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理实验论文(优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物理实验论文篇一
为了克服高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本文分析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
物理作为高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为学生后继学习专业课奠定了必要基础,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高等院校本科人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现有的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在固定课堂、固定时间进行课堂教学为主。
尽管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备课,然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物理学枯燥难懂,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认识不到大学物理蕴含的价值,更不能理解大学物理与后续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最终造成“教师的付出”与“学生的收获”不成比例,达不到教学效果。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创新,思维开拓,成为教师物理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大学物理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启发思维能力,获取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策略,是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兴趣和条件,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科学研究课题,根据需要主动地获取信息,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讨论乃至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目的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方式,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转化。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机械振动与波动、量子理论、近代物理等,具有大量的概念、模型、定理和定律,这些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树立唯物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作用。由于教学内容量太大与十分有限的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法难以实现最初的大学物理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熟练掌握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技巧,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对大学物理的教与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时期下,高校大学生为“95”后,他们思想独立,思维比较灵活,善于探究问题,敢于质疑,不满足于老师教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不再“迷信”所谓的标准答案。可以说,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很难适应时代变化。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学习物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科研课题或者从日常生活中凝练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产生自信和成就感,使学生在无形之中更加热爱物理、喜欢物理,从被动“要我学”到主动“我要学”转变。同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和运用物理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相比二十世纪,如今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升。一般而言,他们经历了硕士甚至是博士阶段的学习,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以江苏大学为例,近5年来,江苏大学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均有博士学历,承担了一定的科研任务和项目。也就是说,如今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是当前高校学生的迫切要求。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要求大学物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三个方面进行有效改革和不断完善。
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根据所教班级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整合教学内容,按照保持经典、加强现代、拓宽应用的原则重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压缩经典物理学的教学内容,利用与之相关的近代物理学观点将经典物理内容进行扩展和加深,实现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在实际教学中,将相对分散、无序的教学内容,通过总结、整理等再加工过程突出重难点,对章节当前的热点研究问题及时加以梳理,尽可能做到与时俱进,突出现代物理思想,重点介绍物理学原理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满足各专业需求。简言之,立足学生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讲课的内容和笔记,做到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后续课程有一定衔接,夯实各专业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基础性要求。学生逐步认识到现代高新技术多源于物理学,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例如,在材料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力学部分加入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在流体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中的热力学部分中增加传热学和流体输运过程特性值的微观机理,在光电信息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光学部分添加光度学、非线性光学、光纤通信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介绍简单、基本的物理知识和讲解习题,应引导学生把物理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关注研究热点并积极思考,注重大学物理向多学科融合发展,如与信息学、机械学、材料学等学科的交叉联系,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具体来说,教师要大量引入现代物理的研究成果,着重讲述改变人类社会生活、视野和世界观的现代物理学理论和技术,将现代物理思想穿插于各个部分,使经典物理内容现代化并与近代物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条件下,教师要尽可能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或学生专业相关的科学问题或在自己的科研课题中凝练研究性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提出科研问题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要把科学研究需要的元素融合进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发组合成员,根据需要翻查课外书籍或上网查询资料,或进行实验研究,或进行问题讨论甚至撰写报告。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热爱物理,学习物理有激情。大学物理课程考核要打破一考定成绩的做法,丰富考核方法,完善考核机制,把考核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3。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学生专业职业胜任力。创新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不仅要关注会计准则的运用,更要关注会计准则制定背后利益集团的博弈,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解不同的准则适用于不同的经济环境,打破“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局限。关注会计准则可能引发的经济后果,让学生了解“会计不仅仅是与数字数据打交道,更是与人打交道”。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务模拟教学等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课程内容和能力训练的整合。在专业教育中加入会计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培养,利用团队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与职业胜任能力。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结构的比重,注重加强与行业或企业合作,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一方面加大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与行业或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
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创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高校师生的评价与考核体系过于单一,强调知识考核、结果考核,忽视能力考核、过程考核;对于教师,关注科研能力,忽视教学水平,更加忽视实践能力。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本科会计专业人才,我们必须改革高校师生考核与评价方式,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纳入评价体系;以职业胜任能力培养为本,考核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积极对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实施改革,重视对教师进行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纳入教师职称评定。拓宽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能再以单纯的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标准,更加注重教师对教学、科研、实践与服务社会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允许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将科研和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和实践的推动器,使高校教师成长为会计专业专家。
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才竞争愈发激烈,会计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各大企业或者单位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当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仍存在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对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需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基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改变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就业需要,建立以岗位分工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缩小教学与就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企业会计专业人才,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和繁荣。
物理实验论文篇二
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说:“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止在学习事物的名目,而在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只要我们重视并加强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学生的实验能力应该能够不断提高,同时使知识结构更趋完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然而,传统教育中的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普遍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停留于浅层次要求;注重实验操作,缺少实验探究,更谈不上创新,忽略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更有甚者受考试指挥棒影响,不重视实验,学生实验走过场,实验应有的功能大打折扣;少数学生缺少机会和懒动手脑、实验能力极差,这在近几年的实验考试中也有所体现。这与时代要求相距甚远,出现了有些顶尖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薄弱”的现象。
因此,针对我校(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实际,为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本课题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2.1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范畴主要包括:认知(认识仪器、了解一般用途)、操作(正确合理使用各种仪器及基本操作)、观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正确表达)、理解(理解所有的实验步骤及原理)、分析(分析实验现象,特别是分析意料之外的现象得出结论,要有较强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还可以有哪些改进,还可以怎样实验(原理、装置、步骤)〕。
2.2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对本校物理实验教学作一些探讨和尝试,通过对物理实验目标的调整、内容的拓展、方法的更新等,能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在此过程中,总结出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2.3基本假设:(1)通过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技能训练、培养观察思维、引导探究创新、适度评价激励等措施、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可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2)现有条件(包括时间、空间、物资等)经整合能基本满足加强实验教学的基本需要。
2.4研究方法和过程:
对本校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验学习心理作调查分析。对教材中各种实验仪器、每个实验目的要求、主要功能、步骤方法进行详细研究,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及教改的发展方向,结合本课题研究,作适当的调整、拓展。设计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具体策略、措施、实施步骤、操作方法。
总结前一年实施情况,改进、完善设计方案,第二年再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筛选有质量的实验个案4个,完成课题报告。
3.1调查并对学生物理实验现状的分析
3.1.1测试问卷了解学生物理实验现状:
实验知识缺乏,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理论上认识仪器简单的应用,不会将物理仪器应用到实际中。在物理实验时,学生先知道结论,后进行实验,安排上教师演示实验在前,学生实验在后。在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教师只知道“不成功”,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对实验中再生资源没有利用。严重缺乏探究精神,多的是好奇心,且难以持久。
3.2进行实践研究
3.2.1落实物理实验的认知要求(培养观察能力与规范操作、正确表述的基本能力)
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仪器进行简单物理实验,进行严格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并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加以巩固,这为以后正确应用实验方法获取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创新打好基础。
如天平在初中物理中是一复杂而又精密仪器,上课时教师为每张桌上准备一架天平。
在介绍天平构造时先让学生对天平进行观察,然后请几个学生讲出观察结果(估计学生会有较大困难),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遵照顺序观察法,从上到下“刻度盘、指针、横梁、标尺、底座”、再观察横梁两端有“平衡螺母”、“托盘”。
在调节天平时教师必须强调并进行规范操作: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将游码移到0刻度处,3调节平衡螺母(调节时观察指针指向及两托盘的高低得出:调节平衡螺母时应“左高左调,右高右调”,直到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
学生只有达到实验所需认知和操作两方面的要求,才可以为以后在实验方面的创新作准备。
3.2.2实验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探究教学的主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规定目标和任务。
物理实验论文篇三
就近年来从事大学物理教学的体会,探讨大学物理教学中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期望对改进大学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物理论文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也是作为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它能够培养出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活跃、也能够使他们在适应科学发展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是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学好大学物理是非常的重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应用,也意识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中巨大作用,就是要加强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探讨。
1、理论课授课方法单一
在现在,最常见的授课方法有两种: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
已经有很多教师意识到将两者进行结合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无论何种方式被采取,很多教师都早已习惯了针对大纲的知识点进行逐一地讲解,甚至还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讲解习题上。
课堂枯燥无味却没有探索其它的方式来进行授课。
2、学生没有端正学习的观念
尽管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普通高校理工科各专业都要开设的,然而除了那些与物理学专业相接近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会下功夫之外,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则是为了来完成任务、应付考试而来学习大学物理,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大学物理考试。
他们由于没有学习大学物理的动力及兴趣,使得有一定难度的大学物理在他们的心里变得更加是难学,对他们来说是难上加难,所以很多学生是抱着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大学物理的学习。
在通常情况下,他们不愿意将上课讲过的课程内容进行复习,更不愿意继续探讨上课时没有弄懂的问题,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抄袭,也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在考试前也不愿意进行认真的复习备考,也没有把大学物理的学习当作自己的学习任务,甚至还有些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来对待大学物理考试。
3、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近几年,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因此很多高校在短时间内就扩充了教师队伍,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轻的教师,这就造成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教学经验也是略显不足。
另一方面,尽管教师队伍进行了较大的扩招,但师生的比例与扩招之前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下降,这就导致了高校的大学物理课程都是使用大班教学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却难以保证教学的质量。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具有现实意义、不深奥抽象、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就会保持着长久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达到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并应用知识的目的。
(1)结合生活中的经历,从生活中找到解答问题的物理知识。
对于那些没有涉及到的新知识点,同学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老师就需要采用一些办法,做到能够把物理课讲解得平常易懂。
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相关事例来引导问题,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2)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物理问题是异常抽象难懂的,对很多问题有的学生本来就不熟悉,因此求解这些抽象模型的一些物理量就会更加有很大的难度。
在这时,我们就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我们所熟知的,或者利用熟悉的相关知识来进行求解。
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3)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每个要素都按照相关教学的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进行显示,按需要同时再配合相应的声音,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及普及,再加上扩招后一些学校的教学空间容纳有限等诸多原因,多媒体教学便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很多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就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做到关爱学生,做到及时鼓励,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大学物理教学的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学物理的教学活动也要围绕学生来展开,大学物理的教学中一项宝贵的资源就是那些广大学生的思维,在意想不到中,学生就会想出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伴随着诸多新教师的加入,能够有效的解决师生比偏小的问题。
当前要做的就是去改变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太合理的不利因素。
年轻教师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他们精力旺盛,而且思维敏捷,极具有创新精神,也能够和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然而,他们在教学经验方面却有一定的不足。
为了弥补教学经验不足的缺点,一是组织任课教师定期开展相关的教学研讨活动:二是组织教师进行互相之间的听课活动。
这样老师之间不仅能够互相学习,而且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不断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
物理实验论文篇四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设置矛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将得到提高。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矛盾情境;科学态度
伽利略曾说过“一切规律都是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全国卷高考物理实验部分约占15%,充分显示了实验的重要性。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如何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各有不同,本文从矛盾情境设置方面进行剖析,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激化矛盾,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从而打破低级的平衡。此时,学生的思维看似受到阻滞,其实是在进行思考和交锋,一旦有所突破,必然达到高层次的课堂和谐境界。以下从几个例子进行剖析。
在这一探究实验中,设计让学生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以大小不同的表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的结论后,突然有一小组学生提出相反的结论,说他们用木块不同大小的表面作为接触面,结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也不同。其实这正是课前有意设置的矛盾情境,在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时,教师特意让这小组同学的长方体木块六个表面的粗糙程度不相同。教师首先肯定了这组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寻找原因,就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在教师有序引导下,同学们开始了热烈的研究和讨论,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可以有两种测量方法:实验课堂中让两大组学生用图甲方法测量,另外两大组同学用图乙方法测量,得到实验数据后用图像u-i进行处理,结果用图甲的有相同结果的小组,也有不同结果的小组;用图乙的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这给学生剧烈的矛盾冲突,此时教师再指出哪组用的新电池,哪组用的是旧电池,同时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方面对图甲、图乙进行分析,得到使用不同方法的误差分析。当然本课也可以不提供实验原理图,只提供实验仪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这样结果更是“五花八门”,然后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样设计对学生要求更高。在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能力、知识水平、学习状态,巧妙地创设不同难度层次的矛盾情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困惑、矛盾的心理,唤起他们探求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行为,使学生针对问题开展积极主动、紧张活泼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进一步有机化,从而优化物理课堂。
例如,在教学《楞次定律》时,教师可以设计对比演示实验使学生感悟楞次定律的内容。让磁体在铝管中(用两根铝管对比,一根是完好的,另一根在管壁割开一条豁口,使管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下落。演示实验时,让豁口背向学生,学生可以看到,有一铝管中的磁体下落要缓慢得多,然后再把豁口面向学生重复实验。设置的矛盾情境和问题,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后续楞次定律的学习提供了素材和心理基础。又比如,在教学《变压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表演一个魔术,小灯泡不接电源,也可以让灯泡发光。在教学变压器输入电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直流电作为输入电压,让学生观察开关闭合、断开情况,因电流较小,注意把小灯泡改成灵敏电流计。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矛盾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比较愉快的氛围下接受知识。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借助课堂演示实验把规律的形成过程、思维过程充分展示给学生,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矛盾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观察实验现象。对同一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善于全方位、广角度、多途径去分析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向着有效性的方向发展。当然物理实验教学中设置矛盾情境的情况不仅限于以上几个方面,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知识形成脉络,注重学生思维形成的渐进过程。不同的学生个体,个体体验不同,获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要多钻研教材,熟悉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富有智慧,富有个性,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郭定和.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有效教学策略讨论[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xx(9).
[2]蔡永青.矛盾情境的设置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xx(12).
[3]郝伟.让课堂在矛盾解决中更和谐[j].教学在线,20xx(9).
[4]黄皓燕.情景设置与问题意识的培养[j].物理教学,20xx(1).
[5]张粉英.尝试情境教学.推进素质教育[j].物理教学,20xx(3).
[6]朱小勇.物理课堂要加大实验教学力度[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xx(33).
物理实验论文篇五
一、正确处理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主次关系
一般来说,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有课堂导入、激发兴趣、知识验证、情景再现、学习引导等,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最后共同得到正确的物理知识,整个过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配角,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基本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明显的不足。探究实验参与的主体是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有学生的感官、思维的参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有极好的培养效果,其效果远大于演示实验。因此,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把演示实验放在配角地位,把学生探究实验放到主角位置上。
二、尽可能地把课本中图片内容改为学生体验性实验
八、九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14-15岁,他们具有好动、好奇且喜欢亲身体验的本性,把课本中图片内容改为学生体验性实验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图片展示和体验性实验对学生学习掌握、理解物理概念规律、能力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两者虽都为感性认识,但后者比前者更直接,感受也更深,记忆理解也更深刻,因而根据实验条件和学生情况,将图片内容改为学生体验性实验是学生掌握知识、加深理解、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三、改造拓展课本内的探究性实验
课本中安排的实验因受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的限制,往往都只限于“就事论事”,没把隐藏在实验中丰富的物理知识完全展现出来。如果对这些实验进行改造、拓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对知识的承启作用。如在学完滑动变阻器后,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的改变电池节数来改变电流和电压,改为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和电压,既复习巩固了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这部分知识点,又加深了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开阔了他们的思维,对后面的测小灯泡功率实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对知识面的拓展。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增加一个同样形状同样光滑的橡胶块,就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材料、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当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在蜡烛这边能否看到另一个像,这像是怎么产生的?等等,这些知识面的拓展,不仅能克服学生由于错误的生活“经验”造成对物理知识的误解,还能巩固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初中生最不喜欢重复老师做过的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日常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将这些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改为不常见的类似的实验,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物理课教学的趣味性。
四、加大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树立科学的研究态度
实验设计是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最综合、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既有利于他们运用知识,又有利于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实验设计可分为实验理论验证设计和应用产品设计两大类:1.实验理论验证设计,指的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现有的条件(器材)设计一套科学的实验方案,采用控制变量、等量替代等科学方法对自己的猜想、疑问进行验证与推翻,实现自我答疑,在不断的设计、完善、推翻过程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螺旋式升华。只要教师有足够的准备,完全可以大胆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课本中的每个实验,学生的能力就在设计中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2.应用产品设计,指的是学生通过设计,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活生产的工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学完电磁铁后,可让他们设计一个自动控制电路。许多学生都完成了任务,设计出自动报警装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防盗报警装置等等,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应大胆创新,积极改革,把能力培养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邢耀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刍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01)
[2]周建峰.通过物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j].物理教师.20xx(04)
物理实验论文篇六
一、初二学生物理和心理特征
初二学生大多处于十四岁左右,正值青春期,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于生理上变化,也开始导致了学生心理上也产生着巨大变化。这一时期,学生对任何求知事物都具有旺盛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好学好问并富有幻想,但是他们高昂学习热情往往是短暂,对任何事情都只是“三分钟热情”,缺乏毅力。而且现在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过分溺爱,致使学生面对困难,面对失败,面对冷落时,极易“崩溃”。耐挫性较差,当然他们也有许多优点,比如个性张扬,有自己个人见解,创新和拼博精神较强,充满活力。这些正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精神元素。
二、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特点
“物理乃万物之理”,这些道理有深有浅,而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历经数次教育改革,特别是现在如火如荼开展新课程改革,使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难度一降再降,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是一门以观察与探究实验为基础、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为主旨,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为目标学科。物理研究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初二物理经过教育专家认真编排后,从科学之旅讲起,从人们生活中最简单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导入,再进一步讲解近现代功勋卓著电和磁,九年级再讲解力学和现代物理常识,这样精心编排使初二学生对物理认知,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事物开始学习,完全符合学生由易到难认知规律。在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中有许多智趣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使学生建立学习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创新科学宏伟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三、物理教师切实做好观念转变,认真履行主导作用
农村物理教师要认真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不要加重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难度,认真全面做好学生减负工作,但是我们农村物理教师应当把初二学生减小包袱,要自觉自愿背到自己肩上,通过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博览最新物理科技动态,增长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做到“学生减负,老师增富”。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新课程标准,农村物理教师充分发挥物理科实验丰富和贴进生活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我们广大农村物理教师积极转变教师职能,做好主导工作,做好服务工作,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降反升。“有趣学就是玩,有益玩就是学”。针对初二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特点。我就多年来物理教学中体会及做法简单讲解一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开发智趣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玩中学,学中乐”一直是我们教育改革追求目标。开学伊始初二第一节课物理教师通过演示几个有趣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兴趣,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极其重要地位,丁肇中曾说:“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在实验中产生。”一个好物理演示实验可使学生终身不忘。
(二)把握课堂提问方法
“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教学是不易成功。”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新课程,自身年龄较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是三分钟热度。提问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是我们初二物理老师应该注意一个重要方面。
1.从生活中点滴进行提问
在讲解声音产生时,可以让全班同学用一只手轻轻摸在自己声带附近,然后让学生朗诵一首小诗。学生朗诵完后,进行提问:“同学们朗诵得真好,那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吗?”(学生回答什么都有)然后先不要给出正确答案接着提问:“我想知道你们放在脖子上手有什么感觉?”通过学生平时发生在身边但又没注意波浪层层深入提出问题,让初二学生深切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同时,还让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基本方法,使学生自己去探索物理知识,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
2.从有趣事物中进行提问
例如在学习压强时候,老师可以提问:表演气功大师,为什么在胸前放一块石板后,再用铁锤敲打?或躺在布满铁钉木板上睡觉,这时可让学生想,若是一根铁钉,这位大师他还敢睡在上面吗?……。这些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思维及进带入活跃状态,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
(三)对学生学习科学评价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初二学生科学评价尤为重要,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这一新学科,由于生理和心理特征影响,他们对物理有着强烈求知欲和兴趣。他们会有许许多多老师认为奇怪荒诞想法,甚至是错误观点。我们物理教师对初二学生评价时应多用赏识眼光看待他们,诚恳话语引导他们,在批改作业时常加入激励字词,不要挫伤他们学习物理积极性,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物理信心。对于他们错误观点我们也要加以循循善诱,切不可一毙了之,更不可不了了之,对于一些较复杂问题可以用简练语言进行讲解。物理是一门严谨科学,不可任意胡为,从开始就要让学生求知真理,避免以后学生死钻牛角尖,延误了学生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
物理是一门智趣横生科学,它充满了智慧和乐趣,让我们充分感觉物理和生活中乐趣吧;物理是一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或缺科学,没有物理学发展,今天世界就不会如此丰富多彩;物理是一门极富人生哲理科学,学好物理有利于学生建立唯物论观点,破除封建迷信活动,树立科学世界观。让学生成为农村学科学、除迷信、用科学、促生产生力军,这对农村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这对提高我国农村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我们广大农村物理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一定要紧紧抓住初二学生心,使他们爱物理、学物理、用物理,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增砖添瓦。他们是未来、是希望,抓住他们就是抓住未来,抓住希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物理实验论文篇七
面临新课程改革,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演示实验也应该积极地进行改革,让实验教学更大限度辅助物理课堂教学。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演示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举措。因此,改革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物理 实验演示 改革创新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科学素质,如何改革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是当今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就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不仅从学生实验发展到演示实验,而且已从简单的背诵实验知识转向考查对实验思想、原理、方法的理解上,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许多物理教师只重视理论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少学校教学经费不足,仪器设备陈旧简陋,地方狭小拥挤,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对于大纲规定的实验,不仅开出率低,而且演示实验的作用和地位还在低水平徘徊,使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低。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应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演示实验教学,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设计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实验能力,它的主要过程为:提出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操作,对实验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等方面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是否有关,由于学生已学会了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可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并设计出实验装置:首先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测出石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浮力的大小,然后再让石块逐渐往下深入,看浮力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实验而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在水中的深度无关的结论。通过对可行性实验方案的讨论设计,使学生走出了思维的陈旧性,增强了创新意识。
2.把实验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操作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实验器材来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安装各种复杂的实验装置进行各种物理实验操作,并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做好实验记录,做好实验结果的总结以及应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都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他们具备必要的科学思想素质,有能力运用实验的手段去研究物理问题。比如实验要求学生会用钟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同时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这个实验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和填写实验报告。通过这个实验,学生除了学会正确使用钟表和刻度尺,学会自己调节和改进实验装置的操作技能之外,还学会了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们还可以自行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演示
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每两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的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写出楞次定律。
4.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多媒体可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例如,对于“lc电磁振荡电路”的振荡过程分析,笔者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动画功能,展现了随着电容充放电的进行,lc回路中电场能和磁场能之间的周期性变化,振荡电路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的全过程,安全逼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求知欲高度旺盛的状态。
总之,物理课堂演示实验要与学生的分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训练,搞好实验创新教学,把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推向一个新的平台。
物理实验论文篇八
浏阳市洞阳中学邓玉秧
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在科学探究中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一.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学习者自己的活动,把这一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万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应当努力通过动手做的实践活动,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1.要开拓实验的范围。众所周知,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而这些演示实验习惯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看,学生通常没有动手的机会。由此导致学生动手机会显著偏少,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因而我们有必要相方设法将尝示实验扩展到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如:将一引起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共同实验,创造条件将一引起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或者将一些演示实验在课堂正常安排的情况下,改为课外实验或家庭实验。
2.增加实验时间:将主要在课上实验的时间向课外延伸。由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形式上可灵活多样,并照顾到学生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中安排的小制作、小实验,让学生课下去做,然后同学间进行殿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气氛中积极自由动手,动脑。二.注重思考。
由于物理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因而必须通过有效的刺激,去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物理实验对被动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者来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味性,加上物理实验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新颖、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吸引和诱导学生在进行认真观察、操作的同时,积极去“深省”和“回味”。但学生实验中有一大部分是测量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中会懒于思考或不求甚解,满足于简单机械操作的倾向,需要教师在增强实验过程的启发方面动脑筋。三.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疑,造就强烈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促进手脑结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要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猜想,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牛顿正是根据苹果落地现象猜想到,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预测和猜想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再用实验去验证,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四.注重实验教学的主动性。
实验过程要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引出实验步骤,独立选择实验器材,独立进行操作实验,独立设计记录表格,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尤其是能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能问题之处提出有些新意或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实验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修正,脑的活动不断纠正着手的失误,手的操作同时也不断修正脑的错误,手脑结合,相得益彰。因而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手脑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实验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适应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物理实验论文篇九
摘 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要有效地开展物理实验探究活动,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适当的实验探究情景,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
关键词:实验探究;情景;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因此,学习是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过程。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所以物理实验教学情景的创设是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著名心理学家布朗在《情景认知和学习文化》一文中提出了情景认知的观点,他认为知识是具有情景的,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与合作产生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景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知识需要,从而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容易产生解答问题的内在需要,形成探究的兴趣,对情景的结果形成积极的探究欲望。
物理新课程也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并大力倡导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对于农村学校,学生基础知识储备少、发散思维能力不足,学生普遍感觉实验探究很难,往往难以找到“探究点”,不知从何探究、探究什么、如何探究。但学生对物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实验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对身边的生活现象和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物理学科前沿内容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要具体落实物理实验教学目标,有效地开展物理实验探究教学,首要的环节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实验探究情景: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是物理新课程理念之一,落实到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就要求设置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物理知识,解决真实生活情景中的物理问题。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探究水的沸腾这一节课中,首先让学生讨论煲汤时汤沸腾后是继续大火煲好还是改为小火煲好?没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最为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引发了学生的热烈争论,产生了强烈的探究问题的欲望。接下来学生分成了“大火煲好”和“小火煲好”的两组对“水的沸腾”进行了探究,“小火煲好”小组的孩子还探讨了如何改变酒精灯火焰的大小,最后通过探究结果发现水沸腾后无论大火还是小火,水的温度都是保持不变的,综合分析后得出从节约能源的角度看,汤沸腾后小火煲汤好的结论。
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个个热情高涨,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其中进行自主建构。通过捕捉生活素材,把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作为孩子进行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有效载体,不仅能促使师生们围绕此情景展开热烈的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还能帮助孩子获得对实验探究的积极体验与感受。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以趣味小实验创设实验探究情景,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了一个“举起可乐瓶”的小活动,一位力气小的女生能轻而易举地举高一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偷偷在可乐瓶外表面涂上洗洁精后,再请一位力气大的男生,结果他使出全身力气也没有把可乐瓶举起来。正如麦克斯韦所说:“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器材越简单,学生就越熟悉,就越想彻底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通过这个对比实验,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一下被调动起来,这时再进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
通过实验中产生的各种现象来作为情景,更深入地来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这种现象,可使实验探究分为一层一层的研究,最终解决问题。
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果按教材一节课完成这个探究活动,我发现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根本不会选择合适的透镜,这样不仅时间不够,学生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不利于全班科学探究的课堂教学。于是整合教材的内容后,我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整合在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分成三个相互关联的实验探究进行教学。(1)结合第一节《透镜》,探究如何选择凸透镜并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掌握了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了解了凸透镜的凸起程度与焦距的关系;(2)结合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根据光具座(0—90cm)来选择合适的透镜,并在光具座上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性质。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观察了凸透镜成像的性质,顺利地得出凸透镜可成“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放大”三种像,并提出有个位置没有像。(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了前面两个探究活动的铺垫,大多数学生可以顺利的投入到成像规律的探究,在实验、讨论,交流中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自行解决了没有像的位置是焦点这一问题。
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主动参与程度大大提高。
物理教育给学生以知识,物理学史教育则给学生以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新课改的任务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利用物理学史创设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人文精神。
例如,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原来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先简单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过程,然后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学中我发现,虽然学生进行了实验探究,但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仍然是停留在表面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改进了课堂教学,先围绕“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方式,提出“为何牛顿第一定律被冠以牛顿的名字,而不是伽利略或笛卡儿?”这一论题,让学生阅读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的研究过程。阅读材料向学生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渗透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现在看来虽然是错误的,但当时也有它的合理性,说明已有的经验和背景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认识力和运动起了重要作用。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共同比较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的研 究,学生得出了伽利略和笛卡儿只是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而牛顿却揭示出了力和运动的本质关系。在充分展现“牛顿第一定律”在物理学的地位和价值中结束后,学生再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原来一节课都“探究”不出个所以然的内容,学生十几分钟就完成了,而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节课教师与学生先以阅读物理学史,再以分析和辩论等间接学习知识的形式来共同探寻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科学概念、规律的产生、构建方式,但它通过模拟知识的产生过程,创设了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思维方式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热情。
物理实验探究情景的创设可以运用多种的形式和手段来呈现,如基础物理实验、物理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热点、仪器实物、图片、线图、模型、影像资料和互联网等形式;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电脑及多媒体技术等手段。然而,在创设物理实验探究情景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考虑如何有效地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设计采用何种形式和手段来创设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实验探究情景,引起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热情。
[2]吴景霞 《优秀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 20xx年
物理实验论文篇十
本文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主要从教育观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看法。
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存在着一些弊端,使得大学物理实验无法达到其应发挥的作用,无法适应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展、知识的飞速扩充,学生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对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变化调整势在必行。
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门涉及领域广阔、时代性、社会性十分强的课程,它时刻面对着新时代、新科技的挑战。我们在对于大学物理实验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教材上,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他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实验,所以物理实验课程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物理实验为此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它有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有助于教师的提高。我们应在教育改革思路和实践上有重大突破。传统的物理实验教材与物理知识的发展之间的脱节,传统的课堂授课的局限,实验仪器的程式化,这样都很难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大学物理实验是作为理论课程的一种延伸,学生只能按照理论课的知道机械的刻板的完成实验,这样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本充满乐趣的实践性课程变得很枯燥乏味。大学物理实验应该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独立课程,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也不能仅仅限于普通物理的范围内,当前科技发展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的加入会使得基础实验又赋予了新内容,提升了实验档次。除了学生必须的基础性验证实验外,我们还要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开辟一种分层次实验教学的模式。其中研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要真正的开设起来,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确定实验参数、拟订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完善实验结果,然后撰写实验报告。另外,研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还可以通过教师开设的科研课题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搞科研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研究的思维和科学创新精神。在学校开设物理实验课的同时,还可以并行开设一些“物理实验系列讲座”,讲述各领域的背景、思想、方法、现代技术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应用,提高物理实验课的层次和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首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往往是老师把实验仪器调整好,在学生做实验前详细的讲解,甚至做出实验演示。学生只要被动地按照老师演示的步骤机械的重复实验操作,就能成功的测到数据,完成实验。学生在思想上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够重视,每次实验操作都是按部就班的应付了事。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包含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4个阶段。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过程,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按照这种规律进行实验。
例如:实验的引入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物理史实、物理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适当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死板的采用教材上的事例引入,对于学生来说,这已早没有了新鲜感,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积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要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面和很强的科学实践能力,将枯燥的知识联系实际,形象化。另外,在不同类型的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根据实验课的特点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以免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在指导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当贯穿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教育,而不是简单的解决学生当前的困难,而要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应用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独立排除故障。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分为三部分:预习成绩+操作成绩+报告成绩。其中预习成绩我们一般是针对学生写的预习报告的情况打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仅是将教材上的内容大抄一番,并没有对实验进行必要的预习,仅仅想通过课堂上的提问检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进一步完善物理实验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正确的教学评价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它对教师的教学历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导向作用。对于不同的实验类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关键看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否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科学创新精神。传统的实验报告是千篇一律的格式,学生往往按照教师的要求计算结果并进行一定的分析,实验结论和小结也仅仅是将教材中的内容重新复述一遍,这样不利于学生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对于研究开放性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式的实验报告,自己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写出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能够客观公正的进行教学评价,才能使物理实验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成为一个较好的平台,成为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环境。
[1]许森东。冯元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大学物理实验,2006,19(4):77~79.
[2]张宝林,朱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1999,9(5):15~16.
[3]杨建宋。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5(3):196~197.
[4]黄曙光。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90(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