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反思记录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学反思记录表篇一
想不到,在这小小的排队里还有这么多的内涵,看来孩子的小脑袋中还真藏着不少秘密在等着我们来发现呢。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第一。那么用什么方法让他们主动放弃这样诱人的位置而互相谦让的排队呢我们怎样让大家不争不抢呢我试想几点:
1、能够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站第一;
2、能够轮流站第一;
3、遇到不讲理的孩子,教师能够用转移的方法,鼓励他帮教师一齐管理小朋友。
案例实录:有一天,午时起床后,我正给女孩子梳头,佳佳走过来告诉我说她肚子疼。于是我用手轻轻给她揉了揉,提醒她如果还疼就告诉教师。当我组织正常的教育活动时,突然哗的一声,佳佳吐了一地,脸上、身上全是呕吐物。见此情景我急忙替她擦脸,帮她脱下弄脏的衣服。琪琪看见了把自我干净的衣服递给我说:教师,今日佳佳没有带书包,我把衣服借给她换。当时,我很感动,一个5岁孩子在没人提示下主动帮忙同伴,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回头再一看,大部分幼儿用手捏着鼻子,捂着嘴巴,一副厌恶的表情。
分析反思:平时我们总是耐心教育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忙、互相照顾,而现实当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于是,我帮咪咪换好衣服后,递给她一杯水,关心地问她:咪咪,刚才大家都笑你,你心里好受吗咪咪难过地摇摇头。之后,我向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看到别人生病了,你会怎样办有的小朋友说:不应当笑话她。应当拿衣服给她换,倒杯水给她喝,不应当------大家发言十分进取,最终经过讨论:小朋友明白我们大三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会有困难,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忙,我们应当像一家人一样热心帮忙朋友。
这次突发事件,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同情心离孩子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孩子们被大人的爱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样去同情、关心别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谦让、友爱、团结的精神,常常为了玩具你争我夺,不会谦让。可孩子们总会长大,总会离开父母筑造的窝,他们要生存,不仅仅靠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同情、关爱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幼儿教师,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幼儿教育目标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机,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幼儿园教学反思记录表篇二
我是一名转岗的幼儿教师,快三十的年龄我才来到了这个崭新的行业,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努力,每一天有所反思,有所提高,就会把工作越做越好。所以在工作中我十分注意观察与反思,幼儿平常的一举一动、一句话语、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引发我的思考,慢慢的我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一次,四名幼儿在音乐区跳舞。录音机中唱到三条鱼水里游,快快活活做朋友时我好奇的看着他们,想看看他们谁会被淘汰出局。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四个人搂在一齐,并没有把谁丢下。我表扬了他们,我感觉,是他们给我上了一课,使我受到了教育。三个确实不等于四个,可是生活不是古板的数学,生活中充满了美妙的情感联系。《小金鱼》的真谛不就在于教育小朋友快欢乐乐做朋友吗
大雨过后,许多长长的蚯蚓从土里钻了出来。我想实地给孩子们讲讲蚯蚓,可是孩子们却听不到。因为他们看到了蚯蚓都大声地尖叫着,一声接一声,不能停下来,就像游乐园中人们玩海盗船时发出的阵阵尖叫声。我觉得他们并不是十分害怕蚯蚓,不然他们为什么不躲开而是争着靠近呢尖叫是不是在给他们减压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呢看着他们好奇的眼神,听着他们的声声尖叫,我没有制止。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们这样的尖叫,叫完了就完了,他们还是像往常一样欢乐。有位名人(忘记名字了)说过要让儿童像儿童一样地生活。在转岗培训的第二堂课上教师讲的这种观点。当时教室外十分吵嚷,是北京小学的孩子们吧教师说:不用去管他们吧,他们是像儿童一样地生活,他们此时此刻是欢乐的。我想:这天幼儿看到蚯蚓都热烈地尖叫,其中有他们看到新事物的欣喜与好奇;也有对新事物的恐惧与惊叹,更有对新事物的接近与向往。
深秋时节满地的树叶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部分孩子开始在周围草坪上捡拾树叶。一会儿就能检一大把。给你票。小迪在给上滑梯的小朋友发票。小朋友也配合,接过一张票还说了声多谢!这时我又发现小辉在往滑梯口那儿堆树叶,其他幼儿也模仿他把自我手中的树叶放在那儿了。我有过去的冲动,想告诉他们滑梯上会变得又脏又乱了。这时一名幼儿从滑梯上滑了下来,把树叶冲得哗的一下飞了起来,落到四周。孩子们欢叫了起来!噢!他们是不是有一种看到激流勇进的船冲下来那一刻水花四溅时激动与欢乐呀他们的欢笑声和再次行动肯定了我的想法。他们真了不起,创造出这么好玩的游戏!我真想不出来呢。在佩服孩子们的同时我也不忘反思:自主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很有益处,教师要给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用心的支持。他们会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能创造、发明出一些有好处、搞笑的游戏来。
幼儿离园后我去厕所方便,正碰到一位妈妈带着一名幼儿上厕所,妈妈把孩子扶上厕所,孩子蹲在里面,妈妈蹲在外面,***大手扶着孩子的胳膊,听到啪嗒、啪嗒两声,孩子说:拉完了!虽然这是很平常的的事情,但当时我感受良多:有的幼儿为什么会把大便拉在裤子里幼儿为什么会离园后才让妈妈陪着大便思考之后我明白是我做得不够到位,还没有得到孩子的高度信任,孩子需要妈妈式的帮忙!之后我们对班上有类似问题的幼儿采取了妈妈式的帮忙,确实帮忙幼儿较快的度过了入园大便难一关。
幼儿第一次尝试爬斜在半空的不规则攀网时,小惠爬得谨慎而留意,小音在小惠前面,她爬得比较快,到了上头她反过身来对下头的小惠说:小惠,你爬吧,摔不着的!小惠听后果真稍加快了攀爬速度。看到她们的行为我感到:幼儿之间构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欢乐成长。同伴之间的鼓励与支持不一样于教师给予的鼓励与表扬。因为他们的鼓励源于自身的尝试与感受,更容易产生同感和共鸣!
活动区活动时小羽高声叫我:马教师,您看她小手指着城堡。我看了看和她说:这个城堡真漂亮,你真棒,是个小建筑师!这时我发现晨晨用一双渴望的眼睛看着我!我冲他笑了笑说:晨晨你也搭了,对吧!他点点头。我说:你搭的也很好,教师看到了!他听了笑了,眼睛亮亮的看着我,目光中闪烁着欣喜和自豪!之后我反思:活动区的灵魂在于幼儿自由选取和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说教师无事可做了,幼儿能够坚持下去,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很重要。当然还少不了启发与引导。外向的幼儿会迫不及待地和教师要表扬,对于内向的幼儿呢善于捕捉幼儿情绪、情感变化的教师,不要把他们忽略了啊!
反思使我的工作潜力逐渐提高;反思使我更受幼儿的喜爱;反思使我每一天都有所收获;反思使我充满前进的动力!反思让我成长,我在成长中将继续反思,坚持下去,我要继续做善于反思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学反思记录表篇三
“李小多分果果,分到最后剩两个,一个大、一个小,大的留给张小弟,小的留给他自己。”这是一首充分体现了分享与谦让的教育思想的儿歌,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在实际生活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做不到将大苹果留给他人,也许经过一定教育问幼儿选哪个时,幼儿嘴上会说选小的,但是实际去拿是一般都会拿大的(除非不喜欢)。幼儿能否理解分享与谦让的道理,真正做到主动自发的与他人分享谦让的行为呢?分享是幼儿将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同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分享对于幼儿来说,仅仅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不经意间流露或者发生与同伴交往的一种形式。而谦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分享与谦让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然而在人们对知识、对学习、对教育重新进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却不免又使人困惑、令人深思。
案例一:
幼儿a是中班的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会说话,但也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是比较被动,看见争争抢抢的场面总是后退一步。有一天刚从玩具架上取下一件新玩具正高兴地玩着。突然幼儿b走过来说也要玩。成成不想给,两人争夺起来。老师看见了说:“我看谁是谦让的好孩子!”幼儿a极不情愿地把玩具推给了,幼儿b以胜利者的姿态玩去了。幼儿a则无可奈何去玩别的玩具。
分析:看这幼儿a无聊的玩着其他的玩具,我不仅思考刚才的做法: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但是不是应当发自内心呢?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教育,但像幼儿a这样的谦让究竟叫不叫谦让?这种做法对其本身的成长发展究竟有多大意义?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案例二:
饭后休息时,幼儿c拿了一包qq糖开始向同伴炫耀。幼儿们纷纷围在她身旁等待她分发。幼儿c开始高兴的分给自己的亲信好友。由于包装并不透明,当分到最后几颗时,幼儿c在分发时没看清楚,不小心把所有的糖都分完了。当她发现自己没有了时,开始大哭起来跑到一旁的老师身边说:最后一个拿到糖的小朋友把她的糖拿去了。
分析:刚开始分发时幼儿c是很开心的。当分到最后一颗时不小心也给了别人,这时才开始大哭,她的哭声说明什么?是委屈还是不甘心?一开始时分给其他小朋友时她还是表现出了很大方的样子。为什么给了这么多都不难过?而对最后一颗这么舍不得?是不是可以说要让孩子做到分享容易、谦让则难呢?因为从物质上讲,分享意味着共同享有,我虽然给你了,我也还有;而谦让却等于如果给你了,我就没有了,因此很难让幼儿接受。
案例三:
下午点心吃黄瓜,幼儿d不喜欢吃黄瓜,又不能扔掉,他看到幼儿e正吃的很快,便转头和他说了什么便把手里的黄瓜塞给了他。幼儿e吃第二根黄瓜吃不下了时就向老师求救。老师去了解情况时幼儿d说:我是谦让给她吃。让我哭笑不得。
分析:像这种把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并称之为“谦让”的行为,并不少见,午饭时常有孩子把自己不爱吃的菜放到他人的碗中,他们为什么会称自己的行为是谦让?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谦让的含义,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的谦让行为?
案例四
晨间活动时玩橡皮泥,幼儿自己去选择工具。幼儿f的奶奶陪同下去拿橡皮泥。幼儿f拿了一盒较旧的橡皮泥,她奶奶在一旁马上就说:“你这小孩真笨。这盒好拿这盒去玩。”说着就快速拿起一盒比较新的橡皮泥给孩子。而旁边一个来不及伸手的孩子只能拿了幼儿f原来的那盒。
分析:这可能算是家长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问题,在幼儿园里我们教育孩子分享合作、团结友爱,可是有的家长教育却是与幼儿园背道而驰,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家长的观念、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上述案例中,幼儿f有了谦让的表现,家长不但没有表扬孩子的行为,反而说孩子笨。所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孩子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分享与谦让的观念也得不到培养。
1、幼儿园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分享与谦让这一品德教育?是不是可以把分享作为谦让的基础去对幼儿实施教育?
让幼儿在懂得并愿意分享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谦让?
分享行为包括自发分享,诱发分享,被动分享。案例一即属于被动分享。被动分享行为产生最初,在老师要求下共同分享,或在幼儿强迫下进行的“分享行为”幼儿不懂得同伴间玩玩具得规则:大家一起玩。在老师得被迫下,被动地与其他幼儿产生分享行为。有的幼儿过于胆小,如:幼儿a,被别人拿去玩具后,只是稍微作出反应,却也只能被迫地产生“分享”。这样“分享”使一方愉快,一方愁。
而诱发分享行为使在幼儿初步理解“分享”,却又在道德认识水平低的情况下,产生利他行为。在平时的游戏中,幼儿往往会为争抢玩具而大大出手,在建立了“不许随便拿别人的玩具”这一规则下,幼儿的争抢行为得已制止,教师进一步主导幼儿向其他幼儿“借玩具”产生另一种规则:在别人同意下,拿走玩具。因此,这样诱发,使得幼儿都愿意与别人来分享他的积木,这时也抓住时机进行礼貌教育。
教师在发挥幼儿的主导性。积极性,能动性,注意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探索分享行为的过程中,幼儿的分享慷慨程度会不断提高。这时自发分享就会产生其中、当幼儿发现某一幼儿正在为一玩具而苦苦另一幼儿借时,他会主动拿出来说:我给你玩,在尝试分享图书时,幼儿会主动的提出;我要和xx一起看;或者幼儿间相互商量说:我们一起看这本书吧!此时的自发的分享就以成为幼儿间社会交往的手段。
2、其次,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幼儿分享是比较容易的,而谦让对于幼儿就不太容易接受。案例二说明要使幼儿达到能够自觉谦让,实非易事,因为不但要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还要有这种品德形成的情感态度,即要乐意去做。所以这是一个涉及到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笼而统之地把分享、谦让混作一团去处理,使本来易于解决且对幼儿十分有利的教育机会就失去了。如两个幼儿争夺一本图书,我认为,如果以两人一起看的解决方式处理,就更利于幼儿的健康心理与品质的培养,因为既解决了矛盾冲突,又培养了幼儿合作共享的情感。在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去实施,对于较小的幼儿可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在满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逐渐教育其学会轮流玩、轮流使用。如班上添置了新玩具、新图书,幼儿都想玩、看,教师可引导幼儿想想在人多玩具少的情况下,如何都能玩到新玩具。如可采取先轮流玩的办法,再由此过渡到谦让。
3、再次教师在教育幼儿谦让的同时,也应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作考虑。一个人的良好品德不仅仅是谦让,诚实、勇敢、自信、热情、友爱、好问以及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都是不可忽略的。案例一中幼儿a行为就说明过分的谦让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懦弱,甚至对自己丧失信心。而象案例三中的幼儿d,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分析一下其对谦让的认识与理解?如果是真正不理解,可帮助其理解;如果是明知故做,那么要让其明白,自己不喜欢的,别人可能也不喜欢,对别人施“恩”也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不要使谦让过了“界”。把自己不喜欢的强加给别人,还美名其曰“谦让”,岂不是扭曲谦让?要让其懂得,真正的谦让是双方都高兴、都情愿、都为这件事而感到高兴,而不是强加于别人。
4、最后我们经常谈教育的一致性问题,从案例四中幼儿f和她的奶奶身上便表现出家园教育的不一致性,家长关心幼儿,担心幼儿在幼儿园会吃亏,希望帮助幼儿得到最大的利益,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却与幼儿园里的教育产生一定抵触,成人是幼儿的镜子,成人对事物的处理方法会直接对幼儿产生影响。或许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能给我们一点启示,以分果果为例:
我们把大的苹果与小的苹果都放在孩子面前,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时候选大的,什么时候选小的,我们还可以把我们大人的选择告诉孩子,并告诉他原因,我们也可以告诉我们希望孩子选择哪个,但是,最后的选择是由孩子来做的,那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关注孩子的选择。
我们还要把分享和谦让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为分享和谦让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物质的分享谦让可以亲眼看到,精神的分享谦让虽然看不到,却可体会到,两者是一种巧妙的融合。幼儿在不断地成长,分享谦让行为的表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需要借助教育,借助日常生活逐步渗透,采用行为鼓励法、榜样示范法等各种教育方法,避免单一的说教,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产生自发分享、自发谦让的愿望。
幼儿园教学反思记录表篇四
每周一上午的第二个活动是我们班的撕纸特色活动,在这一个特色活动中,我们会安排一个有关撕纸的手工活动,这周的撕纸特色活动是学习对称撕纸“爱心”。在活动之前,单老师已经为孩子们准备好了撕纸的材料,对称折叠好的粉红色纸,纸上还画好了半个爱心轮廓。当我看到这些准备好的材料时,还对她说:“我们老师是不是做的太多了,他们就撕一下而已,应该会的。”单老师说:“顾老师,你不要太高估他们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是很弱的。”我也就赞同了单老师的看法,于是开始教授孩子们什么对称、如何撕爱心的过程了。等到孩子们拿到撕纸材料开始自己独立撕纸时,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孩子把爱心差点分成了两半、有的孩子拿着纸不动嘴里一直念叨“我不会撕”、有的孩子只顾着撕纸没有照着爱心轮廓来撕、有的孩子叫会撕的小朋友帮他撕……当然也有成功的孩子,但是寥寥无几。为什么我认为的一个极其简单的对称撕纸,在我们班实施的时候会发现这么多的问题呢?活动结束后我开始反思。
虽然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班每周的撕纸活动都会开展,但是仅仅一周一次的撕纸活动完全不能达到孩子撕纸练习的效果。再加上孩子平时的动手机会也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家里,家长一来担心孩子的危险,不让孩子接触剪刀这类美工工具,二来怕孩子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不让孩子玩撕纸、手工等会制造出他们认为是一些垃圾的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不到相应的练习,以至于孩子们在撕纸的时候会出现小手不灵活未能完成撕纸作品的现象。
孩子的身体各部分的发育都有一定的时间段,可能小班孩子的手部肌肉发育还没有很好的发育,特别是需要手指活动的这一精细动作,小班孩子还是有困难的。针对这个手指肌肉不发达的现象,我们老师可以多创设一些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手部精细动作的游戏活动,比如:扣纽扣、串珠子、涂色等。这样孩子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就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
我班孩子的个别差异较大,动手能力差异也就很明显。这些胆小的孩子,他们之所以不敢动手撕纸,一是可能是因为怕撕坏作品所以迟迟不敢动手撕纸;二是可能是因为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开始下手,如果老师给他撕开一个口子,估计他就会开始独立进行撕纸了;三是可能在老师教授的时候没有听,他不知道做些什么。针对这些现象,在今后的撕纸活动中我们老师要特别鼓励这些胆小的孩子大胆撕纸,告诉他们撕坏了没有关系,只要是自己撕出的作品都是非常棒的。还有教师要在幼儿操作之前,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看得到自己的示范,而且要用各种形式吸引孩子来看示范活动。
撕纸活动适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因为区域活动人少,便于老师指导。而我们整班进行撕纸活动,孩子们同时进行,当老师在指导其中一组孩子的时候,可能就有其他组的小朋友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已经把操作材料给破坏了。这样等到老师来指导的时候已经没有材料再让孩子重新进行撕纸活动了。针对孩子得不到及时的指导这一问题,我们暂时只能多为孩子准备一些操作材料,万一孩子在操作失误的情况下能够有再次撕纸操作的机会。
幼儿园教学反思记录表篇五
在北美、欧洲的幼儿园和小学里,有一种流行的活动——“圆圈活动”,即早谈活动,就是让教师和孩子围圆圈坐在一起谈话、学习。由于该活动能够创设一种充满关怀的学校氛围,通过相互示范进行教育,倡导民主价值观与亲社会行为,有利于促进儿童道德、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深受欧美各国各级学校的欢迎。在我园,也特别重视早谈活动,从早谈氛围的营造、早谈流程、早谈规则和要求到早谈内容的选择,处处融入人文关怀。
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是使早谈活动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展示才华,也可以排解负面情绪。即使做错了事的孩子也不会受到批评,他们得到的只是老师、同伴善意的忠告和建议。在这个安全的环境里,孩子体会到了诚实的乐趣,体会到了分享的温馨,体会到了尊重的力量。这种温馨的心理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道德品行。
同时,老师也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进行相应的环境准备,如跟主题相关的图片、录像资料等,也允许孩子们带来分享的东西,如照片、礼物等。
我们一般以柔和的音乐开场。音乐一响,孩子们开始收拾手中的玩具和图书。早谈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都集中过来,或坐椅子或坐地上,每个人都找到了舒服的位子。
音乐停了,我们开始了开放式的谈话。一般由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开始:
“我今天很开心,因为我没有迟到!”
“今天闹钟一响我就起床了,妈妈表扬我了!”
“今天早上来园的时候,我看到门口的‘文明小天使’好有精神,我也大声向他们问好了!”
“我用英语跟老师说:good morning!”
然后,老师或某个孩子将话题引入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如分享以前的旧照片,一起解决某个难题,讨论一件最近发生的事情等。孩子们通过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表达和倾听;对于所出现的不同答案,也学会以开放的态度进行讨论。最后,老师总结谈话的主要内容,对孩子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和强化。
根据幼儿园各级各班的特点,我们的早谈活动并不一定围圆圈,而是本着以幼儿为本,由自己选择舒适的位置,或围圆圈盘腿坐地上,或坐椅子上,或围半圆等等。
除了给孩子营造轻松的氛围,参与早谈的老师还必须关注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愿说,同时适时评价和小结,帮助孩子们理清思路,畅所欲言。
我们的早谈活动对孩子也有特殊的规则和要求。首先,当某个幼儿讲话时,其他孩子必须目视说话的孩子并认真倾听。在这里,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谈话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其次,当有不同意见时,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必须在其他人讲完之后再表述。第三,谈话的孩子可以提出特殊的要求,如要求关上房门,要求其他孩子站起等。第四,当有资格说话的孩子不愿意说话时,教师和其他孩子给予他思考的时间,可以选择放弃。
不同的讨论主题可以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在我园,早谈内容来源广泛,包括社会上的各种热点问题、孩子们身边的偶发事件、各种节假日见闻等。除了以上内容,早谈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孩子们的自我成就展示,如“我把垃圾丢进垃圾桶”,“我买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我自己起床”……在这里,谁有一点小小的“成就”,谁就会引人注目,成为“中心”,获得大家的欣赏。同时,也让孩子们相互分享自己的快乐、分享自己的表演、分享自己的秘密,培养孩子们的信任感,并和同伴、老师建立亲密关系。
早谈活动看似简单,但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却需要认真管理,认真钻研,并长期坚持。只有这样,蕴含在早谈之中的教育之花才能越开越艳!
幼儿园教学反思记录表篇六
歌曲《春天》是一首旋律优美舒展的三拍子歌曲,这是一首很优美、动听的春天歌曲。作为中班幼儿的学习内容来说,歌词形象,曲调简单,朗朗上口。应该是十分适合的,相信也会深得孩子的喜欢。
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了解歌曲的乐句,学习用清楚、明亮的声音唱出春天的美好、愉悦的情绪。按图谱的提示唱准歌曲,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情景再现:
“春天来了,青青的杨柳随风飘,小小的燕子飞来了,春天的阳光多温暖,祖国的春天多美好。在这个美好的春天里,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叫《春天》请你仔细听哦!”我开门见山地直接导入活动,用优美的声音唱出了《春天》的歌。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听着。“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我展示出图片,吸引了幼儿的注意。然后根据图片教会幼儿歌词,下面一步就是加深难度,在记忆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歌曲的节奏型。就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通过语言引导,孩子们就像在“闯关”一样,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请你帮老师演唱的歌曲拍节奏。”我边唱边自己带领幼儿拍节奏,给幼儿以示范的作用,但是,效果并没有达到我期待的效果。大部分幼儿在拍手的时候乱了阵脚,声音零乱。
老师边弹琴边唱,幼儿轻声跟唱,声音基本和谐,歌词图片的出示,能让幼儿基本唱准歌词内容。从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中,我总结出了这节课获得成功的两点:
1.在记忆歌词部分我充分发挥了图片的作用,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另匹配了与歌词相应的动作帮助动幼儿记忆歌词。
2.利用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投入到各自的角色表演中。
大部分的孩子能够做到有始有终跟随老师的节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孩子们敞开的不仅仅是歌喉,敞开的更是他们的心扉;孩子们唱响的不仅仅是《春天》,更是对春天美好的畅想!
幼儿园教学反思记录表篇七
美工活动对幼儿来讲是游戏、娱乐,也是创造、表达的一种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每一位幼儿都有创造的潜能。泥工造型是一种运用插接、刻画、印贴等手段,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丰富的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形式。同时这也说明了美工活动对幼儿小肌肉发展和思维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如何为幼儿创设教学活动锻炼环境呢?这是上好一节美工课需要关注的课题。
首先本节教学活动的目标:学习用牙签插接的方法,表现刺猬的形态特征;能运用搓圆的技能表示刺猬摘果子的情境;发展小肌肉动作,大胆参与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目标的制定在认知、技能和情感上重点突出了技能,难点定位在插接的手法和重点在于搓圆的方式。从目标的确定开始就对幼儿的动手能力提出了要求。如何将其融入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在活动中让其得以体现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于是在我设计活动导入环节就运用了手指游戏,土豆变变变,它来自于幼儿平时室内游戏,平时在游戏环节我们会经常给幼儿做手指游戏,帮助幼儿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活动趣味性,为活动奠定了基础。活动中通过视频以动态进行展现刺猬的特征和形态,幼儿熟悉的巧虎形象,以第三方的口吻陈述,好像是巧虎在进行介绍,让幼儿投入其中,以及最后的展示背景用西兰花做出了森林的造型,同样的这些形象、实物也是来自于幼儿平时的生活观察。
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索的欲望很强,常常有一些看起来危险的现象发生。如何转危为安,巧妙利用,有目的地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变为我们可利用的教材,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是本节课选材的关键。从土豆到牙签,过程中也经过很多次的尝试,土豆的硬度和牙签的弊端都曾成为课前准备的难点。在手工活动中,重要的是得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陈鹤琴先生说过,叫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但又必须是非用力不可的。3~4岁的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手指力量小,也容易疲劳,所以在选材时,首先要注意简易性。由于我班是有过一年托班经验,尝试锻炼的机会比新小班多,且升入小班后我们就鼓励幼儿安全使用剪刀,利用美工课,让幼儿从撕面条,撕小草开始,尽量多的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
①手工活动能使手腕配合一致,使各种动作协调。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人人动手参与,作品完成后又个个都有成就感。
②手工材料的五花八门及方法的多种多样,可以让幼儿信手捏来,随意创作,同样也能满足、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③通过手工活动,能引发幼儿以自己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象艺术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通过实践,手工活动对于幼儿的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精确性的培养,以及对耐心、细致、勇于实践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通过使用剪刀,手的张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原先大拇指和小手指的灵活性很差,不能同时张合,经过反复多次练习,他们小手指的肌肉动作协调了、精确了。美术美工活动可以说是平时积累的成果。
小班的年龄特点注定无法安静的坐在座位上作画,歌曲的结合让活动更富生趣,但是反观活动我发现,正是因为太重视年龄特点,将关注点放在插接上所以活动中不够大胆,从练习搓圆的方法到评价都是由老师作为主体进行介绍的,更加大胆的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说,尝试做,成为活动的最大主体,坚持开放性原则,更多让幼儿更充分的感知和操作,从而更好的帮助幼儿在自我表现与所表现的事物之间建立起关系。
本次活动幼儿专心地观察老师的操作过程,认真地制作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可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当孩子们完成作品后,对于整理操作工具的要求老是抛在脑后。没有特别强调收整的要求导致了幼儿似乎不是很在意。这成为了我不得不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课后我仔细分析主要的原因,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督促先做完的孩子养成整理操作工具的习惯。对于整理好操作工具的孩子也没有及时地予以强化,使得那些先做完的孩子慢慢地对于整理操作工具的要求变得不再很敏感。当然对于整理操作工具这种没有乐趣的活自然避而远之了。那么,用什么样的办法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地在活动后整理工具且不会忘记呢?事后我尝试用实物奖励的办法。例如在集体点评时,以“蜡笔妈妈”“桌布妈妈”的身份对主动整理好操作工具的幼儿进行奖励,并谢谢他们将宝宝们送回了家。希望在多次的努力下帮助幼儿自然而然地养成收整工具的好习惯。
此次美工活动我受益良多,小班的美工活动不光是技能的培养,还有创造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幼儿正处于一个创造和发展的时间,我们应该为幼儿打开创造的大门,让创意源于生活,创造给予幼儿。
幼儿园教学反思记录表篇八
今天,我教学的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雨”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美丽的彩虹》的第一课时。《美丽的彩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诗歌。全诗图文并茂,插图优美,生动有趣。“彩虹”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很不常见而又很神秘的一种自然现象。这首诗歌很容易引发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激发小朋友的求知欲。
我先说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一些关于彩虹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大自然的美。
2、认字16个,写字两个,进一步巩固识字能力。
3、学习诗歌的前三个小节,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让孩子们能把自己的想象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随文识字;情感朗读;发挥想象力,并说出自己所想的内容这三个环节,基本达到了识字、读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我是怎样来达到这些目标的:
1、新课标改革下,一年级课文中所要求识记的生字比较多,如果让孩子们用单一的方法识字,可能比较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让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主动识字,我用简单字相加和故事识字的方法来认识了“虹”字。用对比“晴”和“睛”来让孩子用偏旁来区分形近字。用词语搭配来学习“戴”字。让学生不仅认识了生字,也掌握了自主识字的方法。
2、在指导孩子们有感情读文这一方面,我抓住每一小节的几个重点词语,如“雨过天晴,高高,遥远,更加”等,让孩子们进入到情景中去,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培养低年级小朋友积极地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我让孩子们思考并交流 “你走过彩虹桥,还希望能看到什么?” “彩虹还像什么?”。训练了小朋友的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
幼儿园教学反思记录表篇九
本次活动的设计及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用心的,但是经过上课之后,让我又有了几点新的想法:
1.活动的导入。
导入部分我原来的引导语较为平淡“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们拍摄的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欠。如果我设计为: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师伸出手指问幼儿,幼儿即兴回答。)这样的提问设疑,可以使幼儿发散思维的大胆去想、去说,因为谁也不知道老师到底想说“手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还能够与“导入视频”中的环节吻合,既能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能够与视频巧妙的结合!
2.幼儿操作“印指纹”部分。
因这是科学活动,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则,我考虑到可以在探索环节整合“数学领域内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领域”,却没有适时的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所以使得印“指纹印”的环节显得很拖拉,而且不仅时间很长、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儿的指纹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导致了后面的点数环节出现脱节,可见,让幼儿自己印指纹印是不太合适的。不如就让幼儿用放大镜来直观的观察自己的指纹,然后将观察到的记录到记录表上,这样或许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能够让人觉得本节课是由科学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动而呈现出闪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儿已会识字的能力。
在认识指纹的环节中,我本想有一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指纹的样子,为三种不同的指纹起名字,从而起到发散幼儿想象力的目的。结果,在出示指纹图片时,下方写上了指纹的名字,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发散思维,就被指纹的“正确”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仅没有展现出“发散幼儿想象力”的闪光之处,还适得其反,显得老师不够灵敏!
总之,本次活动经过了反思后,觉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够改进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继续将本次活动完善,并尝试试教!
幼儿园教学反思记录表篇十
我们班的班级特色是折纸。看是一张简单的纸,可其中充满了探索与发现,也会有很多困难和考验。经过努力,我们总会有新的发现,并让孩子由此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不光如此,折纸还能锻炼孩子的眼、手、和大脑的综合协调能力,特别是对于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确实,自从开展折纸活动以来,我们班孩子在各个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折纸已有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基础。为此,在今天的班级特色活动中,我选了一个稍微难一点的内容——照相机。在备课时,我觉得这一活动最难的步骤是找准中心点和变出相机这两点。因此,我做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准备。如:准备范例作品、画方法步骤图等。本以为已准备得很周到,应该不再会遇到多大的问题了,想象着孩子们完成作品时的高兴神情。可活动结束以后,却使我大失所望,完成作品的幼儿人数寥寥无几。反思这一活动失败的原因,大致为以下几点:
由于幼儿使用的手工纸比较薄、软,又加上今天正好是下雨天,室内比较潮湿,就使手工纸变得更加软,小朋友们是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了折叠,可就是折痕不明显,以至于到最后一步变不出相机,失败了。
部分幼儿以为自己已经会折纸了,拿到纸后就只顾自己先折了,结果使自己手上的手工纸出现了无数条折痕,也就找不准正确的一条折痕进行最后一步的变化。
小部分幼儿是因为自己的小手指发展不是很好,协调能力还不够,角或边对不整齐,以至于中心点也找不出,更不用说找出折痕了。这部分的孩子,需要在课余时间进行多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折纸能力。
在开展此活动时,我用了真的照相机给孩子们拍照片,让大家感受照相机按下快门时的“咔嚓”声,以此引题,使大家都产生了极大的折纸兴趣,可到最后,却是只有几名幼儿完成作品,真可谓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留下了很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