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优秀13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一
时间:xx年x月x日
地点:xxxxxx
1.调查地点:xxxxxx
2.调查对象:村委会以及当地的村民
3.调查背景:
近年来家乡发展迅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312国道和西合铁路穿境而过,以及近年来沪陕高速,西商高速等的开通,比亚迪等的入住,使得沙河子镇也重新定位为省级工业重镇。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再熟悉不过了,在这一切带给家乡美好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环境方面。昔日的青山绿水,碧水蓝天不见了踪影;昔日的“秦岭最美是商洛”不知要从何谈起;而那昔日引以为豪的“一江春水送北京”早已显得是那么的荒唐可笑(流经舒杨村的丹江河是丹江口水库的一级支流,而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的水源地)。山林树木锐减,荒山裸露,雨季来临,山洪、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日常生活垃圾开始爆炸式增长,在城市式环境卫生尚未普及至此,而且人们环境意识尚未脱离乡村生活模式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垃圾随处倒,怎么方便怎么来的生活恶习,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变得惨不忍睹,到处垃圾成堆,各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恶臭飘飞,整个就一郊区垃圾厂。此外,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还在采取老的发展之路,重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可执行发展观贯彻不彻底,工业污染加剧,河流污染严重。总之,农村环境正在恶化,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4.调查目的: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家乡进行调研,目的在于唤醒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提醒政府等相关部门增强对农村地区环境的重视程度,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民生,为“为中国梦”添砖加瓦。此外,也借此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加以实践,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努力将自己历练成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也为“中国梦”进献自己的一点点微薄之力。
5.调查过程:
在调查开展的前期我先提出了一下几个问题:我村环境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突出的矛盾?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为了解我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我对我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简单调查。先后采访了村支书、几个村农户和几个养殖专业户,此外还对镇上的'两家大企业,询问了他们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一些情况,它们是比亚迪商洛实业有限公司和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因为这两家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两家企业,是当地污染最大的两家企业。还对本村的大部分地区进行的实地的观察。最后,在这些走访、询问、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写下此调查报告。
(一)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基本上没有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等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
(二).水危机
一方面,是饮用水方面。虽然本村基本上饮用的蓄积山泉供应的自来水,因此饮用水目前还未受污染过,饮用水水质目前还算合格。但不排除的工业污染继续严重的情况下,污染物经过雨水而汇入自来水供应系统内,就将影响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就是农业用水方面。由于当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河流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污染,难以在用到农业生产上,此外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造成需水量的大增,因而地下水过度采取,导致水位下降,以难以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其他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基本无相关的设施,基本处于无序排放;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业退水污染,主要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三).空气污染
当地虽处于山区,总体植被覆盖率还是较高的,但当地空气已经受到污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地冶炼,化工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公司大都没有承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治污排污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如果再任其发展,不加以治理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也即将成为当地人民的“隐形杀手”。另一方面,就是农忙季节的农作物秸秆焚烧,由于当地耕地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的集中回收再利用,因此农民还是普遍采取传统的直接焚烧,这就造成了空气的污染,虽然秸秆焚烧是具有时效性,季节性的,但大量的集中焚烧,对空气的污染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1.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体。应以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推进新农村清洁工程,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改善村容村貌状况方面主要有一下几点建议:
要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群众是农村垃圾等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成效。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等农村环境情况的宣传教育,利用农村人口学校及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建立完善环保制度,实行责任制,对村民门前实行三包、村干部分片包干制度,由村委会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好的表扬奖励,对违反环保规定有损村容村貌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纠正和改进。
2.饮用水安全,向来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针对本村的水危机,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完善村内的供水体系,将其正规化,政府应该建立正式的供水公司,负责农村的饮用水供应,放弃传统的由村自行负责,出了问题无人问津,村干部相互推诿,最终损害村民利益的现状。
相关的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的自己的社会责任,进行污水达标排放,相关部门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的监管职能,保障人民的利益。
3.本村所处的地方,空气污染虽然尚不是很严重,但也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有一下几点建议:
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还自己的职责。企业做到改进技术,减少排放,政府起到自己的监督作用,共同致力于环境的保护。
村民也应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放弃自己传统的秸秆焚烧相关,政府也要鼓励相关的秸秆回收利用企业,积极进入当地,开拓市场,实现当地的秸秆利用回收。
这次调查虽然时间很短,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农村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个方面,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一次升华,也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次历练,它也促使我们来思考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二
七里桥镇观音堂村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浯溪镇东南方向,距县城仅3。5公里,3路公交车从县城直达七里桥镇上,该村紧邻镇政府,离七里桥镇街道不足500米,祁羊公路(县道)穿村而过,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是镇里重点发展的6个行政村之一;全村现建有3公里多的通村联户水泥路,实现了对全村各组的覆盖,通户率达95%;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08户,共1125人,其中党员35人;全村地势较为平缓,有多座100—300米的小山,山上多种植油茶、柑橘,该村相对本镇其它村来说,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均占有率较高;全村80%的成年人以在家务农为主,20%的外出经商务工,村里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目前,由于受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该村仅有一家私营锰矿加工冶炼厂,这是村里唯一的吸纳就业和给村里创收的经济实体。20xx年,七里桥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动员全镇力量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县里也给予土地、财税、融资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镇财政还拿出一部财力鼓励作为招商引资杰出单位和个人,目前。该镇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协议金额已过千万,种植漆树的投资项目已经在该镇乌山冲村破土动工。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该镇其他一些行政村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瓶颈,以下几点是在调查观音堂村中发现的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观音堂村全村90%左右的农户增收渠道主要靠务工、养殖和种粮三种方式,少数人通过经商发家致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稳定并逐渐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资、饲料价格等大幅上涨,增加了种养殖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规模化产业的形成,同时受疫病、市场风险等的不利影响,抵销了农作物丰产带来的增收效应,农民的种养信心依然有较大上升的空间。据村里会计苏祥发反映,当地20xx年尿素价格上涨到了每吨1850元左右,其它需求量大的.化肥价格也继续保持高位,农膜中地膜价格每公斤13元左右,农资价格较去年增幅达20%左右,虽说有一些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因素。二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受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预期收益的不乐观的影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据调查,每亩田从种到收的购选种子、抽水费、播栽人力、田间管理、收割等花费不低于500元,按最好年景每亩田一季产稻谷550公斤每公斤1。8—2。1元的收购价测算,除去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每亩只有300—500元的纯收入,如果加上种第二季440公斤左右的亩产量,每亩可以再增加300—400元的纯收入,那么一年好的年景中每亩的纯收入在700—900元左右,平均每户以5亩田来算,一户每年从种植水稻的角度来说,可以有3500—4500元的纯收入,这与一个中青年熟练农民工一年在外务工所得的平均年收入8000—10000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这还需要很多有利条件的支撑才能实现。在此基础上,农户想继续保持增收就显得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体现,也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以及劳动力缺乏等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亟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
二是农业基本设施投入不足。该村现有的水库、水渠、提灌站农业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近些年新建较为先进的比较少,这样不仅在总量上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质量上也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众多农村的社会矛盾依然比较简单,但在农业生产高峰时期,当地的农业生产设施远不能满足众多农户的生产需求,因此造成了一些影响农户之间产生矛盾的问题,有些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化,从而影响农村的稳定、发展与和谐。该村作为县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基础设施在全镇属于上游水平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那些条件较差的村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资源的不均衡和分配的不公平,可能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谐的不利因素。对于如何有效改善本村的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村里的"一事一议"制度显得不足,镇里对加快全镇农村基础建设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显得捉襟见肘,想得而做不到。
独将"游离状态,生产效益不明显,制约了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户的抗市场风险能力依然不高,在当前粮食收购中买方居于主导地位的局面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三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20xx年2月x日—2月x日
地点:xx省xx市xx镇xx村
组织者:xx省xx实验中学
概况:
xx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四
嘉峰村全境面积约13平方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潘庄村约3.5公里,离沁水县城约60公里。全村农业人口1032户,2736口人,耕地面积1200余亩,党总支部下设7个分支部,共有党员110名,其中女党员16名。村委会下辖14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68人,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共14名。
嘉峰村是全县的经济强村,早在1995年就率先在全县跨入了小康村行列,xx年又率先跨入全市的宽裕型小康村。有年产30万吨煤矿一个、两个福利储运站,联办选煤厂一个,个体养殖户5家,商业户60家,饮食业50家、工业户15家、服务业30家,建筑业3家,运输业130家,村内设有高标准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配套建设先进的教育网络。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家家用上了瓦斯气、自来水、闭路电视,村民的日子过的很富裕。
在xx年,由于村办煤矿政策性关掉,随后又发生了金融危机,村里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应对这样一个人口大村,没有群众收入可不行,村两委认真思考转型发展的出路,经反复研究论证,确立了依托寺河、沁和等企业带来的人口聚集效应,大力发展商贸业、畜牧养殖业,实现商贸兴村、养殖活村的转型发展新思路。几年来,围绕这一转型发展思路,先后完成了沙河口商贸区、沙河口菜市场、通站路商贸区三处共3万平方米的商贸房建设工程,安排商户232户,xx年,总建筑面积为47000平方米的嘉峰商贸城也装修完工,可带给沿街商铺165户,在大力发展商贸业的同时,村两委还大力宣传和鼓励群众充分运用省、市、县畜牧养殖扶持政策发展畜牧业,全村畜牧养殖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养殖户由原先的5户发展到此刻的13户。在千方百计解决村里经济危机的同时,村两委也十分重视村民的精神礼貌建设,xx年,占地面积13066平方米的嘉峰文化活动广场全面竣工,它的如期建成,解决了村民活动、健身无场所的忧愁。村内现有七支健身队、秧歌队、门球队,文化活动广场设有乒乓球室、篮球场、图书室,室内藏书达1500余册以上。
村两委成员在支部书何书福和主任刘沁峰的带领下,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必须的成绩。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圆满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受到镇党委的表扬。
村两委干部坚持与时俱进,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带给坚强的组织保证。
投资195万元完成了3000米的户户通工程,大大改善了老百姓的出行环境;
投资100余万元为文化广场安装led显示屏;
投入140余万元完成了2600米的污水管道处理;
投资13.49万元,为全体村民缴纳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参保率100%;
投资1万元为68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关爱银龄,助老御险;
投资16.92万元为我村356个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费;
投资60余万元村整治村内环境,包括有专职的保洁队伍和车辆,大街小巷清扫环境卫生人员达84人,做到房前屋后无淤泥、无垃圾、无粪便、无污水。
目前,修建公墓的事也被提上议程,现已动工。年底还将为考上高中、中专、专科及本科的学生给予1000-6000不等助学金和为全体村民发放每人1200元的生活补助费。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村两委一向对本村的信访稳定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嘉峰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群众上访事件。
全村综合治理工作也稳步开展。两委干部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经常深入组户,用心帮忙广大群众消除纠纷,化解矛盾,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可能引起上访的不良因素,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确保村子和谐稳定。
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嘉峰村人多地少,人均不足半亩土地,农业经济结构相对单一。
2、煤矿停产,村民就业问题显露。
嘉峰煤矿政策性的关掉,使得靠煤矿吃饭的村民暂时无法就业。同时,受传统保守观念的制约,他们很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到其它地方发展的,再加上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因而他们就业相当困难。
3、流动人员减少,影响了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经济严重下滑。
本村煤矿及周边煤矿停产,导致流动人员的减少,进而影响了嘉峰村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发展,其经济业绩一路下滑,影响了本村村民的经济来源。
4信息不畅。
一、些农民虽然创业热情高,但文化普遍偏低,对信息掌握、分析潜力弱,创业的专业知识素质和技能较低,盲目性大。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心发展群众经济
用心开展招商引资,寻求有价值招商线索。鼓励引导自主创业,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解决我村出现的空巢现象、留守问题以及无年轻党员问题。用心排查招商引资线索,寻找好的招商信息平台,要鼓励优秀青年创业,以一带百,全民致富。
本村几乎没有群众经济收入,村级财政状况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推荐思考筹建村办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能够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2、培训党员
推荐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村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用心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潜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增强我村基层组织活力,更好地与时俱进。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今后我会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实施对口培训。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定期组织收看,为党员干部播放政教视频,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其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农民观看种植、养殖科教视频,用科学知识与土经验结合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4、发挥优势,注意各类信息动态
及时收集各类科技、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作物销售渠道,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教会他们用网络与外界沟通,开阔视野。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五
我与市农村办、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两工及堤防保护费取消后,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
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10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垸一线大堤全长503.7公里。到目前为止,按二期治理设计标准,重点垸还有52公里未达标;按历史最高水位标准,未达标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总长的69.89%;此外,尚有病险穿堤建筑物77处,当冲当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处,两水夹堤39处,每年汛期险情不断。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单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2个,一线大堤全长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当冲,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三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六
为了解当前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态势,掌握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情况,以便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生产发展工作,本人以所驻的石浦镇坦塘村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关系为切入点开展了调查。
应当说,当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有利因素看:一是适宜开展大面积的土地开发项目,发展规模农业。由于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大批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许多外出经商务工户把全家的承包地、自留地都出租给同村农户,因此,使农村中部分有能力也有发展农业规模生产意向的农民有了一个机会。如本村葡萄种植大户李善泽,在本村租种7亩,还在邻村租种12亩,成为象山的葡萄种植大户。
二是有助于扩大城乡交流,减少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但是由于历史的和教育上的原因,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生活方式还比较落后,科技水平也相对较低。通过广大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带回的不仅仅是金钱,更为重要的是带回了城市的集体合作思想、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的问题更加突出。可以说,坦塘村绝大多数外出农业劳动力并不是靠种地养活不了全家才外出经商打工的,他们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才弃地而去的。而这部分人中绝大多数恰恰是原来村中种植业的骨干。如村民洪昌根,务农二十几年,当生产队长也有十几年了,对种植业特别是柑桔种植相当在行,今年8月全脱产去上海务工。据他说,种一亩西瓜要先后投入近百元,辛辛苦苦管理三个月,最多能赚一二百元,还要“靠天吃饭”,收入没有保证。而每天做做短工也有30-50元一天,做一个星期就比种三个月地收入高。
二是部分土地出现抛荒现象。有些农户三家三口、四口外出务工,承包地未能转包,无人料理,致使出现抛荒现象。许多柑桔任由自生自灭,使柑桔树生产力逐年下降。
三是投入农业再生产资金减少,效益农业发展缓慢。目前坦塘农业生产中除水产养殖业投入资金在增加以外,其余种植业资金投入仅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农民把外出务工的收入主要用于住宅改造和子女教育方面,对发展效益农业、改良种植品种的兴趣不大。
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却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农村缺少合适的干部人选。因为农业种养殖生产无法获得较高的收益,绝大多数懂经营、有致富思路和开拓精神的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经商务工。和当前许多农村一样,坦塘村常住人口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目前,坦塘村共有党员17人,除了3位年老的以外,其余14人中有9人外出经商务工,而且均是党员中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30岁以下青年大部分长年在外,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难度较大。
二是党员干部在村时间减少,降低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由于党员干部大量外出经商务工,住村时间短了,他们与村民接触的时间相对少了,也较少参与村务事务,与群众感情也就相应地疏远了,因此在村民中也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在坦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完全落在村支书和村主任身上,一旦他们退职,就无合适人选顶替。
三是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增加。大量劳动力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转移,使镇乡党委不能及时掌握农村基层党员的动向,缺乏对农村基层党员管理监督的有效手段。由于广大党员的流动性,镇乡党委和村党组织难以集中人员进行统一宣传教育,使近年来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几乎是个空白。
一是加快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建设,尽量就近转化劳动力。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效益的相对下降,产生的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需要选择新的就业门路。结合我县广大中心镇周边农村实际,要加快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建设,扩大城镇人口容量,扩大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就业机会。就近就地转化农村劳动力,还可以减少农民外出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农村与城镇的一体化发展步伐。
二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有资金、有技术、懂经营的农民发展规模农业。鼓励致富了的外出经商务工农民进城居住,提高农村人均耕地面积。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完全分离,方便外出经商务工的农户将自有土地长期转包给其他农户,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规模效益。
三是开发农业合作项目,增加与外地的农业交流,开拓农民眼界,鼓励年青人回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鼓励外出农民来象山投资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使本地农民直接地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改变年青人对农业生产“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偏面看法,树立农业产业思想,引导年青人回乡从事农业生产。
四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为契机,广泛深入地对农村基层党员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加强对党员管理,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明确各地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使党员走到哪里都有组织的关心帮助和管理监督。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党员进行党性、党风教育,提高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七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于20xx年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共涉及17个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力图以此调查摸清实际,为关心新农村建设的各方提供一份研究和决策依据。
集体经济告急,近1/3已资不抵债
总体上看,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多数村庄的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有将近一半的村庄集体收入还不到5万元,而低于10万元的占到近60%。另外,收入高于50万元的村占22.6%,高于100万元的`村占到16%。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平均值为190.8万元,剔除少量超过1亿元收入的特殊样本后,平均水平为9.2万元。
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集体经济实力差距明显。西部、中部各有91.4%、75.9%的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而东部有近60%村庄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其中有33%的村庄超过了100万元,而在西部和中部只有3.9%和1.2%的村庄能达到这一水平。
剩余劳动力所剩无几
此次调查涉及xx年212.73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从就业结构看,每个村平均拥有劳动力1081人,务农的占52.1%,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占21.06%,外出打工的占26.51%。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农村劳动力已转入非农产业。表7可见,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出的比例都比较高。东部地区的农村是劳动力的重要流入地。平均每个村吸收外来劳动力491人,外来劳动力与本村劳动力的比例接近1:3。
农民外出打工出现新迹象
长期以来,农民外出打工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候鸟式”流动,即农民外出务工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往来;二是“兼业式”流动,即农村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季节性地外出打工。此次调查表明,农民外出打工出现了两个新的迹象:一是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占到较大比例。调查表明,以常年外出计算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平均为18.1%,其中东部23.55%,中部13.69%,西部13.6%。这表明转入非农产业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接近40%的属于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业;二是举家外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占到一定比例。从调查结果看,举家外出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平均为5.29%,东部4.71%,中部4.99%,西部6.61%(2)。与劳动力转移率的地区性差异截然相反的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举家外出率最低,而西部举家外出率最高,常年外出的劳动力中已经有1/3实现了举家外出。这次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正在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就业兼业性减弱;由“候鸟式”流动向迁徙式流动转变,转移稳定性增强;由城乡间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逐渐增多。
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向外转移
各村拥有的30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为299人,东部323人,中部260人,西部298人。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构成看,常年外出打工或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全部村庄平均为154人,东部182人,中部120人,西部144人,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比例平均为54.12%,比所有劳动力的转移率47.9%略高。
在该项调查中,74.3%的村认为本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出去了,只有1/4的村认为本村还有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这次村级调查的对象是村干部,可以看出,大部分村庄的于部认为能够转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已经转出,他们大都对于青壮年劳动力供给的情况表示担忧。我们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的进一步考察发现,近1/3的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率都在80%以上。而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率在80%以上的地区,大部分(57.1%)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3)。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八
山西省代县xxx乡xxx村
调查和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社会各界关注、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村民的文化娱乐;
2、村里的党政建设;
3、村民的收入和消费;
4、新农村建设情况。
该村15岁以上村民。
随机调查,以实地走访调查为主;
问卷填写及回收情
村位于雁门关旅游路,距县城约7公里,比较偏僻没有公交车通行。全村国土面积,共五个村民小组,190户,总人口684人,实住人口480人,党员16人,可用耕地面积亩,其中玉米面积面亩,20xx年玉米产量达到3100吨。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万元,人平纯收入实现元。村级公路硬化累计达到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该村地域宽阔,有平原、山坡,可开发的潜力很大,林地面积地多亩,养猪、养羊、养牛的条件得天独厚。20xx年生猪出栏头。
所谓“新农村”包括几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基本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
2、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4、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农民劳动力素质较低,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耕种较低,且对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时农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普遍存在,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对进一步开展农业产业积极性不高。
4、农产品的加工还处于原始的阶段,对农产品的精加工较少,因而对农产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对外竞争力是严重的阻碍。
5、在调查中85%的村民对国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不了解的态度。
通过村书记以及对部分村民的询问,本村60%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玉米及其它家产品。38%的村民农闲时节到附近的工厂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费是学生,35到55岁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来支付学生的各项费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够支出。
村内没的专门的娱乐场所,也没有可供休闲的场所,村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通过这次调查以下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2、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级干部的重要依据,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3、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4、加强对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农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制的建设,供他们能够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5、增加农村的娱乐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场所。
6、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以解决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干部应该加大对新农村政策的了解和“三农”的认识,政府、给予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支持,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优势,为农村干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做出贡献。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九
山西省代县xxx乡xxx村
调查和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社会各界关注、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村民的文化娱乐;
2、村里的党政建设;
3、村民的收入和消费;
4、新农村建设情况。
该村15岁以上村民。
随机调查,以实地走访调查为主;
问卷填写及回收情
村位于雁门关旅游路,距县城约7公里,比较偏僻没有公交车通行。全村国土面积,共五个村民小组,190户,总人口684人,实住人口480人,党员16人,可用耕地面积亩,其中玉米面积面亩,20xx年玉米产量达到3100吨。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万元,人平纯收入实现元。村级公路硬化累计达到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该村地域宽阔,有平原、山坡,可开发的潜力很大,林地面积地多亩,养猪、养羊、养牛的条件得天独厚。20xx年生猪出栏头。
所谓“新农村”包括几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基本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
2、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4、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农民劳动力素质较低,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耕种较低,且对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时农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普遍存在,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对进一步开展农业产业积极性不高。
4、农产品的加工还处于原始的阶段,对农产品的精加工较少,因而对农产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对外竞争力是严重的阻碍。
5、在调查中85%的村民对国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不了解的态度。
通过村书记以及对部分村民的询问,本村60%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玉米及其它家产品。38%的村民农闲时节到附近的工厂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费是学生,35到55岁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来支付学生的各项费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够支出。
村内没的专门的娱乐场所,也没有可供休闲的场所,村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通过这次调查以下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2、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级干部的重要依据,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3、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4、加强对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农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制的建设,供他们能够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5、增加农村的娱乐设施,为农民提供休闲场所。
6、多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产业,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以解决农民创业的经济忧虑和技术忧虑。
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干部应该加大对新农村政策的了解和“三农”的认识,政府、给予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支持,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优势,为农村干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做出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十
(一)基本概况
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08所,其中:小学168所(含教学点51个),初中4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7所)。20xx—20xx学年度,全市小学师生比1:14·7,其中:城区小学师生比1:18·2,农村小学师生比1:12·7;全市初中师生比1:10·6,其中:城区初中师生比1:15·4,农村初中1:7·3。
(二)发展状况
1、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财政教育投入保持稳定增长。20xx年,全市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内拨款59438·1万元,比20xx年53060·6万元增长了12%,20xx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6878元,比20xx年5886元增长了16·9%。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农村小学585元/生、年,初中785元/生、年;城市小学384元/生、年,初中530元/生、年)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两免一补”范围不断扩大,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同等享受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全部享有生活补助并及时打卡发放到人。
2、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市义务教育校安工程建设于20xx年基本结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校舍,分别进行了加固或拆除新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有了切实保障。自20xx年起,我市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从图书(初中每生20册,小学每生15册)、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中小学实验室设备仪器及中小学教学器材(音乐、体育、美术、卫生、数学、地理)等4个项目,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技术装备。目前,已完成115所中小学装备任务,完成率达73·72%,余下学校将于20xx年底前全部完成。
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多措并举,着力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结合城市发展建设,城区相继新建了11所设施优良、功能比较完善的标准化小学,6所初中实施了扩容和配套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市12个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分别建设了集学习、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少年宫”;结合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项目,在配齐配足常规教学设备、器材的前提下,努力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设施设备配置,“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普及率逐步提高,40所中小学更新了计算机教室,37所中小学的教室安装了教学电子“白板”,全市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扩大。
3、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得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按照新的标准,重新核定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建立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努力优化教师结构。20xx年以来,全市在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中,共招录156名中小学教师,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缺科教师学校倾斜,使中小学开齐课程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鼓励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对在农村中小学工作的教师,分别给予每月70元、100元的岗位补贴,坚持教师职务评聘须有农村学校1年以上工作经历,坚持城区补充教师从农村中小学公开选调;扎实开展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完善了市、乡、校三级培训网络,xx市教师培训基地通过了省级考评验收。仅20xx—20xx学年度,各层次、各类别教师培训达9000人次,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学校结对合作,以强帮弱共同发展。建立了城乡间和跨区域中小学结对合作机制,城乡学校结对合作数量进一步扩大,首批12所义务教育学校与庐阳区相应学校顺利对接。结对学校围绕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学实践、学生活动、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交流帮扶,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水平。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各类称号优秀教师3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0人,骨干教师330人,师德先进个人12人。一支由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优质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
4、素质教育质量提升成效明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初步形成,以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工作效果明显。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活动有效开展。仅20xx年,我市中小学在参加省及合肥市举办的各项竞赛中,有近100项获奖。烔炀中学的机器人足球参赛队,荣获省一等奖并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三等奖。人民路小学的书法选手,荣获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二等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体育列入中考科目并得到加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成长的新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中招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将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80%分解到全市初中学校,城区3所省级示范高中顺利实行联合招生,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义务教育与先进县区相比,与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还有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现有布局不够合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xx市区规模不断扩大,入住人口日益增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城区学龄人口不断上升。同时,受此影响农村学龄人口下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有布局与适龄儿童少年就学不相适应问题比较突出。
1、主城区公办初中布点不够,容量不足,大班额严重。城区现有公办初中8所,位于主城区6所,城乡结合区2所。近年来,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学人数逐年增加,20xx至20xx年平均每年递增4%,每年增加在校生约700人,其中:初中学校每年增加200人。20xx年,城区公办初中在校生7564人。从学生分布情况看,主城区二、三、四、七中四所学校在校生6673人,占城区公办初中在校生总数88·22%。就其规模容量而言,二、三、四、七中四所学校初中总规模为108个班,标准容量5400人,而实际在校生已超标准容量1273人,导致各校班学额都在58人以上,均超过了省定50人以下的班额标准,三中和七中甚至存在60人以上的过大班额问题。就主城区初中现有布局来说,城东区域仅有油泵厂学校且为单班规模、办学条件又相对较差,已不能适应该区域适龄儿童少年上学需求。同时,随着城东区域的建设发展,就学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2、农村小学布点多,生源少,教育资源分散。由于进城入住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断增加,农村学龄人数逐年减少,20xx至20xx年平均每年递减4·6%,每年减少在校生约1500人(小学800人,初中700人)。农村中小学布局虽然作了不断调整,但就目前现状而言,布点多、生源少、教育资源分散的问题依然明显,尤其在小学表现突出。20xx年,全市农村完全小学97所,小学教学点51个,仅完全小学数则占全市完全小学总数82·9%,而农村小学在校生22640人,却只占全市小学在校生总数53·98%。从农村小学学生分布情况看,全市17所乡镇中心小学在校生11771人,而另外80所村级完小和51个教学点的在校生只有10721人。据调查,在80所村级完小中,50名学生以下学校有18所;在51个小学教学点中,20名学生以下教学点有35个,其中10名学生以下的还有24个。这些规模过小的完全小学和教学点,不仅占有了相当的教育资源,也成了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城乡间、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仍然较大
一是城乡间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近年来,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所小学有11所为新建的标准化小学,8所初中有6所实施了改造工程,具有良好办学条件的中小学已达到了61%。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虽然也得到一定改善,但与省颁办学标准要求,与主城区学校相比,依然落后。据统计,农村现有113所义务教育学校中,55所农村中小学教辅用房不足,须设置的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语音室等没有配齐,其中:38所学校仅有教室和办公室,相应功能室严重缺失;所有学校运动场地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运动场仅仅是一块圈地,体育教学和学生健身运动难以正常开展;38个农村中小学食堂,有27个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未能取得餐饮许可证。
二是区域内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城区仍有11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尤其是油泵厂学校和亚父初中,仅有一幢教学楼,缺乏基本的配套设施。农村大多数村级完小在教学辅助用房、功能室配置,校园道路、运动场地等基础设施方面也都相对较差,明显落后于中心小学。
(三)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结构失衡
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队伍主要存在结构性不合理。
一是学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表现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学科专任教师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50人,体育教师157人,美术教师93人,信息技术教师19人。从这些教师任教学校看,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小学和部分乡镇中心学校。农村绝大多数学校缺乏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难以有效落实。按照部颁课程计划测算,须增配音乐教师73人、体育教师15人、美术教师38人、信息技术教师74人。
二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据统计,全市初中、小学51岁以上的教师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23·5%,而30岁以下的教师只占7·6%。农村中小学51岁以上的教师,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教育规模扩张时吸收的民办转正教师,普遍存在教育观念更新不够、使用现代教育设备能力较差、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等问题,也对教育创新、增强教育活力产生直接影响。
(四)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
一是校园网络连通不足。我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161所中小学,还有37所小学及教学点宽带没有接入,宽带开通率只有80%;再根据省定标准,义务教育6—12班级的学校要配备1—2个计算机教室进行计算,我市义务教育学校计算机教室缺少近90间。
二是计算机数量生机比偏低。目前,我市计算机生机比为15·2:1,师机比为3·9:1,与省定生机比12:1,和师机比1:1标准相比,缺少学生用机1000台,缺少教师用机2730台。
三是信息化设施缺乏。我市现有学校广播系统98套,监控系统54套,对照省定基本标准,校园广播系统缺48套,监控系统缺92套。对于其他语音教室、课堂教学录播系统、电子阅览室、在线课堂教室、校园电视系统、一卡通系统和移动学习终端等选配标准我市基本没有配备,缺口更大。
(五)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缺位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自身指导、监管缺乏精细。在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按照上级规定动作部署多,创新超前举措少;在教育教学管理建设上,宏观条款要求多,出台细化办法少;在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监管上,以文转文、以会贯彻多,具体检查督促督办少。
二是一些学校办学质量目标和竞争意识淡薄。一些学校校长办学思想模糊,没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发展目标,自以为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弱,只求平安无事,不求提高办学质量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教育教学管理粗放,工作缺乏计划性、统筹性,只应付主要科目教学,不能开齐开足全部课程,艺体和实践活动不正常,学生素质教育要求难以落实,教育教学质量低下。
三是少数学校执行办学行为规范不严。少数学校贯彻落实办学行为规范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应有管理制度未建立,已有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学校管理松散,对教师教育教学放任自流,缺少检查、督促、考核等监管机制,违规办学行为时有发生。
(六)校园安全保障比较薄弱
校园安全是教育管理的第一要务,发展教育的同时更要全力维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我市校园安全形势基本良好,但仍存在影响校园安全的薄弱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校园安全管理队伍不完善。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涉及面广,范围大,头绪多,任务繁杂。我市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任务主要由学校的政教处、总务处或德育处承担,有的学校涉及到几个部门,管理人员也都是处室负责人兼任,容易造成主次不分,职责不明,多头管理,相互推逶的混乱局面。因此市教育局和各校成立专门的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是做好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的保障。
二是校园安全防范设施不到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学生食堂48个,由于硬件设施不达标,32个食堂不具备办理餐饮许可证条件,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多数学校未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少数学校视频监控数量不足,所有学校视频监控未接入公安网,未安装一键式报警设施。校园专职保安配备率虽然达到了100%,但仍有92所学校专职保安只配备1名,达不到校园安全防范要求。少数农村偏远地区学校仍不能达到全封闭管理,安全防范存在隐患。全市规模较大的学校没有编制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人员,达不到国家十部委局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
三是校园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全市多数学校门前存在无证经营食品和流动摊点现象,虽然经过整治,但反弹现象严重,极易造成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少数接送学生车辆存在超员现象,学生上下学乘坐“三无”车辆时有发生,城区部分学校上下学时段门前交通秩序比较混乱,公路沿线少数学校门前警示标志、减速带等交通安全设施不完整。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经常发生,“黑网吧”屡禁不止。
四是校园安全事故处置困难。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偶有发生,但一旦发生后学校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家长和社会总是将学校推上事故的风口浪尖,并且很少有家长愿意走司法途径,导致调解过程漫长,容易激起家长和学校的矛盾,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受使用权限的制约,无法支付因校园安全事故而需要支付的补偿款,增加了调解难度,增长了调解时限,易引发校园伤害事故。
当前和今后几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认真落实《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落实措施,加快推进步伐,整改薄弱环节,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一要进一步加强达标建设,确保通过省和国家评估认定。按照省及合肥市统一规划和要求,我市20xx年要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20xx年要接受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督导评估,20xx年要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认定。深刻把握省与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要求,认真分析、判定我市每项指标的达标程度和薄弱环节,攻坚克难,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提升达标水平,确保如期通过省和国家的达标认定。
二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促进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根据城乡地理环境、年度出生人数、学龄人口分布与流动以及“三中全会”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可生二孩政策产生出生人口变化趋势,科学合理制定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我局建议,按照每1万人口布点1所小学,每3万人口布点1所初中的.原则,到20xx年全市小学布局83所,教学点29个,其中:城区完小16所,农村完小67所,教学点29个;全市初中布局27所,分校3个,其中:城区初中5所,分校3个,农村初中22所。制定xx市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结合《xx市义务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巢政〔20xx〕50号)文件精神,依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xx》为上位规划,计划于20xx年11月底前完成专项规划报审稿报送市政府审批,充分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促进教育资源有效整合。
对城区要重点解决初中布点不够、容量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快实施三中、七中扩容工程建设,使三中达到36个教学班级规模,七中达到60个教学班级规模。二是要从20xx年起,停止市三中高中招生,扩大初中办学规模。三是结合撤并油泵厂学校和亚父初中,尽快落实在城东区域择址新建一所24个班级规模的初中。四是认真落实有关省示范高中实行高、初中分离办学要求,尽早将市四中的初中分离办学列入建设项目,努力促进城区初中布局规模与区域居住人口、学龄人数相适应。对农村要重点解决学校布点多、生源少、占有大量教育资源的问题,通过推进校车运行,加强乡镇初中寄宿制建设等积极措施,有效解决部分学生上学路途远的问题,实行布局调整与校车运行以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同步推进,有计划地逐步撤并小学教学点、初中分部及规模小的完小和初中,不断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到20xx年,基本实现城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又便于适龄儿童就学的办学目标。20xx年6月份,我市已经启动了黄麓镇、坝镇校车试运行,在秋季学期正式投入运行。20xx年起,每年扩大3—4个乡镇,力争到20xx年基本实现我市农村义务教育校车运行全覆盖。
三要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配置的基础上,制定xx市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农村部分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辅助用房不足、功能设施不全的问题,逐步完善农村学校的校园道路、运动场地、绿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基础设施。着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到20xx年,通过新建或利用停招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进行改扩建成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使我市12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1所功能完备办学条件标准化公办寄宿制学校,基本满足当地学生住校学习需求。力争到20xx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水平进一步提升,并有40%的学校达到优质学校的办学条件标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努力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网络课堂、网络教研、课堂录播等现代教育措施,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校园网络建设,加强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建设,建设学校门户网站,配备教师计算机,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与研究,使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广泛共享,促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xx年,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即: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任务,生机比达到9:1,师机比达1:1。在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根据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要求,按照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要求对我市中小学教学设备进行配备,从项目采购要求、技术参数的设置、招投标书的审核,都明确责任人,相关资料及责任人在网站上进行公示,确保所需设备质量过硬,价格合理,充分发挥教育装备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素质。义务教育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关键。一是加大教师补充数量,加强结构性富余教师转岗培训。自20xx年起,我市教育系统教职工已进入退休高峰期,每年自然减员160—180人,到20xx年“民转公”教师将退休800人,届时,师资力量将严重不足。因此,从现在起必须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每年应保证100—120人的招聘规模,来满足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与此同时,要针对我市农村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结构性偏缺这一现状,以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转岗培训为重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从教育理论、教学教法、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等方面有计划组织专项培训。逐步解决好目前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教师问题,促进师资队伍学科教师合理配备,基本保障学校按照部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提升教育传承和教育创新能力。二是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师使用、培养、管理的全过程,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操守。制定师德规范标准,强化师德考评制度,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三是建立中小学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以“立足本校、全员参与、专家引领、自主研修”为原则,鼓励教师通过开展教科研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四是着力壮大优质教师队伍。切实加强中青年教师培训、培养,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选拔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办法,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培养一批在市内外、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型教师,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到20xx年省级学科带头人达到5人,合肥市级学科带头人达到100人,xx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达到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4%。五是设立“xx市人民教育奖励资金”,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显著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五要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乡镇学区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推进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三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改[20xx]1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以乡镇所在地中心学校为依托,建立学区管理委员会,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区管理。克服现行乡镇中心学校只负有一定区域内教育教学业务管理,不具有统筹配置教育资源职能的局限性;解决部分乡镇存在两个中心学校分块管理不统一的问题。学区管理委员会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对学区内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教育经费、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实行统一管理。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育的规定和意见;负责学区内义务教育工作,保证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组织开展德、智、体、美、劳及教研、培训等各项教育活动,认真履行学区内学校安全管理职责;统筹学区内教育资源,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装备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区内学校的师资、经费、教育教学等重大事项,由学区内的学校共同参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六要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校长培养机制,引导校长确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现代学校管理理念,规范校长的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确立校长任期管理目标。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出台《xx市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和《xx市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指导学校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健全和完善,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树立德育为首教育理念,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要求,出台《xx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和《xx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将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生活、学习、活动之中,努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四是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齐开足国家课程,鼓励学校特色办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修订完善《xx市义务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加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促进学校坚持正确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以《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强对存在问题的整改、督导、检查。遵循“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保障民办学校在师资培训、教研科研、文体活动、评先评优、升学就业、社会优待等方面,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进一步做好民办学校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公、民办学校协调发展。六是积极开展各种校园创建活动。以开展创建活动为抓手,促进学校积极创建平安校园、绿色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体育艺术2+1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及特色学校、新优质学校,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到20xx年,创建xx市级新优质学校48所,素质教育示范校达到30所;创建合肥市级新优质学校24所,素质教育示范校达到15所。七是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提升“三化两结合”要求,即:“校本课程特色化、实践活动常态化、素质培养全面化,学科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着力推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要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为了有效地保障校园及学生的安全,我们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一是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健全并落实xx市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健全并演练校园及学生安全应急预案,构建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制定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考核目标,积极开展校园及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和完善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尊重生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落实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大校园及学生安全指导和督查力度,建立健全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校园及学生安全工作的群防群治管理体系。二是加大校园及学生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投入。建立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机构和队伍。市教育局成立安全管理科,学校成立安全保卫处,专职从事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配备专职卫生保健医生,配齐校园专职保安。做到校园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校园报警设施和视频监控接入公安网。按照《xx市学校食堂安全管理导则》的要求,积极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坚持学生食堂自办自管,尽快实现大宗原材料统招、统购、统配、统送,落实食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全面推进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人员经费,稳步推进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校车运营,全面消除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隐患。逐步完善校园心理咨询室建设,力争到20xx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有达标的心理咨询室。三是有效化解校园安全事故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成立校园及学生安全事故调处中心,建立校园及学生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和处置办法,设立不低于100万元的校园及学生安全事故风险基金,积极化解家校矛盾,限度地消除校园不安定因素。
八要创新办学模式,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办学模式,推进优质教育学校帮扶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一是进一步推进名校办分校。在认真总结市七中碧桂园分校办学效果的基础上,再将市八中作为市七中分校进行办学;城东区域初中建成后,则作为市三中分校办学,形成教育资源互补,将薄弱学校建设成新优质教育学校。二是深入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合作。以我市与合肥庐阳区学校结对合作为范例,深入开展城乡中小学结对合作,采取派员挂职、支教帮扶、交流研讨等方式,促进结对学校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充分合作,形成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同步发展。20xx年,推进城区中小学分别和农村各完(高)中、乡镇初中、中心小学进行结对合作;20xx年全市70%学校实现结对合作;20xx年全市中小学结对合作率达100%。
九要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发展提供保障。继续落实好教育经费“两个比例”(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教育经费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和“三个增长”(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拨款有所增长,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有所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有所增长)的法定要求,不断加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十一
农业人口是我国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进一步实施,农民和农民子女们已不能仅仅局限于以体力谋生和发展,他们也想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服务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农民绝对不是愚昧无知的,他们的子女更是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是供孩子上学比下海经商还要危险,它不是家长们所能掌控的,孩子在苦读十几年书后又回到家乡的土地上来“改造地球”的现象已数不胜数,也许使得许多家长都对子女上学失去了信心,不舍得下这个本钱,不敢做这笔生意。但换个角度讲,孩子们毕竟学到了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即使它是摸不着看不到的,但它的力量是无穷的,学到的知识会让他们终身受益的。而这些就涉及到农村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他们做这笔生意的胆量到底有多大。那么农民家长们是如何认识教育的?他们对教育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在寒假期间面向农村家长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
报告内容如下:
本次调查以问卷(见附录3)的形式面向农村家长随机展开,从20xx年1月23日至20xx年2月7日为期两周,共发放问卷80份,在安寨村和西马连固村发放比例为10:70,收回68份,有效63份。由于调查对象的限制,问卷的内容较为通俗浅显、简单明了。
在报告附录中包含了样卷(附录3)、相关数表和对应的图表(附录4)等。
如果孩子在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家长们会后悔供孩子上学吗?
1.以家长职业分类的统计资料(见附录4表4)显示:在农民当中,有39.13%选择了“一定会后悔”,32.61%选择了“不后悔”,17.39%的家长不知道会不会后悔,10.87%的家长选择了可能会后悔,总的来看农民家长的观点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偏重于一定会后悔。在经商人员当中,选择一定会后悔的要明显高于其他三项,占了37.5%。工人们都持模糊的中性观点,选择可能后悔和说不清的各占了半边天。而教师们全部选择了不会后悔。
2.从以家长文化程度分类的统计资料(见附录4表5)中可以看出小学文化和高中文化的.家长分别有72.73%和50.00%选择了后悔,而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有37.04%选择了不后悔。这些数据都远远超过了其他三项,表面看来文化水平与家长观点好像没有关系,但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发现造成这种结果是有原因的:a.只有小学文化的家长绝大多数是那种只知道挣钱、只顾眼前利益的农民,他们不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不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整天只会抱怨“孩子花了钱、上了学又学不到东西”,像这样的家长能不后悔吗?b.初中文化的家长有许多都因自己没能完成学业而感到遗憾,他们知道关心孩子的学习,主动从校方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不便使他们隐约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他们的覆辙,所以他们不会后悔的。c.大多数高中文化程度的家长,因为他们自己“身怀高中文化而依然改造地球”,他们害怕子女们会同他们一样仍是农民,所以有一半人选择了“会后悔”让孩子上学。
供孩子上学家长们最担心什么问题呢?调查资料显示:有42.86%的家长选择了“毕业后的工作问题”,25.39%的家长选择了“费用和毕业后的工作问题”,选择不担心和担心费用的分别为23.81%和7.94%(见附录4表2)。从这两道题目的回答情况的统计中可以明显看出:子女们在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仍然是农村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从农村经济状况分析,农民们最注重的还是钱,农民们最讲实惠,你在花光家里的钱后没找到工作不就等于学到的知识不能用来挣钱吗?那肯定是不行的,钱是最现实的问题。在受调查的人群中有83.64%的是农民,60.32%的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见附录4表1),而且多数只是刚上初一就辍学了。俗话说得好:“老农民就靠那一亩三分地养命哩!”他们农忙时跟土地亲热,闲着时跟扑克牌套近乎,又怎么会有那么高的觉悟?多少年没有碰过笔,没看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险些忘掉了。那“九年义务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已成为残缺的历史。在调查过程中,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受教育情况不屑一顾,甚至于厌烦被问到孩子的学习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的不屑、厌烦与冷漠着实令我感到悲哀!当然,有许多家长在得知我做本次调查后主动找到我向我诉说他们的想法,还有的家长向我寻求解决孩子成绩差的办法,这些又使我深受感动,我都尽我所能向他们一一作了解释。
当孩子因学习差而不愿意上学时家长又会怎样做呢?统计资料显示:有60人作了回答,41.67%的家长能够理智地给孩子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激励其努力学习;22.67%的家长只知道根据自己的意愿逼着孩子继续上学直到拿到了毕业证,这样只会使孩子学习成绩更加糟糕,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而占23.33%的家长对孩子出现的这种厌学情况置之不理,任其辍学。8.33%的家长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做(见附录4表3)。而接受调查的7名教师不约而同全部选择了理智地分析原因,这也在意料之中。但在经商人员当中,有50%的家长只会逼着孩子继续上学(见附录4表7)。另外,由附录4表6可以看出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长的做法。
众所周知,在学习知识上学生自身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内因,而老师和家长只是外因。由辨证唯物主义理论可知: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但外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内因。孩子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自制力还是比较差的,而且对上学学知识没有太深的认识,他们很容易因学习成绩差而不愿上学,很容易因贪玩而忘记学习,很容易把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当作耳旁风,但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因为他们有义务、有责任去教育子女、教育学生。在对教育或本问卷的建议中有一位农民写到:“学校教学设施落后,老师水平低且不能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甚至有家长呼吁:请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点儿吧!还有一位经商的说道:“老师不好好教小孩儿,家长也没有办法!”这朴素、朴实的话语让我深深体会到家长们焦急而无奈的心情。家长们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了学校,而老师又是那样的不负责任,农忙时经常回到自己家劳动,反而把学生放在学校不管,就连一点儿职业道德也没有了。小学和初中的师资状况更是令人担忧:跟我年龄相仿的几个同学都通过各种关系去中小学教学了,有的是师范毕业,有的只是高中还不毕业。在师范学习美术的来到初中教数学,学习音乐的反而教授外语,真不敢想象这是怎样一种现象。调查期间正值小学翻盖校舍,小学生们就只好打游击战,在别人家里读书、上课。这些都使我们不禁感叹当代农村的基础教育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人员当中有52.38%的家庭出现子女中途退学的情况,42.42%的家庭是由于子女学习成绩不好,36.36%是由于家庭困难不能支付高额费用,有15.15%的家庭能够支付费用只是想让孩子早点儿挣钱而出现退学情况,6.06%是由于其他原因(见附录4表8)。而在家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家庭中有90.91%出现子女辍学情况(见附录4表9),其中60%是由于子女学习成绩不好。这些又表明家长的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教育的认识。
对农村子女文化程度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69.29%的农村子女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而拥有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30.71%。由当地初中副校长袁勤瑞提供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西马连固中学20xx年的毕业生中仅有48人继续深造,而刚入初一时为215人。从附录4表10可以看出在215人中有20.93%只达到初一文化水平,只有22.33%的农村子女继续深造达到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由此看来,从初一到初中毕业有77.67%的农村子女只拥有初中文化程度。这样算来,每年有数百万低水平、低素质青少年大量流入社会,这必然给社会治安和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九年义务教育仍旧没能普及,在如今分数决定命运的年代素质教育只能是形式化的空口号!机关制定的政策虽然是利国利民的,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当代农村教育现实和经济状况,因此很难贯彻落实。袁勤瑞同志在与我的交谈中重点指出:中小学生流失现象相当严重,每次收学费都会有大批学生退学,这给农村基础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1.国家应加大教育投资2.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3.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当地小学校长杨秋海同志写道:农村学生收费、就业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根本问题。一位农民家长深情地写道:我的三个孩子学习成绩都不错,只因投资太大,工作又没有保障,且经济力量达不到,只能顾及眼前,让他们退学,所以我建议教育应照顾农村经济条件差而学习好的学生,使好的人才能得到培养,将来为社会服务。这朴实而充满期望的话语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农村家长和子女们对教育的认识以及农村中小学师资和教学设备都很大程度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农村依然没有摆脱落后的面貌。农民把温饱问题解决了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他们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收入无几,却把大部分的金钱都花在了儿女们的受教育上。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当代农村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流失严重
2.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费用高,工作没保障使许多学生辍学
3.农村家长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4.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几点建议:
2.降低教育收费,建立合理收费监督管理机制
3.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水平考核,全面提升教师水平
4.加强对农村家长的教育,避免影响到子女而造成恶性循环
5.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适度增加就业岗位。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十二
根据本专业的暑假学习要求和安排,这里以本人所在的五里村为调查对象,进行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通过对村民平时生活的观察和相关情况的询问,结合政府官方网站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文化生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占一定的地位,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引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等等。从村务显示的信息来看,文化活动涉及教育、道德思想、方针路线、生产等多个方面。因此农村文化生活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景象。但是从细节上来看,文化建设较为粗糙,文化工作者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不突出。
第一,从村务反映的信息来看,关于文化方面的新闻活动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从时间上看每年的数量大概只有五篇左右,其对象往往是党员干部,与村民真正相关的活动数量有限,例如最近一篇关于文化活动的报道是村老年协会在老年活动室举办的“迎新春”书画创作及展示。
第二,有一定的文化团体,但是对于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变化,能参与其中的村民有限。从政府官方网站了解到,村中有舞蹈团,合唱队,腰鼓队等等,对于普通村民来说并不知道这些团体的存在,也没有办法加入其中。所以这些文化团体没有形成很好地带头作用,村民的文化生活状况也是参差不齐的。
第三,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娱乐、体育设施等方面,缺少像图书阅览室,农村书屋之类的场所,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村中有活动中心供村民健身,近期还新建了一个大型的羽毛球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创建了农村文化的新亮点。
结合本人多年在村中的生活经历,以及现在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可以看出村民有一定的文化建设的意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相当高。例如傍晚时分可以看到村中两个大型的小区门口分别有两批广场舞的队伍,几乎每天都准时在规定的场地尽情地舞蹈。与此同时踏入村中的商业街可以看到很多村民自发的出门带着一定的器具找空旷的场地进行小团体的休闲娱乐活动。此外,受到近些年黄梅戏发展的影响,一些黄梅戏的慰问演出更是受到了很多村民的欢迎,基层宣讲员改编的黄梅小品在村民中的演出赢得了一致的好评,把更多的惠民政策和精神通过文化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给了村民。因此党员干部,村委会的领导干部没有忽视文化建设,农村的文化生活在明确的指导下朝着一定的方向有条不紊地展开。
尽管村民的文化生活现状良好,其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有限,由于村民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封建迷信活动,不良的赌博活动仍然存在,成为了村中不和谐的因素,不利于文化建设。规范性的文化场所有限,文化活动宣传不到位,多数村民并不知道其存在,文化活动场所成了摆设。缺少指定的文化活动服务中心,文化建设没有形成有组织有纪律的活动团体定期安排活动工作。真正能让大多数村民参与其中,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的活动并不多,村民参与度不高使得村民文化生活的不平衡。形成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文化设施投入较少,村干部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经济建设。近些年村中工业园发展迅速,追求利益的驱动下村内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了经济发展上,加上资金有限,文化建设活动收益少,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收获,因此村干部选择了首先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在开展文化建设。但从近些年来看这种思想有所转变,更是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农村建设出谋划策,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综合以上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第一,要不断增加娱乐活动场地。针对不同的年龄层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扩大活动层面,带动全体村民,重视文化教育活动,传授知识经验技术,为村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二,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将村民组织起来观看传统黄梅戏剧目,或者多邀请团体到村民中进行慰问演出,利用村中的空旷场地建设文化广场,定时地免费为村民举办多样的文化演出。
第三,加大文化产业的建设,充分利用村中文化资源,对一些有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的地方进行开发利用,创造出有本村特色的文化产品。
第四,扩大文化活动的规模,加强文化宣传,在村街巷口张贴相关的文化活动的信息,吸引村民的注意。
第五,选拔一定的文化人才,负责全村的文化事宜,组建一支文化骨干队伍。目前村中文化建设缺乏组织性,由村干部党员统一管理,难免有不足之处,挑选一些专门的人才去管理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农村文化的长远发展。定期安排文化骨干去村民中走访,调查询问村民的实际文化需求,进一步改善村民的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根据本次的调查情况来看,本村的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村民的文化生活有待提高,反映出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目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需要从村民本身以及村委会干部那里寻找问题所在,村干部需要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识,努力为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将文化建设提到本村发展的日程中去,多向文化工作者询问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的满足村民文化娱乐的需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营造和谐文明的氛围,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素养,带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
社会实践农村调查报告篇十三
夏季烈日当头,我们展开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新农村新建设的活动。早在未放假两周前我们就已计划好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和安排,大家都很期待暑假的到来。
6月30号,我们正式放假了,队长就当天召集我们开了会议,安排我们这次社会实践并不是让我们去游山玩水,而是去吃苦耐劳的锻炼,让我们轻装简行,做好不怕热不怕累的心理准备。一路上,每个人都要注意安全,服从领导,听从指挥。
7月2号上午我们先参观了周边的风景。熟悉了当地的环境。我们通过当地政府,联系上桐柏县团委书记,约与桐柏县政府门前见面。由于当天太阳太毒辣吃过中午饭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准备好防暑工作约三点起程去了市里。经过2小时的山路颠簸由于山路崎岖我们车开得很慢。一路上,大家都热的汗流浃背。虽辛苦大家都说着笑着欣赏着路边的风景。甚至,有的同学感到身体不适,但从未停止前往的心念。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政府门口,询问门卫,找到了县团委书记办公室。由队长上前介绍我们这次来的目的,书记听后非常高兴,并愿意大力支持我们的活动开展。大家听后非常高兴,我们与书记合了影,当做留念。根据书记的指示,我们顺利完成了开展了这次社会实践。
7月4号,我们又出发去了大河镇,针对当地的新农村做采访,当天还下了雨,我们依然按计划前行。于早晨7:30我们坐大巴去了大河镇,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大河镇大河村。经联系,找到了上河村村长,他带领我们参观了上河村的建筑,并介绍了当前的发展进度,级以后的发展规划。最后,我们一村长合影做了念。村长让我们四处随意逛街,游玩参观。随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调查采访。走街串户,对当地民众进行采访,我们认真的对其讲解,他们针对自己的观点及认知对我们的问卷做了答复。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的任务也完成的差不多了。最后,我们由于当地农民建筑合影,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晚上我们就总结整理了一下这几天的任务。
7月5号早晨,我们就整理行囊准备起程回校了,约八点,我们坐上大巴,踏上了回校的旅途。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感概颇多,深切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由于大家的积极配合与努力,我们不负众望,成功完成了这次社会实践,给了校领导一个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