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扶贫考察心得体会(优质8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扶贫考察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引入扶贫的重要性(200字)。
扶贫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任务,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要求在实施扶贫工作上要更加注重精准、针对性。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参加了一次扶贫考察活动,深入了解了农村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对扶贫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二段:农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200字)。
在扶贫考察活动中,我深入农村贫困地区,亲眼目睹了那些贫困人家的生活环境。他们居住的房屋破旧不堪,基本生活设施匮乏,甚至有的家庭连饭都不够吃。同时,教育医疗资源也十分有限,孩子们上学困难,患有疾病的人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第三段: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300字)。
在考察中,我了解到国家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政府给予贫困户资金扶持、培训技能,引导他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免费提供教育和医疗资源。这些政策的实施让贫困地区的人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通过政策的有效实施,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四段: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300字)。
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深受扶贫事业的感召。考察中,我亲眼见到了农村贫困地区孩子们对于教育的渴望,老人们对于健康的向往。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我积极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与团队成员一起组织义教活动、开展捐赠活动和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自己的行动,我希望能够为农村贫困地区带来一丝温暖,让更多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对扶贫的新认识(200字)。
通过扶贫考察活动,我不仅了解了农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还看到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也激发了我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热情。我认识到,扶贫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业,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共同发展。
总结(100字)。
通过扶贫考察活动,我深入了解了农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了国家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也认识到了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个人得到了成长,也激发了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我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让每个人都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扶贫考察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介绍扶贫考察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扶贫事业也进入到了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近年来,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纷纷组织开展扶贫考察活动。这样的考察活动旨在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当地贫困人口的真实需求和未解决的问题,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分享笔者参与扶贫考察的体验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考察前的准备工作(200字)。
要参与一次有意义的扶贫考察,充分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首先,需要提前搜集考察地区的相关信息,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教育医疗等状况。其次,要对该地区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有一定了解,以便更好地了解扶贫工作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准备好相应的物品和装备,如防晒衣、药品等,以应对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最后,要做好与当地人的沟通准备,包括学习当地的方言或口音,以便更好地交流。
第三段:参与扶贫考察的经历和体验(400字)。
参与扶贫考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贫困地区的不同寻常。曾经只是从报道中看到的贫困现象,在实地考察中变得真实而触动人心。我走访了一些贫困村庄,看到了村民生活的困难和贫困面前的无奈。然而,我也看到了许多乐观向上的村民,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发展农业、旅游等产业,脱贫致富。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扶贫的目标和意义,也激发了我更积极地参与扶贫工作的决心。
扶贫考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扶贫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我意识到,扶贫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激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路径。同时,要注重培养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当地劳动力的竞争力,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第五段:对扶贫工作的期望和呼吁(300字)。
扶贫考察不仅仅是了解贫困地区的现状,更是为了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案,帮助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宣传和宣讲,让更多的人了解扶贫工作的意义和目标。同时,我也呼吁社会各界能够积极参与扶贫工作,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贫困地区的人们真正从贫困中解放出来,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通过以上五段式构成的文章,在正文中依次介绍了扶贫考察的背景和意义、考察前的准备工作、参与扶贫考察的经历和体验、对扶贫考察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扶贫工作的期望和呼吁。这样的构成使得文章逻辑清晰、条理清晰,能够全面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体会。并且通过利用段落之间的过渡,使得整篇文章读起来更加连贯流畅。
扶贫考察心得体会篇三
下乡扶贫考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个活动,深入了解了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并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理解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深入贫困地区的观察与思考。
这次下乡扶贫考察使我深刻意识到贫困地区的困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我们走访了当地的贫困户,亲眼目睹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他们的房屋简陋,饮水困难,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很难摆脱贫困。此外,贫困地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就业机会不足、土地资源有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深入思考,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第三段:扶贫政策的重要性。
在贫困地区的考察中,我发现扶贫政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的引导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政府出台的扶贫资金政策、产业扶贫政策等都是为了解决当地的痛点,提供贫困居民发展的机会。此外,扶贫政策还注重培训和教育,帮助贫困户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脱贫。我意识到,扶贫政策的制定是为了给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支持和希望,是推动扶贫工作的基石。
第四段:社会力量的参与与贡献。
除了政府的扶贫政策外,社会力量的参与和贡献也是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同时,社会各界还可以组织志愿者前往贫困地区,为当地的居民提供帮助和指导。如在考察中,我们主动组织了一场义务教育培训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希望和改善。
第五段: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贫困地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也是关键。通过加强宣传,可以增强贫困地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引导当地居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同时,加强教育,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专业指导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掌握一门技能,提升自身素质,从而增强贫困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总结:
通过这次下乡扶贫考察,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并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政府的扶贫政策和社会力量的参与都是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共同的发展繁荣。
扶贫考察心得体会篇四
【导语】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引擎下,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下,精准扶贫的车轮跋山涉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开启了十三五新一轮精准扶贫大计。
美丽娄星更是走在了精准扶贫的前沿。4月12日,区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研究下发《娄底市娄星区关于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解难惠民促发展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的活动方案》,力求通过在全区开展百个单位驻村、千名干部包户、万名贫困户脱贫的百千万活动来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
扶贫是一项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根据区委目标要求,要想在2016年实现娄星区12000多人脱离贫困,贫困群众必须在弱鸟先飞理念的指引和滴水穿石精神的激励下,开启接受输血、艰难换血、自我造血的奋斗历程,通过授人以渔的智慧、技术、信心,真正让困难群众脱离贫困,掌握生存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输血先输智。扶贫好比看医生,对症下药必须精准到位。一是提升教育水平,从智慧的源头上摆脱贫困。教育是强国之本,更是拜托贫困的根本,针对贫困地区,要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全方位教育结构体系,针对贫困群众,要结好教育帮扶对子,有的放矢。二是开阔群众视野,培育致富意识,构建致富思维,增强支付本领,构建可持续内在动力。三是进驻专业团队,精准识别贫困群众、仔细研判贫困原因、正确选择扶贫项目,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环境资源特征的特色产业。
换血当换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知民情,又要仔细分析,精准规划,在全区贫困地区实现三个覆盖:一是产业项目覆盖贫困地区,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将绿色、环保、生态新兴产业想贫困地区倾斜,将产业链链接到贫困群众家庭,解决贫困群众无处可去、无处可发挥的问题,以兴新产业的新技能带动贫困群众技术提升和创新;二是公路基础设施覆盖全村,要想富,先修路,只有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共同把自家门口的道路硬化中单担当起来,才能为当地的发展、当地人的发展扫除外部障碍;三是技能培训全覆盖,统筹农村资源,以党建为龙头,发挥党员的优势,带动当地技能培训的发展,开展农业技能和非农技能培训,解决农民不会干的敢为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题,实现人人有一技之长,人人有用武之处。
造血当从心。心,最关键的就是信心。扶信心是扶贫的关键。只有把贫困群众的信心扶起来了,才能让大家看到未来的希望,才有足够强大的内因驱动有力的外部行动。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有信心,铁杵磨成针,唯有在心灵的源头改变人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等、靠、要的被动思想,才能真正帮扶群众脱离贫困,逐步实现小康。
娄星区作为扶贫攻坚的先驱,干部群众必须上下团结,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全区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全区民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战略构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新思想新要求,把它落实在具体的扶贫攻坚中,做到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不断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和提升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集中力量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掉队。
解决精准扶贫大多数和平均数问题。
在扶贫攻坚中,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脱贫奔康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们主动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创新实践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快速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有效解决了大多数群众致富和平均水平提高的问题。
抢抓机遇,积极推动广安区划调整,把广安区区划调整为广安区、前锋区,全市由5个区市县增加到6个,形成了6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邓小平讲开发区大有希望,我们又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建立特色园区上,建立了成渝经济区示范的川渝合作示范区,新设立枣山物流商贸园区、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和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探索建立了适合园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格局。在培育多点多极经济增长点的一系列创新实践中,各区市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相应创建特色产业园区,积极有效地应对了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掉队。
通过精准识别,目前全市有农村贫困人口25.07万人、城市贫困人口3.23万人。其中:因病致贫18.3万人,因缺劳动力致贫3.5万人,因残致贫3万人,因缺技术资金致贫1万人,因子女入学暂时致贫0.6万人,因自然灾害致贫0.5万人,因基础设施落后致贫0.14万人;因其他原因致贫1.26万人。我们为这些贫困人口分别建立电子信息档案,逐一落实个性化扶贫措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掉队。
精准制定扶贫规划。坚持以精准规划引领精准扶贫,将贫困村的规划纳入整个农业现代化区域建设之中,成立专家组指导贫困村科学编制规划,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等重点,推动贫困村规划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度融合,让贫困村快速达到现代化水平。注重文化传承,保持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精准确定脱贫目标。按照三年完成,两年巩固的要求,以贫困村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脱贫计划,确保到2020年,82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全市25.06万农村贫困人口、3.23万城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真正实现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有明显增强的目标。
精准拟定扶贫政策。把帮扶到户成效作为检验扶贫工作的重要标准,确保不脱贫不收兵。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就业培训、搞好就业服务,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针对因病致贫特殊群体,积极组织救助帮扶,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以社会救助政策兜底,让基本公共服务得到保障。
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活动,全市6.65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与8.64万户农村贫困户、2.07万户城镇贫困户逐户开展了结亲结对。干部职工一户一户建立台账,深入分析每家每户的致贫原因,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扶贫措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扎实开展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梳理、迅速找准需要集中力量解决的问题,突出重点,扎实开展一系列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努力改善贫困村的基础条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投向贫困村,着力打通贫困村与省道县道等区域主干道的最后一公里,让外面物资进得去,里面产品出得来,畅通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在贫困村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和美好家园建设。在农村,采取新建、改造、保护等方式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政府承担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学前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在城镇,整合征地拆迁安置房、城区危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城市黄金地段为贫困群众、弱势群体修建优于普通商品房的美好家园,配套完善教育、文化、停车场等各种设施,打造宜居宜业型的高档社区,受益群众得到的房屋从每平方米1000多元增值到每平方米5000元,收益成倍增长。
扎实推进产业直接增收富民。在城镇,以产业园区、城市综合体为发展平台,培育出489户规上工业企业、461户限上商贸企业,有效带动小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创造出130万个就业岗位,保证城乡贫困群众拥有稳定工作和收入。在农村,建成32.5万亩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发展183万亩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让贫困群众就近到基地打工或学习技术,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积极运用互联网+,引进阿里巴巴建设特色农产品馆,将农产品推向全国消费市场,帮助群众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提高干部群众增收致富本领。积极用好邓小平城乡发展学院平台,每年财政投入1000万元用于村(社区)后备干部和党员致富能手的学习培训,切实增强村社干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依托各区市县职业技术学校,把科技扶贫团、科技副乡长选派到贫困地方工作,着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就业创业知识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本领。
提高贫困群众文化素质。巩固提高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先让精神富起来。整合国家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就业的扶持政策,每年投入1.2亿元,对全市7万余名贫困学生进行资助,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积极开展生态扶贫。全域开展洁净水行动,与中信集团合作,通过ppp模式实施洁净水项目,建起了各具特色的地埋式处理与地上湿地花园相结合的治污设施,保持了广安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的本色。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保护好山脉、森林、水系、湿地,2014年广安被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积极探索有利于贫困村、扶贫对象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和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实现了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此刻,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5年时间了,而我们国家的贫困人口还有7000多万。扶贫工作任务艰巨。
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何为精准扶贫?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不能用手榴弹炸跳蚤。前不久在陕西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
实现精准扶贫的四个明确,需要有全局意识,需要在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强力推进。当前,一些贫困地区仍旧没有摆脱等靠要的意识,一些领导干部也没有把扶贫攻坚作为工作重心。只有扭转这些问题,自觉向改革找突破、要效益,扶贫才能事半而功倍。
实现精准扶贫的四个明确,需要加强扶贫对象的精细化管理、加强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就是既要加大投入,又要把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又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还要有前瞻性,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针对性,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采取特殊帮扶政策。
实现精准扶贫的四个明确,需要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需要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得到真实惠。这对各级扶贫主管部门政策取向和具体措施也提出更高要求。一段时期,有些地方拿着国家大笔扶贫资金,在贫困县修建长安街,到贫困乡镇盖起白宫**,美其名曰新农村建设。这说明相关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现了严重偏差,亟待整改。
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必须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啃下硬骨头,才能向人民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合格答卷。
扶贫考察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之一,河南省兰考县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脱贫工作的实际效果。近日,笔者有幸加入了由相关部门组织的兰考扶贫考察团,实地走访了该县多个贫困村,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扶贫情况和工作实践。从中,我深刻领悟到扶贫这项工作虽然如履薄冰,但是只有真正深入到田间地头,踏实做好基础工作,才能够为农民带来实现脱贫的希望和机会。
第二段:认识到扶贫的长期性和全局性。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久且全面的任务。在兰考考察期间,我看到当地的扶贫工作深挖贫困根源,不断梳理有关贫困户的各项资料,完善资助政策以及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产转业等诸多方面。仅仅依靠短暂的捐赠和救济,是远远无法解决贫困问题的,必须确立长期的扶贫计划,凝聚各方力量,统筹各项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全面脱贫、最终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第三段:建立健全扶贫体系,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兰考县已经建立完善的扶贫机制并且不断强化。对于贫困户家庭的帮扶对象,阳光扶贫制度,成为了村级慈善组织的一种强有力的支撑。县里还成立了扶贫干部队伍,下发了每年的扶贫任务书,并进行任务责任考核。这些措施的逐步加强确保了扶贫工作朝着统一目标,齐头并进。
第四段:才智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因素。
在兰考考察期间,我们看到当地政府在扶持农业、发展旅游、培育电商等多个方面打出一系列创新的招牌。这是因为才智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因素。在想要建设美丽富饶的家园,扫除陈规陋习和迷信魔咒,必须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尤其是要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损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
第五段:在扶贫过程中,人文关怀十分必要。
最后,人文关怀必不可少。在考察期间,我深切感受到当地政府和村委对贫困户家庭的内心关怀和深深地感悟。从担任“爱心妈妈”或“儿童之友”,到走出家门到黑夜里和低保户聊天,给老年人送药送膳食等,这些看似细微、平凡的关怀之举,都是脱贫攻坚过程中,最需要的温暖与关爱,助力贫困户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之,兰考扶贫考察带给了我极大的启示,这也是我们扶贫工作所需要的总强!追求深入调研,建立健全的扶贫机制,寻求长效方案,激发才智创新,加强对于贫困户的人文关怀等方面,都是我们在扶贫工作中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方向。只有做好这些,才能真正让贫困户家庭的船开到彼岸。
扶贫考察心得体会篇六
卫生扶贫是中国政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近日,我作为志愿者参与了一次卫生扶贫考察活动,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当地卫生状况。通过这次考察,我深深地认识到卫生扶贫的重要性,并且也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段:扶贫优先。
卫生扶贫的核心理念是扶贫优先。在考察中,我们发现贫困地区的卫生设施严重不足,清洁的饮水、卫生的厕所成为了奢望。由于贫困人口的经济状况有限,无法购买昂贵的卫生用品和药物,更无力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因此,卫生扶贫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贫困地区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提供全面、有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三段:宣传教育。
在卫生扶贫工作中,宣传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发现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常常将一些常见病当成大问题,而一些潜在的健康隐患视而不见。因此,卫生扶贫活动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避免因为无知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第四段:合作机制。
卫生扶贫必须要建立起全社会的合作机制。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看到了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的参与。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卫生事业的投入,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员保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而志愿者可以用自身的知识和力量为贫困地区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只有各方合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卫生扶贫工作的目标。
第五段:长远规划。
卫生扶贫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有长远的规划。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看到了贫困地区居民对扶贫项目的期待和渴望。作为志愿者,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短期救急的工作上,而应该为他们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只有通过长期的精准扶贫,将卫生设施、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全面覆盖到贫困地区,才能真正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尾段:总结。
通过这次卫生扶贫考察活动,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贫困地区居民的困境和他们对卫生的渴望。卫生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加强贫困地区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形成全社会的合作机制,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才能真正解决贫困地区卫生问题,为居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志愿者,我将继续参与卫生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扶贫考察心得体会篇七
去年十月份,我受组织安排,作为志愿者参与了一场关于兰考扶贫的考察,这次考察让我收获满满。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在兰考,深入了解了当地政府对扶贫工作的推进以及实施方案,包括“扶贫产业”的带动和发展,以及被保障人工作、生活等基本权益的保障措施。可以感受到兰考县委、县政府的齐心协力、积极向上的态度,向着全面脱贫致富的目标持续努力。
第三段:贫困地区的真实状况。
参与了一户贫困户的家访,更加深刻认识到了贫困地区的真实状况,看到了“眼巴巴看着别人死死握着的馒头”的场景。不难发现,这仅仅是贫困地区里的个例,还有许多人渴望着尽早脱贫。作为志愿者,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四段:壮大扶贫产业,带动脱贫致富。
兰考扶贫措施的核心是要帮助农户发展产业,突破“卖粮为主”的生活方式,壮大扶贫产业,带动脱贫致富。了解到奶牛养殖、蔬菜种植、土鸡养殖等产业的发展情况、市场态势,并鼓励农民参与到扶贫产业中来,摆脱贫穷的困境,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第五段:对于未来的思考。
接下来,我将以此次考察的收获为基础,对未来的扶贫工作进行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就业机会以及更加丰富的社会保障为那些贫困人口提供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走出困境,改善生活条件成为下一个问题。同时要继续强化扶贫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受益于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次兰考扶贫考察让我更加明晰了脱贫致富的对策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走向更好的生活,增加幸福感和获得感。本次考察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扶贫应该是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事业,每一个人都应付出自己的力量,共同为建设美好的兰考贡献自己的力量。
扶贫考察心得体会篇八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在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决战胜果之时,人们重温九年前总书记的这篇讲话,无不被其真挚的为民情怀、坚毅的使命担当所感动、鞭策和鼓舞。回首看,一部脱贫攻坚史,正是一部为民初心的践行史。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滋养宗旨意识。***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为了践行这一根本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英勇奋战、为民担当,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经过八年的持续奋战,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贫困县全部摘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果背后,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鲜明注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诠释。
以“精准靶向可持续”决战脱贫致富。脱贫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量人、财、物资源,更是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深刻检验。对此,***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精准脱贫。按照这一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深入摸排现实情况,精准制定政策措施,精细设置时间表,实行逐户销号,打通“最后一公里”,做到脱贫到人。同时,我们要的脱贫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可持续性”的,不仅靠“输血”也靠“造血”。正因如此才取得了实打实的、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脱贫成果。
以“战斗堡垒党旗飘”绘制攻坚图景。***总书记在文中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高高飘扬的党旗就是战旗,党支部就是战斗堡垒,党员就是先锋队。通过广泛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行动,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成为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在广大党员干部的感召带领下,社会各界群众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起强大合力。
历经脱贫攻坚,我们不仅收获了物质财富,更积攒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在精神宝库里,有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越走越宽的共同富裕之路,但其中最根本的,是共产党人越来越坚定的为民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