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模板1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
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7、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
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
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六、小结
1、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学会12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从理解内容入手,理解内容,并通过朗读、讲解、描述等手段,指导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大。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进行,逐渐由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
3.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重点:
1.学会等12个生字,会认等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集体力量大。
教学难点:
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1.你们知道桥是什么样的?那”友谊桥”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要想解开小问号,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请翻开书第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抽读生字卡。重点指导。
开火车读。
指名读词。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自己读,和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汇报。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一读第1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2.小蜡笔们为了什么争吵?他们各自都说了什么?
请你们读一读2、3、4、5自然段.然后告诉你的四人小伙伴.
3.汇报,指导朗读.
知道每一种蜡笔的用途,抓住”最、那算什么、可美了、那点本领算啥”指多名朗读,体会小蜡笔的自以为是.
四.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卡(去掉拼音)
2.(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认得哪些生字,你是怎样认识的。
3.指导。
五.指导书写。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
2.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和同桌说一说,你觉得最难写的是那几个字?哪些地方应该注意。
3.汇报。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音。
2.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各种颜色的蜡笔有他们各自的用途,他们到底谁的本领大呢?
3.他们画了一幅怎样的画,美吗?请大家读一读第8自然段.自由度,同桌互相说从哪些地方感到这幅图很美。
(抓住“格外、像飘带、花红柳绿、一望无际、翻滚”和蜡笔们自己说的话)借机指导朗读。
4.读到这里,想一想谁的用途大?(指名)集体的力量不仅让蜡笔们团结在一起画出美丽的图画还能使蜡笔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不信,你看!自由读10-13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
1.我很喜欢课文中小蜡笔们画的友谊桥,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画出美丽的友谊桥呢?
2.这座桥不是用彩笔画出来的,而是用心用团结一致的精神画出来的,让我们在读一遍课文,体会小蜡笔们齐心合力,在集体的力量下创造出美好的画卷。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
2、示范指导
1)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2)提示要点。
3)学生描红临写。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国山河的美好。
感受美、激情创作。
感受美、激情创作。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水乡歌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水乡歌齐读课题
师:通过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水乡在哪。
我想知道水乡什么样。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听配乐诗朗诵配乐录音。你觉得这篇课文里的水乡怎么样?(很美)
2、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读生字。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读准鼻音、边音、轻声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略)
(4)齐读生字词。
三、精读训练,感悟诗歌意境。
1、轻声读诗歌。
思考: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水多桥多船多歌多
师追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找出相应的句子谈感受。
2、水乡怎么样?如果你生活在这里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己去体会诗歌的美,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观察家乡并谈感受,培养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在问题意识中自然进入本课的学习。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体现自主,相信学生自己能够学会。
师:水乡是这样的美,生活在这里那么幸福快乐,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读这篇课文?
(1)小组合作有感情读课文
(2)让学生把自己认为读得的句子、小节读给大家听
(3)学生评价
(4)结合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四、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
师:我们的家乡什么多,多到哪种程度?
生交流。(楼多车多人多路多公园多灯多……)
师:你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学着课文的句式来介绍我们的家乡。
生:先小组内激情创作,然后班内汇报。
五、书写、识记生字
1、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师生共同交流怎样写好看。
2、生提出自己不好记、不好写的'字生生交流后,师适时指导。(重点指导:绿、就、桥、片)
3、师生共同仿写,然后交流展评。
学生个性化识字,让学生在兴趣中写字,充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朗读方式不要求千篇一律,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
培养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难点
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人夜宿山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新课导入
2.这座楼就是山西悬空寺的藏经楼,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这儿游玩,写下了一首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导读“宿、寺”两个字。
4.(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很热闹,那么,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怎么读?(轻柔、缓慢)(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师:听老师读一遍古诗,注意古诗的节奏、停顿。(师范读)
2.自己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古诗,学生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出示生字:宿、寺、危、辰、恐、惊)这些生字宝宝相信你们已经认识了,谁能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5.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三个字。(师生共读)
6.我们交换角色,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
7.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请个别学生读。
三、品读古诗
1.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其他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楼周围云雾缭绕;楼上的人很渺小。)
(平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
3.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句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这是夸张的写法。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
4.学生练读、指读这一句诗。
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危”字,为什么这么读?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5.还有哪句诗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
6.“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
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
(因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7.(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似乎我们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8.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
(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
10.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1.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加上动作。
四、背诵古诗
1.(看课文插图)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师生表演)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指名说,以鼓励为主)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危、敢、惊)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笔画。如:“危”的第四笔是竖撇;“敢”的第七笔是提。
3.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指导,及时评价。
六、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复朗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老师和同学,预习时查字典了解字词意思……)
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抄在本子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看图体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
看图体会字义,识记生字。
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部分
(一)检查课前三到位情况。
(二)课前分钟训练:猜字游戏
一、创设情境,导入古诗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小诗,请听。
1.出示配乐图片,引入小诗。
2.播放小诗朗读录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7。(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拼读课文,然后在小诗里圈画出课文的生字,再把生字放声读一读,不会读的字看着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
2.出示带拼音生字。你们觉得这些生字里,哪个字音容易读不准?
随机交流。
3.同桌互读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5.过渡:我们读准了字音,接着来学习课文的识字部分。
三、图字联系,探究规律
(一)出示第一幅图。
1.请看书本上的第一幅图,看看图,再看看字,你发现了什么?请把你的发现与同桌说说。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生回答演示亭字的演变过程。
揭示: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亭子的样子造出了“亭”字!
4.请看图,由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个字?:(课件出示一组字:人——从——众)
这些图形就像汉字的样子,所以看图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字形。
(二)出示第二幅图。
1.边演示边讲:一个人走到小亭边停了下来。人和小亭就组成了一个新字——停。(拼读生字)
2.看看图,再看看字,这图与字有什么联系吗?
指名说。
3.请你用停字组词。
4.停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5.出示:“亭”和“停”。你能区分他们吗?
指名说。
6.出示课件练习:选字填空。
7.小结(出示课件:学习方法):刚才,我们运用了图文联系、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方法来学习生字。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就用这种方法去学习下面的.几个汉字吧。
(三)出示课文中的后三幅图。
1、请你仔细观察课文下面的这几幅图,看看图和字有什么联系?把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1)预设第一幅图:看看图和字有什么联系?
小组代表回答。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
出示一朵花,演示用鼻子上闻。指名说闻的另一种意思。
出示课件:电视机正做播放“新闻联播”。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意思。
(2)预设第二幅图:这两幅图有什么联系?
小组代表回答。
过渡:像“闻、鸣”这样看图就能知道汉字的字,也有很多,比如,我们学过的笔。
出示图——笔、尖、看
(四)小结方法:这节课我们看的几幅图,认识的几个字,都是通过看图认识这些字,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
四、诵读小诗,巩固生字
过渡:把这些生字放进小诗里再读一读。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
3.齐读小诗。
第二部分
一、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
二、指导诵读,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检查生字读音。
(1)带拼音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指名朗读,检查是否正确、流利。
4.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意思?
5.反馈讨论:
(1)这个人来到小亭边做什么?
(2)为什么他只听到鸟叫声,而看不见鸟儿?
6.再次朗读,读出树木茂密,环境清幽的意境来。
7.背诵诗歌。
三、指导书写
1.卡片认读,组词。
2.指导书写5个生字:鸣、耳、深、但。
3.认读词语。
4.练写字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情景教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课件播放,少先队员举旗吹号去旅游的活动场面)
1.交流场景,出示词语。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2.理解词语,识记生字。
(1)辨析比较“队”和“对”。对、队。
()号入座()员()不起排()
(引导学生先认真)
(2)铜号:丰富语境识记“号”。
看图认识“铜号”,出示长号、短号、小号、圆号的图片;结合一年级课文《青蛙写诗》,引出“逗号、句号、省略号”,复习不同的标点符号。在认读中巩固生字“号”的识记。
二、初读课文,了解场景。
1.配乐听读,感知课文。
教师:“红领巾”们,我们的旅游马上开始了!先来听导游的介绍,了解我们这次旅游的安排(配乐播放课文录音)。
2.初读课文,交流场景。
教师:借助拼音,读读儿歌,读完后想想这次旅游要去哪些地方?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沙滩:读读词语,说说这两个字的.相同点。
艘、舰:比较发现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明白,带“舟”的字都和船有关。
帆:看图认识帆船上的“白帆”,引导学生了解“帆”字左边的巾表示的意义。
4.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垂柳:看图感受柳条的“垂感”,理解“垂柳”。春天,柳树长出了碧绿碧绿的枝条,像无数绿色的丝带挂在枝头,微风吹来左右摆动,唐朝诗人贺知章是这样描写这些垂柳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背诵儿歌,积累运用。
1.拍手游戏,背诵积累。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在田间休息一下,做做课间操,玩玩拍手歌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海鸥展翅飞。
你拍二,我拍二,一片沙滩在眼前。
你拍三,我拍三,一艘军舰真好看。
你拍四,我拍四,一条帆船向前驶。
你拍五,我拍五,一方鱼塘许多鱼。你拍六,我拍六,一块稻田庆丰收。
你拍七,我拍七,一行垂柳燕子戏。
你拍八,我拍八,一座花园开满花。
你拍九,我拍九,海滩边上走一走。
你拍十,我拍十,乡村风光真美丽!
三、比较发现,指导书写。
观察“巾、队”,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字巩固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教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二、情境教学解读课文。
1.看图说话,合作探究。
(2)小组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3)学生看课文,对照自己的答案思考,为什么答案是这样的。
2.解读课文
(1)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2)教师逐一展示课文中的各个场景,分别进行讲解。
如:一只海鸥,海鸥是一种鸟,用于描述鸟的量词是只,如一只小鸟。
一片沙滩,沙滩远远看去是一片一片套,所以是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军舰是大型的船,如一艘船。
一条帆船,帆船的个头比较小,量词用条。
(3)教师引导学生对最后一节的量词进行理解。学生从事物的特征入手理解“面、把、队、片”。
3.知识延伸
(1)学生说一说“一群海鸥”和“一只海鸥”的区别。
(2)学生讨论、回答。(“群”指很多,一只就是数量是一)
(3)师:通过课本课,你学到了什么?为什么课文标题是场景歌?
(4)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指名回答,(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事物所用的量词不同)
园、孔、桥、群、旗、铜、领、号。
四、课堂小结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五、拓展活动
学生查一查《场景歌》中哪些量词可以用其他的量词代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九
学习内容简析: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到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学习准备:课件,搜集有关南宋的资料,岳飞的《满江红》。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读诗题。(大屏幕出示诗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吧!
生:(吟诵诗)
师:在这首诗中南宋的遗民生活怎样?
生:他们生活在金兵铁蹄下,急切盼望王师来收复失地,但望眼欲穿,王师就是不见踪影。(大屏幕显示诗)
师:是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那么“王师”最后来了吗?
生:陆游去世前王师还是没有来。
师: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老师板书诗题)看一看南宋的“王师”究竟干什么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还有南宋的皇帝干什么去了?先读诗题。
生:(读诗题)。
师:你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诗题吗?
生:林升题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
师:你讲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来正确地读一读诗题吧!
二、初读正音,自学知意
师: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诗)
能正确、流利地读吗?请自由练习一下吧!
(生自由练习读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诗)。
师:(以评代讲)她的“暖”、“醉”、“汴”读得准,我们也能像她那样正确地读一读吗?(生齐读古诗)。
师:古诗词最讲究韵律美,对仗工整,节奏分明,我们能读出诗的韵味吗?我们先要知道诗中讲了什么,才能正确断句。同学们用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一下诗意吗!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自学古诗,师巡视指点学法)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生: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的歌舞,不知何才能罢休,暖洋洋地风把游人吹醉了,他们简直把杭州当作了汴州。
师:你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诗,已经不错了。我们来正确断句吧!试试看读出诗的韵味来吧!(生读诗)
师:读出了诗味,但不怎么像林升在吟诗。我们还是来接着看这首诗吧!这里的游人真的就是游山玩水的南宋人民吗?(出示“暖风熏得游人醉”)。
三、潜心研读,体验诗情。
生1:南宋的达官显贵们。
生2:南宋的皇帝。
生3:南宋的王师们。我知道王师干什么去了,他们寻欢作乐去了,怪不得“南望王师又一年”啦。
师:他们也配称“人”吗?
生: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
师:对!忘了国难,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到什么程度了?
生:醉了!
师:“醉”什么意思?从“醉”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醉”在字典中解释为“沉迷其中”,从“醉”中可见他们已经深深地陷入寻欢作乐中,不能自拔。
师:“醉”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坏东西们在干什么?
生1:喝酒喝得烂醉如泥。
生2:金钱享乐面前是纸醉金迷。
生3:他们每天醉生梦死,吃喝玩乐。
师:“醉”字让我们仿佛听到什么?
生1:划拳声、歌舞声、喧哗声,声声入耳,家里事、国家事、天下事,事事漠不关心。
生2:我仿佛听到喝醉了酒的醉话,欢乐时的打闹声。
师:一个“醉”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的种.种丑态,是啊!它写出了南宋权贵们沉迷于歌舞等玩乐中时间长,深到了不能自拔,程度如醉如迷,把收复失地抛到脑后了。我们来读一读,读出他们的丑态来吧!(生读这一句)
师:你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不错,但请你想一想,你在春风吹拂下你只想睡觉,但你神志还是清醒的。你没有到如醉如迷吧!
生:不仅仅是春风,还是当时朝廷从上到下歪风斜气,刚才资料中不是讲了吗,这里的“暖风”还指在社会上淫靡之风,比如讨好上司,整天吃喝玩乐,纵情声色等。
师:是啊!当时社会上吹起了一股腐败之风,在这股风的熏陶下,权贵们纵情声色,寻欢作乐、昏昏度日。请看“熏”字,我们给“熏”换个词。
生:吹
师:比较一下“熏”和“吹”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生1:“熏”字写出了淫靡之风影响了他思想,影响时间长,毒害很深。比如我爷爷是老烟民,抽了四十多年烟,现在他牙齿、手指都熏黑了。
生2:“熏”字写出了他们长期沉浸在淫靡之风之中,而“吹”只是一吹而过。
师:一个“熏”字用得多妙呀!写出了淫靡之风,影响他们的时间长。同学们,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说话)
生1:我仿佛看见们他们整天吃肉、喝酒,不理朝政。
生2:我仿佛看见他们整天歌舞升天,纵情玩乐。(课件出示寻欢作乐图)。
生3:我仿佛看到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的盼望又落空了。(课件出示遗民生活图)
师:看着这两幅图你心中怎样?
生1:我恨这些坏东西们。
师: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心声吧!
(生读这一句)
师:你真是一位爱僧分明的好孩子。
生2:我想走上前去痛斥他们。
师:用朗读来传送你的情吧!
(生读这一句)
师:从你脸上的表情与读时的声调我想到你心中有股怒火在升腾。
师:在这帮坏东西的眼里,杭州还是杭州吗?
生:不是,是汴州。
师:也就是说,他们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了,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了,忘记了国耻家仇。(出示资料)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了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下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把这幅图带来了,请同学们看一看。
生:愤怒!
师:诗人和你一样愤怒,我们一起来痛斥这达官显贵们吧!
(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这些权贵们真让人愤恨,他们逃到杭州后,没有想到如何收复失地,而是在大建宫殿,大修街道。因此,诗人的第一句就说:“山外青山楼外楼”(出示这一句)(生想象并描述杭州风光)。
生1:青山重重叠叠像秀美的少女,亭亭玉立。街上楼房鳞次栉比,一座比一座金碧辉煌。
生2: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歌女们轻歌曼舞,权贵们饮酒作乐,好不快活。
师:从诗人的描写与刚才想象的风光图中你觉得杭州景色怎样?
生1:杭州秀丽迷人!
生2:杭州城风光无限……
生:我心里很着急。
师:我们和诗人一起去问问他们——
生:(着急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生:我心里很为杭州担忧,感到杭州危在旦夕呀!
师:我们和诗人一起去问问他们吧——
生:(担忧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生:我心里愤怒。
师:我们和诗人一起去指着他们的鼻子痛斥吧——
生:(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诗人话中还有话吗?我们再来品一品这一句话,像品茶一样,细细品,才能品出茶的甘醇。
生:我认为诗人不仅感叹现实的黑暗,更在为整个南宋担忧,问他们何时才能停止玩乐,去想一想收复失地的事。
师:我们和诗人一起去质问他们吧!(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南方的权贵们在西湖边上寻欢作乐、昏昏度日,老百姓的泪流干了。
师:同学们来看看林升写到秀丽的景也是触景伤情。
师:同学们吟着这首诗心中肯定有很多的话要一吐为快,请拿出你的笔来写一写,你可以对南宋的权贵们说,可以对诗人说,也可以对南宋的人民说。
(生写心里话,写后交流)
生……
四、背诵拓展,升华清情
师:诗吟到这儿,你们心里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林升把这首诗题在旅店墙壁上,他不害怕引来杀身之祸吗?
师:林升会害怕吗?据资料介绍,这首诗是题在墙壁上的,有人考究“林升”应为林外。林升是一名进士,曾游学于苏杭一带,因屡试不第,又耳闻目睹赵家王朝昏聩腐败,愤世嫉俗,常穿戴道士衣冠,放荡形骸,到处题诗作画,以宣泄胸中郁积,留下了许多传说,人们以为是“神仙”留下手笔。另外,这首诗构思巧妙,实来讽刺,却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说谩骂之语,是讽喻诗中的千古绝唱。它吐出郁结在人们心头的愤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来倾吐吧!(生齐背诗)
师:对面强敌入侵,面对沦陷的亡国,面对人民的悲情,一位位爱国志士站起来了,岳飞就是其中的一员。他面对破碎的河山,喊出了“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写下了一首激励人心的《满江红》,让我们一起来听歌曲《满江红》吧!课后把它摘抄下来吟诵。
(生听歌曲)
板书设计: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杭州秀丽
游人醉态
忧国忧民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颂读古诗学生能理解诗句意思并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两首古诗的有关材料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齐背《山行》
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自读两首古诗,完成以下要求
1、把两首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识生字
2、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根据要求,自学古诗。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注意“绦、滨”的字音要读准
相机点拨:
1、“绿丝绦”指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
2、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3、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4、“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谈谈“万紫千红”吗?
读诗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全班交流:
从中想象体会六指的绵长和柔软
从中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让学生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像
指名读,师生评议
四、练习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指名背诵两首古诗
检查背诵
二、识字写字
出示卡片
认读生字
自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认真抄写生字
提高识字能力。
三、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相互交流
课外积累
四、课外活动
请你用语言、用图画记录下你眼中的春天,办一期关于春天的壁报。
找春天,
写春天,
画春天。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请你用语言、用图画记录下你眼中的春天,办一期关于春天的壁报。
板书:
2、古诗两首
《咏柳》 《春日》
赞美春天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遮、触”(翘舌音,“遮”读一声)、“嫩”(韵母是en不是un)。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课文的内容。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描写春天景物的语句,懂得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童谣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唱得真好听!歌词中描写的春天是在哪里的呢?(指名同学回答)
(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文,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有几个问题,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
1、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寻找春天的呢?
2、小朋友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3、小朋友在哪些事物身上找到了春天?
三、细读课文,深刻理解
1、小组合作解决第一小题
(先分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在朗读前提示学生从动词“脱”、“冲”、“奔”入手去思考第一小题)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组的小伙伴一起根据老师刚才提示的那三个动词去讨论解决第一小题,然后各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根据各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答案:急切、激动的心情)
现在有哪位同学尝试一下把课文中的小朋友寻找春天的那种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出来?
(先指名个别同学读,再分小组读,与没解决问题之前的那一次小组朗读进行比较,目的是要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体会课文中小孩子欣喜的心情)
2、师生共同解决第二小题
(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指名同学回答第二个问题,根据他们的回答板书)
同学们真聪明,找到了春天的眉毛、眼睛和音符,听到了春天的琴声,那你们说春天她美不美呀?(此问题的提出目的使学生开始对春天产生热爱的感情)
既然大家都认为春天美丽,那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四个自然段,透过我们优美的朗读去展示春天的美。
(老师和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3、解决第三个问题
现在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段,仔细看看小朋友在哪些事物身上找到了春天,用笔把那些事物标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文中的小朋友找到春天了吗?他们在哪里找到了春天?(指名回答)
除了柳枝、风筝、鸟儿和花儿,想想我们还可以在哪里找到春天的影子呢?(此问题在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
(指名同学回答)
(指名同学回答)
(先指名读,然后分男女读,最后全班齐读)
四、通读全文,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进发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现在,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小朋友那种先是急切激动后来高兴开心的心情读出来。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以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要懂得保护环境
五、作业园地
1、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2、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如果你去寻找你最喜欢的那个季节,你会去哪里寻找呢?你寻找到什么了呢?请把你寻找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看到了小草、野花、树木
听到了小溪的水声、杜鹃和喜鹊的叫声
闻到了花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小黑板出示生字)
二、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野、解”二字外,其余的又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可以把书写指导的重点放在“左窄右宽”的字上。指导时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规律,如可以把左窄右宽的字集中一起,引导学生先观察其结构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左窄右宽的规律后,再指导他们临写。
“探、躲”二字是本课新认读的生字,建议重点指导。
指导写“躲”字,要注意提醒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探”字比较难写,除提手旁外,右半部分可以一笔一画地细致分析、指导: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此外,“溪”字右边比较复杂,也要作细致的指导。
三、朗读感悟
朗读本文,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情境,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体朗读感悟。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一定会体会到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一定能感悟出“冲出、奔向”等词语蕴含的意思。
2.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也可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可让学生用富有童真童趣的声音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从课文结尾的省略号出发,以“我的发现”的形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课前找到的春天。然后老师可用课件显示不断找到春天的情景,最后形成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画面。
四、巩固练习
1.词语积累。
寻找柳枝嫩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丁丁冬冬
2.找找说说,看谁组词多。
(1)做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
(2)照样子,填一填。
遮掩 遮遮掩掩 认真
躲藏 躲躲藏藏
3.读读记记。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4.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五、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准备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课上交流。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二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安排的是两首古诗,分别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都用凝炼精妙的语言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两首古诗意境深远,极具画面感。《望庐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基于教材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发挥想象充实美,联系生活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两首古诗文字优美,充满韵味。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识字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
3、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难点)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引出古诗(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
2、教师板书《登鹳雀楼》,教学生识记“楼”字。
3、结合学生质疑介绍“鹳雀楼”。出示图片。
4、介绍诗人王之涣。
5、范读全诗,指导朗读。
1、学生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2、学生认读“楼”,再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字。
(1)学生跟着老师范写进行书空“楼”。
(2)说说注意点,并临写一个。
3、学生读题质疑。欣赏图片,了解“鹳雀楼”。
4、了解诗人王之涣。
5、跟着老师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1、学生交流自己学过的古诗不多,它的作用是创设一个诗歌的氛围。
2、鹳雀楼、诗人的资料只需老师简单介绍即可,而了解鹳雀楼的雄伟壮丽是为学习诗歌做准备的,所以应该用图片介绍。
二、图文结合,细读品味(用时:25分钟)
1、教师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想象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交流过程中相机地说出一些词语帮助学生积累。如:山穷水尽、层林叠翠、烟消云散、名山大川等。
2、指导学生读诗句,师生合作画简笔画,理解“白日”“依山尽”。
3、指导学生说说第一、二两句诗中描绘的画面。
5、指导朗读,读出诗中描绘的意境。
6、指导想象:如果再往上走,还能看到哪些景象呢?
7、教师小结:是呀,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还得继续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8、指导学生找到诗中描写这个意思的诗句。
9、指导朗读,理解“欲穷”“千里目”“一层”。
1、学生听读,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哪几句诗写出了这些景物?(1)用笔在诗句中圈画出来。(2)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并用“看到了()的____”的句式说说这些景物。(3)认真读词语。
2、自由读第一、二两句诗,和老师一起画简笔画,理解“白日”就是指太阳。“依山尽”就是指太阳靠着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最后消失在天边。在理解词义中识记“依”“尽”。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第一、二两句诗中描绘的画面。
4、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会说些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诗。
6、想象:再往上登,还会看到哪些景物?(如:船只、飞鸟……)
7、听老师小结,再从诗句中找到后两句,理解诗歌蕴含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8、理解“欲穷千里目”的意思,了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很远。
9、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理解“一层”指很多层。
1、这首诗是五言绝句,学生要想领会这二十个字中描绘的意境以及蕴含的道理是不易的,需要老师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想象画面。
2、古诗很凝炼,在指导学生理解字词的时候,要避免简单告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如根据诗句合作绘画等。
3、古诗的意境深远,无需学生多讲,要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依、尽、层”,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尽”的书写要领。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
4、同桌、全班互相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进。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生字的特点。
2、重点指导“尽”,引导学生抓住汉字书写规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2、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将诗句中描绘的画面讲给家长听。
1、学生从老师的总结中知道:要多动脑筋想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2、学生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1、学生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鼓励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说诗中描绘的画面,进而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理解诗题,知晓诗人(用时:5分钟)
1、介绍诗人李白。出示ppt资料。
2、板书诗题,指导学生读题,读准“瀑”“布”。识记这两个生字。
3、指导学生用“补白”的方法,说说题目的意思。
4、出示图片,欣赏庐山瀑布,感受瀑布的形态。
1、听老师介绍诗人李白,了解他的诗歌特色。
2、朗读题目,读准字音。交流识记方法。
3、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4、看图说说瀑布的样子,了解庐山。
教师要教学生用补白的方法说题目的意思,从而为下面理解诗句打下基础。
三、初读疏通,初知诗意(用时:15分钟)
1、出示带拼音的诗句,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读准“紫烟”。
2、认识生字:相机区别“炉、烟”,学写生字“照、炉、烟、挂、川”。
3、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范读并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区别“炉、烟”。
3、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生字“照、烟、川、挂”。把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4、朗读全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韵脚。
5、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诗歌的节奏。
1、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在指导生字书写的时候,要发挥示范的作用,要能及时反馈。
四、再读课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用时:15分钟)
1、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2、播放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教师解说。
3、指导朗读第一、二两句诗。理解诗意。
(1)指导学生体会“生”“挂”的精妙。是谁把瀑布挂在了山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4、指导学生细读第三、四两句诗,理解字词,感受诗歌意境。
(1)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张用法。
(3)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4)“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5)指导学生朗读诗句。
5、小结: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露无余。
6、指导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7、指导背诵。
1、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2、欣赏庐山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3、读第一、二两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1)思考、交流: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是大自然把瀑布挂在了山上。体会“生”“挂”用法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诗。
4、默读第三、四两句诗,图文对照思考交流:
(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高、笔直的特点。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张用法,突出瀑布长的特点。
(3)通过资料了解——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九天:天的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4)理解“疑”,了解作者的想象。
(5)感受瀑布从极高的地方倾泻而下,体会壮丽的景象。
5、听老师总结。
6、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1、理解诗句,教师要指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对于诗中涉及的夸张的修辞方法,教师不多强调术语,让学生在想象里、在朗读中自然体会。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布置作业:搜集其他描写瀑布的诗歌读一读。
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有关瀑布的其他诗歌,并且读一读。
如果孩子能力强,也可以写一写,还可以为自己的小诗配插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三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树”为主题的识字儿歌。通过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很多与树有关的带“木字旁”的生字,了解汉字的偏旁表意的特点,加以归类识字。还能够了解树木的种类和特点等自然常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神奇,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了解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四、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2.指名读儿歌,相机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
柏装桦耐守
疆银杉化桂
5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指名读树之歌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3.结合课件,边读句子边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树木。
4.指导背诵。
四、课后理解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句意: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古人云:江山代有后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样人类才能永续繁衍、生生不息。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意思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意思是:就是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五、课后作业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儿歌讲了几种树木,用“—”画出。
“梧桐树叶像手掌”,用“手掌”比喻梧桐的披绿装”,用“绿装”来比喻松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