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个人心得体会(汇总8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个人心得体会篇一
本学期的暑假我自主复习考研,有颇多收获。
在十天的休息之后,我开始了暑假考研“攻坚战”。听起来有点夸张,其实却是艰苦。有一个暑假的奋斗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意志品质的锻炼。
酷暑的夏天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完完整整的熬过来了,每天呆在实训楼的教室里啃书,起早贪黑,似乎又回到了高三的生活状态,但是这是更加艰巨的任务,没有老师的指导与解答,没有人监督你每天的作息,没有人照顾你日常的生活,完全靠着独立自觉。还好有一起奋斗的研友,暑期的绵绵的高温下大家汗流浃背却依然笔锋不停的演练,热不行了,就摸下冰块,也只不过是心理安慰罢了,但是这样的热情让我懂得在自己认为最困难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一起努力奋斗,我们要比别人做得更优秀就要做的比别人更加有毅力,更加坚定的信念。
对于考研复习的也谈不上经验因为没有得到最后考验的检验,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但是仍然可以分享一下。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我认为这很重要,其在考研中所占分数也不少。专业课在暑期才开始第一遍复习,电路这门课知识点多难度也不小,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要有很大的毅力。很多时候我们回因为没有成就感而厌倦学习,所以要坚定信念,时刻提醒自己考研的路还很长还很艰巨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从九月份开始就是做题,要有全面的查漏补缺方法,最后是用题海战术,要相信中国的教育并没有那么人性,应试才是硬道理,一切为考上优先。我在平时复习时注意错题难题的总结,公式的总结,并且都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样的总结才更有用处。在后来的学习中要明确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已经掌握的,抓关键,学重点,会难点。
对于英语的复习前期的阅读训练非常重要,因为好的成绩一定是建立在好的英语水平之上的,其余的像什么应试技巧之类的,只能起辅助作用。在前期时间充裕的时候,扎扎实实的提高英语水平才是最重要的。暑假前不用涉及“考研”,只要背好单词,提高了英语水平,备考就会很轻松了。暑假期间着重于阅读的训练,进过两个月的复习,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政治的学习可以完全跟着辅导班老师的指导进行,掌握重点以后每天抽点时间强化记忆。对于大得知识面和大题我们可以等到十一月出了时事政治以后在结合老师的讲解和押题再去专攻。
经过一个暑期的学习,不仅熟悉了考研的内容而且明白了这条路的艰辛,但是亦增加了我挑战的兴趣,我坚信我可以成功。
考研个人心得体会篇二
参考书目为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浦兴祖《西方政治学说史》,主要掌握前者。
1月份刚看教材的时候发现自己只要看完一关书脑子就一片空白了,特别混乱。所以开始边看书边按照章节做笔记,提取出每段的重点思想和关键词,分点写在笔记本上。
刚开始写第一遍笔记的时候速度会非常慢,大家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灰心也不要放弃,后面几遍速度自然会提高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每天的任务量,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走就行。
暑假开始,我重点放在了背诵《政治学基础》上。因为西政这科理论性不强,偏向于思想历史一点,背诵相对于容易一些。这两个月我只是每天保持看一两章《西方政治思想史》和笔记,并且同时开始按人物整理真题。个人推荐《西方政治思想史(五卷本)》这套书,也是徐大同老师主编的,非常厚。真题中在里查找不到或者提及很少的内容基本都能在这套书里翻到,可以作为延伸。因为这套书讲得十分详细,也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每个思想家的思想,从而记忆会更深刻一些。同时《西方政治学说史》也可以翻一翻,作为补充。
9月份开学,真题整理完毕,可以开始每天反复背诵真题。在此期间每天也要多多翻看参考书,一直持续到考试。
982政治学原理:
参考书目为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和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主要掌握前者。
1月份看第一遍教材时完全不能理解,更心塞的是因为看不懂书所以看书的时候很容易分心,导致效率特别低。因此,我开始按章节边看书边写笔记,强迫自己专注。同样我要给大家说明,《政治学基础》很晦涩难懂,大家都觉得难。所以不要质疑自己,一定要给自己树立信心。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看多背一定能理解的。
暑假开始,我开始背诵自己总结的笔记。《政治学基础》这本书体系结构十分清晰明确,所以建议先把目录背下来,之后便很容易形成知识体系,记得更快更牢。同时整理真题。
9月份开学至考试,一直重复背诵笔记。同时整理《政治学导论》中《政治学基础》没有提到的内容,如意识形态等。
考研个人心得体会篇三
距离复试结束已经过去了三天,东南大学政治学成绩也终于在今天上午出来了,这一路我走的并不轻松。
我本科是双非学校,而且是一个不太好的二本。我之前在好多贴子上看到。一些同学问,我本科非985或者是非211或者是双非,东南大学会不会对学校有歧视?我其实想在这里告诉大家的是东南大学,不会对学校有歧视。但是他会对你的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那些还在观望的小伙伴儿们抓紧时间?跟着你的心所想的,努力去追求吧!
我之所以这次考试复习了两个半月的时间,而我的两门专业课,在进入复试的同学中并不算太低,甚至比许多总分比我高的同学都要好,关于这一点心中还是有些小小的激动。
我并不太想多说,关于公共课的复习。公共课已经有很多大神级的伙伴们,传出了相当多的经验啦,我在这里也没有更多的。我在这里更多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些专业课的复习的方法或者说我的一些心得希望对考研的小伙伴儿们有一些帮助。
东南大学马思主义学院政治学的参考书在官网上或者各种网站都可以查得到。政治学基础就这本书而言它相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比较难复习一点。所以这本书给的建议就是,最晚,七月份也要开始复习,当然如果你要是想像我这样的话就九月份开始复习可能就是过程会比较艰辛一点但是结果只要你肯努力一样是好的。
我政治学九月份开始复习,我第一遍复习完可能就是10月7号左右,这个时间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已经太晚了他们的公共课专业课已经复习了二至三遍啦!当时就是这样,我的小伙伴们都已经复习了两三遍,我当时内心是十分煎熬的,因为你比他们落太多了。有的时候考研考的并不是你专业的素质或者是专业的知识掌握多少,更多的也是一种心态的比拼。所以你一要沉住气,你就按照自己的一个一定之章去进行你的考研复习,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比你复习的快多少就乱了阵脚。
政治学在第一遍复习的时候我把每一章的知识框架都画在白纸上,等第二遍复习的时候把知识点全部没出来,一点一点的把所有知识点都填充进去。这样的方法在开始或许会非常耗费你大量的时间,但是等到你最后复习的末期你看这些真是结构就是框架会在你心中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这样你在考场中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心里就会非常清楚明晰地知道你该打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哪些章节有联系,你就可以有条不紊地一点一点的把它写出来。老师在出题的时候她想要的并不是你某一个点的你的知识点给一直的好不好,他更多的是会看你的整体结构规模有没有形成一个政治格局。
西方政治思想史。官方给的建议是用徐大同版的。这个在复习的时候各人有各人的办法你看我之前去,复试的时候碰到我同校的小伙伴她复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方法就跟我完全不一样,而且她复习的重点也跟我不是特别相同,但是我认为还是我复习的内容更加符合老师所想的,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我很遗憾我没有回答完所有的问题,要不然我也不会好险才能进入复试不过好在还是得了110多分。
这个分数并不算太高,但是对于我已经足够了。因为我,可能就只打了120分左右的题目,老师能给我110多分,那老师的所期望的跟我所做的大致上是思路上是一致的。我在复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时候跟政治学也差不多,但是也并不算太相同,因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他会有很多人物,这些人物需要一点一点的去记每个人物的思想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他们会有一个历史上的传承。也会不断有自己的创新。所以再记起来,可能会相当麻烦。但是相对于政治学来说,西方政治思想史又是一个比较好容易得高分的一个科目。
当这人消失我建议是说从你可以从六月份就开始把这一本书当作是小说一样来翻几遍。很多人说你嫂看就代表你早忘,而我这一说你从六月份就开始看并不是说让你从六月份就开始背,在这里之所以让大家从六月份就开始复习,是因为我想让大家对这些西方人物产生一种熟悉感。嗯就我而言我大学本科算是读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但我本身我可以实话实说呗,并没有并不具备太高的政治学素养。
这些人物对我来说算说听过他们的一些名字但它们的具体内容我并不是很清楚。如果你从八月份开始呗,你上来就直接开始背只系对这些内容会相当痛苦,而且遗忘的会特别快。所以建议从六月份就开始看小说一遍又一遍的过过比较熟悉之后,八月份再开始背!我说我九月份开始背我感觉复习得相当痛苦,那我只让大家提前一个月是因为,太过漫长的复习会消磨我们的意志。所以,我希望大家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我暂时能想到的,可能就是这么多了,我现在依然能依然难掩我激动的心情。毕竟我曾经多少过想过想到我放弃,想到我算了,要不然就不上了直接就业吧,但是我坚持下来了坚持下来就有好的结果,请大家相信坚持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考研个人心得体会篇四
在写这篇心得体会之前,首先我要感谢湖北经济学院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没有他们的谆谆教诲,我也许只是一个懵懂的迷茫的找不到出路的本科毕业生,是他们帮助了我。特别地,我要感谢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方洁院长、肖家杰书记和刘宁副院长在复试阶段为我提供的帮助。同时,我还要感谢我家人、亲戚和朋友的支持与关怀,他们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其次,我要感谢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给了我与同学们交流心得体会的机会,在这里,我感到万分地荣幸。因为再过不久,我就要离开母校,离开这个我曾经学习和生活了四年的大学。因此,我真诚地希望自己的一点考研心得体会能够对以后考研同学的备考起到借鉴之用。在这里,我祝愿所有考研的同学马到成功、心想事成!
关于考研备考,由于初试在前,复试在后,初试的成败直接决定有无复试机会及其结果好坏。因此,初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初试。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考不考数学。第二个问题是,若考数学,又如何选择学校。最后一个问题是,若考数学并且确定了学校,又如何备考。实际上,前两个问题,我把它称之为方向性问题,即同学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定位;至于第三个问题,我称之为方法性问题,即同学们在合理定位之后要制定具体的备考方案并有效执行。显而易见,方向性问题在前而方法性问题在后,方向性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同学们最后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因此,方向性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很重要,只有瞄准方向并且用力适度,那么弓箭才可能射中靶子。同理,同学们在考研备考时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学校然后付之于有效的实际行动,那么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就不会有太大的悬念。关于方法性问题,其他考研成功的同学对此见解颇多,因此我就不再赘述。我呢,就重点回答前面两个问题,这也是我认为考研最后能否成功中最关键的第一步。
问题一:考不考数学。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同学们应该问自己是否喜欢数学,如果说讨厌,那我建议这类同学不要报考考研要考数学的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喜欢但本人基础薄弱,我认为这类同学应该问自己能否有信心通过艰苦的训练从而的的确确把数学水平提高,如果你的回答非常有信心,那我建议你考虑要考数学的专业,毕竟这类专业通常都是热门专业如金融。但是,如果你的回答是可能会提高然而要牺牲其他科目的正常备考用时,那么我建议你最好选择考研不考数学的专业如法硕和公共管理。最后一类同学就是,他们不但喜欢数学而且其水平和能力也比周围一些或很多同学要强,对于此类同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要你们的英语水平能够至少达到国家a区分数线,我建议你选择金融实力很强的大学。
问题二:若考数学,又如何选择学校。我认为对于我们金融学院极少数同学而言,如果你的英语和数学都很好,英语可达到60分以上而数学可以达到120以上,同时专业学得也不错,那么我建议你将自己的目标学校定位如: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其中我提醒同学们在选择后三所学校时务必十分谨慎,因为这三所学校的初试竞争是相当地激烈,对于我们金融学院的同学而言,一般初试分数如果达不到380到390之间,是很难杀入复试的。如果你们的英语一般(在这里指很可能只达到国家线55左右),而数学很好或好(在这里指120左右),我建议同学们将自己的目标学校定位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这类学校不但在复试分数线相对前几所大学要低,而且复试淘汰率也相对较低。但是,它们的金融专业实力在全国很强,我个人感觉我们金融学院考研同学中相当部分同学选择这几所学校才属正常。特别地,我要提出华中科技大学可以作为我们金融学院那些想报考如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但信心不够足,同时又不想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同学优先考虑的大学。最后,如果你的英语和数学都一般,基本上都只能达到国家线或以上一点点,专业还不错,那么我建议你将自己的目标学校定位如:天津财大、南京财大和江西财大等,其实几所大学金融专业实力也不错,对于那些只想获得硕士文凭后就参加工作并且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而言,我认为这几所大学可以作为他们的选择。
最后,我送金融学院所有考研同学几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的付出,明天的收获。
考研个人心得体会篇五
全面实施新高考及新课程改革,这将引发学校课程重建、学生生涯规划、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等一系列问题的连锁反应,教育人将面临一次巨大的挑战。2018年5月15日---5月20日,我们在株洲市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的组织带领下,赴上海学习考察了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情况。来自浙江、上海的专家和校长对上海和浙江高考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详细地介绍了学校在适应新高考、实施走班教学、学生生涯规划、学生选课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实地考察了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这次学习考察之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实施新高考改革需要学校全面、系统的教育顶层设计,需要我们教育人立足校情学情,脚踏实地,稳步推进高考新政,更促使我们教育人锐意改革,仰望星空,实现教育的理想。
新高考改革需要深刻领会的“三个基本点”
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和基本原则。
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立足基本国情,着眼长远发展,着力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确保公平公正。把公平作为第一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体现科学高效。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有序实施。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实施。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进一步促进机会公平。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更好地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规范考试加分、自主招生,改进录取方式,拓宽多种形式学习通道。四是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五是在少数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新高考改革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次新高考改革,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考试形式和录取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取消文、理分科,高考实行3+3模式,即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加上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6科选3科。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依据之一,是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其中外语学科纳入平时的社会考试,考生可考两次,取最好的一次计入总分。依据之二,是从政、史、地、理、化、生这6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而且考试又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计分办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参考,即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实施综合评价,强调“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试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制度。
科学规划新高考改革的“四个着力点”
学校必须紧紧抓住新高考改革的关键着力点,积极主动地建立与考试招生制度相适应的教学新常态,以落实学生的选择权为重点,全面推进学校整体育人模式的转型。
育人理念上:回归教育原点,促进高中内涵发展与质量建设。
回归教育原点,即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目标,追求高中教育的独立价值。高中学校要从自身的价值定位出发,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出发,健全自己的运行系统,包括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管理制度以及条件与保障系统等,特别是建立健全反映自身价值定位的质量评估体系,并不断提高其公信力、权威性,改变单纯以高考成绩评价教育教学的片面做法。每个学校,也需要找准自己的坐标,根据生源、师资力量等具体情况有正确的发展定位,切实促进自身内涵建设。
课程建设上:拓宽课程资源供给渠道,促进课程资源开发建设。
新课程改革已经建立了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它要求高中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在确保学生共同必修课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认真做好选修课程的规划,创造条件,开设更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并努力提高选修课质量,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应有的选择权落到实处,让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课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选修课将会真正落地,课程将会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将会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现有的“统一批发”式的学校课程资源供给模式就必须改革,必须走批发和定制相结合、自给与社会供给相协同的道路。课程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要从单一的学校渠道改为学校、家庭、社会多种资源供给渠道。随着新高考的推进,从必修的课程资源到选修的课程资源供给方式,将会从同质化发展到个性化,从课内供给拓展到课外供给,从校内供给拓展到校外供给。构建新型的教学资源供给渠道和利用方式,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
教学管理上:变革高中教学方式,科学应对高考改革中的新问题。
不分文理科的科目设置方式、学考基础上的选考制以及“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都将带来高中教学方式的巨大变革。一是选考科目走班制教学成为必然;二是学科分层教学也成为必然趋势;三是专项化教学改革将在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推开,而且,实践教学、社团教学、项目教学等都会相继进入高中课程改革之中。走班教学的推进和分层教学、专项化教学的展开,都涉及教学行为、制度与理念等各个层面的整体性变革,它的实质是强调对学生个人选择课程权的尊重。学校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运行机制和模式。
在教学安排上,学校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合理安排高中三年每一学期并学科目的数量和教学进度。对此,要综合考虑各学科课程容量与学习要求、周课时总量和学习时间、学生部分学科(如外语等)两次考试需要等因素进行充分论证。学校要避免因随意压缩非高考科目教学时间而导致学生高中三年学科目数量失衡,按照符合学习活动基本规律和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和进度安排。
保障机制上: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师教研共享式协作。
由于新高考改革将带来学生选科考试、走班教学,学生分科教学和分层教学的需要会大大增加,有限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当务之急。师资配备上,既要解决由于课程建设要求提高后出现的“结构性缺失”,也要面对选课制实施后出现的师资“时段性不足”,还有师资培训和教师积极性调动等问题。学校如何在不大量调整任课教师数量的前提下,高效地调配师资,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非稳定状态的需求,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绩效评价缺少共同的群体和科目基础,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和教师评价,也是一个管理方面的挑战。如果没有合理的评价方式,就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尽管高考改革后高考的高利害属性并无变化,我们也不能只考虑成绩增量变化情况,而是要根据高考改革的要求,增加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升情况的评价。
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制约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应对高考改革带来的教育教学变化,需要教师吃透改革精神,加强教学研究,抓出教学特色,体现出本校教师独特的专业价值,体现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新高考改革后,开展走班教学和分层教学,教学组织工作量大大增加,对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都提出了更高的统筹管理、协同管理的要求。
我校应对新高考改革的“五个关键点”
基于学校实际,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改革,我认为,一是要逐步解决“高考在变”与“教师、教室、管理未变”的矛盾;二是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学生怎么选?”“教师怎么教?”“学校怎么管?”。“新高考三中方案”必须立足校情,脚踏实地,平稳过渡,科学应对,并抓住以下“五个关键点”。
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引领正确的育人方向,有想法才有做法。一是转变观念。学校管理人员、教师要通过对高考新政的学习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办学、育人目标入脑入心,实现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二是聚焦课堂。强化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方式,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三是重视学生生涯规划,具备指导学生生涯规划的能力,实现从“教师”向“导师”的转变。
立足课程建设是重点。
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课程有特色,学校才有特色,构建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开发适合我校学情的学考、选考、生涯规划等校本课程,做好与新高考的核心课程对接;其次要逐步开发学科拓展、人文素养、科学创新、社会实践等课程,为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发展提供课程资源;再次要拓宽课程开发渠道,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资源从“单一”到“多元”,从“校内”到“校外”的转变,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
变革管理体系是关键。
管理是学校质量建设的关键,评价是导向。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高考改革是颠覆式的,与新高考相适应的管理评价需要重新建立,涉及到“学校怎么管?”的问题,如何评价教师、如何评价学生、如何评价课堂、如何评价质量等一系列的管理评价制度必须从头再来,但我认为首当其冲的是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体系,其次逐步建立与新高考配套的管理评价制度,确保高考新政接地气并能落到实处。
实行选课走班是难点。
增加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是新高考的核心所在,是解决“学生怎么选?”的问题,涉及到“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学校师资偏紧、不平衡及条件不完善”的矛盾!结合学校实际,我认为在尽可能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一是尽快启动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通过课程开设,让学生明确:我是谁?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我的特长爱好是什么?我适合做什么?等等,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做好前期准备;二是对教师进行人生生涯规划的全员培训,在新高考背景下,我们的教师要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选课的辅助者;三是尽量采取小走班或不走班的模式,减缓师资短缺、管理难的问题,实行平稳过渡;四是加大对非文化科目特色课程的选课走班力度,进行个性化、差异化、错位化发展,继续加强“一年级一特色,一学生一特长”的特色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改善办学条件是保障。
新高考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一是要解决新高考背景下教师编制偏紧及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二是要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学校的管理、学生的选课走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持;三是要加大对教室、功能室建设的投入,以满足新高考的基本需求;四是要建立学校、家长、高校、社会(社区)“四位一体”的资源共享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被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称为“硬骨头”的新高考改革,如何稳妥推进?2018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接受了中国教育报记者专访。他说:“高考改革的全局性、复杂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挑战,但是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一定要保持定力,每向前走一步,就可以为中小学素质教育、高校人才选拔和招录创造一个更好更大的空间。”新高考改革需要我们教育人坚定信念,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担当!
考研个人心得体会篇六
4月8日,中山纪念中学教育集团举行了历史学科线上教研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现将会议收获与各位老师分享。
本次活动由两个部分构成:首先,我们观摩了火炬一中和浪网中学两位历史教师执教的历史研讨课,并参与评课;紧接着各校区代表教师先后在大会上交流了各地区或学校的复习方案与策略,有针对性的作了细致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
一、复习课要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状化、系统化与结构化。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调动、组织学生围绕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最后在教师的点拨指引下,师生共同完成对某项或某类知识的联想、整理、归纳和掌握。这种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体验。而实际上,我们的一些复习课中,还时常能看到教师在不断地“给予”或“灌输”,这种教学策略从本质上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体验和感悟,没有做到“以生为本”,是没有根基的,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有其特殊性,知识点比较碎、比较散,同时也比较多。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教学任务和学生活动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即紧扣重点、难点、易错点,提高复习课的效率。非重点、易错点,也不意味着不管不顾,可以在巩固练习中适当体现,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理解掌握。
二、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教学资源,提高历史复习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我所理解的“优化”教学设计,并不特别针对教学内容,更多是强调教学方式的改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设计学生活动。我们平时理解的教学资源更多的是课本、辅导书,范围不够宽泛。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如我们的本土资源、校园生活、时政新闻等都是非常好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采用这些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学生更乐于参与,同时也为同学们使用历史创设了一个个真实的学习环境,相比那些构思出来的、冷冰冰的语境,学生更容易也更乐意表达,效果也就相对好一些了。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教师“沉”下去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运用能力。近几年,我们从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以及各种历史期刊中都不难发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案例越来越多。
正如上面所说,大家越来越重视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但在实践中,我们又不难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真重视还是假重视?有时候我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学生的问题,认真钻研学法,“沉”下去进行细致的、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更多的时候是些表面上的重视,更多的大而化之的要求或粗线条的指导,欠缺具体的、明确的、细致的建议和引导。我想这两种指导的结果大家都能够想象得到,这也为我以后的历史复习指明了方向。
考研个人心得体会篇七
考研经验贴以及各种冲刺计划,可谓是考研人代代相传的考研百科大全,没有任何功利与胁迫,写的是师兄师姐的一片冰心,读的人更应该是汲取一份信心而不是徒生艳羡。如何合理地运用经验贴,获得更大的受益,正是值得考生思考的?带着这一疑问,老师跟大家一起做如下探讨,愿帮助大家在浩如烟海的经验贴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宝典。
第一,读实战,置身考场,提高战斗力。
经验贴是考研党们在身经百战之后所总结的一部部武功秘籍,在别人的经验里汲取营养,是避免自己犯错误的一大利器。考研和高考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除了二战之外,你根本就没有机会去通过多次考试来锻炼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答题方法,所以,考研经验贴这个时候起到了很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遇到经验贴之后,一定要留心经验贴中关于"时间规划"、"任务量规划"以及各种"参考消息"的内容,然后参考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设定。
第二,读心态,直面他人脆弱点,锻就强大心理。
备考期间,大多数人会感到焦虑无助,老师推荐你在感觉动力不足,焦躁不安的时候去读一些经验贴,因为你总能找到跟你相似的境遇。相同的问题,看他人是如何解决的。面对自身的负面能量,及时吸取前辈经验,学会平和地对待困境,会是更加成熟的一种方式。掌握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是坚守自己不动摇的基础,有了这些,你离成功会更进一步。
第三,用他人的方法,走自己的路。
很多大牛经常会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确,这个世界上跟随者太多,但成功者却没有几个,在效仿别人经验方面,万不可全盘照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知识积累,阅历,生活习惯,等等,需要借鉴的是别人的经验中适合我们的部分。曾听一位考生说,他考研时曾经把一篇考研经验贴作为疗伤灵药放于枕边,感觉无力时就拿出来读一读,不是看学姐写到的各种方法,而是体会学姐考研过程中的苦痛,感怀那位学姐的十分坚定和十二分努力,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不要懈怠。
以上就是老师为大家整理的考研经验贴的正确打开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一千位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来决定自己的汲取程度及内容。
考研个人心得体会篇八
虽然x高考题的难度和我们全国卷是有区别的,但是理念都是一样的。首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其次就是考查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所以,高考题的素材全部都来自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用活生生的例子,考察学生对待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首先从理念上再次刷新了我的思想,复习不是教给学生知识,也不是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而是先抛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才考虑用哪一部分的知识去解决。所以在我们以后日常教学中,不是先讲授,而是先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怎么搭建层层梯台,最后共克难关。在我们进行备课,就要特别精选习题,改编之后,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课本上找,或着小组讨论,这样让他们得到的答案才会更真实,他们记忆的效果才会更快速,更准确。学会了知识,更掌握了方法。
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奋斗到底的精神。高高:。
高考对全国考生都是公平的,不要总是抱怨某些省的分数低,某些省的高校招生投放比率高,这些目前都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学,会学,巧学。在平常给学生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层层递进,从基础题到能力题,再到拔高题,最后再到高考题。高考题也不是遥不可及,它更多还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相信学生的成绩也是一点一点的往上涨,最终一定会是一个完美的结果。学生要坚持,老师也要坚持,在坚持中不断的相互鼓励,收获的不仅是成绩的进步,也是精神的锻炼。
另外,研究高考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高考题代表一种导向,每年出的重点知识总是在不断地交叉和重叠。虽然题目的形式不一样。但是它的知识内涵和原理还是相同的。因此在平常的课余时间里,需要把近十年的高考题进行分类汇总,就会发现高考题出题的一般规律,一定都是主干知识,不直击热点,但一定来源实践。目前高考提出的三大方向,一是呈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二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探究农事活动地理原理。在这几年的高考中,全国各类试卷都有呈现,这就是地理的热点。我们要捕捉到这些热点,就会在生活中关注这些热点,课堂上,习题中都会为学生把握住重点,拓宽他们的思路,打开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用知识,用经验,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
最后,王公月老师又讲了讲自己对模板的看法。现在很多老师都认为高考题出题灵活,根本不需要记住很多模板。王老师说,模板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我们不是去要求背记死的知识模板,而是记住结构性的知识模板。这个结构性的知识模板就是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会推测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势,也能倒推事物的形成过程。高考确实是情境命题,但我们只要有这种结构性模板,就可以利用新的材料进行处理和加工,用科学的地理思维去应对新的问题。
对于区域地理,王老师的要求比较高。他不但要求了解区域的概况,还要特别重视区域的差异。因为高考地理唯一不变的地理元素就是区域定位,只有准确定位了,才能够对当地的环境有一个非常好的背景知识,才能驾驭新的信息。
总之,任务很艰巨,道路很漫长。我们只有俯下身来,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研究,认认真真思考,兢兢业业努力,才能取得高考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