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模板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篇一
作者歌德深受卢梭“归返自然”思想的影响,而维特本身有歌德的影子,二者颇具相似性,思想上亦然。与以往对农村赤贫、犯罪、愚昧、落后的描写相反,歌德亦热情的笔调对自然进行深深地赞美与讴歌,表现出对大自然和农村清新恬静的深深的喜爱之情。在维特眼里“市镇本身令人生厌,与此相反,这里(农村)的美却难以形容。”他把这里当成乐园,不仅优美的自然风光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而且这里的人们纯朴善良,维特于他们谈笑风生,开诚布公,互不猜疑,甚至一起去参加舞会等。而维特追求的正是在幽静的地方建一个小屋住下来,一切从简。就像中国的陶渊明,远离世俗,南山种豆,东篱采菊,悠然自乐。维特在食用自己种的蔬果时,心中亦是充满了浓浓惬意与幸福之感。维特幻想的亦是摆脱喧嚣混乱的环境,在乡间田野幻想纯洁的幸福。
在艺术方面,维特追求的亦是清新自然,所谓清新自然,及时如实记录所见所感,而不是对其进行精雕细刻。艺术创作要以自然为本,把领略到的东西,如实地付诸于笔下,这边会是一幅成功的令人满意的作品。而所谓的规则,只不过破坏了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和真实表现......在规则指导下创作出的作品亦必是呆板、无生气,千篇一律的死的作品。不仅绘画如此,诗歌艺术亦是如此,以自然为本,而不该用规则加以束缚和局限,才能创作出优秀有灵气的作品。
在人性方面,维特亦崇尚清新自然。“时间只有孩子离我的心最近”,维特把他们当作天地间的尤物,欣赏孩子们的天真坦率,他认为天真质朴的孩子们应该是我们的楷模和榜样,使我们应该尊敬的老师。换言之,我们缺少的正是孩子们的纯朴天性。孩子们(菩提树下的男孩,夏绿蒂的弟妹们)的天真坦率和调皮可爱使维特感受到的正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的归返,他认为最幸福的是可以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生活的人。维特会与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嬉闹,而且不束缚他们的天性,任由他们对事情大发议论。而这些事,在医生看来是有失“聪明人”的尊严的,而维特厌恶的甚至鄙视的正是这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和他们所谓的尊严,一副对孩子们的天性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而对孩子们的“管教”,其实,恰恰是对孩子本真、坦率,毫不做作天性的扼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高傲、虚有其表、精神空虚、无聊透顶、自以为与贫苦百姓接触就会有失身份的.自以为是的贵族们。他们矫揉造作,一副趾高气昂、盛气凌人、目空一切的样子。让维特厌恶又鄙视,甚至怜悯他们,为他们感到悲哀。
爱情方面,维特对夏绿蒂的爱情或许正与维特对自然的热爱有关吧。换言之,深深打动维特的,应该正是夏绿蒂的清新自然不造作的天性。夏绿蒂以朴素白裙,浅色蝴蝶结的清新形象出场。而且夏绿蒂极有人格魅力,善良、喜爱自然、天性娴静、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天真可爱又不失母性光辉,而且与维特心灵相通,维特陷入对其的爱情难以自拔。夏绿蒂认为阿尔贝特是她可以将自己幸福交付的人,然而,她又与维特心灵相通,她明白“失去维特,将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两情相悦(她为维特弹奏的曲子,曲曲有情。想把维特托付给自己的友人,却发现,把维特留给自己才是自己内心深处最隐秘却又最真实的想法),却难以厮守。维特亦为此感到深深悲哀。认为夏绿蒂嫁给自己会比嫁给阿尔贝特更幸福。阿尔贝特不能满足她的全部愿望,他缺乏情感、冷漠,讲述夏绿蒂父亲手下文书因恋爱夏绿蒂而发疯竟然无动于衷,夏绿蒂与维特心声共鸣是他却木然而无同感。他冷漠,任何无聊的公务都比他的妻子珍贵,他不懂得珍惜他的妻子和幸福。然而,事实是夏绿蒂是阿尔贝特的妻子,无法改变。维特为此深深苦恼。
其实维特一直清楚,这场爱情注定没有结局。“这场不幸除了坟墓,我看不到任何结局”,就像磁石山的故事,靠近,只能是船毁人亡的灭顶之灾。明知夏绿蒂的爱是一杯将会毁灭自己和夏绿蒂的毒酒,却仍以享受的心情一饮而尽。
维特痛苦又绝望,他承受不了如此的折磨,所以中止旅途,回到天父的怀抱寻找温暖。离开人世在他心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分量,他已下定决心,不可更改。所以,他怀着安定的决心,信念走这一步,摆脱尘世缚束,回到天父的怀抱寻找自由。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篇二
在读《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之前,还没有一部著作让我觉得能细致的描绘出爱情是什么,红楼梦里的爱情缠缠绵绵,知是情却不道情,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哀婉千年,是中国式的爱情。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里的爱情,却似小儿般的感情流露,真真切切,清晰彻骨,对爱情那种感受的细致描写深入骨髓,谁都有过爱情的体验,只不过有深有浅罢了。
以书信体的体裁让主人公维特用第一人称描述出他沉醉于爱情中的感受,是再好不过的了,没人能体会别人的感受,但人类的感受这东西却是相通的,你能以自己体会的感受去感受别人体会的感受,越是有着深刻体会的人越能感受别人。
我和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但是我看不下去这本书,或者说是我不想看下去,因为我体会过那种如梦幻般的幸福以及痛彻心扉的痛苦,我不忍也不愿再去体会。痛苦要比幸福长久和深刻得多。
如果我在当时接触了这本书,是否也会作出像维特一样的行为呢?
爱情的苦果要一口咬尽,慢慢尝舐只会愈陷迷津之地,其中的绵绵苦楚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篇三
《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热爱自然的青年维特独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尽情地沉醉于这梦幻般的自然景色中,怡然自得。这种惬意的日子没过多久,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绿蒂,并深深地爱上了她。可谁也没想到绿蒂竟然已经订婚了,她的忠诚使她无法将自己的感情献给维特。这无疑是给热恋中的维特一个沉重的打击,一系列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他只好告别绿蒂,不舍地离开了。
歌德描述了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详尽地展示了维持思想感情的'变化,将他个人恋爱的不幸放置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对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和批评,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
因此我们要勇敢应对生活。维特,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篇四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1749年8月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为我们述说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这部以歌德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内就创作出来的书信体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读过这部小说之后,我才能体会到年轻人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其中的许多名言警句是值得我终身牢记的。
“谈话间,我尽情欣赏她那黑色的明眸,我整个的魂魄,都让她那活泼伶俐的小嘴与鲜艳爽朗的脸庞给摄走了!她的隽永的谈吐完全迷醉了我,对于她用些什么词我也就顾不上听了!”
“唉,我不过是一个漂泊者,是个在地球上来去匆匆的过客!难道你们就不是吗?”
这些句子,使我与作者的距离更近了。
读它的时候,我完全迷失在维特的情感之中。当维特向威廉诉说他现在的生活是如此美妙如此宁静,我的内心也仿佛进入了宁静的境界,我能感受到碧绿的草坪,晶莹的露珠,微暖的日光以及甜蜜的春晨。当维特讲述起那个关于青年和寡妇的故事时,我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日夜祈祷神来庇佑他们的爱情;当维特诉说起他对美丽的夏绿蒂的无限遐思时,我的脑海中似乎也映出了她曼妙的身姿;当维特痛苦地想要忘记夏绿蒂时,我同样思绪混乱无所适从,心中如一团乱麻,欲解而不能,想走又不忍走,内心充满痛苦。最后,维特给了自己一枪,我的全部思想也戛然终止,他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烦恼。少年维特的烦恼自此终结,而少年维特的爱情,流传后世。
本书从多处反映出作者对贵族阶级和庸俗的市民的厌恶,对自由人性的追求,带有强烈的时代精神,这也是启蒙运动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但这些放在如此强烈的爱情边上,就像明月旁边的星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是只有青年才有的爱情,无所顾忌的爱情。如果说夏绿蒂一开始还带着一丝理智,妄图拒绝维特的攻击的话,那么最后当她听到维特疯狂的倾诉时,她简直对来势汹涌的爱情毫无招架之力,她彻底陷落了。从另一意义上来说,维特的死也是一种无可避免的结果。因为即使没有礼教等这么许多方面的阻挠,这么猛烈的爱情,经过时间的冲洗,也难保周全。所以维特的死,也是一朵娇艳的玫瑰凋零,只有经过采制,香气才能久存不散。
歌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这段爱情在最美丽的时候定格成了永恒,这才有了这部书的不朽。这也是这部书吸引我之处。
在这部书里,歌德用诗一样的语言谱写了一首不可能存在的爱情叹歌。书的体裁也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书信体读来更有真实感,更利于感情的宣泄。故事时间跨度不大,但情感跨度却非常大,这是作者独到之处。其中涵盖了主人公从倾慕到陷入热恋再到以死殉情的全部心理历程。这本书带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从表现形式来看,这部小说受了一度在德国很流行的英国理查生的小说和卢梭的《新爱洛绮丝》的影响;但从气势上来说,不免输于《悲惨世界》等宏篇巨制。精彩的语言描述,华丽的修辞运用,紧凑的故事情节很快弥补了不足之处,使整本书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这是一部激情澎湃的爱情长诗,让你为之心动,为之陶醉,虽然人世间还存在欺骗与罪恶,但歌德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纯净的爱的世界,一片未被开发的土地。
合上书,心中久久无法平静,作者创造了“维特”,引起了我的共鸣,这是表达年轻人心声的一部伟大作品,希望也有一个人能够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篇五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编著而成的。此书以日记的形式把维特内心的高低起伏描写的淋漓尽致,颇为真实,感人。
维特暗恋已订婚的'美丽善良的绿蒂小姐,她未婚夫是个可爱,正直,英俊的好男人,他和绿蒂的感情也挺不错的,所以绿蒂参加的活动,维特也一定要去,但看见了绿蒂和她未婚夫,维特又嫉妒不已,这让维特很烦恼,最后,他不理智地选择了轻生。
在歌德的细腻的描写中,我也知道夏绿蒂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姑娘。维特失望极了,非常孤单,许多烦恼便一涌而上。他只好选择逃避。
歌德在这里把维特的心情写得非常好,面对爱人却无法表达爱意,想要摆脱,去寻找新的生活,却由于工作失意,对周围的人感到厌倦。只好又回到绿蒂的身边,但是又无法面对爱人已嫁做他人妇,心中的爱意实在是无法宣泄,最终只有走上死亡。
看了这本书,我很同情维特,理解他为何如此烦恼。但同时,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无论遇到了什么烦恼,什么挫折,都不能像维特一样选择逃避,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平地,不可能都布满鸟语花香,我们决不能跌一跤就说没路好走,就放弃。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篇六
本文目录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摘抄
暑假里,我读了《少年维特的烦恼》,小说主要讲述一个叫维特的青年的爱情和生活悲剧故事。维特因为偶然的机会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绿蒂,但绿蒂却早已是他人的未婚妻,维特立即陷入万分苦恼之中。同时为爱苦恼的维特又与世俗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双重绝望压迫下的维特最终选择了自杀。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以歌德自身的一次“荒谬”的爱情经历为原型的小说。歌德曾在一个小城镇里的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名法官的女儿——名叫夏绿蒂·布夫的女子,并不可遏制的爱上了她,但她是他好友的未婚妻,对于这份无法拥在怀里的爱,他感到异常痛苦,曾几度想自杀以求解脱,最后他只好不辞而别,离开了那个让他痛苦不已的小城镇;后来又得知自己的一个朋友因恋友人之妻无望而自杀的消息,相同的情感和遭遇让他深有感触,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在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这部书信体式的情感细腻的悲剧小说。
故事很平淡、简单,年轻的维特因为要替母亲和姑妈交涉遗产的分配问题而来到了一个小城镇,并被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心情愉悦而宁静,后来在一个舞会上认识了司法官s的女儿绿蒂,并被她的美貌与优雅的谈吐举止所深深吸引,不可遏制的爱上了她,尽管她早已跟阿尔伯特定婚,后来他和阿尔伯特成了朋友,此时维特已陷入了尴尬痛苦的境地,于是他毅然离开,以求在事业上得到解脱,但是污浊的社会环境与鄙陋的人情世态让他倍受压抑与苦闷,同时对绿蒂的思念也越发深切,于是他又回到了绿蒂所在的那个小城镇,此时绿蒂已和阿尔伯特结婚,他热烈的情感无处寄托,痛苦并慢慢衍生了绝望,他决定以死殉情,于是他用向阿尔伯特的手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中。
据说当时这部小说出版后,有许多和维特迹遇相仿的人因看了这部书而自杀,因此我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打开了这本书。小说用
日记
与书信体写成的,这种体裁充分而鲜明的让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摆上了纸面,我们读着读着,会感觉到自己就是维特的倾诉对象威廉,仿佛维特就坐在我们面前,向我们一诉忠肠,我们的心境会随着他的讲述而起伏,当然现在的我们读完这本小说后,也许会因维特因恋友人之妻无望而产生的绝望感到不解,我们生活中那些爱来爱去爱个没完没了的歌曲和电影太过于泛滥了。维特的绝望与痛苦,一方面来源于与社会传统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却是维特个人的性格使然。维特是狂飚突进运动时代的一个形象,体现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他渴望自由,张扬自我,却又处在一个到处是传统束缚与精神桎梏的社会,这促矛盾冲突让他感到痛苦与绝望,却又无力对产生这种痛苦的社会做出过于实质性的反抗,他是一个生活中的弱者,同时又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绿蒂对他来说,她就是自然、质朴和美的化身,是他的精神寄居,逃避现实的避难所,但这份情感在面对她与阿尔伯特时却找不到方向。他的自杀是一种精神反抗,宣告了他同这个社会的决裂,控诉了这样一个社会对他这样的青年人的压抑与窒息。
维特是悲哀的,他的自杀是一个悲剧,即使他活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他也依旧会是这样一个悲剧,这是他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强烈背离而衍生的性格使然,他是一个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看着这个现实世界的一切并渴望它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重合的人,这注定了他的悲剧性;他对绿蒂的情感,也过多的倾向于他的精神想象,如果最后绿蒂跟他在一起,也许(或者可以说是一定)也会发现她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也许我们应该庆幸这一点,绿蒂一直到最后在他心中依旧是美好的);他无法立足于这个社会,死后也不能以基督徒的方式安葬在教堂墓地,他在活着的时候是孤独的,死后也依旧孤独。
最后还是那句话,维特他是一个社会生活中的弱者,精神上的强者。
1、我们对尘世间的事,特别是对婚姻,都愿意它们持久不变。在后一点上,那些我们一再重复看到喜剧诱使我们产生了与世界的进程不相一致的错误念头。在喜剧里,我们看到一种婚姻成了最终的目的。它经过多幕的障碍,在最后一幕这被延误了的宿愿才得以实现。这时幕落了,而我们也得到了瞬间的满足。但在世界上却是另一种样子。幕落之后还一直演下去,若是幕再次升起,人们就不高兴看下去,不高兴听下去了。
2、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著地去追忆往惜的不幸,会更多的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的多。
3、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4、如果你问我这儿的人怎么样,那我只能说:和别处一个样。人都是一个模子里造出来的,多数人为了谋生,大部分的时光都用来干活,剩余的一点空闲时光却令他们犯愁,非要挖空心思,想办法把它打发掉,唉,人就是这样的命。
5、命运偏偏安排我卷入一些感情纠葛之中,不正为了使我这颗心惶惶终日吗?
6、世界上误解和懈怠也许比奸作和恶意还要误事。
8、人心真是一个难以琢磨的东西!
10、我生平最厌恶的事就是人事的倾轧,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本可以坦坦荡荡享受一切欢乐,却彼此板起面孔把人生难得的好时光都断送了。
11、每当她谈起自己的未婚夫时,总是那么温柔,那么亲切,我就颓唐得如一个丧失了所有荣誉与尊严的人,连手中自卫的宝剑也被夺去了。
12、我竟到了如此的境地,对她的感情包容了一切;我竟到了如此的境地,没有她我的所有都将纸上谈兵.我已有上百次起了去搂她脖子的念头!伟大的上帝知道,一个人看到眼前有那么多心爱的东西,却不能伸手去取,他心里多么痛苦呀!
13、我绝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不幸拿来反复咀嚼,;我要享受现时,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书笔记(2) |
返回目录
1、我绝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不幸拿来反复咀嚼(念念不忘);我要享受现时,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2、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著地去追忆往惜的不幸,会更多的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的多。
3、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4、如果你问我这儿的人怎么样,那我只能说:和别处一个样。人都是一个模子里造出来的,多数人为了谋生,大部分的时光都用来干活,剩余的一点空闲时光却令他们犯愁,非要挖空心思,想办法把它打发掉,唉,人就是这样的命。
5、命运偏偏安排我卷入一些感情纠葛之中,不正为了使我这颗心惶惶终日吗?
6、世界上误解和懈怠也许比奸作和恶意还要误事。
8、人心真是一个难以琢磨的东西!
10、我生平最厌恶的事就是人事的倾轧,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本可以坦坦荡荡享受一切欢乐,却彼此板起面孔把人生难得的好时光都断送了。
11、每当她谈起自己的未婚夫时,总是那么温柔,那么亲切,我就颓唐得如一个丧失了所有荣誉与尊严的人,连手中自卫的宝剑也被夺去了。
12、我竟到了如此的境地,对她的感情包容了一切;我竟到了如此的境地,没有她我的所有都将纸上谈兵.我已有上百次起了去搂她脖子的念头!伟大的上帝知道,一个人看到眼前有那么多心爱的东西,却不能伸手去取,他心里多么痛苦呀!
13、那些认为必须疏远所谓贱民以保持高贵的人,恰恰可以被斥为懦夫,因为他害怕被击倒而躲避敌人。
14、我们对尘世间的事,特别是对婚姻,都愿意它们持久不变。在后一点上,那些我们一再重复看到喜剧诱使我们产生了与世界的进程不相一致的错误念头。在喜剧里,我们看到一种婚姻成了最终的目的。它经过多幕的障碍,在最后一幕这被延误了的宿愿才得以实现。这时幕落了,而我们也得到了瞬间的满足。但在世界上却是另一种样子。幕落之后还一直演下去,若是幕再次升起,人们就不高兴看下去,不高兴听下去了。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篇七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诗人而成为一个世界诗人,《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于1774年,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小说描写了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故事中,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读这本书时,我常常在想,面对重重困难,人们只能像河水中的利石,逐渐被打磨的削去棱角,失去自我吗?《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他们不想和别的士家子弟那样通过入仕光耀门楣,他们厌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官官相护,在这个封建社会中坚守自己的小世界。但他们最后依旧被强大的封建势力所打倒。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篇八
一位集英俊、博学、热情、礼貌、善良、执着、专一等优点于一身的少年,他观念独特,性格独立,游历四方。他出生在一个较为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却也看透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各个阶层的明确界限,又不得不痛苦地看着人么在规定的阶级范围内,小心翼翼地为生存而奔波。他对资本主义世界中,以钱、权为唯一标准的生活方式不屑一顾,却又难以摆脱这副沉重的生活枷锁。在这样令人无可奈何的,痛苦万分的精神折磨下,少年维特早已打定主意,漫无目的地混过这早已令他厌倦的人生。
然而,上帝似乎是垂怜他,所以才让他遇见了让他的生命重新拥有价值、焕发光彩的绿蒂。他的一颗少年之心,在初见美丽善良、纯洁坚韧绿蒂时,就完整地交付了出去。只需那一眼,他便认定,绿蒂就是自己这一生中的维纳斯。
他们一起讨论文学,思考人生。他帮她操持家务,照顾弟妹,无时无刻都想陪伴在她左右,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绿蒂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总是轻而易举地操控着他的整个思想和行为。但上天似乎又跟他开了个玩笑:维特这般无怨无悔的付出,最终却终是无法战胜世俗的观念,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姑娘,身着象征着圣洁、忠贞的礼服,成为别人的妻子,去陪伴他人经历苦痛与快乐。
维特囿于自己的道德准则,不断告诫自己要停止对绿蒂的爱,强行扼制自己不再去打扰她的生活。但她可是他的维纳斯啊!失去她的痛苦与丢失意义后缓慢流逝的生命让维特备受煎熬。在他眼中,绿蒂就是太阳,而自己就如同水滴,不应同时出现,也注定无法共存,却因为命运的捉弄,他这点卑微的水珠,始终无法不被太阳的万丈光芒所吸引,也无法躲闪自己真挚而热烈的爱情。维特是挣扎的,是痛苦的,于是他痛下决心,决定远走高飞,离开绿蒂所在之地,让自己与绿蒂不再有任何的交集,希望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藏起自己满腔深沉的爱意,默默地爱她,思念她,祝福她。他天真地期望,时间可以冲淡自己对绿蒂的思念。
后来,维特替代公爵担任秘书在外地工作,久而久之便难以忍受上层社会腐朽的生活方式。又或者,这其实是他自欺欺人的借口,因为时间似乎并非良药,没能帮助他成功冲淡对绿蒂的爱意与思念,反而使他在长期的爱而不得与深深眷恋中,将这份爱意愈发地根深蒂固。维特不能忍受自己被绿蒂遗忘,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再次回到了心上人居住生活的地方。久别重逢,双方对彼此的依恋不减反增,他们对彼此的爱恋愈发深厚,但他们却没有因此作出任何越轨的行径,在绿蒂心里,维特是她亲爱的挚友,也仅此而已。而于维特而言,也许只是陪伴在绿蒂身边,他也就能够心满意足了。
然而,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绿蒂丈夫阿尔贝特的猜忌,维特和绿蒂随着时间的推移都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绿蒂最后还是要求维特减少与她会面的时间,维特的心彻底受伤了。他一直以为,绿蒂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了解自己的人,以为绿蒂能明白自己为了让她幸福所做出的努力,所承受的痛苦,以为绿蒂知道她是他用生命在珍惜的红颜知己,她能够知晓他是在经历了多么漫长的挣扎后,鼓足了多大的勇气,才敢重新站在她的面前。可是连这最后的意思期待也随着绿蒂对他的疏远而破灭。
结束了对社会、生活、爱情与自我的求索,维特不断地沉浮、挣扎,最后找到了唯一一个能够让自己获得解脱的办法——死亡。让死亡结束难以停止的爱恋,让死亡来宣泄咆哮自己的苦恼,让他自始至终信奉的爱情随着自我的结束而获得永恒。
静夜来临,冰冷的雨无声地倾泻而下,树叶在无聊地晃动,房间里仿佛只剩油灯在孤单地摇曳,主人的身影在墙上忽明忽暗。他平静地落下最后一滴泪,用单调的枪声结束了自己年轻却因筋疲力竭而早已枯竭的生命。可是他不明白的是,自己最后的这滴泪,竟然也折射出了绿蒂的剪影。她早已渗入了他的生命,无孔不入。他这一生,到死都放不下她。在弥留之际,他似是在喃喃自语到:“绿蒂,你一定要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