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精选1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一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民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通过观察、了解和记录当下社会的民情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的需求和心声,从而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民情日记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记录,既包括正面积极的新闻事件,也包括负面的社会问题。通过记录这些不同的民情,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们的情感、需求和意愿,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建议。此外,民情日记还可以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年轻的公民,我始终保持着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我将自己每天的观察和体验记录在我的民情日记中。近期,我注意到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使用者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随意停放在人行道上,给行人造成了困扰。我在我的日记中写下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加强对共享单车停放的管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同时,我还记录了一些社会不公的现象,例如贫富差距的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呼吁社会关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四段:记录正面积极的民情。
除了记录社会问题,我也用我的民情日记来记录一些正面积极的民情。例如,在我所居住的小区里,经常会举办各种志愿者活动。我记录了一次社区清洁活动,看到一群热心的志愿者自发地为小区清扫卫生,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敬佩。我在民情日记中特别强调了这类积极的行为对社区建设和社会和谐的贡献,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
第五段:总结感悟。
通过记录民情日记,我深切体会到每个个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责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日常观察和记录,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做出一份贡献。同时,民情日记也提醒我要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加强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
通过我的实践和体会,我强烈推崇每个人都应该记录自己的民情日记,通过记录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发现问题,并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每个公民的参与和付出,我们的社会才能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二
和顺村是个村民历来相处和睦,民风温顺,且是泉州市最边远的村落,也被村民戏称为泉州的西伯利亚,我对它也仅此这么一点淡淡印象。这次“驻进帮”活动,让我有机会走近并了解这个民风淳朴的小山村。
从城关驱车近2个小时到达杨梅乡政府之后,在杨梅乡陈副乡长的带领下,车在蜿蜒盘旋且并不宽阔的公路上行驶20多分钟后,陈副乡长告诉我们车已进入三明市尤溪县管辖的华仙村地界,随后又穿过了尤溪县上仙村,这样的地理位置,使我对和顺村更增添了几分好奇,也多了几分期待……在三明地界又行驶了30多分钟,车才渐渐驶进目的地——德化县杨梅乡和顺村。
下了车到村部,视野豁然开阔,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地势平缓、自然村落连接如葫芦状的小村庄,放眼望去一拢拢金灿灿的稻子、一片片翠绿的竹海、一株株硕果累累的柿子树、一排排倚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双层木质结构民居,还有那时不时随风飘散且沁人心脾的油茶花香、大人耕作小孩田间嬉戏的生活景象……尤如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路的颠簸疲劳也顿感消失了。
和顺村位于杨梅乡东北部,距乡政府24公里,三面与尤溪相邻、距尤溪中仙仅8公里,海拔680米,6个村民小组,人口503人,耕地面积450亩,毛竹林3195亩,油茶园510亩。主要经济收入以农林为主,其中毛竹林、油茶园人均6.26亩、1.01亩。常住人口200多人,属农村常住人口较多的村子。和顺村1958年前隶属德化,1959年-1978年划归尤溪管辖,1979年后又回归德化。
在村委的带领下,我们先后走访了10多户村民,在知道我们的来意之后,村民都会热情地把我们领进厅堂就座,与我们家长里短地闲聊起来。虽然因地域关系,村民们说话的口音大多与尤溪方言相近,在交谈过程中,偶尔沟通不是那么顺畅,有时还得村委在旁边“翻译”解释下才能明白,但从大多数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及朴实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很知足,对生活鲜少有抱怨,更多的是感恩!他们说:“现在各级政府都出台了许多发展农业的优惠政策,还给予补贴,村里带领我们积极发展毛竹、油茶产业,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生活也越过越红火!国家这几年还一再出台好政策,不仅减免了农业税,还有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政策,更是将生活困难的群众列入低保对象,这就是党给予我们农民实实在在的实惠,党的政策好啊!”
当然,走访中也收集到了群众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如:由于地处边界,林地、林权纠纷时有发生;生源不足,村小学停办,在家务农村民的小孩只能到隔壁村子的学校寄读,小孩读书难;村里至今未接通有线电视网络,无法收看泉州、德化有线电视节目,及时了解掌握市、县政府的有关政策;地处边远,大病就医困难等问题。驻村工作队认真详细的对问题进行一一记录,表示将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尽力给予协调解决。
结束了一天的走访活动后,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尖渐渐被夜幕吞没,白天鸡犬相闻的村庄也寂静了许多……临别的那一刻我感慨颇多,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就应该多下基层,多贴近群众,多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正如“驻进帮”动员会上局领导所要求的:要真走下去添“底气”。要与群众同吃、同住,讲实话,交朋友,真正走下去,接触更广阔天地,才能增添执政的“底气”;要真正思考添“灵气”。要结合实际,理性总结,善于思考,把握问题实质,实现工作效果与思维水平同步提升,只有真正思考,才会有更多收获,才能增添执政的“灵气”;要真心帮扶添“人气”。要围绕具体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想得通,只有真心帮扶,才能进一步增添执执政的“人气”。
笔下的只言片语,也许并不足以表达“驻进帮”活动的收获与感受,但却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几分,只有从群众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诠释“驻进帮”活动的真正含义!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三
第一段:引言(150字)。
新疆是中国的西北边陲地区,也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新疆民情调研活动,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日记记录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惊艳的风景,对新疆的民情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第二段:多元的民族文化(250字)。
新疆是中国最多民族的地区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我曾在某哈萨克族家庭中住了几天,结识了一位哈萨克族的阿姨。她热情好客,总是招呼我品尝她亲手制作的馕和奶茶。阿姨向我讲述了哈萨克族的习俗和传统,我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此外,我还参观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村落,亲身体验了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这多元的民族文化使我深深着迷。
第三段:壮美的自然景观(250字)。
新疆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我在调研期间有幸欣赏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风景。在天山脚下,我仿佛进入了仙境般的美景,高耸入云的雪山倒映在湖泊清澈的水面上,给人一种无尽的宁静与神秘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我沐浴在金色的沙丘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爆发力和无穷魅力。而在宏伟的喀纳斯湖畔,我目睹了湖泊周围山峦的变换,在神秘的光线下,欣赏到了珍贵的美丽景色。这些自然景观让我认识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多样,同时也激发了我更深的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第四段:社会发展的繁荣(250字)。
新疆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我调研期间,我参观了几家当地的工厂和企业,了解了新疆的现代化建设和生产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我发现新疆的一些企业正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的建设和公共设施的完善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这种繁荣和发展的势头让我深感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第五段:多元的宗教信仰(250字)。
新疆是一个宗教信仰多元的地区,我对当地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参访了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观摩了当地穆斯林的礼拜仪式。我也参观了佛教寺庙,深入体验了佛教的智慧与佛前祈愿的虔诚。这些宗教信仰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信仰的力量和情感寄托。虽然不同的宗教有各自的特点和信仰方式,但它们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存,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结尾(150字)。
通过这次新疆民情日记的记录,我对新疆的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社会发展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独特的地方,让我深受震撼和感动。我相信,未来的新疆会因为它自身的美丽和多彩而变得越来越迷人。而我,也会将这次‘心灵之旅’的感悟和体会永远珍藏,让它成为我一生中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学习民情日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学习民情日记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动态,增加自身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通过学习民情日记,我收获了很多,特别是培养了对社会的敏感性和责任感。以下是我对学习民情日记的心得体会。
学习民情日记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热点和民生相关的信息,掌握时事动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日记中,我们可以记录自己所看到的社会问题和现象,有助于我们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和了解。通过学习民情日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状况,加深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增加就业竞争力。
学习民情日记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写出一篇真正有价值的民情日记。首先,要选择内容独特、有代表性、引人关注的素材进行记录。其次,要注重细节,准确地描述所见所闻,做到客观、真实。再次,要灵活运用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提升日记的艺术性。最后,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通过学习民情日记,我受益匪浅。首先,我培养了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学会用眼睛洞悉世界,用思想解读社会。其次,我增加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连接。再次,我锤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了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我找到了一种与社会互动的方式,感受到了参与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学习民情日记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首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需要我们多方考证,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其次,写作民情日记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对于忙碌的工作生活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再次,对于一些敏感话题和政治问题,我们需要谨慎表达,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争议。最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日记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意见不合,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反思。
结合个人体验和感受,我对学习民情日记有着积极的展望和期待。首先,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民情日记,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我希望能够在写作民情日记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再次,我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学习民情日记带来的成果和心得,共同成长和进步。
总结起来,学习民情日记是一项有意义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民情日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同时,学习民情日记也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民情日记,我们可以培养对社会的敏感性和责任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学习和实践民情日记,不断成长和进步!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五
第一段:引言(150字)。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自治区,新疆地理位置特殊,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其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热门目的地。最近,我有幸到新疆旅行,并在旅途中记录了一系列的民情日记,深入了解了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通过这次旅行,我领略到了新疆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也深感新疆的和谐与包容。我将在下文中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多元民族的新疆(250字)。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有维吾尔、哈萨克、汉族等多个民族。我在去喀纳斯湖的路上遇到了许多不同的民族代表。他们穿戴着各自的传统服饰,操着自己的母语,彼此交流。在社交中,我感受到了每个民族都对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十分自豪。这种多元的民族氛围在新疆随处可见,它让我领略到了中国的多彩文化。
第三段:新疆的美丽景色(250字)。
新疆地域广阔,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看到金色的沙丘,浩瀚的戈壁滩;在天山山脉中欣赏到壮丽的雪山和湖泊。我还游览了新疆最美的草原——喀纳斯湖。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群山环绕,景色令人陶醉。这些美丽的景色使我对大自然的伟力和新疆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四段:新疆的文化和宗教(300字)。
新疆的文化和宗教是新疆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和田地区游览了著名的玉器市场,看到了精美绝伦的玉石艺术品。在喀什地区,我参观了中国境内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这座寺庙无论从建筑风格还是宏伟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当地的信教群众虔诚地踏实地祈祷,我对于他们的宗教信仰怀有敬意。新疆的文化和宗教多元融合的氛围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对新疆人民的包容和和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五段:新疆给我带来的反思(250字)。
在新疆的旅行中,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成长背景和环境。在现代社会,人们可能因为文化、宗教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分歧和矛盾,导致社会不和谐。然而,在新疆,我看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和互相尊重。我反省自己,在面对不同文化和宗教时是否也能以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去看待他人。新疆的民情日记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鼓励我更加开放地去认识和接纳不同的文化。
结束语(100字)。
通过这次新疆之旅,我深刻地领略到了这场博大精深的民族饭宴。新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民之间的和谐互助让我印象深刻。这次旅行使我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背景,并以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去认识世界。我希望将这种理解和体验与更多人分享,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和谐发展。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六
按照县里的部署,我院决定对长潭河乡中间河村经筛选出来的40余户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按照每名干警联系一户的原则进行定期脱贫帮扶。
早上,我带领所分管的部门十余名干警前往中间河村认穷亲,结对子。由于修路,车子在宣恩到万寨的公路上颠簸前行,同事们久坐机关,看一路的茶园风光、闻扑鼻的稻花香气,远近处都是忙忙碌碌的劳作的人们,都很激动和兴奋,加之平常办案总感到枯燥,又因此次扶贫任务是县里安排的重要任务,所以都有一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之感。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议论怎么帮困的问题,有的.讲是不是要干警自己掏钱接济?有的说我们是不是还要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生产?还有的讲现在农村日子应该好过,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多,有的讲洞坪水库大得很,打鱼卖都可以过得很好。我悠悠的说了一句:到了你们就清楚了,至于怎么帮扶,你们入户调查了就会知道怎么做了。车过张家垭,一片高峡平湖的风光呈现在同事们的眼中,一阵惊叹和拍照后,车在湖两岸的壁挂公路上蜿蜒前行,在提心吊胆中我们来到了中间河小镇。
中间河小镇是个移民村,二三十户人家围绕着盘山公路而建,由于移民大多外迁和在外打工,小镇上显得冷清而又萧条,早已闻讯的工作队书记和村干部在小镇上等待着我们一行,我们将贫困户名单拿出来后,工作队覃书记和村干部很熟悉的就将各户人家的位置告诉了我们,并对各户的贫困情况给我们作了简单的介绍,周围的村民也很是热心的介绍,在人们七嘴八舌中,我按照各户驻地分派了对象。刑庭艳姐和我就分派到湖对岸山坡上较远的两户人家。工作队覃书记用一辆破面包车将我们送到湖边后,又坐了十几分钟渡船后,覃书记给我们指着半山腰隐约露出屋角的人家说,那就是李自明(我的帮扶对象)的屋,上面一点就是符永家(艳姐帮扶对象)的屋。在渡口上等了十来分钟,从山间的沙石小路上下来一位背着背篓的中年妇女,自我介绍是李自明的妻子叫王延开。并面带羞涩的说,不好意思,我们家的情况惊动了县里来的领导(把我们当成县里的领导),给政府添了麻烦。当看到我们带的一些米面油后,更是连说不好意思。
沿着陡峭的砂石小路一路往上爬,我一边介绍我们来的目的,也一边听王延开介绍家里致贫的原因。王延开介绍,他家四口人,由于修建水库水淹,家中只有0.5亩责任地,男人李自明只好常年在外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在海南等地做苦力,一年也找不到大钱;儿子成年了,但没安家也在外打工,但打工的钱,还够不到他自己花销;女儿去年才从卫校毕业,现在在宣恩城里给别人卖衣服,一个月一千来块钱,不够她自己用;王延开本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去年就住了几次院,常年需要药保养,光医疗费就用去了5000块,农活多了做不了。按她自己的话讲,看上去好好的,吃得玩得就是做不得。一路上她对贫困二字始终纠结,认为原来家里条件并不差,近几年主要是自己有病,加之女儿读书花费不少,所以总是入不敷出。她没有抱怨其他,反反复复就是讲自己身体不争气,拖累了家庭,也给政府添了麻烦。
在气喘吁吁间我们来到了她家,一栋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呈现在眼前,房前屋后收拾的干干净净,进入堂屋里面摆放的东西虽然杂乱但是很干净。女主人用帕子将椅子擦了又擦,生怕脏了我们的衣裤,搞得我和艳姐很是不好意思。按照此行目的我们对她家进行了详细调查。王延开一家居住在1994年建成一栋土木结构(180平米)中,耕种有五分责任地,由于村民大多搬迁,荒地较多,所以王延开就利用荒地养了4头牛,13头生猪。我问道,你身体又不能劳累,养了这么多牲口,吃得消吗?她无奈的说:么子法喲!还不是要下蛮,要吃饭,儿子还要安家,女儿要打发,给他们能创造一点是一点,尽我们老家伙的力,免得到时遭埋怨。交谈间,我们还了解到,王延开家,20xx年打工收入3万元,她养生猪卖了2200元,但女儿学费、他的医疗费和人情开支等共计支出33560元,家庭赤字1360元。
谈到今年,王延开表示只要自己身体稍微好一点,应该比去年要好好多,女儿不要学费了,家里应该会好起来的,同时她也表示自己给政府添麻烦了,但有信心今明两年打个翻身仗,不会久背贫困帽子。在我们的鼓励下,王延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谈到有么子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王延开带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向我们提出,看能不能给他们家修一条公路,因为水淹之前,他们这里有一条通往中间河集镇的公路,现在水淹了,公路也没有了,进出只有靠渡船,且渡船一天只定时跑6趟,而他们几家进入只有从水路和外界相通,十分不便;另外由于库区蓄水,滑坡时有发生,她家修的院坝因为滑坡已整修了几次仍然没能修好。最后她又像是对我们说又像是自言自语,要是能整体搬迁就好了。说实话,对她讲的修路也好,整体搬迁也罢,我的内心真的没底。但走的时候,我还是诚心的对她说: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向相关部门提出,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把问题解决!
告别两户帮扶对象,我们搭上了最后一趟渡船,在波光粼粼的湖。
面上,我在想早上自己给同事提出的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帮扶他们?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七
在井溢沟东侧,有一个由7个自然小组组成的村子,叫七一村。今天就看看这个村。
已经习惯了,每到一村,谁家房最烂进谁家,谁最穷和谁聊。9时许,步行至村外,发现在沟畔边有户人家门开着,顺便走了进去,院里的杂草说明家里不常住人,三间半边土木结构的厦房看着年代久远,却还算结实。我问有人没?一位60来岁的老人应声出来,邀我进了第一个房间,茶几上的碟子里剩一点腌黄瓜,旁边放着半个冷馒头,显然正在吃饭。我让老人吃饭,他说已经差不多吃完了,关掉图像模糊的老式电视机,和我聊了起来。得知老人叫习宗民,64岁,是七一村6组人,家里5口人,老伴因十多年前的车祸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儿子和儿媳都在县城打零工,老伴半病身子勉强能照看下孙子,他平时还会打些零工贴补家用。我问他为什么没有搬迁?他说搬了,去年冬季才盖的房,还没有装修,不能入住,家里人在县城租房子住,他因为要照看地里的庄稼,偶尔回老院子住一晚,干完活就回县城了。我问他是不是贫困户,他说以前是,在这次数据清洗时被剔除了,是村里评议的,自己没有意见,表示理解,但对个别新增的贫困户有意见,认为村干部执行政策有偏差。问老人还有什么困难?他说没有困难,自己还能干点活,不给党和国家增加负担。
走出习宗民家,遇到60岁左右两口子在复垦的田里锄草,顺便和男主人聊了聊,看他面黄肌瘦,精神状况不大好,问后才得知他叫王进录,也是七一村6组人,患肝硬化已经4年了,仅能做些简单的轻松活。问他每年医药费多少?他说一年2万多元,由于自己很少住院,所以合疗也仅能报销5000块钱左右,家里因病已欠外债3万多元,儿子离婚后在江苏打零工,寄回来的钱不够医药费,今年还没有寄一分钱回来,孙子在家里需要照看,老伴抽空就近打零工贴补家用,日子很是困难。问他是贫困户不?他说是,包联的村支书经常来家里了解困难,帮助解决,去年应村里号召,向亲戚借了点钱入股光伏扶贫产业,以后每年都会有收益。问他收益是多少?他摸了摸头,说不清楚。看来干部在政策宣传方面做得还不够,没有将光伏扶贫产业的收益给群众讲清楚。问他有没有医生帮扶?他说没有。像这样的家庭,一人得大病,几年难翻身,没有医生包联暴露出因户施策不够精准的问题。对于这家来说,健康扶贫应是第一位的,靠病弱老人经营土地也不是办法,可考虑采取土地托管经营或者土地流转来解决种地问题,光伏电站虽说前几年收益一般,但也算是一项稳定收入,后期收益还是很可观的,每户年收益接近4000元。
辗转来到5组贫困低保户曹忙生家里,这个家庭户口上有5人,女儿已出嫁,但户口没有迁走,实际生活只有4口人,曹忙生患有脑梗,在附近打小工;妻子王玲曾因意外摔伤颈椎,干不了重活;儿子31岁,患有重度精神病;母亲已80多岁,体弱多病。看到屋里收拾得很干净,能感觉到王玲是个勤快人。和王玲聊天得知,由于没有劳动力,家里的13亩地以前大都种些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今年在干部帮扶下栽了4.8亩花椒和2亩核桃树,估计3年后可受益。最令她头疼的是儿子的病,一旦犯病就会离家出走,现在靠药物维持,由于这种病不在合疗报销范围内,每年要花1.6万元药费,常常入不敷出。针对这户实际,我觉得健康扶贫是根本,加上低保救助和适合曹忙生身体条件的短期打工,过两年花椒和核桃收益后,这个家庭就能好起来。
最后来到村委会,干部都在各自忙碌着手头的工作。经了解,这个村有101户贫困户,76户参与了光伏扶贫,剩余25户是农业产业扶贫,今年底准备整村脱贫。我叮嘱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长工作一定要细之又细,剔除贫困户一定要严格标准,让群众评议,把政策讲透讲清,不能让群众有意见。一是村干部每月至少把贫困户访一遍,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二是要针对村里的贫困现状把一村一策产业规划做精细,把贫困户一户一法脱贫计划搞精准。三是不能过分着急脱贫摘帽,达到标准的可脱,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强脱。同时要统筹处理好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关系,防止顾此失彼,招致群众不满意。
回去的路上,我在想,穷人最怕得病,最怕得大病和慢性病,辛苦攒下几个钱,一病几天就花完,健康扶贫一定不能挂空挡。我嘱咐随行工作人员与卫计、民政等部门衔接,让他们实地到王进录和曹忙生家中看看贫困现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相信通过部门、镇村干部倾心倾力的帮助,七一村这些贫困户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八
社区民情日记是一种记录社区日常生活的方式,通过观察社区内的人、事、物,记录下它们的变化、发展以及对我们的影响。最近我参加了社区民情日记的活动,深深感受到其意义,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力量。
在社区民情日记的活动中,我们需要每天定时定点地去拍照、记录社区发生的事情,并且记录自己的想法、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区的变化和发展,并记录下来,为以后的社区规划和发展提供数据和依据。同时,在记录社区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更多地参与社区的活动,认识到更多的社区人员和朋友,增加社交交流的机会。
在社区民情日记的活动中,我认识了很多社区居民、工作人员、志愿者。他们为社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记录社区的发展变化,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社区人员的生活情况、社区内文化习惯以及社会和谐安宁的程度。在发现社区的问题和矛盾时,我们也可以及时反映并解决,一同互帮互助。
社区民情日记的记录,不仅便于社区的规划、开展工作,也提高了我对社区变化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从一个侧面加强了个人责任感,形成了一种参与共建社区的新气象。更多的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不断健全了社区民主和自治的基础,更发展了社区文化和社区经济,进一步地促进了邻里互助与交流。
社区民情日记记录下来的信息,是经过居民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并构建的。这些数据能够促使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地了解社区居民的状况需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录下来的整合数据能够促进社区发行的进步,促进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完善交流。同时,还传递给社区人员对社区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激励着居民们更加关注和参与社区事件。
社区民情日记并不是一种过分坚持的记录方式,而是一种思考和交流,反映了居民对社区生活的认知和关注。这样的记录方式规规矩矩地定时定点地去记录,固然重要,但最为重要的是居民和工作人员的交流,是一种思想交流、共同探讨,一百个接受度也不及一个认识度。因此,接下来需要不断地完善此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打破陈旧的观念和想法,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思想支柱。
总之,通过社区民情日记的活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区,记录下社区的历程和变化,发现社区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也可以增加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机会,提高社区的自治和文化水平,进一步推进社区的发展。认真地记录好社区民情日记,为社区发展贡献属于我们的一份力量。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九
新疆是中国西部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我前往新疆的旅途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地区的独特之处。新疆不仅有美丽壮观的自然风景,还有多民族的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情。这些民情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对新疆的理解更加深入。
第二段:新疆地区的民族多样性。
新疆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地区,这些民族分别保留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在我旅行的过程中,我有幸与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各个民族的人们交流,了解到他们的风土人情。我发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语言、宗教、服饰还是饮食习惯,都各具特色。这种民族的多样性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也让我深深被吸引。
第三段:新疆地区的宗教信仰。
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和佛教两大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是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主要信仰,而佛教则是蒙古族和藏族等民族的主要信仰。在我游览新疆的清真寺和佛教寺庙时,我深刻感受到了宗教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这些宗教建筑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宗教的场所,也成为了人们交流、休息的地方。除此之外,我还有幸参加了一些宗教活动,亲身感受到了当地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热情。这种宗教的存在让我明白了文化和信仰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尊重和理解不同的宗教信仰。
第四段:新疆的美食文化。
新疆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闻名遐迩。在新疆,我品尝了各种美食,如大盘鸡、羊肉串、手抓饭等。这些美食口感独特,风味十足,让人回味无穷。我还有幸参加了一次当地的烤肉宴会,真正领略到了新疆人对食物的独特热爱。除了美食,新疆还有特色的甜点和茶文化,如新疆拌面和奶茶。这些美食文化充分展示了新疆独特的风味和品味,让我爱上了这个地方的饮食文化。
第五段:新疆的自然风光。
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如天山山脉、库尔勒大峡谷等。这些自然景观令人惊叹,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我曾登上天山山顶,俯瞰着群山连绵不断的壮丽景色,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此外,新疆还有湖泊、河流等水景,如喀纳斯湖和伊犁河。这些自然风光让我体验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也让我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结尾:总结体会。
通过这次旅行,我对新疆的民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这种多样性为这片土地增添了许多魅力。我深深感受到了新疆人民对文化和信仰的热爱以及对食物和自然的热情。这次旅行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也让我更加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信仰。我希望未来还能有机会再次来到新疆,与当地人民一起分享他们独特的民情。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十
今天,根据工作区安排,我与计生委工作人员一起到闫庄村催育龄妇女进站查体。今年初,我刚刚担任闫庄村民情联络员的时候,我就调查过,闫庄村共有287户,970人,其中育龄妇女有197人,育龄妇女在周围的工厂里打工的占了半数以上。考虑到这个村的实际情况,我们以人为本,决定为了不耽误他们的工作,我和计生委工作人员早出晚归,利用一早一晚的时间为这部分育龄妇女服务。
早上5点,我们便早早赶到村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先是在村里用喇叭宣传通知,一些要外出打工的育龄妇女很快就赶来进站体检,陆陆续续,直到接近中午,进站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大家一边忙着登记,填写信息卡,进行查体,繁忙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直到晚上接近9点多钟的时候,我们清点了一下未进站的人员,发现都是些卧床不起的、还有刚生完孩子等行动不方便的人,于是当即我们决定:带上仪器上门服务。没想到,我们入户的时候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好评。一直到晚上9点50才结束。
虽然度过了紧张的一天,大家都很疲劳,但是又一项工作完成了,心情还是比较舒畅,感觉很有成就感。对民情联络员的工作我感到信心百倍,只要我们时刻想着老百姓的利益,就会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20xx年4月13日星期日晴。
有人说:“农村工作很复杂,与百姓打交道要处处小心,万一说话不注意,被他们抓住把柄,让你下不了台。”把一些群众说成是自私自利,只看眼前的一些目光狭隘的人。但是通过在村里接触老百姓,融入群众,我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看法。闫庄村在镇驻地,为了上项目,加快发展步伐,村里要在办公楼前修一条水泥路,但是修路要牵扯到承包户的树林,现在有的树已有碗口粗,粗的眼瞅着就要成材了,现在就伐,肯定要影响到户里的利益。我决定入户走访与他们座谈,听听老百姓的意见。没想到老乡们特别支持:“其实大家伙都盼着快发展、快致富呢,这样的事不支持那还支持啥?”从这些句句朴实的话语中,在集体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他们选择舍弃了自己的利益,维护集体的利益,特别让我感动。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十一
春寒料峭,阴雨霏霏。但想着去联系村开始新一年的“精准扶贫”工作,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暖意。
与驻村队友一行驱车由城区出发,行驶在曲折的乡村公路上。20xx年来来回回走了五十多次,对这条路早已熟记于心。可每次走的心情却总不一样,第一次拿到包保任务时,忐忑不安;第一次送温暖进村时,热情澎湃;第一次进村查看洪灾时,心急如焚;第一次得知包保户脱贫时,欢欣鼓舞……约四十分钟后,车子到达了村部,一路上竟丝毫感觉不到颠簸,而我的心情也像这条路一样平实而富有力量。
红山镇石桥村共有82户贫困户,20xx年脱贫了13户,20xx年脱贫了17户,政府兜底负责22户,20xx年尚有30户。公安驻村工作队负责的有15户。这15户都是人均年收入未达到3420元的,这便意味着如果没有政府、没有村集体的帮助,他们连日常生活都得不到充足的保障。
到达村部时,村支书陈敬云同志已经等在那里了,我们一起座谈,回顾总结了去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并就今年如何开展推进做好规划,形成了共识。随后,我们分头去包保对象家里走访慰问。
我们来到一组陈守义的家中,这是个因病返贫户,七十岁的老人,自身罹患癌症,手术后一直在化疗,老伴因患严重的类风湿,手关节已经抽搐变形丧失了劳动力。四十多岁的儿子为多年前妻子难产、大人小孩都未保住,因伤心过度,也一直未成家。如今一家生活来源仅靠儿子长年在外打工的微薄工资。
20xx年,我们多次前往老陈家走访慰问,也曾或多或少的给予经济扶助,并于年底与红山镇政府、民政局多方联系,帮其解决了3000元的医疗救助款。如今,老陈家虽然已经顺利脱贫,但是夫妻二人的医疗费依然压力很大。20xx年,对于二人的医疗救助,我想我还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解决。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接下来去看望五十多岁的帮扶对象冯帮恒,老冯和妻子都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务工,日常生活仅靠农业生产自给,25岁的儿子在外务工,还未成家,其工资是全家开支唯一的来源。他家的土砖房子已被列入危房,特别是20xx年洪灾期间,由于大雨冲洗,家里的后沟被堵塞,险些将房子挤垮,我们驻队十几个人齐心协力帮助其清理。为了缓解其日常经济困难,我们还和村里为其量身打造了脱贫项目——养殖山羊。老冯春节前卖掉了十几头山羊,除去春节的各项开支,还有节余。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老冯家虽然还未脱贫,但目前养殖的山羊还有存栏,短期的生活费用应该不成问题。只是当前的住房岌岌可危,急待解决。年前,我们把老冯家新房改造确定为扶贫的重点项目上报,今天商讨着等到开春天气晴好,便着手动工新建。我与老冯聊着,安慰鼓励他把羊养好,把自己的身体养好,不久就能住上新房子了。老冯从一年前初见我们时的愁眉苦脸,到如今看到我们已是满脸笑容。
在村里走了几个小组,看到路边的绿化,看到农户门前干净整洁,村支书说,这些都要感谢公安局的支持,为村里送来垃圾清理车,现在村容村貌好了,我们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前景。这一切,不能不说,“精准扶贫”是扶到了实处,解决了实际问题。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十二
是旅程的开始。
也是幸福的开始。
今天上午,市委组织部边祥慧部长亲自带队为我们这92名即将赴任的新兵们送行,她委婉而有坚定的语调,无不折射出这次活动的深切含义——这不仅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需要,更是加强领导机关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
中午时分,车子顺利到达胶州市,胶州市委组织部李晓光部长代表胶州市委市政府对我们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也提了相关要求,11位同行纷纷表态,表示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组织的重托。
下午2点,终于到达了铺集镇逄家沟村——这片陌生而又熟悉的农村天地。生我养我的农村生活,在尘封十多年以后,又一次回到了我的眼前——几分激动,几分新鲜!
可以看出,新上任的村支书李丹纪书记工作能力还是非常强的,短短数天,就将村容村貌改变了非常大。但是,村里的经济条件的确让我揪心,空荡荡的房子里什么都没有,下步村代表开会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支部对面的马路尽管进行了清理,但是也缺乏必要的硬化,与村中间硬化的道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十三
社区民情日记是一种贴近生活、关注社区动态的记录方式。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通过记录社区民情日记,不仅了解到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也收获了许多感悟和体会。
二、记录。
在记录社区民情日记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日记都是一个小记号,记录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琐事、新闻事件以及各种意见和建议。例如,我发现有些街道的绿化工作并不太完美,但是居民们并没有意见,反而对街口附近的一家小超市的热心服务赞不绝口。通过记录这些细节,我发现居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非常关注,只有真正关注这些小事,才能更好地服务好居民。
三、交流。
我每天都会读取社区居民留言板上的留言并回复。有时候居民会在留言板上提出一些意见、建议和问题,我会根据居民的留言反馈,并及时协调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处理。通过这种互动,我发现与居民的交流不只是解决问题这么简单,更是建立信任和感情的良好机会。
四、反思。
我在记录社区民情日记的过程中,反思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沟通能力。记录日记需要耐心和细心,评论要贴切而有建设性,与居民交流要真诚并保持善意。这种反思不仅让我变得更加敏感和理解,也让我意识到在与他人相处时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从而找到更多的共识。
五、总结。
社区民情日记记录不仅有助于了解居民的生活情况和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沟通能力,加强与居民的联系。我意识到,社区建设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也需要更多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只有让居民们真正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我们才能真正建设一座幸福美好的城市。
综上所述,记录社区民情日记是一次有益的经历,让我更加关注社区居民的生活,进一步加强了与居民的联系,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社区建设需要我们大家的参与和贡献。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十四
一年来,澄城县基层党建工作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扎实推进部门包联帮扶活动,积极推广安里镇民情日志工作法,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发挥远教宣传服务功能,夯实了基层基础,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幸福新澄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以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扎实开展县级领导、部门包联帮扶工作,强力促进全县“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组织全县25名县级领导、106个部门(含28个双管单位)对2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0个新型农村社区和75个“一般”、“较差”类村开展包村帮扶工作,出台了《关于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包联帮扶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三四类中的重难点村的通知》、《澄城县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直部门包联帮扶工作的通知》,帮助和指导后进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基层组织整建,化解矛盾纠纷,拓宽帮扶渠道,明确帮扶措施,加快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步伐。研究制定了《澄城县关于选派副科级领导干部到村任职的意见》,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择优推荐、双向选择、组织部门考察研究的方式,选派了3名副科级领导到村担任党组织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任期3年,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建工作的帮扶指导。活动开展以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432件,衔接各类项目184个,争取项目资金1240余万元。预计到年底,全县“好”“较好”类村达到30%,“较差”类村下降到20%左右。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寻找密切干群关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有效载体。我县安里镇的民情日记工作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赞誉为是立足乡镇工作实际,探索出的一条解决“三农”问题,化解基层矛盾,服务基层群众的有效途径。《渭南日报》更是以“‘民情日记’赢民心”为题连续三期在头版头条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刊载。民情日记工作法在明确每个机关干部包村包户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要求包联干部随身携带民情工作日记,定期深入农户,详细了解群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如实记写基层的村情民意,群众的冷暖温饱,并以此为基为据,解民忧,促民富,融洽了干群关系,化解了基层矛盾,带动了群众增收。目前,该镇在坚持4年时间共记录了4万多篇民情日记的基础上,全面启动“52315”帮扶致富工程,即动员领导干部、致富能手、党员致富带头人500人,每人帮扶2户贫困户,利用3年时间帮助1000户贫困户脱贫,使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这一做法为我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借鉴推广。
制定下发了《澄城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对村“三委”关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党务村务公开、村干部报酬待遇等进行了全面规范,明确了村干部责任,将群众反映突出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范围,建立完善了基层组织“1234”工作制度,提高了村干部报酬待遇。对村“两委”主要干部按照每人每月“400元基本工资+200元绩效工资”的标准发放工资,按照“年初确定目标、年中督查初评、年末述职评议”的办法,对所有村干部实行岗位责任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在年终发放对应绩效工资。对正常离任,任职15年以上的村主要干部,按照任职年限不同每月发放50、60、70元的生活补助,全面落实了村干部“一定三有”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组织远程教育专家服务团到安里、庄头等乡镇开展了“远教下基层”活动,向群众现场进行了指导生猪标准化养殖、苹果修剪技术、地膜玉米、设施农业管理等生产使用技术培训8场次,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进行了《澄城党建网》的改版扩容工作,向《渭南党建网》上报信息300余篇,采用200余篇,信息排名稳居全市前茅。制作并向市远程办上报了12部课件,其中《考核激发正能量》获得市教学资源课件评比二等奖、《标准化养猪》上传至省远教平台播放、《澄城举办中层干部培训》在省党建新闻中播出,《安里镇民情日记》在市电视台播放。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十五
近日来,福东社区在常青办事处的要求下,大力清理养殖业工作。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福东社区一直在努力做好各项创建工作,为改变辖区内的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积极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畜禽养殖业工作。
8月2日下午,常青办事处段主任和社区李书记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深入养殖场点,再次做居民王永工作,他供养了12只羊、18只鸡,领导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面对面耐心地做养殖户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让他自觉维护家园环境卫生。这次领导还为他带来了一个新办法,经过和养殖户王永沟通、协商后,表示理解和支持,他说只要是合理的收购就同意。
养殖户给附近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为了不影响周边环境卫生,加强市容市貌,给居民创造一个清新洁净、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继续做了清理工作。
随着向创建卫生城市的攻坚冲刺,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此次畜禽养殖业问题解决后,居民的居住环境会更美好。
处于最基层一线的工作就是这样繁琐繁杂,有时会因一件事我们跑上好多次,还要和人家说上好多话,理解的居民会顾全大局,不理解的居民会对我们有意见,甚至还要被居民谩骂,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还得做人家的解释工作,并且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摆事实,用我们真情真心去教育他们,去关怀他们,真正让居民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我们工作,和居民群众打交道的次数多啦,之间的距离也就越拉越近,常言说的一句话:“越走越亲”,时间长啦,都会用真心对待对方,彼此减少摩擦,增强信任,把我们这个社区大家庭维护好,从而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如果我们不善待我们的居民群众,那么必然会导致与居民群众矛盾增多,隔阂加深,甚至会发生群众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只有善待我们的居民群众,做到从思想上尊重他们,感情上贴近他们,工作上服务他们,真正以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想问题、找办法、办事情,全力以赴解决好居民群众的问题。作为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必须上群众的门,见群众的面,听群众的声,身子沉得下,问题才能摸得上。在基层,就要扎根基层心向党,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用群众的语言去教育群众,深入浅出,让群众听明白,听进去,相信政策,理解政策,执行政策。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十六
我村开展大丽高速公路补征地的第一天。60多户村民的农田又面临着再一次减少,40多座祖坟有一半又面临着再一次搬迁,这对村民来说,不论在生产发展上还是在对祖宗的感情缅怀上都是一次艰难的抉择。
对于金华镇禄寿村来说,人多地少的矛盾是越来越凸显。禄寿村现有农户346户,村民1524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074亩,人均耕地0.7亩,高产稳产农田面积7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面积0.46亩。这是一个现实的状况,如今又要从赖以生存的土地中划出一部分来支持国家建设,对禄寿村村民来说,又是一次难以割舍的痛。特别是对40多座祖坟的后人来说,更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纠葛。白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民族,与全国其他民族一样,同样有着神灵崇拜和自己的宗教信仰。选择祖坟的地点和朝向那是相当严谨的一件事情,传言这与后人的兴旺发达是息息相关的。首先族人要共同选择一块认为最好的地作为祖先安息的“风水宝地”,然后再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背景请风水先生为每一位先人量身计算“仙居”的朝向和安葬时间,即使是夜半三更也不能随意更改。迁祖坟,特别是多次迁坟在当地习俗中是很忌讳的一件事情。
尽管各级领导、村两委班子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一起提前了很长时间,就开始逐户多次进行了思想疏导、政策宣传等工作,但很多村民矛盾的心情还是完全可以在他们的脸上看出来的。在我们开始丈量土地,给祖坟编号拍照的过程中,村民虽然没有和我们大吵大闹,阻止我们的工作,但他们心中的依恋和不舍是显露无遗的,不少村民在自家祖坟或土地旁默默的坐着,不说话,也不做其他事情,就那么坐着很长时间……。
第一天的工作就这样按计划顺利完成,虽然没有轰轰裂裂的事情发生,也没有振奋人心的成绩出来。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堂终身受益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实践课,将在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群众工作只有耐心、细致地深入到基层,才能让党的思想在群众中传播,让党的惠民政策温暖群众的心。这是我们农村指导员要做的实事,相信自己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这段时间里会做好农村的指导工作。
中午饭吃过后,我和一同驻村的指导员李乔良跟随村书记一起至兰庆村的田房组、花椒田组查看烤烟烘烤情况。头顶的太阳时隐时现,虽然不是烈日当空,但天气十分闷热,一辆辆摩托车不时从身边急速驶过,有的载着刚从地里摘下的烟叶,有的载着从街子买回来的生活用品。跨过沟,翻过山岗,穿过树林,边走边看,汗珠不停从额头冒出,衣服被汗水浸湿了,紧贴在身上,一阵风吹过自已都能闻到一股汗味。从山脚爬到山顶,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脚也在抗议,酸得直想蹲下。走在前面的村书记虽然五十多岁了,但步伐轻快,看不出一点疲惫。
路边的烤烟房前,小媳妇、老人、小孩有的正在编烟,有的正在整理烘烤出来的烟叶,有些烤房已熄火,烘烤已结束。兰庆村今年有150多户农户种烟,种植面积1600多亩,再过十多天兰庆村烘烤基本结束。由于今年前期干旱,后期雨水集中,病虫害严重,给烤烟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对烟农的增收产生了不利影响。烟农说今年烟价上去了,本来想好好干多挣点钱,谁想到病虫害这么严重,有的病是往年都没发生过的,而且农药、化肥价格也提高了,成本增加了,估计经济效益没预期的好。不过明年还打算种,种烤烟虽然苦点,累点,但我们还指望靠它发家致富呢。
一走进农户家,眼前看到的都是一堆堆烘烤好的烟叶,十家有九家正都在分级扎把,种得少的自已干,种得多的农户互帮。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户的衣着和住房条件的变化。许多农户,特别是小媳妇,大多衣着光鲜,配戴首饰,多数人家都盖起了新房,有的盖的还是琉璃瓦,地上安地板砖,墙上贴磁砖,摩托车基本已经普及了,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辆,有的人家还不止一辆。家里多数都有太阳能、洗衣机、冰箱、液晶电视,电磁炉,一派新农村景象,儿时农村一穷二白的记忆渐渐地淡了。村书记说,这几年国家政策好了,农村的条件得到了改善,通过这几年种植烤烟,群众的生活提高了,有的人家盖起了十几万的房子,要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只要人不懒生活就不愁过。
看到眼前的景象,更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与决心,希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人民群众的日子就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十七
为了深入开展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题的“四百”教育活动,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订以下“民情日记”制度。
1、社区干部必须熟悉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每月必须保证有一星期的时间深入居民群众,串门走访,了解居民群众的家庭情况。
2、社区干部按照各自分管的工作性质,各有侧重的了解掌握整个社区居民的动态,熟悉居民的情况。
3、了解困难居民家庭的情况,作为社区干部工作的重点,提出帮扶解难的办法及时向领导汇报。
4、对居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反映的困难、矛盾纠纷等问题,不能敷衍推诿、应付了事,要积极主动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5、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必须及时做好民情日记,以便查询回访。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十八
6月27日,金南“镇党员干部在行动”微信群里,村建站工作人员顾春明发出的一条信息,引来了众多机关干部的关注。原来,顾春明在大走访中,来到了福寿五组朱成红家,发现他家生活比较困难,家里饲养的100来只母鸡需要销售,但来批发的小商贩总是压价,让原本想通过养鸡脱贫的朱家人心里凉了半截。于是,顾春明主动提出帮助其售卖母鸡和鸡蛋,这才有了微信群中的信息。为了卖出好价钱,顾春明自己带头买了鸡,并宰杀好拍成图片发出来,让大家见到实实在在腹有黄油的土鸡,机关党员干部看到后争相以市场价购买,为农户解决难题。
这只是金南镇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三进三帮”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的一个镜头。
自“三进三帮”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金南镇党委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省、市、县要求。该镇党委书记万祥华多次在会议上要求,“大走访”必须实实在在,不走形式。听民声,不是讲点漂亮话;解民困,不是送点钱和物;每个机关党员干部都要带着“感情”沉下去,为老百姓办实事,特别是党委班子成员要带头做好表率。
同时,为确保活动扎实有序开展,该镇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多措并举,推动大走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活动的开展,得到了该镇干群的积极拥护和参与,在该镇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大走访热潮,做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受到群众欢迎。
全镇机关党员同志不约而同的带上爱心和真情,开始了“大走访”活动。遇到生活困难的家庭,许多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有的当场慷慨解囊,自掏腰包,给予资金扶持,有的购置食用油、大米、牛奶饼干等食品,二次上门给以慰问。细心的女同志们发现有的困难家庭有小孩子时,主动结亲,当起了“党员爸妈”,把家里孩子大半新的衣物捐助出来。
众人划桨开大船,一呼百应力量强。炎炎夏日,挡不住金南镇机关党员干部继续“大走访”的热情,他们点点滴滴的行动,正汇成一股暖流,流淌在金南镇百姓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