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实用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一
20xx年以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为目标,以“美丽嘉善”“美丽xx”建设为抓手,围绕“四项行动、两类建设、一个保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针对6条县级重点河道,11条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联挂重要河道,23条镇级河道,243条村级河道,共设镇级河长18人,均为镇班子成员;村级河长106人,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设立“河长制”公示牌283块,完善县、镇、村三级举报投诉机制,公示河长联系电话,并发放《河长手册》以明确工作职责,镇级河长巡河每旬至少一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镇村两级河长积极巡河。二是全面落实入河排污口标识。对16条劣v类河道的排污(水)口进行标识,排水口公示牌共214块。三是剿劣示范河道建设。全面剿灭16条劣v类河道,并积极打造了两条剿劣示范河道:塘东社区的里仁港河道和东汇村的东塘村港(饭萝港),12月13日,县治水办对这两条河道进行了示范河道验收。四是水质保持与提升。通过红旗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改善红旗塘沿线环境,水质全年平均保持在三类。五是河道疏浚。
今年我镇河道疏浚整治年度任务是7.5万方,截至11月底,我镇的河道疏浚已完成21.296万方,并在北部湖荡整治工作前期及政策处理工作方面,积极配合县水利局,做好各项工作。六是开展船舶污染防治。保留提升的7个码头都设置了生活污水处理池,油桶等,并与环卫所签订了定期清运处理合同,全面防治船舶污染。七是西部水务提标工程稳定运行。在西部水务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试运行基础上,加强监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并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
一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行动。紧紧围绕县减排办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重点工程减排方面,完成浙江铧淳塑料有限公司voc减排工程;西部水务一级a提标工程正常投入使用;完成荣马化工关停等工作。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圆满完成年度确定的4台锅炉的整治淘汰任务(江南水乡浴室1台、新腾植绒1台)。水污染治理方面,深入开展生活污水纳管工程,全年完成6个生活小区的污水纳管改造;并开展强宏电镀清洁生产改造工作,顺利通过审核。二是无环保措施企业整治提升。
结合低小散企业腾退、房前屋后作坊拆除及新胜废钢铁市场腾退等工作,全面完成1000余家无环保措施企业的整治提升工作。三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对秸秆禁烧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深入田间地头,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域、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巡查、重点监控,确保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成效。进一步强化综合利用,着力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化”综合利用上实现新突破。20xx年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6.5万亩。四是干洗行业专项整治。对全镇干洗行业进行全面调查,总计5家企业7台干洗机,目前已经通过整治,注销1家企业2台干洗机。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环境整治基础上,按照“全域旅游、全面提升”思路,全力打造高标准“美丽乡村”,提升现有“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让美丽效应更广泛、美丽效果不缩水、美丽范围全覆盖,使每个建设点都“出彩”,启动设东汇、红菱、茜墩等9个美丽乡村精品点,截至20xx年10月底累计投资970万,其中茜墩村杨家溇、东汇后村于20xx年上半年按设计方案已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二是发展精品生态农业。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培育壮大,重点指导服务好东汇村“优庄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星建村农星专业合作社、翠南村丰腾家庭农场,其中东汇村“优庄园”与上海交大合作,计划在三年内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投资550万,主要采用“根域限制”、“水肥一体化”种植新模式,引进园叶葡萄、猕猴桃等新品种,建立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开发了优庄园app手机客户端。翠南丰腾家庭农场今年新引进种植了火龙果和蓝莓等品种、农星专业合作社尝试“芦苇稻-河蟹”种养新模式。
新胜水产专业合作社继续推广配方饲料替代冰鲜鱼养殖模式。三是顺利通过省级卫生镇复审。积极组织、迎接省级卫生镇复审工作及国家卫生镇检查工作,全力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分拣中心建设、无害化公测改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四是强化生态文化宣传。以提高群众生态意识为目标,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视角、全方位的宣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营造生态环境建设人人负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氛围,提高城市生态文明程度。
在18个村4个社区设置宣传橱窗22处,在镇主要道路设置户外宣传橱窗3处,在翠南村、红菱村、平川社区开设智慧广播,通过led电子显示屏形式长期向村民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组织文艺工作者创编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美丽嘉善活动内容有关的文艺作品三支,分别是歌曲《环境整治大会战》、《美丽xx我的家》及快板《美丽xx创国卫》,并组织群众传唱,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宣传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配强工作力量。率先成立环保办,镇分管领导兼任环保办主任,副主任由农口和工口两名中层干部兼任,并配备5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按照环保监管对象的差异性,将全镇除古镇景区以外区域,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工业园区三类区域,其中村级网格18个、社区网格4个、工业园区网格9个。制定出台《xx镇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基本解决了基层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乌镇峰会等重要活动期间,环保办与环保所联合行动,对环境安全监管企业和各类风险源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落实措施,限期改正到位。二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求。建设项目环评先行,确保项目批建统一,并根据上级要求,对电子信息产业园、邗上工业园、荷池村老工业园进行园区规划环评的'编制和审核。三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积极鼓励工业企业购买绿色保险,对企业环境污染委托第三方机构治理等。同时,依托环保办工作力量,妥善处置环保信访问题,积极应对环保部集中督查期间相关信访案件的调处。
20xx年,我们将继续以“美丽建设”为主题,全面开展环境治理、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等工作,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1.美丽xx建设。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美建设”专项行动“一年见效、三年到位”的总体要求,以项目为依托,做好“点上美”的文章,将荷池村荷池浜和红菱村网埭浜提升为美丽乡村示范点。始终以“风格乡土化、材料本地化、设施实用化、生态自然化、内容特色化、成果惠民化”为原则,围绕美丽乡村“六化一配套”要求,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艺、一村一特色”,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点和示范点。
2.生态环保建设。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绿化改造提升工作。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深入开展绿色示范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抓好主要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四清四绿”行动,继续实行“路长制”,大力推进城镇主要道路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道路沿线违章建筑拆除、绿化建设完善和污水纳管工作,充分发挥废旧商品分拣中心作用,开展废旧商品的回收利用。
3.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在全部完成市考河道整治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全镇291条河道机关干部的“全员河长制”,有效落实保洁员、督查等河道长效保洁机制,重点研究由原来的突击整治、疏浚清淤向现在的村民公约、村民习惯转变的有效办法。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集中式、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把这项工程做成真正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景观工程。加快推进pm2.5、臭氧监测点建设,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严格控制农作物秸秆焚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好转。
4.城乡环境整治。从制度完善、硬件配套、群众自觉等方面不断完善,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完善考核机制办法,更加突出农民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全面综合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从村规民约、村风民风等方面着手,创新载体、构建平台,积极引导农村居民自觉保护环境、治理环境。同时,进一步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研究制定长效监管措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二
针对当前我县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今年谋划实施总投资45项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对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交办的信访案件、反馈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整改目标,通过专项“督战”、“回头看”、聘请第三方核查验收、“再回头看”等方式,对问题整改过程进行全面持续监督,确保整改效果彻底、全面、规范。
“治气”方面,扎实开展重点石化企业vocs治理,督促镇街和企业加快推进问题整改,确保按期完成全厂vocs治理任务;对重点石化企业开展vocs治理现场核查帮扶,助推企业加快实施vocs深度治理,提升企业vocs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深入推进重点橡胶轮胎和再生胶企业废气综合治理,督促重点废气治理企业完成“一企一策”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和评审;召开大王镇重点废气治理企业现场观摩会,聘请行业专家开展治理技术指导。扎实推进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工作,组织各镇街对全县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进行全面排查,县政府专题研究,建立锅炉淘汰台账和“一炉一策”淘汰替代方案,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治水”方面,成立全县水环境工作组,统筹推进雨污混排、入河排污口、企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专项治理及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具体工作中,将市级水污染治理工程作为有力抓手,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并对全县直排河道的工业企业和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实施新一轮提标改造工程。目前,初步提标方案已完成,正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力争入河水质尽快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对入河排污(水)口实施分类整治,申请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实行“堵疏管”结合,除市政排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已审批的直排企业及农田灌区外的排口,原则上一律封堵;雨污管网建设、日常维护,一律由专人负责,严禁小区、沿街商铺等污水管网私接乱接,同步推进企业污水“一企一管”建设;建立排水泵站管理清单,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对未实施雨污分流的管网,不得接入市政排水泵站,杜绝污水直排河道。全面加强河流水质监控和风险管控,逐步实现市控以上重点河流达到地表水iv类水质标准。“治土”方面,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对用途拟变更为住宅与公共服务用地地块,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污染物含量均未超过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及时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推动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开展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并公开数据,严格落实企业拆除活动土壤污染防治制度,从源头减少土壤污染;严控涉重金属重点企业,将重点单位纳入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有序推进坑塘治理与修复工作,对存在环境隐患的废弃坑塘(场地)开展综合整治。“治废”方面,成立县危废品工作专班,开展固废大排查,扎实推进危废规范化管理,圆满完成省污染攻坚战评估组对我县固体废物管理的评估审核;督促企业开展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自行评估,落实规范化管理要求;聘请专家对全县危废处理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对全县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进行“面对面”谈话警示教育,全面提升了固废危废管理水平。
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环保治理”新路径,着力打造以河流水质、空气质量、噪声等环境监控能力建设为主的基础硬件设施、运营维护体系及软件系统,不断完善“智慧环保”科技平台,形成覆盖全县、全天候实时在线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和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为环保工作安上“天眼”。今年以来,先后开展春季大气污染强化治理、“迎春节、保蓝天”夜查行动、铁腕治气—春季重点区域异味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同时,借助“智慧环保”等智能化监管手段,形成了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高压震慑。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三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已经转变为生态需求,北京市把紧紧抓住举办奥运会、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做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延庆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林业整体的发展上看,对服务于总体功能定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我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
(一)森林资源现状
建国初期,全县的森林面积只有126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不足7%,活立木蓄积量只有15.7万立方米。据森林资源第六次清查结果显示(调查):全县土地面积199265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51228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5.9;其它土地480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1。全县人均占有林业用地0.6公顷。
从蓄积看,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80.9万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林木蓄积6.7立方米。
由于森林面积的增长,灌木林面积的扩大,使全县林木绿化率从的55.4增加到现在的69,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年平均递增1.9个百分点。
(二)城乡绿化
近年来,延庆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对县城区进行改造,整治河道,净化污水,处理垃圾,植树、种花、种草,先后建起了香水苑公园、妫川广场、夏都公园、江水泉公园、妫水公园、三里河湿地公园、百泉公园等14处别具风格的大型公共绿地。目前,延庆县城的绿地面积已达616.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8.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9.6。
以来,康庄、永宁、旧县、八达岭、千家店五个小城镇先后被列为北京市重点绿化小城镇,新增绿化面积1500公顷,城镇绿化建设初具规模,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自1986年开展花园式单位建设以来,延庆已累计建成“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34个,实现绿化覆盖面积700万平米。
从20开始,我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出了绿色村庄建设项目,三年来,推进重点绿化村庄72个,栽植油松、刺槐、连翘等60个品种的大规格乔灌58万余株,创建达标“延庆县绿色村庄”48个,“首都绿色村庄”6个。
(三)人工造林效果
1993年,康庄风沙危害区核心区治理工程被确定为全市绿化重点工程,到共完成荒山荒滩造林2161公顷,过去狂风肆虐、沙土飞扬的荒滩如今已经变成了绿荫冉冉,芬芳宜人郊野森林公园。
从开始,我县开始启动北山绿化造林工程,先后进行了爆破造林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六年来,延庆北山绿化造林1333公顷,植树150余万株,苗木保存率达95以上,成为我县北部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20d,全县完成荒山造林21.2万亩,保存面积20.3万亩,保存率达85。
自1981年开展飞播造林以来,共开辟播区40余个,播区作业面积64.7万亩,成效面积30.2万亩,成效比48,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从1987年-20,全县累计封山育林86.5万亩,达到成林成灌标准43.6万亩,使全县林木覆盖率净增14.5个百分点。我县还对全县范围的林区实施中幼林抚育、对残次林进行改造,使林区林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多年来的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延庆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年春,延庆分别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园林县城”。
(四)森林资源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12个,总面积6万余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0以上。20我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
近年来,山区实行“五禁”,即禁垦、禁伐、禁牧、禁猎、禁采樵,并采取生态移民、保护植被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移民入川,使山区人口从过去的近6万人减少到现在的不足3万人,大大缓解了山区植被的压力,全县130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了82以上。
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林业生态站,专门负责生态林补偿、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实施了生态林补偿机制,全县有8600多名农民养山就业,对12.13万公顷生态林进行常年管护,防乱砍滥伐、毁林乱采、森林火灾、乱捕滥猎,有效保护了森林的健康和生态安全。
在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市各项林业方针、政策的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快延庆县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农田林网体系建设与保护意见的通知》、《关于野生动物造成损害的补偿办法》和《关于禁止家畜在野外放牧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森林资源管理上,一是强化限额采伐制度,依法审批征占用林地。二是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的测
报和防治。建立了由一个国家级测报点和23个市级测报点、27个县级测报点组成的国家、市、县、镇四级测报网络,监测覆盖率达100,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三是强化森林防火,建立了400兆网络差转等相关设备和7座防火嘹望塔;成立了有135人编制的县森林消防大队;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火网络。四是强化森林案件查处。
(五)林业产业
长期以来,延庆县坚持造林绿化和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农民致富相结合,不断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果品、林木种苗、花卉、蜂业、生态旅游五大产业框架。一是果品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全县标准化果园面积达到467公顷,市、县两级旅游观光采摘果园总数达到14个、面积达867公顷,实现果品总产量50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2亿元。二是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强劲。全县累计育苗面积达667公顷,造林绿化工程苗木自给率达到了90%。三是花卉生产开创新局面。延庆的冷凉花卉独树一帜,种植面积达167公顷,其中菊花生产基地67公顷,百合种球生产示范基地13公顷,2006年花卉年值达到了1300余万。四是蜂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县蜂群总量已达到1.65万群,开发了蜂蜜、王浆、花粉等三个系列几十个品种的绿色蜂产品。到2006年底蜂产品总产值922万元。五是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优美的绿化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延庆县已开发建立了八达岭、松山、玉渡山、莲花山等28个旅游景区景点,,全县各旅游景点接待海内外游客101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1亿元。其中民俗旅游接待游人112.1万人次,实现收入3533.7万元。
二、问题
(一)林业生态环境还很脆弱
虽然全县森林质量总体上正在逐步提高,但林分质量和防护功能还很脆弱。如全县林木总蓄积为180万立方米,按180万亩林地计算,每亩蓄积量仅1立方米。存在严重的有山没有树,有树不成林,有林不出材,有材缺效益的现象。在防护作用上由于人工幼林和灌木林比重大,没有形成乔、灌、草、地被植物复层林分结构,生态防护能力较低。
(二)部分荒山荒滩急需绿化
目前,我县尚有荒山荒滩6万亩,其中荒山4.5万亩,荒滩1.5万亩。荒山多集中在高山和远山,属困难地造林。荒滩多集中在采石场、采砂场和季节性河床,造林难度大。
(三)城乡绿化问题
一是城乡绿化的设计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绿色村庄创建还缺乏自转。三是缺乏项目的支撑。
(四)森林资源保护手段
主要体现是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上。尤其是森林防火方面,野外火源防不胜防,具有突发性和扑救的艰巨性。病虫害防治以美国白蛾为主要的侵入性虫害,已对我们构成了极大的危胁。
(五)林业产业没有实现产业化
林业经济缺乏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更没有形成产业链,主要果树品种缺乏后续的加工产业,龙头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起来。
三、基本指导思想
我县今后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和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确立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总体战略。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坚持植树造林与资源保护并重,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并举,实施精品战略,城乡一体推进,加速构筑高标准的林业生态体系,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构筑绿色屏障、保护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绿色延庆的宏伟目标。
四、建议
(一)提升县城的绿化美化水平
县城是北京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全县的对外窗口,绿化美化的亮点首先应体现在县城。作为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县城,总体绿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地方我们落后于同等发展程度的区县城。比如:我们公园不少,缺少各自的特点格调;街道绿化零乱;单位与居民小区绿化是我们明显的弱点;城市整体绿化投入资金少,管理水平差;县城与乡村结合部不管是绿化还是环境整治更是问题较多的地方。
突出延庆山水城市的特点,从建设理念上提高,关键是要有特色。
突出乡土树种的使用。如:小叶杨、柳树、榆树、国槐、臭椿、栾树、五角枫等。尤其是中山植被群中的橡栎类、桦、椴等应积极驯化入城,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
突出城市森林的营造。延庆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最好的景观就是城市森林,要在绿化黄土不露天的基础上多栽乔木,多植大树,让树冠层占领立体空间,实现城在林中,人在园中,路在绿中。
突出街道绿化一树一路、一路一景,设计主要树种,合理配置伴生树种。
突出街道、单位和居住小区绿化的通透性,内外借景,绿化成果共享,隔离墙应变为透视栏,形成整体景观。
突出居住小区和单位绿化水平,应结合花园式单位创建,研究运行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建设与绿化同步,给居民提供生活休息的温馨空间。
突出城市的绿化精品亮点。县城的各个公园都应是精品亮点,它们应体现不同的区域定位,形成一颗颗的闪亮明珠。
突出绿化美化管理水平。一方面需要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和检查督促,让城市的绿化美化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提升延庆川区重点地区生态布局,加快四大生态走廊建设
四大生态走廊指:妫河生态走廊绿化;官厅水库延庆段库滨带生态修复;龙庆峡下游沙荒治理和北山旅游线观光产业带建设。四大生态走廊总面积约5.4万亩,是以县城为中心的生态环形圈,是提高延庆以妫河为主题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打造旅游资源,增加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四大生态走廊建设已例为县委、县政府的“十一五”规划,是必须完成的绿化工程。
四大生态走廊要以大生态、大园林、大绿化、大产业理念进行建设,突出点、线、面结合,路、树、景配套。绿化与园林相融,生态与产业双赢。
妫河生态走廊应突出妫河中段生态治理,贯通十二个景点,形成林药、林花、林草的林下经济模式,以植物材料装扮36公里全程。道路控制线内外结合,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并与周边民俗游结合起来。
官厅水库库滨带建设应突出湿地景观,不同的海拔高程线配植适地树种,乔灌草结合,形成延庆川区西部一道森林生态屏障。
龙庆峡下游沙荒治理应同一、二、三期8000亩森林相连,形成万亩以上的震撼性的森林景观,使龙庆峡与金牛湖湿地成为拓宽龙庆峡大景观的延伸,也是延庆水源地的重要保护区。
北山产业带西延古龙路,东伸香龙路,以路为线上下两侧发展观光果树带,这是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提高果园生产力的重要项目。
(三)提升重点小城镇的绿化
延庆现有15个乡镇,建议八达岭、康庄、张山营、大榆树、永宁、旧县、千家店、四海这8个小城镇绿化先行,形成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以重点带一般的绿化格局。
按照小城镇绿化达标条件,结合各自特点,扮绿、扮美、扮靓。
合理规划,适地适树,设计要突出以人为本和服务功能。
在重点抓好小城镇绿化的同时,加大花园式单位和绿色村庄建设力度。全县每年花园式单位达标不少于20个,绿色村庄每年不少于25个。
绿色村庄建设一定要同农民意愿结合;同农民收益结合;同环境整治结合;同新农村建设结合;同村庄规划结合。
村庄绿化要形成村庄森林环抱,街巷林荫遮道,公园花妍繁茂,庭院果香人笑的效果。
(四)提升路网、林网、水网的营造和管护
我县的路网、水网绿化是比较好的,绿化率已经达到了95%,效果十分显著。“三网”绿化是延庆川区绿化的骨架,是连接城镇、保护农田,构建山区生态的基本网络。农田林网在“三网”中是建设的关键。虽然我们研究了很多政策,但效果均不理想。农田林网推进困难的核心是其长远利益与农民近期收益碰撞而出现的裂痕。
突出村委会的组织作用和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各乡镇、村要结合县政府的政策同农田承包者利益挂勾,让农民收益得大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提高苗木质量,适当大苗,当年成活,三年成林。
村里专门看护或责任制到人头。
依法严惩毁林者。
(五)提升造林质量,消灭宜林荒山荒滩
延庆现有宜林荒山4.5万亩,荒滩2.5万亩,“十一五”期间可消灭宜林荒山荒滩。
荒山荒滩面积越来越少,造林也就到了关键的攻坚阶段。因为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已经造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且近年干旱少雨,保证造林质量才能确保成活。
“十一五”消灭宜林荒山荒滩这在延庆历史上是件大事。延庆解放初期森林覆盖率不足7%,年是56.29%,在消灭宜林荒山荒滩后,全县森林覆盖率可达到60%,这将是历史性的飞跃。
消灭宜林荒山荒滩绿化后的重点将从山区下移川区,绿化重心从荒山绿化向农田林网和城镇村庄绿化转移。造林绿化新的战役已经开始。
消灭了宜林荒山荒滩不等于山地林业无文章可作。如残次林改造、灌木林地改造、中幼林抚育和近自然经营及森林资源保护是长期的。
(六)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能力
我们通过解放以来的几十年的努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并举,山绿了、林子多了,保护森林的责任也就更重了。当前森林资源危害最大是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
延庆从1987年至由于山火而损失有林面积2700亩,直接经济损失265万元。以史为鉴,触目惊心。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安全的头号敌人。我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防控能力,但距保护目标还要做若干。
延庆的森林病虫害不容乐观,除了常规病虫害,国家级检疫对象如杨干象、根瘤病等已经发现并造成一定危害。尤其是美国白蛾去年已在我县发现,今年虽未发现,但防控监测任务繁重,危害的出现迫在眉睫。
继续严格执行林地征占使用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坚决打击盗伐、滥伐及其它毁林行为。实施有效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继续实施山区“五禁”即:禁伐、禁猎、禁垦、禁牧、禁薪。禁薪是区域性的禁止。严格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保护,鼓励生态移民搬迁,迅速恢复自然植被。
继续实施山区集体生态林补偿政策,养山就是富民。
鼓励支持山区农户使用生物燃气化炉,推广吊炕,设计新型节能住宅,优化人们的饮食结构。突出节能、环保、利民。间接地保护山区森林资源。
(七)提升和推进林业产业化
前五年我们就提出“城镇森林化,城乡一体化,森林经济产业化”。延庆十年来林业生态建设有了长足的进展,林业经济却没有明显的发展。尤其是果品生产,本来是延庆的长项,但由于推进主导品种不突出,各类典型树立与推广环节断档,龙头项目、龙头企业至今没有走出一条产业化的路子来。
全县果品一定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确立主攻品种,主攻产地,主攻技术推广,主攻营销,直至抓出成效。
明确各类典型示范,技术人员要同典型果农签订服务责任制,及时和推广。
产品加工销售要服务到位,尤其是延庆市场发育滞后的地区离开组织的引导和协会的作用,就靠路边和村头卖是形不成市场规模的。延庆产果品但没有加工企业,优质果能直销,次果还是要加工的。退耕还林栽种的8万亩杏,管理与销售都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八)提升森林生态文化价值的传播
森林蕴育了人类,人类与森林共舞。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稳定的自然生态是基础。森林生态文化随着人类的社会进步而进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古树名木的存在及其历史故事就是最好的见证。
挖掘林业历史文化底蕴与沿革和森林文化、花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不断满足社会需要。
宣传森林生态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提高人们热爱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形成生态环境道德和全社会造林、爱林、护林的良好风气。
全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通过文学、书画、美术、音乐、诗歌等多种形式树立和传播,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森林文化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要把此项渗透到往常性的当中去。
报和防治。建立了由一个国家级测报点和23个市级测报点、27个县级测报点组成的国家、市、县、镇四级测报网络,监测覆盖率达100,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三是强化森林防火,建立了400兆网络差转等相关设备和7座防火嘹望塔;成立了有135人编制的县森林消防大队;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火网络。四是强化森林案件查处。
(五)林业产业
长期以来,延庆县坚持造林绿化和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农民致富相结合,不断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果品、林木种苗、花卉、蜂业、生态旅游五大产业框架。一是果品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全县标准化果园面积达到467公顷,市、县两级旅游观光采摘果园总数达到14个、面积达867公顷,实现果品总产量50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2亿元。二是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强劲。全县累计育苗面积达667公顷,造林绿化工程苗木自给率达到了90%。三是花卉生产开创新局面。延庆的冷凉花卉独树一帜,种植面积达167公顷,其中菊花生产基地67公顷,百合种球生产示范基地13公顷,2006年花卉年值达到了1300余万。四是蜂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县蜂群总量已达到1.65万群,开发了蜂蜜、王浆、花粉等三个系列几十个品种的绿色蜂产品。到2006年底蜂产品总产值922万元。五是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优美的绿化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延庆县已开发建立了八达岭、松山、玉渡山、莲花山等28个旅游景区景点,20,全县各旅游景点接待海内外游客101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1亿元。其中民俗旅游接待游人112.1万人次,实现收入3533.7万元。
二、问题
(一)林业生态环境还很脆弱
虽然全县森林质量总体上正在逐步提高,但林分质量和防护功能还很脆弱。如全县林木总蓄积为180万立方米,按180万亩林地计算,每亩蓄积量仅1立方米。存在严重的有山没有树,有树不成林,有林不出材,有材缺效益的现象。在防护作用上由于人工幼林和灌木林比重大,没有形成乔、灌、草、地被植物复层林分结构,生态防护能力较低。
(二)部分荒山荒滩急需绿化
目前,我县尚有荒山荒滩6万亩,其中荒山4.5万亩,荒滩1.5万亩。荒山多集中在高山和远山,属困难地造林。荒滩多集中在采石场、采砂场和季节性河床,造林难度大。
(三)城乡绿化问题
一是城乡绿化的设计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绿色村庄创建还缺乏自转。三是缺乏项目的支撑。
(四)森林资源保护手段
主要体现是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上。尤其是森林防火方面,野外火源防不胜防,具有突发性和扑救的艰巨性。病虫害防治以美国白蛾为主要的侵入性虫害,已对我们构成了极大的危胁。
(五)林业产业没有实现产业化
林业经济缺乏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更没有形成产业链,主要果树品种缺乏后续的加工产业,龙头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起来。
三、基本指导思想
我县今后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和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确立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总体战略。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坚持植树造林与资源保护并重,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并举,实施精品战略,城乡一体推进,加速构筑高标准的林业生态体系,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构筑绿色屏障、保护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绿色延庆的宏伟目标。
四、建议
(一)提升县城的绿化美化水平
县城是北京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全县的对外窗口,绿化美化的亮点首先应体现在县城。作为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县城,总体绿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地方我们落后于同等发展程度的区县城。比如:我们公园不少,缺少各自的特点格调;街道绿化零乱;单位与居民小区绿化是我们明显的弱点;城市整体绿化投入资金少,管理水平差;县城与乡村结合部不管是绿化还是环境整治更是问题较多的地方。
突出延庆山水城市的特点,从建设理念上提高,关键是要有特色。
突出乡土树种的使用。如:小叶杨、柳树、榆树、国槐、臭椿、栾树、五角枫等。尤其是中山植被群中的橡栎类、桦、椴等应积极驯化入城,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
突出城市森林的'营造。延庆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最好的景观就是城市森林,要在绿化黄土不露天的基础上多栽乔木,多植大树,让树冠层占领立体空间,实现城在林中,人在园中,路在绿中。
突出街道绿化一树一路、一路一景,设计主要树种,合理配置伴生树种。
突出街道、单位和居住小区绿化的通透性,内外借景,绿化成果共享,隔离墙应变为透视栏,形成整体景观。
突出居住小区和单位绿化水平,应结合花园式单位创建,研究运行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建设与绿化同步,给居民提供生活休息的温馨空间。
突出城市的绿化精品亮点。县城的各个公园都应是精品亮点,它们应体现不同的区域定位,形成一颗颗的闪亮明珠。
突出绿化美化管理水平。一方面需要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和检查督促,让城市的绿化美化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提升延庆川区重点地区生态布局,加快四大生态走廊建设
四大生态走廊指:妫河生态走廊绿化;官厅水库延庆段库滨带生态修复;龙庆峡下游沙荒治理和北山旅游线观光产业带建设。四大生态走廊总面积约5.4万亩,是以县城为中心的生态环形圈,是提高延庆以妫河为主题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打造旅游资源,增加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四大生态走廊建设已例为县委、县政府的“十一五”规划,是必须完成的绿化工程。
四大生态走廊要以大生态、大园林、大绿化、大产业理念进行建设,突出点、线、面结合,路、树、景配套。绿化与园林相融,生态与产业双赢。
妫河生态走廊应突出妫河中段生态治理,贯通十二个景点,形成林药、林花、林草的林下经济模式,以植物材料装扮36公里全程。道路控制线内外结合,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并与周边民俗游结合起来。
官厅水库库滨带建设应突出湿地景观,不同的海拔高程线配植适地树种,乔灌草结合,形成延庆川区西部一道森林生态屏障。
龙庆峡下游沙荒治理应同一、二、三期8000亩森林相连,形成万亩以上的震撼性的森林景观,使龙庆峡与金牛湖湿地成为拓宽龙庆峡大景观的延伸,也是延庆水源地的重要保护区。
北山产业带西延古龙路,东伸香龙路,以路为线上下两侧发展观光果树带,这是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提高果园生产力的重要项目。
(三)提升重点小城镇的绿化
延庆现有15个乡镇,建议八达岭、康庄、张山营、大榆树、永宁、旧县、千家店、四海这8个小城镇绿化先行,形成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以重点带一般的绿化格局。
按照小城镇绿化达标条件,结合各自特点,扮绿、扮美、扮靓。
合理规划,适地适树,设计要突出以人为本和服务功能。
在重点抓好小城镇绿化的同时,加大花园式单位和绿色村庄建设力度。全县每年花园式单位达标不少于20个,绿色村庄每年不少于25个。
绿色村庄建设一定要同农民意愿结合;同农民收益结合;同环境整治结合;同新农村建设结合;同村庄规划结合。
村庄绿化要形成村庄森林环抱,街巷林荫遮道,公园花妍繁茂,庭院果香人笑的效果。
(四)提升路网、林网、水网的营造和管护
我县的路网、水网绿化是比较好的,绿化率已经达到了95%,效果十分显著。“三网”绿化是延庆川区绿化的骨架,是连接城镇、保护农田,构建山区生态的基本网络。农田林网在“三网”中是建设的关键。虽然我们研究了很多政策,但效果均不理想。农田林网推进困难的核心是其长远利益与农民近期收益碰撞而出现的裂痕。
突出村委会的组织作用和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各乡镇、村要结合县政府的政策同农田承包者利益挂勾,让农民收益得大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提高苗木质量,适当大苗,当年成活,三年成林。
村里专门看护或责任制到人头。
依法严惩毁林者。
(五)提升造林质量,消灭宜林荒山荒滩
延庆现有宜林荒山4.5万亩,荒滩2.5万亩,“十一五”期间可消灭宜林荒山荒滩。
荒山荒滩面积越来越少,造林也就到了关键的攻坚阶段。因为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已经造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且近年干旱少雨,保证造林质量才能确保成活。
“十一五”消灭宜林荒山荒滩这在延庆历史上是件大事。延庆解放初期森林覆盖率不足7%,2004年是56.29%,在消灭宜林荒山荒滩后,全县森林覆盖率可达到60%,这将是历史性的飞跃。
消灭宜林荒山荒滩绿化后的重点将从山区下移川区,绿化重心从荒山绿化向农田林网和城镇村庄绿化转移。造林绿化新的战役已经开始。
消灭了宜林荒山荒滩不等于山地林业无文章可作。如残次林改造、灌木林地改造、中幼林抚育和近自然经营及森林资源保护是长期的。
(六)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能力
我们通过解放以来的几十年的努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并举,山绿了、林子多了,保护森林的责任也就更重了。当前森林资源危害最大是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
延庆从1987年至20由于山火而损失有林面积2700亩,直接经济损失265万元。以史为鉴,触目惊心。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安全的头号敌人。我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防控能力,但距保护目标还要做若干。
延庆的森林病虫害不容乐观,除了常规病虫害,国家级检疫对象如杨干象、根瘤病等已经发现并造成一定危害。尤其是美国白蛾去年已在我县发现,今年虽未发现,但防控监测任务繁重,危害的出现迫在眉睫。
继续严格执行林地征占使用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坚决打击盗伐、滥伐及其它毁林行为。实施有效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继续实施山区“五禁”即:禁伐、禁猎、禁垦、禁牧、禁薪。禁薪是区域性的禁止。严格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保护,鼓励生态移民搬迁,迅速恢复自然植被。
继续实施山区集体生态林补偿政策,养山就是富民。
鼓励支持山区农户使用生物燃气化炉,推广吊炕,设计新型节能住宅,优化人们的饮食结构。突出节能、环保、利民。间接地保护山区森林资源。
(七)提升和推进林业产业化
前五年我们就提出“城镇森林化,城乡一体化,森林经济产业化”。延庆十年来林业生态建设有了长足的进展,林业经济却没有明显的发展。尤其是果品生产,本来是延庆的长项,但由于推进主导品种不突出,各类典型树立与推广环节断档,龙头项目、龙头企业至今没有走出一条产业化的路子来。
全县果品一定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确立主攻品种,主攻产地,主攻技术推广,主攻营销,直至抓出成效。
明确各类典型示范,技术人员要同典型果农签订服务责任制,及时和推广。
产品加工销售要服务到位,尤其是延庆市场发育滞后的地区离开组织的引导和协会的作用,就靠路边和村头卖是形不成市场规模的。延庆产果品但没有加工企业,优质果能直销,次果还是要加工的。退耕还林栽种的8万亩杏,管理与销售都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八)提升森林生态文化价值的传播
森林蕴育了人类,人类与森林共舞。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稳定的自然生态是基础。森林生态文化随着人类的社会进步而进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古树名木的存在及其历史故事就是最好的见证。
挖掘林业历史文化底蕴与沿革和森林文化、花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不断满足社会需要。
宣传森林生态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提高人们热爱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形成生态环境道德和全社会造林、爱林、护林的良好风气。
全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通过文学、书画、美术、音乐、诗歌等多种形式树立和传播,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森林文化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要把此项渗透到往常性的当中去。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四
为全面加强我村的环境整治及进一步提高我村村民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在创建工作中,我村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为口号,希望通过努力,使我村的生态环境、精神文明建设、村民生活质量等各项工作都上一个新的台阶。具体总结如下:
首先,在创建工作之初,我村便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制定创建工作计划,要求村全体干部做好全力以赴的思想准备,并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为口号,坚决完成好创建工作。其次,村领导班子每月学习一次,主要学习党对农村现行政策和县乡政府的有关文件,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再次,我村每半月召开一次创建领导小组会议,对照“生态文明村”标准进行学习和自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在村务公开方面,我村将凡是村民需要、或是重要的信息都要按照规定公开;并且需要及时公开的信息都及时公开,如村桔园收益、分配办法等。村内所有的事项都接受村务监督小组监督,财务状况每季度公开一次。还有,我村制定了村民自制章程及村规民约,并做到人人知晓。村民代表会议一年两次,主要向村民汇报村级经济运作、为民办实事等情况,让村民及时了解村里的概况及各项事业的推进程度。
1、沟河保证水清、畅通、无垃圾漂浮物。虽然在去年的创卫工作中,我村的.沟河面貌有了较大提高,但离“生态文明村”标准还有不小的距离,所以,我村将针对芦苇收割、河道漂浮清理等工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沟河良好的景观面貌。并且,加强对河道保洁员的监督管理,使之能有效发挥保洁作用。
2、保证主要道路两侧清洁、无破坏绿化现象。我村主要道路基本已经形成“白化”贯通,我村村民在垃圾倾倒方面还是有相当的自觉性,但仍需对道路两侧加大保洁护绿力度,减少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3、抓好村民宅前屋后清洁工作及四害密度控制在规定标准以下。在这点上,我村以加大宣传及督促力度,并结合春、夏、秋三季爱国卫生活动月的工作为主,进一步提高我村总体环境形象。
4、加强了对垃圾倾倒的管理,做到居民家中的垃圾及时清理,加强村域范围内的道路两旁及河道的垃圾清除。并且做好村与村交界处的卫生工作,杜绝卫生“死角”。
5、实行长效管理,我村在创建工作中,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逐渐摸索出一定经验,对于我村今后的环境治理和发展创造一定的基础,形成一套重实效、抓长效的工作思路。
6、社区服务中心有两人专门进行管理,并且每天保持健身场所及活动室开放。去年我村的社区服务中心、健身场地及活动室都种植了绿化,提高了环境质量。
1、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方面,我村做到外来人口登记造册,经常摸底检查,对外来人口管理做到底数清、心中明。并且,每季度由妇女主任与治保主任对外来人口进行计划生育执法检查,并发放计划生育宣传资料。
2、今年我村组织宣传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生殖健康、怎样预防艾滋病等内容。
随着我村各项事业的推进和建设,村民的思想道德、环境意识、团结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对于我村的弱势群体,我村也给予积极关心和帮助。所以,全村渐渐形成了“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认真探索公民道德教育,为我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加快发展村级经济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村民办好实事、使百姓得到实惠是必然之举。如:为村民落实办好合作医疗的贴款;落实1859岁村民群众的养老保险金贴款;实施全免农村机耕费、灌水费;对改厕好的村民户贴补自来水费;对贫困户、大病户实行补助贴款(分平时和年终)等。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五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已经转变为生态需求,北京市把紧紧抓住举办奥运会、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做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延庆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林业整体的发展上看,对服务于总体功能定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我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
(一)森林资源现状
建国初期,全县的森林面积只有126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不足7%,活立木蓄积量只有15.7万立方米。据森林资源第六次清查结果显示(20xx年调查):全县土地面积199265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51228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5.9;其它土地480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1。全县人均占有林业用地0.6公顷。
从蓄积看,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80.9万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林木蓄积6.7立方米。
由于森林面积的增长,灌木林面积的扩大,使全县林木绿化率从99年的55.4增加到现在的69,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年平均递增1.9个百分点。
(二)城乡绿化
近年来,延庆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对县城区进行改造,整治河道,净化污水,处理垃圾,植树、种花、种草,先后建起了香水苑公园、妫川广场、夏都公园、江水泉公园、妫水公园、三里河湿地公园、百泉公园等14处别具风格的大型公共绿地。目前,延庆县城的绿地面积已达616.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8.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9.6。
20xx年以来,康庄、永宁、旧县、八达岭、千家店五个小城镇先后被列为北京市重点绿化小城镇,新增绿化面积1500公顷,城镇绿化建设初具规模,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自1986年开展花园式单位建设以来,延庆已累计建成“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34个,实现绿化覆盖面积700万平米。
从20xx年开始,我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出了绿色村庄建设项目,三年来,推进重点绿化村庄72个,栽植油松、刺槐、连翘等60个品种的大规格乔灌58万余株,创建达标“延庆县绿色村庄”48个,“首都绿色村庄”6个。
(三)人工造林效果
1993年,康庄风沙危害区核心区治理工程被确定为全市绿化重点工程,到20xx年共完成荒山荒滩造林2161公顷,过去狂风肆虐、沙土飞扬的荒滩如今已经变成了绿荫冉冉,芬芳宜人郊野森林公园。
从20xx年开始,我县开始启动北山绿化造林工程,先后进行了爆破造林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六年来,延庆北山绿化造林1333公顷,植树150余万株,苗木保存率达95以上,成为我县北部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20xx年―20xx年,全县完成荒山造林21.2万亩,保存面积20.3万亩,保存率达85。
自1981年开展飞播造林以来,共开辟播区40余个,播区作业面积64.7万亩,成效面积30.2万亩,成效比48,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从1987年-20xx年,全县累计封山育林86.5万亩,达到成林成灌标准43.6万亩,使全县林木覆盖率净增14.5个百分点。我县还对全县范围的林区实施中幼林抚育、对残次林进行改造,使林区林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多年来的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延庆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20xx年春,延庆分别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园林县城”。
(四)森林资源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12个,总面积6万余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0以上。20xx年我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
近年来,山区实行“五禁”,即禁垦、禁伐、禁牧、禁猎、禁采樵,并采取生态移民、保护植被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移民入川,使山区人口从过去的近6万人减少到现在的不足3万人,大大缓解了山区植被的压力,全县130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了82以上。
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林业生态工作站,专门负责生态林补偿、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实施了生态林补偿机制,全县有8600多名农民养山就业,对12.13万公顷生态林进行常年管护,防乱砍滥伐、毁林乱采、森林火灾、乱捕滥猎,有效保护了森林的健康和生态安全。
在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市各项林业方针、政策的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快延庆县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农田林网体系建设与保护意见的通知》、《关于野生动物造成损害的补偿办法》和《关于禁止家畜在野外放牧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森林资源管理上,一是强化限额采伐制度,依法审批征占用林地。二是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的测报和防治。建立了由一个国家级测报点和23个市级测报点、27个县级测报点组成的国家、市、县、镇四级测报网络,监测覆盖率达100,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三是强化森林防火,建立了400兆网络差转等相关设备和7座防火嘹望塔;成立了有135人编制的县森林消防大队;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火网络。四是强化森林案件查处。
(五)林业产业
长期以来,延庆县坚持造林绿化和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农民致富相结合,不断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果品、林木种苗、花卉、蜂业、生态旅游五大产业框架。一是果品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全县标准化果园面积达到467公顷,市、县两级旅游观光采摘果园总数达到14个、面积达867公顷,实现果品总产量50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2亿元。二是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强劲。全县累计育苗面积达667公顷,造林绿化工程苗木自给率达到了90%。三是花卉生产开创新局面。延庆的冷凉花卉独树一帜,种植面积达167公顷,其中菊花生产基地67公顷,百合种球生产示范基地13公顷,20xx年花卉年值达到了1300余万。四是蜂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县蜂群总量已达到1.65万群,开发了蜂蜜、王浆、花粉等三个系列几十个品种的绿色蜂产品。到20xx年底蜂产品总产值922万元。五是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优美的绿化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延庆县已开发建立了八达岭、松山、玉渡山、莲花山等28个旅游景区景点,20xx年,全县各旅游景点接待海内外游客101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1亿元。其中民俗旅游接待游人112.1万人次,实现收入3533.7万元。
二、问题
(一)林业生态环境还很脆弱
虽然全县森林质量总体上正在逐步提高,但林分质量和防护功能还很脆弱。如全县林木总蓄积为180万立方米,按180万亩林地计算,每亩蓄积量仅1立方米。存在严重的有山没有树,有树不成林,有林不出材,有材缺效益的现象。在防护作用上由于人工幼林和灌木林比重大,没有形成乔、灌、草、地被植物复层林分结构,生态防护能力较低。
(二)部分荒山荒滩急需绿化
目前,我县尚有荒山荒滩6万亩,其中荒山4.5万亩,荒滩1.5万亩。荒山多集中在高山和远山,属困难地造林。荒滩多集中在采石场、采砂场和季节性河床,造林难度大。
(三)城乡绿化问题
一是城乡绿化的设计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绿色村庄创建还缺乏自转。三是缺乏项目的支撑。
(四)森林资源保护手段
主要体现是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上。尤其是森林防火方面,野外火源防不胜防,具有突发性和扑救的艰巨性。病虫害防治以美国白蛾为主要的侵入性虫害,已对我们构成了极大的危胁。
(五)林业产业没有实现产业化
林业经济缺乏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更没有形成产业链,主要果树品种缺乏后续的加工产业,龙头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起来。
三、基本指导思想
我县今后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和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确立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总体战略。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坚持植树造林与资源保护并重,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并举,实施精品战略,城乡一体推进,加速构筑高标准的林业生态体系,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构筑绿色屏障、保护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绿色延庆的宏伟目标。
四、建议
(一)提升县城的绿化美化水平
县城是北京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全县的对外窗口,绿化美化的亮点首先应体现在县城。作为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县城,总体绿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地方我们落后于同等发展程度的区县城。比如:我们公园不少,缺少各自的特点格调;街道绿化零乱;单位与居民小区绿化是我们明显的弱点;城市整体绿化投入资金少,管理水平差;县城与乡村结合部不管是绿化还是环境整治更是问题较多的地方。
突出延庆山水城市的特点,从建设理念上提高,关键是要有特色。
突出乡土树种的使用。如:小叶杨、柳树、榆树、国槐、臭椿、栾树、五角枫等。尤其是中山植被群中的橡栎类、桦、椴等应积极驯化入城,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
突出城市森林的营造。延庆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最好的'景观就是城市森林,要在绿化黄土不露天的基础上多栽乔木,多植大树,让树冠层占领立体空间,实现城在林中,人在园中,路在绿中。
突出街道绿化一树一路、一路一景,设计主要树种,合理配置伴生树种。
突出街道、单位和居住小区绿化的通透性,内外借景,绿化成果共享,隔离墙应变为透视栏,形成整体景观。
突出居住小区和单位绿化水平,应结合花园式单位创建,研究运行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建设与绿化同步,给居民提供生活休息的温馨空间。
突出城市的绿化精品亮点。县城的各个公园都应是精品亮点,它们应体现不同的区域定位,形成一颗颗的闪亮明珠。
突出绿化美化管理水平。一方面需要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和检查督促,让城市的绿化美化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提升延庆川区重点地区生态布局,加快四大生态走廊建设
四大生态走廊指:妫河生态走廊绿化;官厅水库延庆段库滨带生态修复;龙庆峡下游沙荒治理和北山旅游线观光产业带建设。四大生态走廊总面积约5.4万亩,是以县城为中心的生态环形圈,是提高延庆以妫河为主题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打造旅游资源,增加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四大生态走廊建设已例为县委、县政府的“十一五”规划,是必须完成的绿化工程。
四大生态走廊要以大生态、大园林、大绿化、大产业理念进行建设,突出点、线、面结合,路、树、景配套。绿化与园林相融,生态与产业双赢。
妫河生态走廊应突出妫河中段生态治理,贯通十二个景点,形成林药、林花、林草的林下经济模式,以植物材料装扮36公里全程。道路控制线内外结合,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并与周边民俗游结合起来。
官厅水库库滨带建设应突出湿地景观,不同的海拔高程线配植适地树种,乔灌草结合,形成延庆川区西部一道森林生态屏障。
龙庆峡下游沙荒治理应同一、二、三期8000亩森林相连,形成万亩以上的震撼性的森林景观,使龙庆峡与金牛湖湿地成为拓宽龙庆峡大景观的延伸,也是延庆水源地的重要保护区。
北山产业带西延古龙路,东伸香龙路,以路为线上下两侧发展观光果树带,这是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提高果园生产力的重要项目。
(三)提升重点小城镇的绿化
延庆现有15个乡镇,建议八达岭、康庄、张山营、大榆树、永宁、旧县、千家店、四海这8个小城镇绿化先行,形成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以重点带一般的绿化格局。
按照小城镇绿化达标条件,结合各自特点,扮绿、扮美、扮靓。
合理规划,适地适树,设计要突出以人为本和服务功能。
在重点抓好小城镇绿化的同时,加大花园式单位和绿色村庄建设力度。全县每年花园式单位达标不少于20个,绿色村庄每年不少于25个。
绿色村庄建设一定要同农民意愿结合;同农民收益结合;同环境整治结合;同新农村建设结合;同村庄规划结合。
村庄绿化要形成村庄森林环抱,街巷林荫遮道,公园花妍繁茂,庭院果香人笑的效果。
(四)提升路网、林网、水网的营造和管护
我县的路网、水网绿化是比较好的,绿化率已经达到了95%,效果十分显著。“三网”绿化是延庆川区绿化的骨架,是连接城镇、保护农田,构建山区生态的基本网络。农田林网在“三网”中是建设的关键。虽然我们研究了很多政策,但效果均不理想。农田林网推进困难的核心是其长远利益与农民近期收益碰撞而出现的裂痕。
突出村委会的组织作用和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各乡镇、村要结合县政府的政策同农田承包者利益挂勾,让农民收益得大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提高苗木质量,适当大苗,当年成活,三年成林。
村里专门看护或责任制到人头。
依法严惩毁林者。
(五)提升造林质量,消灭宜林荒山荒滩
延庆现有宜林荒山4.5万亩,荒滩2.5万亩,“十一五”期间可消灭宜林荒山荒滩。
荒山荒滩面积越来越少,造林也就到了关键的攻坚阶段。因为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已经造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且近年干旱少雨,保证造林质量才能确保成活。
“十一五”消灭宜林荒山荒滩这在延庆历史上是件大事。延庆解放初期森林覆盖率不足7%,20xx年是56.29%,在消灭宜林荒山荒滩后,全县森林覆盖率可达到60%,这将是历史性的飞跃。
消灭宜林荒山荒滩绿化后的重点将从山区下移川区,绿化重心从荒山绿化向农田林网和城镇村庄绿化转移。造林绿化新的战役已经开始。
消灭了宜林荒山荒滩不等于山地林业无文章可作。如残次林改造、灌木林地改造、中幼林抚育和近自然经营及森林资源保护是长期的工作。
(六)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能力
我们通过解放以来的几十年的努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并举,山绿了、林子多了,保护森林的责任也就更重了。当前森林资源危害最大是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
延庆从1987年至20xx年由于山火而损失有林面积2700亩,直接经济损失265万元。以史为鉴,触目惊心。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安全的头号敌人。我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防控能力,但距保护目标还要做若干工作。
延庆的森林病虫害不容乐观,除了常规病虫害,国家级检疫对象如杨干象、根瘤病等已经发现并造成一定危害。尤其是美国白蛾去年已在我县发现,今年虽未发现,但防控监测任务繁重,危害的出现迫在眉睫。
继续严格执行林地征占使用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坚决打击盗伐、滥伐及其它毁林行为。实施有效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继续实施山区“五禁”即:禁伐、禁猎、禁垦、禁牧、禁薪。禁薪是区域性的禁止。严格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保护,鼓励生态移民搬迁,迅速恢复自然植被。
继续实施山区集体生态林补偿政策,养山就是富民。
鼓励支持山区农户使用生物燃气化炉,推广吊炕,设计新型节能住宅,优化人们的饮食结构。突出节能、环保、利民。间接地保护山区森林资源。
(七)提升和推进林业产业化
前五年我们就提出“城镇森林化,城乡一体化,森林经济产业化”。延庆十年来林业生态建设有了长足的进展,林业经济却没有明显的发展。尤其是果品生产,本来是延庆的长项,但由于推进主导品种不突出,各类典型树立与推广环节断档,龙头项目、龙头企业至今没有走出一条产业化的路子来。
全县果品一定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确立主攻品种,主攻产地,主攻技术推广,主攻营销,直至抓出成效。
明确各类典型示范,技术人员要同典型果农签订服务责任制,及时总结和推广。
产品加工销售要服务到位,尤其是延庆市场发育滞后的地区离开组织的引导和协会的作用,就靠路边和村头卖是形不成市场规模的。延庆产果品但没有加工企业,优质果能直销,次果还是要加工的。退耕还林栽种的8万亩杏,管理与销售都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八)提升森林生态文化价值的传播
森林蕴育了人类,人类与森林共舞。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稳定的自然生态是基础。森林生态文化随着人类的社会进步而进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古树名木的存在及其历史故事就是最好的见证。
挖掘林业历史文化底蕴与沿革和森林文化、花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不断满足社会需要。
宣传森林生态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提高人们热爱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形成生态环境道德和全社会造林、爱林、护林的良好风气。
全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通过文学、书画、美术、音乐、诗歌等多种形式树立和传播,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森林文化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要把此项工作渗透到往常性的工作当中去。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六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山区,辖西吉、海原、原州、隆德、彭阳、泾原六县区.总土地面积167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3万亩.总人口192万,其中回族92万多,占48%.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固原市是宁夏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区域.
作者:辛鹏科李晓玲刘鹏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水利局刊名:市场经济研究英文刊名:marketeconomyresearch年,卷(期):“”(3)分类号:f3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七
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跟随着导游一起来到了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游玩。
进了公园大门,沿着山路,满眼是葱葱郁郁的森林,湛蓝深远的天空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天空时不时飘过一朵洁白如雪的云彩……这样的云飘在这样的天上,这样的天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波光粼粼的水面,翠色欲滴的草地,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一幅又长又美的画卷。
经过塞罕塔后,我们就来到了月亮湖。月亮湖位于整个国家森林公园的中心,像一个弯弯的月亮,湖里长有许多水草,叶上那里长年有雾,更添加了一份神秘色彩;月亮湖的周围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和绿油油的小草。
参观完了月亮湖,我们又来到了内蒙大草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走近一看绿油油的小草好像在对着我微笑。一阵风拂过,一地的小草就漾起波纹,好看极了,草原上时不时跳出一只蝗虫,给草原带来了生机,由于这片草原受到保护,所以这儿的环境胜过天堂。
导游叔叔却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我一脸疑问,怎么可能呢?这里不还是皇帝们的猎场吗?导游叔叔继续说到了清朝晚期,政府过于腐败,四处开垦,随后又遭到日本人的掠夺,最后导致曾经的原始森林荡然无存。从塞罕坝刮起的风沙可以直接北下,严重影响到京津等地区。塞罕坝造林显得尤为重要。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在没有粮食,交通闭塞,没有人烟,一到冬季就大雪封山的环境下,克服了种.种困难,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成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天哪,他们创造的不仅是塞罕坝的奇迹,更是祖国的绮丽呀。这些伟大的工人们,开垦的不只是土地,更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挥洒的不只是汗水,更是爱岗敬业的榜样。
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森林,塞罕坝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也希望大家伸出我们的手,创造一片绿色,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啊。
2021生态环境建设高二优秀作文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八
1、保护碧水蓝天,营造绿色家园。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保护环境=保护自己。
4、保护环境是责任,爱护环境是美德。
5、保护青山绿水蓝天,共创和谐美好家园。
6、保护人居环境,享受健康生活。
7、保护人居环境,享受美好人生。
8、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明。
9、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10、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
11、保护生态环境,造就秀美山川。
1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已。
13、城市,共同的家园;生态,共同的心愿。
14、创环保模范城市,建绿色生态家园。
15、创建生态环境,享受品质生活。
16、创建省级生态县,建设和谐新家园。
17、创生态家园,建美好家园。
18、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19、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生态安全造福子孙后代。
20、给生态力,让家园飞。
21、共创生态家园,同享碧水蓝天。
22、共同描绘海岛绿意,用心呵护生态环境。
23、合力把环境扮靓,齐心为家园梳妆。
24、环保创模手牵手,美丽城市心连心。
25、环保关联千万家,责任就在你我他。
26、环保意识高一分,生态家园美十分。
27、环保源于一点一滴,创模始于一言一行。
28、环境创模个个参与,生态家园家家受益。
29、环境关系你我他,保护环境靠大家。
30、环境就是你的“脸”,人人要学会爱护。
31、环境卫生的洁净,有您的一份文明。
32、环境与生命共存,环保与健康同在。
33、环山环水环风景,保洁保绿保健康。
34、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县。
35、加快生态县创建,优化家园环境。
36、加快生态县建设,共创和谐家园。
37、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为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夯实环境基础。
38、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39、立足自然生态景观,创造优美人居环境。
40、绿色世界,你我共创;清新气息,大家共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九
优秀作文推荐!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耗,促进工业经济与能源消费及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近年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环境保护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职责,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分解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将环保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一是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把企业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等也作为帮扶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我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强化工业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线,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三是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为着力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存量和管理节能,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四是加快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节电、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沼气、余热利用、工业固废利用等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节能工作督查。一是认真做好全县工业企业节能安排,及时通报淘汰落后情况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统计、环保、电力等部门依据相关法规严格履行了本部门职责,积极配合节能工作。二是按照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督查,对工作进展缓慢、未完成节能计划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完成任务较好的企业,通过争取国家、省、市补助资金给予积极扶持;对持续高耗能的企业,限期整改。
(二)落实工作责任,强化企业节能管理。在对全县工业企业用能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多次认真调查测算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安排意见、评价考核实施方案,通过不断完善和规范管理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定期公布通报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强化基础管理等手段,有效促进了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确保了全县工业节能降耗指标按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三)落实政策扶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狠抓产业结构优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在抓住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期的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入政策,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二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先后启动实施康源油脂、九州科技退城入园;翰林茶业绿茶加工技改、巴山牧业创意产业园、山霸王银耳产业园一期、百花棉业技改、深山农业魔芋加工技改、科宏实业茶叶加工技改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工作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我县生态环境优良,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重发展、轻环保,特别是在项目环评,备案等前期手续办理上缺乏足够认识,一些工业企业环评手续不齐就开工建设。
(二)节能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县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生产环境和环保意识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但由于我县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部分企业融资困难,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节能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能力差,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受到制约。加之,淘汰落后产能补助和引导资金较少,与节能工作任务还不匹配。
(三)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我县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经济的'高速增长为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较大,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生产设备落后,能耗较高。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部署,进一步深化认识,增添措施,持续推动工业经济与生态环保协调发展。一是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切实把工业节能降碳、建设节约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两手抓、两促进。二是进一步加大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结合我县实际,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坚决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从严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高耗能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进一步加大淘汰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逐步强制淘汰。三是加强生态环保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参与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协调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工业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十
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
工作总结
1999年4月国家批准海南建立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作为海南省会城市的海口市是省政府首批批准的6个生态示范市(县)之一,这标志着我市正式迈入生态城市建设的行列。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环保总局及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指导帮助下,我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 “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环境立市新的发展思路,把生态环境当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特色的资产和最大优势,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经济持续、健康和平稳发展。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33.6亿元,经济增长10.2%;2001年为144.6亿元,增长10.4%;2002年为210.9 亿元,增长10.5%;今年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9.9亿元,经济增长13.6%。同时,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去年底海口与琼山合并,区域面积的扩大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近几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的统一部署,结合海口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完成省下达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经过努力,并取得初步成效。一、加强组织和领导 编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了及时协调、解决我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2001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任副召集人,成员由市委、人大、政协、工会及有关社会团体和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市环保局负责人任主任,计划局负责人任副主任,分设农林、海洋、水资源保护三个专业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制定了《海口生态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工作规则》。2002年5月市政府批转市环保局提出的《海口市2002年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意见》给各相关单位,要求重点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市区地面水体整治(美舍河整治和“两湖两沟”整治)、公交出租车“油改气”、消除“白色污染”、淘汰氟里昂以及城市海岸带防护林的保护等工作,明确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和要求。2003年9月市政府办公室发文《关于印发海口市贯彻2003年生态省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今年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确定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间表。2001年10月底,我市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制的《海口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通过了省市有关专家的评审。该规划确定了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用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1)生态产业形成一定规模;(2)绿化覆盖率全国领先水平;(3)生活垃圾及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水平全国领先;(4)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5)居民生活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由于海口琼山合并,现正委托原编制单位重新修编。二、坚持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 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一个内在的基本要求。在海口市“九五”计划、2010年长远规划和四年的经济结构调整等城市发展战略中,市委市政府从海口生态环境资源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两地一中心”的绿色发展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生态环境资源有效合理配置。目前,我市工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已基本完成。原先我市工业企业大多处在城市中心区和上风向区域,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着重解决工业的合理性布局问题,从环境功能布局上确定了金盘、永桂、港澳三个轻度污染工业区和中度污染的马村工业组团,这些工业区团都处在海口的下风向。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坚决关闭了地处中心城区的海口市水泥厂、陶器厂、制革厂等一批生产工艺落后、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对一些技术先进、效益好、污染轻的企业做出了搬迁到工业区的计划。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大大改善了中心城区的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生活空间,也为工厂企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平台和潜力。几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初见成效,2002年海口工业的发展重心开始从污染较重的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转向轻污染或无污染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生态环保和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今年我市海口椰宝绿色餐具有限公司、海口市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翔晟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个具有绿色环保项目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有利地推动了生态城市建设。目前,我市“药谷”计划正顺利实施,罗牛山无公害蔬菜基地、魁星观光果园等一批生态农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二)积极推行使用清洁能源工作,引导、鼓励企业走生态环保之路。几年来,我市先后投入5亿多元用于燃气管道、液化气储配站和液化气供应站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液化气管理和供应系统,液化气供气能力达十多万户,全市居民用气气化率达99%以上。距海口市40公里的福山气田于去年2月正式向海口城市燃气管网供气,椰岛集团、兴业聚酯公司、亚太啤酒和欧化印染厂等企业开始改为燃气。政府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的绿色环保工程正在启动,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和建加气站的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加油站汽油出售实现无铅化。同时,政府引导企业走生态环保之路,积极向企业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鼓励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目前我市已有三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强化环境管理,巩固创模成果,改善环境质量。2000年2月,我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荣誉称号,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上了新的台阶。巩固好这一成果,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对此常抓不懈。在项目环保审批中,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同时,加强对原有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积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2002年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的专项行动 ,今年开展了查处不法排污企业的活动,对工业污染源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二、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三年多以来,海口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为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效益,保护环境,做精做美海口,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改善市区生态环境,相继实施五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一)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投资约3.4亿元人民币,设计日处理30万吨的海口市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是省、市重点环保工程,服务范围9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70万人。自1999年10月底竣工以来,运行良好,处理后的水质优于设计要求。随着市政管网建设不断完善,目前日处理废水约达18万吨左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1.66%。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对保护我市的地下水源、地表水饮用水质和城市景观水体,以及近岸海域水质起到关键性作用,具有良好的、深远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二)水源地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工程1997年市政府为保护我市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岸线景观,批准建立永庄水库保护区(面积9.6平方公里),金牛岭地下水源保护区(面积4.5平方公里)和海口湾西海岸岸线保护区(面积16平方公里),设立了界标和标牌,并制定有关管理规定。2001年开展了沙坡水库水源保护区的规范建设,保护区划分范围报告书已经专家评审通过。今年开始着手建设龙塘饮用水源保护区。(三)环卫系统工程近年来,市政府下大力气实施以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资源利用和建设卫生公厕为内容的环卫系统工程建设。累计投资一亿多元购置100多辆垃圾装运车,建成密封式垃圾转运站15座和占地273亩的垃圾填埋场,使日产800吨的全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做到合理的卫生填埋。总投资近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垃圾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颜春岭垃圾处理场,其第一期第一个填埋区(占地64亩)工程已于2001年4月投入使用。第二期填埋区占地面积208亩,去年11月份通过专家验收。今年上半年完成二填埋区2万多立方米碎石滤层铺设工程及四周边坡的废旧轮胎铺设工程;其配套污水处理厂完成鼓风机和加药间重建工程,完成32,000立方米氧化塘土建工程,整个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已全部完工,现正准备进行调试工作。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的投入运行,对海口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将使海口的城市生活垃圾步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轨道。(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1、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这几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等活动,狠抓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市区人居和创业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功能。2001年进行的市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市历年来整治范围最广、拆迁面积及工程最大的一项环境改造工程,包括海府路、海秀东路、滨海东路、人民公园东西湖四个分项工程,规划面积91.17万平方米,涉及道路总长7900米。对各类不符合规划的违章铺面或建筑进行整治拆迁,完成了华海公园、东湖广场、海府路白龙南路口绿地等十七处绿化建设,建成绿地面积达9.8万平方米。架空高压线下地的电力沟建设和铺设燃气输气管道、人行道绿化带、路灯安装及道路亮化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经过整治,该区域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又对国贸区、滨海路等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市容面貌有较大的改观。2、美舍河整治工程美舍河是横贯海口市区南北的主要河流,是海口市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3.86公里,我市境内约长5.7公里,由于开发建设,水质污染严重。美舍河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9940.80万元,整治工程包括拆迁、清淤、护堤、载流、绿化等内容,分三标段进行治理。自1999年11月动工以来,从国兴桥至白龙桥2.3公里示范段已投资近400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两岸完成绿化208亩。北段工程(白龙桥——长堤路)全长1.9公里,该工程于2000年8月初全面开工,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南段工程(五公祠——国兴桥)全长1.5公里,于2002年6月底全面开工,目前,除市政府决定暂不做的右岸污水干线、观光路、栏杆、路灯和取消的河床护底外,尚剩过国兴路段污水干管、五公祠内人行桥和五公祠后街桥、沿岸人行甬道、国兴桥底清淤护底。 整治后的美舍河水质将达到国家地面水体标准,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沿河两岸建成带状公园,今后将形成一条横贯海口南北的绿色生态长廊。3、整治水源地以及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西海岸是我市岸线景观保护区,2000年4月,市委市政府对西海岸进行全面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其整治工程投资近4000万元,全长10公里、占地1600亩的海岸带状公园基本建成,修建观海路10公里,种植椰子树等各种树木近万株,绿地率86%。在10公里的海岸线上设置不同风格的10个景点,把观海长廊园林灯连成一片,使海口市的生态景观建设增添了一道风景线。达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海露出来、把路连起来、把地绿起来、把灯亮起来、把景美起来”的整治目标。今年对海口市饮用水地龙塘取水点地区进行环境整治,取缔多间临江的家庭猪舍,清理江边垃圾,设立告示牌,严禁在取水点周边堆放垃圾、建养猪场等一切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整治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关闭保护区周边的饮食店,停止带船尾机的机动游船经营行为,制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4、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海口市从2001年开始针对街边饮食店废水直排路面,油烟污染环境,“卡拉ok”噪声扰民,店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影响市容景观等环境问题,组织公安、工商、城管、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收到良好效果,使街边环境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去年抓住群众反映较大的噪声污染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对社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进行综合治理,大大改善了我市的声环境质量。今年加强对我市医疗废水废物的监管,对市区25家医院的医疗废水和医疗垃圾处置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查处5家医疗单位污水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令其限期整改。5、绿化美化工程海口市自1992年起就将“创建园林城市”纳入城市发展总目标,确保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占有率和绿化覆盖率指标,保持生态平衡。年年有计划地在城市周边植树造林,构筑城市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增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功能。1995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在经贸区的滨海黄金地段划出1250亩土地,作为公共绿地建造“万绿园”。去年加大城市绿化力度,拆迁建绿,见缝插绿,提高绿化水平,终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64%。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南海大道、粤海南站、东线高速公路和沿海防护林工程,在我市五大道路出口建设生态森林体系,绿化美化环境,形成环抱热带滨海城市的林带。三、坚持因地制宜 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从海口的实际出发,立足区位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找准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一)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9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构想。依托“碧水蓝天、金色阳光、常绿大地、清新空气”的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近几年兴建了西海岸带状公园、热带海洋世界、海南热带森林博览园等10个旅游休闲项目。同时通过宣传,突出自然、椰风海韵的特色,打生态环保牌,吸引众多游人,让他们在领略美丽的热带风光的同时,感受到一次切身体会的生态环境教育。(二)消除白色污染和建立无氟区域城市。海口市在全省率先颁布了防治白色污染管理办法,并在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等环节上实行强制性措施,步入了治理白色污染的良性管理轨道,消除白色污染工作已初见成效,今年上半年重点加强对各大农贸市场、超市、食堂和水产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采取突击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巡查和蹲点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执法频率和人数,有力打击了不法商贩。海口市政府响应省政府建立无氟省级区域的决定,在全市党政机关、宾馆酒店、机动车辆实施氟里昂替换改造工程,淘汰替换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完成42家氟里昂替换改造工程,其速度和数量均走在全省的前列。(三)实施交通污染专项治理。海口市委市政府自97年至今,把机动车鸣喇叭、尾气污染问题作为一个专项治理工程,成立全市交通污染治理办公室,组织公安、交通、城建、环保等部门从机动车年检线的源头上、行驶道路上、超标排放治理上和超龄车报废制度上等环节实施综合治理机动车噪声及尾气污染,基本刹住了机动车乱鸣喇叭和冒黑烟的现象。制定了《海口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并经省人大通过,为今后我市治理机动车尾气提供法制保障。(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从99年起市委市政府将四套班子领导的乡村工作联系点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试点单位,力求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生态城市建设新的切入点。通过整治乡村脏、乱、差,拆除乱搭滥建、铺村路、建立垃圾收集站、设文化娱乐场所,大举植树种草栽花,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为改变村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市各个区积极推广农村沼气试点工程,建立一批生态农业基地,指导、帮助农民整治农村生产和生活居住环境,增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现已建成各类文明生态村359 个,计划在巩固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建设标准,向纵深方向发展。四、存在问题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我市被确定为生态市试点市县后,我们加快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生态环境建设还刚刚起步,离生态示范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的市场运作机制有待探索和建立,单一的政府投入模式,往往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资金不足造成生态环保工程进展缓慢,如美舍河整治工程、公交和出租车“油改气”项目等。(二)市区地面水体仍需改善。如东西湖、大同沟和龙昆沟,虽然“两湖两沟”的污水截流工程基本完成,但水质的改善仍需一段时日。(三)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海岸防护林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如西海岸一些地方由于项目开发商只顾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原有海岸防护林受到砍伐破坏。(四)日常的生态管理机构没有建立起来。目前,这项工作暂由市环境保护局在抓,但在市里制定的机构职能“三定方案”中,市环境保护局没有生态保护这项职能。由于编制所限,日常的生态管理机构没能设立。五、今后加强生态市建设的措施和建议生态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和社会生活,以及自然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有长期作战的思想,要统一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发展经济,增加投入,动员全民参与,结合实际,有重点、有步骤地分步实施。(一)坚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要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把生态城市建设当作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加快发展,增加财力,为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提供保障。(二)搞好生态环境规划,制定科学可行的奋斗目标。严格执行规划,分期实施。(三)引进高新技术,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引导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四)把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以及文明生态村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周围绿化带的建设,改善市区环境;继续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巩固已有成果,丰富其发展内涵。文明生态村要和扶贫、富民政策结合起来,调动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这项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五)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生态环境建设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一套有效的支撑体制,保证生态市建设顺利实施。(六)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全民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识。(七)设立日常专门的生态环境管理机构,负责日常具体的生态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以及组织协调工作。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十一
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的体现,是社会文明底色彰显。没有人喜欢充满污染的环境和空气。当窗外的雾霾取代了蓝天,我们都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给头顶的蓝天增添一份美丽。
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是对环境保护最大的贡献。厦门的生活垃圾实行四分类:即可回收物(投放蓝色桶能卖拿去卖)、其他垃圾(投放黄色桶送焚烧)、厨余垃圾(投放绿色桶单独运)、有害垃圾(投放红色桶专业收)。垃圾分类就是自觉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主角”。厦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让垃圾分类纳入学科内容,让同学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好垃圾分类知识,自觉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践行。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影响一个社区,全方位开展人人参与,家家有责。
我家楼下一排排整齐的垃圾桶有保洁人员进行清洗,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风雨无阻坚持定时上岗,以桶边文明督导的模式,绿色的身影穿梭于小区各角落,还有物业管理人员每天做好垃圾分类巡查检查工作,为居民创建良好居住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每个人都享有的公共产品,优良的居住环境卫生可以防止各类病毒、细菌的传播。
生活垃圾分类对新冠疫情的防控也发挥了作用。疫情期间垃圾分类并没有中断,厦门市对疫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共设置了八千多个“废弃口罩投放专用桶”,极大推动了垃圾分类的进程,成为了抗击疫情的便利武器。防控、垃圾分类一个都不能落下。
我国目前垃圾处理方式是填埋与堆放,都需要占有土地资源和破坏环境。实现垃圾分类可以节省土地资源,而垃圾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严重损害地球的生态循环而污染水源和土地,最终影响我们的健康。
垃圾分类是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口罩”。愿“同呼吸、共命运”成为社会共识!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十二
全街道广大人民:
你们好!
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这些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端。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善待资源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我街道人口较多,人均资源占有少,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弱,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很多。今年,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加强节约型社会建设,对我们全面建设生态凤鸣、和谐凤鸣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我们要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开始,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强化保护环境责任,积极投身到创建省级生态街道中来。我们要不断加强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倡导可持续消费观和环境价值观,人人参与,做环保的宣传者、示范者、行动者,为节约型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滴水汇成大海,树林长成森林,保护资源、节约能源是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广大群众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倡导节约风尚,提高文明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为创建省级生态街道贡献力量。
创建美好家园,需要你我参与!
倡议人:__
20__年__月__日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十三
备受关注的我国北方地下水污染问题,首次有了一份较为权威和系统的调查报告。由国土资源部下属科研机构耗时6年初步完成的这项研究,对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已无类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类地下水仅占22。2%。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类地下水则占56。55%以上。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须臾不可或缺。千百年来,我们的饮用水从来就不成问题,想怎么喝就怎么喝。可是现在,整个华北平原几乎已无类地下水。有报道称,在山东淄博临淄区,老百姓喝水竟然变成了一项“福利”,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地下水污染的严峻现实。
以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发展不是“中国梦”,那不过是少数官员的“升迁梦”。有些政府部门、政府官员张口“执政为民”,闭口造福一方,事实上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未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今年年初,温州一企业主抗议河水污染,向当地环保局喊话:“如果环保局长敢下河游泳,就拿出20万”。另一家企业甚至开出了30万的价码。对此,温州市环保局拿出14万元在报纸上刊发整版广告,盘点自己的七大成就。环保局给自己歌功颂德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少数官员的“升迁梦”,不仅会毁了蓝天碧水,也会影响“中国梦”的进程。
“中国梦”需要把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各级政府首先应该负起责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监管力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当然,政府单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全体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角,每一个公民都要强化生态文明意识,自觉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中国梦”就一定能变成现实。
只有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整个地球上是数一数二的,那么我们的一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宣传语篇十四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敬爱的叔叔阿姨们:
大家好!
我们的家乡在美丽的杭州湾畔,我们为杭州湾湿地而感到自豪!从小,我们就伴着波涛澎湃的钱塘江涌潮,捡拾滩涂上蛤蜊泥螺长大。
我常常和小伙伴们采下堤岸雪白的芦苇,尽情地玩耍着,在滩涂上抛下一串串欢快的小脚印。
那时候的我,感觉杭州湾湿地真美!
这学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杭州湾湿地:用仪器测量她的水质,用彩笔描绘她绚丽,用歌声赞美她的富饶,用双手保护她的身躯……咱们用小公民的行动,美化着这片绿色的湿地——杭州湾变得更美了!
社会各界的叔叔阿姨们一起来到即将建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游览,共同关注着大桥下一片宝贵的湿地资源。
“世界银行赠款500万美元支持杭州湾湿地保护,到明年大桥通车时,游客在大桥上,能看到海鸟起飞、鱼虾成群的美景。
这多么令人欣喜万分哪!作为家乡未来的主人翁,今天,我们还想用我稚嫩的声音,向全市的红领巾,向社会各界的叔叔阿姨们发出以下倡议:
1、自觉地爱护湿地里的每一种生物,珍惜每一寸水土,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2、无论您从事什么工作,希望您都能成为一名杭州湾湿地保护的义务宣传员。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相信咱们的杭州湾湿地一定会成为最美的“湿地公园”,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慈溪观光游览!
__小学“__”环保小社团
__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