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十课(汇总9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十课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
3、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
3、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经典诵读:《凉州词》。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背诵课文。
2.找一些描写四季的词语读一读。
第二课时。
经典诵读:《凉州词》。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作业:1.写本课生字(422格式,并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2.观察四季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十课篇二
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3、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说文解字》。
盼,美目也。——《字林》。
二)、研读课文。
1、文章1-2段,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
“绿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丽、便捷。
2、我初次见到它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戴”“抖抖”“窸窸窣窣”
3、这些词体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内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变天,我是如何盼望着变天的呢?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这样想”:体现我内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体现人物心理。
5、我盼变天,终于变天了,此时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
“路边的小树忽然莎啦啦地喧闹起来,好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体现起风了,要下雨了。因此通过此时环境的特点,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6、因此当我们理解人物内心时,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描写人物外在表现以及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这三方面来分析人物心理特点。
四人为一组,阅读文章的5—21节,圈画出描写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并结合三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时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语言、肖像(外在表现),体现主人公无法穿上雨衣内心的失望。(分角色朗读课文)。
16段: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
17段:环境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体现人物兴奋愉快的心理。
20段:“挺”“小心翼翼”人物的外在表现,体现人物此时兴奋的心情。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可以有三种方法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全篇文章作者盼望着穿雨衣的故事,把故事写得这样的一波三折,同时人物的内心更是跌宕起伏。作者盼望穿上雨衣其实就是盼望着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盼望着美好的生活。
板书:
直接描写人物内心。
欣喜。
兴奋。
喜悦。
描写人物外在表现。
着急。
失望。
环境描写烘托心理。
(七)作业。
我们也会盼望着很多事情的发生,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个小片段,我此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心理,补写50字,要求使用两种方法展示人物的心理。
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吃晚饭时可以看电视。我自然“见机行事”,分秒必争地打开电视。我把视线从电视上收了回来,才发现碗已经空了。
母亲:“吃完了就去做功课吧。”
……。
正是关键时刻。”
我嘟囔着,心想,我还没看完呢。
“且慢!”我急中生智,使出我的缓兵之计。
“我还没吃饱呢!”为了大饱眼福,我急忙嚷到“再来一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十课篇三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苞、蕾、苔、藓”等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
2.我们的课题是“夏天里的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好引导和必要的点拨,以学生的发言为主。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汇报结束后,对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5.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7.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扩词、造句,并理解字词的意思。
威力:使人敬畏的气魄和力量。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活生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8.重点指导写好“苞”“藓”“蔗”“谚”“瀑”五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2.细读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画出来,留待下节课再学习。
四、品读课文,设计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成长的特点。
2.你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看一看自己能试着解决吗?
3.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知道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秋天庄稼成熟,果园里硕果累累的图片。
2.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1.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大屏幕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大家齐读这句话。(板书: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3.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谁愿意说说。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一)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用笔在文中画一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些生物在夏天里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
2.大屏幕出示: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说明生物生长的速度怎么样呢?(快、很快、迅速)。
3.因此,在朗读“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这几个词语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感,稍快。谁愿意来试试。
4.绿蔓,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在长大,那么还有谁在夏天里成长呢?(板书:绿蔓竹林高粱苞蕾苔藓有生命)。
(二)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山、地、河、铁轨、马路、无生命。
2.大屏幕出示: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把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说出来。
如: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天变丰满。
(因为秧苗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变深变大;因为铁轨长,所以缝隙是一天天地变小;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解释:物体遇热膨胀所以缝隙变小,路面高起来。)。
3.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你可以把你想到的先说给同桌听)。
(三)同学们看(指板书),有生命的植物、动物(相机板书:有生命)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甚至马路(相机板书:无生命)在夏天里都在长大,(指板书)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人也是一样的,也是在一天天的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谁愿意把第四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四)(指读第四自然段)那么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
1.(指生答)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小学——中学、中学——大学、或快或慢(总是要长)。
2.理解谚语。
大屏幕出示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指生读,解释:
“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2.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指生答。)。
3.大屏幕出示最后一句: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了在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1)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2)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板书:人赶时候、赶热天、尽量)。
(3)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4)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5)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要看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
(6)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
(7)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板书:珍惜时间、抓住机会)。
(8)齐读第四自然段,再一次体会一下人要成长的道理。
四、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指板书,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典型事物,抓住特点,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这样你的习作才会感人,才会吸引读者。)。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举例子说说,这样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a)那么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就细。
细地、美美地读一读,突出这些事物在夏天里生长快这一特点。(分别指生读一句)。
(b)拓展写一段话。观察夏天的事物,以第一句话为中心,写一段包含具体事物的话。
五、教师小结,总结全文。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地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启迪我们:“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的用力的长。”通过教学,我收获颇丰,分享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我为文本创设了应有的教学情境。本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例如,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紧密,而且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应该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教学时我积极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的渴望会更强烈。
2.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这种情感被称之为个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所彰显,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回答,我会及时分析引导,既保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抽丝剥茧,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
3.我通过把握重点的方式,让学生们齐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们通过读,体会人要成长的道理。学生们通过读这些浅显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谚语——因为之前教学中充分理解了谚语的意思,从而理解了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二、成功之处。
1.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体会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边读边用笔画画、写写,看看作者描写了夏天谁在成长,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一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感悟的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夏天还有哪些生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列举的几种事物和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最终使学生明白因为文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不足之处。
虽然这一课对于课文的分析比较多,课堂气氛活跃,但我觉得还有一个不足是没有进行拓展。对于本课的诗的题材,我们可以让学生试着写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上升到新的层面。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之前成功的基础上,最后设计一个环节:拓展写诗的环节,给学生列出大概的要求,仿照文本,让学生自己练习写诗,增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十课篇四
1.教师梳理小结各组的活动成效。
(从小组合作的策略、表现主题的角度、收集资料的渠道、加工资料的方法等方面)。
2.集体讨论如何完善本栏目的加工制作。
预设:
(1)编写目录。
(2)修改文本,文本排版,美工修饰。
(3)个性创意设计。
二、点评。
看到同学们今天的精彩呈现,我感受到了你们浓浓的感恩之情。六年来教过你们的所有老师一定倍感欣慰、幸福!但是,今天更让老师欣喜的是,你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老师相信在下个板块的活动中,你们一定会完成得更加出色!
三、阅读《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双圈》,体会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及对学生的引导和付出。有感情地朗读两文。
四、总结。
难忘的小学生活使每个同学都成熟了很多,每位同学都提升了自我,在学习上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在生活上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我们师生之间也有了了解。在这分别的时刻,作为你们曾经的班主任老师,以后的朋友,我仍有许多叮嘱,仅当毕业留言和对今后学习生活的一点点参考。
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人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老师眼中的你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继续努力学习就都有成才的机会。所以,毕业后的你要勇敢地面对脚下未走完的路,你们又处在同一“起跑线”了,要勇往直前,不要退缩。
成功之处:由于契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所以在教学本组教材时,我发现同学们的参与度都很高,尤其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活动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献计献策。还让同学们说了自己类似的经历,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勾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回忆。课后同学们通过写建议书、写一次难忘的活动、写一封信给老师等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和老师、同学的不舍之情。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真情,感人至深。
不足之处:在活动过程中,个别环节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一度迷失了方向。下次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当引导角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十课篇五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第二部分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第三部分说明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第四部分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整篇课文一层一层说下来,最后发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号召。条分缕析。说服力强。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难点时将生活中的实例、资料引入课堂。采用“资料交流引申法”。
小组合作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搜集信息和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针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从学生自身来说。阅读能力、认知能力已有了较扎实的基础。掌握了一些好的阅读方法。经过近期创新教育的开展。很多学生己养成了查阅资料的习惯。
阅读后会在内心产生自己的想法。有了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且。学生也越来越关注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学习本课有4础和优势。但就教材来说。本课是一篇说明文。比较枯燥乏味。而且介绍的是有关地球的知识。虽然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对地球的知识并不甚了解。
从保护环境这一点来说。虽然在生活中人人都有了一定的体会,但要落实到“重要性”还需要加深学生的了解程度。据此。本课教学“‘以课前查阅部分资料为4础。以课上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线。以教师随时引导为辅助”展开。
(一)知识与技能i.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2.学习本课生字。掌握“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等词语。
3.朗读课文。
4.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一)过程与方法1.习理解课文经历“朗读感悟一互动交流一一资料引申”的过程。
2.教学过程中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的同时。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1.深钻教材,依据本课课文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2.搜集“介绍地球知识和有关环境污染情况”的资料。
3.课文配读录像和介绍宇宙中星球情况的录像。
4.制作课件,主要内容包括太空中地球运行动画效果、有关图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见附表)。
学生预习课文;阅读“介绍地球知识和有关环境污染情况”的资料。
本课教学设计尝试后发现有成功之处也有待改善之处。成功之处。是运用了“打破课文结构。学生讨论交流体会”的方法。
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避免了说明文教学的枯燥乏味。且通过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将资料和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更好地达到了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
欠缺的就是未将情感目标进一步注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应在授课完毕开展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污染源。并尽自己的所能去治理污染或宣传环保。避免污染的扩大。
附表一:
第一部分:
出示文字:从“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地球。
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现。和蔼可亲”。
第二部分: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这样,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第三部分:
出示文字: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到‘。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第四部分:
科学家己经证明,至少在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十课篇六
1.学习阅读文章时评价人物的方法以及评价人物的不同角度。
2.了解比喻与夸张的表达特点。
3.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称谓。
教学过程。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的几篇文章吗。
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并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出示文中重点的语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讨论人物性格特点。
3.探讨评价人物的角度。《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孩除了顽皮、淘气,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担心父母发现雄鹅不见后会伤心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个好孩子。)。
4.教师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
(1)我们要结合事件,对人物作出评价。例如,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人,这是从他五次历险的经历中分析出来的。从他叙述历险经过时,添加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了一番,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点儿虚荣心的特点。评价人物要立体、全面。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有淘气、顽皮的一面,也有有孝心的一面。经历了骑鹅旅行之后,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2)评价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鲁滨逊,正是由于受当时英国的航海和冒险热潮的鼓动,而参加的冒险活动。
(3)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这样就能更好地评价人物。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尼尔斯有孝心、勇敢的性格特点。
(一)第一题。
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读后交流:加点部分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第一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的喜悦和激动。第二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节到来的速度之快。第三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八儿的高兴程度。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不同心情。)。
2.从盼望、饿、安静、喜欢、厚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1)盼望:漂泊异乡的儿子要回来了,母亲觉得一天的等待仿佛过了一年。
(2)饿: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他觉得自己的前胸已经贴在了后背上。
(3)安静:校园里安静极了,连树叶落到地面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4)喜欢:蒙蒙非常喜欢那本书,恨不能把那本书都装进自己的肚子里去。
(5)厚:东北边陲的雪下得可真厚啊,一脚下去直接没过了腰。
(二)第二题。
课件展示句子:下面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激动的心情。
1.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并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题目中涉及的词语都是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特定称谓。)。
3.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1)13岁:豆蔻年华。释义: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2)15岁:及笄之年。释义: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3)20岁:弱冠之年。释义: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因为体犹未壮,所以叫作弱冠。
(4)30岁:而立之年。释义: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就可自立于世。后来就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5)40岁:不惑之年。释义: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
(6)50岁:知天命之年。释义: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年至五十,能了解上天的意志和人的命运。后来就用知天命指人五十岁。
(7)60岁:花甲之年。释义:旧时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复杂。
(8)70岁:古稀之年。释义:出自唐代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用古稀指人七十岁。
(9)80~90岁:耄耋之年。释义:耄耋:指老年,高龄。汉曹操《对酒》: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后多用耄耋指人八九十岁。
(10)100岁:期颐之年。释义: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后来用期颐指人一百岁。
4.尝试背诵。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阅读名著的方法。
2.通过词语比较,了解通过夸张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人物心情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3.了解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并积累背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十课篇七
1、(播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场面。)教师描述:1662年2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打败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郑成功。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有什么问题吗?
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真爱动脑筋。下面你就确定一个或几个感兴趣的问题上网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你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学习。
(在学生上网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了感受和体会,可以打开“自由论坛”这一窗口,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一起分享。
1、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的收获。
a、宝岛台湾。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
(利用网络教学的功能显示学生打开的网页)。
过渡:是啊!宝岛台湾多么美丽、多么富饶,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在明朝期间被荷兰殖民者强占了38年之久。此时,你们有什么想法?在1662年,郑成功驻军厦门时,就下定决心收复台湾。听,他在说(网络出示句子)教师范读。
谁也想读一读?指名读;多么慷慨激昂的话语啊!一起读。(齐读)。
b、收复台湾。
过渡:那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呢?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感受体会郑军官兵的`神勇。)。
让我们回到1662年硝烟弥漫的台湾战场,感受一下郑军官兵的神勇。(播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场面,并配以文字录音。)。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什么?
引读课文第6自然段:多开心,多痛快呀!曾经残酷奴役台湾同胞的荷兰侵略者们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台湾同胞个个,他们,高山族的酋长也送来,郑成功为了表示感谢,也回赠给他们。
这一天,是台湾的不眠之夜,街头巷尾。
“载歌载舞”什么意思?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载歌载舞?(自由畅谈)。
(如果学生没能就具体事情说,教师引导: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说得真好,大家都能留心生活,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c、建设台湾。
过渡:除了这些内容,你从网上还了解到了什么?
引导: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呢?
(利用网络教学的功能显示学生打开的网页)。
d、除了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以外,你还了解到其它关于郑成功的资料吗?(引导学生全面感知郑成功的情况,从而对郑成功其人有正确全面地评价。)。
1、学到这儿,你知道为什么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了吗?
3、课文的最后一段话表达了我们共同的心声,谁来读一读。(网络出示句子)。
4、是啊,这位令世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来,我们一起读。
1、今天,我们运用网络学习了郑成功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在这个网站上可以查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大家课后可以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登陆网站学习研究。
“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初步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但他们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这就需要以各种方式来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如果只有老师空洞的讲解,不仅信息少,效果差,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本课知识探究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中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还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主动建构知识结构。“质疑问难,确定任务——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发情感,延伸学习”的教学模式,让我的教学如虎添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十课篇八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组织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及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组织能力。
教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你们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让我们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制作成一本有特殊意义的成长纪念册,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吧。
六年的时间,发生非常多的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一个时间轴来回忆我们的小学生活。
1.填写时间轴。
借助时间轴来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记录值得我们细细回味的点点滴滴。可以把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填写在相应的时间点上。如果有照片的话,可以把照片贴在相应的事件旁边。
2.大家做好时间轴后,可以分享自己的难忘回忆。
三、阅读材料。
学生认真阅读书中所给材料。
四、制作成长纪念册。
一起回忆了小学生活之后,我们大家来用心制作一本具有特殊意义的成长纪念册,珍藏这段难忘的成长记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十课篇九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五、教学过程。
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以地名入手,向学生提问:江南是指哪个地方?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
2、师提问:“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学习过的关于描写春景的古诗。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
3、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过渡: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板书课题:江南春杜牧。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学生读通古诗后,师抽读,后再齐读。
3、师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5、师提问: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三、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学生说说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4、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
5、师生共同背诵古诗。
四、展开想象,拓展学习。
1、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2、说说自己喜欢的词或句,为什么?
3、把收集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黄莺绿叶红花晴朗明丽。
春光水村山郭(山青绿水)酒旗春风生机勃勃。
南朝八十寺楼台烟雨中朦胧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