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一
1.1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此次笔者选取区域内五所大学中650名市场营销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了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式来进行,由此得出现阶段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1从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解来看
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堪忧,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环节,这都将成为引导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对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全面调整和改善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确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有来自于社会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于学校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于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方面的因素.[5]对此我们应该树立女性平等的基本理念,积极促进市场营销专业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调整和改善,以培养出大量具备创新精神和素质的女大学生人才.参考文献:
〔1〕刘晓武.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xx(12):123-124.〔2〕王又花,周发明.论高校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xx(06):108-112.〔3〕马蕾.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1):162-164.〔4〕李文.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网友世界,20xx(07):139-140.〔5〕严毛新.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程及成因[j].中国高教研究,20xx(03):45-48.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二
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渠道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1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xx(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xx(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xx(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三
(一)有利于高校稳健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策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对于普通人才劳动力市场对具有独立创新创业的人才需求更高。对此,高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促进高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脱颖而出,有利于高校稳健发展。
(二)有利于当地地方经济发展
相对于初等教育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使命,不断完善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选好创新切入点,从制度、观念、知识等多方面来加强,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优势,而且还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的责任意识,发挥奋发向上的蓬勃动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一份力。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单单具备理论知识、文化修养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其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其个人素质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人才培养要想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必须不断优化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和发展阶段。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鼓励和倡导之下,我国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于20xx年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经过几年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不少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20xx年在中央与各地区相关部门联合下“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工程”正式启动。同时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多个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相继成立了创业学院、创业中心或创业研究机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我国教育部于20xx年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至20xx年又实施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全面统筹和部署。但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仍然较少,据统计20xx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仅占总体人数的2.9%,创业方向也仅仅局限于社交、购物、视频等娱乐休闲领域。对此,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已经积极调整大方向,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育模式真正融入到我国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为大学生日后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
我国一些高校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足,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一部分高校在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使得一些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形式性较强,而学生则是存在应付心理,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一部分高校的重视度不够,管理层没有安排相关人员及时向相关院系和部门落实国家最新颁布和下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要求,进而出现创新创业教育脱离实际,难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二)教育教学内容存在单一性
一些高校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单一性,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着“纸上谈兵”现象,没有充分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教学内容单一,过于侧重于理论教学,课程安排过于紧密,那么就会使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知识难以被很好的消化,创新更无从提起,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多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内容过于统一,没有选择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互联网+”时代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弊端。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校园网络,但是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内容引入到网络平台中去,没有利用好这些现有的资源。同时,还有一些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不能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还不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代脱轨,一旦日后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难免会因为过于学校滞后的教学模式而碰壁。
(四)教师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创业创业教师业务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高校在教师选聘上要求不够严格,过于注重学历,而忽略了教师互联网相关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这些教师人员难以科学、合理地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准确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一些高校在教师队伍发展投入上也不够,没有邀请一些权威人士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资讯及客观发展大趋势,致使教师知识结构陈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优化教育教学理念
我国高校应当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优化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互联网思维。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通过会议、海报、树典型等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都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转变一部分教师走形式的错误思想,使其能够主动完善教学方案,活跃课堂,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灌输给学生,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定保障。同时,在宣传过程中还要有一定针对性,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消除学生应付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高校还应当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国家最新颁布和下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要求落实工作,通过加强与各个院系和部门的沟通交流使其能够掌握国家文件和要求的精神,以便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
高校应当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可以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掘学生们的创新灵感,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一些实践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实践时间。同时,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及时将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归类,安排教师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使教学内容更具多样性。由于线上教育本身就不需要具体的设备和场地,也不限制时间,如果还能够具有一定选择性和针对性,更容易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们更好地消化知识。
(三)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的是学习自主性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传统静态的教学模式难以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对此,高校应当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依托已有的校园网络平台,结合变化及时充实、更新内容和素材,建立对应的教育网络系统,推动载体创新。同时,高校还应当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以及mooc等现代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实现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相对接,将一些成功的创新创业事件转化为学习素材,丰富教育资源,使学生意识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创新创业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明确其人生方向。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互联网+”时代下各行业成功人士和权威人士参与到创新创业教学中来,通过网络互动或座谈会等方式分享其成功经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学的认识和热情,进而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作用。
(四)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促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对此,我国应当在教师知识结构优化和人员选聘上下足功夫,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选聘方面,高校应当提高教师人员录用标准,在选聘时不应当只注重应聘人员的学历,还要通过面试和专业技术能力考核,选择一些学识、实践经验水平都较高的人员担任相应职务。在教师人员培训方面,高校应当投入一定经费用于教师队伍发展,应当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及时纠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资讯及客观发展大趋势,优化其知识结构,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力勇,康翠萍.互联网+创客教育: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j].教育发展研究,20xx,07:59-65.[2]洪观平.“互联网+”是融合而非简单相加[n].经济日报,20xx-12-1(9).[3]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xx(6).[4]王左丹,侯永雄.大学生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及其路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xx(8).[5]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xx,05:59-6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四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高校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帮助大学生勇敢面对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鉴于此,文章将从大学生创业特征出发,进一步探讨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困境,最后提出几点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策略。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模式;构建策略
自高等教育开始普及,每年大学生的就业人数可谓是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加,大学生们面临就业难、择业难的窘困现状,在此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就尤显重要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若能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积极探索可行性的创业教育模式,那么对于学生日后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并取得新发展显然是极有帮助性的。为此,如何更好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值得深究。
首先,初始形式—兼职。创业初期,大学生往往是从兼职开始的。一方面,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所以会推荐学生去参与到项目实践之中,来赚取一些经验。另一方面,当前的小型私人企业较多,规模来说相对不大,人才渴求也较多,所以愿意雇佣大学生来工作,更希望能借此培养和留住人才。而大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既可获得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有了实战经验,自身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其次,创业伙伴—好友。大学生创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仅靠一个人来支撑起整个创业过程是不现实的,所以稳定的创业团队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确保创业公司能够稳序发展下去,必须要做好公司理财、发展思路等方面的统筹规划才可。而此时,大学生往往是集合几个好友同学,来共同管理公司,以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和风险分担问题。最后,创业资源—学校。大学生创业成长与学校资源的提供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学校提供了人力和技术资源。首次创业者的资源地便是学校,学校对于学生创业状况也是极为关注的,学校更会开设相应的兼职工作为学生提供便利。同时,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诸如公司开设流程或是技术上的问题,学校能提供相应的技术性帮助,或是寻得专业导师的帮助。
首先,创业教育认知不够。创业教育并非一开始便有,而是经国外引进,在我国逐步完善创业教育理论,并出台相关政策,不断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之下,才在高校课程中出现的。总的来说,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数量并没达到预期效果,且由于各大高校对于创业教育有着各自的见解,所以教学内容与形式也可谓是多种多样。但追根究底,便是人们对于创业尚缺深刻的认知,仍旧将教会学生应有的知识作为教育重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但未曾深刻的思虑过,帮助学生创业实际上也就是帮助学生就业了,学生个人创业意识没有提高,自然难以提起学习创业课程的兴致。其次,创业资金有缺,实战经验不多。充足的资金是支撑整个创业开启,乃至以后公司稳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往往是由父母支撑的,一般来说,除了基本生活开支,大学生额外可支配资金极少。因此,若想满足创业启动需求难度性较大。且部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资金是有了,但对于整个创业的规划并没有思虑好,且都是新手,甚至是连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都甚少,如此便展开创业显然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最后,创业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创业资源有所欠缺首要体现在的是便是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时间并不长,许多编内教师并没有充足的实战经验,多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为外聘教师兼职,而由于对创业信心敏感度不高,且专业方面的问题也有所欠缺,这就难以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此外,由于创业教育教师为外聘人员,教师会将重点偏向于自己的主业,且外聘教师往往缺乏实战经验,空有理论形式,而创业更多的是要有创业经验,以作为教育素材。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和内容。受传统就业理念影响,多数家长对于创业并不持以赞同的目光,认为创业风险高稳定性尤为不足,而学生对于就业也是偏向于追求稳定为主。如考各种事业单位,国家单位等等。我国对于创业这种带有风险性的工作往往持以规避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日趋增长,一昧追求稳定显然难以适应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为此,高校应切实更新教育理念和内容,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并将创业教育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相连,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尤其是在科技网络时代下,更要积极联系互联网,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机会与资源。此外,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创业心理课程。让学生在日后的创业工作中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去坦然面对创业中可能遇到种种困境或是一帆风顺。不仅如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学生创业知识的传授,更要教导学生善用发挥自己的专业长处来有机融合创业,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去成立摄影工作室,那么在注册公司阶段便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了。其次,创新教学组织与形式。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而新时代下,要求教师积极关注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展开创业教育教学时,还要运用灵活化的教学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针对某个创业案例,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来各抒己见,发表见解,从而有效的累积和总结经验。高校还应积极展开创业大赛等活动,针对不同学院或是专业来展开创业大赛,如市场营销专业,则可就某项产品定下标准销售额,鼓励学生个人或是团队来推销该产品,超出一定销售额可给予适当的鼓励。如此,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实战经验,且参与创业的热情也不断提高。此外,高校还可专门开设创业教育机构,定期组织学生来进行专业研讨,为学生提供一个创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研讨会中讲述自己创业中面临的问题,在互相沟通中,使得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强化师资力量,完善配套设施。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是确保创业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应不断鼓励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并逐步提高已有的创业教师团队综合素养。同时,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中的相关创业人才聘请至高校开办讲座,为学生传授创业经验,以加深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此外,高校应当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创业实践基地,如开设创业孵化园,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场地来尝试创业,当然对于学生是否符合创业条件,学校还应审核学生创业规划、创业团队等后,方可确定是否为学生提供场地和相应的技术以供学生创业。而学生也能有效解决场地问题,并开始自己的创业旅程,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可申请开设自己的工作室,专门负责大学生乃至校外人群的手机电脑配置、维修等工作。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增强我国社会经济活力,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有效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并推动我国朝着创新型国家发展前进。因此,高校应切实转变并更新教育理念和内容,创新教育组织与形式,逐步提高师资力量,完善创业园地,并结合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优化各种高校创业教育方案,真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1]和建华.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xx(7):30.
[3]段严.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xx(20):4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五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现薄弱的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思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方面。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在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渠道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思路
2.1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xx(14).[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xx(11).[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xx(1).[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六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1).
[4]李涛,徐根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七
:中国现代化市场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作为全新的形式在中国市场成长起来,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也逐渐向平等的模式转换,二者皆有平等自主的选择权利,这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不仅是机遇,对自身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具备更高的素质来在选择岗位时脱颖而出,而在创业时也需要有更加强大独立的创业者精神来面对一系列挑战。未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将逐渐由当代大学生主导,与此同时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创业发展方向必须与当下时代发展要求相匹配,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教育;经济
在当今这个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于我们所开发的产品和自身的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凡是没有达到要求的,就有面临淘汰的可能,在科技发达,竞争巨大的现代社会中,无论在什么行业创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而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需要用“创新”赢得这个市场,拥有“创新”,才拥有不被淘汰的资本。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就业市场形势变得非常紧张,应届生找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最利于我们的方式就是选择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的成功创业所带来的利益不仅是对于自身的,对社会也有贡献。若创业成功者层出不穷,则能很大程度缓解就业难这一问题。当然,大学生创业也绝非易事。一些类似于创业能力、想法、谋略、胆识、人才选择等能力和资质并非靠短期培训就能达成,有些能力只能依附于经验累计才能练就。对于创业的另一大关键是心理准备,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详细的规划,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能力和素养,明确自身目标和定位并寻找适合的发展通道,通过细致的准备来克服在创业初期对于创业失败的担心,从而推动创新创业的顺利发展。首先,创新型企业思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纵观中国国情和世界格局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发展中一股强有力的推进力正在形成,创新创业逐渐变成落实和突破个人潜能的个人发展的重要通道,在一次成功的创业活动中,创业者不仅可以为自己创收丰厚的经济回报,也可以使自身潜在价值得到社会的回应,从而使个人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获得收获,比如地位、荣耀、他人的尊敬和敬仰等。因此,我们说创业是发展,创业是一种贡献,创业也是一种收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就业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根据有关数据,城乡就业年需求量每年保持在2400多万,在现有的财政结构下,这些年来,求职者只有大约1100万个工作岗位,全年的工作岗位数量约为1300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70万,这是历史上最高的。在如此激烈的求职竞争的环境中,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而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创业实践的规划中所展现的自我保存和前进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创业能力,其中包含经市场驾驭能力、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外贸业务流程知识,社交沟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如果一个大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锻炼出这样的能力和水平,那么他不但不能够变成社会的就业环境压力,相反,他们可以利用自营职业的形式增加就业,从而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在市场经济随时连续的推动力下,城乡产业结构也在持续的保持相对应的调整,从而带动了职业岗位的转换以及劳动力的相对转移。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不仅要有工作能力,还要学到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时应更加注重其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高等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作用。
创新作为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源动力,也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重要资本,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就相当于拥有巨大潜力来发展知识经济。21世纪的竞争是金融与国家综合能力之间的竞争。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创建创新体系的核心环节和核心内容。它还在创新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大学生需要关注创新和创业的四个方面:
1、端正态度,树立自我教育意识
一个人如果自己不往前走,别人又如何推着你走呢?积极向上的姿态是自我能力培养的条件。积极的心理状态,让我们在培养优秀良好创业能力的过程中获得“选择的自由”。也就是选定为自己的行动负责,选择对学识的内化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应对外界市场因素和突发情况,并保持合适的态度。只有端正态度,才能更好的将知识内化,实现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尽力培养良好的创业热情和兴趣。
2、制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能力培养计划
一个创业者,应具有“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把握自己的创业过程,区别理解自己的创业成败,达到自己的创业目标”的规划能力。我们要为自己制订一套详细的创业计划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可以是长期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在一个长时间的区间里去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也有花几天读一本书、花一个月参与创业培训课程、学习编写创业计划书这样的短期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情况,修改自己的原定计划、思考自己的成败,小结自己的教训和经验。
3、加强全方面、多视角、全过程的创业进修
企业家精神是自我提升和创业能力的基础。它体现为:为了实现自主创新和创业,我们必须学习与创新和创业相关的常识和技术技能,获取商业信息和信息,并从销售和销售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博得人脉客户渠道与市场承认。有必然的创业指向,剖析自身能力特性,规划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专业方面的学识以外,还需要学习人文方面的学识;也就是包括了对教科书上直接知识的学习和非直接接触到的日常经验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包括将一些来自感性的认知和实际案例直接接触获得的经验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是包括对创业方面的技能掌控,也包括对创业的精神和意识的加强。一方面经过在平日上课中所学习的知识,完成相应的习题,另一方面经过实际课本以外的实训和活动做到学做合一,“做”中“学”,“学”中“做”。“只有两种动物可以爬到金字塔,鹰和蜗牛的顶端。雄鹰是靠翅膀飞上去的,而蜗牛只能爬上去。蜗牛也许爬了很多年,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停滞过、摔倒过,但只要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它所到的世界、它所收获的成就与雄鹰是一模一样的。”学习的过程贵在坚持,我们或许不能获得胸鹰的天赋,但我们可以像蜗牛一样坚持。
4、如要要证明自己的创业能力,必须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
如果你离开创业实践,创业能力的发展总是在纸面上。大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必须要做到建立创业信心,义无反顾的加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是。当然,我们可以将创业实践活动分为几步: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先打工;其次,尝试做一些有用的创业项目,比如写一份商业计划书,并尝试将你的项目申请放在学校创业园区;最后,勇敢的创办自己的企业。比如:同学们可以申请参加创新创业学院的集装箱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创业实践,或加入学校就业创业协会,或各类工作室,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将发展我们的多方面潜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业技能,并探索创业机会。
1、为使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实践教育达到更加规范、系统、科学,将优秀学生选拔考核体系向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迁而更改,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时刻注意时代需求,在过去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下推陈出新,培育更加适合时代以及能推动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培育选拔创新创业人力资源时,为树立具有适应性和个性化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应在体系和形式的整合和内容以及考核模式的定位上做出相应的改革。因此,构建了满足学生内部需求,满足学生实际,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双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增加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有了更多的发展平台来展现自身的创业能力和潜力。
2、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这也是高校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教学指导学生理解自主创新创业的深刻内在意义,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是最初步骤,接着是以成功的创业案例为先进示例,以他们的成功事迹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信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潜在能力去创新创业,建立项目,最后一步是为项目和组织形式建立一个以承运人为基础的“创业教育”实践小组,以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让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动力在具体实际运作过程中中寻求最为合适的交接点,让大学生自行呈现出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创新已经演变成了我们民族的魂魄,国家弱项兴旺不衰也必须将创新发展成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当下的大学生都是新时期的年轻力量,是这个时期最拥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集体,如果这样的集体只会随遇而安,丢失了青春的创新欲望和拼搏能动力,中华民族将会和惰性一样停滞不前,失去能动力。创业是发展新的市场商机,建立创业项目团队,充分利用自己或其他各种渠道资源,创新的产品生产或创新服务,实现创造新市场价值的过程。
1、牛长松著。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学林出版社,20xx.0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篇八
(一)有利于高校稳健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策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对于普通人才劳动力市场对具有独立创新创业的人才需求更高。对此,高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促进高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脱颖而出,有利于高校稳健发展。
(二)有利于当地地方经济发展
相对于初等教育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使命,不断完善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选好创新切入点,从制度、观念、知识等多方面来加强,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优势,而且还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的责任意识,发挥奋发向上的蓬勃动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一份力。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单单具备理论知识、文化修养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其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其个人素质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人才培养要想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匹配必须不断优化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和发展阶段。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鼓励和倡导之下,我国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于20xx年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经过几年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不少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20xx年在中央与各地区相关部门联合下“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工程”正式启动。同时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多个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相继成立了创业学院、创业中心或创业研究机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我国教育部于20xx年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至20xx年又实施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全面统筹和部署。但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仍然较少,据统计20xx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仅占总体人数的2.9%,创业方向也仅仅局限于社交、购物、视频等娱乐休闲领域。对此,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已经积极调整大方向,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育模式真正融入到我国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为大学生日后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
我国一些高校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足,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一部分高校在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使得一些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形式性较强,而学生则是存在应付心理,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一部分高校的重视度不够,管理层没有安排相关人员及时向相关院系和部门落实国家最新颁布和下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要求,进而出现创新创业教育脱离实际,难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二)教育教学内容存在单一性
一些高校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单一性,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着“纸上谈兵”现象,没有充分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教学内容单一,过于侧重于理论教学,课程安排过于紧密,那么就会使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知识难以被很好的消化,创新更无从提起,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多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内容过于统一,没有选择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互联网+”时代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弊端。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校园网络,但是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内容引入到网络平台中去,没有利用好这些现有的资源。同时,还有一些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不能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还不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代脱轨,一旦日后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难免会因为过于学校滞后的教学模式而碰壁。
(四)教师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创业创业教师业务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高校在教师选聘上要求不够严格,过于注重学历,而忽略了教师互联网相关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这些教师人员难以科学、合理地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准确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一些高校在教师队伍发展投入上也不够,没有邀请一些权威人士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资讯及客观发展大趋势,致使教师知识结构陈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一)优化教育教学理念
我国高校应当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优化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互联网思维。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通过会议、海报、树典型等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都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转变一部分教师走形式的错误思想,使其能够主动完善教学方案,活跃课堂,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灌输给学生,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一定保障。同时,在宣传过程中还要有一定针对性,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消除学生应付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高校还应当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国家最新颁布和下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要求落实工作,通过加强与各个院系和部门的沟通交流使其能够掌握国家文件和要求的精神,以便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
高校应当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可以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掘学生们的创新灵感,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一些实践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实践时间。同时,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线上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及时将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归类,安排教师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使教学内容更具多样性。由于线上教育本身就不需要具体的设备和场地,也不限制时间,如果还能够具有一定选择性和针对性,更容易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们更好地消化知识。
(三)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面向的是学习自主性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传统静态的教学模式难以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对此,高校应当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依托已有的校园网络平台,结合变化及时充实、更新内容和素材,建立对应的教育网络系统,推动载体创新。同时,高校还应当积极引入新媒体技术以及mooc等现代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实现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相对接,将一些成功的创新创业事件转化为学习素材,丰富教育资源,使学生意识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创新创业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明确其人生方向。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互联网+”时代下各行业成功人士和权威人士参与到创新创业教学中来,通过网络互动或座谈会等方式分享其成功经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学的认识和热情,进而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作用。
(四)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促进“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对此,我国应当在教师知识结构优化和人员选聘上下足功夫,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选聘方面,高校应当提高教师人员录用标准,在选聘时不应当只注重应聘人员的学历,还要通过面试和专业技术能力考核,选择一些学识、实践经验水平都较高的人员担任相应职务。在教师人员培训方面,高校应当投入一定经费用于教师队伍发展,应当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及时纠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资讯及客观发展大趋势,优化其知识结构,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洪观平。“互联网+”是融合而非简单相加[n].经济日报,20xx-12-1(9).
[3]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xx(6).
[4]王左丹,侯永雄。大学生创业教育认识的不足及其路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x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