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0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随着教师压力加大,教育培训成为教师们常用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水平。然而,教师们也应该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名从事培训教师工作多年的我,不仅在教学方面不断研究和学习,同时也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可以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发现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心态对于教师的工作至关重要。在培训教师的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很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因此,我经常提醒自己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积极面对,努力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其次,我发现培训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在培训教师的工作中,工作强度较大,压力较大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不仅对自身身体健康不利,还会影响到工作效果。因此,我时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一些自我放松的活动,例如听听音乐、看看书、做做运动等,让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再次,在培训教师的工作中,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每天都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各种交流和沟通,如果我们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积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验,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积极参与各种交流活动,例如与同事组织探讨教学方法的座谈会,与学校的家长会等等,通过多方位的交流与他人沟通,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能丰富自己的人际关系。
此外,我还发现帮助他人也是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在培训教师的工作中,我们常常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学生,有些学生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和难题。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我经常与学生保持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尽可能提供帮助和支持。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能让自己感到满足和开心。
最后,我认为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师还需要注重时间管理。在培训教师的工作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很容易陷入工作的紧张中,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因此,我经常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和安排,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之,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过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心态,善于自我调节,积极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人以及注重时间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培训教师工作效果,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相信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在季秀珍教授的讲座上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一个教师是一份承载着重要责任与使命的特殊职业,教师心理健康既关乎教师个人的生命健康和职业幸福,又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今天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愈发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面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无疑成为师德建设的一大障碍,师德问题的背后通常隐藏着某种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担负着净化心灵的重任。当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考评、家长难以沟通等重重矛盾、压力集中作用于教师身上时,也容易促使教师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忧郁等心理感受,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对教师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我想我们的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态。都说笑一笑,十年少,那么我们何不做一个快乐的老师,拥有阳光心态的教师,才能创造出阳光的课堂,教出阳光自信的学生。
二、接受风雨,做好预防。
校园中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适应,破坏校园氛围,反校园欺凌工作任重而道远。纪林芹老师的课程系统阐述了校园欺凌的知识,包括欺凌的概念界定、发生特点、危害、发生机制以及与校园欺凌有关的国家政策等。身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去普及校园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谐校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害。作为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要是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要对他人负责。我们的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还有其他人。所以要对他人负责。当今和以后,无论到什么时候,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认认真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确保校园和谐平安稳定。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同感共情,合力共育。
__老师在《创新家校共育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方面保持一致,把学生培养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___老师在《新时代,家校协同的思考》中讲到,所谓家校协同,就是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培育未来合格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老师、家长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老师们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参加了__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使我有幸与4位心理博士零距离接触。通过为期6天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4位博士分别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做出精彩的阐述,典型案例的剖析让我震惊。这些见解和宝贵经验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当前,中小学生由于受个体发展,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一些心理异常现象。诸如懒惰、好动、打架骂人、偷摸说谎、迷恋游戏机,或因某些心理因素造成骄傲、自卑、倔强、厌学、无礼、散漫、孤僻等非正常现象。如果这些心理异常行为长时间得不到引导、矫正和教育,而个体主观上又难以自我调解,将会积习难改,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的变化,我们已逐渐意识到学生的有些问题并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即便是思想品德问题,其解决也有赖于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的配合。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的理论,并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因此我认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要求,对于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它对于我的影响将会久远而绵长,如陈年老酒,将越酿越香。专家教授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点燃了一盏明灯,激励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指引我将所学所感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上路,与同事、与学生、与家长的心相约,助学生自助!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段落一:引言(200字)。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培训行业中,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培训教师,我在多年的从业经验中积累了一些关于维持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所学到的五个方面,希望对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段落二: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200字)。
作为一名培训教师,我们经常需要熬夜备课和处理学生的问题。然而,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我意识到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建立平衡。我每天都设定一些时间用来放松和娱乐,例如阅读书籍、锻炼身体或与朋友聚会。这样的休息和娱乐时间有助于减轻压力,并且让我在工作中更加专注和高效。
段落三:学会管理情绪(200字)。
培训教师需要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无法控制的情境。因此,学会管理情绪对于维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我通过参加冥想、太极拳等活动学会了放松身心,使自己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镇定和专注。此外,与同事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
段落四:寻求支持和建立人际关系(200字)。
培训教师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压力巨大,因此,寻求支持和建立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我发现与同事交流工作上的挑战和快乐,与朋友分享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能够减轻负担并产生积极的效果。此外,我也会积极参加培训师交流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教师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这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还能够找到更多的正能量和鼓励。
段落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00字)。
为了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饮食均衡并注重营养,定期锻炼身体。这些习惯帮助我保持健康和精力充沛,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此外,我也会定期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如画画、写作等,以保持快乐和满足感。
总结(200字)。
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状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履行我们的教育使命。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学会管理情绪、寻求支持和建立人际关系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我多年从教的心得体会。我相信只要我们牢记这些经验,并不断实践与调整,我们将能够成为更加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培训教师。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加强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工作者和精神治疗医生。教师的工作就是研究学生个性规律,按其独特的规律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良好的个性人格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阳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最显著的表现是,难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他们大多不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更不会根据这些特点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气氛。甚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性格、特长差异,使用过激语言,冷淡对待成绩落后的学生,致使学生心理受到伤害。教师的不健康心理会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害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消极、暴躁、紧张的心理倾向会被学生仿效,最终潜移默化地演变为学生自身的心理品质。心理不健康的教师轻者表现为无故迁怒、恶语谩骂、以罚代教等等,严重者则发生虐打学生致残致死的极端行为。
那么,究竟那些因素容易使教师形成不健康的心理、产生心理问题呢?我粗浅的把它归纳为:教师心理问题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若教师无法对来自社会、家长、学校的压力有效应对,就容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现象的发生。在当前巨变的社会和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家长和社会比以前任何时候对学校尤其是对教师的期望都高,要求过多,因此赋予教师很多的角色,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当前环境下,社会要求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根据一定社会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特点培养人才,他便担负起社会的代表者、社会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的角色。(2)要在教书育人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针对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因材施教,他又要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还要言传身教,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他需要担当起父母、朋友或管理者的不同角色与学生进行全身心的接触。(4)从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当前和未来需要的实用人才,希望教师能成为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等等。
教师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往往是以上诸多之类的社会、家长寄予教师过高的期望,赋予教师太多的角色,以至使教师产生角色冲突,从而引起了心理问题。
首先是社会、家长对教师角色互为矛盾的要求造成的冲突。
一方面在考试评价制度、课程、中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性改革的今天,家长对高分的迫切期望和社会对高升学率、高学历的要求,以及对教育投入和教学资源的不足,迫使教师不敢过多考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以最高效方法,将最标准答案最直接向学生灌输,以提高课堂效率,获取应试高分。另一方面,社会也清楚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主要是靠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动力,他们又抨击应试教育,要求实施以发展创造力和个性的素质教育。因此,中小学教师处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腹背受敌,尴尬不堪。
其次,教师自身利益与教师的角色责任造成的冲突。
教师是现代社会的一员,他和别人一样,有体验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然而,教师角色却要求与特定的学生维持一种持久(一学年或一届的时间,而且很慢很难出成果)的关系,这样就必须使教师较持久地投身于一种特定的情景。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总想去找一个工作条件、福利条件更好的学校执教。希望自己经济上丰裕,并且社会名望和自尊得到保障。在这种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选择的冲突中,育人者和个人事业成功者的角色冲突,必然使部分教师惶惶不安,对自身工作不满,直到对教育工作产生厌倦、轻视的心理。
再次,教师偏低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造成的角色冲突。
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而且还是心理工作者、学者、专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教师这个角色确实是不好当的,尤其社会上还存在对教育事业的不理解和对教师的偏见,教师经济待遇和职业地位偏低,使教师心理感到不平衡,发牢骚,逐渐失去对教师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还有教师角色定势的冲突,以及教师角色的弥散性造成的冲突。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条规律:
控制不住是控制太多太过分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好老师成恶人”的悲剧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所在。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只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而忽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教师心理服务机构的空白,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及自我调控心理平衡能力的不足,使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与治疗,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出现偏差。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均可使他们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疾病增加。再者,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因为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现实问题。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
这次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少到多,由浅入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如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
二、懂得了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一课程越是学习,我越是感觉自己对很多知识的了解还很肤浅,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同时我也希望这样的培训能够坚持进行下去,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水平。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这次通过阅读这本书,收获很大。
首先,我感觉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调整和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更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
8月19—20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论坛,论坛专门邀请了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主持人杨凤池,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科刘松怀两位知名专家,分别做了《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与《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的专题讲座,两位专家与现场的参会教师进行了积极互动交流。讲座非常的精彩,气氛特别的高涨,收获也特别的丰富。
杨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他能把如此深奥抽象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讲得那么的通俗易懂,真不愧是心理学界的大咖。我们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以前不曾学到的很多东西。“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是他自己发明创造的一套咨询技术,实用耐用且好用,专业的讲解加之以具体的案例视频播放,让学员们一下子容易领会他的精神。“我不想做‘暴君’”,“爱你恨你我的父亲”,“逃跑的留学生”等等心理访谈节目重现荧屏,让我们重新回到了访谈现场,一起跟专家体验这“心与心的交流”……一幕幕,一场场,一句句,一个个,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专家的风采,更让大家也体验到了以前从没有体验过的各种真实咨询场面,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并解析了“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具体操作思路:
一、假设与评估;
二、分析与修通;
三、体验与结束。只希望我们能首先好好消化杨大师的这种咨询技术,其次再说尝试应用。
刘松怀老师具体跟我们分享了“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他主要从九个方面分析讲述了这些技术的应用跟技巧。刘老师分享的九大技术分别是:
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技巧;
二、身心语言贯注的技巧;
三、选择咨询内容的技巧;
四、询问对方的技巧;
五、倾听的技巧;
六、理解接纳对方情绪的技巧;
七、觉察和洞察的技巧;
八、镜映对方的技巧;
九、达成一致沟通目标的技巧。
刘老师对每种技巧需要把握的侧重点都一一做了讲解和演示,这样就使得学员们对技巧的运用更加直观。
认真倾听对方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体验对方的感受和情绪;
反馈给对方感受和情绪。他给我们现场提供了几个实际案例,然后帮助学员们总结归纳,最后基本形成了以下固定的句式:当我听到刚才你说的话时,我能体会到你有一种……(表达情绪的专业术语)的感觉,你很……,甚至……,可是,……。并且刘老师强调在做共情时,语气必须低沉,缓慢,甚至就是那种有气无力的表达,并且时不时地稍作停顿,如此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来访者感同身受,便于跟来访者很快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在现场,刘老师提供了个别场景,然后点名让学员们进行尝试共情,效果相当明显。不过,在进行表述过程中,由于每个人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一样到位,所以专业术语的表达就有点那个“茶壶里煮饺子——有口说不出”的感觉,反正我自己能明显感觉得到。
“学然后知不足”,大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心理工作者乃至基层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掌握是那么的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我们在潜心从教的同时,一定要多多翻阅学习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或是自学抑或是培训,总之,只有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心理健康了,才可能培养塑造出身心皆健康的学生!
再有,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只积极关注孩子们的显性教育——成绩分数,却忽略了那些最最重要的隐性教育——心理健康,这就导致了当今社会孩子们抑郁、自杀、校园暴力事件的防不胜防,接踵而至。诚然,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师的工作,社会家庭也都有责任,但是作为专门从事育人工程的我们,对于育人方面造成的不当和损失,我们又何尝没有一丁点的责任。为此,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势在必行!!!
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全部由湖北师范学院教授讲课,为期12天,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县69位老师参加,培训主要围绕七个内容展开的:心理学基础、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将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路。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克服职业倦怠,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原来身为一个教者,我们自身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问题,我们自己竟然浑然不觉,试想长此以往,接受我们教育的学生心理上是不是也存在问题?想到这里,不仅有些汗颜。天真无邪的孩子若在阴暗的心理影响下那后果不堪设想。学习后,我要重新调整心态,以一个健康心理走进学生的心里,将心理学的理论联系工作实际,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学习心理健康,浸润自己的心理。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各位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我不仅掌握了不少心理辅导理念,而且学会了个体心里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从各位专家的讲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师参与,需要学校整体环境渲染。我们的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上,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因具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学会换位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十二天的时间里,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按时上课,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分组活动,完成作业……课后,和其他来学习的老师们一起,我们也会对听课内容或是教者做一番评论:“这堂课讲的真好!”“这个老师真幽默!”“今天老师说的内容太枯燥了,我都不想听了!”静下心来一想,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会这样议论我们呢?原来,是自己的课堂不够吸引人才有孩子开小差,是自己的讲解不够生动孩子们才没有弄明白!今天,我们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再看自己,给平日的许多疑惑找到了答案。一个充满魅力的教者,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如同一块磁铁,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当我们的课堂失去活力,当我们的学生兴趣转移,责任往往在我们自己。
只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的几十分钟发挥最高效率!十二天,开始时也许觉得漫长,结束时发现它的短暂。我觉得这十二天是我工作和学习中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正式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路程的起点,因此,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只知道,我们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壮大,为了培养学生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这一目标,我们将携手前行!
这次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通过参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让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几度迷惘徘徊的心灵;
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使我豁然开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而且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它让我建立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对待,而是想办法解决,学会了情绪调节,使我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
当面对消极的生活事件时,我学会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当面对残酷的生活现实时,我学会了换个角度说服自己;
当工作受到挫折时,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做情绪和压力的主人。并学会做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哪些方面是不可改变的,哪些方面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说服自己愉快地接受,对于可以改变的地方,尽自己能力做出改变,乐观对待发生的心理冲突,做到胸怀坦荡,乐观开朗。
如果我们是树,那么心理健康就是阳光,只有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快乐,收获幸福!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我来说,永远受益,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它会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为了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并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10月24日,徐州市星光小学胡运英、陈雷、王皞、彭丽等几位具有心理咨询师证的老师参加了由泉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的讲座,讲座主题为《心理咨询室新手面临的课题——实际操作层面》。主讲人是张学良副主任医师。张学良主任系统接受从业资格和技能培训,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18年,心理咨询师实操和后续培训教育13年,具有丰富的实战、培训经验。
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几位老师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段时间来,我们全体学员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参加培训的各项活动,顺利完成了培训预定的各项任务。
学习了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全体学员和老师都普遍产生共识:这次培训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安排得当,收获很大,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相信星光的老师会带给每一颗小星星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让每一颗小星星都茁壮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全部由湖北师范学院教授讲课,为期12天,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县69位老师参加,培训主要围绕七个内容展开的:心理学基础、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将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如下:
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克服职业倦怠,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原来身为一个教者,我们自身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问题,我们自己竟然浑然不觉,试想长此以往,接受我们教育的学生心理上是不是也存在问题?想到这里,不仅有些汗颜。天真无邪的孩子若在阴暗的心理影响下那后果不堪设想。学习后,我要重新调整心态,以一个健康心理走进学生的心里,将心理学的理论联系工作实际,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各位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我不仅掌握了不少心理辅导理念,而且学会了个体心里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从各位专家的讲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师参与,需要学校整体环境渲染。我们的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上,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因具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十二天的时间里,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按时上课,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分组活动,完成作业……课后,和其他来学习的老师们一起,我们也会对听课内容或是教者做一番评论:“这堂课讲的真好!”“这个老师真幽默!”“今天老师说的内容太枯燥了,我都不想听了!”静下心来一想,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会这样议论我们呢?原来,是自己的课堂不够吸引人才有孩子开小差,是自己的讲解不够生动孩子们才没有弄明白!今天,我们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再看自己,给平日的许多疑惑找到了答案。一个充满魅力的教者,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如同一块磁铁,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当我们的课堂失去活力,当我们的学生兴趣转移,责任往往在我们自己。
只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的几十分钟发挥最高效率!
十二天,开始时也许觉得漫长,结束时发现它的短暂。我觉得这十二天是我工作和学习中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正式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路程的起点,因此,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只知道,我们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壮大,为了培养学生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这一目标,我们将携手前行!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要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哪怕是涂鸦;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中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中学生情操,充实了中学生生活,激发了中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中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使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中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中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班会及团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流,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家长、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七
四月的春风,将油菜花染成了黄色,漂白了柳絮,描绘了山峰,为秧田增添了绿色。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赴河南新乡延津县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历时一周的封闭培训中,阳光组的八位教师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并且受到听课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和方法,并且在课上及课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真正实现了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交融。这次培训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心理咨询中心,我们聆听了专家李晓玲老师的讲座,重新学习了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的目标,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观念,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感到了肩负起这个使命和责任的重大性。
李晓玲老师先为我们讲解了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她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动因开始,进而讲到心理发展过程。李老师使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来解释心理健康知识,比如说"心理学就是让自己舒服,同时也要让别人舒服的学科"。李老师的讲解非常仔细、耐心,让我们全体学员都能够认真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核心要点。我们应该像李老师一样将最佳情绪带入课堂,让学生看到我们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一面,并让传递的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的成长。
李老师的授课:深入浅出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李老师的授课知识深入浅出,使那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她用扁大哥的故事来说明心理健康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像扁大哥一样扮演"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者,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成长。我也想成为像李老师一样的老师,用我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格来启迪我的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团体治疗的实用知识。例如团队热身活动的."拍拍操",许多学员通过训练变得更加协调有序,不仅能够增强记忆力,还能够提升自信和专注力。
郭连群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团体治疗的性质和应用领域等相关理论知识。团体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破冰游戏——主题活动——活动小组成员自我探索,彼此了解,分享经验——回顾总结,升华感受。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团体治疗的魅力,郭老师让我们分成两组,每组依次轮流报数。报数为1、2、3、4、5、6,一组一起报数,口令相同的学员组成一个活动小组。这样,六个活动小组很快就组成。郭老师再一次强调了规则,确保所有人都听清楚了。随后,我们开始了游戏,体验“乌贼和鸟鸦”的活动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增进了友谊,体验了专注的重要性,享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快乐,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这些简单的游戏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无限的体验。对于学生在校内遇到人际交往障碍和心理压力等问题,我们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八
中小学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健康不错的心理素质既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加强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工作者和精神治疗医生。教师的工作就是研究学生个性规律,按其独特的规律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不错的个性人格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阳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最显著的表现是,难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他们大多不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更不会根据这些特点创造性地利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气氛。甚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性格、特长差异,使用过激语言,冷淡对待成绩落后的学生,致使学生心理受到伤害。教师的不健康心理会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害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消极、暴躁、紧张的心理倾向会被学生仿效,最终潜移默化地演变为学生自身的心理品质。心理不健康的教师轻者表现为无故迁怒、恶语谩骂、以罚代教等等,严重者则发生虐打学生致残致死的极端行为。
那,究竟那些因素容易使教师形成不健康的心理、产生心理问题呢?我粗浅的把它归纳为:教师心理问题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若教师无法对来自社会、家长、学校的压力有效应对,就容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现象的发生。在当前巨变的社会和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家长和社会比以前任何时候对学校尤其是对教师的期望都高,要求过多,因此赋予教师很多的角色,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当前环境下,社会要求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根据一定社会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特点培养人才,他便担负起社会的代表者、社会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的角色。
(2)要在教书育人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针对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因材施教,他又要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还要言传身教,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他需要担当起父母、朋友或管理者的不同角色与学生进行全身心的接触。
(4)从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当前和未来需要的实用人才,希望教师能成为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等等。
教师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往往是以上诸多之类的社会、家长寄予教师过高的期望,赋予教师太多的角色,以至使教师产生角色冲突,从而引起了心理问题。
首先是社会、家长对教师角色互为矛盾的要求导致的冲突。
一方面在考试评价制度、课程、中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性改革的今天,家长对高分的迫切期望和社会对高升学率、高学历的要求,以及对教育投入和教学资源的不足,迫使教师不敢过多考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以最高效方法,将最标准答案最直接向学生灌输,以提升课堂效率,获取应试高分。另一方面,社会也清楚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主要是靠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动力,他们又抨击应试教育,要求实施以发展创造力和个性的素质教育。因此,中小学教师处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腹背受敌,尴尬不堪。
其次,教师自身利益与教师的角色责任导致的冲突。
教师是现代社会的一员,他和别人一样,有体验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然而,教师角色却要求与特定的学生维持一种持久(一学年或一届的时间,而且很慢很难出成果)的关系,这样就必须使教师较持久地投身于一种特定的情景。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总想去找一个工作条件、福利条件更好的学校执教。希望自身经济上丰裕,并且社会名望和自尊得到保障。在这种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选择的冲突中,育人者和个人事业成功者的角色冲突,必然使部分教师惶惶不安,对自身工作不满,直到对教育工作产生厌倦、轻视的心理。
再次,教师偏低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导致的角色冲突。
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而且还是心理工作者、学者、专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教师这个角色确实是不好当的,尤其社会上还存在对教育事业的不理解和对教师的偏见,教师经济待遇和职业地位偏低,使教师心理感到不平衡,发牢骚,逐渐失去对教师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还有教师角色定势的冲突,以及教师角色的弥散性导致的冲突。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知识的权威者和传授者。但事实上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教师再也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更快、更多。教师有时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教师权威受到挑战,教师心理受到冲击。教师们强调的诚信、真实、宽容和遵纪守法,往往被学生以大量的欺诈性的商业广告和某些靠违法、狡诈而发达的成名商人的事实驳得体无完肤,以至教师对如何扮演社会道德的实践者和人类文明的建设者产生了心理困惑。再有,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广泛的责任里,很难甚至无法证明取得什么成就。很多成果的“无形性”,使教师或多或少模糊感到他们的工作是一个无底洞,似乎永远做不完,永远看不到尽头,从而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甚至对教师职业失去兴趣和信心,精神不振、不求上进。又因为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身的喜怒哀乐,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如此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便会导致教师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碍,如自卑心理严重,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神经质、抑郁症和失眠等等时有发生。据报载,青岛市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贯对学生呵护有加,颇受学生、家长的爱戴,然而有一天却因一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捣乱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对该学生连拉带扯,最后竟抓住学生的手在墙上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累积下来的“心理疲惫素”并发所致。心理学中有这样一条规律:控制不住是控制太多太过分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好老师成恶人”的悲剧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所在。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只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而忽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教师心理服务机构的空白,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及自我调控心理平衡能力的不足,使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与治疗,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出现偏差。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整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均可使他们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疾病增多。再者,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因为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也有自身的喜怒哀乐和现实问题。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九
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坚持进取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当贴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本事。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必须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必须的成功。
(一)建立进取的自我观念,激发自我潜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在于自我观念问题。在团体情境中,成员之间经过个体的自我分享,会意识到原先别人的许多问题与一向困扰自我的问题是相似的,这样就会减轻心理负担,改变不当的自我评价,建立进取的自我观念。此外,团体中每个人为寻求改变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提高,对于其他成员都是一种鼓励,能够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自我潜能。在团体中构成新的自我观念,在团体活动结束后也会促进个体更好地与所在群体的互动和协调。
(二)纠正心理偏差,促进心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团体心理辅导的进取目的在于发展的功能,这是咨询心理学遵循发展模式的直接体现。经过团体活动能够改善成员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尤其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能给予正常学生以启发与引导。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能够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气氛,这种气氛会促使成员自我表露,在团体中将与自我有关的事情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团体中的分享,能够促使成员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组成员的相似境遇使得团体成员不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另类,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必须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压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动中成长。
(三)提高人际交往本事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基本形式。人际交往的体验如何,是影响个人社会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心理学家丁瓒曾说,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的不适应造成的。有关资料显示,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本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团体训练中,成员能够学习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决定,怎样表达自我的意见等。经过小组成员相互作用的体验,学习对自我、对他人、对团队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四)增强团体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对组织的管理有重要影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经过分享经验或竞争,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许多人已经进行了很好的研究,辅导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渐向心理品质的各个方面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疗团体开始转向了发展性团体,这些都是进取变化。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十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这次通过阅读这本书,收获很大。
首先,我感觉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调整和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更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