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复活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一
复活是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部伟大作品,它深入人心,确立了托尔斯泰在文学界的地位。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感动,体会颇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复活的理解和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一同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转变,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的种种挑战。
第二段:讨论主要人物的内心转变
在复活中,主人公诺罗多夫的命运犹如转了个身,从一个忠实的贵族官员沦落到牢狱之中。面对自己的内疚与罪恶感,他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复苏和觉醒。通过读书和与囚犯的相处,诺罗多夫渐渐意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主观的可替代性。他明白了任何一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决心以行动来弥补过去的错误。这一系列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一个人如何通过反思和改变自我,实现内心的复苏和进步。
第三段:探讨社会问题所带来的启示
复活通过讽刺和揭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的黑暗面,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深思。托尔斯泰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无情地揭示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法律制度的残酷性以及统治阶级的腐败。这让我意识到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问题。我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努力去改变我周围的社会现实,从而为更多的人带来希望和机会。
第四段:反思自我的内心成长
阅读复活让我反思了自己的内心成长。从诺罗多夫的复苏过程中,我学到了包容和宽容的重要性。作为一个读者,我深感自己有责任更理解、更包容他人。我开始关注那些不一样的声音和观点,并试图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同时,我也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寻找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真正的梦想。复活帮助我找到了更多的答案,并帮助我成长为一个更加理性和成熟的个体。
第五段:总结文章并呼吁行动
通过阅读复活,我认识到文学的力量和意义,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转变。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和成长的可能性,而这种改变和成长是由于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复活中获得类似的心得体会,并将其付诸于行动中,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和影响社会,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实现心灵的复活而奋斗!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二
在无边的黑暗中,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点光明,甚至让人觉得,一进入这个“黑暗世界”就算睁着的眼睛也象没睁着,就算在说话,无论多大声,也让人听不见。
女孩睁开了眼睛,看见身边居然是两个好朋友:白熙和张迪。“怎么了?小颜?做噩梦啦?”穿红色衣服的男孩说。“是啊!你看你,都出了一身汗了。对了,张迪的电脑上出现了一个神秘邮件:让我们去探险复活节岛,并且承担一切费用?”女孩翟颜是三人中最博学的一个,一听到“复活节岛”这个名字,她马上想起了复活节岛上的石像和那个噩梦······“怎么样?去吗?那发神秘邮件的神秘人说只要我们去,他立即拿机票来。”翟颜想了想,这是一个多好的机会呀,就算为了那个梦,也一定要去!翟颜答应后,三人中的“电脑天才”立即给神秘人发了个e-mail。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三
今年的复活节,我和爸爸妈妈没有出远门。我做作业,学习,还玩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复活节假的第一天,我在家里找到了一个魔方,那是我七岁的生日礼物。我一直不太会玩魔方,但我打算在今年的复活节假期里学会它。我在网上找到一篇教人玩魔方的文章,一边读,一边学着摆弄魔方,在学的过程中我错了很多次,但是最终成功复原。然后我就开始背口诀,一遍又一遍地背。等我觉得把口诀背下来了,就把魔方打乱,重新开始。我弄错了两次,不过还是完成了。后来我做得越来越快,直到不用动脑筋就能把魔方成功复原。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另一件事情就是约翰的生日聚会。约翰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他下星期一过生日,所以请同班的男孩子星期六一起去吃饭,看电影。那天,我们在意大利饭馆里见面,吃完饭就一起去电影院。电影很特别,因为他从黑白换到彩色。这部电影有一点吓人,不过最后特别好玩。
想一想,其实我的复活节既好玩,又学到了很多东西。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复活节呀。我希望大家都过了一个有意思的复活节!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四
写于19世纪末的长篇小说《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一峰”。他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弘气魄和明亮的诗意,也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和不安的骚动。《复活》完全是体现了一位诗人的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无畏的大气!
《复活》是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描写俄国社会地主资产阶级社会和国家,是托尔斯泰与当时社会彻底的决裂,对其完全的否定的宣言。
小说的男主人公是上流社会的聂赫留朵夫,他是一位有名望的法庭陪审员,在审理一件杀人案中,在法庭上见到一位被指控为“杀人犯”的女子,而这个女子正是曾经被他侮辱和践踏过后而又糟蹋她抛弃她为妓女的玛丝洛娃。他的内心受到谴责,开始忏悔自己,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过去。由于玛丝洛娃被陷害,聂赫留朵夫申冤,奔走,上述,甚至在判决后,聂赫留朵夫放弃了家庭和财产,随她一起去了西伯利亚。另一方面,通过妓院老鸨在法庭上的供词,对在法庭上的法官,院长,律师以及那些冠冕堂皇的大人物的会议,说明这些大人物才是逼良为娼的罪人,同时这个冤案虽然因证据不足一直上述到皇上,但是却一一被驳回,仍判玛丝洛娃流放到西伯利亚,当聂赫留朵夫表示愿意和玛丝洛娃结婚时,被她拒绝了。原因是为了不损害他的前程,后来她在流放中与一位革命者建立了爱情。
作为故事的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她的遭遇和不幸让人怜悯,更加让我们对俄国当时的社会风气厌恶和痛恨。玛丝洛娃是一个农民的女儿,母亲在女地主索菲亚姐妹的牛场上工作,父亲是流浪的吉卜赛人。她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女地主看她长得清秀,便把她收养下来。因此,她过着一半小姐一半婢女的生活。她做女工,收拾房间,还洗些不费力的东西,有时读书给女主人听。16岁时爱上了女地主的侄儿聂赫留朵夫。那时,他是个大学生,到姑姑家来度暑假。两年后服兵役,因顺路经过姑姑家,索性就住了4天,在一个复活节的晚上,他和玛丝洛娃发生了肉体关系。临别,他塞给她一百卢布,便到部队去了。此后,聂赫留朵夫连封信也没有捎给她,可是玛丝洛娃却怀孕了。
她是那样爱着聂赫留朵夫,却被这位贵族青年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她不再相信人,认为一切都是欺骗与谎言。当聂赫留朵夫的姑姑发现她怀孕后,便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她为了生活,受尽了凌辱和调戏,生下的孩子也死了,沦落到基达叶娃妓院,成了妓女。
读到这里,我从内心憎恨这位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但是《复活》中的“复活”却无处不在的冲击着我的心灵。聂赫留朵夫为了赎罪,多次为玛丝洛娃奔走上诉,并打算和她结婚,于是他的精神“复活”进入到更深的阶段。这时他认识到农民的贫困是由于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于是他把自己大部分的土地给了当地的农民,后来玛丝洛娃去了西伯利亚,在那里的三个月,是聂赫留朵夫彻底醒悟的时刻。他最终认清了阶级压迫的统治,无奈他无法改变它。于是他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有罪,从此他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他的精神道德复活了。
从他诱奸玛丝洛娃,后来的不期而遇,看到了一个被他欺骗的玛丝洛娃,看到了一个妓女玛丝洛娃,看到了一个沦为“杀人犯”的玛丝洛娃。他的内心卷起狂澜,从此他尽最大的努力去解救她,这是聂赫留朵夫的良知,心灵以及人性的复活,而我们所同情的女主人公获释后,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嫁给一个地位不高的革命者。这是她生命,心灵的复活,也是整个俄国社会的复活。
作为世界经典名著《复活》,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体现了一位伟大诗人暮年的心灵稳健,《复活》是托尔斯泰歌颂人类同情最美的诗,是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的德行,镇静的智慧和博爱的怜悯,去观察他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全部是生活的本身。它把人心里肮脏的东西拿出来了,人内心很复杂,好人和坏人,善恶都很复杂,而《复活》诠释了他们.
《复活》是作者整个文学生涯的总结性作品,通过对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和聂赫留朵夫为她上诉请愿的过程,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质进行了有力而全面的揭露。
复活读书心得体会篇3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五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一部名著,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其中包含了许多生命的启示。本文将探讨在阅读这本书后,作者的心得体会,以及关于复活的一些思考。
第二段:揭示生命的真谛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卡申卡以及男主人公涅克拉索夫成为了作者心中的典型代表。卡申卡是一名清白的女孩,在犯错误之后,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来挽救自己的灵魂,她的复活代表了生命的重生和真正的意义。而涅克拉索夫则是一个深陷困境的人,但在卡申卡对他的悔改和爱的温暖下,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开始了自己的复活之路。通过这两个角色,托尔斯泰揭示了生命的真谛: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犯错,但重点在于我们如何挽救自己并继续前进。
第三段:反思社会的问题
小说中,作者通过两个主角的经历,探讨了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的主题:贵族阶层的社会特权之一、充满歧视的婚姻和生育制度、被禁锢的教会制度以及阶级斗争。根据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即使托尔斯泰写作创作于19世纪,它仍具有现实意义。
第四段:学习爱和宽容
在阅读这本书时,一个更深刻的意义是学习如何爱和宽容。卡申卡和涅克拉索夫的爱情,在他们人生的不同时期无论是通过诚实、认错,还是包容彼此的错误和缺点,他们的爱情始终是真挚的,他们懂得如何去理解和容忍,这是我们应该学会的。
第五段:结论
《复活》是一本提供了深刻的心得和体会的小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剧情讲述,它关注的是人的生命之旅、人的自我救赎、社会面对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学习的爱与宽容。通过了解这本书的故事和情节,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并探讨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的可能性。 “复活”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和行动,也是一个社会应有的理念和目标。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六
在复活一书中,聂赫留朵夫"忏悔贵族"的形象阐述了托尔斯泰作为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与主旨。在他身上,“精神的人”和“动物的人”二者交替出现。一方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一方是在作者抨击的沙俄统治阶级熏陶下腐朽靡烂的恶。
大学时期的聂赫留朵夫热情而单纯,象牙塔中不谙世事的少年脑中灌输着在当时俄罗斯算得上不切实际的,及其理想主义的名主理念。虽然出生于地主家庭,在注重血统的沙俄是不可与统治阶级分割的一分子,但聂赫留朵夫仍坚定不移地反对着土地私有制,“占有土地是不正当的”,为被剥削的农民、工人呼吁正义,争取改革。
然而,参军后,聂赫留朵夫很快地沾染了腐败的生活方式,再次回到马斯洛娃身边后将她诱奸致孕又用100卢布打发抛弃了她,使她被扫地出门,生活困苦,领了黄色执照开始妓女生涯。
马斯洛娃的如同德伯家的苔丝,被诱奸后生活急转直下。但她不一样于苔丝,正因苔丝于艾里克是罂粟般引诱其堕落,让其甘心于沉溺罪恶中的禁果;而马斯洛娃于聂赫留朵夫,是救赎,是药引,是他获得精神上新生的灯塔。正因他,马斯洛娃不再坚信“上帝和爱”,不再坚信完美存在于世间。这个因自己的孽障沦落烟花之地,勾栏之中,被彻底地伤害而即将不久于人世的女子,唤醒了被动物面支配的聂赫留朵夫残存的“精神的人”。自此,他开始了为马斯洛娃上诉,从而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间百态,产生对沙俄社会的反思与痛恨,直至获得马斯洛娃的原谅,散尽家财与她同被流放西伯利亚的道路。而马斯洛娃也在原谅聂赫留朵夫中复活了自己。
会性的改革。
个人宗教主义具有足以抗衡封建腐烂的社会体系的能量,也可能是在不能改变体系之前,人民的救赎。这就是我眼中,复活的主旨。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七
生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然而,这份礼物终究会在某一天被剥夺,人们也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在宗教信仰中,人们相信死并不是一种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复活,这个概念,古已有之。正如耶稣基督在三天之后的复活一样,复活在人类历史上也留下了深刻而神秘的印记。今天,我们来探讨复活的意义,并分享其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复活的意义
复活,即当一个人在死亡后复活。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身体复苏,更意味着他们的灵魂得以重生。在基督教的信仰中,复活是仁慈上帝对世界上所有人类的恩赐。这也让人们相信,每个人都值得被救赎。此外,复活也意味着对新的机遇和新的人生开始的礼赞。在这个人生的旅程中,重新开始,是人们可能获得最大的恩赐之一。
第三段:复活的体验
复活可以是身体的,也可以是心灵的。有些人经历了临床死亡后的“复活”,他们描述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真实的爱。有些人则经历了一种心灵的复活。当他们在生命中经历了深刻的痛苦和苦难之后,他们不断地寻找着重生的力量。此时,信仰和家人的支持可以成为他们重新走向人生道路的力量。
第四段:复活的意义和启示
复活提醒我们的确存在着某种超出我们自身的力量。这种力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也超越了肉体的束缚。同时,复活也是一种启示。它让我们明白,在生命的旅程中,失败并不意味着终结。相反,失败和挫折都是机遇,可以通过信任、希望和坚强来克服。最重要的是,复活揭示了人类的强大和信仰的不朽力量。
第五段:结语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程。每个人都会在这个旅程中面临挑战和困难。但是,复活的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为我们提供了信仰的力量,让我们再次发现坚强和勇气。无论经历什么,人们都可以复活。这种复活的力量来源于他们内心的深处,也来源于信仰的灵魂。因此,让我们守护着内心的火焰,坚持走下去,持续地向前迈进,与生命中的每一个奇妙瞬间相遇。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八
读完它,我深有感触,其中的冤屈令我愤愤不平,胡作非为的看守,没有同情心的典狱长,贪生怕死的恶人……这些深深印在我的心底,100多名工人因没有身份证而被扣押,许多人因犯了莫须有的罪名而坐牢……都令我气氛,罪恶的人啊!
写这本书时,农奴的压迫除了来自地主与官吏,又多了资产阶级,农民苦难倍增,托尔斯泰无法忍受。九十年代初期,托尔斯泰发表了几篇谈论饥馑的著名文章,文章中揭露一些省分中骇人听闻的灾难,指责统治阶级对饥民的命运毫不关心。从这时候开始,托尔斯泰文风大变,所出的集子色彩强烈插图很多,但是文字浅白故事简单,简直无法让人相信这些是出自《战争与和平》这撼人史诗的一代文豪。
迂腐的统治在这本书中全面表现了出来,好人无好报,奸臣当道……多么无能的社会,多么无能的沙皇,这是正需要一个像鲁迅一样的人去与恶势力所做斗争。托尔斯泰勇敢的站出来,写下了这本书。
但愿不要再有这样的社会。它的伤害太大。
之所以把书本命名叫《复活》,相信每个读者都清楚知道因为小说主要讲的就是主人公精神上复活的过程。
从“复活”,这一个词可以知道,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曾经是一位反对土地私有制、愿意为道德做出牺牲的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然而,贵族的出身决定了他必须要走一般贵族要历经的道路——加入军队。而在军队里,他受到了其他贵族青年习气的污染,他要是节俭、提倡把土地分给农民、坚持洁身自爱,则会变成了母亲和其他贵族眼中的异类,认为他不正常,相反,尽管他、挥霍金钱、一边与官员的妻子私通,一边则与贵族小姐保持暧昧关系,这都被认为是光荣的,应该的。尽管他自己曾有过精神上的“清扫”活动,想要摆脱贵族圈子,摘掉自己的陋习,可最终只是在这个圈子中越陷越深,无奈当时的享乐主义太过盛行了。
直到他重新遇到玛丝洛娃,对她不公的判决像一个千斤重的锤子,狠狠地敲醒了聂赫留朵夫,不仅唤起了他对玛丝洛娃的爱,还唤醒了那个从前的聂赫留朵夫,那个想要实现自我改变的聂赫留朵夫。他与玛丝洛娃的相遇只是他精神复活的导火线。而真正促使他“复活”的,则是他为救玛丝洛娃而奔走监狱与贵族圈子之间,他为了要实现土地公有而远赴乡村时,他得知的罪犯们的可怜经历与纯真品性,以及与之相比较之下贵族们的嘴脸与生活方式,还有乡下农民们的生活惨况。虽然中途他曾经几次被诱惑,差点就又要回到自己生活多年的贵族生活中去,但每次第二天醒来,他总会后悔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又重新坚定地继续自己的事业——拯救玛丝洛娃与帮助罪犯们。
尽管最后他并没有像自己最初想的那样,与玛丝洛娃在西伯利亚结婚。但是,他“复活”了,把自己从贵族的罪恶生活中解放出来了,过上了自己向往的道德生活,帮助了罪犯们、分给农民们自己的土地、不再成为剥削底层人民的一员,阅读信条接受福音书的洗涤,无一不让他感到快乐。在西伯利亚,他将继续建立为自己在福音书上读到的人人守戒律的“天国”事业而奋斗。
这个星期我看完了《复活》这是之前给自己一个计划,要多品名著。
这天晚上,在不知不觉中,我翻阅完最后一页。是的,我看完了托尔斯泰著作的《复活》。可心里莫名其妙地感到很失落。为什么那么快就完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思绪打乱,我连晚饭都放下了!
看完后,我真的觉得我很庆幸自己能够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起码我们不用担心食不饱肚、衣不裹腹。想想自己此刻总是能够吃到美味的面包,想想自己还在上学,想想自己和同学们总是抱怨生活的种种。不经意间会涌出:内疚与幸福的感想。是我们要求太多,因此感觉不到幸福的存在;我们总是感到烦躁却忽略了生活的多彩。
我每一天都在笑,却不知道我是否真的为此而感到快乐。忙碌中,我渐渐地迷失了自己。每一天我没有认真思考我究竟在干什么。等到快要期末考试了,才发觉自己的学业荒废了!该醒喽!
不习惯于小说的结束。我喜爱男女主角。涅赫留多夫、卡秋莎。他们名字太别扭了,我至今还没能记住。但是,我会在心里怀念他们,就像我一向佩服的简爱一样。
刚开始读《复活》的时候,觉得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大块头,可是读者读着小说就戛然而止了,耐人寻味。作者安排小说主人公在精神上复活之后就结束了这部小说而没有继续往下写,为的就是把人们都精神都引导正途上,剩下的就靠大家去探索和追求了。
“复活”本意是生命逝去之后又再一次活过来,而托尔斯泰的《复活》却有更深刻的含义,是说人精神上的复活和回归。首先,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是一个贵族,他过着当时所有贵族都那样过的奢侈糜烂的生活,这是一种社会风气,并无什么不妥。可是当他遇到因自己年少而伤害过的并堕落的女仆马斯洛娃,他就走上了一条非比寻常的救赎之路,并在与女主人公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亚后,精神和信仰都得到了复活。另外,因伤害和抛弃而堕入风尘的马斯洛娃,也由当初的厌世和对一切都充满恨,后来在涅赫柳多夫爱的感召和流放犯人的感化下,开始重新认识生活,过上了另一种新的生活,精神上也得到了复活。
整部小说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与运用了很多的对比。莫斯科和其他城市里奢靡的生活与农村破败不堪的生活的对比,农民与地主的对比,劳动者与不劳动者的对比,最底层社会和最上流社会的对比,监狱与狱长律师家的对比……有对比才有差距,才知道劳动人民有多么的艰辛,生活多么不容易,社会是多么黑暗,从而也更能给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男主人公更大的震撼,更强的冲击力,才能促使他更坚定的朝自己的救赎之路走下去。
的确,涅赫柳多夫的精神与做法是非常值得赞赏的。我一边读小说,一边在想,换了那个人是我,我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改变的`勇气和力量的。或许,在当今社会上,这样的人就算有,也是寥寥可数吧。俗话说由奢入俭难,就不说要抛弃目前富足的生活了,单是当时社会的各种评论异样的眼光就很让人受不了了。所以,平庸的的注定不伟大,伟大的人自有他伟大之处。
《复活》中,正是经历得知聂赫留朵夫从军中回彼得堡不会来他姑姑的庄园便于夜里到火车站见他而未能如愿的那个夜晚,玛丝络娃变得不再相信任何人,把自己同聂赫留朵夫的所有往事抛诸于脑后。请简述玛丝络娃的这个经历。
玛丝络娃知道了聂赫留朵夫不能来姑姑庄园后,于半夜赶到火车站见他。到车站时只停三分钟的火车响过第二遍铃了,她认出他后用冻僵的手敲窗,一次又一次,还把脸贴在玻璃上。第三遍铃声响过火车猛地开动了,玛丝络娃紧跟不舍,列车员把她推开,她还是不停地跑;风吹得连衣裙紧紧裹住双腿,她还奔跑。无望后想卧轨自杀,肚里聂赫留朵夫的孩子让她打消了这念头。
简述卡秋莎(玛丝洛娃)在火车旁追聂赫留道夫(聂赫留多夫)的情节。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夜(复活节之夜),聂赫留道夫坐在舒适明亮的头等车厢里玩牌、谈笑,而卡秋莎在火车旁奔跑、呼喊,却得不到回音。她真想纵身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
简述玛丝洛娃在爱情上最终放弃聂赫留朵夫而选择西蒙松的原因。
玛丝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向她求婚是因为宽宏大量,还因为从前他做过对不起自己的事,而西蒙松却是在她处于被流放的景况下才爱上她的,他纯粹是因为喜欢她才爱她。此外,她还领会到西蒙松认为她是与众不同的女人,并受西蒙松高尚的道德品质感染,因此选择了他。
托尔斯泰在写到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中去探望沦为艺女的卡秋莎(玛丝洛娃)时,玛丝洛娃是否马上认出他?她是否同意他的求婚?请你叙述这一情节。
玛丝洛娃并没有马上认出自己的往日的情人,但是她仍然高兴有人来看地,特别是衣着体面的人。在认出了他之后,对于他的求婚,她跟本没有听进去仍然把他当为一个顾客,最本能的反应是先利用他一下,弄点钱买烟抽,说到不要向看守长白花钱时,居然哈哈大笑起来。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九
在《复活》一书中,聂赫留朵夫“忏悔贵族”的形象阐述了托尔斯泰作为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与主旨。在他身上,“精神的人”和“动物的人”二者交替出现。一方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一方是在作者抨击的沙俄统治阶级熏陶下腐朽靡烂的恶。
大学时期的聂赫留朵夫热情而单纯,象牙塔中不谙世事的少年脑中灌输着在当时俄罗斯算得上不切实际的,及其理想主义的名主理念。虽然出生于地主家庭,在注重血统的沙俄是不可与统治阶级分割的一分子,但聂赫留朵夫仍坚定不移地反对着土地私有制,“占有土地是不正当的”,为被剥削的农民、工人呼吁正义,争取改革。
然而,参军后,聂赫留朵夫很快地沾染了腐朽的生活方式,再次回到马斯洛娃身边后将她肉碱致孕又用100卢布打发抛弃了她,使她被扫地出门,生活困苦,领了黄色执照开始支女生涯。
马斯洛娃的如同德伯家的苔丝,被肉碱后生活急转直下。但她不同于苔丝,因为苔丝于艾里克是罂般引诱其堕落,让其甘心于沉溺罪恶中的禁果;而马斯洛娃于聂赫留朵夫,是救赎,是药引,是他获得精神上新生的灯塔。因为他,马斯洛娃不再相信“上帝和爱”,不再相信美好存在于世间。
这个因自己的孽障沦落烟花之地,勾栏之中,被彻底地伤害而即将不久于人世的女子,唤醒了被动物面支配的聂赫留朵夫残存的“精神的人”。自此,他开始了为马斯洛娃上诉,从而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间百态,产生对沙俄社会的反思与痛恨,直至获得马斯洛娃的原谅,散尽家财与她同被流放西伯利亚的道路。而马斯洛娃也在原谅聂赫留朵夫中复活了自己。
全书中,最令我恐惧的不是沙俄统治的残忍不公,不是社会底层人民饱受剥削虐待的凄苦生平,而是这些社会因素造成的精神上完全的,彻底的,悲哀的空虚。托尔斯泰曾描述马斯洛娃作为支女的生活,下午起床,挑衣服,吃油腻的甜食,与鸨母吵架,傍晚纵情享乐直至凌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失去了任何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于我而言,这就是为什么马斯洛娃和聂赫留朵夫两个具有典型的形象能如此触动人心。只有走出精神上的空虚,才能够真正的活,名曰“复活”。空虚是这些可怜人们逃避难以承受的苦痛的途径。聂赫留朵夫也一样,他困惑于社会中如此的苦难与不公之意义,彻夜翻读圣经焦急寻找答案,得出结论为,要克服如此的苦难与罪恶,唯有“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这具有浓郁基督教熏陶的思想却也不失为真理,归根结底向上帝忏悔是为了寻求宽恕。
承认并知晓了自己的罪恶,继而寻求某种更高精神存在的宽恕,受害者的宽恕,或自我宽恕,但宽恕并非包庇。承认罪孽,并带着罪孽活下去,无论你是信徒或无神论者,这都是通往心灵净化的唯一道路。西蒙松之类的革命者攻击的是制造社会性麻木空虚的源头,即封建体系。而聂赫留朵夫与马斯洛娃,代表了千万渺小的封建受害者,即没有能力或不愿倾其所有来改变全社会的人民。
在政教合一,基督徒根深蒂固的沙俄,托尔斯泰创造此二人的意义是,个人信仰与忏悔,宗教主义的路途,才是绝大部分麻木而无力改变社会的民众寻求解脱的方式。面对俄罗斯民族深沉的苦难,托尔斯泰一生的思想沉淀给出的解决方法,尽显了生活在精神世界的文豪思想,从个人的精神上解救这个他所深爱的民族,而非社会性的改革。
个人宗教主义具有足以抗衡封建腐烂的社会体系的能量,也可能是在不能改变体系之前,人民的唯一救赎。这就是我眼中,复活的主旨。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十
第一段:耶稣的复活带来希望与力量(引言+背景介绍)
耶稣基督的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对于信徒来说,它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并死亡的时刻,所有的希望似乎都破灭了。然而,当他在第三天从死亡中复活时,他向我们展示了超越人类理解的力量和希望。耶稣的复活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个人体验,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这个体会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耶稣的复活带来信仰的确证与坚定
当我意识到并接受耶稣的复活时,我的信仰得到了巨大的确证和坚定。尽管有些人可能会对此表示怀疑,但耶稣的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关键要素之一。耶稣的复活既是先知预言的应验,也是神迹的体现。通过耶稣的复活,我明白到上帝的能力超越了我们人类的有限认知。这种确证和坚定使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并遵从耶稣基督的教诲。
第三段:耶稣的复活带来对罪的赦免与救赎
耶稣的复活象征着对人类罪的赦免和救赎。基督教教义中,人类本来因为原罪而与上帝断绝了联系。然而,在耶稣的复活中,他用自己无比宽广的怜悯和爱,为我们带来了救赎。通过相信耶稣复活,我们可以得到罪的赦免,与上帝建立起新的关系。这种救赎的奇迹让我深感谦卑,以及对上帝和耶稣的感激之情。
第四段:耶稣的复活带来对生命的希望与意义
耶稣的复活也给予我们对生命的希望和意义。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挑战时,我们可以从耶稣的复活中获得力量。复活告诉我们,死亡不是结束,而是新生的开始。它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以及对永恒的渴望。耶稣的复活让我明白到,生命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追求表面的快乐,而是要为上帝和他人的福祉而活。
第五段:耶稣的复活带来对未来的盼望与安慰
耶稣的复活也给予我们对未来的盼望与安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和苦难。然而,我们相信耶稣复活的教义,相信那个曾战胜死亡的耶稣,我们坚信自己将来也有希望。复活是对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局限性和困境的回答。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耶稣复活的信仰,获得安慰和力量。我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上帝永远与我们同在。
总结:
通过对耶稣复活心得的体会,我意识到耶稣的复活远远超出了一次历史的事件,它是一种赋予我们信仰、坚定、信任与力量的体验。耶稣的复活不仅是带给我们信仰的确证和救赎的奇迹,也是给予生命和未来的希望与安慰。当我们相信并经历耶稣的复活,我们的生活将被赋予更高的意义,我们将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也有希望迎接未来的到来。对于我而言,耶稣的复活是我信仰旅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我个人生命中最美妙的体验之一。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十一
《复活》写的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故事,小说的情节发展是这样的':聂赫留朵夫大学期间在大学期间是一个热诚、纯洁、朝气蓬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去拜访亲戚家遇见玛丝洛娃并在相处中爱上她。但在不久之后男主人公便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从此以后他过上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在这期间糟蹋了玛丝洛娃并将她抛弃,从而使她沦落到后来的悲惨生活。直到一次在法庭上,他遇到被告上法庭的玛丝洛娃,回想当年,良心发现,并渐渐从往日的堕落生活中走出来,摆脱陈旧的思想,使男女主人公在精神上的复活的这样一个事件,恢复了精神的人的主导与复活。
聂赫留朵夫应该属于思想觉悟较高的一类人了,在面对玛丝洛娃的悲惨生活,他敢于面对并承担自己犯下的错误,愿意奔走于洗刷玛丝洛娃的罪名的同时,还乐于给予其他人帮助,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整个社会的社会制度、法律和宗教的严重不公平、不人道的本质。深刻理解到农民的悲惨命运是收到贵族阶级的压迫造成的,他的精神上的复活也是跟随着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而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开始的把自己部分财产分给农民到后来把自己所有的土地归还农民,从自身做起,反抗社会的不公平与不人道的行为。
《复活》一书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下了很大功夫,栩栩如生的描写,使人物形象趋于饱满,给读者很大的视觉冲击,让我们不得不回归历史、正视历史,并结合历史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反馈现今社会,让我们正视社会的本质,找到正确的社会发展规律并遵循规律发展社会,不然将会使历史悲剧重演。同时也不断提醒着我们,社会现存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它有它存在的必要历史条件,当这个必要条件不复存在时,它的正确性、真理性也将不复存在。因此我们必须不断与时俱进,不能固守旧思想,真理的绝对性这个观点是相对的,我们只有不断在精神上有追求,追求在精神上的复活,才能克服社会现存的矛盾,循序渐进推动社会的进步。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十二
段落一:引言(介绍耶稣复活的背景和意义)
耶稣复活是基督教信仰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耶稣受难死亡三天后,圣经记载他复活了,这一事件成为了基督教的基石,也给信徒带来了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本文将探讨耶稣复活对人们的心灵产生的影响和体会。
段落二:信仰的激发(耶稣复活对信仰的重要性)
耶稣复活是信仰的支撑,它让人们深信耶稣是神的儿子,是救世主。耶稣的复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件,更是对所有信徒的启示。相信耶稣复活的人,可以得到永生的救赎和神的恩典。耶稣复活的消息传遍世界,给予了信徒们希望和力量。
段落三:心灵的安慰(耶稣复活对心灵的安抚)
耶稣的复活给予信徒们心灵的安慰和平静。当人们面对困境、痛苦和失望时,耶稣复活的事实给予了他们勇气和希望。信徒们相信,他们有一个永生的神,耶稣的复活证明了神的威力和爱。这种信仰和安慰可以滋养人的心灵,并使人们更加坚定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段落四:生命的转变(耶稣复活对信徒的生活影响)
耶稣复活不仅仅是信仰的事件,更是对信徒生活的改变。通过相信复活的耶稣,信徒们可以与神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他们知道自己是被神所爱的,可以以神为依靠和帮助。耶稣复活也激发了信徒们去宣扬福音和传播神的爱。他们可以将这一好消息分享给其他人,使更多人能够体验到神的恩典和复活的力量。
段落五:对未来的希望(耶稣复活对永生的启示)
耶稣的复活让信徒们对来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希望。他们相信,通过耶稣的复活,人类也可以在来世得到永生。这一信念使人们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给予了他们面对未来的勇气。在信仰的指引下,信徒们可以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为了自己和他人的永恒幸福而努力。
结论:耶稣的复活给信徒们带来了信仰的激发、心灵的安慰、生命的转变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相信复活的耶稣,人们可以建立与神更加亲密的关系,并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神的爱和能力。耶稣的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对信徒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十三
这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和一个赎罪男生的故事。“复活”即是指男女主人公精神上的解脱与释放。
马斯洛娃是备受凌辱与损害的俄国下层妇女的典型。从年轻时的天真浪漫到如何一步步地被社会逼上绝路,但她同时又在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的唤醒下,得到了精神上的复活,从而成为了新女性的代表,这也证明了俄国民众的觉醒。
涅赫柳多夫是一个走在时代前缘的人物。虽然年轻时对马斯洛娃犯下了不可磨灭的错误,但在法庭上再次见到马斯洛娃时,他的心没有片刻安宁,他开始走上了为自我赎罪的道路。他的许多举措,在旁人看来都是那么地疯狂,他要同马斯洛娃结婚,他要把她从牢房中救出来。他到底是为了弥补过错,还是内心真实的情感?我想两者都有,因此他才如此矛盾。他认为马斯洛娃此刻所遭受的痛苦都就应由他来承担,是的,那是一个改变马斯洛娃生命的夜晚。但每每回忆起青年时他们,涅赫柳多夫又会激起异样的情感。
这一杯具的造成,不仅仅是涅赫柳多夫一个人的过错,也是这个动荡社会的产物,而马斯洛娃正是这动荡社会下的牺牲者。
马斯洛娃入狱后,涅赫柳多夫经常去看她,并同她讲:我要娶你,不管结果如何,哪怕你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我也会跟随着你。马斯洛娃对此态度很冷淡,她不太坚信涅赫柳多夫会一向遵守他的诺言,正因涅赫柳多夫是伯爵,而她只是一个入狱的苦命女子,但她又不拒绝他对她的好,也许是在她生活的那个圈子呆久了。
涅赫柳多夫不仅仅为马斯洛娃的案子奔走,依马斯洛娃的要求,也帮忙了许多狱中其他的犯人。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刻,马斯洛娃对涅赫柳多夫的态度也逐渐有了好转,但马斯洛娃的案子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最终被发配到西伯利亚。涅赫柳多夫把自我的土地交给了农民,这在当时是一个先进的思想,他认为土地不该由个人所有,之后他就准备前往西伯利亚。
马斯洛娃在去往西伯利亚的火车上认识了一个男子西蒙松,他也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囚犯,西蒙松爱上了马斯洛娃,虽然他知道她与涅赫柳多夫的关联,但他还是提出了要与马斯洛娃结婚,涅赫柳多夫知道后也很震惊,但他还是想要征求马斯洛娃的意见。与此同时,由于之前涅赫柳多夫的发奋,马斯洛娃最终被释放了,但她还是同意和西蒙松结婚,虽然她真正爱的并不是他,但是她不能跟涅赫柳多夫结婚,正因她不想让他永远活在赎罪的阴影里,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他们两个得到解脱。
马斯洛娃结束了原来的妓女生涯和牢狱生活,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唤起了她对生活的期望。
马斯洛娃的“复活”就是对涅赫柳多夫的最大宽恕,也是他的“复活”。迎接他们的都将是新的生活。
读复活心得体会篇十四
人死而复生,在现实生活中看来是无稽之谈。但每个人对“生”或“死”的看法和定义是有所出入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
在此,我引用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诗: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生与死不仅仅是心脏和脉搏的跳动与否,而是心灵和精神的高尚与否。托尔斯泰笔下的《复活》便是围绕着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和道德洗礼而展开的故事。聂赫留朵夫一次偶然机会发现玛丝洛娃竟是自己青年时代热恋的卡秋莎。而此时的聂赫留朵夫是高高在上的公爵,坐在陪审席的位置上,卡秋莎却已沦为妓女,成了被告人。聂赫留朵夫现在才醒悟曾对卡秋莎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却碍于面子不开口。聂搞清事情原委,却已经来不及。
聂一次次地探监,希望得到卡秋莎的原谅。实质上,卡秋莎对过去所受的伤害已经不愿提起,并对聂如此这般利用自己来拯救自己的心灵而悲愤。
虽然最终的结果没能改变,聂踏上了和卡秋莎一同的流放路程,并让卡秋莎尽量地幸福,帮助她戒烟戒酒,卡秋莎也原谅了聂赫留朵夫。
这是一个有关精神和道德复活的故事,也揭露了贪官污吏和旧社会的制度。托尔斯泰是一位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用他的笔去抨击俄国政治的腐败。他亦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而今21世纪,纵观世界,是战争,是腐败,是灾难仍在吞噬着我们的心灵净土。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社会,我们眼睁睁看着美好流逝,恶魔向我们伸出了利爪,但我们仍像鸵鸟一样逃避现实。抬起头看看,是否有更多的痛苦在继续,有更多的欢笑被淹没。或许,现在物质条件充沛的环境下,我们体会不到他人的痛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在温室仍旧昂首挺立,两耳不闻窗外事。
然而,生活中确实还有许多人性的闪光,只要我们能够将闪光放大并发扬,也一定会让更多原本堕落的心灵复活。年轻的我们,心灵还保留着一块净土,保护它并垦殖它,让它生生不息。我们是社会人,终要走到社会去。尽管从父辈嘴里,我们总觉得社会是险恶黑暗的。但一个人的心灵如何,他看到的世界就如何。这并非自欺欺人,而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精神和道德崇高的最基本的保护和持有的权利。这个权利,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
“人单纯些,会更快乐。”谁会笑话你的单纯呢?没有人会的。因为单纯的人最快乐也最幸福。这样要求自己的心灵,自觉把那些邪恶的拒绝在门外,用心去接纳这个世界。正如一句话所说的:
握紧拳头时,好像抓住了许多东西,其实,连空气都没有抓到!
张开双臂时,好像双手空空,但是,全世界就都是在你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