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才培养策划方案(通用11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篇一
公司“xx”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20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50%和55%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各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公司培养选拔100名优秀经营人才、500名优秀管理人才、5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000名优技能人才。
在支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和推进电网技术升级等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培养2-3名后备院士人才,培养300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新增国家级专家150人,公司系统进入国家级人才库的专家力争达到300人以上,形成以院士和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加大引进和培养公司紧缺专家人才的力度,5年内引进和培养500名金融、保险、法律和财务等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公司业务拓展的需求。
根据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特高压科技人才的培养,5年内滚动培养20xx名能够承担特高压电网技术研究、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专业人才。
每年从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选拔4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人才,进行针对性的集中强化培训,并对口派遣到东部发达电力企业实践锻炼。加大对西藏公司人才帮扶力度,每年选派10名优秀技术和技能人才进藏担任培训师,开展对口培训,为西藏公司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
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载体,积极培育国家电网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电工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对所有农电所长的轮训工作。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篇二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
2.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4.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至少通过一项职业资格认证。
(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3.具有较全面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具备小学班级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
(三)发展能力方面的要求
1.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2.掌握小学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小学学校管理的内容,能从事小学教学、后勤或其他管理工作。
5.掌握艺术学科领域中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成为小学音乐、美术专职骨干教师,能胜任学校文体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训练等工作。
学制、学时、学分与学位
学制:四年
课内教学学时:2603
学分:192
学位:教育学学士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篇三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和培养实施办法 为加强我院人才的培养,建设医院临床教育、科研和管理队伍的后备人才库,促进队伍的建设,现设立医院“人才培养计划”,以促进医院的发展。“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培养和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重点加强各重点专科、领先专科、新兴专科等的建设,由本人申报或科室推荐申报,医务科组织专家评议和审定。“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工作每年举行一次,每批选拔名额为20名,并就其中优秀者(5名)推荐参加医院“优秀青年医生”的评审。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及工作责任感,能积极承担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任务,具有奉献精神。
2、年龄40周岁以下,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满1年以上,具有本科毕业学历毕业工作满3年,具有大专学历毕业工作满4年,具有中专毕业学历毕业工作满5年的在职临床工作人员。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业务能力。
4、善于团结协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1、本人申请、科室推荐,填写《医院人才培养计划推荐表》。
2、“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采用申报者自荐由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及主管科室对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工作目标的科学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等进行评议,然后由“人才培养计划”评议小组审定批准,报院务、党委会通过。
3、入选 “人才培养计划”者在院内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结果无异议后,医务科公布 “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名单。
1、入选“人才培养计划”者培养期为两年,最高资助额为1万元人民币,并以第一年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经费资助的依据。
2、资助经费主要用于培养人才而开展有关培训、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内进修等,采取“实报实销制”。
1、医务科成立“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培养和实施评议小组,形成以医务科为操作机构,其它职能处室参与和协调的综合考评体系,全面负责“人才培养计划”的选拔、培养和考核等管理工作。
2、“人才培养计划”所在科室应为“入选者”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入选者”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医务科将为“入选者”配备导师,落实培养计划。特设“育才奖”,对期末考核优异的“入围者”的导师和所在科室的人员予以表彰。
4.医务科和科室对“入选者”既要全面关心,又要严格要求,对他们各个阶段的思想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定期跟踪检查。
(1)医务科对“入选者”的培养模式:第一年以专科轮转为主,第二年结合本人、导师和科室的三方需求采取“个体化“的培养。
(2)“入选者”定期(至少半年一次)在医务科或科室组织工作汇报或学术讲座,并将书面材料上报医务科备案,作为考核成绩评定依据。
(3)“人才培养计划”评议小组对“入选者”的工作实施目标管理。科室及导师应辅助入选的培养对象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并对计划的落实予以一定的监督,在年度考核时对照既定目标,依据原订考核目标标准,测评“入围者”的工作实绩。
(3)顺利完成项目计划的“入选者”,将在培养期末获“医院青年骨干”证书。
(4)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者;违反院纪院规和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者;触犯法律法规者;调离本单位者,医务科将撤消“入围者”资格,终止资助。
7、对“入围者”中有能力开展科研者,选择进展良好或者位列学科前沿的课题作为院级课题立项追加科研经费。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篇四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较宽厚的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基础,掌握市场营销基本技能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熟悉经济政策、法规及商业惯例,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拓展、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行业体验,要求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具有营销管理、广告策划、分销渠道等方面的专业管理能力
5.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商业惯例及营销规则;
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综合技能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主干学科
学科门类:管理学、工商管理。
四、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调研与预测、广告学、服务营销、网络营销、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实务、连锁经营管理、零售学、营销综合实训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市场营销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营销策划课程设计、创业模拟实训、创新创业训练、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演练、营销管理沙盘模拟实验、网络营销与模拟实验。
七、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至6年。
八、授予学位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九、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总学分150学分。其中必修课92学分;选修课48学分;专业实践教学10学分(不含校内实训6分)。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篇五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全国、全省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加强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落实管理责任的要求,在全省进一步开展“文明旅游浙人最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增强旅游企业和游客的诚信意识,展示我国公民良好的国际形象。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文明旅游浙人最美
二、活动内容
(一)普及文明旅游知识
1、发放一批宣传资料。制作《浙江文明旅游实用攻略》、《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品质旅游出行提示》等宣传资料,向游客免费发放。制作一批文明旅游宣传画,并在景区、旅行社、机场、车站、码头、酒店、社区等公共场所张贴。在公交车、出租车、旅游巴士等车体车厢设置文明旅游宣传标语,在各级网络新闻媒体及旅行社企业网站登载《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普及文明旅游知识。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旅游局、省交通运输厅、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杭州铁路办事处)
2、播放公益广告宣传片。将文明旅游纳入各级新闻媒体公益广告宣传安排,播放文明旅游公益广告宣传片,并协调机场、车站、码头、公交车及站台等公共场所的移动频媒体广为播放。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旅游局)
3、强化新闻媒体宣传。浙江日报、浙江之声、浙江卫视、浙江在线等各级主要新闻媒体,以及浙江旅游网站、各地交通之声、旅游之声、旅游网站等相关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时段、页面开设文明旅游专栏专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报道文明旅游活动开展情况,通过调查、评论、征集等形式,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反思。
(责任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省旅游局)
(二)开展文明旅游活动
1、开展“我行我诉”主题征集活动。依托浙江在线、浙江文明网等网站,用图片、视频、讨论等形式吸引广大网民参与文明旅游活动。推出“文明旅游浙人最美”活动专题页面,内容包括“文明旅游倡议书”、“文明旅游随手拍”、“晒晒旅游陋习”、“文明时评”、“文明调查”等板块。联合19楼等本地网上论坛,开展“我行我诉图片故事”有奖征集活动。发动广大网友力量,随时随地拍摄出境游或国内游文明或不文明旅游行为,用系列图片讲述一个故事——用图片说故事,用故事感动人。
(责任单位: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开展“文明旅游环保有礼”行动。在全省旅游景区设立“文明旅游环保有礼”服务点,在各景区游玩的游客,可将拾得的垃圾送往指定服务点换取矿泉水、纸巾、环保袋等物品,亦可换得景区明信片等特色纪念品,鼓励游客文明游览。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3、开展文明旅游劝导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争当文明使者,在景区、机场、车站、码头等地发放文明旅游须知、文明旅游公约等宣传品,节假日在景区以面对面的形式,对游客进行宣传引导、劝导、提醒等,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引导广大游客文明出游。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团省委)
4、开展“文明旅游,从我做起”活动。在世界旅游日(9月27日),采取万人签名、优惠文明游、绿色骑行等形式,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和游客的亲身体验,宣传文明旅游理念,普及文明旅游知识,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开展文明旅游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将文明礼仪融入各类境外经济文化交流培训中,引导广大公民做文明有礼的游客。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省教育厅、省外侨办、省商务厅、省文化厅)
(三)开展诚信旅游活动
1、加强诚信经营教育。将“诚信”作为“文明旅游”内容的扩展和内涵的提升,向整个旅游行业发出诚信经营倡议。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出境游领队年度年审培训、旅游社经理培训班课程中,并作为各地导游大赛的评选标准之一。加强与媒体和旅游网站的合作,充分发挥网站、电台、96118旅游咨询、投诉服务平台的作用,开展诚信旅游宣传报道,并通过微电影、微信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消费者理性消费。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2、开展“诚信伴我行”双向活动。要求全省旅行社将诚信旅游纳入合同条款,开展“双向诚信”活动,旅行社签订书向游客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产品和服务。游客在出行前签订文明旅游书,按要求文明出游。同时通过媒体,面向全省征集“诚信旅游行风监督员”(或在游客中产生),通过暗访形式调查文明旅游落实情况,并写出跟团体验报告,通过浙江在线等媒体定期发布。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3、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提升旅游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能力,开展为期半年的旅游市场整治,重点检查以不合理低价组织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强迫或变相强迫游客购物、设置虚假旅游广告、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无导游资格执业等违法行为。把旅行社的合同及行程单电子化管理作为规范经营行为的重要内容来抓,推动旅游电子合同的研发和应用,实现旅游合同综合管理备案、数据统计汇总分析、行业行政监管、游客查询监督等多种功能。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四)建设文明旅游阵地
1、把好告知关。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护照办理窗口,在公民办理护照或港澳通行证时,要在业务流程中增加教育引导环节,做到有文明旅游宣传材料,有告知引导信息。
(责任单位: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
2、把好教育关。机场和出入境口岸要加强对民警及工作人员的培训,让他们主动承担起宣传教育的责任。要在萧山机场国际航线候机厅设立文明旅游宣传点,通过视频、资料等方式向出境旅游团队宣传文明旅游。在机场、酒店设置旅游团队文明旅游宣传站,由相关旅行社试点开展外地旅游团队和散客团队出境前文明教育。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
3、把好交通关。在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候车大厅、车厢内等公共交通场所,根据实际情况播放体现文明旅游内容的可视传媒,广播中要播放文明旅游的要求,并通过车载、机载印刷品、宣传画等多种方式传播文明旅游。
(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
(五)完善文明旅游制度
1、完善例会制度。在省文明委的领导下,由文明办牵头,完善由省旅游局、省教育厅、省外办、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交通厅、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省文化厅、团省委、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杭州铁路办事处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分析问题,交流情况,研究对策。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
2、完善培训制度。将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要求,纳入导游资格考试、日常培训和年度培训考核中,引导导游领队在带团过程中,按照“先知、会管、常提醒”的要求,将文明旅游宣传引导纳入导游讲解中。组织旅游社企业优秀导游领队代表及行业专家代表,组建浙江省文明旅游宣讲团,通过走进企业、社区、学校等方式主动宣传文明旅游。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3、完善问责制度。明确“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组团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公民出境旅游问责制度,对公民出境游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严格按照原则,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旅行社、导游要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旅游局)
4、完善考核制度。将文明旅游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总体布局之中,列入文明城市等系列文明创建测评体系。加强对旅行社、导游领队的考核,对旅游团队中出现的严重不文明行为负有责任的旅行社和导游领队,在评优评先中予以一票否决,对在推进文明旅游方面工作表现突出的,在评优评先中要优先考虑。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旅游局)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提升国家形象的高度看问题,从提升我省公民文明素质的高度看问题,从保护自身利益的高度看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文明旅游浙人最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对有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引导全省旅游企业文明经营、诚信经营,提升旅游品质;引导全省公民文明出游、和谐出游;引导我国境外务工、培训、交流等人员规范言行举止,展示我省公民的良好形象。
2、落实举措。文明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将这些工作提上日程,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结合本职工作,融入业务工作,将文明旅游相关要求纳入有关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内容之中,特别是旅游部门要将其纳入导游、领队年度内容培训中,真正把文明出游工作作为最主要的业务素质加以考核。
3、强化管理。加强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上的创新,使其与我省出境人员、出游人员快速增长的实际相适应,不沿用老套路、老办法。要针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创新,充实一线力量,规范服务流程,优化管理方法,把管理工作细化到文明出游的每个环节。
4、加强协作。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涉及到国内国外的工作、牵涉到多个部门。要按照统分结合的思路,进一步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外事、商务、教育等部门加强出国境公务人员、在外经商人员、外派劳务人员及境外游学师生的文明素质教育和培训;旅游部门建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教育考核制度和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信息记录制度,充分发挥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企业的自律作用;公安部门、海关对有不文明行为记录的公民再次申请出境要严格审批、从严控制。交通部门要抓好机场、车站、港口及交通工具上的文明旅游宣传。各级文明办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信息沟通、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推动文明旅游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篇六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市场营销领域各类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2)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
(3)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能胜任营销工作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
(2)具有一定的宏观分析、业务开拓、企业管理能力,能够应用营销理论对营销环境、市场状况和竞争状况作出分析,具备营销人员的开展业务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3)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备市场调研与预测能力、商务推销和谈判能力,解决营销策划、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具体营销环节中的问题。
3、素质要求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具备求真务实的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备分析和解决综合性复杂技术实际问题的素质;
(5)掌握文献信息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素质;
(6)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
本专业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学习年限为3至6年。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164学分方能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五、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商务谈判、推销学、管理沟通等。
六、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篇七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全国、全省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加强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落实管理责任的要求,在全省进一步开展“文明旅游浙人最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增强旅游企业和游客的诚信意识,展示我国公民良好的国际形象。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文明旅游浙人最美
二、活动内容
(一)普及文明旅游知识
1、发放一批宣传资料。制作《浙江文明旅游实用攻略》、《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品质旅游出行提示》等宣传资料,向游客免费发放。制作一批文明旅游宣传画,并在景区、旅行社、机场、车站、码头、酒店、社区等公共场所张贴。在公交车、出租车、旅游巴士等车体车厢设置文明旅游宣传标语,在各级网络新闻媒体及旅行社企业网站登载《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普及文明旅游知识。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旅游局、省交通运输厅、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杭州铁路办事处)
2、播放公益广告宣传片。将文明旅游纳入各级新闻媒体公益广告宣传安排,播放文明旅游公益广告宣传片,并协调机场、车站、码头、公交车及站台等公共场所的移动频媒体广为播放。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旅游局)
3、强化新闻媒体宣传。浙江日报、浙江之声、浙江卫视、浙江在线等各级主要新闻媒体,以及浙江旅游网站、各地交通之声、旅游之声、旅游网站等相关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时段、页面开设文明旅游专栏专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报道文明旅游活动开展情况,通过调查、评论、征集等形式,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反思。
(责任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省旅游局)
(二)开展文明旅游活动
1、开展“我行我诉”主题征集活动。依托浙江在线、浙江文明网等网站,用图片、视频、讨论等形式吸引广大网民参与文明旅游活动。推出“文明旅游浙人最美”活动专题页面,内容包括“文明旅游倡议书”、“文明旅游随手拍”、“晒晒旅游陋习”、“文明时评”、“文明调查”等板块。联合19楼等本地网上论坛,开展“我行我诉图片故事”有奖征集活动。发动广大网友力量,随时随地拍摄出境游或国内游文明或不文明旅游行为,用系列图片讲述一个故事——用图片说故事,用故事感动人。
(责任单位: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开展“文明旅游环保有礼”行动。在全省旅游景区设立“文明旅游环保有礼”服务点,在各景区游玩的游客,可将拾得的垃圾送往指定服务点换取矿泉水、纸巾、环保袋等物品,亦可换得景区明信片等特色纪念品,鼓励游客文明游览。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3、开展文明旅游劝导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争当文明使者,在景区、机场、车站、码头等地发放文明旅游须知、文明旅游公约等宣传品,节假日在景区以面对面的形式,对游客进行宣传引导、劝导、提醒等,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引导广大游客文明出游。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团省委)
4、开展“文明旅游,从我做起”活动。在世界旅游日(9月27日),采取万人签名、优惠文明游、绿色骑行等形式,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和游客的亲身体验,宣传文明旅游理念,普及文明旅游知识,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开展文明旅游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将文明礼仪融入各类境外经济文化交流培训中,引导广大公民做文明有礼的游客。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省教育厅、省外侨办、省商务厅、省文化厅)
(三)开展诚信旅游活动
1、加强诚信经营教育。将“诚信”作为“文明旅游”内容的扩展和内涵的提升,向整个旅游行业发出诚信经营倡议。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出境游领队年度年审培训、旅游社经理培训班课程中,并作为各地导游大赛的评选标准之一。加强与媒体和旅游网站的合作,充分发挥网站、电台、96118旅游咨询、投诉服务平台的作用,开展诚信旅游宣传报道,并通过微电影、微信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消费者理性消费。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2、开展“诚信伴我行”双向活动。要求全省旅行社将诚信旅游纳入合同条款,开展“双向诚信”活动,旅行社签订书向游客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产品和服务。游客在出行前签订文明旅游书,按要求文明出游。同时通过媒体,面向全省征集“诚信旅游行风监督员”(或在游客中产生),通过暗访形式调查文明旅游落实情况,并写出跟团体验报告,通过浙江在线等媒体定期发布。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3、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提升旅游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能力,开展为期半年的旅游市场整治,重点检查以不合理低价组织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强迫或变相强迫游客购物、设置虚假旅游广告、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无导游资格执业等违法行为。把旅行社的合同及行程单电子化管理作为规范经营行为的重要内容来抓,推动旅游电子合同的研发和应用,实现旅游合同综合管理备案、数据统计汇总分析、行业行政监管、游客查询监督等多种功能。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四)建设文明旅游阵地
1、把好告知关。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护照办理窗口,在公民办理护照或港澳通行证时,要在业务流程中增加教育引导环节,做到有文明旅游宣传材料,有告知引导信息。
(责任单位: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
2、把好教育关。机场和出入境口岸要加强对民警及工作人员的培训,让他们主动承担起宣传教育的责任。要在萧山机场国际航线候机厅设立文明旅游宣传点,通过视频、资料等方式向出境旅游团队宣传文明旅游。在机场、酒店设置旅游团队文明旅游宣传站,由相关旅行社试点开展外地旅游团队和散客团队出境前文明教育。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
3、把好交通关。在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候车大厅、车厢内等公共交通场所,根据实际情况播放体现文明旅游内容的可视传媒,广播中要播放文明旅游的要求,并通过车载、机载印刷品、宣传画等多种方式传播文明旅游。
(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
(五)完善文明旅游制度
1、完善例会制度。在省文明委的领导下,由文明办牵头,完善由省旅游局、省教育厅、省外办、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交通厅、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省文化厅、团省委、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杭州铁路办事处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分析问题,交流情况,研究对策。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
2、完善培训制度。将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要求,纳入导游资格考试、日常培训和年度培训考核中,引导导游领队在带团过程中,按照“先知、会管、常提醒”的要求,将文明旅游宣传引导纳入导游讲解中。组织旅游社企业优秀导游领队代表及行业专家代表,组建浙江省文明旅游宣讲团,通过走进企业、社区、学校等方式主动宣传文明旅游。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3、完善问责制度。明确“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组团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公民出境旅游问责制度,对公民出境游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严格按照原则,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旅行社、导游要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旅游局)
4、完善考核制度。将文明旅游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总体布局之中,列入文明城市等系列文明创建测评体系。加强对旅行社、导游领队的考核,对旅游团队中出现的严重不文明行为负有责任的旅行社和导游领队,在评优评先中予以一票否决,对在推进文明旅游方面工作表现突出的,在评优评先中要优先考虑。
(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旅游局)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提升国家形象的高度看问题,从提升我省公民文明素质的高度看问题,从保护自身利益的高度看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文明旅游浙人最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对有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引导全省旅游企业文明经营、诚信经营,提升旅游品质;引导全省公民文明出游、和谐出游;引导我国境外务工、培训、交流等人员规范言行举止,展示我省公民的良好形象。
2、落实举措。文明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将这些工作提上日程,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结合本职工作,融入业务工作,将文明旅游相关要求纳入有关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内容之中,特别是旅游部门要将其纳入导游、领队年度内容培训中,真正把文明出游工作作为最主要的业务素质加以考核。
3、强化管理。加强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上的创新,使其与我省出境人员、出游人员快速增长的实际相适应,不沿用老套路、老办法。要针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创新,充实一线力量,规范服务流程,优化管理方法,把管理工作细化到文明出游的每个环节。
4、加强协作。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涉及到国内国外的工作、牵涉到多个部门。要按照统分结合的思路,进一步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外事、商务、教育等部门加强出国境公务人员、在外经商人员、外派劳务人员及境外游学师生的文明素质教育和培训;旅游部门建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教育考核制度和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信息记录制度,充分发挥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企业的自律作用;公安部门、海关对有不文明行为记录的公民再次申请出境要严格审批、从严控制。交通部门要抓好机场、车站、港口及交通工具上的文明旅游宣传。各级文明办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信息沟通、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推动文明旅游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篇八
1.1植物保护是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技术支撑据统计,我国由于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害等)造成植物生产的损失约30%,植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农业生产一定要根据环境与有害生物的相互关系,采用适合的植物保护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把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使农业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植物保护工作的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关系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更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一是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三是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四是初步形成了与农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植保体制和机制;五是保障了生产和生态安全。
1.2植物保护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自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以来,一直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由农业部组织国内科研、教学单位等众多的科学家参加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协作攻关研究。最初是以每个有害生物(病、虫、草等)为防治对象,逐渐发展为以每种作物的有害生物(病、虫、草等)为防治对象,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对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和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八五”到“九五”这期间又进一步完善了已有研究成果,发展为以特定生态区的特定作物组建多种有害生物防治体系,通过示范大力推广好的单项技术。从深度、广度及规模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从理论上深入研究有害生物的灾变规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了粮棉主要病虫害的灾变规律和防控技术的基础研究,从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致害因素、生理生态机制、有害生物与寄主的互作到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如在棉铃虫、麦蚜、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的成灾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有害生物的持久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综合防控措施中的利用抗性品种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在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初步统计,每年利用抗性品种和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平均减少农作物损失20%,许多重要作物的病害,如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等常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由于生产上利用了抗性品种,这些病害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病虫草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如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疫病和果树上的一些病害,都主要是靠使用化学农药得以控制的。更可观的是除草剂的应用不但解决了杂草的危害,更是解放了劳动力,不但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
1.3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加强植物保护工作
首先,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植保工作有序开展。各地已基本形成植物保护工作网络,每个省或直辖市都设有植检植保站,各地区在农业总站里也设有植保科(室),县、乡级也有植物保护工作人员。其次,加强培训,普及植物保护知识,把植保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办到农民的家里,使每个农民都懂得植保知识并能掌握基本的植保技术措施。再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控和预警体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总之,植保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防灾减灾事业,各级政府应该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开展植保工作必需的实验设备、办公场所和经费,充分发挥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新时期对植保工作的要求
综合防治(ipm)是我国控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长期有效措施,即“运用各种综合技术,防治对农作物有潜在危险的各种有害生物。”这对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环境污染起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其本质而言,其指导思想仍是以针对有害生物防治对象设计的。因此,新世纪要想摆脱人类的根本困境,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植保模式上务必有个新跨越,即以植物生态系统群体健康为主导的有害生物生态治理(epm)取代现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epm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在管理的基础上维持生态的平衡,防治手段以生物防治为主。epm概念有利于发展可持续的植物保护。对新时期的植保工作,要牢固树立植保工作新理念,一是公共植保理念,就是把植物保护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植物保护工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植物保护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等本身就是执法工作,属于公共管理;农业生产上许多重要农作物病虫都具有迁飞性、流行性和暴发性,其流行规律的监测和防控技术的应用需要政府统一组织甚至需要跨区域的统一监测和防治;如果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不到位,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必将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纳入公共卫生范围,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来支持和发展。二是绿色植保理念,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植保工作就是植物卫生事业,要尽量采取生态学控制、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化学防控上要尽可能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技术,减少残留、污染,做到安全用药,生产出“绿色产品”;植保工作还要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
321世纪植保工作迫切需要高素质植保人才
现代农业正朝着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的领域,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从理论、方法、技术手段上加速更新了传统的农业科学,现代农业科学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也必将跟上新的技术发展需要,要把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迅速溶入植保领域,以实现植物保护的产业化和商品化。要达到这些目标,必然急需一批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的科研、开发、推广、管理的植保人才;需要一支从事植物检疫、植物有害生物测报、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资营销的高效、开拓、创新的人才队伍。我国是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病虫害常见的种类有1600多种,是影响我国种植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平均每年因病虫损失粮食3000万t,棉花接近100万t。因此,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控制,对我国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这不仅需要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成灾机理和调控基础研究、开展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调解机制研究,加强植保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更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植保科技人员队伍。
4植物保护学科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
4.1学科建设规划
4.1.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对学科建设进行认真的规划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近期发展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以相应的措施加以监督,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4.1.2加强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将几年来一直从事植保专业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集中到植保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上来,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继续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选送中青年教师到知名院校作访问学者,以增强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鼓励符合条件的中青年教师到地方市县挂职锻炼以增加社会经历及实践能力。有计划引进教师,以改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从而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学缘、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4.1.3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和实践课进行合理布局,保证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性、连贯性、科学性和有序性。做到“课堂教学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基础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综合实践与就业单位相结合”;“毕业论文与导师科研相结合”;“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相结合”。4.1.4积极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和科研立项工作尽快提升本专业的学科地位和科研能力,在选用人才上很下工夫,多出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社会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收集信息,掌握植保专业的发展现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努力追赶国内国际植保专业发展的前沿水平。
4.2人才培养方案
4.2.1确定思路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4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它的发展既积极、合理利用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内容。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个二级学科分别在宏观和微观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当前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为植物保护学科中的新兴领域,形成了以识别、信号传递和防卫基因表达3个环节为主的理论体系。而农药学二级学科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有力的武器,它以传统化工产品为基础,在新产品研制和农药的使用方面更加重视吸收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新产品,对有害生物治理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2.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林业、海关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教育层次上分为科学研究型、技术推广型、生产经营型。4.2.3培养要求毕业生应掌握植物保护工作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与发展趋势;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4.2.4专业特色侧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以“生物防治,绿色植保”为主线,突出生物安全保护,形成综合性大学农学学科的办学优势。结合黑龙江省有害生物发生的特点和生产“千亿斤粮食”、建设生态大省的契机,办出学科和专业特色,在省内发挥重大作用,并逐渐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4.2.5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模式培养学生,侧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实施“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4.2.6教学要求(1)理论教学环节:通过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专业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把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2)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通识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并对农业生产有基本的了解。(3)创业教育环节:通过设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食用菌栽培等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创业知识及经验。
5植物保护专业未来发展思路
5.1符合农业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出路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一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和改善品质;二是有效控制生物灾害、减少损失。科学合理地控制粮食作物的生物灾害是我国植物保护研究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新时期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变革,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规律更加复杂多变,这为植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二是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融合,农业外来生物频繁入侵、植物疫情事件不断发生,这对植物保护科技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挑战。随着国际市场的融合和交流合作的频繁,外来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日益加大,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食品安全备受关注,这对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因此,植物保护专业的发展要符合农业发展大趋势。
5.2淡化专业界限,拓展发展空间
植物保护专业本来是属于植物生产类一个技术环节,植物保护专业将紧密地融合到植物生产的育种和栽培管理等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去,现在农业的发展将需要全面的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植物生产原理及方法的专门人才。植物保护作为一项专门技术将更多的采用生物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以某种菌或植物病毒为载体,把目的基因插入载体,通过菌或病毒感染植物,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植物的dna上复制和高效表达,还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育种等都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以实现的;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获得植株的单倍体,利用单倍体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新的、高纯合材料,从而诱导、筛选出具有抗性的植株;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生素已在植物保护上的广泛使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冈霉素和阿维菌素生产国,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当家农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对有害生物进行诊断、检测和鉴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由elisa衍生出来的血清学方法,由pcr衍生出来的核酸检测。总之,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保护植物,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
5.3丰富植物保护内涵
传统的植物保护研究的对象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有害生物,研究内容是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措施。而实际随着植保科研和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从生态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有害生物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可持续调控技术,以“安全、环保”的生态抗灾、生物控害、物理防治、作物抗病虫品种等技术为主体的“绿色植保”必将替代传统的单一依靠农药防治手段。为了改善植物保护环境条件,扭转土地环境退化趋势,必须依靠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农业。对于植物保护工作来说,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后达到一种病虫害在可接受范围,使作物在自然生长的情况必然要脱离农药的使用,于是必然脱离了所谓的现代植保技术。
参考文献
[3]车先礼.山东省植物保护科技人才需求变化与培养模式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xx.
[4]赵志鸿.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1998(11).
[5]樊东,赵奎军,张伟,等.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xx,3.
文档为doc格式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篇九
制约企业发展的最核心的因素不产品、不是技术而是人才,对企业长久发展首要任务就是人才培训,如何才能培养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人才成为企业管理者工作之重。
一、政治思想
1、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和认知;
2、关于做人、做事的是与非;
3、关于责任和自身价值;
4、对未来的期许及规划;
5、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自己与亲属、自己与朋友、自己与陌生人的关系;
二、基本素能
1、读——如何阅读,读什么,为何读;
2、说——语言表达,表达的技巧、细节;
3、听——学会聆听,技巧、方法;
4、写——总结,养成分析总结的好习惯
融合贯通,灵活运用
三、技能培训
1、产品卖点、竞品信息、话术流程;
2、购买前与购买后的心里变化;
3、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
4、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四、战略培养
1、管理视角、胸怀、格局;
2、事业心、职业与生活规划;
3、管理的核心与精髓;
五、如何打造钢铁团队
1、团队的愿景与使命;
2、团队的灵魂和目标;
3、如何培养员工的价值观;
4、如何凝聚人心;
5、让合适的做适合的工作;
6、帮助团队成员规划职业路线并帮助其实现目标;
7、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篇十
本专业培养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服装艺术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熟悉设计程序和相关法律,了解中外服装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实践能力强,能在服装设计教育、研究、设计、新闻等生产和管理领域从事相关服装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服装设计方向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主要学习服装艺术设计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服装设计方面的设计思维与方法及基本设计技能、技巧的训练,具有服装设计与实践、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新思维、重创造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服装艺术设计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从事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2、知识结构:具有较扎实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新成就、新发展,获得服装艺术设计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设计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懂得艺术设计学科的一般规律,能胜任相关单位的服装设计工作和研究工作等。
3、素质结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4、毕业生应获的知识和能力: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热爱服装艺术设计事业,具备基本服装艺术设计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服装设计组织管理能力,并有较强的使用现代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设备能力;具有服装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较高的美学修养;掌握服装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学术研究、创新方法;掌握和运用现代设计技术,特别是平面辅助软件、网络技术的能力;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营销学、心理学、设计美学等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设计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了解服装艺术设计行业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艺术设计学、文学。
服装概论、构成艺术、服饰图案、服装效果图技法、服装设计基础、主题设计、专题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学、服装材料学、服装色彩设计、服装立体裁剪、针织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推板排码、计算机辅助设计。
教学实践、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实习、专业考察实习、毕业实习等等,四年共按排4~5次,累计6~15周。
四年,文学学士。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篇十一
一、要端正态度,树立必过的决心和信心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复习时间的安排
第一阶段:1月至6月——理论补课阶段?
该段时间较长,作为第一阶段复习,主要是解决广大考生都很头疼的理论问题。很多考生没有一次顺利通过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就是由于理论基础太差,尤其是对民法、刑法、行政法三大实体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掌握不够深入,影响了自己以后的复习和最后的考试成绩。因此,这段时间,主要是结合教材把三大实体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全面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第二阶段:7月至8月——系统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的所有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四月份新大纲已经下来,考生应该按照新大纲对司法考试辅导书进行系统的复习,注意要对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大纲所涉及的范围内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复习,不要放过所谓的“冷点”,并划出重点,留待第三阶段复习之用。另外,复习完之后还要做一套真题,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了解自己的差距所在,为以后的复习指明方向。
第三阶段:9月至10月中旬——重点巩固阶段?
万事开头难,第三阶段复习是司考成功的关键。抓住重点复习是极其重要的,学习一定要有主有次,考|试/大学出层次来。抓住了重点,才能重点攻克。具体分析往年各个法规在考试中的比重,各个部分的分数比例,无论多难,只要分数较大,一定不要放弃。司考是放弃的艺术!放弃什么更是智慧。
在第三阶段复习中,一本绝好的辅导用书固然如虎添翼,但如何使用却是关键。泛泛而读收获不大,认真把握作者的脉络,充分吸收每本书的养分,综合浏览其他相关书籍,读透作者究竟欲阐述何种理念,进的去又出的来,结合自己的情况,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构建自己的理论树之骨干;然后快速的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强化记忆,最大程度覆盖知识点,深化理论功底,并做到举一反三。
第四阶段:8月中旬至9月上旬——拾遗补缺阶段
1.利用记忆规律
2.讲究记忆方法
3.进行心理调整
4.查缺补漏,适当做题
5.强化对新增考点的练习
如果时间充裕,应对大纲上的新增考点作强化训练。一般来讲,新增考点总是考试的重点和热点。考|试/大对新法也要花时间通读几遍,难度不高,适当记忆。当然其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更容易出题要有自己的判断,以作有差别的准备。
第五阶段:考试前一周——考前冲刺阶段
天道酬勤,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企业法律顾问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