就好,考试能得到30分都好。李xx可以做一点分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能得50分也不错。其他的中差生李xx,李xx、尤xx,姚xx,在75以上,每天守到他们做完作业。这个班的学生两级分化太严重了。
每次单元测验以后老师认真分析试卷,对每一题型存在的问题进行做好分析记录。加强复习,提高优生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十五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潜力。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务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构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到达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六年级学生学情实际,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潜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的组织。
教材的编排体系给我们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多个知识点构成四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资料,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资料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状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教学实际,从5月4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略)。
四、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状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资料、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4、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个性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