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实践反思(通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物理教学实践反思篇一
在这次的期中考试中,我所任教的班级均分是分,不算理想。本次考试,试卷是由市教研室提供的,涵盖了上半学期的全部知识,有力地考察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一张较好的试卷。
通过对卷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上一阶段教学中的得失,现分析如下。肯定的方面。基础知识大部分掌握较好,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对物理学中的人文历史有正确的了解;物理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较好。分析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强抓基础及非常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密不可分。
存在的问题。从卷面得分率最低的18题可看出,学生在对物理中单位换算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再从得分率相对低一点的第7、9、13、16、25分析,这几题的得分率在左右,而这几题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判断下列说法错误或正确”,学生失分,说明对一些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理解不透彻的问题;物理计算题向来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地方,我所带班级学生没有出现放弃解题的情况,失分主要是不能准确的运用物理学科特有的解答过程进行解答,突出表现在有原始公式即有依据但没有变形公式,个别人仍用小学的算术题的形式解答,由于缺少说理依据而失分;最后的探究题,又再次暴露出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的不足,有不少同学意思差不多,但表述很不严密,前言不搭后语,还有不能正确的审题,最后要求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而学生没搞清“测量量”的意义,把计算整理的量即过程量代入,导致失分。总体分析下来,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两点:
1、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理解偏差。
2、科学的表述能力欠缺,导致表述质量不高。
面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接下来将在下面几个方面改进。
1、在强抓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适时改变方法,加强相近知识之间的辨析,并通过一些测试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2、规范语言表述。通过教师课堂师范,在学生口头回答,作业书面表达等各个环节,加强训练。
3、继续加强物理科学方法的渗透。
物理教学实践反思篇二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学要探索新思路,构建新课堂,大胆进行实践;要保持激情,注意学习的延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作者:徐玉辉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12)分类号:g642关键词:物理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物理教学实践反思篇三
摘要: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仅仅是对课程知识的再现和讲解,如果在教学中不加入创新元素,那么学生对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渐渐失去兴趣。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创设了学习物理情境的方式,以对后期初中物理教学有所借鉴。
引言。
为教学创设情境,就是要让每个学生从生活中、实验、名人故事等融入初中物理的教学中,通过这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避免学生出现对物理厌学的心理等。
在运用情境中也要注意要结合物理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使教学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
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到知识的难易深浅,也没有将学生们在生活中所见的联系起来,所以有些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感受不到它有趣的一面,也就是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教学情境没有与教学的目标结合起来,时间一长,学生就对物理课程产生了反感,学习成绩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学习物理成为了学生的精神负担。
二.创设物理情境的原则。
初中物理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情景提升学习兴趣,能够对书本的知识消化、吸收,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的深入了解。
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的与学生的生活知识结合起来,情景也用的相对较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极大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可见,学习物理知识还是需要设定一定的情景,且创设的情景应该符合一定的原则。
第一,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学习物理,不仅仅是为了中考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用于日常生活,所以学生需要结合所熟悉的情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物理知识;第二,要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物理教学针对的是青少年,年龄集中在十二三岁,面对这样的教育群体,有其自有的理解方式和认知水平,所以创设情境时就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第三,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也就是说创设情境不仅要从知识的角度上进行考虑,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重视物理学习。
初中教学中应该注重物理情境的设置,方法也不尽相同,大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一)结合真实生活。
初中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其实对知识的领域是充满好奇的,也渴望了解身边的事物,尤其是那些能够理解前因后果的事情,他们也十分感兴趣,就因为这样,物理知识的讲解才要从真实的生活中讲起,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到所学到的知识。
例如,当讲到电路的时候,可以结合家用手电筒,或者在课程上可以演示简易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当讲到欧姆定律时,可以结合夏季时用电量大,刚开始白炽灯较亮,但是开了大型的空调电器,亮度就会变暗等,结合这些生活素材,还有生活的场景,学生就容易理解所讲的物理知识了。
(二)用演示试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实新物理课本中有很多实验,这些实验有些是比较危险的,需要结合学校的设施来开展,如果学校的条件能够达到,那么可以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实验是通过简单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尤其是能够带来新奇的体验,为他们的学习带来全新的感受。
(三)运用知识对比来创设情境。
初中物理知识是一个系统的知识,需要结合前后知识,才有利于对于新知识的吸收,尤其是对于同一个知识的不同理解,或者不同问题,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掌握知识。
例如当讲完了串联电路,图1所示,需要讲解并联电路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来区别串并联的关系,对今后的知识的理解也会产生较好的作用。
(四)运用物理历史故事来创设情境。
在物理知识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名人的故事,他们发现某种科学知识有时是非常有趣的,这样的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无疑能够给物理的教学增添几分生气,使一些枯燥乏味的讲解变得比较有趣,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有机结合。
例如,讲到杠杆原理的时候,可以联系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著名言论,讲到牛顿定律时,也可以把他发现定律的有趣故事带到课程上来,以增强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合多媒体设施。
多媒体的运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运用视频和声音的效果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比较直观的接受知识。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模拟的动画来解释,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从模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虽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也能起到模拟的作用,但是它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教学本身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结合多元化的方式实现预期的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习物理的正确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沙建飞.巧妙创设情境,全面激活课堂[j].考试周刊,2009(51).
[4]吕建华.创设情境,激发情意,优化课堂教学.中学物理.2008(06).
[5]徐仲霞.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中学物理.2009(01).
物理教学实践反思篇四
现代社会是信息型、学习型、创新型社会.新的基础教育改革与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应彻底变革.未来的社会知识更新更快、社会协作分工更细,这就要求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一些充满求知欲的会自主学习的充满合作精神的人.
作者:徐国进作者单位:海安立发中学,江苏,海安,226611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
物理教学实践反思篇五
在新课程不断落实和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开始侧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能够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初中物理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使他们动手探索实践的规律。本文就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较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更好地服务教学。
一、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可以说,这类特性和功能对物理教学过程是极其宝贵的,它能够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以有效地跨越视觉限制,实现对教学的多角度考查,进而实现重难点教学。多媒体的动态性,实现对教学和过程的有效反馈,并对教学目标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突破。多媒体的交互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机会,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多媒体教学的针对性,使得因材施教和分层次的教学实现了有效的可能性。此外,多媒体教学承载大量的信息,多媒体信息容量的储存性能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节省课堂板书的时间,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
物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必须要求具备合适的课堂导入。因此,对物理教学而言,无论是新课内容还是物理复习内容,课堂的教学导入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设置,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够创设出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既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开放学生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比如,物理教师在教授“光的反射”这一内容时,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功能,提供给学生一段富有光的意境的城市夜景小视频:道路上穿梭的车辆的照明灯,马路两旁一排排的路灯,在绚烂色彩映衬下的街心喷泉……在放映视频的同时,教师要播放配备好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悦耳温馨的音乐声的带领下进入光学“意境”。多媒体运用能让学生自然地在头脑中呈现这一内容的众多知识点,而且这样的课堂导入形式会对学生的知识记忆起到巩固的作用。
2.多媒体模拟物理现象,变抽象为直观。
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存在许多物理情景不能被学生想象,如:摩擦起电,对这一原因进行讲解时就比较困难,如果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钠、镁、氯、碳等原子的结构进行播放,接着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让学生明白外层的8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当外层小于4个电子时,就会发生不稳定。因此,从分析不同的物质原子束缚电子,将摩擦时,电子能力弱就会失去电子带正电,这就降低了工作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
3.放大微小物体,增加直观性。
电学实验的讲解中,连接电路是关键。作为初学者,他们对电路比较陌生,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示范实验,由于距离问题,只有前排的学生可以看到,而后排的学生只是看热闹,因此,照顾不到多数学生。久而久之,会造成试验秩序混乱,或是没有完成任务就下课了,因此,达不到教学的效果。采用多媒体的实物投影讲解,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看清楚电路元件以及它们的连接方法,能够让学生看得认真,听得出神,既能够轻松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增强实验技能。此外,在对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进行讲解时,因仪器本身较小,在示范时可见度较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可以让每位学生看到仪器的构造,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物理学习的信息。
4.运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
物理的课后习题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抽象意义较浓。可以说物理习题的教学,有效地融合了探索性、动态化、发散性及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解题思路是通过板书的形式获得的,因而速度较慢,导致课堂容量较小,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师在备课时将例题和解题的步骤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物理习题中有很多都配备有图解,单纯的静态图示不能很好地展示物理过程,物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来成功展示。
多媒体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将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皙敏。浅议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在中学物理教学的应用[j]。成才之路,(31)。
物理教学实践反思篇六
探究式学习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所需的硬件、软件都有不完备的地方,作为战斗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的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索。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以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是探究式教学的导师,学生是探究式教学的主人,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组织上,适当突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辅之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在课程结构上,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以培养通才;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力求教材建设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及时吸收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使用“任务驱动”法、研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二、开展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依据。
1.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习的性质由单一接受性逐渐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切都有赖于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性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课堂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2.使用新大纲新教材教学的要求。大纲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合适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新大纲、新教材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功能,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一般性科学探究的形式,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探究性教学,营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性的机械式学习向主动探索性的发现式学习转变,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要求,我认为,必须开展探究性教学,创设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环境,使之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能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特征。
1.突出探究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重要的就是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学论文)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
2.注重开放性。传统教学注重整齐划一,“中心”(教师、书本)突出,讲求知识体系完整和结论唯一,说教色彩浓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约束。而探究性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结果等方面与传统物理教学有很大不同。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不强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教师重在科学理性的引导、指导。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探究性教学提供更多的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体现综合性。探究性学习中的综合性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学科、学术性质知识的应用,而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和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具有较强的多容性。
4.关注社会性。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它特别关注关于人类的环保问题、能源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问题等等,此类问题即为“sts”(科学・技术・社会)问题,如:建筑物中的玻璃幕墙产生的光污染问题、本区垃圾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本区河流的污染及综合防治等。
5.强调实践性。在探究性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社会调查、动手实验、现象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表达出结果,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四、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大致可分为七个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实际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问题都去探究,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进行完全的探究。应该对探究式学习中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进行分析,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设计适当的科学探究活动。
物理教学实践反思篇七
(云南省文山市薄竹镇老回龙中心学校薄竹中学)。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开始出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较大,学校的育人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初中教学课堂。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教学实践反思篇八
我国教育改革基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和对新型人才的期盼,提出了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和必然选择。
实施创造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为渠道,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课堂环境。思想政治的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生活的强大动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下面是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实践一:在《经济常识》“国际贸易”一课的教学中,涉及到wto的内容,我没有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材料交给学生,而是设计了以下问题:关于wto的起源、wto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加入wto的原因及现状、中国入世后会给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以及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面对入世后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动脑去思考,然后写出自己的实践论文。从同学们的实践论文中不难发现,他们的思想在慢慢地成熟,他们在用自己的眼睛洞察社会,了解社会,进而去适应社会,把书本知识和个人的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也使他们深切地感到自己面临的生存空间是一个竞争的空间,是一个不容浮躁的空间。类似的实践论文很多。比如,利用学生暑期生活,调查他们所属镇第三产业的纳税情况,通过实地考察第三产业的税种、税源、税率、纳税意识,根据考察情况写出分析报告,对纳税意识薄弱的行业进行“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宣传、讲解。在这一实践活中,他们教育了别人,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把被动学转为主动学,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和社会亲密地联系在一起。
实践二: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渗透式教育。比如,现代家庭子女教育是困扰许多家长的一个社会问题。对此,我采取了辨证式教学法,把现代家庭子女教育以德育为重、还是以智育为重这两个本来兼容的概念对立起来,让学生分组辩论。一部分同学站在以智育为重的一方,认为智育是德育发展的基础,他们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这一观点:1、从人类认知规律说起,人总是先有对事物的概念性认识,才有对概念的理解和判断。婴儿总是先认识水,在生活中才会慢慢懂得节约用水这一美德。2、从未来是知识经济时代看,现代家庭子女教育一定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德育固然重要,但掌握知识的多少将决定着未来的生存权利。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现代家庭子女教育应以德育为重他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观点:1、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德育是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3、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我觉得通过辩论能否达到统一的认识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同学们掌握了辩论技巧,发展了思维,发现了自己的潜能。
实践三:在班级管理上,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带动班风、学风,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整体氛围中,个性得到自主的发展。比如,在一次个人小发明展览会上,同学们的作品精巧,有自制风扇、小手电筒、座式小台灯、落地灯、贺卡等。他们材料的来源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和是不起眼的东西,如方便面袋、废纸袋、铁丝等,但每件东西在他们手中都变成了活生生的礼物。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开始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幅幅的作品使得师生在思想得以交流,情感上得以沟通,心灵上得以碰撞。我表扬了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新精神,真正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对每个学生都抱有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造能力的人为目标,以系统动态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教师启发式教育和学生发挥主动性为主的模式。通俗的说,是指在创造性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
1、变教师观念,突出教学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在创新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活力。为此,教师必须做到:(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超过老师并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2)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3)研究学科特色,把握学科的教学过程、规律,融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教学个性风格,使学生学得主动。(4)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布鲁纳说:“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
教学是生动丰富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创造、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示范管理者,而且是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2、用启发、多样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过程性。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方式,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产生灵感,进发新思想,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可以讨论,可以聊天,可以学生讲……从而为学生思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机会。为此,教师必须做到:(1)淡化“结果”意识,强化“过程”意识。(2)既强调启发式的“发现学习”,又要进行有意识的“接受学习”。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主张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去独立探究,发现相应的原理、规则和结论,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智能潜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保持对知识的记忆。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方法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而有意义的接受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二者各有所长,相互补充,这就要求教师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使其相得益彰。
3、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形成一种带有情感色彩且自动化的学习活动,关注呈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发散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愉快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让创造者拥有宽松、自由、民主的心理安全环境,让学生养成乐于创造、善于创造、勤于创造的创造性的学习习惯。
4、教学评价的延时性。
不过分追求知识的完整性、标准性,大力提倡开卷考试,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推迟教学评价或不作评价或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
可以实施网上教育、电视教育、家庭教育、多媒体教育,让学生参与课件制作等多种方式。
知识的灵魂是创新。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而观念的创新需要确立新的适应时代的思维方式。要面向未来,惟有创造性思维;要面向未来,惟有创造性人格。
物理教学实践反思篇九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要求。在此指引下,不断优化教学行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有效地课堂流程与方式、积极开展课例研究,更好的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政治课应该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态度,做出价值选择,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则要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为了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感受情感,明确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言,通过这种课堂组织形式来引导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体的教学实践中,也要注意保持课堂秩序做到活而不乱。
当然,在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激情,否则就不可能点燃别人的激情之火。要用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应该充满激情的组织课堂探究,精心设计。同时适当的运用激励的评价语言,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传递。
在课堂探究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双方相互交流,师生关系趋于平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
物理教学实践反思篇十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是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引起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因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尤其重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物理学科在中学阶段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既有系统的理论、精确的计算,又有生动的实验,而且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也联系紧密,应用性强。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多样性。
家庭和社会的重视程度对物理学习也有不可乎视的影响。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有着更强的动机,为自己,也为了不辜负众人的期望。另外,一些消极因素,对物理学习动机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所以,研究探讨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动机,及时掌握教育对象的情况,对于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本方案旨在以已有的学习动机理论为指导,积极地研究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发展规律及培养物理学习动机的方法,为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提高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动机水平,促进物理教学和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提供实践的依据。
二、文献综述。
在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今天,学习动机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以往的研究均表明,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中的成就动机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刘晓明等,1991);教学中不同的目标结构会导致学生形成不同的学习动机,从而取得不同的学业成就(郭德俊等,1994)。这些研究均从不同角度分别对学习动机进行了探讨,且着重研究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对于物理学习动机的研究,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滞后于一般学习动机的研究。表现在或未能及时吸收已有的一般学习动机理论,偏于经验性的调查分析;或照搬一些学习动机理论,未能反映物理学习的特点;对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研究也较笼统。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越来越注重改善学生的内部动机系统,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为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的实践意义、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关于学习动机的问题,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因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理论价值。
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动机的作用可表现为确定方向,提供动力,控制进程,促进成功等几个方面。我们教育者应该重视和遵循动机作用的规律,通过本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论证动机理论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上的应用,力求使学习者保持适度的动机强度水平,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研究目标。
1.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内容。
遵循发展性、主体性、活动性、系统性原则,通过开设激发农村初中生物理学习动机为主线的系列活动及上好每一节课,探索出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如何激发的方式,初步形成一套适合的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要求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逐步培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甚多,重要的是研究哪些因素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依据这些因素进行改进我们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深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五、研究内容。
2.研究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学习动机形成原因,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等。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对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同一课题的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研究方向,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向指导。
2.调查研究法: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再参照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及有关专家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把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分为6种基本类型。每个类型均包括若干项调查项目,制成调查表。
3.实验研究法:从该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假设出发,有效地控制无关因素,成功地操作相关条件,科学地观察,开展研究实验,检验理论设想,丰富研究形式。
4.行动研究法:激发初中生物理学习动机,行动结果是检测课题绩效的主要途径。
七、研究措施。
1.调查现状。
首先确定调查的对象为农村初中初二、初三学生。其次,按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下发调查表、座谈、专访、测试等,采用切实有效的调控措施,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再次,清点整理调查材料,查漏补缺,保证调查材料符合教学科研要求。
最后,对材料进行分析,了解成因,对策建议切实可行。
2.实施实践。
加强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的学习动机理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督促、激励等方式促进学习动机创建。研究课堂教学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创建民主、开放、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为课堂教学找到好的方式方法。
八、研究步骤。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1月-203月)。在准备阶段中,应精心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查阅有关文献、作一定的调查研究、进行调查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年4月-2011年9月)。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课题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开展好日常教学活动,积累研究资料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撰写教学反思,典型案例等。
3.总结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全面总结、回顾研究的全过程,利用研究中获得全部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发现教育的规律。形成总结报告。
九、理论基础。
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代表人物斯金纳。主要观点:把强化看成是激发动机的必要条件,认为有效地使用各类强化能够激发和维持外来动机。
2.人本主义的需要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主要观点:将需要区分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7种,前4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3个层次为高级需要。该理论认为人的各层次需要都与学习有一定的关系。
3.成就动机理论。
代表人物阿特金森。主要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可以通过成就动机训练来培养。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往往是追求成功而且不怕失败,竭尽全力争取好成绩。
4.归因理论。
代表人物海德、罗特、维纳。主要观点: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学生会对学业成就进行归因,归因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不一样,通过归因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习得性无力感理论。
代表人物塞利格曼。主要观点:习得性无力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连续失败的体验会使人产生无力感,要注意消除学校的“不可控状况”和学生的“结果不可控”认知。
6.自我效能感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主要观点: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采取让学生体验成功等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7.成就目标理论。
主要观点:成就目标理论将成就目标划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主张在学校教育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掌握目标定向。
十、预期效果。
本课题将以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预计一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