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通用10篇)
演讲中的抑扬顿挫,相当于音乐中的节奏,音乐需要节拍,演讲也需要节拍,你应该让你的演讲充满节奏感,节奏就是你口头表达进度的度量。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篇一
亲爱的各位家长朋友: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犹如一棵树生长的过程。家长需要精心教育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孩子们的缺点和不足,不是来源于他自己,而是来源于家长。对于这些缺点和不足,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打骂,而是先纠正家长本身的错误,从而再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走。面对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大多数是由于外界因素和家庭因素造成的,不良的家庭坏境会给孩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时候,家风、家训和家教的好与坏就是最有利的证明。
首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它是精神一层表面的教育,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理念。家风是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准则。它在于内化心灵,而外化行为。所以,孩子的家风教育不只停留在表层的行为教育上,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因此,家训对于孩子的精神教育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训是中国自古流传的一种家庭传统,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强烈的影响。对于家风来说,家训更为具体、易懂。它就是对孩子的一种要求和警示,能够更确切地指出孩子的不对。将家规熟记于心,每当孩子做事时,都会以家规为准,符合则为之,不符合则拒之。无形中,起到了警告、监督的作用。其实,家训也可以理解为在家风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达到内外要求,共同形成的目的。
我个人认为,家风和家训的主要体现还是在家教。家教是由父母双方共同对孩子的亲身教育。这种教育是其他教育不能代替的。总而言之,家风和家训都属于家教。所以,家庭坏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当然,家教是否成功,也能够直接反应你是不是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家长。孩子在初始阶段,他们所有的认知标准都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在这段时间内,父母能否让孩子正确地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些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次改变。因此孩子的一生与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家长必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坏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风不是说说而已,家训也不是背背也罢,家教就更不是简单粗暴的那种打骂教育。家长对孩子做得够不够、好不好、严不严,就体现在孩子的未来。千万不要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才开始后悔当初对孩子教育的懒惰和放纵,要从现在就开始对孩子教育,担负起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百分百地投入到教育中去,严格地要求孩子,以高标准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成就人生最美好的未来。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无法忽视的话题。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中幸福成长。
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朋友们:
大家好!
好家规造就好家风,好家风造就好家庭。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规,它可以引领家庭成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我们家也有许多的家规,生活上的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了,东西不要乱扔乱放了,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了这些都是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行为上,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有礼貌,对长辈要尊敬,对父母要孝顺,做人做事要讲诚信。他们是这样教育我,也是这样做的,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发生在我妈妈身上的真实事例吧!
我的妈妈是个大孝女,平时对外婆总是嘘寒问暖,每次回外婆家,都会买一些外婆爱吃的细软、好消化的食物,因为外婆的牙齿不好;还会帮外婆整理家务、烧几道菜,饭后微笑着听外婆讲“大道理”,很有耐心;每年抽空陪外婆出去旅行记得去年外婆生病住院,妈妈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外婆还得操心我的学习,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从无怨言。每天妈妈都要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医院,晚上在医院帮外婆洗脚细心照顾,一个月下来,妈妈累瘦了不少,可妈妈从没怨言。这些事情让我从妈妈身上看到了孝顺的美德,我也要向她学习。我家的家风,我说起来就是:孝敬父母、忠厚诚信、勤俭持家、知书达理。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家规是春雨,润物无形。树立美好的家风家规,传承悠久的国风国规,中国这只文明善良勇敢的东方雄狮最终将让世人钦佩!
谢谢大家!
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家风家训――做一个诚实认真的好人》。
家风家训,是中国人民的传统,可大家知道什么是家风家训吗?让我来告诉你!家风家训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就构成了家风家训。顾名思义,家风家训就是一个家庭传承的风气、风格、风尚。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风家训的辅助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呢!比如,每天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尊老爱幼,不顶撞父母,要讲究礼貌。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家风家训,就是要做一个诚实认真的好人!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4家风家训演讲稿
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篇四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听妈说,那时我刚会走路。小女孩见到花花绿绿的小手帕很惊喜。有一天,我从外面捡到一条花手帕,非常开心,拿给妈妈看。妈沉下脸对我说:“从哪拿来的还送到那里去。”我不肯,妈妈大声训斥,我依然不动;妈妈扬起手,打我,一下又一下,我哭了。妈妈毫不手软,巴掌越来越密集,我哭了很久,以为妈妈会夸我能干,没想到换来的是小屁股上火辣辣的痛。我哭累了,返身走到捡到手帕的地方哭哭啼啼地丢下手帕。我是爸爸妈妈的长女,他们对我百般疼爱。那一次,妈妈却狠下心肠。后来,我和弟弟妹妹们一辈子都记住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爱读书勤动笔是我家的家风。从我记事时起,冬闲时节,只要爸爸在家,每天晚上,吃过晚饭,爸爸就开始给我们读小说、讲故事。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警世通言》、《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我们姐妹三个听得很投入。妈妈也收拾一摞碗、手握一捆筷子,欲走不能,被故事吸引住了。我上学前,爸爸给我买来文具盒铅笔等,还把乘法口诀表抄下来,贴在我的文具盒里面。我开始写作文,几乎每一篇作文,爸爸都要把关,给予指导。爸爸总是对我的字不满意,对我的作文提出意见。爸爸非常爱看书。直至今日,古稀之年的老爸每天还要读三份报纸,遇到精彩的内容,爸爸都要抄下来,等我们回家,跟我们分享。妈妈总是说:“等你告诉孩子们这些信息,他们早就从网上看到了。”爸爸依然不改对文字的钟爱,一天不拿笔,手就痒痒。弟弟去外地上大学四年,爸爸每天都要记下合肥和弟弟大学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我们劝他不要这么麻烦,要想知道随时天气预报,打开电脑就查到了。我们小时候,村里有很多人家全家目不识丁,爸爸每年都自备笔墨纸张义务给人家写春联,爸爸写的春联全是自创的。至于村里人家的书信诉讼之类的文字,只要找到我家,父亲从未推辞过。在我们家,过年从不玩牌,在电视机电脑出现之前,我们家人的业余时间都耗在看书上。家里到处能取到书籍杂志。我们姐弟四个都受到爱读书这个家风的熏染。现如今在电子产品的冲击下,我们跟书籍的关系正在经受挑战呢。
“只记恩不记仇”是我们从父母几十年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风。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期,很多亲戚都躲得远远的,生怕受到连累。有一年,爸爸有感而发,贴出一副对联:“家富友常至主贫客渐稀。”有些亲戚朋友不但对我家的困难视而不见,还动辄冷嘲热讽,讥笑爸爸不识大体,让闺女们一个劲念书,不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有个别邻居甚至做出恩将仇报的事情,一度让妈妈伤心至极。后来,误会消除,人家对妈妈感激不已。此时,妈妈早就忘了那些事。在我们家处于低谷时也有亲戚朋友给过我们家一勺油三碗米和一两句宽心话,妈妈至今还经常念叨他们的好。去年,妈妈回老家扫墓,打听到一位恩人的下落,特地去看望。那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现已双目失明。我母亲是孤儿,小时候在孤儿院呆过几年,这位好心的老太太当年曾给我母亲梳过头洗过衣。这些年,母亲一直在打听老太太。爸爸也有一位恩人。爸爸童年时,邻居一位孤寡老太太经常给他零食吃。老人在三年自然灾害中与我的爷爷奶奶一同去世,墓地也跟我的爷爷奶奶相隔不远。爸爸每年回去扫墓,都要去给那位无后的老太太烧纸。爸妈常告诉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家的恩情一定要记住,能报答就报答,不能报答也不能忘记。至于仇恨就不要往心里记了,人家迟早一天会知道好歹的。
我的家庭很传统。父母要求我们诚实本分。我们离开老家进城二十多年了,很少回去。我们回老家时,一定要讲最地道的家乡方言。爸爸不允许我们把普通话和外地口音带回去,不许“撇腔”,让乡邻见笑。我们三姐妹穿着一直很保守,爸爸见不惯穿着前卫,我们也就习惯了。我没烫染过头发、更不会描眉画眼,这些都是家规。妈妈则在生活细节上对我们提出严格要求,妈妈的爱干净是来自骨子里的,我们也就形成这样的习惯。我们小时候,妈妈在外面干活再累,回家也是要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哪怕少吃一碗饭,也要抽出空来把床铺整理好。我们虽然出身贫寒家庭,妈妈也教给我们一些生活品味。家里来了客人吃饭喝酒,高声谈笑,客人走后,妈妈会把吃剩的菜倒掉,不让我们吃。那时候,我们一年见不到几次荤。妈妈说,客人吃饭喝酒唾液四溅,让孩子们吃剩菜不卫生。现在生活好了,不吃剩菜不再是稀奇,在当时可是很另类的举动。
那时候,冬天农村经常有叫花子上门讨饭,有的人家遇到正在端碗吃饭的,就从自己碗里倒一些粥或饭给叫花子。妈妈绝不会这么做,一定要从锅里盛给叫花子,还叫我们以后遇见叫花子也不准从自己碗里倒食物。在妈妈看来,叫花子同样有尊严,从自己碗里倒饭给叫花子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在妈妈眼里,尊重他人,不应尊卑有别。
我们家姐弟非常团结,几乎不分你我。我们姐弟四个时时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总认为姐弟中其他三个比自己更孝顺。这些年,我们个个都在暗暗叫着劲对父母尽孝。妈妈时常提醒我们的另一半要多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帮父母多做事情。
我们家最鄙视的就是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人。我们家人也一直远离这类人。
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家风的传承,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教育。在中国,人们喜欢以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或者说,家训是期望家风长久流传的最主要表达方式。那么,就让我们穿梭于古代和现实之间,体味家训中传递的家风。
家风教育伴随文明产生。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现在有文字记载的家风教育大概就是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的家训了。在《尚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周公告诫侄子周成王(姬诵)的一篇诰辞。文中,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要荒废政事,要安定民心。“知稼穑之困难”,这样的家风教育至今还在延续着。
在《说苑反质》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病重时写下家训,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
在诸葛亮的思想观念里,人要注重加强道德修养,要不断学习,要清心寡欲,要静思反省,要不急不躁。他把自己这些思想和行动指南以家训的形式传递给他的儿子,希望这能成为诸葛家风。可能连诸葛亮自己都没想到,他的这些教诲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家训家风,影响至今。
颜之推教子“威严而有慈”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称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的家训专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家训之一。“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那么为。”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他要求家人在婴儿能识得别人的脸色、懂得别人的喜怒时,就对其加以教诲。颜之推还说:“父母威严而有慈,那么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意思是父母既威严又慈祥,子女就会敬畏、慎重,从而产生孝心了。“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由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大意是,对于子女,父母不能偏爱,不应厚此薄彼。通过这些语句,颜家家风跃然纸上。
颜之推身历三朝,对世事沧桑、人情世故体会很深,因此在《颜氏家训》中,他教育其后人要“少欲而足”、“无多言,无多事”、“虑祸养生”等。这些家训既有封建社会的局限性,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也是被历代人们称道的家训,这是写给他的儿子康的家训。
司马光的家训别具一格,首先说明自己是怎样的人:“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r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大致意思是说,他本来出身贫寒,一代一代都继承着清白的家风相。他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他一向穿衣只求抵御寒冷,吃饭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成心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表示与一般人不同,以此取得人们的赞扬。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荣耀,他却把节简朴素看作美德。实际上,这就是司马家的家风。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州县官和天章阁待制,为人廉洁,干一辈子,家无余财。这样的家风影响了司马光,司马光也是“以清白相承”,并认为“侈,恶之大也”。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但说到近代家训,绕不开曾国藩,有人说曾国藩的家书在家训方面超过《颜氏家训》。
曾家是望族,曾国藩的祖父曾留下了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清扫干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道光年间,曾国藩做了京官,其父亲在给他的家书中写了三戒,即“节欲、节劳、节饮食”。
曾国藩做官的几十年里,无论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有两件事必做:一是每天读书,二是坚持写家信。他的家信表达了他对家风的要求。他在家信中说:“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他教育家人要勤快:“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他要亲属坚持读书:“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也教育家人放下架子去劳动:“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他还要家人勤劳节省:“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读《曾国藩家书》,就像在听一位长者在和你聊家常,从读书成才,修身养性,到为人处世,甚至到养花养草,无所不谈,在闲聊中展现出曾家家风。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古人讲忠孝仁义礼智信廉,讲勤俭持家,重视家庭伦理,这些在今天仍有可汲取的营养。一代代的家训,传承和开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当我来到这个人世上,睁开眼所看到的是一片绿色,我父亲是军人。他没有用传统的诸如《朱子家训》、《范氏家训》等家训来教育我们,我们所接受到的是军人的严厉,军人的雷厉风行,军人的气质,军人的一丝不苟。父母常对我们讲道: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我们做好我们的工作,你们读好你们的书,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等工作了,在单位要听领导的,照章办事,不得违法乱纪,不得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要求我们能吃苦,有耐性,有包容之心,行感恩之为。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贯穿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之中。日后的岁月里,我们姊妹四人先后上大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平平常常,遵循着父母的教诲,让父母少了一些的牵挂,少了一些的操劳,多了几分的安逸。每周回到他们身边陪陪他们,在外地工作的每到假期或者春节一家人回到父母身边,此时的二老,比任何时候都要开心,精神比任何时候都要好。他们所期待的不是儿女们多么的成功,而是一家人的快快乐乐,幸幸福福,平平安安,这就是父母心目中的成龙成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入伍到了西北边陲,这里的环境气候是极度的恶劣,经济匮乏,文化生活单一,在一同来的一个部队大院里的战友,被父母调到了机关或者条件好的部队里去了。父亲心里明白我的心理活动,来信告诉我,年轻人要学会在艰苦条件下生活,况且,其他的战友也是父母生父母所养,人家为什么能坚持,你为什么就不能,每周一封父母的家书,内容就是鼓励我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督促我利用大好时光多看书。因我们地处偏远,父亲就把新出版的读物成捆地给我寄过来,也就是在部队里,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当离开部队时,我是泣不成声,这里的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地亲切,难舍能分的战友情,大家拥作一团抱头痛哭,依依不舍的情景历历在目。军人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财富,要感谢父母的严厉,还有那一封封柔情温馨的家书,伴我在部队里快乐地成长。
央视《新闻联播》谈家风家训,这是个温暖的话题,多数家庭没有可查可载的家风家训的样本,多数父母的心又都是一样的,期盼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实,家风是一种情,是父母的寄托之情,是父母的舔犊之爱,使我们时时感受关怀,感受温暖,快乐中享受生活,享受阳光的恩泽。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家风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家的道德标准。我的家风是:见人要讲礼貌,做人要诚实守信,充满孝心。这些话就像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我前行,伴我成长。
让我先来说说礼仪吧!孔子曾说过:“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我的家庭是个和睦之家,人人都讲礼仪,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我,从小就学会了礼貌待人。在暑假的时候,我和爸爸一同去了北京旅游,因为有一天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想要去博物馆的缘故,就坐上了公交车。刚上车的时候,我们都抢到了自己的座位,到下一站的时候,上来了一位白发苍颜的老奶奶,我爸爸一见立马站了起来,柔和的说道:“您坐我的位置吧。”老奶奶也亲切的说道:“谢谢呀,小伙子!”我看见了,便想到:爸爸真不愧是我的好榜样,我一定要向他学习,下一站如果有老人上车的话,我一定要让座位。下一站到了,我又看见了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一摇一晃的上了车,我找准机会,迅速的站了起来,面露微笑的说:“爷爷,您做我的位置吧!”那位老爷爷见了慈祥的说:“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爸爸就是我的榜样,我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骄傲。正是爸爸的言传身教,让礼仪从小就驻扎在我心,也做了不少好人好事。
诚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句名言说的好,“人类最不道处,是不诚实与怯懦。”我的妈妈为人真诚,实在。比如他们学校让他们工作总结,一般别人都会在网上一查,然后抄上。可妈妈却不同,她会把教学中的经验、不足、改进措施等一笔一划写出来,写出来的文章符合学生实际,有实用价值,因此,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她经常告诫我说:“抄袭是可耻的,自己的东西就要自己写,为什么要抄别人的,抄别人的那叫可耻——”有时作文不会写,在我想抄别人的时候,妈妈的这句话就时刻警醒着我,让我不值于犯错误。在我身边有了妈妈这个诚实的人,就会让我变得越来越诚实。
最后要讲的是做人要有孝心。古往今来,我们都说百善孝为先,孝都是我们所有儿女应尽的职责,我的爸妈就非常孝顺。有一次,爷爷感冒有点咳嗽,爸妈得知后,去超市买了上好的梨,拿到了爷爷奶奶家。刚一进门就拆开了箱子,爸爸妈妈一人各拿一个梨,冲进了厨房,拿起了削皮刀,削掉了梨皮,给了爷爷奶奶一人一个,还亲切的说道;“爸妈,天气干燥,吃梨润嗓化痰,对咳嗽有好处。”此情此景,我也拿起了俩梨,冲进了厨房,迅速的把梨的皮削掉,给了爸爸妈妈,并对他们说:“我也会一直孝顺你们的。”这就是爸爸妈妈教给我孝。
家风如毛毛细雨一般滋润着我的成长!
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篇七
尊敬的xx:
所谓的家风就是自己家里的风气,家里的风气好不好就会影响到子孙后代,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家风也分为好几种,在家里做的事、在家里做家务等等,在家里做的事情的是好家风。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家规很严格的,所以家里的规则必须要严格遵守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规也叫家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指家庭的规矩,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讲规矩。
最后,我觉得好的家风和家规每个人都要严格的遵守,我们小学生也要自己遵守好的行为规范,讲规矩,要正义。
谢谢大家!
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篇八
今天,我读了美国贝纳德写的《哈佛家训》。《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那么,通向成功的道路在哪里呢?谁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呢?我想就是它,《哈佛家训》。这是一本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生活意义的书,书中介绍了许多名人成功的关键,也有许多看似平凡却含义深刻的故事。它可以使一个人由平庸变得非凡,从失败走向成功,震撼着人的心灵。
打开封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中的几行大字,“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梦想——装点岁月的风景,真爱——永恒不息的心跳……”再往下翻,你就会被深深地吸引。我就是如此,这些故事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其中的《不能流泪就微笑》,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震撼。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辛蒂。她在医科大学读书时,不幸患上可怕的“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这种病到目前为止仍无药可医,使辛蒂对香水、洗发水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切化学物质一律过敏,连空气也可能使她的支气管发炎。患病前几年,辛蒂一直流口水,尿液变成绿色,有毒的汗水刺激背部形成了一块块疤痕。她甚至不能经过防火处理的床垫上,否则就会引发心悸和四肢抽搐。她只能生活在无毒房间中,与世隔绝。更可怕的是她同样不能流泪,因为她的泪水同样有毒。可她并没有被这些所吓倒,她依然开心地生活,一直到死。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在这寂静的世界里,我感到很充实。因为我不能流泪,所以我选择了微笑。”读到这,我完全被震撼了。这是多么可怕的病,这是多么痛苦的人生,没有花香,没有欢快的鸟声,感觉不了阳光、流水和风的快慰。灰白的世界,如同死寂般的的生活,怎么能让人承受的了呢?或许当灾难来临时,人可以努力回避;如果回避不了,可以抗争:如果抗争不了,就得承受;要是承受不了,就得哭泣流泪;如果连流泪也不行,那该怎么办呢?绝望还是放弃?文中的辛蒂则恰恰相反,她选择了微笑,她笑对人生,她的笑代替了她的痛苦,她笑着走完了余下的年华。辛蒂的勇气令我想到了现实中的我。我在家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吃不了一点苦,每遇到一点小困难,便连连摇头,不停叹气,甚至嚎啕大哭也不足为奇。现在想想,何必呢?自己所遇的困难真有这么大吗?即使有,为什么一定要以哭、放弃来解决呢?何不以换个角度,笑着重新做一遍,这样的效果岂不是更好?生活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已由上帝安排定局,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努力,你可以让自己的勇气汇成力量,去推翻定局,亲手创造一个令你满意的世界。
还可以从用一个故事来举例:从前有一个班级,班级里的所有人都是老师头疼的对象,老师对他们已经放弃了,他们对自己也放弃了,没有人愿意来教这个班。有一天,一位女老师来任教,她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让你们做个选择。”“有三个人,一个笃信巫师,嗜酒如命,一个少年时进过禁毒所,有很多情妇,一个生前没干坏事,只喝一店酒,你们愿意当哪一个人?”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三个人,因为他们知道前两个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们的想法啊符合正常人的,可他们都错了,前两个人是美国2任总统林肯和美国二战总司令罗斯福,而第三个是滥杀几千条无辜的生命的希特勒。
20xx年后,那些学生都有了工作,有些还当了老板。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翻改变时,他们回答:“当我们认为自己没希望是,老师告诉我们年轻的时候犯错没什么只要后来改正就行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的被这本书所感动,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他也是一个人生的转折,里面的道理能让一个人从到处捣蛋变成一个生活富裕的人。正如开头所说的:《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它让孩子们走出迷途,走出黑暗,拯救他们的一生是那么短暂,又是那么漫长。一年又一年,当你还在努力学习“a、e、o……”时,一下子,就到了小学毕业。虽然人生就像苍茫的大海,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但你可以自信、乐观地面对,努力去做,那你也将会成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就要成为天上永远飞翔的雏鹰;假如我是海里的一朵浪花,我就要成为最勇敢,冲在最前方的浪花。总之,我要坚强,我要勇敢!《哈佛家训》让我一生受益。
书中上帝把一捧快乐的种交给了幸福之神,让她撒播到人间去,临行前上帝问幸福之神准备把快乐的种子撒在什么地方呢?幸福之神说我准备把这些种子放在最深的海底里,让寻找快乐的人经过大海惊涛骇浪的考验才能得它!上帝听了,微笑的摇头。幸福之神想了一会后,又继续说我把它们藏在高山上吧?让寻找快乐的人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发现它的存在!上帝听了又摇头。这下幸福之神茫然不知所措了。上帝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你选择的两地方都不难找到,你应该把快乐的种子撒在每个人心底。因为人类最难到达的地方,就是他们的自己的心灵!读了这个小短文我明白我们小朋友从不会说话到模仿大人的喜怒哀乐。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悲伤!到了上学,每天放学都要学习与做作业,空闲的时间很少,喜欢看的动画,游戏都禁止了,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妈妈说先苦后甜,学习要像闯关,一关一关的攻破。其实我觉在学习上也有快乐,但是我心里也希望有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尽情玩,尽情的欢乐!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抱着愉快的心情,这样快乐的种子才会在我们心底发芽!多多赞美别人,帮助别人让大家一起找到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篇九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古往今来,有无数思想家从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探讨、研究家庭问题。历朝历代,都存在着大量社会问题,而其中有不少都是由家庭问题引发的。因此,重视家庭问题、研究家庭问题,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
促进家庭稳定和幸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家训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家训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之一。关于家训的说法很多,有人做过统计和专述,有包括家范、家戒、家教、家规、家法在内不下70种说法,然而其中被使用得最为广泛的还是“家训”。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出现,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由于周公旦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就是父母对子女当面进行训教,这也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综合起来,它有这么几项基本功能——。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家训(包括家规、家约、家范等),以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的《钱氏家训》并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从司马父子到王氏兄弟。
中国古代家训内容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被放在第一位。而孝道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因此,关于孝道的教育,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关于孝道,无论是思想家、帝王、官员以及民间的士绅读书人家庭,在他们的家训实践和家训著作中都有大量体现。
在古代帝王的家训中,对孝道很重视。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对儿子要求严格,尤其重视儿子的慈孝。他曾发表《诸儿令》,说“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任皇帝康熙对家教一贯重视,后来雍正特将其父在世时对诸皇子的训诫编为《庭训格言》。全书共246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等内容。该书有言,“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其可谓真孝者矣。”该书又提出,“《孝经》一书,曲尽人子事亲之道,为万世人伦之极,诚所谓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推原孔子所以作经之意,盖深望夫后之儒者身体力行,以助宣教化而敦厚风俗。其旨甚远,其功甚宏,学者自当留心诵习,服膺弗失可也。”通过《庭训格言》可以看出,康熙认为“真孝”和行孝道不能停留在书本经义上,而是要“身体力行”、“服膺弗失”。这两点至今仍对孝道文化的传播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由于是非汉族统治中国,再加之有文字狱等统治手段,在历史的评价上,存在一些非议。但如果用历史的、理性的眼光来看,这三位皇帝并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差,他们开创并形成的康雍乾盛世对中国社会的促进和发展也是不可否认的。其中,康熙、雍正等对皇族家训的重视、对子女行孝尽孝的严格教育和要求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在古代的名臣将相中,有两个家庭的家训和孝行是很出名且足以垂范后世的。一个是西汉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另一个是东汉末年的王祥、王览兄弟。
司马迁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他在西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一个男子,身受腐刑,这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因此,司马迁几次想到去死。但他最终还是含垢忍辱地活了下来。为什么?据《汉书·司马迁传》记载,司马迁认为自己之“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这里所说的司马迁的“私心”,正是他遗憾于自己一个最大的心愿尚未完成,那就是父亲司马谈留给他的遗训——必须完成《太史公书》。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记录了他在父亲病榻前接受遗训的过程,“太史公(司马谈)执迁(司马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司马谈在给儿子司马迁的遗训中,对孝道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这一遗训,对司马迁的日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王祥和王览,是同父异母兄弟。王祥(公元185—269年),西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字休徵。汉末,他隐居庐江(治所在今安徽舒城)20余年;后任温县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至晋代魏,官至太保。就是这样一个大官,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孝子。“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故事说的就是他。王览(公元206—278年),字玄通。《晋书·王祥传》称他“孝友恭恪,名亚于祥”。他对父母笃孝,对兄长恭敬,名声仅次于王祥。最难得的是,他自小就不忍心看到母亲虐待兄长,经常在母亲朱氏责骂加害兄长王祥时挺身而出护着兄长。王览出仕以后,先后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太中大夫。西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表彰王览曰:“览少笃至行,服仁履义,贞素之操,长而弥固。”
王祥在孝道方面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对子女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他85岁高龄的时候,身染重病,乃“著遗令训子孙”道:“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信、德、孝、悌、让,这就是中国古代家训中著名的“五德”。孝有大小之分,对父母能养能敬,是一种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扬名,以彰显父母养育教诲之德,才是大孝。王祥家训中的“五德”,尤其“扬名显亲,德之至也”这一训令,显然是继承了汉代司马谈“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孝道思想的又一次升华,对后世的孝道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至东晋南朝,琅琊王氏成为江南第一著名士族,涌现出很多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诸如东晋名相王导、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王氏家族诗书传家,人才辈出,世系绵长,和王祥兄弟以孝悌为本,又以信、德、孝、悌、让“五德”戒子是分不开的。
辩证看待中国孝道文化。
比如,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其作者经学者专家长期反复考证,基本确立为孔子的嫡孙孔?所撰。孔?虽然受教于曾参,但他的孝道思想的形成,不能说不受到祖父孔子、父亲孔鲤的直接耳提面命的教育与影响。
又如,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成熟时期。其标志就是出现了由颜之推撰写的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成本的、完整的家训著作《颜氏家训》。它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了宋元明清,家训文化进入繁荣时期,先后出现了北宋司马光的《家范》、南宋袁采的《袁氏世范》等。这些专门的、成本的家训,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总体而言,孝道都在这些家训著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颜氏家训·勉学》中有言,“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司马光在《家范》中则说,“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指婆婆)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袁采在《袁氏世范·睦亲》中提出,“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益慈,无偏胜之患矣”。又说,“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在以上这些关于“孝道”的论述中,有一点很值得重视,那就是,他们都认为孝道是父母和子女双方的事情,而不是做子女的单方面地行孝。中国“孝道”大都强调了父子间双向的良性互动,盖因有此双向互动,父慈才能子孝,子孝而父益慈。这里面讲究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强调父母长辈在孝道文化中必须以身作则,按父母的角色规范在家庭生活中为子女树立榜样,如前文所引《颜氏家训》中的“父母威严而有慈”所示,这句话将“威严”与“有慈”并立。换言之,其所讲的父母对孩子的威严和慈爱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一体的。这样的家训,这样的孝道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提倡的。
无可否认,在中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无论是在统治阶层还是在民间,都出现过提倡孝道过头、使孝道文化呈现出其消极一面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一定时期对中国孝道文化进行批判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如对孝道文化的倡导有时会过头一样,我们对孝道文化的几次猛烈批判也早已被历史证明是过头了。过头到现在我们要“挽狂澜于既倒”,重建孝道文化在今日几乎已成相当艰难之事。如今,在父母膝下尽孝几成渴盼而不可及之事,以至于“常回家看看”到了要入法的地步。而用法律来约束本应归于伦理道德范畴的孝道究竟是否合适,是值得讨论的。
《诗经·大雅·既醉》有言,“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这是一句将孝子和家族的幸福美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祝愿之辞。但这只是一句祝愿吗?历史已一次又一次证明,在中国,孝道文化是检验和测量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试金石,孝悌也是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基础。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家庭和社会对孝道文化的提倡就不该须臾离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在要不要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还在衡量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里,究竟是积极因素多一点,还是消极因素多一点。辩证地看待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固然是不应被忽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凡此种种讨论最后只是得出一个类似“国人议论未定,孝道仍在滑坡”这样的结论,就颇令人堪忧了。在提倡和践行孝道文化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要再出现反复和折腾了。“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果真如此,实属中华民族之大幸也!
从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式微以及当下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家庭伦理困境,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历史上的家训文化对家庭建设是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的。中国家训文化的起源虽然很古老,但中国家训这一形式及其所能承载、体现的功能并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它对我们今天的家庭建设依然可以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与时俱进地介绍并继承中国家训文化及其优良传统,该是新时期家庭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家风家训演讲稿一等奖篇十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学校发起家风调查。“家风是什么呢?”在回家的电梯里,我迫不及待的问妈妈。
妈妈微微笑着说:“你注意观察呀,其实,每天,你的行为,都在体现我们的家风。”
我怎么没有印象呢?我使劲挠了挠脑袋,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懒懒的笑着说:“回去问问爷爷。”
我无奈的翻了翻白眼,知道他们肯定是不会告诉我了。只好自己观察吧!到家,爷爷已经做好了香香的饭菜,我抢先拿了筷子,准备向美食发动强势攻击,这个时候,爸爸皱了皱眉头,说:“家风旅游去了吗?爷爷还没上桌呢,怎么可以自己先吃呢?”
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家风啊!我赶紧放下筷子,去厨房帮爷爷把最后一道菜端了出来,端正的坐在桌子前,等爷爷坐好了,爷爷说:“吃饭了”,我开动了筷子,大口大口地吃着饭菜。这时,老爸拍拍我的头,说:“对嘛,这才是孝顺懂礼貌的孩子嘛!”
“那我们家还有什么家风呢?”我大口嚼着饭菜,模糊不清的说。
老爸说:“食不言、寝不语也是家风!不过,还有其他的家风,你练功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了。”老爸说完,贼贼地阴笑了两声,我突然背脊骨发冷,掉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好可怕!很快就到8:30了,妈妈说:“幺儿,该练功了。”这声音像天使的声音那么温柔,可我却觉得像是魔鬼在召唤我一样! “oh,no!”我痛苦的呻吟了一声,极不情愿地放下手里的书,慢慢腾腾地开始换衣服。
半个小时踢腿、下腰、劈叉之后,我迎来了终极的考验——靠墙劈腿!这个痛从心底里钻出来,跑到我的每个毛孔里,我痛的说不出话,连惨叫都发不出声音,我只想赶快结束这个魔鬼时刻!可是老妈说:“还有5分钟,坚持一下,艺术团在向你招手哦!要不要听首歌放松一下呀?”她的声音很温柔,但我真的很痛苦!为了进艺术团,我只有咬牙坚持,我忍!我开始做大口的'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情绪,请求妈妈为我放首歌,慢慢的,我不觉得痛了,我知道已经超越了今晚的极限——我的腿麻了!
这时,老爸推门进来了,他嘻嘻的笑着说:“今天不错嘛,坚持的越来越久了!看你的样子,再坚持十分钟也是有可能的嘛!你不是问我什么是家风吗?这就是咱们的家风,吃得苦,有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