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患沟通论文(汇总14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医患沟通论文篇一
现代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大众对于医疗的了解不断深入,而且对医学知识能够逐步普及,网络的快速发展让大众对于医疗了解的途径更为便捷,假设医学生的操作不够熟练则是能够被接受及理解的,但是假设在操作过程中不够规范,则很难让患者认可。通常情况下,临床医学生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并且能够在患者的沟通中做到对答如流,能够给予患者相对全面的医疗服务。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临床医学生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好比是定心丸,让他们能够面对患者过程中不会发怵。在接待患者过程中,或是对病人予以检查及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学生将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而且部分问题还是专业知识以外的,还有的关于疾病类。这些都是患者在了解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基本上都属于一知半解。因而针对临床医学生来说,则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这样他们才能在面对患者提问过程中能够从容不迫,并且给出专业的建议,由此能够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慰藉,并且能够让患者能够对其具有一定的信任感及亲切感,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其次,规范操作流程,这需要临床医学生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累积。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端正学习态度,能够从患者内心需求着手为其提供专业化的建议,由此加深临床医学生对专业化规范操作具有比较全面的认知。即使是很小的操作也必须要引起重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样能够让患者对其的信任感不断强化。而对于带教教师而言,当看到学生操作如此规范,才能让其接触更多的患者,给予实际操作的机会,由此能够让学生与患者的实际沟通及交流过程中兼具极好医患沟通能力。
二、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病患心理变化
患者患病之后自身的心态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因而医学生要与患者实施密切的沟通,并且能够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在此过程中,临床医学生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对病患心态变化要予以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这样才能满足其实际需求。对于不同的疾病类型都具有不同的治疗原则,但是对于每位患者来说,在实施检查及治疗过程中,相应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这对于临床医学生提出更高的需求,他们通过临床实践摸索不断累积经验,这样能够让患者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在和不同患者的交流过程中,强化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第二,针对治疗方案来说,是否获得有效的实施,这不仅与病患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在某种程度上还与患者的家属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针对病患来说,这不仅仅关系到其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家庭,在与患者家属沟通过程中,临床医学生必须要掌握相应的沟通技巧,并且要分清主次矛盾,由此对症下药,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回答其提出相关问题,更重要的是给予比较中肯的建議,从而获取家属的信任,在这样的互动沟通交流过程中,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必然能够得到升华。第三,在与患者的沟通中能够最大限度改善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与人沟通能力并不是先天养成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努力而逐步实现的,这就需要临床医学生中在临床中通过实践获取,不断累积相关经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医学生必须要善于
总结
,不断学习,从而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掌握与患者沟通的精巧,这对于他们临床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益的,从而提升他们对患者的服务能力。三、
结语总体来说,临床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医患沟通能力,这对其临床工作的展开是非常有利的因素,帮助其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促使临床中医患关系得以缓和,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本文中从两个层面具体论述了强化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优化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瑞宇,吴剑彬,党晓谦,王坤正,柏传毅.浅谈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xx,23(04):602-603+615.[2]梁嵘,胡晓桦,李永强,刘志辉.临床医学实践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索[j].华夏医学,20xx,26(06):1145-1147.[3]李春艳,段志军,王莺燕,孟华,卢书明,刘丽娜,王英德,杜建玲.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xx,26(02):240-241.[4]高苹,吴小燕,夏冰,雷红,张颖,陈慧芳.加强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01):32-33.[5]杜舟,黄萍.关于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03):58-59.
医患沟通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患者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更关注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可避免的,对于妇产科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医患沟通;妇产科;实习医学生;重要性
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妇产科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由于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妇产科针对的人群为女性,涉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首位,占我国城镇医疗纠纷的17.2%~29.5%[1]。这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引起的,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但要有坚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有很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医疗行为能够有效及时的实施,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进入妇产科实习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教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
由于我国对医患关系重视不足,在医学课程设置上也忽略了相关医患关系的教育。医患沟通技术是世界医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妇产科医学生未来能够胜任自身岗位,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根本,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医患沟通教育日渐凸显其行为医疗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妇产科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将医患沟通教育作为高校医学基础课程十分必要,同时也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2妇产科临床教学对实习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内实习的内容多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实习单位简介等,而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只进行笼统的培养,由于妇产科有其检查对象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即便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也是随意而为,并未形成一门课程,建立完整培养模式。
3医患沟通对于妇产科的意义远大于其他科室
妇产科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如婚前行为、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存在着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交谈和检查中,患者常常怀有害羞、惧怕心理,如果沟通不好,就会引起误会,发生医疗纠纷。所以要当好一名妇产科临床医生就必须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达到与患者交流的有效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真正和谐。
因此,我们实习医学生应从入科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
4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
妇产科医学生在接诊每一位患者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如采集病史,医生只有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才能换得全面、可靠的病史;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同样依赖医生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反应,以及后期的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医疗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提高医疗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2]。因此,妇产科医学生在学校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5应加强实习医学生人文精神与法制素养的培养
5.1首先培养医学生树立医学人文精神——以患者为中心。教育学生要把患者作为完整社会中的人来对待,不能单纯为了治病而治病,应培养医学生树立医有大德,大德有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要有真诚的同情心,用高尚的医德情感,设身处地关心和体贴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从自身原因减少医患矛盾的隐患[3]。
5.2加强对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医德医风的养成,成为精干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
5.3应加强实习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懂法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须要求,患者有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而医务人员有告知的义务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义务,由于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关于分娩方式、病情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对于疾病史、婚育史等隐私权缺乏应有的保护,极易引起医患纠纷。
实习医学生不仅要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应学习《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6运用沟通技巧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6.1主动倾听倾听,是医患沟通的最基础和最有效的原则和技巧[4]。只有医者对患者由衷的关心,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了解对方,从而选择合适的沟通途径和解决方案。通过倾听患者说话,患者会在心理上得到的极大满足与温暖感,逐渐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并开始接纳医生和配合治疗。
6.2语言沟通技巧医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应多用生活化的口语,少用术语,不用简称,让患者真正理解医者所传达的信息,并帮助患者做出合适的选择[5]。实习医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称呼患者需要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医患沟通要求语言表達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楚,避免措辞不当、思绪混乱、重点不突出等情况;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6.3非语言沟通技巧医患沟通过程中有大量信号通过非语言手段传递,这些信号包括肢体动作语言、言语因素和空间物体信息。妇产科接触的对象为女性患者,对这些信息的捕捉更为敏感,所以,尤其要注意非语言信息的表达,如注意面部表情,保持目光接触,说话语调保持温柔,把握适当人际距离等等,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医生也要注意捕捉患者的非语言信号,比如患者的焦虑或疼痛,表达适当的关系[6]。
6.4师生交流会实习结束时,由科主任召集全科师生召开师生交流会,采取自主发言的形式,要求每个实习医学生发言,内容包括医患之间沟通、医护之间沟通、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等话题,畅谈沟通中常见的问题、沟通中遇到的障碍及运用沟通技巧取得实效的分享等,谈感受、提建议,并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提供一个无记名的沟通平台,利于医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科主任根据记录进行梳理,总结好的建议,使实习生带教工作可持续性改进。
总之,医患沟通能力是实习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它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医院、实习医学生自身等多方的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处理好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3]王娟,聂秀,杨黎,等.大学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医学,20xx,37(1):73.
文档为doc格式
医患沟通论文篇三
1.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医疗纠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50.56%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够所引起的,而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医疗纠纷仅占17.56%。[4]因此,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医生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解答疑惑,同时也使患者理性认识医疗活动,这样就可以加深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多注重医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医学生缺乏沟通技能,医学生引起的医疗纠纷从无到有,逐年递增。因此,对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是防范日后执业生涯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2.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有利于临床实习顺利进行。医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是离开学校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时间。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为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奠定基础。[5]因此,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医学生刚开始临床实习时,由于体格检查及治疗手法还不娴熟,患者不愿意接受他们的问诊查体,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实践操作,这将大大减少医学生的学习机会,影响了临床实习质量。如果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帮助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将有利于得到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3.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通过采集病史可以获得病人的医疗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病史的采集过程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过程。医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获得正确、全面、可靠的病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同样依赖于有效的沟通,才能了解病人对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反应,有助于医生改进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日后的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此,医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该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二、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主要举措
1.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欧美国家的医学院校很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播医患沟通的知识与技能。[7]例如,美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与病人沟通》等课程。英国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医患沟通》、《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课程。而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仅少数试点高校开设了《医患沟通学》等课程,且存在课程性质大多数为选修课、课时数相对偏少等问题。[8]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的医学院校,只是在《临床技能》、《临床导论》、《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中才涉及与医患沟通有关的内容,讲授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学生进入医院以后与患者沟通的需要。因此,我国医学院校应该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
教学
经验,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并列为必修课程,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2.实习前教育。医学生在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之前,对医院的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实习前教育,内容包括医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等等,使医学生认识到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式,增强医患沟通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每天与患者接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多去病房,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当学生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多请教临床教师,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医患沟通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起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增强其沟通能力。此外,医学生在实习时应当仔细观察临床教师如何与患者沟通,学习老师的沟通技巧。医学生应当掌握的常见沟通技巧包括:(1)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医生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可以给患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后续的医患沟通顺利进行。如果医生衣冠不整、手忙脚乱,则会给患者留下邋遢的印象,失去患者的信任。(2)耐心倾听。医生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随便打断,这既是对患者的尊重,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正确诊断。(3)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知情同意权。因此,医生在适当的时候要向患者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和局限性、疾病的诊断、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及选择的依据、治疗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疾病的预后和医疗费用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4)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在医患沟通时,医生应当使用礼貌的语言,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要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在告诉病人坏消息时,要运用保护性言辞,防止交流信息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刺激。此外,医生在沟通时,应当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患者容易理解,尽量少用患者不易听懂的医学专业术语。(5)正确使用肢体语言。研究发现,影响面对面沟通效果的三大因素中,肢体语言占55%,语气、语调占38%,语言仅占7%。[9]因此,在语言沟通时要配有肢体语言。例如,医生在门诊与患者交流时,面带微笑,同时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和关爱的身体触摸,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有利于沟通顺利进行。(6)避免冲突。有些患者在患病期间心情不好,脾气比较暴躁,作为医生要理解病人的痛苦,学会宽容,避免冲突。
4.提高临床教师的素质。临床教学实践证明,临床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指导医学生实习时,临床教师的敬业精神、与患者积极沟通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传输给学生,这对学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沟通模式具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建立:(1)建立临床教师资格审核制度,聘请教学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医患关系融洽的临床医师担任教师。(2)通过举办“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专题讲座,对现有临床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临床带教水平。(3)严格的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副院长、科教科和教学督导组专家定期检查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发现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科教科定时召开医学生座谈会,由医学生对老师的带教进行评价,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带教老师,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5.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为了让医学生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医学生的出科考试中,除了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外,还要考核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国外许多医学院校主要采取真实临床场景考试法。[10]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生被告知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获得病人对某项治疗的知情同意、告诉病人坏消息等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专门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技能进行评估。其他的考核方式还有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估等。总之,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医患沟通论文篇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升高。近年来,伴随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国家医疗投入不足,医院的逐利性和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匀性等特点,看病难和看病贵仍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阶段,医疗事故发生频繁,医患矛盾突出成为了医生与患者沟通、交流的主要障碍。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疾病的治疗和医院的长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医疗队伍素质,改善紧张医疗关系已迫在眉睫。文章就如何改变工作方式、促进医患有效沟通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医疗事故医疗资源医患矛盾障碍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志码:a
我国医疗现状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水平低。医院为提升效益以药养医、以检查化验养医现象层出不穷,过度医疗、大夫水平低下的状况比比皆是。患者对医学常识匮乏、对医疗效果的期望高、对医疗人员的信任低等多种因素,导致了医患矛盾增多[1]。对院方来说,转变管理方式用思想政治教育改善医患关系,对医院发展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新思想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国上下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新思想、新观念对国家各项政策法规进行了补充和解读,对新时期小康社会的标准进行了定义。“学习强国”app的推出,让全国人民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新政、社会动态、经济发展等各项新动向,使一切政府行为公开化、透明化,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政治学习在各级单位都已常态化,广大医院已经意识到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受外界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没能及时解决。
(一)思想认知不足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很多医院患者人满为患,部分医院甚至出现一号难求、一床难求的状况。医务人员工作量大,除看诊外某些主任、教授还需要担任科研方面的工作和代授学生,普通门诊大夫几乎都要倒班,还要不定时加班。为保证医疗水平,所有医务人员还要经常进行培训考试[2]。超负荷的工作让义务人员疲劳不堪,很难有空余时间和精力进行集中整治学习。思想政治不到位和长期的精神疲劳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医务人员和患者建立和谐关系。
(二)思想政治工作落后
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各项医疗政策都处于不断调整的阶段。医院按医疗资源投入的比例不同,划分为不同等级。医疗资源较充足的医院工作繁忙,很难进行集中思想政治学习,在进行分组学习时,由于部分领导思想觉悟不够,思想传达难免有偏差,影响学习质量。对某些私营医院,以盈利为主,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主义严重,往往只有口号不见成效。很多医院在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时,只是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相关精神,并未进行深度剖析和讨论。形式主义导致医务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只停留于表面,不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习成果没有体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落后是直接导致思想政治学习表面化的原因。
(三)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完善
多数医院都有党组织,都建立了思想政治学习制度,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产生原因为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健全[3]。在工作中,没有足够专职人员划分职责范围,有工作时互相推诿,产生问题时互相埋怨无人承担。医院对思想政治学习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必然会产生管理疏忽,出现医患纠纷时,没有专业的应对方法,致使矛盾升级,影响正常医疗工作展开。
(一)培养医务人员观念
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树立服务意识、全局意识,提升工作荣誉感、满足感。从患者角度出发,想患者所想,痛患者所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思想学习和技术学习双管齐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让医疗技术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生治病救人的第一步,是医疗技术的另一种体现,患者的信任会让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在实际工作中,成功的思想教育会让医务工作者认清自身缺点,纠正错误观念,提升道德素养。思想政治工作有丰富的内涵和普及性,崇高的使命感能帮助医务人员远离金钱诱惑,真心面对工作[4]。共同的理想信念会打造出和谐的医疗团队,共同的奋斗目标会制约个别医务工作人员的不良思想,帮助他们自觉遵守道德准则。
(二)重视精神关怀
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医务工作者往往更渴望理解和尊重。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项项医疗技术被发明,一个个医疗难题被攻克,医务工作者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负重前行。但大夫也只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会疲劳、会难过、会有各种情绪问题。再高的医疗技术也阻挡不了死亡的发生,相信没有一个大夫希望病人死在自己的手术台上。患者家属普遍医学知识匮乏,受亲情影响严重,好多家属不能正确解读医疗能力,盲目追求治疗效果,易对医务工作者产生敌对情绪,谩骂殴打时有发生。患者的不理解经常让医务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使自己的信念产生动摇,而好的思想政治学习会帮医务人员稳定情绪,牢记使命,抵抗不良思想。
(一)通过思想政治学习树立正确工作观念
医院要提高对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的重视程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在向医务人员传达最新思想动态的同时开展讨论,了解医务人员对新思想的学习体会,了解义务人员的实际困难,引导其正确的工作观念[5]。经常组织医疗知识学习和考核,增强广大医务人员工作水平和竞争心理,构建良好的医疗关系,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二)创新工作方法
医院必须以治病救人为本,以正确的思想教育为工作理念。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停留于表面,学习要有效果。在组织思想政治学习时,不能单一地传达理论知识、学习文件。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学习方式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强调理论知识的实战性。重视医务工作人员心理健康,定期开展谈话沟通,分享工作问题,集中讨论解决方案,对受到委屈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对工作有特点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提拔。
(三)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思想政治学习要常态化、生活化。医院应结合本单位工作特点建立符合医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责任到人,一旦出现问题,会有人站出来协调解决,避免互相推诿,影响团队情感[6]。医院要把思想政治学习纳入日常,提高医务人员学习热情,化被动为主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医疗工作的认可,对患者做到感同身受。医院在日常工作重要奖罚分明,构建平等的工作环境和竞争机制。
近年来,医患矛盾时有发生,除医疗事故外,多因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足产生。因此,转变医疗模式,加强医患沟通,避免因失信而产生的矛盾是当前医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医患关系发展的必要条件。各医院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思考,开辟一条符合本医院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路。
参考文献:
医患沟通论文篇五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学校不但要对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的培养加强重视,还要加大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力度,才能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综合技能。因此,对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于促进高职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人们的民主意识、服务需要等都在提高,因此,对医疗方面的服务要求也更高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不断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所以,在降低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率上,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沟通引起的各种误会,最终保障医院、患者的权益。同时,在医生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他们渴望得到患者的认可、支持、信赖和理解,因此,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不但能深入了解患者的想法、困难等,还能提高各种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对于增强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也有着重要影响。
(一)重视临床方面的实践学习
根据医学课程的教学情况可知,其有着较强时间性,需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并重视临床方面的实践学习,才能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当前,医学生在医院有着一定特殊性,如果想要很好的培养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则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的有机结合,才能在医学生具备扎实基础实施的基础上,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例如:从医院邀请著名的医师来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了解实践临床中的如下几个内容:第一,医护人员的心理;第二,患者的心理;第三,临床诊断存在的风险;第四,患者家属的心理,等等,对于提高高职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有着极大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带来学生到医院参观,观察医生、护士等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以掌握与患者沟通时应该使用的、最合适的词语和方式等。另外,各种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如患者生活状态的调查活动、社区患者的慰问活动等,是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医学生亲身了解患者的病痛、愿望等,从而在实践练习中提高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
(二)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在高职教育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是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重要需求,也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素养,还要引导他们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才能真正了解、理解患者的处境,从而与患者保持良好医患关系。所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对各种病案进行分析、讨论和演练,学生不但能力全面分析患者的复杂心理,还能对护士、医生与患者沟通时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从而提高自身医患沟通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需要设置的合适的场景,如患者到急诊室就诊的场景、患者到药房取药的场景等,在结合相关道具的基础上,可以大大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
(三)加强人文知识的教育
在培养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过程中,人文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提高医学生对构建和谐医患的认识、重视,还能从心灵上提升他们对患者的理解,从而提高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当前,人文知识涉及的内容有:第一,信息沟通;第二,观念沟通;第三,患者接待;第四,医患沟通障碍;第五,情感沟通;等等。所以,在疾病治疗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练习,让他们学会使用亲切的语气询问患者、温暖的话语安抚患者家属等,才能真正得到患者的信赖和认可。与此同时,注重考核体系的完善,通过不同方式检验医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自我评定方式、标准化评定方式和患者评定方式等,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更严格的要求自己。
综上所述,在高职临床医学课程中,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培养,是医院不断发展的重要需求,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极大作用。因此,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从患者的角度考虑各种问题,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媛媛,王晶桐,叶丽娜,刘玉兰.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1~2.
[2]杨亚楠,邵红英,朱玉珍.如何培养与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中国卫生产业,2014(20):46~47.
[3]王磊,刘倩,曹晓燕.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8):46~47.
医患沟通论文篇六
近年来,医患关系成为各大媒体、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制约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2]。其中,良好的医患沟通无疑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关键手段。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要求医学检验人员尤其是门诊检验工作人员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方式。门诊检验作为医院的窗口单位如何在增进患者的信任、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缩短医患之间心理距离并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如何使检验医学生在从业之初就能树立为患者考虑的意识、提高与患者沟通能力直接关系到日后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否成功建立。
1.1服务态度问题
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是影响医患关系最常见的问题。在综合性医院中,由于工作量大,门诊检验人员对待询问、检查的患者常常语言生硬、神情冷漠、不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尤其对于听力不好、语言表达能力差的老年患者,以及方言地区、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医护人员常常缺乏耐心,甚至不愿回答,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工作直接关系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患者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要求医护工作者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责任心。对于门诊检验人员,有些病情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做多项检查,在收发各种票据及报告单时如出现错误将延误患者就医时间,造成患者不必要的麻烦,导致纠纷的发生。
1.2医患沟通问题
有时由于病情、纠纷、经费等其他原因,患者来做检验时已带有较重负面情绪,或患者与医生并未进行较好的沟通。此时如果门诊检验人员继续忽略患者的沟通诉求将可能进一步导致医患沟通障碍的加重。
1.3服务流程不合理、等候时间长
大多数患者并不熟悉医院环境及科室设置,在候诊、缴费环节已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由于患者数量大、机器设备运行速度的限制、试剂反应时间的制约,患者在门诊检验阶段仍需等候较长时间。此时如果检验人员医患沟通能力不强将可能导致纠纷的发生。
2.1对于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及信任。这一方面与青年学生的心理期望
有较大差距,容易打消其为患者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害怕操作不规范或犯错,更无暇顾及医患沟通能力的训练。
2.2专业知识欠缺
许多实习生人际交往能力一般,而缺乏临床经验是客观事实,这就导致面对患者的疑问常常无法做出准确的回答,造成患者的不信任及自身的挫败感。长此以往容易滋生对于与患者沟通的畏难情绪,最终选择只完成基本的标本接收及检验工作而不愿与患者多交流。
2.3未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
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刚完成课程学习,还未正式走入社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缺乏应对经验,无所适从。
3.1仔细倾听,耐心解释
要耐心倾听患者对所检验项目的陈述,准确耐心地告知检测注意事项、可能不适感及索取检验报告的方法。认真核对检验申请单上姓名、性别、年龄、送检者、检验项目。如对采血方式等存在疑问应主动与临床医生沟通,避免检验报告出现差错或延误患者就医时间。尿液、粪便标本应告知患者正确的收集方法。
3.2注重肢体语言
应具有强烈的爱伤意识,对待患者的诉说应注意力集中、表情和蔼并注重自身仪容。尊重患者隐私,不歧视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使患者消除自卑心理。
3.3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是与患者有效沟通的前提。带教教师应培养实习生“全面质量控制观”,避免发生错误的检验结果,需要保证医生正确地选择检验项目、正确的标本采取、正确的实验室分析过程及结果解释。因此,实习生在进入科室前应复习专业知识,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窗口设置及仪器操作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实习生动手操作能力,熟练的操作将增进患者的信任,利于医患沟通的顺利进行。如果遇到不了解的问题应及时与带教教师沟通,避免操作错误及不合理地解释患者病情。带教教师应帮助树立实习生信心,多给予其操作及接触患者的机会。不能因门诊工作量大而安排实习生一直做简单重复的杂事,无法做好真正的检验工作。综上所述,良好的医患沟通是保证医疗行为顺利进行的保证。应像重视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一样注重培养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促进实习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加自我认同及善于沟通的信心。
医患沟通论文篇七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革,相关的医学学者努力探索临床教学方法。其中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满足现代化社会对医学的需求,缓解紧张的医患矛盾,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生。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锻炼自己,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医学生沟通技能的培训,全面提升学生的临床诊能力。
关键词:教学实践;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也从传统的生物模式转变为复杂多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全新的医疗背景下,医学生不仅要充分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理论,而且要重点培养沟通能力,学习溝通技巧。医学教育者要向医学生灌输人文理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这样有利于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医患矛盾,满足不同患者的心理诉求。
首先,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满足了医学模式转变的需求。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医生不仅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要具备与病患良好沟通的技能,掌握交流和沟通的方法。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顺应了医学模式转变的潮流,将人文教育与医学科学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完美地结合了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理论的传授。其次,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满足了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医学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为社会培养出品质优良、医术精湛、学识渊博、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也是“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之一的交流能力,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和渠道。随着我国医疗制度不断改革,人们的法制观念发生转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医疗和教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很多患者都不愿意作为医学教学的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病例选择的难度,而且有些患者不愿意配合,不利于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最后,在医学临床的教学中,医学教师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了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带教医生的带领下,实习医学生承担着较大的普通诊疗任务,如询问患者情况、进行身体检查、手术操作和基本的技能等。但是,我国的医学生严重缺乏医患沟通的能力,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弱,导致临床实习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在医患矛盾激化、医患沟通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医患教育应该设计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制定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完善教学成果,如何提高医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医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全新的医学模式。医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临床的技能,还要加强学习和患者沟通的策略、技巧、艺术等,学习怎样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和治疗关系,使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掌握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质的人格,顺利完成从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
1.培训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教师要教育医学生具备真挚的情感和同情心,在工作中端正态度,做事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对患者要平等对待,尊重患者,做到“热心、关心、细心”等。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各种规章制度,增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按照法律进行沟通。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医生应该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并且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如果患者需要手术、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等,医生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医疗风险,以及相应的医疗方案,并且取得书面同意。如果患者的病情不宜告知患者,医生则应告知患者的亲近家属,然后取得书面同意。
2.提高臨床教师的综合素养,示范医患沟通。学院应该对教师进行专门的人文学和医患沟通教学培训,增加带教医生的知识积累,提升临床教师的综合素养。带教老师在传授医学知识时,应该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讲解,在每科临床学中都要讲到医患沟通的话题。
带教医生在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医学课程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和医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旻,王玉,朱星星,李惠,华天凤,郑瑶.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08):1118-1121.
[3]范琳琳.医患关系视角下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7.
[4]吴凡伟,沈秋月,罗炳盛,邓敏,魏明.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现代医院,2017,17(07):956-957+961.
医患沟通论文篇八
1、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医疗纠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50.56%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够所引起的,而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医疗纠纷仅占17.56%。[4]因此,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医生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解答疑惑,同时也使患者理性认识医疗活动,这样就可以加深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多注重医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医学生缺乏沟通技能,医学生引起的医疗纠纷从无到有,逐年递增。因此,对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是防范日后执业生涯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2、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有利于临床实习顺利进行。医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是离开学校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时间。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为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奠定基础。[5]因此,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医学生刚开始临床实习时,由于体格检查及治疗手法还不娴熟,患者不愿意接受他们的问诊查体,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实践操作,这将大大减少医学生的学习机会,影响了临床实习质量。如果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帮助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将有利于得到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3、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通过采集病史可以获得病人的医疗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病史的采集过程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过程。医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获得正确、全面、可靠的病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同样依赖于有效的沟通,才能了解病人对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反应,有助于医生改进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日后的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此,医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该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1、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欧美国家的医学院校很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播医患沟通的知识与技能。[7]例如,美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与病人沟通》等课程。英国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医患沟通》、《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课程。而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仅少数试点高校开设了《医患沟通学》等课程,且存在课程性质大多数为选修课、课时数相对偏少等问题。[8]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的医学院校,只是在《临床技能》、《临床导论》、《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中才涉及与医患沟通有关的内容,讲授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学生进入医院以后与患者沟通的需要。因此,我国医学院校应该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教学经验,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并列为必修课程,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实习前教育。医学生在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之前,对医院的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实习前教育,内容包括医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等等,使医学生认识到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式,增强医患沟通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每天与患者接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多去病房,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当学生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多请教临床教师,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医患沟通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起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增强其沟通能力。此外,医学生在实习时应当仔细观察临床教师如何与患者沟通,学习老师的沟通技巧。医学生应当掌握的常见沟通技巧包括:(1)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医生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可以给患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后续的医患沟通顺利进行。如果医生衣冠不整、手忙脚乱,则会给患者留下邋遢的印象,失去患者的信任。(2)耐心倾听。医生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随便打断,这既是对患者的尊重,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正确诊断。(3)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知情同意权。因此,医生在适当的时候要向患者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和局限性、疾病的诊断、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及选择的依据、治疗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疾病的预后和医疗费用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4)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在医患沟通时,医生应当使用礼貌的语言,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要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在告诉病人坏消息时,要运用保护性言辞,防止交流信息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刺激。此外,医生在沟通时,应当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患者容易理解,尽量少用患者不易听懂的医学专业术语。(5)正确使用肢体语言。研究发现,影响面对面沟通效果的三大因素中,肢体语言占55%,语气、语调占38%,语言仅占7%。[9]因此,在语言沟通时要配有肢体语言。例如,医生在门诊与患者交流时,面带微笑,同时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和关爱的身体触摸,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有利于沟通顺利进行。(6)避免冲突。有些患者在患病期间心情不好,脾气比较暴躁,作为医生要理解病人的痛苦,学会宽容,避免冲突。
4、提高临床教师的素质。临床教学实践证明,临床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指导医学生实习时,临床教师的敬业精神、与患者积极沟通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传输给学生,这对学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沟通模式具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建立:(1)建立临床教师资格审核制度,聘请教学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医患关系融洽的临床医师担任教师。(2)通过举办“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专题讲座,对现有临床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临床带教水平。(3)严格的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副院长、科教科和教学督导组专家定期检查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发现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科教科定时召开医学生座谈会,由医学生对老师的带教进行评价,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带教老师,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5、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为了让医学生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医学生的出科考试中,除了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外,还要考核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国外许多医学院校主要采取真实临床场景考试法。[10]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生被告知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获得病人对某项治疗的知情同意、告诉病人坏消息等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专门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技能进行评估。其他的考核方式还有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估等。总之,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医患沟通论文篇九
[摘要]人文关怀是医患沟通的纽带,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增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秉承传统医学文化,是改善医患关系,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的有效的方法。该文通过在妇科门诊的实际工作,思考医患沟通中人文关怀的來源和应用。
[关键词]医患沟通;人文关怀;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医院基础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今天,医院整体规划中医患沟通在不断发生的医疗纠纷中被提及,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并在医院人文建设中纳入重中之重。医院作为国民寻求帮助和解决疾患获得健康的场所,有别于其他服务型场所,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因为医院不仅有物质层面供需关系,也必然存在着精神层面的需求。为什么医疗纠纷在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模式下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医务人员应如何为患者做好照护工作,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规避医患纠纷,为医院的品牌建设打好基础,这是一个值得现代医务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医患沟通现状:在县级医院,日常工作中,妇科门诊的接诊量日益增多,人员从年轻到年老,从乡村到县城,来诊的患者因为不同疾患大多带着痛苦和焦躁的心情,负面情绪较重,而我们医生又由于繁忙的接诊,逐渐变得浮躁和匆忙,对来就诊的患者出现应付,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简单化回答,问多了还可能出现烦躁情绪,引起患者的不满,更由于现代社会物质过大化的满足,人越来越注重自我的感受,忽视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与他人,自我的比重越大,更容易滋生重自我轻其他思想,在医生这个行业也有体现,在医疗服务机构更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医院注重人文关怀的实践和应用,开展人文关怀讲座,倡导仁爱敬业,我们的服务理念是仁心仁术,至微至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人为本,尽量为患者考虑,照护好患者的个人感受,收到好的效果。
人文关怀的来源:我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深渊,孟子提出性善论。《告子》上记载:“侧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在古籍中,如王应麟的《三字经》中开篇就要有“人之初性本善”的论述,《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等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人生而善良,人只有遵循本性,尊重生命,和谐相处,互相携持,才能生存和发展。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于古籍《周易》里,《周易·贲辞》中有“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已察时变。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天文指自然,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也就是其中先进的价值观念及规范等,简而言之就是重视人的文化。“关怀”一词在中国古代被解释为在意、操心。如《宋书·孔觊传》中有:“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等。这是我国古人对“人文”、“关怀”二者的理解。在现代医疗中,我们所理解的人文关怀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以人道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人格尊严给予真诚的关注、关心与照护。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的理想途径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还有医家,与道家也存在着渊源,即医家是以道家道法自然、重德修身、贵性养命为根本理论基础的。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医家代表是扁鹊,三国时期的华佗,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明朝的李时珍等。都是重德行医的大医家。这是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医家的体现,中医不单纯有医术,更了不起的是有医道,注重德行修养,以一颗仁爱之心施慈善与他人。这是人性自然的状态,也就是医道。而这种医道不仅体现在中医文化当中,在我们中国现代西医文化中亦是同根同源的华夏民族瑰宝。
孔子说:“仁者爱人”以一颗仁者的胸怀去关爱他人。《大学》里面讲“德润身”,有仁爱之心的人,自然就会长寿。所以重德行善这对自身对他人是有益无害的,而我们如今讲的医德医风,我理解也就是医者的仁爱,对患者的照护,来源于古代的正统文化,医道的传承,而当今,我们只不过把仁者换了一个不同的说法而已,其实归根结底不论在哪个行业都可以践行。而医疗服务业更是尤为重要。
人文关怀在医患沟通中的运用:一个医生的人文素养来源于学校的通识教育,也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以至踏上工作岗位,时间的积累。医疗的初心是让人舒服,在现代医疗服务中,临床医生要提升自己的多方面的能力,与病人打交道的能力,对病人感同身受的理解能力,因为现在的病人对个人权利的认知能力在加强,对医疗行业的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人为本是我们现代医生行医的共识。也是对传统医学文化的遵循。
日常工作中,表现上,医患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是体现一个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最好的方式,沟通就是交流,而交流在于倾听,只有懂得倾听,才能把患者的问题弄清楚,才是有效沟通的开始,才能对症下药,针对患者的心结打开郁结的窗口。我们现代医疗只注重技术的发展,治病的疗效,重物质轻精神,岂不知有些身体的病症来源于精神方面的障碍,所以有些身体上的问题通过精神上的安慰开导能达到药物所不能的疗效。而医生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做到有效倾听,用心倾听,做到不打断患者的主诉内容的表达,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触,恰当地提问,对不同层次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差异化沟通,耐心解释、劝慰和开导。
所有的医院现在都强调医患沟通,实际上,沟通交流就是人文关怀,关怀能力是医患沟通的纽带,医生不仅应当注意有病部位的治疗,而且也应当关爱患者。患者躯体上的不适往往也导致精神上的痛楚,患者遭受到躯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所以医生舒缓患者的精神压力也有益于疾病的康复,能够一定程度上放松紧张烦躁的心情,就诊过程中,我们医生进行主动的交流和询问,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疏导,尊重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愿望,注意礼貌用语,做好相关解释,告诉患者不要紧张,注意诊疗事项,必要的情况下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让患者感受到重视和关注。工作中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让患者知晓知情同意权和诊疗权,以一个平等、严谨负责的态度,做好沟通和治疗是患者放心就医的关键。把患者当成一个人,而不是当成一个没有感受的部件。这是关怀照护最好的体现,也是规避医患纠纷的最好的方式。
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医护人员的思想改变上,更应该以医院做为主体付诸于行动上,因此该医院在各方面做好铺垫,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打好基础,比如创造舒适的就诊场所,提供便民雨具,导医服务,需要规避隐私的科室做好保护,开通院长热线,每天设立院长大厅值班,解决就诊患者的疑难问题和不满意的地方,进行开放式沟通和安抚工作,开通意见箱,开设微信群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建议。病区做好随访和满意度调查等。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我们医院管理工作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学习相关医疗条例、规范和法律常识,规范就诊流程,保证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加强了对自身的保护能力。规范管理也是避免纠纷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各行各业中,如今都在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人文素养就是以人为本,修行自身,无论在哪个行业,有一份责任感,与职业精神,尊重生命,敬畏爱护生命,放下物利驱使,心怀博爱,不仅爱亲人、爱家庭、朋友、还要爱一切生命,以一颗平等的心去关怀他人。鼓励医院开展人文素养专题讲座,学习中国古今传统文化中,医德典范,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和奉献精神,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归正人心,是医疗服务行业走出医患纠纷的雾霾,延续传统医学人文的出路。
医史学家说:“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不仅治疗疾病,而且使患者调整以适应其社会环境。”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因此,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人文关怀的执着追求永无止境。排除医疗服务中所有具备的医疗技术。服务流程和先进设备,其实说到底,医患沟通中的人文关怀就是一个医生的德行修养,思想境界在工作中的体现,心怀善念,为他的胸怀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必修的课程,这也是我们华夏上下五千年根植于人们心中的精神,用一个德字形容最为恰当。在医疗服务行业,就是医德。在现代医学背景下,重拾传统文化的金种子,让传统文化在医务工作者心里生根发芽,发挥出灿烂的光辉,让每个就诊的患者能感受到温暖和照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義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3]和志芳.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保健文汇,2018(12):113.
[5]赵敏.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5):1.
[7]帅培英.浅谈人文关怀与妇幼管理[j].新疆中医药2018,28(29):397.
医患沟通论文篇十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祝小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体系的当代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05)。
[3]姜作培。统筹城乡发展:主要矛盾和出路分析[j]理论前沿,2003(22)。
[4]党双忍。城乡统筹推动九大制度创新[j]。经济学家,2004(13)。
[5]陈希玉。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方针[j]。山东农业,2005(05)。
[6]蔡玉胜。城乡统筹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7]樊小钢,陈薇。公共政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8]邹君,德国,保护弱者与谋求正义,《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12期
医患沟通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患者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更关注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可避免的,对于妇产科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医患沟通;妇产科;实习医学生;重要性
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妇产科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由于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妇产科针对的人群为女性,涉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首位,占我国城镇医疗纠纷的17.2%~29.5%[1]。这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引起的,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但要有坚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有很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医疗行为能够有效及时的实施,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进入妇产科实习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教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我国对医患关系重视不足,在医学课程设置上也忽略了相关医患关系的教育。医患沟通技术是世界医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妇产科医学生未来能够胜任自身岗位,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根本,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医患沟通教育日渐凸显其行为医疗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妇产科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将医患沟通教育作为高校医学基础课程十分必要,同时也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目前国内实习的内容多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实习单位简介等,而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只进行笼统的培养,由于妇产科有其检查对象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即便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也是随意而为,并未形成一门课程,建立完整培养模式。
妇产科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如婚前行为、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存在着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交谈和检查中,患者常常怀有害羞、惧怕心理,如果沟通不好,就会引起误会,发生医疗纠纷。所以要当好一名妇产科临床医生就必须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达到与患者交流的有效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真正和谐。
因此,我们实习医学生应从入科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
妇产科医学生在接诊每一位患者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如采集病史,医生只有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才能换得全面、可靠的病史;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同样依赖医生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反应,以及后期的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医疗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提高医疗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2]。因此,妇产科医学生在学校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5.1首先培养医学生树立医学人文精神——以患者为中心。教育学生要把患者作为完整社会中的人来对待,不能单纯为了治病而治病,应培养医学生树立医有大德,大德有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要有真诚的同情心,用高尚的医德情感,设身处地关心和体贴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从自身原因减少医患矛盾的隐患[3]。
5.2加强对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医德医风的养成,成为精干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
5.3应加强实习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懂法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须要求,患者有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而医务人员有告知的义务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义务,由于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关于分娩方式、病情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对于疾病史、婚育史等隐私权缺乏应有的保护,极易引起医患纠纷。
实习医学生不仅要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应学习《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6.1主动倾听倾听,是医患沟通的最基础和最有效的原则和技巧[4]。只有医者对患者由衷的关心,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了解对方,从而选择合适的沟通途径和解决方案。通过倾听患者说话,患者会在心理上得到的极大满足与温暖感,逐渐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并开始接纳医生和配合治疗。
6.2语言沟通技巧医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应多用生活化的口语,少用术语,不用简称,让患者真正理解医者所传达的信息,并帮助患者做出合适的选择[5]。实习医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称呼患者需要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医患沟通要求语言表達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楚,避免措辞不当、思绪混乱、重点不突出等情况;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6.3非语言沟通技巧医患沟通过程中有大量信号通过非语言手段传递,这些信号包括肢体动作语言、言语因素和空间物体信息。妇产科接触的对象为女性患者,对这些信息的捕捉更为敏感,所以,尤其要注意非语言信息的表达,如注意面部表情,保持目光接触,说话语调保持温柔,把握适当人际距离等等,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医生也要注意捕捉患者的非语言信号,比如患者的焦虑或疼痛,表达适当的关系[6]。
6.4师生交流会实习结束时,由科主任召集全科师生召开师生交流会,采取自主发言的形式,要求每个实习医学生发言,内容包括医患之间沟通、医护之间沟通、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等话题,畅谈沟通中常见的问题、沟通中遇到的障碍及运用沟通技巧取得实效的分享等,谈感受、提建议,并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提供一个无记名的沟通平台,利于医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科主任根据记录进行梳理,总结好的建议,使实习生带教工作可持续性改进。
总之,医患沟通能力是实习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它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医院、实习医学生自身等多方的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处理好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3]王娟,聂秀,杨黎,等。大学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医学,20xx,37(1):73.
医患沟通论文篇十二
摘要:医患纠纷频发,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实行双赢,是当下学者研究重点。本文以医患关系的现状为切入点,指出存在的问题,采用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医患关系进行深层次剖析,提出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第三方医患双方调节处理机制,及双向医患沟通机制等对策建议,为医患关系的双赢博弈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医患关系;博弈;双赢;沟通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医患关系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特殊的人际关系,包含着多样化的利益交织与冲突。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如何有效处理医患矛盾已成为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也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医患关系处理的现状及困境
近年来,面对医患纠纷的困扰,在政府主导下,相关机构开始对医疗纠纷发生缘由进行研究,对医患关系的新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02年9月,国务院正式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15年8月国家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医闹入刑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对处理医患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利于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但是,医患关系处理充满着复杂性、未确定性等因素,需要各方进一步地协调和管理。而当前在医患关系处理的过程中,受到医患双方及第三方因素的影响,致使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面临种种困境。
1.1医患纠纷不断增多
据卫生部统计数据发现,2010年全国医患纠纷事件有1.7243万起,然而到了2015年全国医患纠纷事件竟达11.8万起,5年期间增长584.33%,并且医疗纠纷赔付金额也逐年攀升。
1.2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
医患关系是以“诚信”为纽带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但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医患关系受到了经济利益的冲击,医患之间信任度的降低,导致了信任危机。
1.3专业“医闹”从中浑水摸鱼
所谓的“医闹”就是医患之间产生纠纷时,他们非法介入,以患者家属身份制造事端,激化矛盾,通过非法拉横幅,堵医院大门,威胁伤害医务人员及打砸医院,在网上制造舆论压力等手段达到高额赔偿目的。这些违法行为使医患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
1.4部分医患个人修养有待提高
医学是一门不完美的科学,这需要医务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和患者及家属的理解、理性对待,尤其是一些疑难危重症,当其诊断与治疗存在困难,而患者及家属对诊疗效果期望过高,若患者及家属自身修养不高,不能理性对待时,就容易恶言相向,挑起恶性医患纠纷。
2博弈论与医患关系博弈分析
2.1博弈论概述
博弈思想无处不在。博弈论,也称为对策论,是一种在竞争中关于决策的理论和方法[1]。它通过分析个体或多个个体或者团体在一定的对局环境下,根据其他参与者的策略,从而采取对应策略的学科[2]。在这类行为中,相互竞争中的每个利益相关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利益,都期望预测对方可能的行动方案,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从而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3]。
2.2医患关系的博弈论分析
本文主要讨论纳什均衡在化解医患纠纷的应用,通过“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分析医患博弈中双方的选择策略及诠释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为有效的提出构建医患关系的双赢博弈打下基础。医患双方的博弈关系进行模型构建,见表1。我们对医患双方进行分类假设,医生的尽责与患方的合作进行配对分析,得出以下的四种情形:一是医生尽责同时患者合作;二是医生尽责同时患者不合作;三是医生不尽责同时患者合作;四是医生不尽责同时患者不合作。
2.2.1醫生尽责同时患者合作
在此模型里医生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医师的职责,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而患者遵从医嘱,以获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为医患之间的共同利益而合作。在医疗市场中,虽然医患之间是相互期望的,但是信息是不对称的,医生有更多的主动权,医生当基于职业道德或者诊疗规章的约束,精诚为患者释疑,保证医患沟通顺畅,积极构建医患的信任关系。而患者出于对医生的精心服务的肯定,对诊疗行为、程序和结果则是满意的。这就是我们假设的医患之间的理想模型。这揭示了信任是确保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医患纠纷提供对策。此时,根据博弈收益矩阵得出医生获得的收益为r(h)-c(h)+f,而患者获得的收益为e+e(r)-r(h),医生既获得了应该有的经济收入,又获得了患者及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彰显了其社会价值,职业获得感丰厚;患者则用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得预期的诊疗效果。这样以来,医患双方满意,医患关系和谐,医保支出最小化,医疗事业沿着正常次序快速发展,亦医患双方及社会的效益获得最大化。
2.2.2医生尽责而患者不合作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医疗费用超过患者及家属的预期或主观上对医生不信任,就会产生消极对抗态度,从而选择不合作。一旦患者选择不合作,就不会按照医嘱进行配合治疗,其诊疗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诊疗效果,这样的结果患者又往往归结于医生的失职和不作为,更加深了对医生的偏见。这时根据医患关系博弈收益矩阵得出,医生获得收入为o-f或-r(h)-f,而患者得到的为cp。因为患者的投诉或纠纷而赖账或索要赔偿,医生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劳动报酬还可能为患者的欠款和索赔买单,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更谈不上社会价值与职业获得感;而患者因为不遵守医嘱,诊疗效果达不到预想,这又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医生会因为患者及家属的不配合变得更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尽量避免有风险的诊疗项目,这样使新技术新项目的开拓与推广、医学的进步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2.2.3医生不尽责但患者合作
该情形出现的概论性比较小,因为如果医生不尽责同时患者不合作,很可能不会开始诊疗活动。因此医生获得收益为0/-r(h)-rs-f,患者获得收益为cp-r(h)-rs。
2.3医患关系博弈收益矩阵结论分析
2.3.1医患初次博弈分析
患者去医院进行诊治,说明患者认为自己身体出现问题,选择这家医院说明对其比较认可,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很高,因此e-r(h)cp条件很容易成立。同理e+e(r)-r(h)-cp也容易成立。所以患者会选着与医生合作,配合医生诊疗。此外,根据上面的分析发现,如果医生尽责,可以满足其正常收入,杜绝其他的收入来源。而医生选择不尽责,则可以创收,经济收入增加,因此,结果是医患博弈的纳什均衡:医生不尽责,患者配合,医生暂时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但是未能获得应有的社会价值与职业获得感。若医生长此以往的不尽责,则存在两方面风险;一是职业风险,因其长期不尽责,医院管理部门按照行业规则会按照其严重性进行不同程度的责罚,轻则受到经济处罚,重则可能吊销执业执照造成失业的风险等;二是收益风险,长期不尽责的医生,带来的不良口碑会影响患者的看病选择,当选择其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少时,必然带来其经济收入及社会价值与职业获得感的降低。
2.3.2医患重复博弈分析
经过了初次的博弈,患者开始了解医生的诊疗方案,从医生的诊疗行为中可以断定医生是否尽责,再选择配合或不配合。当患者发现医生不尽责,对医生的期待将会减弱,则选择不配合,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医疗成本r(h),医生诊治患者的收益减少。因此,在r(h)-c(h)0时,医生即使尽责也会出现经济收入亏损的情况,反之医生不尽责时反而会增加经济收入。但是反复博弈后,结果是当患者发现医生不再尽责后,将会主动减少或控制医疗成本的支出,不配合医嘱执行,最终医生的收入将减少。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出现逆向选择现象,进而导致医患之间相互对立,医患纠纷发生例数增多,并有向恶意医患纠纷方向倾向。而只有当医生尽职、患者配合时,医生既可以获得合规的长久稳定的或逐步增长的经济收入,又可以获得应有的社会价值与职业获得感,患者也才能用最少的经济成本收获最好的诊疗结果,达到医患博弈的纳什均衡,所谓结果双赢。
3构建医患关系的双赢博弈的对策建议
3.1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构建医患关系的双赢博弈就必须回归医院的“公益性”:一是需要医务人员回归他的本职“照护病患”,而非时刻想着赚钱养家。因此,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实行医务人员的薪酬与工作价值挂钩,建立合理的医务人员薪酬体系,完善医院的补偿机制是关键[4];二是推进药物制度改革。“以药养医”带来的负面影响,恶化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对此要完善药品管理法,制定新的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医药分开”,完善药品流通机制,对药物进行有效监督,遏制各种差价回扣,保障患者获得经济实惠的药品;三是加快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是解决医患矛盾的最重要的途径。政府要加速全民医保的进程,缩小城乡之间软硬件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居民看病难的有效分流。引入醫患双保险制度,实行“商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责任保险”四位一体的医保体系,把医药纠纷中的由医患双方承担的风险,转化为医、患及商业机构三方共同分担风险,有利于降低政府财政压力,也有利于患者的经济压力。
3.2建立医患关系处理新机制
积极探索第三方医患双方调节处理机制。处理医疗纠纷的时候引入其他博弈参与人,可以使博弈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和合理。建议建立由政府提倡和引导,独立于医患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组织机构,专门用于调解和仲裁医疗纠纷,破解目前日益增多医患纠纷困局[5]。第三方组织机构职责主要包括向患者提供医疗风险知识和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协助医患双方协商及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等等,组织具有专业的医疗法学知识及处理纠纷的能力的专业人员,为医患双方提供一个专业的调解平台和疏通渠道,解决医患双方医疗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达到预防医患纠纷转化为恶性“医闹”的效果。另外,构建良好的医学文化影响力,用文化力助推医患博弈的纳什均衡[6]。在文化力助推下医患博弈的纳什均衡更容易实现,矫正了纯经济利益博弈下医患博弈的“纳什均衡失效”现象。
3.3构建双向的医患沟通机制
医患信息不对称是医患博弈的基本问题,也是造成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在医患博弈中,尽管制定了一些保障患者信息知情权的法规制度以及关于医患沟通交流的伦理要求,让医护人员从医学生时就明白医患沟通重要性,并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内容、流程及责任[7]。另外,建立互联网+医患双向沟通服务网络。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高效,可以采用互联网+,qq、微信、微博等方式,使患者能够在就医前掌握大量的相关疾病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导致的医患矛盾[8]。
3.4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及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有显著的道德本质[9]。把医学作为道德科学,对于患者生物-心理-社会角度的全面关怀才有现实意义和操作基础[10]。医疗卫生行业提供的服务产品既有一般“商品”属性又有“社会公共商品”属性,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博弈参与者既有经济类行业博弈参与者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同时又有基于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文化伦理道德责任的特性。因此,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树立“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理念,是获取患者信任、防止医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也是医学健康发展的保障。要着重抓医学生伦理素养的培养,在大学阶段,高校要重视学生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教育,树立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培育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伦理素养[11]。其次,加强学生对医患沟通方法的学习和培养,加强医学伦理教育,以提高学生职业伦理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现代医患关系具备两面性:一面是基于社会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的契约关系,另一面是包含人文情怀和伦理道德的信托关系,后一种更为深刻和牢固,它也是当代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世界观演化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医患互信的前提,而坚实的信任感是促成良好医患关系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对医患沟通及医患关系的建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
3.5依法严打“医闹”,营造医患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
“医闹”事件逐年增多,使医患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医疗机构不能一味地息事宁人,而是要举起维权的大旗,维护自身的权益。一是联合公安部门和司法部门建立联防合作机制。对违法行为及时进行严厉打击,依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带离审查,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安全,保证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二是医疗机构自建安保队伍。依据医疗机构的规模建立自己的安保队伍,设立巡回巡查岗,出现医患纠纷及时介入控制局势,阻止事态扩大;三是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医患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医疗机构要主动与新闻媒体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大力营造“爱医重卫”“尊重生命、尊重医学”的良好舆论氛围,及时把握舆论的先机,公正报道,防止网络的谣传,把握舆论的方向。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也是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医患关系的妥善处理事关社会的稳定,也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构建医患关系的双赢博弈需要政府、媒体、医患双方等多主体共同的努力,共建“医者负责,患者安心,社会稳定”的新景象。
参考文献:
[2]黄涛.博弈论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美)朱·弗登博格(drewfudenberg),(法)让·梯若尔(jeantirole).博弈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周宁.我国医疗纠纷仲裁制度探讨[d].湘潭大学,2011.
[9]张金钟,王晓燕.医学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11]罗益勤.对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承包制的几点认识[j].中国卫生经济,1989(2):4-6.
医患沟通论文篇十三
现代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大众对于医疗的了解不断深入,而且对医学知识能够逐步普及,网络的快速发展让大众对于医疗了解的途径更为便捷,假设医学生的操作不够熟练则是能够被接受及理解的,但是假设在操作过程中不够规范,则很难让患者认可。通常情况下,临床医学生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并且能够在患者的沟通中做到对答如流,能够给予患者相对全面的医疗服务。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临床医学生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好比是定心丸,让他们能够面对患者过程中不会发怵。在接待患者过程中,或是对病人予以检查及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学生将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而且部分问题还是专业知识以外的,还有的关于疾病类。这些都是患者在了解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基本上都属于一知半解。因而针对临床医学生来说,则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这样他们才能在面对患者提问过程中能够从容不迫,并且给出专业的建议,由此能够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慰藉,并且能够让患者能够对其具有一定的信任感及亲切感,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其次,规范操作流程,这需要临床医学生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累积。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端正学习态度,能够从患者内心需求着手为其提供专业化的建议,由此加深临床医学生对专业化规范操作具有比较全面的认知。即使是很小的操作也必须要引起重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样能够让患者对其的信任感不断强化。而对于带教教师而言,当看到学生操作如此规范,才能让其接触更多的患者,给予实际操作的机会,由此能够让学生与患者的实际沟通及交流过程中兼具极好医患沟通能力。
二、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病患心理变化
患者患病之后自身的心态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因而医学生要与患者实施密切的沟通,并且能够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在此过程中,临床医学生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对病患心态变化要予以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这样才能满足其实际需求。对于不同的疾病类型都具有不同的治疗原则,但是对于每位患者来说,在实施检查及治疗过程中,相应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这对于临床医学生提出更高的需求,他们通过临床实践摸索不断累积经验,这样能够让患者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在和不同患者的交流过程中,强化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第二,针对治疗方案来说,是否获得有效的实施,这不仅与病患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在某种程度上还与患者的家属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针对病患来说,这不仅仅关系到其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家庭,在与患者家属沟通过程中,临床医学生必须要掌握相应的沟通技巧,并且要分清主次矛盾,由此对症下药,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回答其提出相关问题,更重要的是给予比较中肯的建議,从而获取家属的信任,在这样的互动沟通交流过程中,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必然能够得到升华。第三,在与患者的沟通中能够最大限度改善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与人沟通能力并不是先天养成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努力而逐步实现的,这就需要临床医学生中在临床中通过实践获取,不断累积相关经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医学生必须要善于总结,不断学习,从而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掌握与患者沟通的精巧,这对于他们临床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益的,从而提升他们对患者的服务能力。
三、结语
总体来说,临床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医患沟通能力,这对其临床工作的展开是非常有利的因素,帮助其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促使临床中医患关系得以缓和,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本文中从两个层面具体论述了强化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优化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瑞宇,吴剑彬,党晓谦,王坤正,柏传毅.浅谈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xx,23(04):602-603+615.
[3]李春艳,段志军,王莺燕,孟华,卢书明,刘丽娜,王英德,杜建玲.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xx,26(02):240-241.
医患沟通论文篇十四
[1]陈竺。《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r],2012.
[3]刘跃,张圣泉。医患和谐十法[j]。现代医院管理,2006,4(2):6-10.
[4]李华。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优化策略研究[m]。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8]刘振华。医患纠纷预防处理学[j]。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13.
[10]姜世瑞,郭全民。浅议医疗纠纷的防范[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4(4):78.
[11]张元宇。某医院医疗纠纷成因216例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79.
[12]王汝哲。浅谈《侵权责任法》背景下的医疗告知知情同意制度[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1):98.
[13]李国俊,宋广军,赵栋。86起医疗纠纷原因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3,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