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高质量(通用8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高质量篇一
《呼兰河传》是一本著作,也是一本充满心酸、血泪,记载了一个荒凉时代的史书。在那片寒冷寂静的东北大地上,童年时代的作者见证了无数形形色色的闹剧。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鲁迅先生评价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同他一样,萧红也生活在那一个动荡的时代,那个充满封建迷信的时代,那个芸芸众生麻木不仁的时代。但她没有屈服,没有默默忍受,而是用她的笔书写了她的悲愤,将其化为了《呼兰河传》。她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叙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隐喻了人们认为“善良”的举动背后的真相,强而有力地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可悲。
书中,二伯是“我”家中的一名老长工,他为这个宅子辛苦了大半辈子,却没有得到一分工钱。直到年迈时他仍被父亲毒打,却始终不曾还手。他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也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对被奴役的命运毫无觉悟。他对弱者毫不同情,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是作者笔下的东北“阿q”。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就是荒凉的代表,人人麻木无知,这不仅是呼兰河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在那个时代,人们是为活着而活着,有的甚至是为了死去而活着;在那个时代,平凡的人也被当作是异类来看待,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在那个时代,周围只有看客,他们麻木地看着别人的命运,麻木地看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的,甚至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
这本书极尽所能地批判着封建迷信的思想,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敲响警钟。它怀着一份厚重的期望,期望民族的改变,期望文化的复兴。
萧红虽然早已停留在了那个时代,但是她的精神传达给了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们。我们作为时代的新鲜血液,更应该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呼兰河传读后感高质量篇二
这是一本可读性比较强的书,语言很简朴。最初的时候以为它是讲故乡的一条河,其实是作家萧红讲述了记忆里童年小城的故事。"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它的篇幅不算长,破败的城镇,肮脏泥泞的街道,愚昧自私的人们,这里发生的一小事都是很真实的生活写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读着小说仿佛跟着小镇上的人一起经历了一番。
开端大篇幅的讲述了关于故乡的风俗大致的样子,小城里所有的人,过的都是平板的生活,既不向前,也不回头,每天每日,无怨无忧。只是一天一天的活着,没有主动选择生活的念头,没有奔头的活着。但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今天你不主动选择生活,明天你就只能被动接受上天安排给你的日子。比起那些描写怪异荒诞人性的故事,我更害怕像《呼兰河传》这种隐藏在看似平淡生活中这不动声色的、死水般的愚昧与麻木,千百年的化传统像是为人们按上了自动发条,无需思考也满足于当下,处处都透出强烈的悲哀与绝望。
在那个复杂的年代,尤其重男轻女的现象严重,书中对这一现象并没有直接指出,而是通过叙述事,将重男轻女的现象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种重男轻女果真是深入到骨髓了,就连进庙祈福也是先拜老爷庙,而娘娘庙只是走个过场,读完这一节不禁想要发笑。在过去,女性被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盒子里,她们被制定了一系列条例法规,每个出嫁的女性都要遵守,稍有不顺,就会被殴打,书中老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爱笑爱闹,婆家视她为怪物,总是无端打她,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一直医不好,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话,说她身上有鬼,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当她在开水里痛苦挣扎的时候,围观看热闹的麻木的人们没有一个人伸出授助之手,读到这揪心的一幕我感到愤愤不平,多么可悲,多么可恨,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就这样不幸去世了。"人世本无神鬼事,封建迷信愚弄人",你永远想不到闭塞的小镇对封建迷信的痴迷程度,没有知识真可怕这句话是真的。也让我们看到了那里人们的愚昧和冷漠。
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大风气下,冷酷的父亲,缺失的母爱,仅有祖父给了她一些关于亲情温暖的触觉,在祖父的花园里,在祖父的爱中,萧红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最纯净的时光,也是整本书中她童年最美好的一段回忆。每个人都一样,童年生活的地方一定是记忆最深刻的,走的再远也忘不了故乡的人与景。
书中最具反抗思想的人物大概就是冯歪嘴子了,他是一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挣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用力生活的样子还是让人对生活存留希望的,总体基调并不让人感到绝望。
全书共分为七个节,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不关未,只是萧红对自己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让人笑中生苦,苦中又有所思考,而我在她的回忆里当了一次接近剧情的旁观者。
读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一生,这大概就是阅读的最大意义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高质量篇三
萧红是一个命运悲苦的女性,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应对世俗,经历了叛逆,觉醒和抗争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搏击。祖国的灾难,故乡的沦亡,个人遭遇的坎坷,使她的作品中带着一丝丝凄苦和愤世,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乡愁。
小学期间,我们上了萧红的《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萧红小时候居住的呼兰河城是如此的奇妙与可爱,使人不禁向往它……可今日,我读了这本书,却明显地体会到了这个年代到百姓们的无奈与痛苦,也读懂了一个懵懂小女孩的心。
萧红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可谓是生机勃勃,丰富多彩,语香烂姿,鸟花绚多。花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让我感到神奇,新鲜。异常是那会呼叫,会冒烟,叶子会发光的大榆树,让我感到十分羡慕和惊讶。
萧红说,花园中的植物,动物简直是应有尽有。“蜜蜂则嗡嗡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小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落到上头一动不动了。”这句话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毛茸茸的小蜜蜂嗡嗡飞着,落到一朵芳香四溢的花儿上,一动不动,似乎在回味着这无限乐趣。看,多有诗意呀!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天真淘气的萧红竟趁外祖父拔草时,将一朵朵红彤彤的玫瑰插在祖父的草帽上,一边插还一边笑。祖父更是可爱,不知真相,说了句:“今年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真香,二里路哪怕闻得到的。”我当时在喝茶,看了这句话,突然笑得哆嗦起来,实在憋不住,一口水从我嘴里喷了出来,地上顿时湿了一大片。
这,就是童心。
这,就是童趣。
同学们,好好读读这本《呼兰河传》吧,此时此刻,你立刻就会领略到萧红那纯洁的,又痛苦的童年!
呼兰河传读后感高质量篇四
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知道了萧红童年在呼兰河留下的故事情节。
作者萧红细腻地写下了呼兰河是一个并不热闹的一个小村庄,叙述地写出了她的家和那美丽而沉寂的大公园。祖父,二伯……在萧红的笔下让我知道了那个小村庄的民俗风情和那些小团圆媳妇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萧红告诉大家,她的童年既快乐又寂寞。在萧红家的大花园里,她的快乐童年回忆全部都装在这个大花园里了。她和祖父一起在这个大花园里笑声总是在荡漾。她和祖父的故事情节很多,比如,祖父铲地,但萧红不会,拿不动那锄头杆,于是祖父便把锄头杆拔下来,让萧红单拿个“头”来铲。因为不知那个是苗那个是草,所以用锄头乱勾一阵,把菲菜当野草割掉了。还有萧红看见祖父在浇菜,萧红抢过来浇,但她并不是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浇,还说:“下雨咯!!”
呼兰河里还有很多有趣和令人发笑的故事情节。特别是呼兰河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发生的事情:娘娘庙大会那一天,女子和妇女参加的最多。假如是还没有生小孩的妇女去的.话,只要在子孙娘娘的雕像背后钉一个纽扣,给她在脚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一只耳环,给她戴一副眼镜,把她旁边的泥娃娃给偷着抱走一个。据说这样做,来年都会生儿子的。还有卖带子的也特别多,妇大家都争着去买,她们相信,买了带子,就会把儿子给带来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儿,也误买了这东西,那就会变成大家的笑料。
呼兰河虽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情节,但处处都是故事情节。
呼兰河传读后感高质量篇五
这是一条感怀的河流。祖父和他的后花园是我寂寞童年的慰藉。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搂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这是我童年的亮色,是爱的开端。甚至堆满破旧东西,尘封的后房也成为了我消遣的地方。屋内,慈祥而又有童趣的老祖父在念诵唐诗;窗外,大街小巷,每一篱笆围起的茅舍,充满了唠叨、争吵、哭笑乃至梦呓。这些仿佛都靠着呼兰河传入了多年后离乡的萧红之耳。天边的火烧云好似仍在燃烧,嘁嘁喳喳,把往日的寂静都冲散了,个个街道都活了起来。这都在萧红灰黯的幼时添了原始的粗线条的色彩。
这也是一条充溢着悲哀的河。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是人们吃瘟猪肉的幌子;为鬼而作的跳大神、唱戏、庙会是呼兰河人精神上的盛举;还有那些个性不断被受到压抑的人们,就如我家的长工二伯,俨然是个阿q。这里的人们愚昧、麻木、自私、迷信,他们在病态的社会里随遇而安,死水一般地生活。因此,与之前不同的小团圆媳妇便不能被人们所接受。我们憎恶,但我们也同情那狠狠管教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因为她也是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一个牺牲者。这个社会最终使小团圆媳妇一个高大结实、不过十二岁的女孩儿被与她无冤无仇的婆婆和街坊送回了老家。呼兰河人当然多是良善的,他们对小团圆媳妇做的事也没有害人的意思,他们只是按照他们认为的最合理的方式解决之前怎么办就怎么办,但这种残忍的善良却更令人发指。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天的平板地、无怨无尤地在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活着。吃人的封建思想已经渗透进民族意识与心理之中,成为历史的力量、多数的力量。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到寒凉就在他们身上,他们想击退寒凉,却因此遭遇悲哀。
这还是一条不断的河流,就如呼兰河人,一直都是顽强的,也极容易满足,他们都像最低级的植物似的,只要极少的水分、土壤、阳光甚至是没有阳光,也能够生存。生命力特别顽强,这是原始性的顽强。其中最顽强的莫过于磨倌冯歪嘴子,他在妻子难产死后,在鲁迅笔下的看客的目光中,仍坚忍地悉心抚养两个孩子。但我们找不出什么特别的东西来形容除了生命力特别顽强。春夏秋冬走一遭,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生吞;走不动了,就瘫着。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谁死了都有人哭,哭了一朝或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就把这人埋起来。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回家照旧地过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梦魇似的生活。因愚昧保守而自食恶果,也因此自得其乐。
呼兰河人就像呼兰河,傍河而生,因此有了河的韧性与坚韧,也有了河的亘古与长久。萧红的文字也像呼兰河,稚拙而富有灵气。
我们以真心换真心,借此穿越时光的阻隔,跨越审美心理的障碍,看见过去的本真,时间的永动,空间的永存,就像河。
呼兰河传读后感高质量篇六
这个寒假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呼兰河传》我觉得,《呼兰河传》这本书正如那些评论家所说,用一句话来说:这是本好书!
有的人的童年是快乐的,有的人的童年是惊险的……萧红的童年也是快乐的。
《呼兰河传》讲的内容与现在无关,对未来也无关,只是萧红对童年的回忆罢了。她没放大美和丑,也没缩小美和丑。呼兰河里的人有时善良,有时邪恶,有时丑恶,有时纯真。它还是一部东北民间文化的说明书,让我们知道了上个世纪的风土人情。
《呼兰河传》它不光是一部好书,还是一本让人可以穿越时空去领略上个世纪的风土人情的旅行书!
呼兰河传读后感高质量篇七
今天把萧红的《呼兰河传》看完了,因为读书没有规划,零零散散,花费了挺久时间。
呼兰河传这本书就像它的书名一样,将的是呼兰河的往日旧事。这个地方很小,小的像是我们的村庄。本书以作者小时候的回忆为线索,将整个小城的故事串联起来。讲了四五岁的孩子眼中的呼兰河是什么样的。
小城很闭塞,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往往是发生的不好的事情,这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是快乐所在。这里的人像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看客。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团圆媳妇和歪嘴的事情。
团圆媳妇从一个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的大妞,变成整日噩梦连连、疾病缠身的妖怪。而这,都要归咎于常常拿她出气、施加暴力的婆婆。团圆媳妇常常喊着要回家,只是再也回不去家。生病的日子被各种偏方、鬼神方法环绕。被脱光了衣服洗滚水澡、被烙铁烧,小小年纪已承受太多的痛。周边的四邻都是看客,生怕错了这精彩的表演。最后团圆媳妇还是死了,变成在桥下常哭泣,说要回家的兔子。
歪嘴的生活有了改变是从他突然成了家,有了孩子,在四处透风寒冷的磨坊里,被主家驱逐。还好有老爷爷收留的草屋。在草屋的日子,虽然还是很冷,家徒四壁,却常常看到歪嘴围着家人的开心,觉得在这世上有了根,他应该是疼爱妻子和孩子的好丈夫和好爸爸。可妻子还是在贫困中疾病中生下第二个孩子死去了。周旁依旧是看热闹的邻居,各种闲言碎语伤害着这个选择歪嘴的老婆。而这之间的事成为他们新的谈资。好像别人过得不好,他们就觉得这日子还挺热闹。
作者说,不知道中国其他的城市是不是这样,呼兰河是的。无疑,中国各地都聚集着这样的人,在不忙碌的地方最多。
其中作为温暖的要说作者和爷爷的日常。后花园是他们共同热爱的地方,在这里种菜除草捉蛐蛐,躺在芦苇里睡觉。爷爷是最有耐心的,每天教孙子背诗,不厌其烦的讲解。他对身边的其他人同样宽容。让人感到人性的温暖。
作者说,呼兰河的小城里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大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只是对这里的幼年记忆,却忘不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高质量篇八
呼兰河的趣事有很多,比如:大泥坑事件、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姑娘庙大会等。最有趣的是那野台子戏,野台子戏是因为丰收或求雨才办的。因为那个地方接姑娘唤女婿的,在那个地方说媒的很多,所以很热闹。
每家都带着一大批礼物,你送我,我送你,看得看得饿了,听的饿了,聊得饿了,就在旁边买些凉粉,糖球、粘糕,反正多得是。
唱台上根本没人关注,像看的看不着,不想看的到看得着。唱来唱去,也没几个人听懂。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样热闹,不聊天那就可惜了。有些乡下人还在沙滩上扎营了呢!看上去倒挺舒适的,一向无忧无虑的,还吹着清风,真舒服啊!
作者小时候,最喜欢在花园里玩,跟祖父玩。作者总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干什么,她也干什么,累了就睡,多轻松,多自在啊!成了萧红黯淡孤零的童年心理中难得的亮点,是津津乐道的人祖小间的交流。现在我才发现,原先爱有多可贵。
可是,谁也没想到萧红是虚假的背景里成长的,只有那六七十岁的祖父给过她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