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通用12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一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小环境。社会是个大环境,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当代大学生具有正值青春,站在思想前沿,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思想活跃,渴望友谊、交往,同时社会阅历浅,从学校到学校的生活使他们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在鉴别能力上不够成熟等特点。因而在高校的婚恋观教育中,要围绕社会上婚恋问题的热点和焦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的消极现象,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观。同时,积极营造校园小环境,包括校园环境美化、净化,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目前,大学生婚恋观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必须看到有一批大学生的婚恋观仍处在模糊地带对此,不能粗暴地用“对”和“错”加以区分如果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引导得当,这批婚恋观较为模糊的大学生群体将能够融入主流。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二
向下拉动网页拉到最底部,看到左边有个联系客服。
在提交问题那里,选择其他问题-注销账号。
再提交问题,类别选注销账号。
在“如以上信息仍未解决您的问题,可以点击此处向会员中心提问”,点击“点击此处”。
选择注销账号的原因,点击提交。
等待24小时后,世纪佳缘就会注销你的账号,到时你可以用你的账号密码试登陆,你会发现账号已经被注销,至此注销成功。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三
《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敷陈粉皮书》由海内某婚恋交友网站倡议、有社科机构参与的调研呈文,次参与调查的对象涵盖全国16个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相加占近三成,以23-35岁适婚岁数人群为主,根本代表当下70后、80后男女主流婚恋价值观。
当下道婚论嫁,最看重家庭后台的,是黑龙江人;最能接受“拜金女”的,是浙江人;而认为钱多最易导致伴侣出轨的,是江苏人…昨日,《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讲演粉皮书》正式发布。这份由国内某婚恋交友网站创议、有社科机构参与的调研申报,适遇恋人节发布,对那些寻觅真爱的人来讲,有了一个参照。此次参与调查的对象涵盖全国16个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相加占近三成,以23-35岁适婚年事人群为主,根基代表当下70后、80后男女主流婚恋价值观。
调查显示,30岁成为步入婚姻的分火岭,城市人口比全国平均晚2年结婚,但传统“男大当婚,女大当娶”还是主流认识形状。“固然云云,2010年全国团体婚恋状态中,一个显著特性是,单身人口的性别比例掉衡日益显明。”世纪佳缘ceo、感情专家龚海燕说。
据《中国人口战失业统计年鉴2010》抽样查询拜访显现,2009年19岁以下天下人心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18:100,乡村人口的性别比为115:100,已严峻偏偏离一般的男女性别比例。此后几年,跟着那部门人逐步进进婚恋结交的顶峰,男性择奇愈加坚苦。良多市平易近在给身旁的只身女孩找工具,觉得仿佛“剩女”颇多。可陈述中道,20-34岁的独身生齿,跟着春秋增加,男性的比例也逐步删下。世纪佳缘公闭总监任佳男以为,当下“剩男”题目近比“剩女”更严重。齐国生齿中非婚男女比例正在27岁是199:100,33岁时为293:100;而都会同龄人口中环境略好,在27-34岁间均匀为162:100。
关于爱情这个词,或许你早曾经耳生能详,但要晓得,这个词对于人类的进化过程而行十分新奇,两百多年前起头才被人类奉为婚姻必备品。在国内,这类环境实践上产生得更晚。即便退回到五十年前,我们的女辈也并没有效它来指引择偶。而在我脚里这份调查讲述中,当问及你认为爱情跟婚姻是不是有关?选择爱情是婚姻的根底的人占到79%,也就是近八成的人认为爱情是婚姻的根蒂根基。
爱情究竟是甚么?大多半民气目中并没有一个尺度的谜底,你应当常常有过不行一次堕入真爱的感受,但末了常常成绩和你一入手下手念的完整不是一回事。在婚恋的相处之道上,男女存在显着差异。但存在甚么样的差别,好同有多大,这不是一个简单被解读的话题。
关于爱情,少许的个人体验也经常偏执而离开实际,太多的择偶指南充溢个人偏好而缺累适用性,大量的数据并没有来得及被转化为具有可行性的择偶指南。所以,我很欣喜地看到著名婚恋网站为泛博的适婚男女做出了如许一个具有先驱性的调查报告。经过如许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更自若地把握择偶的风雅向,调解本身的行动使之标的目的更精确。而不是空想爱情像一道绿光将一个完善的伴侣收到我们的面前。
得到这份敷陈是由于之前有挂职某婚恋网站感情专家团的原因,是以先一步得到这份讲述,在此告诉中,我选择性地解读了几个枢纽词,同时,这份呈文我挂在最初,便利列位下载。
关头词:裸婚。
对于“裸婚”,男性可接受的比例高达75%,而女性比例则只有38%。很明显,借使倘使不需求支出资本而可以得到性和婚姻,大多数男性是高兴愿意的,女性则否则,她们必要抚养儿女的赋性促使她们需要一个安泰的窝,才愿意将两人关系更进一步,否则宁肯保存在择偶期。
陈诉表现:远八成的人以为恋爱是婚姻的根本。在另外一项调查中,承认门当户对很主要的人,却只占到64%。而现实上,按照对印度的一份调查,门当户对的婚姻的可延续性和对劲度,是在婚后逐年上降的;而纯真由于恋爱连系的婚姻,则会在婚后第三年起头慢剧降落。
要害词:好条件。
在调查中:对于相亲对象的前提,女性相较男性更看重经济收入和职业、教历、有房有车等与支入直接相干的前提,而男性则更看重性情、长相、身高。
关于相亲对象的错误谬误挑选中,最没有能忍受无房、无车、无财这一选项,比例最高的天区是北京、上海。都是房价偏高的乡市。这表白:经济压力下,人们的择偶偏向会发作偏移。
关头词:女追男。
在女追男的问题上,男性显着比女性更愿意接受,一部份女性示意不能理解,和可以理解但无法接受。但凭据真地的小我私家察看发现,在婚前性举动遍及被接受的大条件下,追乞降恋爱其实不必定指背婚姻的条件下,男性甘愿答应接受,但两边很易走入婚姻,碧生源常润茶效果怎么样,婚姻也更轻易分裂。分离的时辰女方遭到的损伤也相对较大。所以概况看来虽然有较高的接受率,但我小我仍然不撑持女追男。姐弟恋亦同。
环节词:拜金女。
在拜金女选项中,女性很明显更轻易了解同性的这一行动,暗示感觉拜金女正常和无所谓的女性占到六成半,而只要三成多一面的男性以为正常和无所谓。示意有点看不惯拜金女的男性占到对折以上,默示没法承受的男性占一成,而女性透露表现看不惯的唯一三成。二者恰好构成了光鲜的比照。这或许报告我们,拜金女其实不受大大都男性喜好。
枢纽词:剩女。
在群众所体贴的劣剩女题目上,男女之间的分歧看法又一次相映成趣,认为女方目光太高、太女权、挑花眼的男性比女性多,认为女性受过豪情危险,糊口方式单一圈子窄,过于被动的女性比男性多。很明明,男方更愿意把这一征象回结为女方的内因,女方则更愿意把这一现象归结为外果。
婚恋过程当中,女性在性格方里,最不能接受男性的是缺少义务感及没有长进心,而男性最不能接受女性的则是虚荣,不孝敬及不朴拙。这再一次回到了我们一开端所切磋的话题:退化心思学。
用前沿科学和数据指点择偶,必将是将来的大趋向。科学家们做了一半,另一半,我很欣喜地看到,更多的人正在做另外一半。
剩男剩女面对“3男争1女”
“女逃男”、“姐弟恋”、“跨国恋”等婚恋不雅担当度愈来愈高,“围裙男”突破“男主中女主内”的传统定位,“铁腕族”将在2010年的婚恋市场持续“吃喷鼻”…日前,由结交网站世纪佳缘收布、中国社科院介入调研的年度调查《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呈报粉皮书》本日正式宣布。
“剩男”压力比“剩女”大。
《消息早报》报导,该调查讲演隐示,中国人口性别比例掉衡的成绩日益严肃,据《中国人口和便业统计年鉴2010》抽样调查数据,2009年19岁以下全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18:100,城市人口性别比为115:100,随着这部门人逐渐进进婚恋交友的岑岭年岁,男性择偶的艰巨将日趋较着。
“剩男”问题远比“剩女”更严重,全国人口中非婚男女比例在27岁是199:100,33岁时为293:100;城市同龄人口中状况略好,在27-34岁间仄均为162:100,这意味着非婚人口最宽重情形下平均“3男争1女”。
成婚率与仳离率都在上升。
我国结婚率、离婚率正逐年进步。据统计,2001年至2005年我国的'结婚率处于小幅波动状况,但2005至2009年最先稳步上升,增幅高于同年人口增幅。离婚率自2000年起不断处于上升状态,这已激发社会存眷。根据2010年第三季度平易近政部公布的结婚及离婚挂号情形,2010年度结婚登记对数将达1250万对摆布,离婚对数将达270万对阁下,二者比例靠近5:1。
纵观2005年至2009年中国人注销成亲的年纪散布,20至24岁领证的比例明显下落,40岁以上领证的比例显明增进,中国人完婚年岁正在推后,个中20-28岁是中国人口从非婚状况步入婚姻的次要过渡期。城市人口比拟全国均匀晚两年立室。
男性越发喜欢收集相亲。
此次到场调查的对象涵盖全国16个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相减占近三成,以23-35岁适婚年纪人群为主,根基代表当下70后、80后男女支流婚恋代价观。
单身男女在相亲形式的选择上,男性选择经由过程互联网相亲的比例为46%,较着高于女性34%;在选择亲朋先容和经由过程集会等个人交际勾当相亲的比例上,女性则明明高于男性。反映女性在相亲的平安问题上有更多斟酌,比力被动依靠亲朋和团体的情况,男性则更加间接和自动。
调查显示,受访者最存眷的相亲条件前三甲别离是品德、性格和长相/身高;职业、春秋等并非重要思索的身分。
在“爱情中,您最愿意以哪一种方法和对圆碰头约会?”专项调查中,“看演出(音乐会/话剧)”成为浩繁上海情侣的选择。晤面约会最喜悲看表演的比例最高的是北京。调查讲明,人们对爱情约会的体式格局,要供愈来愈多元化,除用饭、喝咖啡、看影戏外,看上演、户外活动、桌游渐渐成为热点体例。
“围裙男”正逐渐鼓起。
调查报告显示,传统的男女定位在某种水平上被倾覆,“女追男”、“姐弟恋”、“有房女”等婚恋环节词在2010年持续火爆,印证现代社会女性对于爱情更加主动主动,同时“围裙男”逐渐鼓起已慢慢冲破“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婚恋观念,“相妇教子”成为权衡新期间好汉子的尺度之一。
对于“围裙男”,男女认知差别显著。调查中,女性认为“围裙男”很好的有52%,男性则只有32%,女性更进展男机能自动负担家务,男性则对此持悲观立场。
文档为doc格式。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四
进入大学,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过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感到非常寂寞和空虚,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所以对于这些文化水平比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便成了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的大学生是如何看待大学谈恋爱的呢?他们对待爱情的观念又是什么呢?而在择友的时候哪些又是他们所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们对我校大学生作了一次“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a、男b、女。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a、性格相合,志趣投合。
b、家庭背景,经济条件。
c、容貌与魅力。
d、学习成绩,个人能力。
e、良好的品德与修养。
f、随缘,顺其自然。
a、互相促进。
b、基本无影响。
c、有一点影响,但能应付过来。
d、影响很大,玩不转了。
e、身心俱疲。
a、无论是什么情况都坚决反对。
b、看情况,如果两个人可以共同进步一起奋斗就不反对。
c、孩子已经成年了,有自己的想法,无论怎样都会支持。
d、无所谓,成长的这一过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a、完全一致。
b、基本同意。
c、不清楚,走一步看一步。
d、不同意,不过反正我在学校干什么他们也不知道。
e、强烈反对,偏和他们对着干。
a、学校、同学关系。
b、朋友介绍。
c、在社会活动中认识的。
d、网友。
e、本来不认识,偶然邂逅,觉得好就去追。
a、几乎都在一起。
b、每天一两次。
c、每周一两次。
d、每月一两次。
e、更久才见一两次。
a、增加了很多开销,甚至难以承受。
b、增加了一些开销,还可以接受。
c、基本没什么影响,和以前差不多。
d、比以前的开销少一点。
e、对方付钱较多,节约了不少开销。
a、被说成“重色轻友”,与他们的关系受到了较大影响。
b、与其他同学朋友在一起的机会时间有所减少,有些许影响。
c、完全不会影响与其他同学朋友的关系。
d、不仅没有影响,我们还和对方的朋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a、虽然伤心,努力挽回。
b、痛不欲生,不知所措。
c、分就分了,重新追逐新恋情。
d、顺其自然,让时间抚平伤痛。
e、本来就不想继续了,分了正好。
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调查报告《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的确,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重压式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
少数的同学则认为虚荣心有一定的关系。认为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如一个寝室的的大部分人多已经谈恋爱了,那剩下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即使不怎么想找,也会随便找一个来满足自己。或看到他人的甜蜜想到自己的孤单,就会萌生恋爱的想法。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五
二、调查时间。
20**年**月**至20**年**月**。
三、调查对象。
以****大学信息学院研一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主编制调查提纲,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小组成员课后在研究生教室、实验室、寝室随机抽取同学进行调查,并记录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对象中,我们尽量做到男女比例均衡,因此男女生各占6人,其中计算机专业男女各2人,教育技术学专业男女各4人,年龄在22-26之间。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提纲。
1.您现在的恋爱状况?如果是单身,追问您当前不谈恋爱的原因是什么?
2、您的恋爱的动机?
3、择偶的标准中最看中的因素是?
4、您倾向于认为恋爱中的花费应该由谁来承担?
5、您对于网恋,异地恋,姐弟恋等恋爱方式的看法?
6、您认为找对象最好的方式是?
7、您觉得哪种因素是促使您结婚的最重要原因?
9.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10.你认为保持婚姻爱情长久的条件有哪些?
(二)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提纲分为恋爱观和婚姻观两个部分,恋爱观主要涉及恋爱状况、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恋爱消费、恋爱方式等,婚姻观主要包括择偶方式、结婚动机、婚前性行为看法、婚姻方式选择以及维系婚姻的因素。
本次调查的12个同学只有一个女生有对象,两个男生表示正在追求中,没有恋爱的同学占到绝大多数。根据平时的相处和了解,这个结论也算是意料之中。对于单身的同学我们进一步追问了原因。其中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还没有碰到自己心仪的人,有个同学因为觉得时机不够成熟,希望毕业工作稳定之后再找。可以看出他们还是比较理智的,盲目谈恋爱比较少,更多的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另一半怀着美好的期待。
恋爱是走向婚姻的必经阶段,因此对研究生的恋爱动机也应该有所了解。经过调查,研究生对恋爱的动机把握的比较科学,他们的恋爱动机比较单纯,完全出于心理、身理发育到一定成熟阶段所产生的。因此,可以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在爱情婚恋观上,越来越采取比较开放、随意的态度的,至少这不适用于本校信息学院大部分研究生。这可能和研究生接受的教育、自身的修养、身心的发展有一定关系,他们不再像高中那么懵懂、本科那么冲动,开始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恋爱动机。应该可以推测还有很少一部分研究生因为内心空虚寂寞、受周围人影响和为将来事业作跳板等等一些不合理因素而恋爱,他们并没有树立科学正确的爱情观,反映出他们内心的不健康,也间接反映了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和现实。
恋爱婚姻涉及到男女双方,每个人对另一半或多或少有自己期望的标准。在调查的研究生中,大部分调查对象更看重恋人的品格,表示善良是最重要的,其他还有会关心人、孝敬父母等,他们还更多倾向于恋人的性格偏外向,外向的人比较开朗健谈,能给生活带来更多快乐。对于相貌问题所有研究生都表示看得过去、顺眼就行,只有一个女生对身高做出详细要求,因为其身高较高的因素。对于家庭条件因素大部分研究生表示无所谓,只要对方积极上进,生活就会美好,而大部分女生则倾向于非独生子女,希望对方家里有兄弟姐妹。地域问题也是研究生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本省同学来说,择偶目标都是本省之内,而外省同学对地域没有严格限制,外省女生希望找和自己一个省份的。综合以上的调查,研究生择偶标准普遍注重恋人的品质,对相貌和家庭条件要求并不高。相比现在越来越现实的社会中,人们都看重金钱地位,混淆了婚姻,玷污了纯洁的爱情,而调查结果反映现在的研究生在择偶方面对钱财和外貌并不是太在意,表现了研究生的婚恋观具有理智性。
到底谁该为爱情买单呢?从调查的12名研究生发现,男女生观点稍有不同。女生普遍赞成aa制,男生更倾向于自己买单,但表示尊重女方意见,如果女生愿意aa表示接受。这与现在普遍的男女生消费心理吻合,男生认为为女生刷卡买单是应尽的义务,这样才算在自己女朋友面前有面子、有地位。而有一个女生则希望她自己买单,因为不想在恋爱中的给自己太多压力,女生的恋爱消费观则反映了女性更倾向于恋爱中男女平等,表明女性的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经济逐渐独立,这样在恋爱中双方才能更公平、平等。
社会的发展也催生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恋爱方式,比如网恋、异地恋、姐弟恋等。此次调查发现,几大部分研究生不接受网恋、大部分不接受异地恋、普遍接受姐弟恋,但年龄不能相差太大,在1-3岁之间,思想上比较成熟的表示可以接受。这表明研究生的对恋爱方式的选择是非常理性的,没有抱着好玩尝鲜的心态去体验网恋、异地恋等这些比较刺激的方式,也表明研究生对恋爱方式的选择已经比较成熟。
从择偶方式来看,大部分研究生倾向于选择自由恋爱,但并不排斥相亲这一传统方式。这说明当代研究生更注重自己的感觉,注重日久生情,他们不愿意被其他因素干扰自己择偶的自主权利,但是他们也保留了一部分传统思想,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影响下,表示愿意接受相亲,可能也是出于一份对父母的责任心,不让父母为其婚姻担心。这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研究生在婚恋观上更加的主动和理智。
在结婚动机方面,绝大部分研究生因为情之所至而结婚,也就是为爱而结婚,是典型的爱情主义者。但是他们还表示如果年龄较大时父母着急也会因此结婚,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让父母不必再为他们操心。还有个别研究生表示不确定,因为目前来看作为学生一无所有,对婚姻还处于很模糊的状态,思想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也反映了当今研究生婚恋观的焦虑,在事业为稳定的情况下,不愿考虑家庭。
对于当下一些比较流行新颖的婚姻方式,研究生们是各有所见。他们普遍不接受裸婚和闪婚,如果毕业后一切就绪,接受毕婚,绝大部分不接受丁克家庭。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六
2014年,中国男女结婚率不断下滑,离婚率却逐步攀升;连“90后”也步入被催婚的行列,传统的婚恋观再次受到新观念的严峻挑战……2月10日,国内最大知名婚恋网站世纪佳缘正式发布了《2014-2015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一向被冠以“任性”、“奔放”的90后,与衷情“闪婚”的70后相比,爱情观是最保守的。而男神、女神在众多单身男女眼里,颜值并不是第一位,“会做饭”才是他们的“标签”。记者在随机采访南宁市的80后、90后发现,在不少90后女孩眼里,“暖男”、“大叔”等更像她们眼中的男神,而90后男孩对“闪婚”的认可度比女孩稍随意。
90后其实更保守?
大多不愿闪婚。
不赞成婚前性行为。
“非主流”、“任性”、“垮掉的一代”、“奔放”……这些都是贴在“90后”身上的标签,谈起90后的爱情,很多人也许会脱口而出“早熟”、“不负责任”,但世纪佳缘调查发现,跟70后、80后相比,90后的爱情观却最为保守,90后的奔放属于“伪奔放”。
在能接受闪婚的群体中,占比最大的不是以“任性”、“奔放”著称的90后,而是以70后和70前的年龄群体为主。其中,70后单身男女接受“闪婚”的比例最大,男女占比分别达到63%和55%。其次,是70前占比分别为58%和47%,排名第三的是80后。90后同意闪婚的比例最小,只有29%的单身男和18%的单身女能接受“闪婚”。
不仅对待“闪婚”问题谨慎,同样对待性的态度,90后也是最为保守的群体。报告显示,在对待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上,男女差异较大,男性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普遍高于女性,近80%的男性赞成婚前性行为。按年龄段来分,无论男女,年龄越大越开放、越赞成婚前性行为,其中90后对婚前性行为的赞成比例最小,相比于70后近50%的单身女性赞成婚前性行为,90后单身女性只有28%赞成,90后男性赞成的比例也大大低于70后和80后。
南宁市民族大学大二学生小覃和同宿舍的3姐妹,都是比较理智。说起“闪婚”,她们认为,这也“太没头脑了,结得快离得也快,不然就天天吵架。”因为她就没见过身边那些“闪婚”的表哥表姐,哪对是恩爱的。至于婚前性行为,受访的10个90后女孩中,有4个反对,有4个表示如果真要结婚了也不是很反对,有2个表示无所谓。
【专家谈情】。
看似“任性”、“叛逆”的90后,对待“闪婚”和性的问题表现得如此谨慎,出人意料。对此,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与其说90后“奔放”、“任性”,不如说90后对待感情成熟。“90后是被标签化的群体,网上对90后的评价大多都是表面的,并不能代表真正的90后精神。”张佳芮说,“90后的任性表现在感情里就是敢爱敢恨,90后的心态相比于70后和80后的确更为开放,但他们也有自己坚守的底线和原则,在对待闪婚问题和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就证明了这一点,90后的恋爱观更为保守,因为他们爱的更为纯粹、不随便。”
男人大多不爱女强人?
收入越高越想找顾家的妻子。
看见自己心仪的对象,人们免不了会大呼一声“男(女)神”,但“神”的形象到底如何?是长发飘飘、笑容迷人的萌妹子,还是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长腿帅哥?在感情的世界里,就算你颜值爆表也不能任性的自封“男神”“女神”,世纪佳缘调研数据为“男神”、“女神”画了一幅新的画像,颠覆了传统“男(女)神的形象。
调查报告显示,有52%的男性喜欢直爽的异性,32%的喜欢个性安静的女孩,65%男性希望配偶会做饭,64%期待女性在相处中是“主动型”,同时近50%的男性希望配偶是“有点小个性”的可爱女孩,49%的男人希望找“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完美妻子,28%男性希望找温柔贤惠顾家的配偶,且收入越高越想找顾家的妻子。而对于能干、有魄力的女强人类型,多数男人表示“不喜欢”。
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男性喜欢直爽、安静、有点小个性的可爱女人,而对于长相、身材的关注并没有预期中的高,婚姻里,颜值高不代表就是女神,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的性格。
在“女生最喜欢的男人”选项中,直爽、爱运动、会做饭的男性被封为“男神”,其中80%的女性喜欢性格直爽的男性,70%的女性希望另一半会做饭,80%女性希望找重事业、重家庭,出外能赚高工资,进家能换尿不湿的完美男人,7%的女性希望找居家好男人。那些长相英俊的长腿帅男,在现实的婚姻中并没有那么受欢迎。
“两人结婚还是更看重对方的性格一些,身高长相毕竟只是外在的东西。年轻时也许会对帅哥犯花痴,但结婚还是要找个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南宁市35岁的石小姐说。
90后小兰眼中的男神是“有担当,有内涵,不看脸,像父亲一样成熟稳重”,小兰笑言:“一不小心,暴露了她是个‘大叔控’。”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90后心目中的男神,要有能力,会处理各种事情,颜值被排在了最末位。
【专家谈情】。
张佳芮表示,婚姻远远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婚姻不像恋爱,需要面对的是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外貌在婚姻中并不起决定作用,男人女人都不会找个花瓶当伴侣,同样的女人也不需要找个花瓶当老公,在婚姻里,不论长相如何,只要满足自己条件的,都是男神女神。”张佳芮说。
80后是离婚主力军?
最不善“修补婚姻”离婚理由很“雷人”
根据2013年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结婚对数为1347万对,离婚对数350万对。预计2014年,全国结婚对数为1317万对,离婚对数357万对,2014年的结婚对数低于2013年,离婚人数却直线上升。报告显示,离婚的人群中,80后成了主力军。如今,80后渐渐都步入而立之年,走向婚姻的殿堂,可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与老一辈不同。他们自立、自强,个性鲜明,对于工作压力以及日常的家务琐事等方面的处理都特立独行,最不善“修补婚姻”。
而一些80后的离婚理由也很雷人:女方不会做家务、男方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闪婚”之后发现相互了解不够等等。记者在采访中,就遇到过多起80后“闪婚”又“闪离”的个案,也遇到过“女方不做家务,丈夫闹离婚”的夫妇。
【专家谈情】。
现在的年轻人对待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不是解决而是逃避,跟我们这一代完全不同,婚姻出了问题要修补而不是扔掉。张佳芮分析,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感情破裂、性格不和、第三者插足成为离婚的三大原因。
对于结婚率下降,张佳芮则表示这主要与人们的婚恋观变化有关,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整体的素质有所提高,思想也更为开放,“晚婚族”、“丁克族”逐渐增多,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20多岁才进入社会,迫于车子、房子的压力也会选择晚婚晚育。
收入越低越爱宅?
宅是单身男女被剩下的主要原因。
“宅男”、“宅女”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网络词汇,世纪佳缘调查发现,“宅”正是广大单身男女被剩下的主要原因。
报告显示,约五成的单身人士都是“周末爱宅族”,总的来看女性比男性更爱宅,单身女性喜欢周末宅在家的比例高达51%,男性比例为45%。不仅女性比男性更爱宅,报告还发现,年龄越大越不爱社交、学历越低、收入越低越爱宅,其中收入在2000元以下单身男女“休息日宅在家”的比例分别高达53%和64%,而收入在2万―5万的群体“宅在家”的比例男性只占36%、女性占44%。
30岁的阿潘是个典型的单身“宅男”,阿潘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平时工作都是对着电脑写代码,下班也没什么兴趣爱好,朋友也不多,只能呆在家上网。看看周围的同事喜欢在朋友圈里秀旅游的照片,他也很羡慕。但阿潘说,他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一时半会也不想改。
【专家谈情】。
对此,张佳芮表示,大多数单身男女都有这个特点:“死宅”,周末或假期一个人呆在家里上网,不愿出去参加任何活动不会主动去结交朋友。“因为单身所以宅在家”这是很多宅男宅女的借口,“宅”才是导致单身的主要原因。“想要脱单,宅男宅女们首先要走到阳光下来,要多参加户外活动,结识新的朋友,这样才有可能遇到适合自己的人,这是实现脱单的第一步。”张佳芮说。
文档为doc格式。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七
虽然说恋爱不能太物质,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基础是爱情和婚姻的保障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的恋爱起步价“水涨船高”,很多人纷纷感概“谈不起”、“娶不起”,物质基础也成为单身男女们“脱单”的一大阻碍。
所谓恋爱起步价是指单身女性对理想男友收入的最低要求,在对理想的另一半收入要求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层要求各不相同。其中女性认为理想伴侣的最低月薪为6701元,80后女性和70后男性对恋爱起步价要求最高,分别为6993元和3545元,90后对恋爱起步价要求偏低,为6534元。各个地区的数据显示,华南地区的男性和华北地区的女性恋爱起步价最高,其中,有房也成为很多女性结婚的硬性条件,不能降低。
除了恋爱起步价男女双方有各自的标准,结婚后谁掌管经济大权?另一半的工资卡要不要上交?这些都是常见问题。调查显示,在另一半工资卡是否上交的问题上,74%女性的态度是不主动、不拒绝,即自己不会主动要,但如果男友主动给自己也不拒绝,其中2%的女性会主动向对方要工资卡。而自愿交工资的好男友只有20%,42%的男性会等着对方要时,才乖乖交出,月薪过万的男性最希望金钱自由,不肯交出工资卡的比例最高。华南女接收男性工资比例最高,不同年龄段中,80后女性管钱欲最强,78%的女性会主动要或接受对方的工资卡,华北男性在各地区不愿交工资卡比例最高。
对此,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基础在爱情和婚姻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单身男女在爱情中也越来越现实,房子、车子、票子成了了很多人结婚必不可少的“三大样”,不同地区的恋爱起步价不一样,主要还是受地区经济和男女双方家庭条件的影响,90后对恋爱起步价的要求相对偏低,是因为90后相比80、70后,对待爱情的态度更加坚定、有个性,不喜欢受外界环境和家庭的影响。“而女性对另一半工资卡的态度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喜欢在爱情里掌握主动权,喜欢去主导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无论男女,择偶都看重年龄和外形条件。
女敬财男敬色?择偶标准不止这么简单。
除了恋爱起步价,报告也对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择偶标准进行了梳理,调查显示,女性和男性找对象这件事上日趋一致――双方都把“颜值”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在针对男性的调查中,女性的“年龄”最受关注,占比高达68%;“外形条件”其次,占比64%;排在第三位的是“婚史”,占比53%,相应的,“是否有小孩”占比52%。男性最不关注的是“有车”,仅有1%的男性对此有要求。
在针对女性的调查中,男性的“年龄”同样最受关注,占比高达61%;“外形条件”和“收入”并列第二,占比60%;排在第三位的是“有房”,占比46%。女性最不关注的是“宗教信仰”,仅有6%的女性选择这一项。
如此看来,这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看脸的时代”。各位帅哥美女们在婚恋市场上的优势显而易见。
如果遇不到自己心仪的对象该怎么办?56%的女性和44%的男性认为爱情就要宁缺毋滥,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将就。其中,女性年龄越大越不愿降低条件,究其原因,是由于自身条件及物质条件逐渐优越,很难找到各方面都合适的,她们索性不屈尊迁就。
而另外一部分愿意降低条件的单身人士表示,普遍会降低的条件是外形和年龄。仅有不到5%的人群会降低对房子的要求。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平均会在33岁开始降低择偶条件,女性则平均会在31岁开始降低择偶条件。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八
2014年,中国男女结婚率不断下滑,离婚率却逐步攀升,“男神”、“女神”被妖魔化,“90后”也步入被催婚的行列,传统的婚恋观再次受到新观念的严峻挑战,2月10日,国内最大的婚恋交友运营平台世纪佳缘正式发布了《2014-2015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针对中国单身男女的恋爱观、性爱观、生活状态及习惯进行了深入剖析,全面展现了当代中国男女的婚恋观状况。
本次报告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部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苏州、厦门、沈阳等城市举办了20多场单身座谈会进行定性研究,邀请各地单身男女典型代表,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择偶态度、及择偶经历,同时利用世纪佳缘与中科院心理专家联合开发的、国内首个婚恋智能匹配系统——懂你婚恋智能匹配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1605214人参与测试,通过严格的审核,最终共抽取128982个样本进行分析,样本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
90后“伪奔放”70后“伪保守”
“非主流”、“任性”、“垮掉的一代”、“奔放”……这些都是贴在“90后”身上的标签,谈起90后的爱情,很多人也许会脱口而出“早熟”、“不负责任”,但世纪佳缘调查发现,跟70后、80后相比,90后的爱情观却最为保守,90后的奔放属于“伪奔放”。
在能接受闪婚的群体中,占比最大的不是以“任性”、“奔放”著称的90后,而是以70后和70前的年龄群体为主,其中70后单身男女接受“闪婚”的比例最大,男女占比分别达到63%和55%,其次是70前占比分别为58%和47%,排名第三的是80后,90后同意闪婚的比例最小,只有29%的单身男和18%的单身女能接受“闪婚”。
不仅对待“闪婚”问题谨慎,同样对待性的态度,90后也是最为保守的群体。世纪佳缘对单身男女性爱观的调查中发现,年龄越大的男性对性的态度越开放,越希望配偶在性方面“经验丰富”,其中90后在“希望配偶在性方面擅长和开放”的问答中所占的比率最小,特别是单身男性仅占17%。在对待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上,男女差异较大,男性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普遍高于女性,近80%的男性赞成婚前性行为。按年龄段来分,无论男女,年龄越大越开放、越赞成婚前性行为,其中90后对婚前性行为的赞成比例最小,相比于70后近50%的单身女性赞成婚前性行为,90后单身女性只有28%赞成,90后男性赞成的比例也大大低于70后和80后。
看似“任性”、“叛逆”的90后,对待“闪婚”和性的问题表现的最为谨慎。对此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90后的爱情观是最为保守的,与其说90后“奔放”、“任性”,不如说90后对待感情成熟,“90后是被标签化的群体,网上对90后的评价大多都是表面的并不能代表真正的90后精神”张佳芮说,“90后的任性表现在感情里就是敢爱敢恨,90后的心态相比于70后和80后的确更为开放,但他们也有自己坚守的底线和原则,在对待闪婚问题和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就证明了这一点,90的恋爱观更为保守,因为他们爱的更为纯粹、不随便”。
“宅”成单身罪魁祸首收入越低越爱“宅”
“宅男”、“宅女”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网络词汇,何谓“宅”?网上最新的解释是:除了工作之外,基本足不出户,生活圈子狭小,很少与人面对面交流,通俗点说就是吃、喝、拉、撒、玩全在家里进行的人。网上所说的宅男宅女多是单身男女,而世纪佳缘调查报告显示,“宅”正是广大单身男女被剩下的主要原因。
收入越低学历越低越爱“宅”主要是经济上的原因,社交是需要一定费用的,收入越低能负担的社交费用就越少,这也会导致低收入、低学历人群喜欢“宅”在家。
来自北京的小李今年29岁,至今没有女朋友,被同事称为“技术宅”,小李是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平时上班时每天都是对着电脑写代码,下班也没什么兴趣爱好,朋友也不多,只能呆在家上网,“去年国庆一周的假,除了跟家人出去吃过一顿饭之外,就再也没有迈出家门一步,看着同事纷纷子朋友圈里秀旅游的照片,自己心里也很羡慕,但自己一个人好像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一时半会改不过来”,谈起自己的“宅”生活,小李说道。
对此张佳芮表示,“喜欢宅”并不是技术男的专利,大多数单身男女都有这个特点:“死宅”,周末或假期一个人呆在家里上网,不愿出去参加任何活动,甚至连吃饭都叫外卖,不会主动去结交朋友,“因为单身所以宅在家”这是很多宅男宅女的借口,“宅”才是导致单身的主要原因,“想要脱单,宅男宅女们首先要走到阳光下来,要多参加户外活动,结识新的朋友,这样才有可能遇到适合自己的人,这是实现脱单的第一步”,张佳芮说。
男人不爱女强人男神、女神新画像出炉。
看见自己心仪的对象,人们免不了会大呼一声“男(女)神”,但“神”的形象到底如何?是长发飘飘、笑容迷人的萌妹子,还是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长腿欧巴?在感情的世界里,就算你颜值爆表也不能任性的自封“男神”“女神”,世纪佳缘调研数据为“男神”、“女神”画了一幅新的画像,颠覆了传统“男(女)神的形象。
调查报告显示,有52%的男性喜欢直爽的异性,32%的喜欢个性安静的女孩,65%男性希望配偶会做饭,64%期待女性在相处中是“主动型”,同时近50%的男性希望配偶是“有点小个性”的可爱女孩,49%的男人希望找“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完美妻子,28%男性希望找温柔贤惠顾家的配偶,且收入越高越想找顾家的妻子,而对于能干、有魄力的女强人类型,多数男人表示“不喜欢”。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男性喜欢直爽、安静、有点小个性的可爱女人,而对于长相、身材的关注并没有预期中的高,婚姻里,颜值高不代表就是女神,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的性格。
男神的画像也不同于以往的形象,此次在“女生最喜欢的男人”选项中,直爽、爱运动、会做饭的男性被封为“男神”,其中80%的女性喜欢性格直爽的男性,70的女性希望另一半会做饭,80%女性希望找重事业、重家庭,出外能赚高工资,进家能换尿不湿的完美男人,7%的女性希望找居家好男人,而对于那些长相英俊的长腿欧巴,在现实的婚姻中并没有那么受欢迎。“两人结婚还是更看重对方的性格一些,身高长相毕竟只是外在的东西,年轻时也许会对帅哥犯花痴,但结婚还是要找个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来自江苏的徐小姐说道。
张佳芮表示,婚姻远远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婚姻不像恋爱,需要面对的是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外貌在婚姻中并不起决定作用,男人女人都不会找个花瓶当伴侣,同样的女人也不需要找个花瓶当老公,在婚姻里,不论长相如何,只要满足自己条件的,都是男神女神”。
离婚率逐年上升80后不善“修补婚姻”
根据2013年中国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结婚对数1347万对,离婚对数350万对,粗离婚率为2.59‰,粗结婚率为9.9‰,离婚对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增长势头超过结婚对数的增幅,预计2014年结婚对数1317万对,离婚对数357万对,2014年的结婚对数将低于2013年,离婚人数却直线上升,其中80后最不善“修补婚姻”。
从2013到2014,“一生一世”的流行语寄托了人们对白头到老的祝愿和期盼,然而离婚数却逐年递增。世纪佳缘调查报告显示,离婚的人群中80后成为了主力军。如今,80后渐渐都步入而立之年,走向婚姻的殿堂,可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与老一辈不同。他们自立、自强,个性鲜明,对于工作压力以及日常的家务琐事等方面的处理都特立独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80后”的离婚理由也很雷人:女方不会做家务;男方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闪婚”之后发现相互了解不够……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分析,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感情破裂、性格不和、第三者插足成为离婚的三大原因。
“现在的年轻人对待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不是解决而是逃避,跟我们这一代完全不同,婚姻出了问题要修补而不是扔掉。”刚刚和老伴庆祝了30年结婚纪念日的认为沈阳刘先生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对婚姻抱有更严肃态度”。
文档为doc格式。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九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
「1」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2」文化原因。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性、对传统的反叛性和张扬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在文化观念上,学子们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性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媚俗色彩,他们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动摇和瓦解校园传统文化价值秩序的同时,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令人信仰的价值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一些青年学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机中;在文化规范中,大学生文化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的束缚,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文化传统的蔑视和对文化创新的懒惰,“他嘲弄别人的价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学。他生活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虚无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迷雾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弥漫,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反文化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构织成了一幅与大学生文化极不协调的精神画卷,使得对大学生社会评价降低,“他们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智商没有教养,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大学生正趋于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学生文化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正走向庸俗。
【2】对于爱情的茫然。
现代社会中,爱情婚姻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不再是一个朦胧而羞涩的话题,被调查者们反映出来的这种渴望成熟爱情的思想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他们都是很重视感情的人——是有别于对待家庭的——但是不管怎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大学生渴望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和理性的生活模式。此外还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爱情在其生活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本质上而言,如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所言“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重新做人”,也就是说她不仅是浪漫的感情体验,更是一种责任,是有性爱,感情,理想和义务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生活现象。如此看来,大学生对“成熟的爱”的选择似乎与“家庭安定”形成悖论,这其实正好反映出大学生内心对爱情及其观念强烈的冲突:一方面,他们渴望去爱和被爱,向往神圣成熟的爱情,这种吸引力本身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它的生根发芽成长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爱的需要。它是个体成熟和社会成熟达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男女之间的相亲相爱,互相倾慕的美好感情;另一方面,大学生们都对他们所渴望的爱情信心不足,他们害怕被骗,更怕受到伤害,他们对于一种安定的幸福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self-defense”(自我防卫),人们往往说一些和自己内心想法相反的话,本来“成熟的爱情”的落脚点最终会是“家庭的安定”,但是由于对社会的不信任或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难以把握,他们选择了放弃,甚至是否定。
会出现这一种迷茫和爱情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
「1」爱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对于爱情充满美好的憧憬,其中大多数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而对于社会现实认识得不够深入,容易把爱情和婚姻视为同一,这样也就在现实生活当中容易碰壁,而该年龄阶段的青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所以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
而婚姻除了要考虑爱情以外还有考虑诸如: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等各种因素。另一方面,现实中的恋人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完美,他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又各具优劣的人。这一切都使青年感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并常常由此产生失望、彷徨、烦恼和痛苦。
「2」社会的原因。
离婚率的连年上升,社会诚信度不断下滑,人们思想趋向越来越复杂,对于爱情和婚姻也日趋标准化……这一切的一切都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有着或多或少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开始怀疑爱情的真实性。所以他们有些收起了内心纯粹的感情甚至于由于曾经的挫折封闭起自己的心扉,在这样的条件里健康的爱情观念以及自身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对生活的意义和态度都会发生畸形。
【3】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这个结果是一个推论,而表面的结果显示为大学生都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并出现个人价值的倾向。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大学生的这一种个人主义的倾向是来自于其心理深层的对世界的不信任甚至于恐慌(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反面的名词:“不信任”)。
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由于有人的参与而带来了人际关系的联系,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人们尤其是我国人们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这一种信任危机不仅仅存在于完全社会人之中,也影响着即将进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信任的大敌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除了他们自己,他们不相信别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们事必躬亲,对别人做的事总能找出错误、找到缺陷——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便迫使大学生不得不在进入社会之前努力汲取知识,这也是和我们调查的结果相符合的。
现在,在组织中,要让每个人能心情愉快地完成任务,我们需要信任。“信任总是出现在它的替代物消失之后。”德国管理学者莱恩哈德。斯普伦格说,在他看来信任的替代物是权力与金钱。实际上,过去的目标并不包括“让每个人心情愉快”,而只是完成任务。权力和薪酬可以达到目标,最初权力可以让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服从,接着薪酬又吸引他们继续这样做。但对于现在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自主意识的人来说,权力和金钱的效果都在褪色——这也和第一部分中当代大学生反映出来的个人价值倾向的结果相吻合。
六。建议和展望。
从作这一次的调查开始,我们就在身边的同龄人身上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气息:有清新的,有偏激的,也有其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认为不应悲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状况。毕竟,他们是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几乎全部的男生和女生都将“一种令人兴奋的、有刺激的生活(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价值观排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男生将这一项选择为第二重要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的确社会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的往前发展。这种不甘平庸,积极创造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十
问卷方式调查。基于以上各方面原因,我们就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主要通过现在大学生在婚恋观上存在的问题和想法设计了十五道题目,这十五道题目涉及到恋爱和婚姻两个部分,分性别在男生和女生的中进行调查,主要是了解男女生对待爱情的各种看法,问卷的题目和导师朱静共商得出,题目吸引力很强,所以整个调查过程都十分顺利。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十一
20xx年xx月xx至20xx年xx月xx。
以xxxx大学信息学院研一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主编制调查提纲,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小组成员课后在研究生教室、实验室、寝室随机抽取同学进行调查,并记录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对象中,我们尽量做到男女比例均衡,因此男女生各占6人,其中计算机专业男女各2人,教育技术学专业男女各4人,年龄在22-26之间。
(一)调查提纲。
1、您现在的恋爱状况?如果是单身,追问您当前不谈恋爱的原因是什么?
2、您的恋爱的动机?
3、择偶的标准中最看中的因素是?
4、您倾向于认为恋爱中的花费应该由谁来承担?
5、您对于网恋,异地恋,姐弟恋等恋爱方式的看法?
6、您认为找对象最好的方式是?
7、您觉得哪种因素是促使您结婚的最重要原因?
9、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10、你认为保持婚姻爱情长久的条件有哪些?
(二)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提纲分为恋爱观和婚姻观两个部分,恋爱观主要涉及恋爱状况、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恋爱消费、恋爱方式等,婚姻观主要包括择偶方式、结婚动机、婚前性行为看法、婚姻方式选择以及维系婚姻的因素。
本次调查的12个同学只有一个女生有对象,两个男生表示正在追求中,没有恋爱的同学占到绝大多数。根据平时的相处和了解,这个结论也算是意料之中。对于单身的同学我们进一步追问了原因。其中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还没有碰到自己心仪的人,有个同学因为觉得时机不够成熟,希望毕业工作稳定之后再找。可以看出他们还是比较理智的',盲目谈恋爱比较少,更多的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另一半怀着美好的期待。
恋爱是走向婚姻的必经阶段,因此对研究生的恋爱动机也应该有所了解。经过调查,研究生对恋爱的动机把握的比较科学,他们的恋爱动机比较单纯,完全出于心理、身理发育到一定成熟阶段所产生的。因此,可以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在爱情婚恋观上,越来越采取比较开放、随意的态度的,至少这不适用于本校信息学院大部分研究生。这可能和研究生接受的教育、自身的修养、身心的发展有一定关系,他们不再像高中那么懵懂、本科那么冲动,开始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恋爱动机。应该可以推测还有很少一部分研究生因为内心空虚寂寞、受周围人影响和为将来事业作跳板等等一些不合理因素而恋爱,他们并没有树立科学正确的爱情观,反映出他们内心的不健康,也间接反映了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和现实。
恋爱婚姻涉及到男女双方,每个人对另一半或多或少有自己期望的标准。在调查的研究生中,大部分调查对象更看重恋人的品格,表示善良是最重要的,其他还有会关心人、孝敬父母等,他们还更多倾向于恋人的性格偏外向,外向的人比较开朗健谈,能给生活带来更多快乐。对于相貌问题所有研究生都表示看得过去、顺眼就行,只有一个女生对身高做出详细要求,因为其身高较高的因素。对于家庭条件因素大部分研究生表示无所谓,只要对方积极上进,生活就会美好,而大部分女生则倾向于非独生子女,希望对方家里有兄弟姐妹。地域问题也是研究生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本省同学来说,择偶目标都是本省之内,而外省同学对地域没有严格限制,外省女生希望找和自己一个省份的。综合以上的调查,研究生择偶标准普遍注重恋人的品质,对相貌和家庭条件要求并不高。相比现在越来越现实的社会中,人们都看重金钱地位,混淆了婚姻,玷污了纯洁的爱情,而调查结果反映现在的研究生在择偶方面对钱财和外貌并不是太在意,表现了研究生的婚恋观具有理智性。
到底谁该为爱情买单呢?从调查的12名研究生发现,男女生观点稍有不同。女生普遍赞成aa制,男生更倾向于自己买单,但表示尊重女方意见,如果女生愿意aa表示接受。这与现在普遍的男女生消费心理吻合,男生认为为女生刷卡买单是应尽的义务,这样才算在自己女朋友面前有面子、有地位。而有一个女生则希望她自己买单,因为不想在恋爱中的给自己太多压力,女生的恋爱消费观则反映了女性更倾向于恋爱中男女平等,表明女性的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经济逐渐独立,这样在恋爱中双方才能更公平、平等。
社会的发展也催生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恋爱方式,比如网恋、异地恋、姐弟恋等。此次调查发现,几大部分研究生不接受网恋、大部分不接受异地恋、普遍接受姐弟恋,但年龄不能相差太大,在1-3岁之间,思想上比较成熟的表示可以接受。这表明研究生的对恋爱方式的选择是非常理性的,没有抱着好玩尝鲜的心态去体验网恋、异地恋等这些比较刺激的方式,也表明研究生对恋爱方式的选择已经比较成熟。
从择偶方式来看,大部分研究生倾向于选择自由恋爱,但并不排斥相亲这一传统方式。这说明当代研究生更注重自己的感觉,注重日久生情,他们不愿意被其他因素干扰自己择偶的自主权利,但是他们也保留了一部分传统思想,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影响下,表示愿意接受相亲,可能也是出于一份对父母的责任心,不让父母为其婚姻担心。这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研究生在婚恋观上更加的主动和理智。
在结婚动机方面,绝大部分研究生因为情之所至而结婚,也就是为爱而结婚,是典型的爱情主义者。但是他们还表示如果年龄较大时父母着急也会因此结婚,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让父母不必再为他们操心。还有个别研究生表示不确定,因为目前来看作为学生一无所有,对婚姻还处于很模糊的状态,思想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也反映了当今研究生婚恋观的焦虑,在事业为稳定的情况下,不愿考虑家庭。
对于当下一些比较流行新颖的婚姻方式,研究生们是各有所见。他们普遍不接受裸婚和闪婚,如果毕业后一切就绪,接受毕婚,绝大部分不接受丁克家庭。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篇十二
人们通常所使用的价值观概念,是价值观念的简称,常常是特指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或者,更确切地说,价值观是指在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是或非、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判断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或尺度。价值观具有一般观念的共性,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又与一般观念不同,具有时代性、群体性、稳定性、凝聚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知识水平最高的一部分,思维活跃,思想丰富,将成为日后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对未来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研究在校大学生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在校大学生价值观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具体化为政治观、择业观、恋爱家庭观、道德观、消费观、法制观、友谊观和金钱观共8个观念,设计编制了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对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15份,收回有效问卷494份,其中男生274人,女生220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好的,符合社会主导的价值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政治观。
调查反映出大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态度和较高的政治热情,对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态度是肯定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是积极的。80.13%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作仍然需要党的领导”;对“一个人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这一观点持肯定态度的,达到调查总数的74.33%。但对有些问题认识不清,如有8.71%的学生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与经济无关”,7.81%的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实行民主集中制没有什么关系”。
2、择业观。
在择业方式上,74.55%的大学生期望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就业,18.75%的学生希望到“人才市场招聘”,还有2.90%的学生选择“亲朋好友介绍推荐”,仅有3.79%的学生仍然希望通过“国家统一分配”就业。从择业标准与择业类型上考察,当代大学生择业视野更加开阔,职业兴趣与经济收入对择业方向具有重要影响。62.28%的学生在“你愿意到哪种企业工作”的问题上,选择了“只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哪工作无所谓”。另外,60.04%的大学生认为“跳槽是为了寻找一个更理想的职业和单位”,说明大学生的择业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在择业信心考察中,47.32%的学生对毕业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仅有13.62%的学生“没有信心,感到茫然”。
3、恋爱家庭观。
的学生表示“理解但不赞同”,仅有9.87%的学生“理解并表示赞同”。对未婚同居现象,除21.30%的学生表示“不理解不赞同”外,高达78.70%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理解”,甚至18.26%的学生“理解并赞同”。这表明我国性知识的教育虽然较为普及,但性道德教育还有很大欠缺。
4、道德观。
在道德认识方面,54.24%的大学生认为“先进人物之所以先进就在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个人服从集体”。从道德标准而言,大学生对社会道德危机表现出忧虑,有50.00%的学生认为“在现代社会,好人比能人更可贵”,31.70%的学生认为“现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很难说清”。在道德行为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的现实,恪守社会道德规范,70.79%的大学生认同“义利不能兼顾时,应该舍利取义”。
5、消费观。
在消费方式上,仅有6.47%的大学生认为“一个人的消费可以显示他的地位和大度”,70.09%的学生崇尚“一个人应该能挣会花”,虽然会花的内容千差万别,但应自力更生、量力而行,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对“朋友聚会用餐,应该各自付账”有23.44%的认同率,则表明当代大学生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理念,走向实际。调查中,对“在保持基本生活费的情况下,如果你的手头还有余钱,你的选择”问题答案是:34.68%的学生用于“文化教育”投资,21.17%的学生选择“休闲娱乐”,19.14%的学生选择“股票投资”,另有15.99%的学生“储蓄”起来,仅有9.01%的学生选择“购物享受”。
6、法制观。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观点、原则、方法是认可的。64.73%的学生同意“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这一观点,81.51%的学生认为“许多人违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执法不严”。但令人惊讶的是有76.56%的大学生同意“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最好用私了的办法解决”。这一数据与他们在调查中表现出的较强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相悖的。一方面他们认同法制原则,渴望法制平等,崇尚法制的严肃,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法律制度的不信任或不信赖。如何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7、友谊观。
调查中有76.56%的大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责任关系而非利益关系”,当问到“有朋友邀请你参加其结婚庆典,可是任何一位来宾你都不认识”时,83.26%的人选择了“愿意去认识他们”,而仅有16.74%的人会“借故拒绝”。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年学生对人际交往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人与人之间必须依靠真情而不是靠金钱和权势维系感情,同时也愿意不断结识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有着积极、坦诚的友谊观。37.05%的学生在交友态度上较为拘谨,不愿意主动结交陌生人,在人际交往上显得保守。还有20.89%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金钱、利益高于友谊。
8、金钱观。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58.26%的大学生能正确面对金钱,认为金钱同世间万物一样具有二重性,金钱有它的重要性,但钱在人生选择中处在次要位置。仅有12.28%的学生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当问到“挣钱越多越好吗”,有37.78%的学生同意此观点,同时有37.33%的学生否定了此观点;58·48%的学生认为“人们上班工作的目的”并不光是为了挣钱,还有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仅有20.09%的学生认为“人们上班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经过以上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学生价值评价由集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在结构上比较单一,以“无私忘我”、“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为根本。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由公费上学改为自费上学,大学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改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些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无疑促使大学生对自我发展进行更多思考,客观上推进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化的发展进程。大学生虽能认识到个人只有依靠社会、集体而存在,个人离开了社会和集体就不能发展,但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在社会、集体中的价值和认可度,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个性的张扬。他们不但强调社会价值,也注重自我价值;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建构现代价值观。
2、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
今天的大学生对“空头政治”、形式主义、禁欲主义已不屑一顾。他们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们关心事业,关心时事,关心经济政策,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他们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是,这种实用性有时带有一定的庸俗性,有的大学生过分看重“关系”、享受、金钱、地位和眼前,他们欣赏高尚但并不想拥有高尚,赞誉英雄模范但并不想成为英雄模范,少了一点人应有的理想和精神。近年来,校园文化所呈现出的商业化趋向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功利性,如许多大学文学社团冷冷清清,做文学梦的青年越来越少;大学社团的发展更看重经济因素,拉赞助、寻求投资已成为大学社团最时髦的活动。
3、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变化的年代,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尤其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全球信息网络化革命,也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各种思想跨国界交流,不同的政治立场、文化观念、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在网络上自由碰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明显影响。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意识形态注定了大学生价值取向更具多样化。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价值观起着行为导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只有抓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这一根本,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人生理想与目标的探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同并接受社会主导价值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1、积极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导性价值观。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多元价值观并存已成为普遍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已不在于人们是否认同价值观的多元存在,而是人们的价值观如何选择,应该倡导、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为主导价值观。“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定,都必然要把能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加以倡导”。我国一贯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是稳固我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柱。高校应旗帜鲜明地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2、发挥高校职能,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1)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高校的“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都包含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将哲理与情趣融于一体,积极进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使价值观教育成为大学生欢迎、喜爱并切实从中受益的教学,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
(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具有明确的目的,通过特定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形成这一环境中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追求、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大学的办学理念主要体现了大学的价值观,其校风、学风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大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克服教育过程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特色。
(3)以社会实践为途径。“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实践是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途径。一方面,在校内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调查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全面了解社会,感受现实,使自己的价值认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3、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三个导向”
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坚持“三个导向”,即文化价值导向、利益原则导向和理想信念导向。
(1)文化价值导向。文化价值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征的本质,是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文化价值与国家主权密切相关,失去特质的国家将丧失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文化价值导向,首先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2)利益原则导向。对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个体化倾向,如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就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对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引导,使大学生认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保护集体利益,个人也受益其中;维护个人合法利益,集体利益也会得到巩固和张扬。同时,在利益冲突时,能够自觉遵循“长远利益高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准则。
(3)理想信念导向。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世俗化倾向,容易使大学生陷入物欲的陷阱,迷失方向,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正确导向是十分必要的。要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人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还应该具有一种精神;人不仅要求得到物质的满足,还应该有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人不仅是为己的,还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
4、把握特点,与时俱进,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的实效性。
“价值观教育要建立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我国正处在以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断变化更新。在这种情况下要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具体地动态地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特点。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育者并不真正了解今天的大学生,只是凭自己的主观经验和一些表面现象来进行教育,这也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处于被动,无法收到实效的原因所在。另外,高校教育者应具有开放的视野和现代化的价值观,坚持与时俱进,按照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特点,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时代特点。一方面要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充分发挥现代化媒体的作用,以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和沟通手段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开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