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大全12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篇一
寒假中,我有幸读了大文豪鲁迅的著作—《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这本书在选材上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体现出宏大的社会风貌,表达深刻的主题。既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又写出了作者对新文化运动和民主革命的支持;既写出了作者对精神麻木的民众的悲哀与愤怒,又写出了作者对童年、对大自然的美好回忆向往以及对压抑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作者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如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常给“我”讲故事,让我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她知道“我”喜欢《山海经》,不识字的她不辞辛劳地帮我买了回来。还有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对工作及其认真,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改过了,连讲义上画的血管移了一点也要指出。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不但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还具有人性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如长妈妈因为社会的影响,保留了很多迂腐的社会习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等,这些描写使鲁迅笔下的人物更加生动,更加有血有肉。
在《朝花夕拾》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它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将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读完了《朝花夕拾》,我不但对鲁迅的文采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获得了一些对人生的思索。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篇二
《朝花夕拾》是鲁迅追忆青少年时期难忘的人和事以及对师长的怀念,童年时期故事的一本书。这是中国近代散文的佳作,文笔深沉,生动地描绘出清末的生活画卷。在晨曦与黄昏交替更织中,在看不清的路上前进,拾起路边的花,放进思想的背篓。
其中,让我最为百感交集的,是《父亲的病》这一篇。在《父亲的病》这篇中,那些“名医”们的药引子全是稀奇古怪,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什么“原配的蟋蟀一对,经霜三年的庶,败鼓丸子”全无半点疗效,最终让鲁迅的父亲撒手人寰。在我看来,那些所谓的“名医”的本质是草菅人命、毫无医德的庸医,钱,才是他们的最终目地。鲁迅正是通过叙述这件事,来洞穿当时医道荒诞乃至罪恶的本质。
鲁迅曾因父亲的病迟到的原因,在桌子上刻下了“早”这个字,来提醒自己不能再迟到,我想,鲁迅的父亲应该感到非常幸福。现在,只要一提到鲁迅先生,我就会想起那个“早”字。这个字不但提醒着鲁迅,还提醒着我们应该早起勤学,不落后于他人,更提醒着当今我们中国要做到比他国更早发展各方面的水平,科技、军事、文化、经济等等,只要我们更早、更努力地发展,一定能取得飞跃性突破,在世界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其实,鲁迅的父亲的离世看似是医德医道的低下,更根本的原因是当时医疗水平的低下,才导致鲁迅的父亲的病情越拖越严重,最终撒手人寰。当今的中国,医疗资源是人民健康的保障,想想看,一个多病而又寻而无医的国家怎么富强起来?我们需要合理地处理医疗问题,人民才能健康。
由此可见,医疗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耐人寻味的问题,要想尽快让“白衣天使”遍布各地还是有难度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篇三
偶然间,我从书架里翻出了一本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朝花夕拾》。这本书我从未看过,自然没能理解这部散文集独特的名字。
静静地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故事,我发现全是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往事。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这大概便是书名的内涵吧!我心中这样想着。这本《朝花夕拾》中,虽弥漫着一股率真烂漫的童趣,却又渗透着鲁迅先生尖锐讽刺的笔调,而鲜明的对比手法为文章添色不少。就像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表达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而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着实令人心旷神怡,无限向往。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篇四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中年时期尝尽世间冷暖后,回忆起自己过往尘世所作的一部小说集。除小引与后记外一共有十篇。每篇都用精炼的语言与丰富精彩的故事情节触动着我的心弦,勾起我的阵阵思绪。但是其中让我最为之感触的就是“范爱农”。
范爱农本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朋友,后来发生了一些误会,两人回到中国后再一次相遇,之前的误会也解释清楚了。范爱农为人耿直正义,一心支持战争,想要打破这个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两人志同道合,这也使范爱农有了更大的信心。但是事总不尽人意,就在这时鲁迅被抓走,离开了范爱农。范爱农的一腔热血无法实现,又失去了鲁迅这个精神支柱,不久便传来的范爱农醉酒溺亡的消息。鲁迅先生却认为他是自杀身亡。没错,我也认为他是自己选择离开这世界,是这个死气沉沉的社会让他无法生存。也不由的令我深思:在他落到水里,生命只剩一两分钟的时间里,他的脑海里想的是什么呢?是对黑暗社会的痛恨,是对自己正当大好芳华的惋惜,是回忆了自己的儿时趣事,还是他已经毫无留恋、毫无挣扎、静静的被冰冷的水淹没?我对他只有六字感慨:“可惜,可怜,可悲!”
无论是“我”有一只心爱的小隐鼠,误以为被猫玩弄,睡觉时“大”字形啰嗦但又质朴、心眼善良的长妈妈。还是一个有着蟋蟀、蜈蚣等昆虫,桑葚等野果,可以捕鸟的百草园,以及有着一块大匾的私塾——“三味书屋”。这些文章在回忆的同时,更多是讽刺与揭露黑暗社会。如果社会不会如此黑暗,那我们看到的朝花夕拾就只有美好的事了,也更不会有范爱农那样悲惨的人。现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公平公正,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并且抓住机会,为建设祖国实现自己的价值!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篇五
1926年8月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不得不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段时间他整理撰写了10篇回忆性文章,这种惜时如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欢乐也有悲伤,或多或少在自己的心里留下回忆。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他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岁月用语言真情的流露出来。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让我知道了他对隐鼠的同情更是多弱者的同情。《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感知到了人性美。《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也让我看到不顾孩子心理的“刻板教学”对孩子的伤害,我甚至同情鲁迅的遭遇。《无常》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生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我第一次读出了鲁迅“爱国行动”的赤诚之心。《范爱农》,我是结合背景了解的。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全文描述了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表现了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失望和对这位耿直孤傲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篇六
他,弃医从文,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以笔代戈,刺穿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脏;他,献身革命,为中国革命铺开一条道路。他,就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在这个假期中我有幸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先生的两位老师——寿镜吾与藤野先生。他们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向来就变尊师重道的礼仪。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尊师。
重道的优良精神品质文中的启蒙老师寿镜吾是当时封建教育。
制度下不愿惩罚学生的一位老先生,正如鲁迅所说他是一位。
方正,博学,质朴的老师,同时字里行间中也洋溢着对老师。
无比的怀念尊敬之情。
读《藤野先生》我看到了鲁迅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以及藤野先生严谨求实的品质,当他看到鲁迅画的下臂血管时,明确的指出了他的错误并让他改正。虽然鲁迅最后选择了弃医从文,但是仍遵从藤野先生的教导,并把老师的照片摆在书桌上时时激励自己。这一切无不表现了他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而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我们沐浴着老师的教诲,更。
应该懂得感恩,尊师重道,我也不禁想到了。1959年6月25日,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尊师重道是每个人必须所培养的品质,鲁迅都知道,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发扬他们。
成长路上,有了老师的教诲,我们收获知识感谢老师,让我们学会了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终有一天,我们会用老师教会我们的知识来谱写世界新的篇章,做国家之栋梁,做国家之骄傲。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篇七
寒假,我读了鲁迅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我喜欢在有空时回忆往事,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在迷人和晕眩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怀的事情,一张张亲切、熟悉的面孔,这一切构成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回忆。使我整个放松了下来,将现在的一切烦恼抛之脑后,沉浸与其中。
小时侯,我会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一个小错误而举手指出,否则决不罢休;如今,即使,老师一连几个错别字或小毛病,翻资料外,就不会有其他动作。
小时候,我会因为捡到一枚硬币而欣喜若狂,并得到父母、老师的表扬;而如今的我,看到地上有一枚硬币,看一眼就过去,对它置之不理。
小时侯,我会因为晚上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感到恐惧因此大吵大闹,现在,晚上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在一片漆黑中,没有恐惧,只是想一些琐事。
br/>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篇八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这十篇作品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家后面有百草园,向阳小区时有个小学,大门的旁边有块铁皮做的牌子:__x市第十四小学。那时是我的小学母校,我的乐园。
不必说漂亮的花坛,绿油油的三叶草坪,高大的杨树,遮光蔽日的柳树林;也不必说蚂蚁搬家,蝉蜕勾在树干上,鸽子见到人“扑棱棱”地飞上树。单是长着杂草的小树林,就有无限趣味。蝉和鸟一起进行“大合唱”,不时有野猪叫着走出来。还有一种不知道名字的植物,我经常找它的种子吃,吃起来有点很淡的甜味。
学校的国旗台后面有堵红色的高大的影壁墙。我一般不到后面去。奶奶说它后面有蛇。她还打死过一条。我偶尔去墙后面,通常只会看到植物,不过还是少去为好。
冬天的十四小学校园同样有趣,尤其是下了雪。有一次,几个同学在雪地里发现了几滴像雪似的鲜红的东西。有人问:“谁敢摸?”大家都不敢,只有我逞能:“我敢。”同学们退开让我过去。我只好弯腰用手去碰了碰。虽然同学们夸我厉害,但是我决定:以后还是别逞能了。
但是,我比鲁迅更幸运。他到了三味书屋后,只有读看不懂的文言文。我却可以学习易懂的白话文,就算有文言文,下面也标着注释。
如今,我已经是初中生了,回想起小学的生活还是很甜蜜。别了,我的童年;别了,我的乐园。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篇九
暑假里,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朝花夕拾》。读完之后,我被鲁迅先生童年的生活深深的吸引了。其中我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把百草园的景致和三味书屋的情趣描写的那样绘声绘色、令人神往,这些都是鲁迅先生胸怀赤子之心的真诚流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叙了鲁迅儿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儿童时代天真活泼的天性和对充满童真童趣生活的无限留恋,对成年后所处生活的不满。我仿佛看到了作者冬天在白雪皑皑的百草园里捕捉小麻雀;上课的时候趁教书先生不注意偷偷地和小伙伴做游戏;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溜到三味书屋后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也让我又好奇又紧张。
朝花夕拾的‘朝’是早晨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早上的花晚上摘取,比喻童年的事不能立即记下,而到长大后来回忆。流年似水,时光流逝,作者对童年的时光感慨万分。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则给人以无限遐想。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一日难再晨,更唤起我珍惜当下,热爱生活的愿望。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篇十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创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十篇散文,记叙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描绘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是鲁迅口中“回忆的记事”。
《朝花夕拾》一书中,收有所有鲁迅的童年回忆录,主要包括在《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和《父亲的病》。
阿长,又称长妈妈,是鲁迅幼时的保姆,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了许多关于她的故事,如阿长在夏夜晚上的“大”字睡姿,阿长喜欢切切察察,阿长懂得规矩很多,多到鲁迅只能记住三个,阿长虽然谋死隐鼠,但有时又显得神力无穷,把一套《山海经》买回来,阿长对于鲁迅来说,不只是一个保姆,更是妈妈一样的存在。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玩耍的地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从无忧无虑到身为学童的经历,从百草园——美好天堂到三味书屋——修罗地狱,是鲁迅初作学童的感受,这一段时光,是鲁迅从顽童到学子的过渡。
鲁迅很少描写自己的母亲,但在《朝花夕拾》中经常写到父亲,鲁迅的父亲是严厉的,他对鲁迅十分严格,《五猖会》中鲁迅背不完他所规定的篇章不准去看会,并把他送到城镇上最知名的学堂学习,但是这是一个父亲的存在,渐渐消磨了孩童的天真,书中未见父亲向自己的儿子表达爱意,也未见儿子向父亲表达爱意,但在《父亲的病》中,却看出了父子深厚的亲情。
鲁迅在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记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即使伟大如鲁迅,也有那般平凡、普通但绚烂的童年,但长大后写来,却有了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的审视,对现实的嘲讽,这就是鲁迅的伟大之所在。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篇十一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
《朝花夕拾》中我影象很深的是《无常》和《二十四孝图》这两个故事。《无常》中的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通过无常和阎罗王这两个人物的鲜明对比,讽刺了现实一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尤其是“郭巨埋儿”这个故事,自己明明有些钱,却全给了自己的兄弟,后来家里穷得吃不起饭了,却想到家里的儿子会“抢”老母的食物而决定牺牲自己的儿子,十分的迂腐,且多多少少有点欺世盗名之意,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一篇十二
《狗猫鼠》这篇文章表达了鲁迅对狗、猫、鼠三种动物的看法。他仇猫,也要打“落水狗”,喜欢的是家中吃墨的隐鼠。
鲁迅也不喜欢猫,觉得它以大欺小,还慢慢折磨弱者,觉得他因能力而故作媚态,还发出让人厌恶的嚎叫。鲁迅这样一说,也确实让人厌恶。
但在我的生活,中我对狗、猫、鼠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一向认为狗调皮、机灵、忠诚、可靠。虽然有时看着有点儿傻气,却是人类的好伙伴。猫呢,她灵活、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虽然有时有点儿调皮、爱斗、却不至于暴力。老鼠呢,我对它充满着心理阴影。有一次我上阁楼时,它正好爬过我的脚,我给吓了个半死。老鼠对我来说特别神秘。
一开始读到狗猫鼠这篇文章,有许多段落都让我感觉晦涩难懂。我只好就我明白的段落来讲讲我的读后感了。
鲁迅不喜欢狗,觉得他愚蠢、没见识。在《自然史底国民童话》中动物们说象弓着背,狗就傻里傻气的说弓着背的猫就是象,着实傻到没底。
鲁迅倒是喜欢那弱小的小隐鼠。觉得他可怜、灵活、娇小、可爱。在鲁迅的笔下,确实是只有趣的小宠物呢!
我想鲁迅的想法也不会与我相差太多,他为何对猫、狗如此厌恶,又对鼠如此喜爱呢?仔细看看才发现:这文章多处提到了人。细细琢磨,才明白了鲁迅先生的比喻。那猫不就是爱持枪凌弱的人吗?狗不就是自以为学识渊博的“富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吗?那弱小的鼠正是社会上那些受人欺凌的人民。这篇文章正是鲁迅对欺压、误导者的不满,对苦难人民的怜悯与关怀的表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