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优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一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13)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二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校在大学生中广泛地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不少高校片面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业人才。文章认为,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关系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创新教育,从而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关系研究
创新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教育界对创新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如通过课堂教学开展创新教育,通过实验实习教学开展创新教育,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创新教育,等等。当前,在高校教育中广泛开展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通过创业教育过程,大学生将体验创新的感受,激发创新的热情,培养创新的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的内涵诠释
面对时代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一样,都有着独特的内涵。(1)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新时期的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创新教育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描述:一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创新型人才。二是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新人。这两个基本取向缺一不可,也是创新型人才内在要求的统一。三是创新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的教育活动的过程。(2)创业教育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对于人才而言,创业教育可以被称为“第三本护照”。这样,创业教育就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描述:一是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提供给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观念和技能,使他们辨认出别人可能忽视的机会,并且使他们拥有洞察力和勇气采取别人可能迟疑的行动。二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育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一个不能培养出杰出企业家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企业家匮乏的国家在世界上也是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竞争力的。三是创业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业理论教学活动、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学生企业家精神。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人才教育的价值分析
创业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创新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对创新教育的价值是永恒的。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的教学与实践过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完整的范畴。从实际的创业出发,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首先,对大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或“从未接触过”的事物,是一个创新过程。其中,可以包含创新一个企业、创新一种产品、创新一个管理模式等,创业活动中充满了创新因素。其次,创业教育激发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围绕创业活动,学生进行一系列设计与创造,从而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开拓精神。再次,创业活动是一个品质砥砺过程。通过创办企业的实践,锻炼了大学生的勤奋、诚信的品质和坚毅、果敢的毅力,提升了大学生自主、自信的信念,增强了实践能力。因此,创业教育正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全过程。与通常的学习活动相比,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来说,从理念的建立、计划的设计,到开展创业活动都是全新的。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全新的创业观念建立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从未接触或思考的概念。许多学生在认知上对创业是一个文盲,在实践上是一张白纸。所以说,通过创业教育的过程培养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开展创办企业活动,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兴趣,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的直接成果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大学毕业生直接进入自主创业行列,直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果是高科技的创新则直接推动国家的技术创新。然而,参与创业活动需要有独立性、开拓性的素质。综上所述,创新和创业的核心都是创造,创业本身就是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很好方法,在本质上是激发人的创造性。目前,许多人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简单等同于创办一个企业、开展一些商务经营活动或作为未来就业的一种形式,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教育价值的科学理性认识。这将阻碍创业教育影响的实际推动,必须改变这一认识状况。首先,充分认识创业教育意义。由于部分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偏差,使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效果不够理想。一是目前选择创业之路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多。虽然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不高。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大学毕业创业的比例占3%左右。二是将创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大学生创办企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将创业教育的b的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创办企业的人。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我们不可能要求或期盼所有大学生毕业后都去自主创业,但是,对每个大学生来说,一旦有了“创新创业素质”,就拥有了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全方位育人体系之中,不能让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其次,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创业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创业教育中相关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培养创业素质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素质的过程。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创业与敢于冒险联系在一起。他提出创业者的行为表现为“愿意承担风险”“愿意为创意冒险”。他对创业的定义强调的是一种过程。在这过程中,展现的是创意和创新。最后,加强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这一点,主要是要不断改进创业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包括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环境体系和评价体系。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创造性和创造力”。创造性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性人格,创造力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知识和创造性能力。而创业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业教育之本是“成物成己”。“成物”是创造新事物,创建新企业;“成己”则是成为创新创业之才。首先,创业教育可以培育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是机械地按照过去的经验或规范准则思考问题,而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去寻找与众不同的、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办法。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通过创业的意义、创业的成果、创业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换言之,创业教育小是要求学生直接从事创业活动,而是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通过接受创业教育,了解创业的基本规律和路径,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或创业活动准备必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创业教育可以学习创业理论,优化创新教育方法。一是创业教育是以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载体的: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涵养创业品质,接受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其中,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创业课程体系的构成主要有创业基础理论、创业实务、创业实践等环节。一般的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或创建新企业》《小企业管理》《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创业财务》《创业营销》等。在各环节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创业理论、实践创业活动,以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二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创业是智慧与能力的较量。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并涉及多个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如swot分析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头脑风暴法、关键路径、最优理论等等。这些理论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理论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技能、领导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第三,创业教育可以模拟设计创业计划,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践课程体系,22016年1月第2期(总第486期)即模拟设计创业计划。围绕一个创办的企业进行设计,设计中不能简单地模仿他人的创业计划,而是要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市场、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捕捉创业机遇,分析创业风险(包括政策、资金、技术、竞争、市场、环境、管理、决策、团队、成熟等风险),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与定位、创业项目、创业步骤、风险规避与防范。学会创业机会评价(机会窗口模型、机会漏斗模型),通过创业规划的设计,完成对创业组织的概述、市场分析、产品与服务的确定、经营策略的计划、管理队伍的构建,并进行中线研究、财务分析、机会和风险预测等设计规划。创业计划设计是一个思维的聚焦仪,它开拓大学生系统创新思维领域。同时,创业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创业实践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增加了实践创新环节。例如,创办创业园。据此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这些最典型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教育的过程。因为创业教育过程中包括了一系列的创业实践、创业实训等创业教育活动。这些创业教育活动,既可以大幅度提升大学生直接创业能力,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i只和创新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创业教育活动,可以塑造大学生的自信、勤奋、坚毅、诚信的品格,培养他们的成就动机、冒险精神,激励他们像企业家一样去面对社会、思考问题,努力成为这个时代的创新创业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杨金焱,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xx(12).[2]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3]周志成.高等教育哲学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7).[4]商光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3).[5]唐国庆.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三
:中国现代化市场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作为全新的形式在中国市场成长起来,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也逐渐向平等的模式转换,二者皆有平等自主的选择权利,这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不仅是机遇,对自身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具备更高的素质来在选择岗位时脱颖而出,而在创业时也需要有更加强大独立的创业者精神来面对一系列挑战。未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将逐渐由当代大学生主导,与此同时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创业发展方向必须与当下时代发展要求相匹配,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教育;经济
在当今这个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于我们所开发的产品和自身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凡是没有达到要求的,就有面临淘汰的可能,在科技发达,竞争巨大的现代社会中,无论在什么行业创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需要用“创新”赢得这个市场,拥有“创新”,才拥有不被淘汰的资本。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就业市场形势变得非常紧张,应届生找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最利于我们的方式就是选择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的成功创业所带来的利益不仅是对于自身的,对社会也有贡献。若创业成功者层出不穷,则能很大程度缓解就业难这一问题。当然,大学生创业也绝非易事。一些类似于创业能力、想法、谋略、胆识、人才选择等能力和资质并非靠短期培训就能达成,有些能力只能依附于经验累计才能练就。对于创业的另一大关键是心理准备,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详细的规划,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能力和素养,明确自身目标和定位并寻找适合的发展通道,通过细致的准备来克服在创业初期对于创业失败的担心,从而推动创新创业的顺利发展。首先,创新型企业思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纵观中国国情和世界格局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发展中一股强有力的推进力正在形成,创新创业逐渐变成落实和突破个人潜能的个人发展的重要通道,在一次成功的创业活动中,创业者不仅可以为自己创收丰厚的经济回报,也可以使自身潜在价值得到社会的回应,从而使个人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获得收获,比如地位、荣耀、他人的尊敬和敬仰等。因此,我们说创业是发展,创业是一种贡献,创业也是一种收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就业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根据有关数据,城乡就业年需求量每年保持在2400多万,在现有的财政结构下,这些年来,求职者只有大约1100万个工作岗位,全年的工作岗位数量约为1300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70万,这是历史上最高的。在如此激烈的求职竞争的环境中,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而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创业实践的规划中所展现的自我保存和前进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创业能力,其中包含经市场驾驭能力、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外贸业务流程知识,社交沟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如果一个大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锻炼出这样的能力和水平,那么他不但不能够变成社会的就业环境压力,相反,他们可以利用自营职业的形式增加就业,从而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在市场经济随时连续的推动力下,城乡产业结构也在持续的保持相对应的调整,从而带动了职业岗位的转换以及劳动力的相对转移。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不仅要有工作能力,还要学到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时应更加注重其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高等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作用。
创新作为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源动力,也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重要资本,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就相当于拥有巨大潜力来发展知识经济。21世纪的竞争是金融与国家综合能力之间的竞争。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创建创新体系的核心环节和核心内容。它还在创新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大学生需要关注创新和创业的四个方面:
1.端正态度,树立自我教育意识
一个人如果自己不往前走,别人又如何推着你走呢?积极向上的姿态是自我能力培养的条件。积极的心理状态,让我们在培养优秀良好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获得“选择的自由”。也就是选定为自己的行动负责,选择对学识的内化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应对外界市场因素和突发情况,并保持合适的态度。只有端正态度,才能更好的将知识内化,实现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尽力培养良好的创业热情和兴趣。
2.制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能力培养计划
一个创业者,应具有“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把握自己的创业过程,区别理解自己的创业成败,达到自己的创业目标”的规划能力。我们要为自己制订一套详细的创业计划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可以是长期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在一个长时间的区间里去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也有花几天读一本书、花一个月参与创业培训课程、学习编写创业计划书这样的短期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情况,修改自己的原定计划、思考自己的成败,小结自己的教训和经验。
3.加强全方面、多视角、全过程的创业进修
企业家精神是自我提升和创业能力的基础。它体现为:为了实现自主创新和创业,我们必须学习与创新和创业相关的常识和技术技能,获取商业信息和信息,并从销售和销售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博得人脉客户渠道与市场承认。有必然的创业指向,剖析自身能力特性,规划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专业方面的学识以外,还需要学习人文方面的学识;也就是包括了对教科书上直接知识的学习和非直接接触到的日常经验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包括将一些来自感性的认知和实际案例直接接触获得的经验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是包括对创业方面的技能掌控,也包括对创业的精神和意识的加强。一方面经过在平日上课中所学习的知识,完成相应的习题,另一方面经过实际课本以外的实训和活动做到学做合一,“做”中“学”,“学”中“做”。“只有两种动物可以爬到金字塔,鹰和蜗牛的顶端。雄鹰是靠翅膀飞上去的,而蜗牛只能爬上去。蜗牛也许爬了很多年,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停滞过、摔倒过,但只要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它所到的世界、它所收获的成就与雄鹰是一模一样的。”学习的过程贵在坚持,我们或许不能获得胸鹰的天赋,但我们可以像蜗牛一样坚持。
4.如要要证明自己的创业能力,必须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
如果你离开创业实践,创业能力的发展总是在纸面上。大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必须要做到建立创业信心,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是。当然,我们可以将创业实践活动分为几步: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先打工;其次,尝试做一些有用的创业项目,比如写一份商业计划书,并尝试将你的项目申请放在学校创业园区;最后,勇敢的创办自己的企业。比如:同学们可以申请参加创新创业学院的集装箱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创业实践,或加入学校就业创业协会,或各类工作室,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将发展我们的多方面潜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业技能,并探索创业机会。
1.为使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实践教育达到更加规范、系统、科学,将优秀学生选拔考核体系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迁而更改,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时刻注意时代需求,在过去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下推陈出新,培育更加适合时代以及能推动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培育选拔创新创业人力资源时,为树立具有适应性和个性化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应在体系和形式的整合和内容以及考核模式的定位上做出相应的改革。因此,构建了满足学生内部需求,满足学生实际,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双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增加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有了更多的发展平台来展现自身的创业能力和潜力。
2.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这也是高校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教学指导学生理解自主创新创业的深刻内在意义,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是最初步骤,接着是以成功的创业案例为先进示例,以他们的成功事迹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信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潜在能力去创新创业,建立项目,最后一步是为项目和组织形式建立一个以承运人为基础的“创业教育”实践小组,以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让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动力在具体实际运作过程中中寻求最为合适的交接点,让大学生自行呈现出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创新已经演变成了我们民族的魂魄,国家弱项兴旺不衰也必须将创新发展成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当下的大学生都是新时期的年轻力量,是这个时期最拥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集体,如果这样的集体只会随遇而安,丢失了青春的创新欲望和拼搏能动力,中华民族将会和惰性一样停滞不前,失去能动力。创业是发展新的市场商机,建立创业项目团队,充分利用自己或其他各种渠道资源,创新的产品生产或创新服务,实现创造新市场价值的过程。
1.牛长松著.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学林出版社,20xx.01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四
(一)有利于高校稳健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策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对于普通人才劳动力市场对具有独立创新创业的人才需求更高。对此,高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促进高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脱颖而出,有利于高校稳健发展。
(二)有利于当地地方经济发展
相对于初等教育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使命,不断完善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选好创新切入点,从制度、观念、知识等多方面来加强,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优势,而且还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的责任意识,发挥奋发向上的蓬勃动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一份力。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单单具备理论知识、文化修养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其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其个人素质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人才培养要想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必须不断优化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和发展阶段。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鼓励和倡导之下,我国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于20xx年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经过几年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不少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20xx年在中央与各地区相关部门联合下“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工程”正式启动。同时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多个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相继成立了创业学院、创业中心或创业研究机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我国教育部于20xx年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至20xx年又实施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全面统筹和部署。但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仍然较少,据统计20xx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仅占总体人数的2.9%,创业方向也仅仅局限于社交、购物、视频等娱乐休闲领域。对此,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已经积极调整大方向,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育模式真正融入到我国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为大学生日后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
我国一些高校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足,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一部分高校在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使得一些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形式性较强,而学生则是存在应付心理,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一部分高校的重视度不够,管理层没有安排相关人员及时向相关院系和部门落实国家最新颁布和下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要求,进而出现创新创业教育脱离实际,难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二)教育教学内容存在单一性
一些高校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单一性,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着“纸上谈兵”现象,没有充分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教学内容单一,过于侧重于理论教学,课程安排过于紧密,那么就会使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知识难以被很好的消化,创新更无从提起,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多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内容过于统一,没有选择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互联网+”时代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弊端。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校园网络,但是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内容引入到网络平台中去,没有利用好这些现有的资源。同时,还有一些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不能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还不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代脱轨,一旦日后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难免会因为过于学校滞后的教学模式而碰壁。
(四)教师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创业创业教师业务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高校在教师选聘上要求不够严格,过于注重学历,而忽略了教师互联网相关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这些教师人员难以科学、合理地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准确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一些高校在教师队伍发展投入上也不够,没有邀请一些权威人士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资讯及客观发展大趋势,致使教师知识结构陈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优化教育教学理念
我国高校应当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优化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互联网思维。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通过会议、海报、树典型等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都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转变一部分教师走形式的错误思想,使其能够主动完善教学方案,活跃课堂,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灌输给学生,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定保障。同时,在宣传过程中还要有一定针对性,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消除学生应付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高校还应当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国家最新颁布和下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要求落实工作,通过加强与各个院系和部门的沟通交流使其能够掌握国家文件和要求的精神,以便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
高校应当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可以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掘学生们的创新灵感,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一些实践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实践时间。同时,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及时将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归类,安排教师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使教学内容更具多样性。由于线上教育本身就不需要具体的设备和场地,也不限制时间,如果还能够具有一定选择性和针对性,更容易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们更好地消化知识。
(三)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的是学习自主性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传统静态的教学模式难以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对此,高校应当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依托已有的校园网络平台,结合变化及时充实、更新内容和素材,建立对应的教育网络系统,推动载体创新。同时,高校还应当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以及mooc等现代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实现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相对接,将一些成功的创新创业事件转化为学习素材,丰富教育资源,使学生意识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创新创业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明确其人生方向。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互联网+”时代下各行业成功人士和权威人士参与到创新创业教学中来,通过网络互动或座谈会等方式分享其成功经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学的认识和热情,进而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作用。
(四)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促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对此,我国应当在教师知识结构优化和人员选聘上下足功夫,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选聘方面,高校应当提高教师人员录用标准,在选聘时不应当只注重应聘人员的学历,还要通过面试和专业技术能力考核,选择一些学识、实践经验水平都较高的人员担任相应职务。在教师人员培训方面,高校应当投入一定经费用于教师队伍发展,应当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及时纠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资讯及客观发展大趋势,优化其知识结构,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力勇,康翠萍.互联网+创客教育: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j].教育发展研究,20xx,07:59-65.[2]洪观平.“互联网+”是融合而非简单相加[n].经济日报,20xx-12-1(9).[3]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xx(6).[4]王左丹,侯永雄.大学生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及其路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xx(8).[5]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xx,05:59-63.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五
:中国现代化市场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作为全新的形式在中国市场成长起来,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也逐渐向平等的模式转换,二者皆有平等自主的选择权利,这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不仅是机遇,对自身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具备更高的素质来在选择岗位时脱颖而出,而在创业时也需要有更加强大独立的创业者精神来面对一系列挑战。未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将逐渐由当代大学生主导,与此同时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创业发展方向必须与当下时代发展要求相匹配,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教育;经济
在当今这个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于我们所开发的产品和自身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凡是没有达到要求的,就有面临淘汰的可能,在科技发达,竞争巨大的现代社会中,无论在什么行业创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需要用“创新”赢得这个市场,拥有“创新”,才拥有不被淘汰的资本。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就业市场形势变得非常紧张,应届生找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最利于我们的方式就是选择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的成功创业所带来的利益不仅是对于自身的,对社会也有贡献。若创业成功者层出不穷,则能很大程度缓解就业难这一问题。当然,大学生创业也绝非易事。一些类似于创业能力、想法、谋略、胆识、人才选择等能力和资质并非靠短期培训就能达成,有些能力只能依附于经验累计才能练就。对于创业的另一大关键是心理准备,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详细的规划,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能力和素养,明确自身目标和定位并寻找适合的发展通道,通过细致的准备来克服在创业初期对于创业失败的担心,从而推动创新创业的顺利发展。首先,创新型企业思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纵观中国国情和世界格局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发展中一股强有力的推进力正在形成,创新创业逐渐变成落实和突破个人潜能的个人发展的重要通道,在一次成功的创业活动中,创业者不仅可以为自己创收丰厚的经济回报,也可以使自身潜在价值得到社会的回应,从而使个人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获得收获,比如地位、荣耀、他人的尊敬和敬仰等。因此,我们说创业是发展,创业是一种贡献,创业也是一种收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就业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根据有关数据,城乡就业年需求量每年保持在2400多万,在现有的财政结构下,这些年来,求职者只有大约1100万个工作岗位,全年的工作岗位数量约为1300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70万,这是历史上最高的。在如此激烈的求职竞争的环境中,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而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创业实践的规划中所展现的自我保存和前进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创业能力,其中包含经市场驾驭能力、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外贸业务流程知识,社交沟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如果一个大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锻炼出这样的能力和水平,那么他不但不能够变成社会的就业环境压力,相反,他们可以利用自营职业的形式增加就业,从而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在市场经济随时连续的推动力下,城乡产业结构也在持续的保持相对应的调整,从而带动了职业岗位的转换以及劳动力的相对转移。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不仅要有工作能力,还要学到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时应更加注重其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高等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作用。
创新作为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源动力,也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重要资本,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就相当于拥有巨大潜力来发展知识经济。21世纪的竞争是金融与国家综合能力之间的竞争。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创建创新体系的核心环节和核心内容。它还在创新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大学生需要关注创新和创业的四个方面:
1、端正态度,树立自我教育意识
一个人如果自己不往前走,别人又如何推着你走呢?积极向上的姿态是自我能力培养的条件。积极的心理状态,让我们在培养优秀良好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获得“选择的自由”。也就是选定为自己的行动负责,选择对学识的内化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应对外界市场因素和突发情况,并保持合适的态度。只有端正态度,才能更好的将知识内化,实现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尽力培养良好的创业热情和兴趣。
2、制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能力培养计划
一个创业者,应具有“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把握自己的创业过程,区别理解自己的创业成败,达到自己的创业目标”的规划能力。我们要为自己制订一套详细的创业计划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可以是长期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在一个长时间的区间里去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也有花几天读一本书、花一个月参与创业培训课程、学习编写创业计划书这样的短期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情况,修改自己的原定计划、思考自己的成败,小结自己的教训和经验。
3、加强全方面、多视角、全过程的创业进修
企业家精神是自我提升和创业能力的基础。它体现为:为了实现自主创新和创业,我们必须学习与创新和创业相关的常识和技术技能,获取商业信息和信息,并从销售和销售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博得人脉客户渠道与市场承认。有必然的创业指向,剖析自身能力特性,规划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专业方面的学识以外,还需要学习人文方面的学识;也就是包括了对教科书上直接知识的学习和非直接接触到的日常经验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包括将一些来自感性的认知和实际案例直接接触获得的经验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是包括对创业方面的技能掌控,也包括对创业的精神和意识的加强。一方面经过在平日上课中所学习的知识,完成相应的习题,另一方面经过实际课本以外的实训和活动做到学做合一,“做”中“学”,“学”中“做”。“只有两种动物可以爬到金字塔,鹰和蜗牛的顶端。雄鹰是靠翅膀飞上去的,而蜗牛只能爬上去。蜗牛也许爬了很多年,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停滞过、摔倒过,但只要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它所到的世界、它所收获的成就与雄鹰是一模一样的。”学习的过程贵在坚持,我们或许不能获得胸鹰的天赋,但我们可以像蜗牛一样坚持。
4、如要要证明自己的创业能力,必须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
如果你离开创业实践,创业能力的发展总是在纸面上。大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必须要做到建立创业信心,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是。当然,我们可以将创业实践活动分为几步: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先打工;其次,尝试做一些有用的创业项目,比如写一份商业计划书,并尝试将你的项目申请放在学校创业园区;最后,勇敢的创办自己的企业。比如:同学们可以申请参加创新创业学院的集装箱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创业实践,或加入学校就业创业协会,或各类工作室,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将发展我们的多方面潜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业技能,并探索创业机会。
1、为使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实践教育达到更加规范、系统、科学,将优秀学生选拔考核体系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迁而更改,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时刻注意时代需求,在过去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下推陈出新,培育更加适合时代以及能推动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培育选拔创新创业人力资源时,为树立具有适应性和个性化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应在体系和形式的整合和内容以及考核模式的定位上做出相应的改革。因此,构建了满足学生内部需求,满足学生实际,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双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增加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有了更多的发展平台来展现自身的创业能力和潜力。
2、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这也是高校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教学指导学生理解自主创新创业的深刻内在意义,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是最初步骤,接着是以成功的创业案例为先进示例,以他们的成功事迹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信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潜在能力去创新创业,建立项目,最后一步是为项目和组织形式建立一个以承运人为基础的“创业教育”实践小组,以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让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动力在具体实际运作过程中中寻求最为合适的交接点,让大学生自行呈现出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创新已经演变成了我们民族的魂魄,国家弱项兴旺不衰也必须将创新发展成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当下的大学生都是新时期的年轻力量,是这个时期最拥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集体,如果这样的集体只会随遇而安,丢失了青春的创新欲望和拼搏能动力,中华民族将会和惰性一样停滞不前,失去能动力。创业是发展新的市场商机,建立创业项目团队,充分利用自己或其他各种渠道资源,创新的产品生产或创新服务,实现创造新市场价值的过程。
1、牛长松著。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学林出版社,20xx.01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六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渠道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思路
2.1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xx(14).[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xx(11).[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xx(1).[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3)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七
:本文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为切入点,针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从学生、高校、社会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发展对策。
: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20xx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对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还要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当前素质教育新常态下,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国家关注的问题。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势必通过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真正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综合改革需求
《教育部关于20xx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xx]1号)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途径,这就对创新创业教育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提高自身技能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大学生只有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自身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受传统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往往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宣传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未引起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还未形成。
(二)学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很多高校还未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有的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或者就业指导课程来进行讲授,有的高校虽然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单独设置和开设,但是在课程标准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很难达到系统化、专业化的授课效果。同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匿乏,也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创新创业环境不够优良
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之际,我们要重视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能有效地引导、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然而,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只是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创新创业保障条件不够完善
要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需要在政策、资金、师资、实践基地等方面有良好的保障。虽然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但在宣传、贯彻落实、政策理解等方面还不到位,创新创业资金不足,实践基地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缺乏
因大学生还未迈出校园踏入社会,缺乏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了解,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薄弱,创新创业素质欠缺。同时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未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合理进行职业规划,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全面规划
虽然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但缺乏总体的规划。首先,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都停留在学术讲座、创新创业大赛上,还未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其次,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缺乏具体落实,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如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营造、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搭建等等;最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力度不够,很难扩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多方式、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在社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三)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
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仍为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在政府政策、创业资金支持、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该有个稳定的工作,对大学生毕业后进行创业存在质疑态度,认可度不够。
(一)学生层面
1.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素质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首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首先,教师应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和拓展,激发大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技能。其次,大学生应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掌握最前沿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顺利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2.强化创新创业技能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乐趣,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其次,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利用社会实践的时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最后,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工作,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创新创业培训,为学生搭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二)学校层面
1.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高校应合理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首先,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调研,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重视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和创新创业模拟训练课程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技能。2.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之际,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首先,高校应加强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手段支持、宣传、教育、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其次,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讲座、专题会、报告会等形式,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第二课堂中去,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最后,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毕业后更好的投入到创新创业工作中去。
(三)政府层面
1.政策支持为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政府应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调动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法律法规,从政策引导、环境营造等方面加强立法工作,保障大学生创业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障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有序开展。2.资金保障要真正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吸纳资金,首先,号召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其次,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吸纳社会发展基金;最后,高校和政府做好沟通,争取通过政府力量,扩展资金来源渠道,缓解大学生因创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保证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3]石朋飞.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9)。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八
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渠道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1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xx(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xx(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xx(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3)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九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于20世纪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兴起。我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对此高度重视,并于20世纪末开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索,教育部先后颁发了相关文件,对高校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为此,我们必须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更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源
1.创新教育的起源
“创新理论”最先由约瑟夫熊彼特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1912年美籍奥地利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用“创新”理论解释并阐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他探讨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创新与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严格区别开来,认为“创新”是经济概念而非技术概念,“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形成新的经济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受约瑟夫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创新成为教育的新思潮,创新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最先诞生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其他发达国家逐渐兴起。
2.创业教育的兴起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各种创业综合素质,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是培养其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尔斯梅(mylesmace)教授率先在mba教学中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创新企业管理”。20世纪末美国多数院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并设立“创业教育项目”。美国是较早在大学进行创业教育且具有完备创业教育体系的国家,已经建立了课程体系健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适当、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发展成熟,以及法律对创业培训和小企业孵化保障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目前,发达国家均先后采取相关措施开展创业教育。联合国充分肯定了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了相对于以知识教育为主的“学术性护照”、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的“职业性护照”之外的以创业能力教育为主的“第三本护照”的主张。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1.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阶段
在国内最先将创业计划大赛引入高校校园的是清华大学。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并率先在本科生教育及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程及“创新与创业管理”专业方向,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举办的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大赛汇集了全国一百二十多所高校三百多件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1999年6月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20xx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大学开展了教育工作试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实践探索,在高等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20xx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发展阶段。《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意见》从战略的高度指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还对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出了明确方向。20xx年教育部发出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知,将28所部属院校和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方院校列入项目试点名单,对这些高校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意在促进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20xx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为高校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向度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其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注重思维开发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发展,使大学生走向社会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为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专业技能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密切的联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率,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从社会发展的视角考量,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率是使大学毕业生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提升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及核心要素,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及外在表现形式。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的缺失
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从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上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超越,是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的深刻变革。但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2]。多数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和缓解就业压力上,把创新创业教育同就业指导教育混为一谈,这就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教育部《意见》指出: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二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三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导论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思维开发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在专业教育方面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既没有专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仅仅停留在增设一些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上。也有的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基地等,但绝大多数院校还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融入专业教育的全部过程。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手段滞后
1.师资方面所呈现的问题
目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导论课程教学的师资严重缺乏,既存在数量不足,又存在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技能不强的问题。多数高校“现有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以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他们有一定的就业指导理论基础和学生教育管理能力,但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没有较多案例和实践经验与学生分享。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在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上也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所要求的相距甚远”[3]。
2.教学手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手段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多数院校还没有建立起能满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验室;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媒体教学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与创业精品课程数量少,课程资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创新课程名不符实”[4];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滞后。“实践基地欠缺,多是以企业参观、实训室模拟实训等形式,缺乏实效。”[5]校企协作教学对多数院校来讲还只是探索,或者说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认识方面的因素及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实践的时间较短等原因,也有客观上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此种现状必须尽快改变,否则将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将会被发达国家抛得越来越远。
(四)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学生积极性不高
1.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够浓厚
多数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舆论宣传滞后,校园创新创业教育只有教务、就业、学团等部门关注,还未引起全面的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挑战,它既不仅仅是增加一两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不仅仅是开设一两个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更不仅仅是几个部门的事,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2.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
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对创业的意愿普遍不强,有80%的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冷淡,根本就没想过要创业;只有11%的学生对创业的态度较强,表示有创业的想法。”[6]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偏颇理解;二是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大赛受限,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三是部分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信心。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1.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
《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人才的战略转变,它不仅仅要求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必须转变,更重要的是学校主要领导、广大教师、学生的思想、理念也必须发生根本性转变。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其中的某个阶段,要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教学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从大的方面说这项改革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的迟早。因此,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2.提高学生自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变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增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要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实际增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并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生的主修课程,规定合理的教学时数。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形成科学的创新知识结构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实践证明,一种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以及更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综合性知识的培训,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
2.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各门专业课程教学都必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实际,在深入研讨论证的基础上重新编制教学大纲,重新设置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实践教学课时,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课堂上增加案例教学及师生互动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感受,增加教学的感染力。要注重把校内实践教学、校企协作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项目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7]。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效衔接、形成合力。
(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结合本校及专业特点建设创新创业教研中心,打破专业限制,把研究室、实验室、孵化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改变以往老师做学生看或只是少数学生做多数学生看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要让更多的学生动手实践。
2.强化专业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环节
目前,国家、省市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毋庸置疑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引导、推动作用,但参加的毕竟是少数人,而且又有一定的专业限制。因此,各高校应以国家创新创业竞赛为引导,以校内创新创业竞赛为重点,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完善保障措施
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教师的思想水准、认识水平、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教学效果,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创业思维及相应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学生,优秀的教师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建设好一支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共同课的教师队伍。要进行专门培训,使其不但具备先进的思想理念,同时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在开展创新创业教改实践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二是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创新创业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各个专业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技能;三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注重发挥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可把社会相关领域的专家、技术权威聘为兼职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开展主题研究,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
2.加强保障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需要学校各个方面的支持、配合及共同努力。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支出,特别是刚刚起步阶段,无论是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还是项目大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要创造条件,保障房舍、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为慎重起见,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先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试点阶段要选派得力的干部和有丰富经验且热爱此项工作的教师。总之,要强化领导,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2]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载《创新与创业教育》,20xx年第1期。
[3]李国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载《当代职业教育》,20xx年第11期。
[4][5]杨波葛珺沂:《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载《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年第3期。
[6]江彩霞:《基于创业实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载《人力资源管理》,20xx年第9期。
[7]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29页。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十
(一)有利于高校稳健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策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对于普通人才劳动力市场对具有独立创新创业的人才需求更高。对此,高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促进高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脱颖而出,有利于高校稳健发展。
(二)有利于当地地方经济发展
相对于初等教育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使命,不断完善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选好创新切入点,从制度、观念、知识等多方面来加强,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优势,而且还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的责任意识,发挥奋发向上的蓬勃动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一份力。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单单具备理论知识、文化修养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其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其个人素质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人才培养要想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必须不断优化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和发展阶段。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鼓励和倡导之下,我国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于20xx年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经过几年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不少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20xx年在中央与各地区相关部门联合下“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工程”正式启动。同时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多个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相继成立了创业学院、创业中心或创业研究机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我国教育部于20xx年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至20xx年又实施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全面统筹和部署。但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仍然较少,据统计20xx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仅占总体人数的2.9%,创业方向也仅仅局限于社交、购物、视频等娱乐休闲领域。对此,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已经积极调整大方向,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育模式真正融入到我国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为大学生日后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
我国一些高校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足,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一部分高校在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使得一些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形式性较强,而学生则是存在应付心理,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一部分高校的重视度不够,管理层没有安排相关人员及时向相关院系和部门落实国家最新颁布和下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要求,进而出现创新创业教育脱离实际,难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二)教育教学内容存在单一性
一些高校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单一性,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着“纸上谈兵”现象,没有充分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教学内容单一,过于侧重于理论教学,课程安排过于紧密,那么就会使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知识难以被很好的消化,创新更无从提起,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多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内容过于统一,没有选择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互联网+”时代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弊端。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校园网络,但是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内容引入到网络平台中去,没有利用好这些现有的资源。同时,还有一些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不能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还不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代脱轨,一旦日后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难免会因为过于学校滞后的教学模式而碰壁。
(四)教师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创业创业教师业务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高校在教师选聘上要求不够严格,过于注重学历,而忽略了教师互联网相关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这些教师人员难以科学、合理地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准确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一些高校在教师队伍发展投入上也不够,没有邀请一些权威人士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资讯及客观发展大趋势,致使教师知识结构陈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一)优化教育教学理念
我国高校应当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优化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互联网思维。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通过会议、海报、树典型等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都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转变一部分教师走形式的错误思想,使其能够主动完善教学方案,活跃课堂,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灌输给学生,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定保障。同时,在宣传过程中还要有一定针对性,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消除学生应付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高校还应当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国家最新颁布和下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要求落实工作,通过加强与各个院系和部门的沟通交流使其能够掌握国家文件和要求的精神,以便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
高校应当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可以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掘学生们的创新灵感,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一些实践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实践时间。同时,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及时将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归类,安排教师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使教学内容更具多样性。由于线上教育本身就不需要具体的设备和场地,也不限制时间,如果还能够具有一定选择性和针对性,更容易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们更好地消化知识。
(三)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的是学习自主性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传统静态的教学模式难以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对此,高校应当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依托已有的校园网络平台,结合变化及时充实、更新内容和素材,建立对应的教育网络系统,推动载体创新。同时,高校还应当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以及mooc等现代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实现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相对接,将一些成功的创新创业事件转化为学习素材,丰富教育资源,使学生意识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创新创业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明确其人生方向。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互联网+”时代下各行业成功人士和权威人士参与到创新创业教学中来,通过网络互动或座谈会等方式分享其成功经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学的认识和热情,进而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作用。
(四)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促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对此,我国应当在教师知识结构优化和人员选聘上下足功夫,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选聘方面,高校应当提高教师人员录用标准,在选聘时不应当只注重应聘人员的学历,还要通过面试和专业技术能力考核,选择一些学识、实践经验水平都较高的人员担任相应职务。在教师人员培训方面,高校应当投入一定经费用于教师队伍发展,应当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及时纠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资讯及客观发展大趋势,优化其知识结构,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洪观平。“互联网+”是融合而非简单相加[n]。经济日报,20xx-12-1(9)。
[3]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xx(6)。
[4]王左丹,侯永雄。大学生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及其路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x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