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读后感(实用13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一
史铁生先生笔下的《命若琴弦》的开头如是描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盲人,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一个简洁的开头,却充满了思考性和哲理性。
在文章的开头,故事已经成形:两个盲人,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之中,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他们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的崎岖小道上。一前一后,小盲人正沿着老盲人的脚印向前走!
在野羊坳,小盲人重演了老盲人曾经的伤痛:一个受到命运不公对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运的同情,他们所谓的爱情也只是昙花一现,注定是一个悲剧——兰秀儿最后嫁给了别人。而老盲人也经历了他师傅曾经经历过的被崩断心弦的痛苦时刻:苦苦坚持弹断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药方,为的就是看一眼这个他从没见过的世界,可是事实是残酷的,说了一辈子的书,最后才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但同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师傅曾经的良苦用心——“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老盲人踩着老老盲人的脚印,小盲人又踩着老盲人的脚印,小小盲人又踩着小盲人的脚印,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于此,我们不得不称赞构思的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盲人的一生,许许多多盲人的宿命,现实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那就必须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因为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许有人说,虚设的目的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可能实现,到头来也是一场空,也许只能像老盲人那样伤心与失望。是的,当老盲人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只靠想象描绘出来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来绷得紧紧的心弦一下子震断了。可是,这就意味着他的这一生就没有意义了吗不是的,虽然他最终也不能睁开眼看一眼这个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当他穿梭于大山为村民们说书的时候,不仅“给寂寞的山村带来了欢乐”,同时“这也是老盲人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劳和心里的孤寂全忘却”。确实,正是“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当我们站在生死边缘的时候,回想这一生,也许你们会认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劳碌一生不知为何。但是你们能知道你们曾经体会过什么,得到了什么,也许是痛苦,也许是欢乐,是感动,是温暖,能知道你们能为在世的人们留下了什么,也许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许是你的`帮助、撒下的温暖,那就已经足够了。“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弹好了就够了”。
这时,不禁令我们想到:其实盲人的瞎与各人自身的弱点是多么的相似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无奈,重点在于你是怎么对待它,怎么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乐曲中淡化。在盲人黑暗的世界里充满了未知,但也充满了幻想。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不也是一无所知的吗那我们是怎样在我们人生的白纸上描绘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同”。盲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只是站在原地不敢也不愿意向前踏出一步,只能局限于眼前的黑暗——描绘出来的也只能是黑点,只是在原地害怕与失望。已成为事实的事实,害怕与失望、抱怨又能改变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心弦两端的点设好,将心弦绷紧,奏出属于你自己的生命独特之曲。这样才能在黑暗中、在绝望中,找到指明灯,找到动力,带领我们走出黑暗、走出绝望,继续生命之途。记得有人跟我说过: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圆,从起点出发,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当你一出生,你的圆就开始画了;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大,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小,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这也是个人独特的地方。怎么才能圈住属于你的精彩呢也许我们可以在某一线段(人生的某一时期)设置两个端点,完成一个再接着另一个,也许这样我们能走得更远,圆画得更大,圈住的东西更多,收获到的也更丰富多彩!
小说中除了内容让我们沉思,哲理性的句子让我们思考外,它的结构之美也是让我们陶醉的!
小说的开头“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盲人,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和小说的结尾“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盲人,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前后照应,使小说弥漫着一种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许就是一个圆,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接受命运的拷问。穿透力极强,哲理性与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间中不知不觉地浮现。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二
生命犹如一段未知的旅程,每个人都匆匆奔走在每个人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寻找为自己绽放的花朵,为自己流淌的清泉,为自己歌唱的鸟儿。生命不息,旅程未尽,追求不止。
老瞎子的师傅留给他一纸药方,告诉他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去抓那服药。老瞎子对此深信不疑。坚持了五十年,走过了万里路,就在这个夏天,在野羊坳,他弹断了最后两根琴弦。他无数次梦想的蓝天白云,明月星斗,花草清泉,峰峦山涧,还有火热的太阳和自己曾经喜欢过的女孩,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的美好在向他招手。他的满腔希冀却只换来一张无字的白纸,他感觉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但他放心不下徒儿又踏上了回去的路,在路上他想起了自已那些奔奔忙忙的日子是多么快乐,有了一个目标生活是多么快乐。老瞎子的师傅临终前对他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原来还有这般深意。
回去后他找到了绝望的小瞎子,悲哀他也懂。他对小瞎子说自己没记够,得弹一千二百根才行。他希望小瞎子永远怀着对生活希望的心不断追求,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苍苍莽莽的群山之中,还是那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匆匆忙忙,无问西东。
作者史铁生在21岁的大好时光不幸失去了走路的机会,在刚开始的'日子里他也绝望灰心过,他知道人在天灾人祸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他在温柔的母亲帮助下,在与无声的地坛的紧密接触中,他拿起了写作之笔尽情挥洒,重拾了心底的光和热,最终他不仅成为了有名的作家也拥有了美满的家庭。在他的生命中,残疾、地坛与母亲是永远不变的话题。残疾是痛,地坛是亲,母亲是爱。因为他的生命有追求,他想追求幸福,想追求平等,因此他的想法和文字总是明净的,总是能超越自己的身体审视自己的灵魂。《命若琴弦》也是他融了自己的血肉在里面,他告诉我们追求的过程便是收获快乐的过程,因为他的存在我们的心灵不再荒芜。
“扶轮问路,审视生命的每丝风吹叶动;想念地坛,体验存在的每缕欢乐忧伤”,史铁生的名言道出了他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生命旅程。生命是一场不断追求的旅程,为梦去追,无怨无悔。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三
活着也需要一个理由,有了这个理由后,生活也便有了意义,有了生气。故事讲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说书为生。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着爱情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和心爱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当老瞎子真正弹断1000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的时候,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此时的小瞎子也正因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而痛不欲生。
失去爱情的小瞎子渴望获得光明,为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气,老瞎子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告知只要他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药方治病。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老瞎子在这一瞬间才深深的领悟,目标只是虚设,但却是祖孙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生命就像琴弦,绷紧了才能拉出好听的曲子。那一根根断弦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艺人的希望,支撑着他们的梦想,正因为有了这个梦想,所以他们一路走来,便会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兴致勃勃的翻山、越岭、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的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生,容易,活,容易,然而,生活却并不如容易。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四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事情自己能选择,有的事情自己却无力更改。比如,我们无从选择自己所生的年代,所生的家庭,我们无法主宰自己将有怎样的容颜,将有怎样的命运。但我们依然坚强地活着,是信仰伴着我们一路走来。
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深深地为其感动和深思。之所以会有如此的震撼,也许正是在于史铁生自己是一个在生命最应绽放的年纪却遭遇到无法想象的挫折,却最终挺过来的人吧。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故事很简单,在苍茫的深山之中,匆匆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他们游走于各个村落之间,以拉三弦说书为生。老瞎子有一个心愿,他的师傅曾经告诉他琴槽里有一张治疗失明的药方,只有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把药方取出来抓药。于是老瞎子天天盼、夜夜盼,盼了五十年,尽心尽力弹断一根又一根...终于有一天大功告成了,他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地取出药方准备去药铺子抓药,没料到琴槽里面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信仰在瞬间崩塌,老瞎子突然觉得生命已无所依。他回到徒弟身边,告诉小瞎子,只有他弹断1200根时,才能打开琴槽去取药方。他想,1200根对于小瞎子是个遥远的数字,他希望小瞎子永远的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打开那张无字的白纸,不要再去承受梦想破灭的痛苦。在《命若琴弦》里,我们能看到信仰,能看到生存的意义,还有存在的价值。
忘记在谁的'书里读到这样一句话:生命本身是无意义的,你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是什么意义。人一直企图寻找生命的意义,然而在生命的荒野里,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存在不会消逝、值得用一生去追寻的呢?当老瞎子发现他一生的信仰竟是他的师傅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时,就不可遏止地滑向堕落的深渊。但他最终想明白了,自己的一辈子正是被那虚无的目标拉紧,生活中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正是这个过程让他享受到了快乐。“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生命的价值正在于弹拨的过程,弹过,欢笑过,落泪过,体会过,便不枉此生。”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五
近日读了现代作家史铁生的作品集《命若琴弦》,最能引人深思的当数《命若琴弦》这篇小说了。它讲的是七十岁的老瞎子带着十七岁的小瞎子走乡穿寨,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说书卖唱,三弦琴上的琴弦断了一个又一根。原来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师傅说过:只有弹过的琴弦到了一千根,用它们做药引子,那个让眼复明的药方才管用。老瞎子抱着“要看看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信念,弹亲卖艺为生,不知不觉终于凑够一千根了,他兴冲冲地照方拿药,可是谁都说他拿的是一张白纸。他惊呆了!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几天几夜,想起了师傅临终时说的话:“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来当他们经过一个小山村时,小瞎子情窦初开,喜欢上一个姑娘,老瞎子劝他不要想得太好,因为他比谁“看”得都清楚。果然,老瞎子赶回时,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时,因为来他心爱的姑娘已经嫁人了。等到小瞎子缓过劲来,问老瞎子:“我们为什么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样。”老瞎子说:“要想复明,必须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然后用药才有效。我记错了,所以眼睛没法治了,你还小,一定好好弹下去。”于是,他们又像往常一样走街串巷了。
人活一口气,谁也不是漫无目的地活着,许多人之所以活得很充实,是因为他们有永恒的信念。对于人生而言,不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固然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信念。要心中永存梦想、希望和信念。因为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的老化不是始于肉体,而是始于精神。看来,信念是一个人生存的理由,没有信念的人即使活着也就如一具行尸走肉。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六
人活着至少要有个念想,哪怕这个念想微小而渺茫得不值一提。可是,它却是迷茫的心中一丝微光,虽照不亮前路,但起码眼前不再是一片黑暗。史铁生的文章读得不多,但是《命若琴弦》这篇我很喜欢。不敢多读,害怕落泪,但每逢心累时,读一遍会让我觉得心安。史铁生可谓是个身残志坚的完人,命运铸就他钢铁般的心,让他勇敢直面人生、接受现实。《命若琴弦》纵然有种忧郁情调,但那忧郁中暗含着一种对生活的憧憬。
《命若琴弦》讲述了一老一小两个瞎子的一段生活经历。怀了一生期望的老瞎子,只为师傅遗留下的那张在琴里的药方,为了能够看一眼这个明亮的世界,他坚忍地漂泊一生。虽然中间有过迷茫,琴声烦躁不安,但是他仍然坚持着弹断了一千根琴弦,到最后才发现这张药方是张白纸,终于懂了什么是命,为什么师傅说“咱们的命就在这琴弦上”。老瞎子的心弦断了,他不想再动弹,引领他活下去,走下去的东西骤然消失,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弦,再难弹出心曲。他的心弦断了,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
他徒弟小瞎子,心爱的姑娘另嫁他人了,爱情的火焰也瞬间熄灭。他的心里痛不欲生,为情所伤,问老瞎子:“干嘛咱们是瞎子啊!”“就因为咱们是瞎子”,师徒的简短话语掺揉了多少心酸无奈。对于他们是瞎子的事实,他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不能改变,无从改变,身理上的缺陷为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连爱情都不能像普通人一样。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中,掺揉了许许多多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人活着就该有目标、希望、信念、有前行的动力。就算全世界都误会你的时候,你仍然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对这个世界有多么失望,你仍然得前行,因为没得选择,你得生活下去!得拿出多年熬红豆的勇气来,到时换自己的宇宙。可是有时觉得异常痛苦,因为少了精神支柱,找不到心灵的出口,甚至找不到自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的微薄理由。就算诸多不怕,可是会害怕没目标,害怕无限期的等待,害怕找不到解脱的出口。因此必须找到支撑着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就算微小也无所谓,因为那样才能绷紧心弦,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痛苦时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其实瞎子的瞎与我们自身的弱点极其相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重点在于你怎么对待它,怎么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乐曲中淡化。“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同。”在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幻想,我们的前路又何尝不是。总之,现在的我,无所谓是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一个人的时候,我也想好好过。我不是特别有能力的那种人,想干什么,立马去干,且能成功。得过且过不代表我懦弱,我只是想找个适合自己的状态生活着。我的琴弦是道微光——就是逐渐向着我喜欢的生活发展。
人生,不管跌宕起伏,还是平坦顺畅,执着也好,放下也罢,都得好好生活。面对一些事情,承担有承担的原因,逃避有逃避的理由,不管怎样,人总要给自己一个期许,哪怕实现与否,也许若干年后,那个过程也会让你为之动容。命运给了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有些事情没得选择,不想再想路最后会通往何方,只希望一路上自己且歌且行。“喜悦出于巧合,眼泪何必执着”。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七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一个简洁的开头,一个简单的环境把我们引向那广袤的哲理思考世界。
琴弦该是怎样的脆弱,命在一线间又该是怎样的惊心动魄。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灵。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走过了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以图看到世界一眼。后来,老瞎子发现复明药方不过白纸一张,复明计划失败,他千方百计找到小瞎子,对他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这一千二百根琴弦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他们的生命就寄托在脆弱的琴弦上,这是否是一个玩笑!琴弦脆弱但有韧性,人的生命也应该如此吧!
在我们的一声中,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那就必须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因为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许有人说,虚设的目的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可能实现,到头来也是一场空,也许只能像老瞎子那样伤心与失望。是的,当老瞎子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只靠想象描绘出来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来绷得紧紧的心弦一下子震断了。可是,这就意味着他的这一生就没有意义了吗?不是的,虽然他最终也不能睁开眼看一眼这个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当他穿梭于大山为村民们说书的时候,不仅“给寂寞的山村带来了欢乐”,同时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劳和心里的孤寂全忘却。确实,正是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受不了一点点压力就去选择结束生命,无意间看新闻,便总能看到鲜活的生命在不该放弃的时候选择了结束,却不曾想过,关上屋外的风雨的同时也隔绝了窗外的阳光。
《命若琴弦》让我想起了《二泉映月》的瞎子阿炳,这个经历了人生风雨坎坷的盲艺人,为我们留下了动人心魄的乐曲。《二泉映月》,不但曲名优美,极富诗意,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悲鸣和诅咒黑暗,憧憬光明的心声。阿炳用琴弦诉说了一个生命的韧性,这种对于生命的热爱同时也是史铁生要告诉我们的。
因为残缺,完美才得以显现。在为自己找到活着的理由之后,史铁生在为别人寻找活着的理由。绝境从来是这样,要么把人彻底击垮,要么使人归于宁静。《命若琴弦》,让我们看到了看到生活的激情,也时时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宁静。
也许我们可以在某一线段设置两个端点,完成一个再接着另一个,也许这样我们能走得更远,圆画得更大,圈住的东西更多,收获到的也更丰富多彩!
《命若琴弦》除了内容让我们沉思,哲理性的句子让我们思考外,它的结构之美也是让我们陶醉的!
前后照应,使小说弥漫着一种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许就是一个圆,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接受命运的拷问。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就是人生。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八
清代赵翼《题遗山诗》里最后两句曰:“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最后一句“赋到沧桑句便工”用到史铁生的身上最为合适。
史铁生是“文革”期间的知青,18岁的他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北京赴延安插队。在延安务农期间,由于劳累过度引发腰背疼痛,后来又遭遇大雨导致高烧,因为乡村条件极为简陋且救治不及时,最终史铁生双腿瘫痪。
刚开始瘫痪时,史铁生也接受不了现实,暴躁不堪,痛不欲生,甚至若干次想到自杀,这段痛苦的煎熬记录在《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里。《我与地坛》里,他一个人多少次在寂静无人的地坛里徘徊、伤心,窥看自己的心魂、排遣内心的'痛苦;在《病隙碎笔》里,他发出了让人心酸的感悟:“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些感喟,这些文字,都是史铁生用残废和病痛的代价换来的啊,真可谓是字字血、句句泪,每一句都令人动容!每一句都惹人落泪!
史铁生虽然多少次叩响死亡的大门,但是,“千古艰难惟一死”,生的欲望最后还是战胜了死亡,史铁生最终服从命运的安排,拖着残肢废体活了下来。
活下来的史铁生如同遭遇了重生,他开始用笔讲述自己对生命的思考,用文字叩问生命的真谛。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富有深度和热度的作品,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等若干项大奖。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主要归功于这场大病。正如媒体业新锐程苓峰所说:“你得有足够大的福报,才会在壮年生一场重病,遭一场濒死的大难。你得有足够大的福报,才会挨上师一顿打,大部分人是弱不禁风,上师只能对他们笑脸呵护。”
没有经历过濒死大难的人,是体会不到生的意义的。因为没有经历过大难的人,意识不到生命的短暂与可贵,会把生命浪费在一些毫无价值的事情上面,比如虚名浮利、吵架争执等;而只有经历过大难的人,才知道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才会把时间花在值得的地方。
不过,经历过大难的人也有两种结局:一种是抑郁消沉下去,如南唐后主李煜;一种是超越苦难最后变得通达超脱,如宋代大词人苏轼。前者唱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歌,后者则写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洒脱的诗句,相比而言,我们更为欣赏后者。
史铁生毫无疑问地属于后者,他瘫痪后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思考生命终极意义的作品,深度和高度极不一般,比同时代的作家不知高出几个层次,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病隙碎笔》和《命若琴弦》了。
《病隙碎笔》记录他生病后对命运的思考,《命若琴弦》则通过老瞎子和小瞎子的故事讲述他对生命的感悟,我们这里主要谈谈后者。
《命若琴弦》主要写了两代瞎子的故事。这两代瞎子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见到光明,但是见到光明的前提是必须弹断足够多的琴弦,然后用这弹断的琴弦作为药引子去抓药才能治愈疾病。因为有这美好的前景在前面招手,他们每天兴兴头头不知疲倦地翻山越岭、走街串巷去说书,哪怕山高路滑,哪怕大雪纷飞,哪怕月黑风高,哪怕烈日如火,都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老瞎子终于弹断了师傅所规定的一千根琴弦,他从琴槽里取出了药方,欣喜若狂地奔向小镇去抓药,但令他想不到的是,所有的人都告诉他,那药方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无论如何不相信眼前的这个事实,他震惊、绝望、心灰意懒、甚至想寻死觅活,书里是这样描绘他的绝望的:“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很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是空的。”至此,他才明白,师傅给他的那张药方并不是真正的药方,而是活下去的希望。其实,活下去的希望又何尝不是药方?而且是最好的药方!
正是由于希望,老瞎子和小瞎子才奏响了叮叮当当的琴音,才弹唱出了欢快的故事,生命才有了生气,有了欢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地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快!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不光老瞎子和小瞎子如此,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年轻人努力奋斗希冀有个美好的未来,老年人则希望儿孙有出息能延续自己的梦想。每个人心中有了梦想与希望,才有了活下去的动力;若没有了梦想与希望,前途一片暗淡,心中无有光明,不自杀也得抑郁而死,如此发展下去,人类也许早就灭亡了。
因此,希望是人类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唯一支柱,唯有抱持着希望,人类才能向前走下去。
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抱希望和梦想,从出生到死亡,每一天每一分钟都能像老瞎子和小瞎子那样,兴兴头头弹响生命的琴弦,“人的命就像这根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是的,弹好了就够了!
文档为doc格式。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九
“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从哪里去”,这就是人生。
史铁生先生笔下的命若琴弦讲述了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瞎子师徒,年轻的徒弟经历了爱情的幻灭,年老的师傅更是被击破了一辈子最大的希望——在生命的终结之前看一眼这个一直在黑暗充满希望幻想色彩的世界。他们都历练着痛苦,但最终他们都顽强地踏上了人生之路。老者将希望重新传授给徒弟,给年轻人的未来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的安慰。当我们站在生死边缘的时候,回想这一生,你会认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忙忙碌碌的奔波到底是为了什么?回首走过的路,欢乐,痛苦,挣扎,感动,温暖交错相知,饱含了生活的真实切身感悟,这就足够了。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其实读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同时也是在读我们自己,师徒的弱点,与我们自身的缺点是何等的相似。师徒黑暗的世界充满了未知和幻想。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就在一张干净的白纸上描绘自己的世界,色彩斑斓,黑白单调,又有何妨,只要你勇敢地迈出了一步,人生就不局限于原点,无论对错,过去已成为历史,害怕失望盲目抱怨,又有什么用呢?它能帮你改变原点的拘束吗?显然,不,只有摸索黑暗中若隐若现的微光,寻求动力,找到目标,才能带领我们走出黑暗,走出绝望,继续生命之途。
这样才能在黑暗中、在绝望中,找到指明灯,找到动力,带领我们走出黑暗、走出绝望,继续生命之途。小说弥漫着一种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许就是一个圆,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接受命运的拷问。穿透力极强,哲理性与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间中不知不觉地浮现。
余华的《活着》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生,容易,活,容易,然而,生活却并不如容易。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希望。是琴匣里的那张白纸。它是每个人生存下去的原动力。人生原本就是虚无的,所谓的人生目的说穿了其实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但无论你的终点是否还清晰如初,无论你自己是否还是当初的模样,你都要拉紧那根弦,想想你白纸上的“药方”。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人生就是一条漫长的河流。为活着找个理由,只为更好的活着。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十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那怀了一生的期望的老瞎子,只为师傅留下的那张在琴里的药方,为了能够看一眼这个明亮的世界,他坚忍地漂泊了一生,虽然中间有过迷茫,琴声烦躁不安,像是年年旷野里的风雨,像是日夜山谷中的溪流,像是奔奔忙忙不知所归的脚步声。但是,他仍然坚持着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但是,最后,他发现,这张药方是张白纸的时候,终于懂了什么是命,为什么师傅说“咱们的命就在这琴弦上”。老瞎子的心弦断了,他不想再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的东西骤然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弦,再难弹出赏心悦目的曲子。他的心弦断了,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
而小瞎子,心爱的姑娘嫁人,爱情的火焰也瞬间熄灭。他的心里也痛不欲生,为情所伤,问老瞎子:“干嘛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师徒的简短话语掺揉了多少心酸与无奈。对于他们是瞎子的事实,他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不能改变,也没法改变,身理上的缺陷为他们带来多少不便,甚至爱情都不能像普通人一样。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人活着,就要有目标,有希望,有信念,有前行的动力。当全世界都误会你的时候,你仍然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对这个世界有多失望,你仍然可以笑着拍拍自己的脸,对自己说声,坚持下去!!!人可以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不用太刻意,可是,精神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一定要强大,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给自己一个可以一直坚持走下去的理由。不怕天不怕地不怕死,可是,就怕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活下去的动力。这样的人活着有何意义?必须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因为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其实瞎子的瞎与各人自身的弱点是多么的相似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无奈,重点在于你是怎么对待它,怎么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乐曲中淡化。在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满了未知,但也充满了幻想。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不也是一无所知的吗?那我们是怎样在我们人生的白纸上描绘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同”。听过这样一句话,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圆,从起点出发,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当你一出生,你的圆就开始画了;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大,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小,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这也是个人独特的地方。
小说的开头“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和小说的结尾“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前后照应,使小说弥漫着一种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许就是一个圆,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接受命运的拷问。穿透力极强,哲理性与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间中不知不觉地浮现。
人生,真是一幕大戏,曲曲流传,唱的不过是同一曲,同一幕,人生的精彩,人生的奋斗,人生的跌宕起伏,是谁比谁更执着?谁比谁更不开悟?不过是有些人勇于承担,有些人善于逃避。承担,总有承担的原因,逃避,总有逃避的理由,不管怎样,人总要给自己目标和期待。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也就够了……。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十一
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命若琴弦》告诉我:这就是人生。
史铁生先生笔下的《命若琴弦》的开头如是描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一个简洁的开头,却充满了思考性和哲理性。
在文章的开头,故事已经成形:两个瞎子,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之中,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他们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的崎岖小道上。一前一后,小瞎子正沿着老瞎子的脚印向前走!
在野羊坳,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曾经的伤痛:一个受到命运不公对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运的同情,他们所谓的爱情也只是昙花一现,注定是一个悲剧——兰秀儿最后嫁给了别人。而老瞎子也经历了他师傅曾经经历过的被崩断心弦的痛苦时刻:苦苦坚持弹断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药方,为的就是看一眼这个他从没见过的世界,可是事实是残酷的,说了一辈子的书,最后才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但同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师傅曾经的良苦用心——“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老瞎子踩着老老瞎子的脚印,小瞎子又踩着老瞎子的脚印,小小瞎子又踩着小瞎子的脚印,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于此,我们不得不称赞构思的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的一生,许许多多瞎子的宿命,现实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那就必须找到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因为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许有人说,虚设的目的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可能实现,到头来也是一场空,也许只能像老瞎子那样伤心与失望。是的,当老瞎子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只靠想象描绘出来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来绷得紧紧的心弦一下子震断了。可是,这就意味着他的这一生就没有意义了吗?不是的,虽然他最终也不能睁开眼看一眼这个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当他穿梭于大山为村民们说书的时候,不仅“给寂寞的山村带来了欢乐”,同时“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劳和心里的孤寂全忘却”。确实,正是“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当我们站在生死边缘的时候,回想这一生,也许你们会认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劳碌一生不知为何。但是你们能知道你们曾经体会过什么,得到了什么,也许是痛苦,也许是欢乐,是感动,是温暖,能知道你们能为在世的人们留下了什么,也许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许是你的帮助、撒下的温暖,那就已经足够了。“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弹好了就够了”。
这时,不禁令我们想到:其实瞎子的瞎与各人自身的弱点是多么的相似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无奈,重点在于你是怎么对待它,怎么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乐曲中淡化。在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满了未知,但也充满了幻想。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不也是一无所知的吗?那我们是怎样在我们人生的白纸上描绘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同”。盲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只是站在原地不敢也不愿意向前踏出一步,只能局限于眼前的黑暗——描绘出来的也只能是黑点,只是在原地害怕与失望。已成为事实的事实,害怕与失望、抱怨又能改变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心弦两端的点设好,将心弦绷紧,奏出属于你自己的生命独特之曲。这样才能在黑暗中、在绝望中,找到指明灯,找到动力,带领我们走出黑暗、走出绝望,继续生命之途。记得有人跟我说过: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圆,从起点出发,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当你一出生,你的圆就开始画了;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大,也许有的人画的圆很小,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这也是个人独特的地方。怎么才能圈住属于你的精彩呢?也许我们可以在某一线段(人生的某一时期)设置两个端点,完成一个再接着另一个,也许这样我们能走得更远,圆画得更大,圈住的东西更多,收获到的也更丰富多彩!
小说中除了内容让我们沉思,哲理性的句子让我们思考外,它的结构之美也是让我们陶醉的!
小说的开头“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和小说的结尾“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前后照应,使小说弥漫着一种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许就是一个圆,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接受命运的拷问。穿透力极强,哲理性与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间中不知不觉地浮现。
“他本来能弹上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就能弹断一千根。”与“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相互映衬,从而弥散出一种悲凉与无奈,不禁让人流下同情的泪水,也深深体会到老瞎子的良苦用心,同时也紧扣主题——命若琴弦。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十二
这是一个故事,也是无数个故事。大多数人管这些无限循环的故事叫“轮回”,但我以为这不过是身陷囹圄的灵魂在受刑,永世不得超生。
这个故事很好,这是身陷大山囹圄的“追梦人”的故事。史立兹说:“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对这群瞎子,抓药治眼疾是他们的星辰,弹琴说书是他们的船只,世人偏见是他们的动力,大山村落是他们的航程。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依着对光明的欲望,流水般滚滚向前又随暗流返回。
他们是幸运的。虽然也常认为热闹与己无关而孤独,但他们寄生命于三弦琴,保存了一份手艺生活的自尊。三弦琴和说书即是他们的命,靠这,他们搭火车去远方,买电匣子,喜欢姑娘,寻取药方……世界是黑的,世界又很多彩。“白昼之光,岂止夜色之深。”正常人难以体味他们翻山越岭的欢乐,失恋的断肠,声音的敏感,深奥的哲学。每一任老瞎子终将明白:故事的结尾并不重要,生活唯一确保我们的就是死亡。所以我们最好不要让那结尾,夺走了故事的光芒。
我无法预测这故事将走向何方,但我能确定,身陷囹圄,为执念蒙蔽的善意谎言是弱者的生存之道。我不希望,也不需要这样的囚禁自我来求生活。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命若琴弦读后感篇十三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命若琴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是弹断一千根弦的药引子,加上一张白纸的药方。
这样老瞎子觉得他可以看一看这个世界,不枉此生。这样小瞎子就可以娶兰秀儿了。
就是那一千根弦,为了一千根弦,他们弹过此生。
一千根。
我也学琴,初学是也弹断过琴弦,还是因为上弦时方法不对所致。后来就再没有把琴弦弹断的经历了。一千根弦,学琴的我甚至不敢想象有多少个孤寂的夜晚,老瞎子独自一人抚琴,他弹出的是希望,他为的是能够看一看这个世界。
老瞎子说:“人的生命就像这根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我们普通人的一生,大抵也是如此。
心里似乎总是有一团火,总是在不停地追逐着人也好,物也罢。结果无非是两个,达到或达不到。于是你得到了答案,但接下去呢?失去的`方向你要如何挽回?回首过去,那些充斥着喜悦或悲伤的日子,都是满满当当、充实而快乐的。但如今,前路一片空虚,我们也都已麻木不仁。
“二胡为什么这么悲,因为它只有两根弦,相依为命。”最后可能什么也没有了。但生命的价值正在于弹拨的过程。我们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冒险。弹好了就够了,那个遥遥无期的愿望实不实现都无所谓了。
命若琴弦。生命因此,便有了弹不断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