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实用10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一
根据《民盟**支部**年工作计划》安排,7月25日,民盟**支部对**市**镇实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市政协副主席冯忠指导调研。通过对**镇立英村核桃母本示范园、立英土鸡养殖场、立英林下辣椒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场等产业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与**镇相关负责人就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情况进行交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就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镇现有贫困村3个,其中一类贫困村2个(坛厂村、复兴村),三类贫困村1个(华阳村);已出列贫困村2个(立英村、同联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46户4813人,其中,**年脱贫549户1850人,**年脱贫165户700人,未脱贫人口732户2263人。732户贫困户中,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致富的“两有户”459户1758人,占现有贫困人口数的78%;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两无户”273户505人,占贫困人口的22%。
近几年来,**镇立足传统产业,心得体会按照一村一特、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是抓好红高粱种植。种植红高粱4000亩,年增收640万元,涉及贫困户200户758人,户均增收3690元;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建成林下养鸡示范点2个,养殖土鸡30000羽;发展50头规模以上养牛示范户12户,200头以上规模养牛示范户1户;发展100只以上规模养羊示范户5户;养猪、养鸡散养户897户。畜牧业涉及贫困户925户,年增收388.5万元,户均增收4200元。三是改良传统核桃产业。引进四川天保果业有限公司,做强做优核桃产业,嫁接改良传统核桃产业2000亩,规划总投资2200万元,**年已投入资金1100万元,建成核桃母本产业园1个,完成核桃高杆嫁接5万余株,新栽植2.3万株。核桃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8300元;四是配套发展辣椒产业。建成林下辣椒基地一个,集中流转土地,发展辣椒1000亩,涉及贫困户87户263人,每户土地流转、务工增收3400元;五是发展黄豆、罗汉果等林下套作业500亩。六是大力发展特惠贷助推脱贫产业。其中发展畜牧水产及家禽养殖业183户,发放特惠贷915万元。
**镇立足自身3万亩核桃产业发展基础,坚持长远规划、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走大项目为引领、政策推动,利益联结、复式发展的脱贫途径,取得较为突出的效果。
1、党群齐心,支部为核。在**镇立英村,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镇派出农技工作经验丰富、能吃苦耐劳的干部下派到村,任支部书记,与镇党委签订责任状,热门思想汇报驻村打造示范点。镇党委在规划、人力、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公司、农户多方签订发展协议,为脱贫攻坚建立组织保障,党群上下齐心,农户集中心智,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打造为名副其实的项目村、致富村共同发力。
2、突出品改,产业复苏。因地制宜、敢于创新,通过引进资本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果业公司,对原有核桃产业大胆改良,利用原有成片核桃产业基础,将多年不挂果的2000亩核桃,通过支部核心推动,建立“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引进四川天保果业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对原有核桃进行改良嫁接。今年3月初步完成全部嫁接工作,公司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实现当年嫁接,当年挂果,次年采收。
3、以短养长,多种经营。利用**镇原有核桃产业杆高林稀,实行林下套作。集中二次流转农户土地,建立合作社,发展订单辣椒、种植黄豆、罗汉果等套作产业,从土地流转金、务工、收益分红等,让农户多渠道创收。如林下辣椒产业,农户土地流转后,既有辣椒产业收入,又能拿到核桃分成,实现产业复式增收。
4、利益联结,合作共赢。始终围绕为农户创收为核心目标,通过建立良性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一条长期合作、共赢的`致富发展道路。在立英村,个人简历四川天保果业公司看好**立英村产业基础好、核桃品质优的资源禀赋,以镇党委政府牵头、村支部为纽带,对农户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交天保公司经营,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项目前7年,公司高额投资用于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务工,农户实现务工增收的同时,还能增加短期套作创收;次年开始收果,第三年进入盛果期,至第7年,公司和农户以8:2比例分配。第8年后,公司成本基本收回,投入少、产量稳定,公司和农户按2:8比例分配收益,农户实现稳定增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公司下决心,农民放下心,长期合作、共赢发展。
5、多种模式,能干快上。立英村采取“支部+”的模式,大胆引进大公司的同时,因地制宜,利用大坪子坡面宽阔,采光、气温、通风、供水等相对较好的优势条件,鼓励何明凤等16户农户(贫困户5户)贷款120万元创办养鸡场,采取“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展规模养鸡30000羽,将传统养殖做大做强,效益显著。采取“支部+农户”模式,在海拔落低、水源集中的街上组,工作总结政府投资70万元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鼓励何兴虎等10户贫困户贷款50万元发展养鱼业;在立英村桥上组鱼跳河,利用九仓河优质天然河道生态水利资源优势,政府投资50万元,引导赵文勇等8户贫困户贷款40万元,发展“鱼+旅游”产业,房屋、鱼塘等基础设施已初见雏形,前景向好。
6、用活政策、贷款助贫。充分动员贫困户,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大力鼓励民众干事创业,努力用足用好特惠贷优惠政策,着重以点带动、全面发展,有机结合、长效脱贫的融资助贫思路,发放精准扶贫特惠贷183户,贷款915万元,发展水产、畜牧养殖、家禽养殖、经营等多种形式,助推产业发展,形成了亮点突出,全面开花的脱贫工作格局。
总体看,**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的扶贫攻坚战略,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基础优势,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初步建立了以**核桃产业为主,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同时,考察组针对产业发展,提出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产业发展受资金等条件制约,开发和发展规模小、开发空间大。全镇核桃产业总量近3万亩,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挂果的只有5000亩,仅1/6,而嫁接改良每株需要百余元,目前开发的母本基地,也只能是重点发展,剩下的2万多亩核桃产业收益很低,开发空间很大。
2、非贫困村项目争取难。国家扶贫政策只能在贫困村投资,在非贫困村得不到项目资金支持,**镇共有7个村,其中非贫困村有2个,涉及贫困户482户1624人,由于政策原因,导致2个非贫困村项目争取难。
3、项目时间和季节性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高、责任重大,而项目评审工作滞后,乡镇实施项目信心不足。
4、项目资金到位不足,许多项目推动全靠镇村组织资金和垫资建设,基础建设资金缺口量大。就**而言,按“五个一”的脱贫标准,全镇需资金约1.1亿元,目前投入仅3260万元,资金缺口达7000多为元。
5、项目配套设施不全、规范化程度不高、安全保障度低。规模化经营受到限制和制约。如大坪子的林下养鸡项目,配套圈舍不足、供水、保暖、防疫等相关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安全不能有力保障。
6、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乡镇产业技术力量缺失,特别是**核桃嫁接,如全靠公司运作,高昂的投资农户无力承担。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农民技术水平不能突破产业革新。
7、产业发展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防控不力,相应机制和政策缺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围绕考察调研,委员在座谈会上,提出了相应意见和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镇通过实施脱贫攻坚以来,硬化泥泞道路40公里,乡村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但是,许多路段弯急坡陡,路面狭窄,安全隐患大,建议加设错车道,设立安全警示标示牌;通讯方面,许多区域通讯信号覆盖不到位,建设进度慢,建议相关部门增设通讯基站,加快建设进程;**葫芦坝水库是**镇急需的水源水库工程,希望得到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支持,早日立项建设,为全镇提供有力的供水保障。
2、**核桃产业品质优良,产业基础好,但是,要真正发展壮大,还必须得到市委市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帮扶等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技术品质,迅速形成大产业、树品牌、上规模,让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3、要在产业深加工上作文章、下功夫,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进一步增加创收门路,一业多行,深度发展;要在品质优化和检验认证上再做工作,为品牌树牌贴签,走科技含量高、质量品牌化的发展路径。
4、强化技术革新,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建议建立针对性强、覆盖全镇核桃产业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队伍。
5、相关部门探索建立项目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范文参考网为产业生产和市场风险防控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二
【篇一】。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状况。xx村位于xx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6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农户138户493人,党员44人,国土面积20.61平方公里,海拔2660米,年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1050毫米,适合种植核桃、松子、树楤、花椒、马铃薯、白芸豆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509亩,人均耕地1.2亩,林地22000亩,林果地3800亩,20xx年农民人均收入6758元。
后3户14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5户17人。易地扶贫搬迁15户67人,其中县城集中安置7户33人。按照县乡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年6月前对全村房屋安全性进行了认定、上报,经审核鉴定,批准我村实施四类农村危改34户,旧房修缮26户。
初中毛入学率为100%。十是村集体经济收入方面,已流转荒地16.5亩,成立了树葱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进行树葱等农特产品收购、销售,村集体收益1万元,发展杨梅醋项目预期收益0.5万元,发展双色玉米种植60亩可收益1.2万元,发展萝卜套种60亩可收益1.2万元,共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9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抓实工作,压实责任。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包村挂点组、驻村工作队、村三职干部组建扶贫工作队,下设3个小组分片包干6个村民小组,27名县、乡干部结对帮扶78户贫困户,参加脱贫攻坚政策培训学习班8期,抓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摘帽风险排查,全面覆盖6个村民小组138户493人,其中贫困户有78户312人,非贫困户60户181人。经摸排,该村人均纯收入低于3200元12户(贫困户1户),不通生活用电户数2户(贫困户1户),无电视机户数13户(贫困户3户),贫困户无智能手机15户,鉴定为危房24户(贫困户13户),外出务工16户(贫困户7户),非贫困户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人数2人,患有大病或者长期慢性病人数5人(贫困户2人)。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我们作了认真研究,从产业发展、外出务工等方面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确保稳定增收。
李志荣户养猪达到15头,养鸡达500多只;
xx小组李忠学今年新植树楤6亩,树楤面积达21亩。同时,注重加大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力度,共组织现场培训40多场次4000余人,技能培训12期636人,县外劳动力转移193人。
(三)夯实基础,改善条件。认真编制《精准脱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村级“施工图”。在xx、关上两个小组实现通乡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去年底,争取项目建设实施了排苦拉小组4公里通组道路硬化,整合项目新建活动室1个,6个小组村内户外道路硬化已全部实施。
三、困难和问题(一)部分小组人畜饮水困难。因海拔高,水源点低,全村有正子嘎力、排苦拉、处信么以及小兴厂村部分小组均从xx水源点取水,导致原建设水池容量不够,各村存在争水吃现象。
(二)手机网络信号差。全村各小组虽有移动或电信信号覆盖,但正子嘎力、排苦拉、关上、处信么4个小组,手机信号较弱,通话断断续续,均为2g网络。
(三)交通条件滞后。因该村处于昙华山核心区,雨季长达6个月,霜冻天气2个月,晴通雨阻较为严重,目前还有小水井、正子嘎力、处信么3个小组公路未硬化,导致72户237人(占全村50%人口)出行及农产品外运困难,影响了群众增收致富。
(四)新植产业发展难。该村处于高寒地区,平均海拔高达2660米,贫困人口比例为77.6%,发展的魔芋、百合、树葱、黑山羊、白芸豆等产业产量低,效益差,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但却非常适宜重楼等中药材种植,因群众种植技术不到位、且收益周期较长,导致群众种植规模小,发展积极性不高,短期内无法培植该产业,长短结合发展产业增收困难。
(五)群众工作有差距。因xx村全部为彝族,近年来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中老年人员不会说汉话,驻村队员又不懂彝话,导致无法独自进村入户开展相关工作,影响了政策宣传、教育引导的效果。
三是争取交通部门和扶贫部门支持,对剩余3个小组的通组道路进行硬化,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二)强化村民自治,加强村民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村民集体议事决策机制,建章立制,管好村内事务,同时充分利用好乡内公益性岗位人员,治理村组卫生,改善村庄环境,打造宜居乡村。
积极动员外出务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在低保评定、临时救助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全村营造支持、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逐步提高人口素质。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巩固年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党员教育培训,以党员引导带动其他群众脱贫致富,调整更换部分不胜任现职的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或成员,建强基层堡垒。
(五)强化学习宣传引导。按照县委提出的促学、讲学、送学、考学、追学、逼学、推学“七步工作法”,加强对上级脱贫攻坚政策、文件、会议精神的学习和解读,提升干部脱贫攻坚政策知晓率和认知度,在熟练理解掌握政策的基础上,使用现代设备将宣传政策录成彝话,进村入户加强对政策的宣讲,提高群众对精准脱贫政策的认知度、满意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与全县一道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打下群众基础。
【篇二】。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越是要更加注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近年来,我市坚持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相融合,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扶贫发展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主要经验做法我市763个村有扶贫开发任务,20xx年初,全市(含xx,20xx年划归xx市管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185人,贫困村162个。建档立卡四年来,通过党建与扶贫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多方帮扶,共出列贫困村107个,脱贫124461人,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的7.18%下降至目前的2.42%,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市扶贫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指挥调度、统筹协调、督促考核等日常工作;
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认真抓好扶贫工作落实,做好扶贫对象核准、路径选择、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进度安排等工作,层层压实扶贫责任。
强化对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管理,建立选派帮扶管理信息系统,实行选派帮扶干部日报制,按照“查岗情况半月报”、“工作情况双月报”要求,督促工作队成员沉在村里、扎实工作。三是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加强培训,累计培训各级领导干部32360人次、村党组织书记1992人次,为每个贫困村都培养了一批能够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和带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型干部。四是加大专职扶贫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投入近2000万元,为有扶贫任务的763个村选聘专职扶贫专干,作为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切实解决“专干不专”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扶贫专干专职化全覆盖。
链上。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支持农村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推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全市建成“双培双带”示范基地910个,培育“双培双带”示范户3607户,7877名党员发挥了“双带”作用,带动1.76万户农户增收。三是发展集体经济。积极开展“盘活村级‘三资’、壮大集体经济”专项行动,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自20xx年以来,市县两级共投入1.19亿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市年集体经营性收益2万元以上的村达791个,占95.4%。
(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增强战斗力。建立扶贫工作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年度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对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走访贫困户提出量化要求,定期抽查走访记录,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出台《xx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办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暗访,推动全市暗访工作常态化。实行“双责任、双考核、双问责”,即考核县区与考核市直部门、帮扶单位同步进行,对市直部门和帮扶单位与县区乡镇同奖同罚,把党建扶贫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表彰、晋升职级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扶贫项目监管体系,对扶贫工程项目的审批、实施、资金使用、验收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监管,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工程质量和项目资金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我市通过抓党建促扶贫的实践探索,找准了一条基层党组织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但在具体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党建与扶贫契合度不够,影响合力作用发挥。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有的村党组织在宣传扶贫政策、确定扶贫对象、制定扶贫规划、实施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村党组织“要做的”与群众“想要的”不能完全统一,导致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两委”班子缺乏凝聚力向心力,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被动应付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致使基层党组织难以在脱贫攻坚中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部分贫困户主体意识不强,村党组织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够。有些贫困户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无论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村党组织在宣传、动员贫困户脱贫方面措施不多,导致部分贫困户在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还缺乏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些贫困户自力更生意识薄弱,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基层干部的结对帮扶认为理所当然,“等靠要”、“怕脱贫”、“不想脱贫”思想依然存在。省第三方监测评估时就发现潘集区部分脱贫户在回答家庭收入时,故意降低收入以期继续获得帮扶。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扶贫工作难度,影响了脱贫攻坚进程。
壮大,但企业数量少、生产规模小、档次普遍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企业活力和经济效益不高,贫困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
三、我市抓党建促脱贫的现实路径(一)强化责任落实,实现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双推进”。要找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把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融合在一起,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心放在除“贫”根、去“困”源上,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做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工作就拓展到哪里,实现党的建设与扶贫开发的“无缝对接”。要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把精准扶贫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扶贫工作大格局。
同脱贫、共同致富。四是要抓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社,将更多的贫困户纳入其中,提高其脱贫致富的本领,增强其自我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要对贫困家庭的子女加大教育资助力度,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确保他们应读尽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三是要善于学习借鉴外地做法、总结推广本地经验。比如有针对性地宣传推广xx市xx县“黄铺模式”,以及我市xx的青峰模式、魏岗模式、张祠模式等,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四)推进资产收益扶贫,构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以及“政府投钱建项目、贫困群众得实惠”的发展思路,创新财政涉农资金供给和使用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扶贫项目,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探索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生产经营收益、非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等不同形式的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比如利用市级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建设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将财政投入资金折合成股份,量化分配给贫困户和村集体,实现合作企业租金保底分红和经济效益核算分红,从而让财政资金起到杠杆作用和“酵母”效应,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拓宽贫困村集体收入来源,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篇三】。
11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任务完成5个。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到位。
县委县政府切实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主动担当,先后召开了全县精准脱贫动员会、精准脱贫推进会、精准脱贫宣誓会、精准脱贫专题理论研讨会等重要会议,20xx年以来,共组织了7次县委常委会或县委常委(扩大)会,集体学习中央、省有关扶贫工作会议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我县精准脱贫工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xx县农村扶贫开发“十三五”规划》和《xx黎族自治县20xx年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在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中,麦正华书记和杨文平县长同任组长。将十个乡镇分成十个作战区,成立作战总指挥部,麦正华书记和杨文平县长同任作战总指挥,每个战区都有一名县领导任战区指挥官,实施分区挂图作战。加强扶贫开发工作队伍建设,从省、县直以上单位遴选31人到行政村挂职“第一书记”,组建99个工作分队进驻10个乡镇,专职指导扶贫工作。成立了一支有扶贫专干16人、村级助理员94人、扶贫志愿者84人的专职扶贫队伍,达到机制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
豪猪养殖业,特别是英州发展形成2.7万亩年产值2.5亿元的特色芒果产业,成效显著。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在全县11个乡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完成本号镇什坡村、小妹村、群英乡芬坡村和文罗坡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举办“大里重阳登山观瀑游旅游推介活动”和文罗坡村“传承红色记忆•穿越时光之旅”活动,帮助贫困农民参与旅游产业开发,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大里小妹村和什坡村已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电子商务。成立电子商务协会,上线xx特产网微信商城、xx淘宝特色馆、xx特产淘宝企业店三大互联网平台,建设运营农村淘宝服务站84个,构建网上农产品营销市场,引导和带动贫困村、贫困户通过互联网直接对接市场,做到种养与销路相结合。推进光伏扶贫工程。计划在全县10个乡镇建设光伏发电站,保障44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稳定获得5000元以上收入,已建成隆广镇万岭村委会光伏发电站,预计年收益5.7万元,平均每月收益4738元。完善基础设施。投入县财政资金3.18亿元,实施11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就业扶贫。鼓励县内企业和园区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定岗定向就业岗位,举办了51期培训班、培训农民4362人,组织大型招聘会15次,解决贫困户675人就业。发挥金融扶贫作用。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制定出台了《扶贫贷款工作实施方案》,政府给予风险补偿金,降低贷款门槛,农业银行、海南银行等相关银行向687户贫困户放贷8994.25万元。
(三)强化“两不愁”、“三保障”,民生保障网进一步织牢。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条件中有1482户5414人纳入低保范围,逐人逐户核查,确保其不愁吃、不愁穿。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全部给予教育助学金补助,按照幼儿园、中小学、普通高中、职业中专、专科高职及本科以上6个等级分别资助1500元/人•年至5000元/人•年不等,全县20xx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5322人,发放助学金1473.1万元,达到100%的资助力度,确保不因失贫失学,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医疗和养老保障脱贫,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医和养老问题。贫困户的的新农合和新农保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政府买单,投入218万元购买人均150元的农村医疗保险,投入182万元购买人均10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重新修订了《慈善会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专业委员会基金管理办法》,降低了起付线,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顶金额。实施安全住房工程,对全县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改造计划。20xx年投入1449万元,改造危房210间,20xx年计划投资2亿元,改造危房1699间,已开工建设1515间,竣工691间。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县政府为贫困人口发放物价补贴800元/人,制定了《低保边缘家庭人员困难生活补贴实施方案》,为贫困人口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00元。
(四)创新扶贫工作模式,打造xx扶贫特色。
补”“边缘补”“农机补”等惠民补助),实现造血式“三业”扶贫、“五网”输血式扶贫、“十补”兜底式扶贫相结合,打出一套组合拳,达到“靶向治疗、深拔穷根”。二是出台了“驻村夜宿夜访”制度。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每月都要“驻村夜宿夜访”一次,摸清致贫原因,因户施策。二是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结合“双创”、扶贫等工作,生成包括保洁员、交通协管员,扶贫志愿者等一批次岗位,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业,增加其工资性收入。三是围绕“党建引领”,探索创新3种结对帮扶新模式(“支部+致富能手+贫困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支部+公司+贫困户”),三大结对帮扶模式,既动员了全社会力量,又让贫困户成为脱贫致富的主角,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脱贫。四是专门汇编了《xx黎族自治县惠民服务指南》,让各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明确真正的审批单位,如路灯照明工程,未明确真正的业务监管审批部门,导致业主单位办理前期手续走投无门,无所适从。
设计户型中堂有窗户,不符合我县群众在房屋中堂设立神位的习俗,群众要自行出钱改造;
有的贫困户家里人口较多,危房改造60平方无法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如英州镇田仔村委会祖所村的贫困户石英家共有7人,住进60平方的新房后仍然拥挤,群众意见较大。
(二)医疗救助惠民政策有待优化完善一是医疗救助相关政策资金申请程序繁琐,资金发放效率低。目前我县医疗救助政策主要为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和卫生部门的大病救助两项,贫困户申请救助要先去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历经乡镇入户核查、村委会公示、乡镇审核上报民政局、民政局核查审批等多道程序,民政部门发放资金后,申请人要再到卫生部门申请大病救助,又经多道审批流程,贫困户大多是文化水平较低,办事能力弱,申请起来十分费力。另外,民政、卫生部门采取集中批次审批方式,待申请人达到一定数额才集中上会审批办理,导致资金发放慢,往往从申请到资金到位要将近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椰林镇桃园村委会的杨秋琼,因患食道癌住院,从开始申请到资金拨付到账户里总共耗时4个月。二是目前医保报销政策需住院医治结束后,才根据已支付的费用来报销,住院时要交一定数额的押金,但许多贫困户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往往连支付押金的钱都没有,导致生病住不起医院,致使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
有些贫困户饲养的鸡为外地品种,本地群众不愿购买,只能自用,无法为贫困户增加收入。
黄昌雄饲养15头猪,全部死亡;
李明饲养15头羊,死亡6头,死亡率过半。
(五)合作社成效不明显,贫困户分散化经营虽然我县建立了许多农民合作社,但大多数合作社贫困户入社率低,合作社带头人技术、资金、能力、热情不足,合作社效益不强,带动群众脱贫成效不足。即使像知名度较大的文罗镇五星村委会新型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真正受益参与其中的也只有6户贫困户。像本号镇大坡亚欠香粉蕉合作社、田仔芒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都未能起到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作用。大部分扶贫户种养殖以自产自销为主,未形成规模效益,产品议价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虽然我们建立了农村淘宝,电商平台等,但贫困户文化水平所限,市场意识薄弱,未有效利用其掌握与自身种养殖产品相关的市场信息和动态,导致销售困难,销售渠道受限,或者销售价低于市场价。以致出现帮扶人帮扶了鸡苗给贫困户养,养大了又从贫困户手中购买回去的情况,这种方法只能是救急行为,不能作为长期收入的方式。
(六)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单一。
有的驻村工作队、挂职“第一书记”不熟悉基层工作,在协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级扶贫规划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我县脱贫攻坚工作问题的深层次原因1.政府政策性补贴占据脱贫工作主导地位。由于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为尽快达到3年脱贫2年巩固的目标,政府扶贫采取“大水灌溉”方式,利用财政资金优势,发放各类补贴资金,许多脱贫户人均年收入中,转移性收入、政策性的补贴占据80%,对贫困户的脱贫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贫困户自身发展的收入较少,无长期稳定收入来源,这虽然说明政府敢作为、敢担当,真正让贫苦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但同时助长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认为脱贫是政府的事,只想躺在政府身上过日子,未形成持续有效的脱贫长效机制,造成“数字”脱贫。如贫困户的脱贫标准为人均年收入超过2965元,而我县贫困户家庭一年内能领取困难群众补贴800元、低保家庭边缘人员补贴人均1200元、危房改造人均约1500元,还有蔬菜价格补贴、良种补贴等,光凭领取补贴的钱已超过脱贫标准。
缺乏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认为脱贫是政府的事,只想躺在政府身上过日子;
有的受传统文化习惯影响,消费观念不正确,没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意识。有的农户收入略高于贫困线而未列入建档立卡范围,因享受不到危房改造、发放种苗等帮扶政策或享受较少产生对政府、村委会干部的负面情绪,不愿意参加冬修水利等集体活动,甚至有上访行为,造成新的干群矛盾、群众之间不和谐的因素。目前我县在扶贫政策宣传方面力度虽然较大,但多是立立宣传牌、拉拉横幅,讲讲扶贫宣传标语口号,宣传方式简单,不够扎实深入,宣传效果有待加强。
府的号召发展产业经济,先后种植过益智、香茅,后面又改种杨桃、芒果,又养过蜂,但都没有成功,耗时耗力,内心对政府的号召产生抵触心理。
4.贫困户知识水平技能低下。大多数贫困户文化教育水平有限,劳动技能低,加上我县目前的技术培训以课堂授课为主,贫困户学习能力弱,难以在一个课时内吸收掌握授课知识,掌握一门生产创业的技能极为困难,靠就业创业脱贫难度大。许多贫困户的就业仍处在简单低级的打零工模式,工资少且不稳定。如本号镇的白石村90户366名贫困人口中,几乎都是初中以下学历,大部分贫困群众连正常的普通话交流都困难,造成不敢出门、出远门的状况,难以出去外面就业,全村统计外出打工的人口仅为40多人,且都是简单低收入的工种。
会扶贫的意识,没有利用自身资金、技术和资源优势,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产业,没有深度介入到扶贫工作当中。
四、扶贫工作建议我县扶贫工作开局良好,但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才能更好地提高“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将扶贫攻坚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当中,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同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培育和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富裕,拓宽增收门路。引导鼓励在我县开发的大型房产企业、私营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参与扶贫开发相关工作,吸收贫困户就业,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同时借助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加快自身发展,探索形成多方共赢的模式。大力发展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农业品牌,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二)着力抓好教育扶贫工作,彻底斩断穷根。
教育落后是导致贫困的关键因素,要提高贫困家庭教育水平,彻底斩断穷根。对建档立卡扶贫户中的子女上学,要坚持落实各项费用减免以及助学金发放,确保不让一名贫困群众的子女因贫失学、因学致贫。要加强贫困乡镇、村委会的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不仅要让贫困子女上得了学,更要能享受到质量优良的教育,特别是加强高中的教学水平,普及高中教育,也可研究通过教育移民方式,出台考试倾斜政策,使贫困家庭子女能够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真正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
(三)消除“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要坚持转换贫困户思想,改变只想靠政府过日子的心态,提升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一是建立“奖勤罚懒”机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发展生产中,有能力有干劲的贫困户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奖励,对懒惰、“等靠要”的贫困户减少、减缓扶持,甚至给予处罚,避免吃“大锅饭”制度,通过实施政策、利益引导改变贫困户的思想动态,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动力和热情,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工作。避免宣传工作过于标语化、空泛化的弊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民族歌舞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加大宣传,切中群众心理需求,树立“劳动致富、勤劳致富”观念,总结推广扶贫脱贫典型事迹,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坚定他们脱贫的信心。
(四)产业扶贫“长短”结合,坚持不懈培育特色产业。
在扶贫攻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采取发放家禽畜类等见效快的短期产业帮扶项目,是合乎实际的帮扶选择,但是要彻底改变贫困区域的经济状况,为贫困群众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要培育一批具有长远收益、可持续经济收入的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各乡镇政府、村委会要认真研究,选择符合本地资源特性、合乎群众意愿、市场前景良好的产业去培育发展,以光坡圣女果、群英橡胶产业为榜样,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思想高度,持之以恒、坚持不断地发引导培育。二是出台完善发展特色产业扶贫资金使用制度,安排一定比例财政资金用于发展产业,而不是一味地购买简单的种苗发放给农户,引导群众发展产业种养殖项目时,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减少农户损失成本。三是引进打造品牌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乡镇、村委会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真正构建起“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求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三湾”、海口、三亚企业对用人的技能需求,组织订单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四是创新培训形式,既要就业局组织培训,也可企业来培训,也可以由农民自己选择培训机构、继续教育机构学习,只要取得培训合格证书都可予以经费补贴。
(六)增强合作社效益,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合作社作用,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长效脱贫。一是探索“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基地+贫困户”“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提高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加强合作社带头人、致富能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把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起来,贫困户以扶贫资金、种苗以及自有土地等资源入股合作社,优化股权分红模式,为农户提供稳定经济收入来源。三是提高贫困户入社率。建立奖励制度,对于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给予资金或种苗奖励,对于吸收贫困户加入的合作社,按入社量给予资金奖励。四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对合作社在税收、资金等政策上予以倾斜,培养壮大合作社。
也可以农户作为建设主体,给予资金补贴,农户自主选择施工队伍建设,乡镇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监督,按建设进度拨付资金给农户,农户作为建设主体,自主权大,自我参与意识强,同时农户自建房一般选择本地建筑工匠来施工,又增加本地群众的收入。二是设计多套户型方案,让贫困户根据自身宅基地块特点、风俗习惯选择适应的设计方案,或者只限定补助面积和资金,户型、楼层等其他内容由贫困户自主决定,满足多样化需求。三是工程造价由县政府评审中心审核,节约政府财政资金。
(八)调整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增强政策实惠调整优化医疗救助相关政策,整合衔接民政、卫生两个部门的救助政策,实施并联审批或合署办公,让贫困户申请资金一个窗口递交材料,全程办理完结,审批部门拨付资金按人拨付,实报实办,减少资金拨付时间。针对贫困户付不起住院押金问题,建立基金委员会,由基金会先行垫付住院押金,待医治结束报销费用后,再从报销费用中扣除押金金额返还给基金会,使贫困户生病时安心住院看病,看得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的情况。
(九)扩大扶持范围,加大普惠民生力度。
处理好脱贫帮扶和普惠民生的关系,一方面,对贫困户的帮扶要在合理的范围,不宜标准过高,造成期望值过高、心理落差过大,另一方面,对不属于建档立卡户但又确实生活困难或者生活水平不高的,如果符合相关条件,也可以通过普惠手段适当给予扶持,比如在发展生产方面,不能享受扶贫资金的,可以通过“我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资金等方式给予政策支持,减少农户之间的心理落...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根据县领导重要指示,11月7日11日,**镇党委、政府牵头,会同县城投公司,就**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粗浅建议,形成本调研报告。现将本调研报告呈领导审阅,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村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东南部,离**圩镇约5公里,是国家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500余人。该村2015年共有在册贫困户71户267人,经2016年11月10日精准再识别,在册贫困户调整为66户261人,其中2015年已脱贫35户137人,2016年计划脱贫24户99人,2017年计划脱贫7户25人,确保实现2016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一)贫困户分布情况。
(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5户20人、因病1户5人、因残1户1人),东山下小组7户28人(缺劳力1户3人、缺资金1户3人、因病4户16人、因残1户6人),岌下小组8户30人(缺资金6户21人、因病1户6人、因残1户3人),老屋小组5户13人(缺劳力1户1人、缺资金3户9人、因病1户3人),社母小组4户17人(缺资金4户17人)。
2015年,全村已脱贫35户137人,其中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22户88人,因病9户37人,因残2户6人。2016年计划脱贫24户99人,其中缺劳力7户25人,缺资金11户48人,因病4户22人,因残2户4人。
(二)项目实施情况。
道太阳能路灯项目;(2)硬化社光下至岌下自来水厂村组道路项目;(3)硬化**小学门口至长坑子小组村组道路项目;(4)兴建东山桥桥梁项目;(5)兴建文化广场至松树下桥防洪堤项目;(6)兴建田塘桥至东山下桥防洪堤项目;(7)硬化左排至枸子树下道路项目;(8)中桥至田塘绿化项目;(9)兴建**村仿古文化广场;(10)兴建**村史馆;(11)上村桥梁加宽修建项目。二是正在实施项目3个,分别是:(1)硬化上村至仙人桥、吊子石道路项目,已硬化4公里,完成工程量90%;(2)兴建松树下桥梁项目,已完成工程量20%。(3)古村风貌打造项目。上下田塘古围屋民房屋顶改造工程已完成项目设计,有3栋房屋已开工建设。
(三)产业发展情况。
积极开展群防群控工作,有效地把黄龙病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脱贫。
2、果园鸡养殖。挂点帮扶单位县城投公司向每户贫困户家庭免费发放鸡苗30只,绝大部分贫困户反映良好。
3、苹果桃种植。目前已种植苹果桃约300亩,苹果桃示范基地初具雏形。
4、其他产业。有1户贫困户养殖藏香猪100余头,蜜蜂养殖6户,生猪养殖6户。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金融扶贫方面。帮助19户贫困户落实了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已发放贷款19笔92万元,有效帮助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困难的问题。
以上;为1名贫困户提供公益林护林员岗位,年工资约9000元。
3、教育扶贫方面。大学助学贷款3名19000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5人次5000元,学前教育补助1名1000元,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11人次7750元。
4、医疗扶贫方面。医疗扶贫4户,新农合报销127452元,大病救助报销35330元。全村在册贫困户均享受了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和治安保险。
5、兜底保障方面。全村共有24户贫困户落实了兜底保障措施。
二、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完成情况。
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办2016年10月13日下发的《关于建立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的通知》**扶移字〔2016〕49号文件要求,共8大项指标,16项小指标。具体如下:
(一)贫困发生率方面。
贫困发生率低于2%,此为刚性。
指标,不达标不得退出。
2016年全村计划脱贫24户99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46元。2017年在册贫困家庭仅有7户25人,贫困发生率低于2%,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二)交通方面。
1、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米以上(含米)宽度的通村委会硬化道路。
目前,**村老屋小组有1公里道路暂未硬化,目前该项目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待县扶贫办发文后启动实施。
2、7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硬化。
据统计,全村约8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已硬化,老屋小组1公里道路硬化后,可实现9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硬化,该项指标已完成。
(三)饮水方面。
100%农户饮水安全,有水质、水量达标的自来水、家用井水或山泉水。
全村仍有近50户农户暂未安装自来水,现喝山泉水,但水质未化验,
50户农户自来水安装项目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水利局。
(四)住房方面。
1、100%农户住房安全。
全村基本实现100%农户住房安全,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2、无人居住危房拆除率100%。
经摸底,全村共有空心房900平方米,已拆除空心房400平方米,还有500平方米空心房暂未拆除,11月底可望拆除,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五)用电方面。
1、100%农户通生活用电。
全村所有农户已通生活用电,该项指标已完成。
2、村委会所在地通动力电。
该村已通动力电,该项指标已完成。
(六)通讯方面。
1、村委会所在地通宽带网络。
该村已通宽带网络,该项指标已完成。
2、100%农户能收看电视节目。
100%农户可收看电视节目,该项指标已完成。
(七)环境建设方面。
1、65%以上农户享有水冲式卫生厕所。
全村约80%农户享有水冲式卫生厕所,该项指标已完成。
2、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
村内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该项指标已完成。
3、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保洁员。
全村共15名保洁员,该项指标已完成。
4、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垃圾集中收集点。
村内每天有垃圾车循环收集垃圾,如需摆放垃圾桶,也可第一时间落。
实,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八)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1、贫困村有卫生室。
村内暂无卫生室,计划利用老村委会房屋改建,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卫计委,待协调解决。
2、贫困村有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或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
现村委会有综合服务平台,且有下田塘社区活动室、电商+农家书屋两处文化活动场所,兴建了村文化广场,该项指标已完成。
(九)其他指标完成情况。
1、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该项指标已完成。
2、有一个主导产业:柑橘产业,该项指标已完成。
3、有一个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合作社:**已成立2个合作社(**县春胜果业合作社、**县御仙苹果桃合作社),该项指标已完成。
4、政策覆盖率达到100%:下。
一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5、贫困户满意率90%以上:现挂点干部、镇村干部已实行责任包干,下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及政策的宣传力度,**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项目实施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意为难,是前任村干部及其家人为了打击现任个别村干部。路灯安装项目方面,上村小组的部分村民认为该小组的路灯安装不合理,路灯间距太大,个别路灯没因地制宜安装,其他小组的还有个别路灯照顾了个别家庭。
(二)工作不实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少数群众特别是暂未得到明显实惠的群众反映村干部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上不准,认为条件较好的家庭被列为贫困户,相比之下条件更差的家庭未列入;还认为在农村低保对象评定上存在不公平、不公正行为,相比之下条件更差的家庭未纳入农村低保对象。
(三)宣传不到位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的还不够,有些群众还不了解扶贫贷款的发放程序及财政贴息的审批程序。还比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方面,群众不知道此项工作已并入县城建局,误认为改建了就可以享受资金补助,不知道今后的土坯房改造应按古村的保护性规划严格审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开展好系列宣传。
一是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督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加强对扶贫各项政策的学习及理解,让帮扶干部先学后传。与此同时,增加干部进村入户次数,面对面地向广大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宣传好扶贫的相关政策。
二是加大其他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县城建、国土、医疗、农业农村、金融等与农民密切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针对贫困户或其他农户关心的政策或问题,及时向贫困户或其他农户进行宣传或回复,提高群众满意率。
(二)开展好系列教育。
一是加强镇村干部的教育。利用镇村干部大会、镇干部片会、各村工作布置会等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及提高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镇村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及廉政意识,督促镇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目前,已采取村定补干部责任包干的形式,对全村66户贫困户实行包干到户,明确村干部职责。
二是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一方面,力争实现农村党员组织生活的正常化、有序化,及时向广大党员通报村两委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建言献策,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大力争取党员的支持;另一方面,从党员队伍中物色一批责任心强、参与意识强的党员充实到村定补干部后备人选中,引导其配合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是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一方面,理顺农民的气,针对农民的牢骚、
恩怨,深入农户家中做好相关解释及恩怨的化解工作,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其发泄出内心的不满或不痛快另一方面,借助农民的力,积极做好人员聚集店面店主的思想工作,引导其正面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好村情民意。
(三)开展好系列走访。
一是继续开展好贫困户的走访。督促帮扶干部经常性到贫困户。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三
近期以来,我结合重点水利建设督查,先后到6个基层水利站开展“水利脱贫攻坚”专题调研活动,通过看建设成效,听意见建议,问民生需求等多种形式,客观地总结前期水利工作,分析水利扶贫存在的问题,谋划下步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岳西县共有出境河流8条,分属4大水系,即皖河水系的皖长河、皖水、潜水;巢湖水系的杭埠河;菜子湖水系的大沙河;淠河水系的有包家河、黄尾河、头陀河。全县水库114座,总库容11686万m3,设计灌溉面积3.019万亩,设计年供水量1168.95万m3;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109座;发电水库57座,灌溉水库67座。塘坝7716处,总容积1977.83万m3,灌溉面积51238亩。
围绕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超出4亿元,年均投入接近前“十一五”的总和,恢复及加固小型水利工程5000多处,水利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
一是工程水利建设提速。实施了中央与省投资1.246亿元的天堂、冶溪等5条中小河流及来榜山洪沟治理项目,加固堤坝34.64公里,防洪保护面积3.4万亩。实施中央与省投资8750万元的第二批、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覆盖16个乡镇30个行政村,建设拦河堰105座、灌溉渠道136条71.73公里、排水沟15条5.4公里、山塘51口、渠系建筑物139座,新增及恢复灌溉面积0.8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6万亩。
二是生态水利深入推进。争取资金7873万元,实施了莲云、五河等10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2.64km2,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创新建设管理理念,将景观水利、生态水利理念融入工程水利,改善外观形象,美化农村水环境;编印《景观水利建设读本》1500份,指导基层推进生态水利建设;以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为依托,以水工程、水景观、水文化为主要建设内容,及时完成了姚河小街水环境优美乡村创建工作,达到“一溪、一滩、一田园、一渠、一庄、一青山”的试点要求。
三是民生水利惠及全县。投入资金5974万元,实施小水库除险加固43座,防洪保安人口5万多人,新增或恢复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投入资金6948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9处,解决全县24个乡镇186个行政村14.12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绩效连续三年全市夺冠。落实省政府“5588”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沟、塘、渠等“八小水利”改造提升,荣获2013年农田水利建设荣获“江淮杯”三等奖与“皖江杯”铜奖。2013年-2015年共争取上省级财政投入2482万元,整合资金3000多万元,累计完成水库加固7座,扩挖塘坝3538口,清淤整治沟河458条,建设小型闸坝20座。
四是资源水利持续发展。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绩效考核始终位于全市前列。建立重点企业用水在线监测设施,加强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强化工业企业用水评估论证、跟踪监测,确保水行政审批科学合法;依法征收水资源费600多万元,实现以征促管,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
(一)水利投入仍显不足。
一是上级投入份额少。国家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历来是以地方政府投资和群众自筹为主的政策,所以山区小水利争取国家投资范围小、份额低。近几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省市争取水利项目,我县所争取的水利项目份额逐年增大。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岳西“小水利”始终难以在省市占有位置,很难在大的水利项目申报上有所突破。
二是水利建设欠帐多。全县水利工程基本是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部分河堤主要是鹅卵石堆砌而成,水库、山塘、堰渠多是有人用无人管的状态。同时,我县山洪灾害频发,稍遇强降雨,易成毁灭性灾害,堰、渠荡然无存。山区水利工程虽然规模场面不大,但工程措施复杂,耗人工,费材料,成本高,恢复难度大,一次较大洪灾,往往需要多年才能恢复。
三是水利民生需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农民群众在防洪保安和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尤其是在中央、省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后,农民群众都对水利大投入抱有很高的期望。
(二)建设管理相对滞后。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目前,从事水利建设的有财政、发展委、国土、扶贫办、水利、农委等部门,各部门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不一,各单位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申报水利建设项目,然后根据各自的规定进行项目管理。多部门参与水利建设固然加快了水利发展,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可能造成各类工程之间缺乏配套,甚至出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公共财力的`浪费。
二是缺乏有效管护。近几年来,国家水利投资逐年增加,我县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长足进展,一大批新建、加固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所有的建成水利工程没有落实真正的管护机制,小水库“三有”没有落实,饮水安全工程真正形成长效管护机制的不多,堰渠堤等基本上是“有人用、无人管”的状态,水利工程效益没有得以正常发挥,群众对此有不少意见。
三是建设模式落后。当前的治水模式仍很落后,全县的水利建设大都围绕防洪、灌溉目标,很少有与生态保护、旅游等产业结合,至少是结合不足,许多地方还是就工程建工程,形式比较呆板。如何让水工程效益最大化,还得从大水利入手,围绕大水利作项目规划。
(三)水利改革还需攻坚。
一是小水利难走向大市场。山区水利规模小、工程散、效益低,导致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难以走向市场,完全依靠政府大包大揽又很不现实。
二是水务一体化难推进。顶层设计上要明确事权,统一管理涉水事务,但在基层实践中,县、乡水利事权难界定,水利项目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难推进,水务一体化更是难上加难。
(四)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水利技术人员断层现象突出,专业技术力量难以满足大规模水利建设需要。同时,基层力量薄弱,造成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畅通。防汛责任的末稍传递以及应急处置水平仍存在薄弱环节。治水管水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工作思路。
切实把精准脱贫贯穿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补短板、促发展、惠民生,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脱贫时间表的要求,实施水利“1345工程”(力争“十三五”期间年均实际投入超过1个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防洪、供水、生态“三个安全”,实施好水行政、水资源、水利建设和工程管护“四项改革”,推动水利工作与“五大发展”深度契合,为岳西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三)主要措施。
围绕以上目标,建议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确保任务完成。
1、科学谋划水利“十三五”蓝图。规划思路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规划目标要做到与地方发展战略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规划指标要切实可行,规划任务要统筹确定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工程布局、体制机制。
2、大力实施两项扶贫工程。以65个贫困村为重点,实施“基础设施改善计划”。两年内完成4.6383万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过巩固提升工程,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体系,保证水量、提高水质,使贫困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强化管护责任,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同时以贫困村、贫困户为基本单元,加大塘坝、沟河等小型水利的改造提升,完善贫困村、贫困户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保障贫困人口农事用水。主要任务是新建及加固水闸6座,清淤塘坝1279处,改造中小灌区2个1.4万亩,清淤沟河524条,完善渠系2.6万亩。
3、着力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重点区域的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重点河道或水域的乱排、乱采、乱建、乱弃等行为,改善河道水环境功能和水质,着力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突出做好景区、水源涵养区等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及时查处水土保持案件,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审批,更好地服务生态示范县建设;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整治农村河道堰塘,使溪河、库、塘呈现出自然、生态、亲水态势。
4、增强水利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好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设计、施工、招投标等环节市场化改革,努力建设规范有序、管理严格的水利建设市场秩序。探索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集中监理制等建设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集中组建项目法人等建管模式。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联动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群众参与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监督常态化、安全监督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汛期检查、监测预报、预案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灾等制度体系,提升防汛能力;强化执法能力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水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四
20xx年以来,中里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041户,涉及贫困人口4938人,其中9个贫困村共454户贫困户,2118人。今年摘帽的有(龙山、六台、双古、中里)4个村,全乡脱贫贫困户374户,贫困人口1843人。截止目前,中里乡20xx年脱贫户在“八有一超”完成情况方面:“八有”中的有水、有电、有道路、有医疗保障和有义务教育均为100%;23户没有有稳固住房,完成率为93.9%;63户没有电视机,完成率为83.2%;有收入来源为92.5%;“一超”完成率达60.7%;“双认定”完成情况为49.2%。4个摘帽村“十一有一低”完成情况方面,除新农合参合率未达标之外,其他指标均已达标(贫困发生率低于3%正按照既定目标循序完成)。新农合参合率情况为:双古村89.53%,龙山村87.49%,中里村79.42%,六台村96.48%。
中里乡创新组合式扶贫攻坚措施,重点打造乡“扶贫工作站”和企业“扶贫服务站”,实现帮扶精准化、精确化和精细化,走出了本乡精准扶贫工作的特色之路。成立中里乡脱贫攻坚作战室,面积40平方米,由书记、乡长作为总指挥,内设扶贫工作站,配备3名专职扶贫专干,工作站下设7大工作组共36人,确保各项工作有专人跟踪落实。与东方尚贤和港丰农牧有限公司对接,成立“企业扶贫服务站”,积极响应和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措施,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就业、金融扶持、教育培训、科学种植加示范引领等,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路子。
积极帮助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全乡已经完成1041户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和申请工作。截止目前,共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650万元,涉及贫困户330户。其中,20xx年脱贫户为304户,占20xx年脱贫任务数的81.28%。主要承载企业为广西贵港市港丰农牧有限公司、广西东方尚贤文化有限公司等,按年分红不低于8%支付给贫困户。
实施移民扶贫,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动员和引导贫困户异地搬迁,切实解决贫困户无稳固住房问题。经宣传动员,中里乡贫困户报名集中安置132户,679人。
按照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要求,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六月份以来,为符合条件的300多户贫困户申请低保,目前已经办理140户涉及贫困人口560人。
1.“八有一超”中,没有电视机共66户,需要协调后盾单位解决无电视机问题;。
2.无稳固住房23户,除3户申请易地移民搬迁外,其他都已申请危房改造指标。但是根据扶贫办给的非正式文件通知,住在兄弟家的也算有稳固住房。中里乡很多贫困户都住在兄弟家,甚至有部分20xx年脱贫户在没有拿到危房改造指标的情况下借钱起了房子,他们数据上已经有稳固住房,但是一直在等危改指标。希望扶贫办能够发一份正式文件,定义清楚稳固住房的概念,以备第三方验收,同时,希望建设局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下达危改指标。
3.异地搬迁方面,中里乡贫困户报名集中安置132户,679人。但是截至目前,移民搬迁指标还未真正落实,不知道多少户分别是哪一户能够搬迁。20xx年没有稳固住房但申请了移民搬迁的脱贫户,他们的稳固住房如何解决?希望上级能够给出明确答复。
4.贫困村摘帽“十一有一低”方面,根据最新反馈数据,新农合参合率未达到95%以上的村有龙山、双古、中里3个村。希望区新农合办协调区教育局,尽快将学生参合人数统计汇总。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五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全县计划脱贫1.9万人、0.54万户。为全面了解今年我县脱贫攻坚进展情况,x月份以来,在市人大副主任的带领下,农工委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各乡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县人大常委作出的《关于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决议》,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转、扶、搬、保、救、教、金”七路并进,凝聚工作合力,健全脱贫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一)坚持高位推动,科学精准谋划。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以“六个精准”为主线,明确脱贫攻坚总体思路、主要目标、脱贫路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县、乡、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工作推进扎实有效。创新制定1+5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1+2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等,具体细化为“百企万户”工程、农业产业化扶贫、金融扶贫等5个工程,推进转移就业、产业发展以及教育保障脱贫和健康扶贫专项工作,切实让贫困群众务工有门路、创业有资金、上学有补贴、有病看得起、就医更便利。
(二)挖掘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出了一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xx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金融”的产业经营模式开展产业扶贫,在xx乡滩区流转土地2.4万亩,建成标准化羊舍23个,年出栏肉羊20余万只。xx镇立足食用菌种植传统产业优势,按照“党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导、公司作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思路,大力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着力打造产业扶贫新高地。xx乡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温棚瓜菜种植、食用菌种植、小龙虾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五大产业,预计年内新发展食用菌种植面积20万平方米、温棚瓜菜种植面积1500亩、小龙虾养殖面积3000余亩、标准化养殖场10个。xx电商产业园将更多本地特产包装打造成品牌,通过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提高电商扶贫带贫能力,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三)强化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坚持把促进贫困人口就业作为脱贫的主要途径,全县共建立15家培训基地,举办就业扶贫培训班125次,累计培训贫困人口0.26万人。安置2131人就业,返乡农民创办经济实体带动贫困人口就业0.13万人。实施产业扶贫,重点扶持19家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安置就业、贫困户自主创业奖补与土地流转、贫困户入股分红等模式,带动贫困人口2600多户0.28万人增收,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四)加强结对帮扶,强化社会力量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支持扶贫,凝聚社会扶贫合力,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县工商联引导67家民营企业与121个贫困村(包含16个深度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带动6187名贫困人口增加收入。选派市县893名专家人才组建服务团,定期到贫困村开展义诊、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20xx年以来,先后组织各类农业生产技术现场指导695次,各类义诊670次,安排实施各项免费救助、补助救助或定额救助贫困户手术(项目)2561例,减免费用1562.92万元。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金融扶贫工作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农村金融扶贫资金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扶贫供给体系,金融配套和保障措施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二)财政投入力度不够,资金拨付不及时。一些扶贫项目开工晚、竣工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三)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职能部门及部分乡镇对扶贫项目建设监管不严,部分扶贫干部担当意识不足,工作作风不扎实。
三、意见及建议。
(一)补齐金融扶贫短板。要不断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资源投入力度,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做细做实,努力使金融扶贫成效得到充分释放,为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要创新金融扶贫机制,重点支持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培育壮大带贫企业,有力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要抓好“户贷户用”,有贫困人口的村要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进行贷款,发展脱贫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规避风险。要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好政府风险补偿金作用,加大对贫困群众授信评定情况的排查力度。各县区要增加产业扶贫风险基金,满足农民合作社、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金融贷款所需要的抵押、担保需求,为带贫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和财政奖补,运用金融手段提高贫困户抗风险能力。
(二)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要强化举措,多方筹集资金。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及资金拨付公示公告制度,规范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手续,不断提高资金拨付效率。做到“三个明确”,明确专项治理内容,明确时间节点,明确整改责任人,扎扎实实做好扶贫项目建设、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专项整治工作。
(三)狠抓扶贫政策落实。要摸透群众需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标准、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督导检查,严格奖惩问责,促进扶贫政策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加强扶贫干部培训,围绕危房改造、金融贷款、教育扶贫等具体扶贫政策,对全县所有扶贫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狠抓行业扶贫“七个清零”,确保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全覆盖。
(四)加强“志智双扶”。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要求,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斗志勇气、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以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活动为载体,抓好观念立志,促进乡风文明和谐。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发动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奏响脱贫攻坚“大合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撑起“精神脊梁”。
(五)全力以赴备考迎检。目前,国家和省市对我县的年度大考在即,这是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和验收,也是对我县工作作风的检验和考查。在这个关键时刻,各乡镇及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全面查漏补缺,建立问题清单,抓紧整改补齐。要精准聚焦指标,明确难点、重点,不跑偏、不漏项,无盲点、无死角。强化组织领导,逐级夯实责任,把各项工作做到位,把全市的工作实效通过考评反映出来,坚决打好打赢2020年脱贫攻坚战,向中央、省委、市委及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六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政协xx市委《关于集中开展“大调研月”活动的通知》(万协发【20xx】4号)文件精神要求,我乡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xx乡xx村等村精准贫困户入户调查,认真分析了各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乡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贫困现状及“六个一批”属性分布情况。
1、基本情况。
(1)全乡基本情况。
xx乡地处xx南麓,距离xx市城区33公里,幅员94平方公里。全乡6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52个村民小组和5个居民小组,共3529户13810人,其中农业人口11881人(其中举家外迁80户305人,在外购房或租房365户1472人,在外务工人数941户4051人),外籍户口迁入28户89人,实际居住人口3458户13592人。全乡有耕地面积6944亩(其中田4566亩,地2378亩),有林地13万亩。境内青石资源丰富,种养殖业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滞后,耕作条件有限,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20xx年、20xx年全乡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598.5元、5150.3元,精准识别贫困村3个。
(2)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乡场镇东北部,距离乡场镇区3公里,离xx市城区3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9亩、林地21290亩。有8个村民小组,439户1637人。
2、贫困现状。
(1)全乡贫困现状。
20xx年底精准识别贫困村3个,贫困人口1046户2407人,20xx年脱贫95户239人;20xx年锁定贫困人口951户2168人,贫困发生率17.5%,20xx年脱贫172户433人。
(2)xx村贫困现状。
20xx年通过村民投票和公示确认的建卡贫困户为130户392人,贫困发生率30%。20xx年底,已脱贫10户39人;20xx年,xx乡xx村被确定为全达州市828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该年全村锁定建卡贫困户有129户369人,贫困发生率降为29%,20xx年底,达州市扶贫驻村工作,xx乡驻村干部和xx村村委会,通过综合评估全村共脱贫了43户、151人(其中达州市驻村工作组评估脱贫23户81人)。20xx年xx村精准贫困户锁定为90户,其中预脱贫23户。
3、六个一批属性分布情况。
(1)全乡分布情况。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520户893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187户466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无;医疗救助扶持一批:713户1000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314户676人;教育资助解困一批:121户148人。
以上享受1个“一批”政策215户,享受2个“一批”政策316户,享受3个“一批”政策207户,享受4个“一批”政策80户,享受5个“一批”政策8户。
(2)xx村分布情况。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107户214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25户72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45户141人;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89户204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无;教育资助解困一批32户40人。
以上享受1个“一批”政策40户,享受2个“一批”政策45户,享受3个“一批”政策40户,享受4个“一批”政策11户,享受5个“一批”政策2户。
(二)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方法及步骤。
通过调查,xx乡自20xx年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一律是按照“群众自愿申请,村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乡审核、再公示,再上报”等几个工作步骤和“三严三实”的工作要求,从严从实把真正贫困的对象识别出来。
(三)脱贫规划及具体措施。
经查阅村委会相关扶贫攻坚档案资料,自20xx年5月以来,xx乡争对本乡实际制定了“xx乡精准扶贫工作规划(20xx-20xx年)”、各年度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相应各村也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1、具体帮扶措施有:
(1)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并举。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目标,突出地方生态特色,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采取“项目带动、政府协调、群众参与、社会帮扶、金融支持”方式,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新的产业发展平台,为群众增收致富提高条件。
(2)实行产业化扶贫。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继续以种养殖业为产业核心,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大培育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力度,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经合组织建设,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之路,引导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实现特色产业流通增值。
(3)实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为重点,以发展产业为核心,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责”要求,实现各种资源和各类资金的整合利用,连片规划,整村推进,努力实现全乡协调发展。
(4)开展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多种渠道,积极争取市级培训资金,加大培训投入,大力开展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短、中期为主的技能培训方式,让更多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变成技术能手,增加务工收入。
(5)实施搬迁扶贫。对生存条件恶劣、居住分散、自然资源贫乏的特困人口,实施搬迁扶贫,把扶贫搬迁与危房改造等政策相结合,加大搬迁的支持力度,在保证上级补助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减免有关费用,解决好搬迁户子女入学、户口迁移、饮水、用电等生产生活困难,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2、保障措施是:
(1)组织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机构。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乡成立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责指导各村、各责任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时间节点做好各项工作。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乡人民政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到牵头领导和责任站所,领导干部带头包村包贫困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资金保障。一是力争上级扶贫资金投入。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我乡要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争取上级加大对我乡的项目资金投入。二是积极调动贫困群众自筹资金。按照参与式扶贫开发的原则和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加扶贫总投入。三是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度管理办法以及各级部门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求,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四道防线”,严防贪污、挤占、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发生。
(3)机制保障。一是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为切实履行好本规划实施,本规划经乡党委扩大会议通过,自觉接受本级人大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建立考核机制。乡人民政府与各村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将每个阶段具体工作目标量化,项目按照包保责任“定人、定点、定户”,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人头,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奖惩。
(四)国家扶贫项目及资金落实情况。
因xx乡xx村是省定扶贫村之一,从20xx年起,国家的部份扶贫专项资金大多安排在该村。
1、《20xx年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茶叶产业)》。
(1)、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20xx年,完成新建高效优质茶叶164.5亩,第四年投产,实现鲜茶叶总产量13吨以上,名优茶比例达50%以上,茶叶综合产值实现160万元以上,项目区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9358元以上,最终实现项目区摘帽,贫困户脱贫。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建优质茶园164.5亩。其中:xx村104.5亩、白燕溪村60亩。
新建项目茶叶产业区便道路1394米(硬化路面)。
(3)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经调查,该项目实施方案于20xx年9月25日xx乡政府进行了申报,市扶贫移民局于20xx年11月以(万扶贫移民【20xx】140-3号)文件进行了批复,项目实施是按每亩1400元给实施贫困户补助茶幼苗,茶苗提供是xx市茶叶局,20xx年11月18日,xx村共实施4个社,59户,114.8亩、68.88万株。目前已进行了三次技术培训,做到了有栽有管。
2、《20xx年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产业扶持周转金)》。
(1)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产业扶持周转金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的资金瓶颈,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通过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使贫困户从根本上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通过资金的周转,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做到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无限的作用。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实施对象为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缺乏资金、有能力、有意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户。种植项目:2户,计划财政专项周转资金3万元。养殖项目:14户,计划财政专项周转资金17万元。
(3)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经调查,该项目实施方案于20xx年12月10日xx乡政府进行了申报,20xx年12月底该项目资金20万元已入乡财政专户,20xx年1月10日,xx乡xx村村委会、村财务监督委员会及时召开了该项目资金发放办法工作会议,争对16户项目实施贫困户的申请书和担保人协议逐一审查,并对该项目资金周转起止时间进行了商定。后进行了再公示7天,20xx年2月初上报乡政府审批,20xx年2月19日是和20xx年2月20日分二次将该项目总资金20万元分别按实施贫困户提供的帐号兑现到位。
3、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该项目在xx乡清水溪村实施,国家扶贫专项资金投入100万元,建设主要内容是新建清水溪村“子房沟到大草坪”2公里村道公路硬化。xx乡政府于20xx年1月20日向市财政局、市扶贫移民局提交了请示,20xx年3月12日市扶贫移局进行整村推进实施方案的批复。接到批复后,xx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实施,20xx年8月11日开展了施工队伍比选会,20xx年12月18日项目完工并进行了验收。
(五)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机制情况。
贫困人口退出严格按“拟选对象、精准扶持、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程序办理,乡政府和帮扶部门根据年度减贫目标任务确定预期脱贫人口,实行精准帮扶;贫困村退出按“初选对象、精准扶持、退出审批、公示公告”程序办理,由市级扶贫部门组织入村调查、摸底核实。贫困人口退出后,符合政策兜底要求的应按有关行业政策继续享受,不因退出而返贫;贫困村退出后,原有贫困村规划中未实施完成的项目继续实施。
1、贫困户退出标准。
(1)贫困户退出。贫困户指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退出要以户为单位,以贫困户年人均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家庭有安全住房、无因贫辍学学生等为主要衡量指标。凡享受以下政策,收入达到或超过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应退出:1、已享受移民搬迁政策;2、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入住的;3、享受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政策;4、享受“雨露计划”培训补助政策;5、享受医疗救助的;6、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方,凡纳入低保的家庭,视为脱贫人口。同时,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有一门以上就业技能,有一项以上收入主业的贫困户,应视为脱贫户。
(2)贫困村退出。贫困村指省“十三五”规划扶持重点贫困村。贫困村的退出应以贫困发生率和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完成率为主要衡量指标,原则上,退出贫困村的村贫困发生率应低于3%,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全部完成。贫困村达到“九有”标准,即: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
2、退出程序。
(1)贫困户退出。贫困户的退出按照预退出、精准扶持、摸底调查、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公示公告、批准退出等程序执行。
一是选定预脱贫对象。每年年初,根据贫困户退出规划及年度减贫计划,下达贫困户退出指导计划,并与乡政府签订减贫责任书。各村根据乡下达的退出指导计划,分解落实到组,选定年度预脱贫对象,在建档立卡系统内作预退出处理。
二是精准扶持。各村要对照贫困户退出条件,对预退出对象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扶持。
三是摸底调查。年底,组织村委会干部、驻村工作队干部、贫困户结对帮扶干部等,对预退出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填写调查摸底表(附后)。
四是民主评议。摸底调查后,由村委会组织召集相关人员召开民主评议会,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逐户讨论,拟定退出贫困户名单,并在行政村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公告时间不少于七天。拟定对象的确定要综合考虑贫困户的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致贫原因的缓解、住房、家庭成员的上学和就医等情况。
五是上报审核。公示无异议后,对拟定退出的贫困户,上报乡政府审核。
六是入户核实。乡政府组织相关人员(不得少于3人),对拟退出贫困户进行逐户核实,确定全乡贫困户退出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
七是审核批准。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在各行政村公告,报设区市备案。
八是信息录入。贫困户经批准退出后,即录入信息档案,在建档立卡系统内进行退出处理。
(2)贫困村退出。贫困村的退出按“五步法”程序执行。
一是初选对象。每年年初根据贫困村退出规划及上年度贫困村退出计划执行情况,下达贫困村退出计划,乡政府根据市下达的退出计划,确定初选对象。初选对象要综合考虑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重度贫困村小组的村庄整治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产业发展、贫困发生率等情况;初选对象确定后,乡政府要对照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和贫困村退出条件,对预退出的贫困村加大扶持力度,进行重点攻坚。
二是调查核实。市组织有关部门,对预退出贫困村进行入村调查、摸底核实,确定是否符合贫困村退出条件。
三是公示公告。如符合退出条件,则在乡、村所在地进行公示公告。公示公告时间原则上不少于7天。
四是批准退出。公示公告无异议后,报县批准退出。
五是备案管理和信息录入。报设区市、省备案;贫困村经批准退出后,即进行信息录入,在建档立卡系统内作退出处理。
3、退出后扶持措施。
(1)扶持政策。贫困户、贫困村退出后至20xx年,可继续享受中央、省、市扶贫开发有关政策扶持,资金量不变;贫困村退出后至20xx年,继续实施贫困村村级扶贫开发规划。
(2)主要扶持措施。
围绕这一目标,结合xx乡现有贫困农户的脱贫需求和实际情况,全力落实上级有关的脱贫帮扶措施,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推进,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3)组织保障。
把脱贫攻坚纳入全乡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强化各乡村干部的参与度,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积极作为的攻坚脱贫格局。一是落实脱贫责任。将年度脱贫任务细化到各村,要求各村主要负责人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建立以贫困村贫困户为对象,统筹安排交通、水利、农业、民政、就业、教育、卫生等部门各类资金,优先投向贫困村贫困户,重点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产业,着力帮助贫困对象增收脱贫。三是强化目标考核。将脱贫攻坚任务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采取逐村逐户核查,确保脱贫任务落到实处。四是推进项目管理。强化项目资金管理,规范项目申报审批程序,严格组织项目实施,强化过程督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对截留、挤占、挪用和贪污、挥霍扶贫资金的责任人进行查处,确保项目、资金和干部“三安全”。
(六)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及工作新亮点。
1、先进典型。
xx乡xx村七组村吴才国,20xx年识别为精准贫困户,贫困人口2人。自20xx年,在达州市和乡政府驻村工作组的支持下,自主发展种植业,渴望早日脱贫,20xx年期间,自已投资发展弥猴桃1亩,20xx年初又新建弥猴桃5亩,核桃4亩,目前,该户共发展有10亩经果产业,同时自筹资金近3万元,修建了入户道路300余米。
2、工作亮点。
xx村做为省定贫困村,在20xx年精准扶贫工作期间,创新思路,开拓思维,在达州市农商行的支持下,开展了全村贫困户信用等级评议工作,大力宣传小额信贷扶贫优惠政策,对全村200户贫困户进行评星授信并公示,提高了小额信贷资金到户率。
通过对全乡的建档贫困户深入走访调查,其贫困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类。
1.自然、交通等因素致贫。由于我乡地处大山深处,很多贫困户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居住较为分散,山上田地很少,没有进行土地整理,大部分属“望天收”,收成有限,加之部分社不通公路,进出村社全靠双脚,运送物资、农产品不便,制约了发展。加之群众信息闭塞,思想固化,不能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不足。
2.因病返贫。因农村卫生环境有限,加之部分群众生活习惯较差,人畜不分离,造成部分年老体弱家庭成员突患疾病,或慢性病长年缠身,使原有家庭积蓄花费一空,原本不富裕的家境雪上加霜。虽然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缓解了一点经济压力,但高额的医疗费用如同无底洞,依然是此类家庭重返贫困的主因。
3.劳动力缺乏致贫。一方面现在年轻的精壮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386199部队”(指妇女、儿童、老人),而外出打工人员大都从事体力活,一年到头存钱寥寥无几,却错失了家里的农活,荒废了田地;另一方面是由于家庭本身缺乏劳动力,又没有资金技术,产出的农产品又无法外销,家庭经济捉襟见肘。
4.其他原因致贫。如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发展能力不足,致富本领不强,若遇上天灾人祸,本来自给自足的'家庭被掏空家底而陷入困境等。
其中:因病致贫或返贫322户530人,占总数的24.5%;因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致贫178户401人,占18.5%;因自然条件差致贫185户495人,占22.7%;因缺乏劳动力致贫135户335人,占15.5%;因自身发展能力致贫102户295人,占13.6%;因缺资金11户13人,占0.6%;因缺技术致贫31户99人,占4.6%。
(一)农民收入估算难精准。随着“三清”工作的不断开展,工作中的难点也逐渐显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经济发展形式也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就业方式转变,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不稳定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情况难以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现阶段农民文化素质在快速提高,但思想觉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获得帮扶,个别贫困户有意隐瞒真实收入和家庭情况,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
上述分析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决定了来xx乡准扶贫工作将是一场异常艰巨的攻坚战。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通过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引导好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户,逐渐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职责。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要做到“三清”信息采集表清查对象、清查人员、核查人员、录入人员等相关人员均要签字确认,并且入户清查人员要与户主合照存档,切实做到“一表一填、一表一核、一表一录、一表一责”。
(三)转变观念,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针对部分农民素质偏低及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一是要切实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全体镇干积极性,进村入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积极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克服惰性心理,积极发展生产,自力更生。二是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与来榜本地发展的产业相关的短期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实用技术能力。
(四)发展本地特色扶贫产业。一是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申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和养殖业,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二是帮扶部门、帮扶责任人要及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三是上级下达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精准贫困户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和其他产业项目,发挥产业基地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五)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精准扶贫任务。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完成。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等多方力量相互协作,共同支撑,开拓出了全新的扶贫局面。合理整合资源“重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紧紧把握精准扶贫的根本,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七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落实“八个一批”扶贫政策,精准持续发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20_年底,全县30个贫困村摘帽出列,5183户贫困户19069人脱贫。在全省率先建设了“庭院式”易地搬迁点,安置贫困户68户,代表宝鸡市接受了全省易地搬迁工作现场检查。雍川镇宣旗营村苗木花卉特色产业、益店镇宋村土地流转“三变”改革经验以及青化镇北阳村千亩苗木花卉、启航阳光猕猴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验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市进行推广,创出了“岐山扶贫”模式。
困难问题。
虽然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随着此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目前已进入了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和啃硬骨头的时期,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总结去年脱贫攻坚工作和当前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许多个性化问题比较突出,已不能用共性措施解决,必须逐项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1.共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人为分户现象突出。不少村组存在将老人与子女户口分设,把老人识别为贫困户,造成了子女不去赡养老人,而把赡养义务转嫁给政府,破坏了社会风气,推卸了责任。二是帮扶措施脱离实际。在扶贫中都要求为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但有些贫困户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无发展产业意愿,这种做法不切合实际。三是贫困户依赖思想严重。部分贫困户在享受到政策实惠后,不愿自主创业,全靠政府帮扶,妨碍了扶贫成效的提高,造成基层群众的不满。有些贫困户一有病就找村上,让村上给自己想办法,解决看病问题,依赖思想严重。四是低保兜底对象不精准。低保政策实行贫困户整户纳入后,造成壮劳力享受低保政策。一些因疾病困扰、家境困难的家庭,应当享受兜底保障政策的却没有享受。还有一些游手好闲整天无所事事的农村懒汉成为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村组干部和群众意见较大。
县城惠民新村安置点移民搬迁123户371人。异地搬迁后,贫困户就业安置和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措施和路径,实现稳定收入没有渠道,群众顾虑较大。二是农合报销制度有待完善。受合疗报销政策过于优厚的吸引,贫困户在医疗机构存在小病大看、过度治疗、挤占床位等问题,引发了群众矛盾。大病保险报销成本较高,医疗单位报销资金透支大、风险高。三是部门政策衔接不够顺畅。在健康扶贫中,卫计、民政及保险公司在医疗救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信息方面缺少有效衔接沟通,形成“两张皮”现象。贫困户医保政策执行中,民政部门不能及时拨付合疗保障资金,造成医疗机构经费垫支严重。四是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落实不均。近年来,各类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全部倾斜到贫困村,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有了大的提升,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得到财政资金支持,相对而言发展滞后。
3.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是产业发展缺乏计划安排。部分镇村对发展产业缺乏具体的谋划,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和思路,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讨,缺少具体的发展措施和办法,对发展哪些产业仍处于观望停滞状态。一些镇村虽然制定了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但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二是产业项目不能因地制宜。有些镇村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不从实际出发,简单照搬,盲目跟风。没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比如,雍川镇宣旗营村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一方面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的技术引导,另一方面苗木花卉产品全部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包销,这种做法其他地方就不能盲目照搬。三是产业项目存在“一刀切”现象。脱贫攻坚要求镇、村都要发展产业,有些镇、村为了完成任务,按主观意志为农民设计发展项目,与贫困户签订的措施相当一部分千篇一律,具体到户缺乏可操作性,形成了越俎代庖、包办式扶贫。最近大多镇村都发展花椒种植,到底花椒产业能否畅销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扶贫资金过于分散。一是发展资金“趴窝”现象严重。为了促进村级专业合作社发展,省、市、县要求各村要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并下拨了20万元(非贫困村10万元)的启动资金,但大多数村没有可行性项目,又怕造成扶贫资金流失,致使发展资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全县12个专业合作社,20万元的扶贫资金均未得到正常使用。二是扶贫资金与项目对接不够一致。在扶贫项目实施中,有些扶贫措施有资金却没有实施的项目,有些项目扶贫资金配套支撑不到位,不及时,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比如,将20万元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分散给各村级专业合作社,有的村有20万元却没有具体项目,有些村有项目,20万元资金又不够使用。三是扶贫资金整合不力。在产业发展上,“八办两组”和相关部门都有不同数量的扶持保障资金,但由于各部门相互协调不够,造成扶贫资金分户分行业实施,有限的资金没有用到急需的项目上。
5.村级经济激活不力。一是“三变”改革推进较慢。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群众对“三变”改革的理解还不深,思想顾虑较多,“三变”改革实质还是停留在租赁、流转、分红等浅表层上,致使镇、村在推进“三变”改革工作中的力度还不够大。二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壮大乏力。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虽然村级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但大多数只是起了个名称,办了个营业执照,没有投资,名不副实。三是劳动力转移就业路径不广。由于县属企业、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就业用工渠道不畅,本地劳务输出缺少途径,贫困户就近就业的路径受到限制,造成许多贫困户只能外出转移就业,这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负担,也导致了许多镇、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较多。
对策建议。
1.加强统一指导,解决扶贫信息不对接的问题。一要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县扶贫办要牵头抓总,加强与“八办两组”的协调配合,打破部门之间的政策“壁垒”,全面解决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要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二要建立扶贫信息平台。扶贫办要积极建设岐山扶贫大数据中心,推进脱贫攻坚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实现数据集中推送、信息快捷传递、资源互联互通、全面共享的数据运营模式,并不断建立健全数据收集,储存分析和综合利用机制,以“大数据”思维,助力精准脱贫。三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八办两组”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确保帮扶干部人手一本,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全面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明确镇村脱贫攻坚职责,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干部工作职责,落实帮扶干部工作任务,加强工作指导,改进考核奖惩措施和办法,以更加务实的措施推进工作落实。
对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孤儿类贫困学生,建议由学校详细统计信息,走职业教育的路子,传授一定的技能或者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使其能够独立创业,改变贫困面貌。对于应当落实兜底政策,全面享受民政、残联等方面救助政策的帮扶对象,建议从贫困户中及时予以剔除,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3.加强政策配套落实,解决精准帮扶的问题。一要严格标准。要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民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加强兜底保障对象的甄别,建立健全动态调控工作机制,明确兜底标准,摸准兜底对象,实施精准识别兜底,做到因享尽享。二要精准落实。县扶贫办、“八办两组”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套落实,打破政策界限,破除政策藩篱,使政策在实际落实中无障碍、无限制、零折扣。在慢病治疗方面要把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对等起来,从根子上消除贫困因素。对于长期处于亚健康、慢病患者,建议出台相应政策,经治疗鉴定确认健康后,由退出劳动到进入劳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三要有效整合。坚持以项目带资金,以产业带资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集中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要打破农、林、水等项目资金使用界限,对有产业能力的村采取捆绑整合,集中使用资金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比如,有些村的建设项目可以把其他村的资金整合吸收过来,壮大发展规模,带动贫困户增收。
4.加强产业扶贫,解决扶贫如何扶的现实问题。一要做好产业规划。积极稳妥的实施产业扶贫,深入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积极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因地制宜,既不包办,又不下达指令,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二要选准发展路子。要加强产业发展的科学谋划,制订适合本镇、村发展的产业规划。例如,凤鸣镇苍颉庙村发展农耕体验,董家台村发展油菜种植,带动旅游产业。选好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寻求适销对路的产业品种,用产业代就业,用就业促增收,用增收来脱贫。三要扶持龙头企业。全县要形成统一的引进方式和方法,各镇要制定相关配套实施办法,抓好贯彻落实,形成地域特色。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等形式,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探索互助组的发展模式,鼓励形成专业合作社带动广大贫困户增加收入。同时,将保险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工作之中,发挥保险职能,增设扶贫对象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保护屏障。
5.加强规范管理,解决帮扶效果的问题。一要强化帮扶管理。建立统一高效的帮扶管理模式,针对帮扶干部帮扶力量单一的实际,实行单位捆绑式项目帮扶管理模式,由帮扶单位结合帮扶村的实际开展重点项目的帮扶落实,增强帮扶实效。要加强帮扶干部培训频次,形成会扶贫,懂农村,爱农民的帮扶队伍。二要制定考核办法。科学合理的制定扶贫考核办法,减少对扶贫资料的核查,克服片面单一的考核方式,注重帮扶成效的检查考核,真正将扶贫考核的“晴雨表”体现在贫困户的笑脸上。三要坚持党建引领。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委”换届工作,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配强基层班子,选出能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6.加强氛围营造,解决扶贫扶志的根本问题。一要扶贫先扶志。要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补齐精准脱贫精神短板,提升群众精神面貌,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观念,落实好精神塑造和能力转化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持久的力量支撑,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二要开展道德评议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和道德评议,设立《村规民约》、“红黑榜”,积极推广青化镇焦六村乡风文明建设经验。
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好公婆”、“好儿媳”评选为着力点,弘扬孝老敬亲、扶老携幼等中华传统美德。加大“爱心超市”日常运行和管理,弘扬新风正气。三要营造脱贫攻坚整体氛围。脱贫攻坚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有效解决群众参与性不够、意见较大、工作推动不力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营造积极向上、民风淳厚的脱贫攻坚整体社会氛围,促进农民素质全面提高,打一场全民参与的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八
x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带领农工委组成人员及部分县人大代表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活动采取进村入户实地走访、观摩扶贫产业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报告如下:
我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741户,贫困人口36603人,贫困村22个。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22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出列,12455户32785人已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7%下降到去年的0.31%。特别是20xx年,我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面对落后,理清思路,上下齐心,夯实基础,扎实苦干,务求实效,在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在全省70个县(市区)排名第14位、39个非贫困县排名第3位,冲进全省第一方阵,打赢了脱贫攻坚工作翻身仗。今年以来,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韧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攻坚责任,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切实提升脱贫质量,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确保完成全年2957人脱贫目标任务。
(一)产业扶贫成效不稳定。
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乏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有的村虽然已经发展一批产业,但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辐射和带动贫困户致富的能力还比较弱。
(二)三基短板还比较薄弱。
近几年,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投向明确精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贫困村的基层班子建设也得到了有力加强。但受资金瓶颈的制约,绝大部分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部分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还不足,个别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强。
(一)突出产业扶贫确保稳定增收。
一是牢固树立产业扶贫理念。及时调整充实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扶贫项目谋划,因村因地因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二是积极扶持特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鼓励其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三是鼓励支持本地能人和打工返乡小老板,充分利用村部、学校闲置土地、房屋,大力发展服装加工等来料加工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在企业赚钱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
(二)夯实三基基础助力脱贫致富。
建议县政府一要把握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断调整释放的机遇,持续跟踪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完善规划、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最大限度享受各类优惠政策;二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农电水利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要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强班子、带队伍、聚民心、促发展。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九
为积极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19年省级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全部稳定“越线”,xx县政协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人深入全县11个镇和15个当年脱贫村,采取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走访贫困对象、与镇村干部座谈等形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我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到户措施、帮扶到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易地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创业、实施生态建设、加强教育扶贫、开展健康扶贫、落实政策保障“七个一批”脱贫措施,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建档立卡“回头看”,瞄准扶贫目标。2015年底市上核定我县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4.57万人。通过认真组织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县共识别贫困户18490户44831人,建立完善了贫困对象信息档案。找准致贫原因,按照“七个一批”分类实施脱贫。分年度落实脱贫任务,其中2016年脱贫村15个、脱贫人口4030户11710人。
二是建立作战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脱贫攻坚县指挥部、镇作战部、村作战室三级作战体系,实行了县级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督察督办、问责问效,压力层层传导到位。
三是筹集整合资金,强化投入保障。筹集财政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15个当年脱贫村每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同时整合部门行业扶贫项目资金1.44亿元,集中用于当年脱贫村。申请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信贷资金4.5亿元。出台“5321”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最高限额3000元的奖扶政策,为贫困户建房和发展产业解决资金困难。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脱贫措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贫困村脱贫的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规划对接落实,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390个行业脱贫攻坚项目中,有37个已经竣工,209个正在建设,还有144个项目处于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阶段。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方面,以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劳务创业、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现有政策,各负其责做好各批次脱贫实施方案制定工作。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大型标语、电视、网站专栏、简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
六是积极探索创新,开辟脱贫新路径。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精准扶贫+”、“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出特色、出成效。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但在工作机制、贫困村项目建设、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工作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工作部署前瞻性有待增强;部门政策要求与脱贫攻坚要求还不够协调一致;部门各自为战,相互支持配合不到位。二是政策配套整合有待加强。整合的1.44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部门对接落实不到位;除开当年脱贫村,后期脱贫村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具体实施方案不够明确;各项惠农政策散落各部门,亟需进行整合;镇村脱贫攻坚人员、经费、培训保障力度有待加强。三是抓落实力度有待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的持续性有待增强,存在忽冷忽热现象;少数镇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依赖包帮部门的思想较为突出,存在被动应付、“等缓看”等消极思想;少数部门和包帮干部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少有力抓手,驻村帮扶成效不明显;“5321”贷款政策,少数经办人员对文件精神理解有偏差,执行口径不统一,手续不够简便。四是群众教育引导有待深化。部分贫困户信心不足,上面热,下面冷,干部急,群众不急;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相互攀比,以当贫困户为荣;部分群众自身条件好,但不履行赡养义务,让老人成为贫困户。
2.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展迟缓。一是项目对接不到位。贫困村脱贫标准没有完全与项目对接,有的标准缺少项目支撑;部分贫困村所报项目在部门对接过程中缩水严重。二是项目实施效率低。贫困村水、电、路、堤等项目多数还停留在规划表上,没有到落实层面;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限长,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按时完成年度任务堪忧。
3.易地搬迁难度较大。一是集中安置开工率低。全年49个集中安置点,仍有13个未动工建设,贫困户建房40%仍未开工,部分村“交钥匙”工程尚未进入招投标程序。二是旧房改造尚未全面启动。10400元补助标准偏低,贫困户旧改积极性不高。部分贫困村非贫困户土坯房的比例很高,按照砖混结构房屋不低于60%的贫困村脱贫标准,年底实现目标难度较大。三是集中和分散安置比例与实际需求脱节。自然土地条件较差的镇村难以安排符合规模要求的安置点,分散建房又有比例控制,矛盾比较突出,基层反映比较强烈。同时还存在如果安置过于集中,将给部分贫困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导致贫困程度加深的问题。四是“两灾户”搬迁安置实施难。部分边远镇村存在没有地方安置、农户没有搬迁能力、远离土地资源、“交钥匙”工程不愿入住等问题。
4.产业扶贫困难较多。一是产业规划项目落实难。部分贫困村没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劳力,没有经济基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加之农业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部分产业项目见效周期较长,当年难以实现脱贫。二是种苗供应不足。本地种苗供不应求,种苗价格上涨迅猛。贫困户购买外地调运种苗,没有质量保证,死猪、死鸡现象突出。三是产业技术指导不到位。部分贫困户没有相应的经验技术储备,缺乏相应技术指导。四是存在市场风险。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销售难的问题,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导致增产不增收。五是产业大户、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当前部分产业大户、合作社缺资金,规模效益低,贫困户就地就业困难,带动贫困户脱贫乏力。
5.健康扶贫任务重。一是健康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资助参合的制度尚未完全落实;新农合总体补助标准相对较低,患者住院自付费用较高,特别是大病患者,经济负担较重。二是医疗报销结算服务有待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便民付费结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健康扶贫标准不够清晰。贫困户医疗服务缺少明确规范标准,存在过度治疗等问题,导致健康扶贫资源浪费。四是解决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问题难度大。根据调查,我县因病致贫人口中负债2万元以下的1843户,2-5万元的56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如广佛镇松河村仅尘肺病人达70余人,健康扶贫任务艰巨。
6.兜底脱贫有待完善。一是兜底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有待规范完善。扶贫兜底对象与民政低保对象不一致,部分需要兜底人员实际将落空;低保评定中存在家庭收入核算难、家庭财产状况界定难、“踩线”群众认定难、民主与集中结合难等问题;五保标准执行不到位,对“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等符合条件的对象存在“漏保”问题;部分行动不便、自主意识差的重度残疾人没有户口、身份证、残疾证,不能享受政策。二是兜底保障措施有待完善。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有待明确。五保集中供养率不高,集中供养设施不足,分散供养五保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有待明确落实。瘫痪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敬老院不接收,缺少相应的特殊救助护理机制。临时救助手续不够便捷,救助覆盖面有待扩大。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政策宣传和兑付力度有待加强。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复杂,群众期望值高,任务十分艰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脱贫攻坚上升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力量资源,增强标准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用各级干部的真情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干群一心、上下合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
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协调。要坚持政出一门,各部门脱贫攻坚有关文件须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审查协调一致后统一发出。增强工作前瞻性,未雨绸缪,前后一致,标准统一,同时要建立政策制定的修正机制。项目审批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行无纸化集中办公,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强化工作保障,通过购买服务等途径增加镇村脱贫攻坚工作人员力量,适当追加镇村行政办公经费,加强工作培训指导。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基层反映的问题。二是加强政策配套整合。要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各责任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及时将项目资金对接落实到位。要夯实工作责任,统筹政策资源,尽快分别制定出台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实施方案。“5321”小额贴息贷款要简便放款流程,政策执行落实到位,同时要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防范监管机制。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各部门的所有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口径,干部人手一本,贫困户户均一册,方便干部学习掌握,引导群众理性依规寻求帮助。后期脱贫村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应当采取分期安排项目资金、“先给指标后结算”等方式分年度分阶段逐步实施脱贫,减轻后期工作压力。三是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全县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统筹安排人财物,杜绝消极应付思想,消除相互推诿现象,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任务。要明确突出镇村主体作用,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要强化督查问责,把不定期暗访抽查和定期督察督办相结合,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要启动问责问效。同时要尽快制定出台脱贫攻坚考核奖惩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四是深化群众教育引导。宣传部门要组织通过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倡导勤劳致富、“人穷志不短”的正确舆论导向,引导贫困户转变“贫穷光荣”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积极开展“脱贫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公安部门要加大“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打击力度,引导群众守法脱贫致富。司法部门要加强司法宣传和救助,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利益,营造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
2.加大贫困村项目落实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对接落实。要强化标准意识,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脱贫标准要用项目一一对接支撑,确保年底能够按标准验收过关。各职能部门要按贫困村脱贫标准主动到村对接落实项目,兼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贫困村项目资金整合分配制,采取“项目资金总额核定、产业与基础设施比例控制、镇村自主申报、部门对接落实”的办法,破解贫困村项目争取难、上下不一致、对接不了的问题。二是要抢抓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实施。要倒排工期,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采取打包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启动落实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大项目的督查力度。要就贫困村项目落实开展专题督查,确保所有项目对接落实到位,有人抓,有人管,能够按时完成。
3.强力推动实施易地搬迁。一是加大集中安置推进力度。尚未开工建设的集中安置点要尽快启动建设。贫困户集中建房,包帮干部要逐户敲定落实,督促尽早开工,同时应当加强建房技术规范和用材安全指导。统规统建“交钥匙”工程要尽快完成招投标程序,确保年底贫困户能够入住。二是要全面启动旧房改造。明确旧房改造验收标准,适当提高补助水平。要通过“先实施改造、后兑现政策”、“分户签订协议、统一组织施工”等多种措施尽快全面启动旧房改造。贫困户土坯房改造可以和“交钥匙”工程相结合,贫困户易地购买安全住房,可以享受政策。三是分类解决两灾户问题。提请省上相关部门对滑坡体进行评估,力争销号一批。国土部门加大滑坡体治理项目申报力度。两灾户搬迁结合农户实际,分类采取措施动员搬迁。四是适当调整集中与分散安置比例。在全县集中安置率总体达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条件相对好的镇适当提高集中安置比例。对自然条件差的镇,按照就近安全避险的原则,适当扩大分散安置比例,方便贫困户生产生活。
4.因户施策推进产业落实。一是尊重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和实际。产业规划尽量选择贫困户具有经验技术基础的项目。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充分考虑其自身能力基础,规模不宜过大。适当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奖扶政策最高限额标准。政策兑现标准要切合贫困户的能力实际,降低门槛。二是要加强种苗供应管理。要通过引进技术本地育苗等措施加大本地种苗供应力度。扶持建立本地种苗良繁供应基地。外地调运种苗要与种苗供应方签订风险防范协议,保证种苗成活率,避免给贫困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种苗供应市场管理,防止种苗价格任意上涨。三是加强产业技术指导。要大力倡导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提升贫困户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技术部门要对猪、鸡、牛、羊等畜禽养殖和绞股蓝、茶叶、核桃、魔芋、猕猴桃、蚕桑等种植项目分品种、分项目及时编发简明技术规程明白纸,并加强对贫困户和包帮干部的技术培训指导。高度重视畜禽防疫,组织动员县、镇、村畜禽防疫力量全面抓好畜禽防疫工作。四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贫困户发展产业产品信息收集监测发布平台,为产品销售提供准确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加大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力度。建立贫困户农产品收购补贴机制,对于按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的,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五是建立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流转土地、入股、代饲代养、务工、种苗供应和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增加贫困户资产收入、务工收入,降低贫困户发展产业风险。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在项目争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加强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共享市场信息资源,连接内外市场,畅通销售渠道。
5.完善服务开展健康扶贫。一是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将贫困人口医保参合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解决;适当提高对贫困人口新农合基本补助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建立因病返贫救助制度,整合其它救助资金兜底解决贫困人口医疗费用问题,通过分期分批救助等形式积极帮助化解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建立医疗费用、医保补助、困难救助“一站式”结算机制,最大程度简便医疗和结算手续,减轻就医资金压力。三是要制定健康扶贫就医服务标准。对贫困对象就医服务,应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标准,既要保证贫困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服务,又要防止无原则要求提高服务标准、过度治疗等浪费健康扶贫资源的现象发生。四是要综合运用其它脱贫方式。对部分多种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在实施健康扶贫的同时,综合运用其它扶贫方式帮助真正摆脱贫困。如对尘肺病等重大特殊患病人群,建议进行政策兜底。
6.织牢网底落实政策保障。一是完善兜底对象识别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的“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低保评定办法。坚持将家庭收入核查作为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民主评议作为重要参考,减少评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全面准确执行五保评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实行“应保尽保”。积极探索贫困户和低保户、五保户由第三方进行评估认定机制。建立主动服务工作机制,协调组织工作服务队进村入户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提供办理户口、证件、身体检查等服务。要稳妥做好五保、低保的核退工作,确保所有五保、低保都是贫困户;同时要确保需要兜底的对象能够全部纳入五保、低保。二是要完善兜底保障措施。对接省市政策稳妥推进扶贫和低保“两线合一”,落实完善分类施保,建立低保动态管理机制,落实渐退低保帮扶。加快敬老院、幸福院等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通过临时救助等措施落实解决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用。建立瘫痪等失能人员特别护理救助机制,一方面可以由村组聘请人员进行护理,政府解决护理经费;另一方面可以在敬老院等机构开设失能人员特殊护理床位,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进行护理。同时要加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兑付力度。精神病人由残联、合疗、民政三家共同救助解决住院和家庭托养费。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进一步简化救助程序,适当增加基层自主权。积极发挥保险作用,兜底对象购买养老保险,由各级政府和兜底对象按一定比例分担费用,进一步提高兜底对象保障水平。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十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深入包抓帮扶的**镇xx村和xx村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xx村位于**镇西北部,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590户2231人。耕地面积2880亩,以葡萄种植和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xx村位于**镇中西部,辖6村个村民小组,现有341户1371人。耕地面积3078亩,其中978亩承包给当地企业种植葡萄,剩余2100亩以小麦、红薯、杂果种植为主导产业。
按照“大走访、大排查、大清洗”活动的安排,我局共派驻两个工作队分别对xx村和xx村进行地毯式排查走访。目前,xx村共590户,走访492户,剩余98户;长期在外务工和人户分离113户。xx村共341户,走访341户;长期在外务工和人户分离30户。
(一)因学因灾因病致贫现象严重。一是教育成本过大。心得体会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近万元,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大病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四是遗传病导致贫困是顽疾。在调研中发现,xx村一户因智障遗传导致该户5口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无劳动能力。
(二)基本种植业产值不高,收入水平低。多数群众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小麦、玉米等传统种植业,这些种植业投入多、产出少,附加值不高,费力不挣钱。再加之,收入主要靠人工劳力,大部分群众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
(三)受教育程度低,脱贫致富意识薄弱。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四)地理位置偏远,范文写作自然环境条件差。调查发现xx村北邻北仲山,属我县旱腰带偏远村,距离县城较远,信息相对闭塞,居住环境较差、资源贫乏。年轻人以外出打工为主,村内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为主,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
(一)准确详细摸底筛选脱贫户。对包扶村、组、户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全面精准掌握包扶村情、户情,在原有贫困户识别的基础上,对贫困村、贫困户再核查再识别,不留死角,彻底摸清贫困村以及贫困户的底数,把“真贫”挑出来,把确实需要扶持的、能够扶持的贫困户精准筛选出来。
(二)制定措施解决如何帮扶问题。根据村情户情,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紧贴实际制定脱贫规划。在深入掌握村情、扶贫对象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政策要求,做好包抓帮扶村的精准扶贫下步工作。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从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联系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引导帮扶贫困农户学经验、学技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五)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同镇政府协调沟通,把教育、医疗、社保、保险等优惠政策及时宣传到每村每户每个人当中,使贫困户在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灾害救助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减轻农户经济负担,减少因学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