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经典国学心得体会(实用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一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载着千年智慧和传统道德观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国学的学习和研究,并从中受益匪浅。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国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下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经典国学心得体会。
首先,国学让我重新审视中华传统道德观念的价值。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往往容易追求物质利益而忽略了传统道德观念的重要性。然而,通过学习国学,我重新发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价值所在。国学中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不仅是我们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作为人的基本准则。这些道德观念的传承和践行,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也能够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其次,国学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国学作为对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的系统研究,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诸子百家、儒家经典等经典著作,我逐渐体会到中华文化在历史上的杰出贡献和影响力。这些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并使我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国学给我提供了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机会。古人的智慧和经验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通过学习国学,我有机会与他们进行对话,并从中获得启迪。在阅读《论语》时,我被孔子的言行所打动,他的智慧和教诲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古人的对话,我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接触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处世之道。这对我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国学培养了我批判思维和学术能力。学习国学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经典著作,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我通过老师的引导,学会了如何解读古文和分析古代思想。这种批判思维的培养对于我的学术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国学,我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够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总之,国学的学习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帮助。它让我重新审视中华传统道德观念的价值,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古人进行对话,并培养了我批判思维和学术能力。我相信国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重视起来,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二
近日参加了中心组关于国学知识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点体会:
传统精神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国学是关于道德的学问。学习就是要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奉公守法、恪守信用、遵循规则、奉献社会的人。《论语》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要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弘志向,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其进取意识和向上精神值得我们汲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党员干部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国学,加深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明理和睿智,拓宽看问题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对道德修养认知的水平,使自己懂得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中共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论和决策,都可以从博大精深的国学中找到传承基因和历史渊源。儒家学说倡导“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等等,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传承至今。我们在学习国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它对当前工作的重要借鉴意义。比如对于“礼义廉耻”,“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我们要深刻理解其广博的内含,融会贯通于当前的廉政建设之中。又如“忠孝仁爱”,“忠”,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党;“孝”,就是要孝敬长辈,试想,如果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干部,怎么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仁”,就是要广施仁政,以人为本;“爱”就是要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庭。尤其对国学中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学习,要努力发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领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则、为人处世的哲理、生产生活的奥秘,以求得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国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经典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与传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加文化素养,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与心得。
首先,在学习《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智慧。这些经典所传达的知识和智慧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依然闪耀着夺人眼球的光芒。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考,使我深深地被震撼。比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虚心向人请教,进而提升自我。《大学》中的“经国之才,教化之资”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人生方向,即要成为一个拥有才干和道德的人。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深刻感受到先贤们的智慧和他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其次,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培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国学经典强调人文关怀和道德修养,通过观照古人的行为和境界,激发我们追求卓越和完善自我的动力。比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要以身作则,不要对他人做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情。《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提醒我们要首先修身齐家,才能建设和谐社会。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培养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使我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惑。
再次,学习国学经典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们民族的根源和文化的独特性。每一本国学经典都代表了中国古代学问的一个方面,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载入历史,记录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贡献。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和热爱。我开始主动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研究传统习俗的意义,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并试图将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活中。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自信的源泉。
最后,学习国学经典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国学经典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取决于我们的修养和贡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追求成功、追求物质财富,但这些并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即通过修身养德、勤学苦练,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我要继续学习国学经典,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追求。
总之,学习国学经典是一段宝贵的旅程。通过深入学习,我感受到了先贤们的智慧,培养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最重要的是,学习国学经典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国学经典给予我们智慧和启发,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让我们共同学习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铭记先贤的智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四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优秀5篇】,供你选择借鉴。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老师看国学视频,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看,不看不知道,一看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一定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学说。
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的历史重任。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最近,校园里正在开展一项活动,叫做“国学经典诵读”,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国学经典包括很多,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复杂的还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等。
其实,在我五岁时,妈妈就给我买了国学经典诵读的全套书和碟子。妈妈说,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希望我背诵一些。当时我不懂,就摇头晃脑地跟着背诵。有一次,幼儿园搞儿童人气小明星选拔,我因为会背诵“子曰,学而时习之……”而被评为了人气小明星,照片还在光荣榜上放了好长一段时间呢!现在回想起来真有趣!
现在,我们学校也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在诵读时,大部分同学都很认真,只有极少数人心不在焉。我们一定要认真诵读国学经典,这是一项有趣的活动,而且对于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国家对外开放多年了,一些人就迷失了祖国的优良传统。现在,国家在小学阶段就安排我们学习国学经典,就是为了让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深入我们的骨髓,永远不会忘记。这样,在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在接受外界文化的同时,不会忘了我们的“根”。
让我们大家都来诵读国学经典吧!
暑假得此机会赴北京学习国学经典,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不得不承认,诵读国学经典的确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熏陶,对小学生而言亦是如此。这种国学经典的浸染,看起来是个大工程,突破起来也是个难点,但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视野的拓展,个人素质的提高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两天的课程培训下来,杭州的拱宸桥小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拱宸桥小学在国学经典教学方面走得非常扎实,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入学礼。开学初的入学礼仪(正衣襟、拜孔子、观国学馆等等)让孩子从思想上重视国学、礼仪、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王崧舟校长所打造的“乐学模式”也是让我感受很深:始于“悦读”,基于“熟读”,贵在“悟读”,成在“化读”。在国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提倡“儿童视角”,非常在意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王校长还呈现了“文化种子”的习得。以每天三诵、每课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查、学期一赛、学年一年来作为主要途径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拱宸桥小学王校长的“以教立心,以文化成”理念,把国学经典教育做得的确是有声有色。感受了拱宸桥小学的国学教育特色以及其他几位专家灼见之后,我也有了很多思考,现就几点来说明:
一、国学经典教育要有重视氛围的营造。几位专家都讲到了,陶冶熏陶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很重要。国学经典教育的实现并不只是通过那一周一节校本课,更不止于课堂上的教与学,还应该有一种环境、氛围的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习得或强化。如果只把国学教育的压力放在三四十分钟的课堂上,那这节课跟普通的文学课并没有太多差别,反而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应该打造国学经典学习的文化氛围。比如关于国学经典读书活动的开展、绘画活动的开展,文化墙的更新、班级读书角或者黑板报等栏目的更新。在楼梯处或走廊也可以有一些国学经典里面的诗文、或者宣传国学经典教学的标语等等。再另外,也可以通过“升旗仪式”“大队活动”来辅助宣传,多加熏陶。再有像参观国学馆等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学经典”的学习很重要。
二、国学经典教育要有策略的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要求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意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也不忽视国学经典。课堂上的兴趣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设计,多样化的诵读,趣味游戏、动画辅助教学、小诵读竞赛等等可以做些尝试。课余生活中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要依赖于学校活动的侧重。学校可以每月、每学期根据情况来计划关于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节目展演等等,或者配合读书活动、书画活动来开展。
另外,这也对老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身来讲的确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言(100字)。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了我国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通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还能够引导我们积极向上、做人做事充满智慧。在我通读《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和实践价值,给我的思想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启发与启示。
第二段: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人伦观念(250字)。
国学经典中的人伦观念是其独特之处。《论语》中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论述,提倡人们追求道德、真善美,而不仅仅追求名利。《孟子》则注重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这些经典中的伦理观念,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如何处理好家人、朋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的人生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要秉持人伦观念,不忘传统的美德,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第三段:国学经典中的处世智慧(250字)。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处世智慧。《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教诲,告诫人们要不断学习,永远保持进取的状态。《孟子》中提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人们要迎接挑战和困难。《道德经》中强调“上善若水”,让我们明白要以柔性和谐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变幻。这些智慧观念教会了我们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冷静、应对挑战,并以一颗智慧之心去处理一切事情。
第四段:国学经典对个人修养的启示(250字)。
国学经典对个人修养有着深远的启示。读完国学经典后,我意识到个人的修养不仅是外在的礼仪、言谈举止,更是内心的品质和气质的培养。《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的原则,使我意识到了对自己内心的反省和成长的重要性。《孟子》中的“养心莫善于寡欲”,教会了我要学会满足于现状,减少对外物的贪欲。这些启示使我更加注重个人的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品质和内涵。
第五段:国学经典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与作用(250字)。
国学经典不仅对个人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国学经典中的智慧观念不受时间的限制,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例如,《论语》中强调“不作恶而不怕鬼神”,告诫我们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品格;《孟子》中的“曰教诲”,提醒我们教育的力量及重要性。这些观念不仅能够引导我们正确行事,还可以帮助整个社会建立和谐、正义的价值观念。因此,国学经典对于现代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结尾(100字)。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与实践价值不可忽视。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底蕴,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些智慧观念不仅指引了我们的思考方向,更能够帮助我们在人际关系和个人修养方面取得进步。同时,国学经典也是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财富,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阅读和研究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的智慧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发光发热。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六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忙于工作与生活的琐事,心灵常常处于迷茫和饥渴的状态。然而,中国的国学经典却是我们从古代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每一本国学经典都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人生哲理。通过阅读和研习国学经典,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够提升自我修养,照亮我们的心灵之窗,给予我们以启迪。以下是我对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论语》——人生的智慧之书。
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中《论语》是我最为推崇的一本。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以朴实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道德原则。他们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准则,这些准则至今仍然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最为迫切需要的。
与孔子一样,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抉择。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迷失自己,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物。《论语》教导我们要做一个体贴他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只有把道德伦理放在首位,我们才能够做到心身合一,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困境。
第二段:《大学》——博大精深的学问之源。
《大学》是我从小就开始阅读的国学经典之一。《大学》告诉我们,学问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强调专注于学问,通过自我修养和不断努力来追求卓越。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有着误解。他们追求功利性的知识,而忘记了学问的真正目的——提升我们的灵魂和境界。《大学》教导我们要能够不断自省和反思,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追求新的了解和发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智者,用自己的智慧影响和改变世界。
第三段:《诗经》——情感的表达之美。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为古老的一部诗歌集。它包含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诗歌,涉及了丰富的情感和生活体验。通过阅读和研究《诗经》,我们能够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于人生的感悟。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视了情感的表达和体验。我们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所困扰,忘记了关心他人和感受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阅读和理解《诗经》,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情商,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第四段:《中庸》——生活的平衡之道。
《中庸》是一本具有道德指导作用的经典著作。它教导我们要追求内心的调和和生活的平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纷繁复杂的生活压力和不确定性所困扰,导致我们身心的失调和偏离道德准则。
《中庸》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稳定,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困扰所动摇。只有通过内心的调和和平衡,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身心合一,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第五段:《论草木之序》——自然与人的和谐之道。
《论草木之序》是《论语》中的一篇篇名。这篇篇名中寄托着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的和谐关系的思考和理解。在古代,人们重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通过与自然界的相互交融来达到心灵的安宁和身心的健康。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与自然的联系和和谐共生。我们过度消耗和破坏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身心健康问题的增加。《论草木之序》告诉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总结:通过阅读和研习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提升自我修养,照亮心灵之窗,给予我们以启迪。每一本国学经典都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它们,让它们在我们的心中永远发光发热。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七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老师看国学视频,重读《国学》,对我的心灵仍然有所启迪,有所受益。就是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孔子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修炼自身,传道授业,他自己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学说影响了无数人,但仍然十分谦和并注意学习,其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要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能力,面对纷乱复杂的世界有一种清醒的认识。通常一个人做错了事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盗窃、抢劫等行为,一种是无知违犯,他自己说错了,做错了却不知道,正如我们经常大声念错别字一样,他不以为自己在错。怎样减少出错,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柳永说过: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如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法律法规等等,这些规律已经被无数实践所证明,被人们广泛认可,我们按规律办事就会被大家认可,就会成功,我们不学习就不了解规律,做事就不能按规律、甚至违反规律,就不会被大家认可,也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做人学问大,标准很重要。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首先是做人要讲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会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所在。可见,国家强调德育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的持续是继承着儒教传统的。
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传世名篇,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国学经典的意义与价值(200字)。
国学经典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富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博大的精神内涵。这些经典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国学”,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够教育人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品格。国学经典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对于当代人来说,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是对自身修养的一种提升,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学习国学经典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步骤。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进行学习,《论语》、《大学》、《中庸》等作为国学经典的代表,是初学者的不错选择。其次,要善于借助辅助资料,如注释、讲义、研究成果等,以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经典中的深意。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运用经典中的思想和道德观念,贯彻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促进思想和行为的统一。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能够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增进与他人的友谊。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当代知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便更好地运用国学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第三段:国学经典和现代社会的关系(300字)。
国学经典与现代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国学经典强调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能够为当代人提供精神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国学经典所反映的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致的。其次,国学经典所提倡的智慧和思辨能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和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学习和运用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和思考方式,能够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最后,国学经典的传承和发扬,能够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性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
第四段:我对国学经典的倾听与反思(200字)。
学习国学经典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思考。首先,我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让我感到无尽的思维宽广和奥妙。其次,国学经典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身份认同,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并愿意为其传承和发扬而努力。学习国学经典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和个人品格的培养,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艰难但充实的过程。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我深感学习国学经典对于更好地塑造自己的思想和品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国学经典的未来发展与应用(200字)。
国学经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国学经典的需求和情感共鸣会越来越强烈。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积极推动国学经典的教育和研究,加强国学经典在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同时,国学经典也应该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相结合,以更加生动和多样的方式传播和普及。通过电子书籍、网络课程、音频、视频等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学习和运用国学经典。只有这样,国学经典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它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计1200字)。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九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xx年暑假,我参加了校园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xx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能够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就应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十
中华五千年礼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经典著作、诗词曲赋、文学名著、名言佳句,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诵读节目,感受颇深,经典诵读大赛是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复赛和决赛都采取国学知识和应用题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的选手为代表来参赛,已检测当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传承。
经典诵读大赛在启动仪式上,六十名学童团体诵读《子弟规》,并举行了开笔礼。经典诵读大赛是以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名师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
我爱记诗词是在大屏幕上出现1个或2个字,由5名选手分别说出有这些字的诗词,坚持到最终者获胜。那么多的古诗词流利的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他们要下多少功夫!我觉得自我和他们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多读并且这个比赛清晰的体现了我囯学生对诗词的知识的掌握情景,也体现了我囯学生的博学多才!名师对对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问题,从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
最终是美德大考验,导演会给选手们设置不一样障碍,观察选手们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三百四十名选手有许多选手没有经过比赛,很遗憾。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
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过诵读经典诗文,能够让我们走进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十分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经过观看《xx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诵读、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
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忙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完美,让我们的国家更富。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十一
刘金国同志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与他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门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
先进人物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手不释卷,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我们要学习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是与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分不开的。因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他们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刘金国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他顾不得照顾家里的亲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
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我觉得我们就要像他们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刘金国同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这说明他踏实工作,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利益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夙兴夜寝,殚精竭虑。要经受住苦与累的考验,勇挑重担,以累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十二
国学是指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文化体系。它是国家文化和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诵读国学经典,则是活化国学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相信我们无不认同,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增长学识、涵养人生,更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诵读如诗般的四书五经、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既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贡献,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坚守。一方面,这些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是代表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诵读经典的同时,也能引发我们内心的共鸣,开启内心深处的智慧。思考经典的意蕴,触感经典的情感,从而提高人们的思辨能力和修养品质。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视、手机、游戏、社交网络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占据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方式也对人们诵读国学经典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诵读国学经典,需要我们耐心、专注、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更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理解,需要我们坚定地摆脱这些虚假文化,回归到最本真、最真实的自我。也正因如此,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如何更好地融入诵读国学经典这一过程,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实践诵读国学经典的理念呢?首先,我们需要挑选适合自己的国学经典,有针对性地诵读。不同的经典对人的背景和耐力都有所不同,如果我们从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入手,就可以使诵读这一行为成为一种令人享受的乐趣。其次,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尽量利用闲暇时间来学习和诵读国学经典。最后,更需要我们从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来坚定自己不被外界干扰。
第五段:总结。
总之,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熟悉中华传统文化,更能使我们接受一种令人赞叹的修身养性之道。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但我们有理应胜任这一任务。让我们一起在不断学习、不断诵读、不断领悟中,找寻到自己的内心所向,为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统的涵养,去贡献我们的力量。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十三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学习《国学》,让我懂得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选。
“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总之,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易中天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作为教师,因为孔子而自豪。
教师的工作平凡,教师的职业崇高,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光荣,教师的报酬微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十四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泉和根基。而学习国学经典,则是激发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必要途径。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课程设置都强调了国学经典的学习。我也走过了这样一段诵读国学经典的历程,不仅收获了知识,更体会到了内心的升华。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我开始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漠然置之,觉得当下的社会发展已经超越了古老的传统文化。但是,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在珍贵。国学经典中蕴含的道德经典、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不仅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且充满了智慧和启迪。这重要性不仅仅是在于文化遗产与历史传承,更在于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精神等,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社会和人际关系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段:锻炼了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不得不注意到,这些经典的语言和词汇都有着非常深奥和精确的表达方式。这锻炼了我们的语文能力和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表达和文化素养,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思考水平更高。同时,国学经典的学习还让我意识到生命的真谛,学会了如何真正理解和对待人性的质地。这不仅是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锻炼,而且是一种德行教化,使我们能够理性的看待世界,掌握人生方向。
第四段:增强了文化认同与爱国之心。
学习国学经典,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回归。它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中华民族,我们既有自己得灿烂发展历史,也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实践。在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上,我们承袭着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推向了现代。因此,学习国学经典不仅是文化认同的升华,更是爱国精神的升美。它引导了我们的内心,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心怀祖国的和谐与共荣。
第五段:总结和启示。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内心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作为学生,学习“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带给我的是知识、智慧和美感等各个领域的飞跃。在接下来的生命时光里,我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命,继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中华传统文明的精神和记忆,推动中华民族在文化传承上的不断升级和发展。通过学习,我们重温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哲学丰富,让这些文化知识成为我们一生中永不掉队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不断探索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有力基础。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十五
近年来,国学经典在中国重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在与国学经典的接触与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品质的培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凝聚着孔子、孟子等古代圣贤的智慧,它们一字一句都充满着深邃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国学经典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伦理标准。在翻阅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使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国学经典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国学经典教人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深入人心地传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类共通的价值观念。在学习《论语》时,我受到了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明白了待人接物中的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在阅读《孟子》时,孟子的“仁者爱人”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深刻认识到慈悲为怀的重要性。这些道理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引导我去实践、去奉献。
国学经典在品质培养方面给予了我许多启发。国学强调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提倡修身养性,注重品德修养。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受到国学的熏陶。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国学经典中的道德准则,从小事做起,修身长养。比如,《大学》中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在日常中也常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是否符合道德的标准,力求做到道德修养与学业并重,注重培养自己的品质。
国学经典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品质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追求多样化,但也产生了追慕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国学经典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教人坚守本真、秉持传统价值观,赋予了我们重建信仰与思考现实的力量。同时,国学经典在国际交流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它能让外国友人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拉近文化差距,促进各国间的友好合作。
第五段: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现代生活。
要实现国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将其融入现代生活。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大国学经典的普及力度,将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提升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其次,国学研究机构和传媒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组织国学讲座、举办传统文化展览等形式,向社会传播国学经典的知识与智慧。此外,也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的方式,将国学经典的知识与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
总结: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心灵激荡与人类情感中展示出无穷的魅力。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品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唯有将其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实现国学经典的真正价值和作用。让国学经典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引领我们秉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十六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