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大全11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一
读中国台湾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此书籍特引人入胜。以往读哲学书籍籍,往往让人生厌,读了一点,常弃之不读了。而此书籍如一个巨大磁场,把我吸引了过去,爱不释手。我想应该是书籍的独特之处吧。它把传授哲学原则、哲学知识放在了一个次要的位置,它的首要目标是点燃读者对智慧的爱,引导读者去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要问题。他精道的论述,平易的语言,仿佛让我看到了作者就是一个证人,证明哲学其实不是一个枯燥的东西,而是处处闪烁着智慧和思考的光芒。
读了此书籍,我感觉人生离不开哲学。人类天性都渴望心灵的自由,能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和压力,越来越感受到做一个人的喜悦。爱智慧,爱哲学的思考,它由如人生的一盏明灯,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该往哪里走。
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反思过,那么,你这一生根本上讲是毫无意义的,是到世上白走了一遭。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高官显贵,统统都成了行尸走肉。
哲学让我们去思考这些人生问题,并不是真正能寻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其意义促使我们去反思、去认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第一回里在跛足道人唱完《好了歌》后,甑士隐随即和了一首,其最后两句是这样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都是为他人做嫁妆。”
说的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生在滚滚红尘,也就是“他乡”中,“乱哄哄”地追名逐利、金钱美色,而竟忘了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因此,到头来,也只能是“为了他人做嫁衣裳。”既然红尘是“他乡”,那我们的“故乡”在哪里呢?也就是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到这个红尘的呢?“故乡”显然在红尘以外。我们从“故乡”来,借助于父母的结合,给我们肉体凡胎。我们就用这肉体凡胎,到世间来走一遭,来体验人生、体验爱情,也体验痛苦。体验完后,我们还是要回到我们的“故乡”。
但有很多人在红尘的花花世界中经受不住种.种诱惑和考验,他们沉迷于各种各样的“名利场”、“官场”、“情场”或“赌场”,最后出卖了灵魂,迷失了自我,再也找不到回“故乡”的路,成了“回不去的人”。他们的灵魂也就是随着他们肉体客死在红尘这个“他乡”。
读此书籍,让我突然明白:学习哲学,学会哲学的思考人生,可以让我们找到人生的“回乡“路。人生不正如求学,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脱。让我们摆脱身体的惰性和软弱,得到心灵的自由。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二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很欣赏马克思的这个观点,人活着的意义在于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宽度的同时,不应是一叶孤舟,而是要与周边、社会有所关联,带给他们正能量。在《哲学与人生》第十五章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
书中从三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参考答案,在人生这张画卷中,要肯定其意义,相信美好的存在。具体些,无外乎是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人生的齿轮终会停止转动,那时拥有的一切都不再拥有。记得曾经爱过、珍惜过、快乐过,追求真理、追求自我,主宰自己的内心,给他人带来愉悦,为了世界的点滴美好而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即使微不足道也甘之若饴。
人无法预知未来,不知道明天和灾难哪一个先到来,惟有珍惜好当下,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呀。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如果你视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天堂。如果你视工作是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单调乏味,还是充实有趣,往往取决于我们对待它的心境。既来之则安之,我觉得选择了“传道受业解惑”这个行业是幸运的,因为自己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单纯的心灵,每当看到孩子们真诚、求知、澄澈的眼眸,看到他们因一点收获而快乐,一点点进步时,内心的欢乐无法言喻。只能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备课,对得起这群小可爱啊。
“理解生活还要热爱生活”,这是一代大师罗曼罗兰给我们的忠告。热爱,何谈容易?当面对堆积如山未批阅的试题时,面对一堆催着要的材料时,花费时间面对一些觉得没有意义却必须要完成的形式化的表格时,内心是崩溃的。但,很多事情换个角度去思考,就变了。乐观一点,阳光一些,去做这些事情时何尝不是在考验你自身的专注力、耐心、意志力呢?更高一个层次是,当习惯于这些,并且在某一个清晨或午后,你突然意识到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向更好的自己迈进。
苦难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孟子有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的一切。
因为看一个人读此书,而知道此书;因为听到一个人说书好,而想拥有此书;因为特殊的机缘,而拥有此书。
其实,这本书在我这已经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原因有三:一是买书不如借书,陆续看了很多别人的书,这种富有是自家书不能给予的;二是手中可供选择的书太多,挑来选去中,它总会成为舍去的;三是觉得深奥,需要定心定性地研读,过早接触怕是打击了刚刚建立的读书信心。
其实,这些也都是借口。对于哲学,我是颇有“慧根”的。在唐山师院两年的脱职进修中,“逻辑学”这门课程考试全年级只有两个满分,我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成绩恐怕也是不多见的吧,惹得苑老师亲自到班里来非要亲眼见一见如此通灵的学生。这足足让我美了一个学年。
但是将哲学与人生放在一起,这是第一次。当决定捧起《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时,我就抱定了“啃下去”的决心。人到四十,真是该思考人生的时候了。
就是怀揣着这样的小心思,我踏上了哲学与人生之旅。走进去,才发觉这是一片绿洲,自然地吸引我前行,一路前行。
“人活着,就是要以身体作为基础,开出心智的花朵,结成灵性的善果。”这是我听到的最直白的将“身心灵”和谐共一的话。身体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长是需要的,灵性修养是重要的。对人、对物,忍受、接受都不是我们的初衷,享受才是我们追求的境地。
读毕,掩卷而思,由衷折服于先哲。是他们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同时,开始不停地追问与思索:人,应该怎样活着。
人生,于我们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事,而是你“如何”做这件事。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三
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生意义和真理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探寻心灵的迷思和寻求存在的指南。在我们行走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面对许多问题和困惑,而哲学的智慧和思辨力则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和答案。通过对哲学的学习和思考,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人生心得与体会。
首先,哲学教会了我思辨的能力。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选择和抉择,而思辨能力恰恰是我们做决策和取舍的重要工具。从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我学会了思考各种可能性和将复杂问题分解为更易理解的部分。这种思辨能力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知自己和世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其次,哲学帮助我认识到人生的多样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因此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追求也不尽相同。哲学教会我们尊重不同的观点和人生选择,理解并包容他人的不同。通过学习哲学,我开始培养自己的宽容和接纳他人的能力。我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理解,我们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三,哲学启迪我的思考深度。人生中有很多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而这些问题就好像是哲学的迷思一样。通过学习哲学,我学会了对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能够不断探索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思考和追求真理,我们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目标。而这种思考深度和追求真理的意愿,成为了我人生中重要的驱动力。
第四,哲学教会我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常常受到各种声音和信息的干扰,导致我们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然而,哲学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独立思考,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通过哲学的思辨方法,我开始学会质疑和审视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这种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让我能够更清楚地辨别真理和谬误,并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挑战。
最后,哲学教会我珍惜生命和追求自由。人生的有限性和命运的无常性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哲学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珍惜每一刻、追求自由和快乐来面对人生。它让我明白生命的宝贵和瞬间的重要性,让我能够用心感受并珍惜每一刻的存在。同时,哲学也教会我勇于追求自由和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通过学习哲学,我开始思考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内心的自由与满足感。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哲学,我收获了许多关于人生的宝贵心得和体会。它教会了我思辨的能力,启迪了我的思考深度,培养了我的宽容和接纳他人的能力,同时也激励我追求自由和珍惜生命。哲学如一盏明灯,在我人生的探索之路上指引着方向。我相信,通过持续地探索和思考,哲学将永远伴随在我的人生旅程中,为我提供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四
庄子人生哲学思想发端于个人生存和生活展开的困境,通过对来自自然的生与死、来自社会的命与礼、来自自我的情与欲的人生困境的观察、体验和分析,以自然为基础提出超脱的方法,来追求精神上的超脱。这种思想对改变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困惑有着积极的意义,使他们能够更容易摆脱人生困境。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人生哲学,可以说是典型的超脱哲学。庄子对自然、社会和个人人生的思考,展示出了人类精神现象中的一个经常发生的、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即人生困境。庄子提供的个人体验、对人生困境的理性反思以及对人生理想境界的实践方法,在今天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安身立命,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求得精神上的自由,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庄子》一书概括了人生困境可分为自然的、社会的和自我的三个方面。
(一)自然之限——生与死
庄子认为人作为自然界的万物之一,也是“气”的一种存在形式,死亡是人生无法跨越的界限。但是庄子并没有由此走向悲观,他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之表现,是自然的变化与循环。庄子通过对生死的观察和反思,认识到生死是自然规律,人不可能加以干预,也不能对此有所幻想。他提出了“以死生为一条”“死生存亡之一体”,甚至是“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唯一”。这样,生命就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生和死是生命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死是生命的潜伏状态,而生则是生命的显现状态。
(二)社会之限——命与礼
庄子还认为,在现实世界里还有一种外在的必然性,即,命主宰着人生。命是先天的必然性,是道的作用在人生变化上的体现,是不可干预和改变的。因此,对于命,应该因之顺之、听之任之,这样就可以去掉烦恼,获得心境的安宁与和谐,获得超脱与自由。作为外在规范的世俗之礼,如果违背我们的本性,我们就必然要大胆地超越它们。人生追求的高远,使庄子显得超然世外,社会现实的险恶,又使庄子只能潜伏于底层。然而庄子依然坦然从容,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精神上却超然世外。
(三)自我之限——情与欲
庄子认为,哀乐之情与厉害之欲是与生俱来的,不能避免的,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这种自我设置的障碍,也构成人难以逾越的人生困境。但是,具体通过何种途径才能超脱情欲的藩篱?庄子提出通过对自然本性的真正理解,达到“喜怒哀乐不入胸次”,“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在庄子看来,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应顺于自然,相通于大道,这样他就不再为情所困扰,他的心也就不再受外物变化的影响,从而保持内心的虚静宁和。
在对待来自自然的生与死、社会的命与礼和自我的情与欲的现实人生困境上,庄子提出的超脱方法,流露出了庄子追求自然、自由的人生理想;庄子追求的超脱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逍遥游》作为庄子自由观的灵魂,也是他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逍遥游》通过对鲲鹏、斥鴳寓言性描述,通过对宋荣子、列子的议论,衬托表现出庄子人生哲学的三种境界:绝对精神自由的超世主义、理性认识的处世主义、服从现实的顺世主义;讲了三种意义上的逍遥游:一是主体精神的价值之游、二是理性认识的认识之游、三是肉体之躯的现实之游。这三种逍遥之游自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方面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不良影响,还给他们的安身立命带来危机。文化世俗化的流行,精神寻求得不到满足,道德标准下降,心理健康被忽视,使得当代大学生普遍有一种精神上的失落感。他们缺乏人生理想,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淡薄等等,处在人生的困境中,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力量来平衡失落,摆脱困境。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所体现的尊重和顺从自然的生命哲学,启示我们在德育培养中让当代大学生树立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价值观,以超脱万物的姿态获得心灵的淡泊和宁静,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念和乐趣。庄子顺其自然、实现真我的生存观作为庄子哲学的基础,认为世界万物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是非美丑之分。它启示我们在当今的大学教育中,要告诫学生不要被社会物质利益蒙蔽了自己的本性,随波逐流,而是要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实现自我生命的内在价值,培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增强自信心,以一种豪迈奔放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生活。
虽然庄子的人生哲学告诉我们要放弃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追求精神生活的快乐,放弃对名利的追求,自由自在地生活;但是庄子所说的不追求功名利禄指的是不要过度追求功名利禄,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存,必要的物质利益也是不能放弃的。庄子的人生哲学希望我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束缚,真正达到心灵上的解脱;但同时它又告诉我们,人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上,要让他们树立为人民、为社会和为国家勇于奉献的精神和信念,还要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培养,还要引导他们能够正确判断社会上的各种价值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辩证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不过,庄子的人生哲学在起到了诸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留下一些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庄子的人生哲学应该辩证地看待,吸取其有用的成分,摆脱其负面的影响,化消极为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五
近期,我看到了一档深度剖析人生哲学的节目,其中第三集讨论了“认知快乐和痛苦的真正相关性是什么”,这戳中了我的内心。人们常说,快乐与痛苦两者是一分为二的,但是,追求快乐时,痛苦又常常紧随其后,那么快乐和痛苦真正的相关性是什么?下面,让我来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第二段:看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
对于快乐和痛苦的关系,我认为,两者相辅相成。如果我们没有过痛苦,我们很难真正理解快乐的滋味。同样,只有经历过快乐,我们才能理解痛苦。痛苦和快乐的经历,为我们的心灵带来了成长和启示,他们是人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痛苦和快乐的反复出现,使我们变得坚韧而富有韧性,这对我们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非常重要。
第三段:正确认识痛苦
痛苦在人生中常常会出现,人们必须认识到痛苦对自身的成长的积极作用,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我们应该学会面对痛苦并从中学习到它所传递的信息和能量,带动我们去寻找真正的快乐。痛苦,是人们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一次的遭遇都是迈向更加深入的人生阶段。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与痛苦相处并从中成长。
第四段:培养乐观心态
向痛苦说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面对它,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我认为,首先,我们必须培养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生命中的美好,而不是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感到灰心丧气。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用爱和耐心来去面对一切痛苦和艰难,不断的追求自己的目标,慢慢发现生命中的启示,培养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第五段:结语
总之,痛苦和快乐,在生活中都不是可以被回避的,正确认识痛苦并从中成长,积极面对人生中的挑战与变故,学会寻找愉悦与快乐,会让我们走向优秀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不应该被痛苦所占领,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目光的信仰,掌握着积极向上的态度,砥砺前行,就会拥抱一份真正的快乐。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六
哲学与人生课程是我大学四年里最让我着迷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哲学的意义与人生的思考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认识到哲学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哲学是一门对于理性和意义的思考和探索。人生中有很多诸如意义、存在和价值等问题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而哲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探求和思考的需要。通过学习哲学,我逐渐了解到我们不能只看到物质世界,还要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以及人类的智慧和让人类幸福的探索。
其次,这门课程培养了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学习到了历史上各个哲学家的思想,也学会了如何对待人生的苦难与挑战。我们讨论了关于幸福的定义,以及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目标。通过这样的学习,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并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第三,这门课程培养了我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哲学与人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鼓励我们提出质疑和反思,激发我们的思考能力。我们不再只是机械地接受授课内容,而是学会了对于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在学术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对待人生、社会和世界的综合认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这门课程拓展了我的世界观。在哲学与人生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哲学思想流派,如存在主义、启蒙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这些思想流派切实地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并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我从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中汲取养分,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世界的方式。
最后,这门课程为我提供了面对人生困惑和挑战的指导。无论是学术,还是生活上的问题,这门课程都为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当我遇到迷茫和挫折时,我可以回想起课堂上讲述的观念和哲学思想来寻找答案。这些思想成为我生活中的指引,帮助我更加理性和深思熟虑地面对人生中的一个个选择和抉择。
总之,哲学与人生课程是我在大学期间所受益最多的一门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哲学,我认识到哲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培养了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发展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拓展了我的世界观并为我提供了应对人生困惑的指导。这门课程对于我探索人生的意义,寻找幸福和引领意义的价值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相信,这门课程将继续为更多的学生带来启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世界。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七
《人生哲学》是一档非常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它旨在探讨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第三集是其中之一,它探讨了关于个人选择和现实的主题,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一集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理解个人选择和现实的关系
第三集通过多个案例,介绍了个人选择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为深刻的是“命运之神”的比喻。我们可以把人生比作一场旅程,然而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这趟旅程。有时候,我们需要面对各种艰难险阻,而这些并不是我们选择的。然而,我们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角度来理解并应对这些危机。选择无法改变现实,但能够改变我们的态度、情绪和行动。在面对现实时,我们也需要接受自己的过错,并且勇敢地承担自己行动的后果。
第三段:思考命运和自由的平衡
讨论个人选择还必须考虑命运和自由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命运可能会限制我们的选择和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意愿和做法。我们在做出选择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分依赖命运,因为这样会让我们失去内省、创造、成长和实现自己潜能的机会。相反,我们必须运用自由的选择权行动,从而使自己为命运做好准备。
第四段:关注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冲突
选择不仅是关于个人,也关系到社会集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做决策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影响。个人选择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既常见也复杂。我们必须学会权衡两者,做出明智决策。同时,我们也要理解,个人的选择和集体的利益不一定是相互排斥的,有时候它们可以共存,甚至会互相促进。
第五段:总结
在《人生哲学》第三集中,我们了解了关于选择和现实、命运和自由、个人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这些基础哲学概念在生活中发扬光大,助我们更好更快地成长。选择是生命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我们对未来做出贡献的方式。我们必须努力学会权衡选择,和现实和解。最后,只要我们积极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不怕失败,就能够过一种充实而充满乐趣的生活。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八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是一个广阔而深刻的主题,通过对哲学思想的研究和人生经验的总结,我们能够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智慧。在接触这个主题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它帮助我们看清人生的本质、意义和目标,指引我们在复杂的现实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在思考和实践中,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以下是我对此主题的连贯五段式的文章。
在文章的开头,我选择了与哲学的第一次接触相关的经历,以此展示我对哲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我第一次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时,我受到了他对真理、正义和美的探求的启发。这个经历使我产生了对哲学的浓厚兴趣,开始探索人类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阅读,我逐渐理解到哲学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思考和智慧的追寻。
在文章的第二段,我介绍了哲学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通过学习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我意识到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哲学启示我不仅要追求自身的利益,更要关心他人和社会的福祉。道德行为是一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基石。这种意识让我自觉地去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尽可能地贡献一份力量来改善这个世界。
在第三段,我深入探讨了哲学与人生意义的关系。通过对康德和尼采等哲学家的思想研究,我得到了一些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启示。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真理和意义。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短暂的享乐和功名利禄,而是在于探索人类思想和人类智慧,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潜力。
接下来,在第四段中,我描述了哲学对我解决人生困惑和面对挑战的帮助。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而哲学则能够为我们提供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斯多葛哲学和存在主义的学习,我学会了积极应对困难、保持内心的平静,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哲学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挫折和苦难,如何从中学习和成长。
最后,在文章的结尾,我总结了我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的总结。通过哲学的思考和实践,我学会了如何拥抱生活的多变和不确定性,如何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哲学帮助我为自己的人生定下了目标和方向,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我深信,通过对哲学思想的探索和实践,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智慧和幸福。
在这篇文章中,我回顾了我的哲学学习与实践过程,分享了哲学对人生的影响和帮助。通过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的连贯描述,我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哲学的兴趣和思考。哲学是一门智慧的追求,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引领我们走向更加有意义和幸福的人生。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九
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
我们中国的哲学萌发于西周时期,“尊神、敬鬼”是中国的主要思想。
后来“周公之礼作乐”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虽然后来出现了九流十家、百家异说的情形,但各家的思想均是形式逻辑和认识论不发达,思维以直觉为主,天人合一思想是发展的主线,不辩证亦不全面。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化形成的是一个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这个精神结构的特征是自给自足,中国文化的主题就是在入世当中达到一种出世的境界……中国人,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
无论如何都能找到自己一个安身立命的基地……中国人讲人性的时候,是非常情感化的。
为什么呢?中国从孟子开始提出人性有四个基本的结构,叫恻隐之心,恭敬之心,羞恶之心,还有是非之心。
这四心当中只有是非之心勉强可以算是一种理性……人总是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寻找着一种平衡……”我觉得这句话恰到好处的概括了我国哲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写照,不同身份、处于不同遭遇的人,心里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哲学信仰,不管是潜意识里还是外在行为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世界观、价值观,而在我看来,我最喜欢、最信服的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我们学语文、算数学、背英语单词,这些都是学习,但这些更加注重的是应试教育,考好成绩的学习,这些学习的效果可能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可以立竿见影,但思想上的学习却能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其影响是伴随一生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共有19个哲学原理,这些原理记得我高二刚刚开始学的时候觉得它只不过是一门空洞的课罢了,可是后来当自己在生活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的是真理,他教会我面对人或事的时候要辩证的、全面的、用发展的眼观去看待问题。
以前的时候很喜欢庄子的道家思想,尤其是想起那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写尽了他那“无为”思想。
同样还有那个在木桶里坐了一生地希腊犬儒派哲学家狄奥根尼我也很欣赏,他常说:“看到医生、哲学家、领航员,我就觉得人是最聪明的动物,看到释梦师、占卜家和他们的信徒,以及那些夸耀财富的人,我就觉得人是最愚蠢的动物。
”总之,他们都是想要挣脱世俗名利的束缚,想要超脱与现实却又无法彻底摆脱的人们,也正代表着现实中千千万万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而那些人,恰好是命途多舛或是看透了世态凉炎,消极遁世的人。
行赏归欣赏,如果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变成了那样,大家都与世无争,那社会也就停止不前,会处于一种瘫痪状态。
所以,“无为”的思想我们应该面对众多不属于我们的权利与欲望时可以用这个来束缚一下自己贪婪的心,但不得沉溺于其中,毕竟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大家都会有一天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应该更多的是积极起来,学学儒家思想里的礼乐文化。
儒家思想虽然条条框框,束手束脚,让人感觉中庸的感觉,但是对于像我这样整天喜欢南柯一梦的人来说,还真是一味可以把我拉回现实轨道的良药。
当然,还有一大主流思想就是佛家,佛家历来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影响颇远,佛家禅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儒家执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佛家教会我们如何淡定,要学会拿得起放的下,能够“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一句现在流行的话“神马都是浮云!”忏悔好、祈福也罢、佛家有好多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和马克思哲学比起来,还是具有排他性和片面性,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吃斋念佛,色即是空的,那社会还怎么繁衍发展,所以佛教也只适合于适合佛教的那些人,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而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加客观地教我们接人待物、为人处世,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的。
能够真正的客观的,辩证的看待问题,才能叫我们真的“拿得起放的下。
因为,我们读懂了成败的规律,生老病死的客观存在,也就能真正的把握人生的命脉,避免走上极端。
现在每当我碰到不开心的事时,我会辩证的分析原因,所以我越来越崇拜马克思了。
他的哲学思想明了易懂,不像我国的《易经》一样深奥难解,却与《易经》在辩证地看待事物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总之,都是包罗万象,先人们智慧的结晶。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十
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是一本很好的将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论与实际工作结合的产物。通读全书感触颇多,感想很深,自己学哲学也给学生讲了多年的哲学,但学后深感我对哲学的理解还很不透彻。读完这本书最突出的感觉是李瑞环把哲学的原则和方法论用通俗的语言与实际生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变成了我们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思考问题、学会工作的法宝。读完全书后更加明白了在“提倡大家学点哲学”一篇中提到的几个观点:不懂哲学的领导者就不可能是一个清醒的领导;领导干部要把哲学作为一门基本课程;学习哲学首先要信哲学,解决一个立场为题、感情问题、信仰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学的问题。
在全书的十个问题中,谈对第九问题“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一点体会。以和为贵的思想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和”也是学校对干部“正、廉、严、实、和”五字要求中的一个方面。要求干部做到团结合作、相互补台。
第一:“和”的基础是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大目标要有大团结。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使广大的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并团结起为此而努力。离开了群众的积极性、离开群众自觉支持和参与,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第二:以“和”出发点和落脚点。争论也好、谅解也好、一切为了和,在这个过程中要提倡:宽容大度、体谅包容、和谐共存、协调并进,要提倡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以理服人,作为领导干部为人处世注意保持博大胸襟,宽容一点、谅解一点、豁达一点,不要斤斤计较、是是非非、小里小气,要做到听得进、容得下、想得开。
第三:实现“和”的前提是学习和交流。由不同意见和分歧是正常的,但为了共同的目标一切又要归依于“和”,怎么办?干部要学习、要交流。
第四:实现“和”要遵循的原则:
(1)坚持原则前提下的“和”,以和为贵不是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坚持原则前提下的“和”。
(2)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
(3)遇事多商量的原则,商量式领导者民主的表现、开明的表现、高明的表现。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十一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经典之作,被儒家列为“六经之首”,又被道家尊为“三玄之一”。《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卦爻辞中包含有丰富的为人处事的原则,经过《易传》的系统阐释,人生哲学形成体系,对于后世影响颇深。
《周易》;天人合一;忧患意识
《周易》一书上篇阐发天地之道,下篇论述人世关系,用自然关系类比社会关系,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必然性,推天道以明人事。在《大象》传里对六十四卦卦义的解释,充分体现了这一道理。如其释《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释《坤》卦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释《蒙》卦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释《屯》卦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释《益》卦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些话表明,在“天之道”和“民之故”之间是存在着同一性的,人民通过认识和效法天道,就可以从中汲取教益,引申出人事所应遵循的原则。《序卦传》说的好:“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天地创生万物,然后进一步缔造人世以及相关的礼仪等人世原则。《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的、代表性的、特征性的予以表现。如果单纯的只是描述自然界的现象,那也就是简单的罗列了。
区别于西方空间思维角度,中国古人是时间角度。同时中国文化,是“快乐”文化。所以中国古人就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周易》忧患意识提出了几个人生的原则。
(一)、防微杜渐,戒惧危亡。坤卦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周易全解》曰:“履霜坚冰至是这样的象,即脚下既已踏霜,坚冰必将到来。引申一步,告诫人们要见微以知著,防微而杜渐。”又《周易正义》曰:“初六阴气之微,似若初寒之始,但履践其霜,微而积渐,故坚冰乃至。义取所谓阴道初虽柔顺,渐渐积著,乃至坚刚。”因此说对于所有的恶事要毙之于小,慎之于微,善于在他们势力还很微小的时候,就识破他们,以早防范、消饵。否卦九五爻辞说:“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周易全解》曰:“九五之爻已进入息否之时,在泰道将还之时,人皆晏然安乐,唯大人有戒惧危亡之心,他念念不忘“其亡其亡”,有如此戒惧危亡之心,必能像“系于苞桑”那样坚固不拔。”所有这些都是告诫人们,能够随时戒惧危亡,就如同苞之根深蒂固一样,无有倾危。
(二)、进德修业是立人之本。《周易》中强调做人要符合天道,要戒惧危亡,但是处忧患之时绝对不可以因个人的一时安危而放弃做人的原则,二是要以德为准。从而引出人生的重要的根本:进德修业。《系辞传》说:“《易》之兴也,其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系辞传》选取了九卦分三次叙述,即所谓的“三陈九卦”,以见其处忧患而不失操守,进德修业以摆脱困顿之意,进德修业才能保守天地之道。人处于困境时,为了摆脱困境,最容易丧失德行和操守,故《周易》提醒人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守节不移,临危不乱才是摆脱困境的正道。《泰》卦九三爻辞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坚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是说事物总是处于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之中,否极泰来,人处困境之中,一定要不失其信念,坚持道德操守,进德修业,见机而作,才能终得善果。反之,如果不能坚持道德操守,为了摆脱困境不择手段,就不能有好的结果,即《恒》卦九三爻辞所谓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象传》也屡屡提醒人们在困境中要注意提高道德境界,《否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蛊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坎象》曰:“水志,习坎。君子以常德行。”《骞象》曰:“山上有水,骞。君子以反身德。”作为人,如果在逆境中都可以保持自己坚贞的操守,那更不必说顺境了!
把握《周易》的人生哲学,一定要把握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道理。《周易》所奠定的人生哲学理论成为后世哲学家理论的发凡。学习先人,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有方向。(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1] (魏)王弼、(晋)韩康伯。《周易注》[m]。文渊阁四库本。
[2] 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 周山。《解读周易》[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4] 郑万耕。《〈易传〉忧患意识的历史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5] 唐明邦。《〈周易〉的忧患意识与自强精神》[j]。
[6] 孙义文。《从“吉”、“凶”两断辞看〈周易〉的价值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