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知识 心得体会文学(通用2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学常识知识篇一
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现象、传达人类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而“心得体会文学”则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文学流派。翻开一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留意到作者的笔下不仅仅是人物和情节的刻画,还大量地注重对一些情感的抒发和对一些思想的反思。正是在这些情感和思想的反映间,感受到作者人性的光辉,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在我的理解中,“心得体会文学”是一种通过深度的感性化和思维化来表达作者对世界直觉和认知的掌握。
段落2:心得体会文学带来的感性启迪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不少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譬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作者把胡适、陈独秀、蔡元培等当时的知识分子都列为疯子,抨击他们曾经的诗句和文章是人类文化发展之耻。鲁迅的这个想法引发了我对“什么是百年文化”、“文化与个性的关系”等问题的深思,开阔了我的文化视野,并增强了我对文化进步和自我认知的理解。
段落3:心得体会文学带来的思维启迪
心得体会文学还带来了很多思想上的启迪。对于一些大问题,如生死、真相、配偶选择等,心得体会文学通过对人物角色的刻画和情节的表现,让我们在阅读中得以对光阴的流逝、人的本性、道德约束做出深入的思考。《哈利·波特》系列、《黑天鹅》、《西游记》等书籍同样其中的代表作。它们给我们呈现的是一种智慧和博大的人生和世界观,此时不仅能够激发读者的思维力,而且能够慢慢地刺激他的灵魂,并成为塑造人生观念的重要因素。
段落4:心得体会文学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相干性
心得体会文学还具有现实社会意义。通过文本中大量展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一些隐含的社会道德问题。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社会阶层和权力机构的反思,由多宽应有尽万径人,由彼这中来相得益。正是因为心得体会文学的这种特点,它往往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够唤醒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并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改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段落5:结论
总之,心得体会文学是一种富有深刻感性和思想性的文学类型。在阅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思考。通过它,我们能够认知自我,审视人生,探究世界万物。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和人类文明进步上,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现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学常识知识篇二
人文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和人类思维活动的学科之一。在学习人文学的历程中,我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思想,也获得了一些深刻的体会。人文学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发展变迁,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和守望人类的共同精神和文化遗产。
首先,学习人文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学习人文学的课程,我研究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历史、社会和艺术。我发现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们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每一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都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从而我明白了人类的多样性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应该被尊重和保护,而不是排斥和歧视。
其次,学习人文学也教会了我人类文化的变迁与发展。通过学习历史和人文学的研究方法,我了解到人类文化是在持续变化中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独特的文化特点和思潮。人们的观念、价值观和艺术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了解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为我更好地定位和规划自己的未来提供了参考。
再次,学习人文学让我感受到人类共同的精神和文化遗产。人文学的研究使我了解到人类有着许多共同的情感和思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类的基本需求和追求都是相似的。人们对美、真、善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意义,这些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我们也共享着一些特定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比如世界上各地的文化遗址和文物,这些都是连接人类的纽带,让我们感受到地域和民族的共同性和交流。
另外,学习人文学也提醒我要珍惜和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人文学的研究使我认识到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址、文物和传统正在逐渐消失。现代化的冲击和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追求,使许多传统文化不再被重视和传承。这对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和共同的精神是一种遗憾。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保护自己的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共存。
最后,学习人文学使我更加热爱人类,也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文学的研究让我体会到人类思想和文化的丰富性和美好。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扩大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加开放宽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通过学习人文学,我深深地明白了这一点,也更加努力地去与他人交流和对话,为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总之,学习人文学让我受益匪浅。通过研究人类的文化和思想,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变迁,以及人类共同的精神和文化遗产。这些知识和体会使我更加热爱人类,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珍贵的文化遗产。我相信,在人文学的引导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和谐地生活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
文学常识知识篇三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人生哲理等,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思考和启示。在我多年的阅读经历中,我有幸拜读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从中获得了非常多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文学书心得体会的总结和思考。
首先,文学作品能够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常常会被其中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所吸引。通过作者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我仿佛置身于书中的世界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和情感。这种沉浸式的阅读经历不仅仅是条文本的知识,更是对读者的一种启发,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文学作品能够让人体验他人的人生和情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以亲身经历所有的故事和经历。但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与文学人物共鸣,体验他们的欢笑和泪水,分享他们的人生和爱情。通过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起经历危险、挫折和成长,我们在阅读中能够体验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和感悟。这种阅读体验增加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让我更加宽容和包容。
再次,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自己和思考人生意义的机会。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反思和思考。在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时,我常常会被其中的深刻哲理和思想所触动。通过与作者一起思考人生的意义、道德的选择和情感的处理,我不断地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这种思考的过程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需求和追求,从而更好地生活和成长。
此外,文学作品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发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情感,有喜有忧,有愤怒有失落。而阅读文学作品,能够让我将这些情感凝聚和发泄出来。在阅读人物的喜怒哀乐、挫折和成功中,我能够找到自己与之相似的情感,从而感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这种情感的共鸣和寄托,能够让我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让我的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
最后,文学作品让我与文化传统和历史相连接。文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记录。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我能够了解到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文学作品中流淌着世代的血液和智慧,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这种连接和了解,让我有机会与过去和未来对话,不断地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总而言之,文学书阅读给予了我很多心得与体会。它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体验了他人的人生和情感,启发了我对自我的思考和反思,提供了情感的寄托和发泄,让我与文化传统和历史相连接。文学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通过这扇窗口,我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和心灵的无限可能。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保持对文学书的热爱和阅读,在阅读中找到更多的机会和启迪,从而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和有智慧的人。
文学常识知识篇四
哭泣是弱者的表示。而强者则善听人哭泣。
有友人死了父亲,觉得非常悲痛,然而哭不出。在父亲的灵前,看亲族皆放声大哭,于是觉得为人子的自己,也非一哭不可,然而偏哭不出。
越哭不出,越觉责任重大,应该哭;终于欲仿效别人哭声,进而欣赏别人的哭声,忘掉了自己的悲痛。
但这也许是那友人不甘随俗,而为同声一哭;也许在潜意识里,觉得对死人哭诉,根本无用;悲痛只有自知,大可不必向死人“示威”之故。
然而,中国民族,是个好哭的民族。妻死其夫则哭之:抑扬顿挫,务使音韵悠然。母死其子则哭之:长短合度,务使听者神往。但男子则大都嚎啕或暗泣。此风使然,千百年而未或更改。
一至今日,则有所谓跪哭团,哭谏团之事。
三四年前,我在武汉教书,教员欠薪,积七八月不发分文,于是有跪哭团之组织,而教育当局,为妻儿生命请命。我看这办法,不是路道:我既不能像我友人,在死骸边欣赏别人哭泣,我又无铁铸膝盖,匍匐于衙门之下,长跪于高堂之前。于是只好溜之大吉。现在,我又看到报上有哭谏团组织。
较之跪哭团,固然无劳膝盖,但也颇费唇舌。然而有效与否尚未可必。
我以为与其哭而谏,不如恨而立。国事绝非私人玩艺,哭谏又何能动于人。国事本为自己之事,只有自己起来,负担一部责任,才是办法。故善哭泣者,必为惰性甚重者,乃将生者之责任托付死人之流也。
更多现代文学作品请点击链接!
文学常识知识篇五
文学周是每年一度的重要活动,为青少年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文学才华和交流心得的平台。今年的文学周活动在我校顺利举办,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段:青年作家的魅力
本次文学周邀请到了一些青年作家做讲座,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了这些有才华的文学人士。他们用扣人心弦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让我们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里。在讲座中,他们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写作经验和见解,这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写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这些青年作家不仅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心灵的导师。
第二段:作文比赛的收获
文学周的一大亮点就是作文比赛。在全校范围内的比拼中,我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我参加了中学组的作文比赛,虽然紧张了一些,但是我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这个比赛让我更加热爱写作,并得到了一些肯定和鼓励。同时,通过与其他参赛者的交流和互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学习到了很多新的观点和写作技巧。这次作文比赛是我写作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写作的信心。
第三段:文学之行的启迪
除了作文比赛,文学周还组织了一些文学之行,让我们走进文学的殿堂,感受文学的魅力。我们参观了一些作家故居和文学展览馆,了解了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过程,这让我对文学的历史和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一些文学沙龙和读书分享会也给我们提供了与其他书迷们交流的机会,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学知识,还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文学之行激发了我更大的写作热情,并让我明白了写作需要勤奋和坚持,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第四段:与作家的座谈交流
在文学周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一个与作家座谈交流的活动。这位作家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在座谈会上,他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作思路和写作心得,鼓励我们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他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写作技巧和经验,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座谈交流,我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更加坚信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第五段:心灵的滋养
参加文学周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写作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每一个作家的作品都是心灵的宝藏,通过阅读和写作,我不仅与作家们进行了精神上的交流,还通过书中的世界丰富了自己的心灵。文学周不仅是一次文学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盛宴,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让我们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今年的文学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与青年作家的接触、作文比赛的参与、文学之行的启迪、与作家的座谈交流以及心灵的滋养,我更加热爱写作,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学习和努力,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
文学常识知识篇六
文学是人类灵魂的表达,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在本校举办的一场文学月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通过一系列精彩的讲座、读书会和写作比赛,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对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这个文学的海洋中,我感受到了人文关怀,体会到了言语的艺术,同时也真正体验到了心灵的共鸣。
首先,在文学月的活动中,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人文关怀。通过一场名为“通过文学传递温暖”的讲座,我了解到文学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还具有关怀、慰藉和启迪的作用。讲座上,讲者讲到了一位身患重病的作家通过写作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同时也通过作品传递出温暖和关怀,给予了病友们巨大的力量。这让我深深地感动,也让我明白到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艺术的表达,更在于关怀的传递。
其次,在读书会的活动中,我领略到了言语的艺术。在一次读诗的活动中,我和其他同学们一起聆听了一位诗人的作品分享。他用简短的字句、优美的词藻,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索和感受,以一种特殊而独立的形式展现出来。每一句诗句都让人陶醉,每一个字字都充满了感悟和智慧。通过这次读诗会,我意识到了文字的魔力,它可以通过精妙的表达激发读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思考,进而改变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此外,在写作比赛中,我真切地体验到了心灵的共鸣。在这次比赛中,我写了一篇以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讲述了我和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我讲述了母亲无私的付出、默默的守护和深情的关怀,并通过文字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敬爱。当我朗读这篇作品时,感受到了全场观众的动容,他们用掌声和眼神和我一起沉浸在这个久远的故事之中。在那一刻,我感到自己不再孤独,我的心灵与他人产生了共鸣,我明白了文学的力量是无穷的。
最后,这个文学月的活动也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与其他热爱文学的同学们交流和互动。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了解到每个人心中对文学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有的同学认为文学是一种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有的同学则对文学充满了浪漫和梦想。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思考让我认识到文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它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心灵的呼唤。
总而言之,在这个文学月的活动中,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寄托。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人文关怀,领略到了言语的艺术,以及体验到了心灵的共鸣。我相信,文学会一直陪伴着我们,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暖和智慧。
文学常识知识篇七
上周,我学校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学周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和互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在这一周的活动中,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谈谈我对文学周的心得体会。
首先,文学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小就经常接触文学作品,而文学周就是一个让我们将自己的文学素养展现出来的机会。在这一周,学校组织了各种比赛和演讲赛,有诗歌朗诵、故事讲述、写作比赛等,让各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展示。我参加了故事讲述比赛,就是希望通过自己讲述的故事,将人们带入其中,让他们感受到故事的情绪和韵味。在比赛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老师的指导,我不断改进自己的表达方式,在讲述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节奏和情感的把握。在听众们听完我的故事后,他们都给予了我热烈的掌声和鼓励,这让我对自己的表达能力更加有信心。
其次,文学周加深了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的兴趣。在这一周的活动中,我们不仅参与了比赛和演讲,还有许多文学座谈和课堂探讨。这让我有机会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个作品中的细节和含义,并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在参加一场有关“名著阅读”的座谈时,我们对各自喜欢的书籍进行了分享,互相推荐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听完同学们的分享后,我决定尝试一些新的文学作品,比如古代名著《红楼梦》和当代作家的小说。我发现这些作品不仅情节引人入胜,而且深刻探讨了人性、社会问题等深层次的东西,这激发了我进一步研究和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文学周还为我们提供了与作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在文学周期间,我们邀请了几位著名作家来学校进行座谈和互动。我特别记得一次与一位作家的面对面交流。在座谈会上,我向他提问了一个关于他创作理念的问题。他耐心地听完了我的问题,并深入地解答和回应了我的疑问。这次互动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作家对于文学的热情和对读者的关怀。作家们的回答也让我对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和深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次交流让我认识到,作家们用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感悟,他们的作品是对人性和社会的反思和揭示,这大大增加了我对文学的敬畏之情。
最后,文学周让我明白到文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关于人性与生活的道路。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和哲学思考,让我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了情感的共鸣和启迪。在这一周的活动中,我读到了几篇真挚动人的散文和诗歌,这些作品用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可贵和生命的智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开展自己的文学创作,通过文字和思考传递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总而言之,这一周的文学周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学的重要性和内涵。通过参加各种比赛、互动和座谈,我增强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才艺,并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阅读的兴趣。与作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让我感受到了作家们对文学的热情和对读者的关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写作和阅读方面的追求和热情。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文学将为我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和感悟。
文学常识知识篇八
《谄媚的奢华》
谄媚的奢华
------电影《红高粱》的后殖民主义色彩
关键词:《红高粱》 张艺谋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以及有关种族和文化帝国主义的问题。爱德华· 赛义德在《 东方主义》 一书中认为:在西方学人的视界中,“东方”被憧憬为一个从远古以来就洋溢着异国情调与传奇色彩的浪漫国度,而且这种憧憬是一种文化猎奇。虽然我们中国并没有真正地沦落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可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却遭受着殖民化的统治。
《谄媚的奢华》
射的落后文明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但是相应地迎合了西方东方主义者的欣赏品味。可是在这其中也暗含着许多实际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一、“伪民俗”迎合了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
在小说《红高粱》中,作家莫言所描写的是在山东高密的事情,张艺谋导演有意的将这故事背景挪用到了陕北的高原之上。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所承载的中华文化,才是最原始的的最富有激情的,也是最能够满足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猎奇心理的。可是《 红高粱》 这部影片对民俗文化的阐述却带有很强的虚构性,即“伪民俗”性。
首先,在故事的层面上将故事的发生地移植到陕北那是合情合理的,但从史实的角度出发,这未免就太牵强了。影片将地点改在了边远的宁夏地区而不是原作中的高密东北乡。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因为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并没有深入到边远的宁夏一带。这就给人一种错觉,会让东方主义者认为当年的中国非常弱小,连偏僻的内陆深处都受到了日本的侵略和蹂踊。
其次,影片中我奶奶要嫁过去的十八里坡是除了烧酒作坊一家人外荒无人烟的地方。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村庄是如此荒凉、人丁稀少的。
《谄媚的奢华》
最后,烧酒作坊的人崇拜酒神。但是,我爷爷的恶作剧朝高粱酒里撒了一炮尿,竟然酿成了喷香的好酒一一十八里红。如此多的“伪民俗”客观上无形地迎合了西方世界的观众,为他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的东方国度,从而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引发了他们对东方中国“神秘”的幻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不了解我们中国文化的西方人来说,无疑是在给我们中国,中国认得脸上抹黑,可是对于张艺谋来说,通过这样做他成功了。
二、愚昧和落后引发了西方观众的后殖民情绪
影片刻意在视觉上营构了流动的画面,以最大的信息量来表现东方大陆传统文化的原始荒蛮与愚昧落后,供西方读者猎奇。在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开始前后的那段日子里,并没有影片所展示的那般的丑陋不堪。张艺谋有意的将这段传奇刻画成如此直露的对于金钱,物质等的追求实在是有那么点差强人意。
首先,在我奶奶上花轿前后,画外音里的那段“坐轿不能哭,哭轿吐轿没有好报,盖头不能掀,盖头一掀必生事端。”这些语言信息无非在向我们传达新娘必须在轿子里也规规矩矩,哭和吐等任何动作都是伤风败俗的,新娘没有一丁点的自由,花轿也是一种束缚而不是让人欢喜的地方。
《谄媚的奢华》
是个麻风病。对于这桩婚姻,曾祖父自个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的 女儿高攀了。但她仍然处在父权制和夫权制的夹缝中,她只好把自己屈服给了余占熬。这样的情节塑造使得西方猎奇者认为,中国的妇女丧失了主体地位而沦为工具性客体,丧失了自己的声音和言语权力,仅仅缩为一个空洞的能指而成为夫权主义的反证;她们不仅受到压迫而且通过在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养成的精神驯服来支持对她们自己的压迫即她们已经心甘情愿地适应了男性的压迫。
再次,影片多次向观众展示了我奶奶的金莲小脚的诱惑魅力,也就是展示了中国妇女在身体上所受到的夫权社会的残害。拦路抢劫者掀开轿子的帘子时,注意到的是我奶奶的那双小脚,而不是她那美貌的容颜。我爷爷和我奶奶第一次的肉体接触就是我爷爷对我奶奶伸出轿子外面的金链小脚的抚摸和凝视。缠足似乎还有另一个目的。这种刻意把女性角色塑造成被动客体,营造为男性观赏愉悦对象的做法,使得西方人用新奇和带有偏见的眼光来看待东方,对待东方女性群体。
三、对情欲的大肆捕捉强化了西方观众的后殖民情结
在影片中张艺谋刻意的策划了几处具有商业元素的情色场面,虽然并没有直接的描写两性之间的苟合,但是在在那种大写意的视觉元素下,加上电影蒙太奇剪辑的视觉补偿,在看完这样的段落之后,自然的会在我们的意象里产生这样的错觉。这样的视觉营造,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西方人对于东方女性的视觉上的欣赏。
在迎亲的队伍里,我奶奶的三寸金莲的小脚,对于作为轿把式的 《文学评论》
《谄媚的奢华》
我爷爷的迷惑,甚至是对拦路抢劫的假“神枪三炮”的迷惑,这些稍微的流露着“色”,甚至是“性”的暗示,给西方观众传达了东方人含蓄的两性观念。在西方人的好奇心理的后殖民情绪中,似乎也是对于近日的老外对华人女性侵犯的始作俑者。
在我奶奶回娘家的时候,我爷爷将我奶奶捉到高粱地里并踏出了在一些影评人眼里的女性“生殖器”的造型,这无疑是对西方人的猎奇心理的苟合。在中国的历史上,的确存在着生殖崇拜。在那个人口就是生产力的年代,只有人口多了才是强大了,所以会更多的重视女性,重视生殖。可是在这里的生殖崇拜,似乎有点不合乎情理。虽然我们面对的是比我们强大的敌人,可是这样的背景对生殖崇拜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的联系。再者说来,这种穿越式的理念构架,除了满足西方人的欲望之外,尚不若实实在在的好。
总之,这部影片刻意营构了本土传统文化的愚昧和落后以取悦西方大众,使得西方观众对东方、东方文化以及东方人更感到好奇,满足了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
参考文献
【 2 】罗钢,刘象愚《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 北京:中国社会科 《文学评论》
《谄媚的奢华》
学出版社,19990 【 3 】张京媛《 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文学常识知识篇九
摘要:文学的本质是形象。因为第一,文学语言的特性是它的构象性,本身并不是自足的,而是指向外部世界,目的在塑造形象,表现生活的感性形态,因此语言不能成为文学的本质。第二,文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存在形式都是形象。认为文学的本质是形象,可能遇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反驳。一是认为形象没有普遍性,一是认为形象没有特殊性。但认真分析,这两种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近些年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理论界不大谈文学的本质问题,有的学者干脆回避或否认文学的本质问题,然而本质问题却依然存在。文学理论不是杂多观点的偶然堆积,而是系列观念的有机组合。在这种组合中,总有几块基石存在,整个理论体系便建立在这些基石之上。文学本质便是这样的基石之一。对文学本质的不同看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理论的基本走向,而且决定着文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日益模糊、混乱的今天,重新探讨文学的本质问题,不能说是没有意义的。
一
讨论文学的本质,首先有一个讨论的角度和出发点的问题。因为文学是复杂的,任何复杂的事物其本质也不会是单一的。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得出的结论也肯定不会一样。国内一般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文学的本质,从而得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审美的意识形态的结论。这种学说着眼的主要是从人类的整个活动中将文学区分出来,进行的是一种形而上的探讨,未能深入到作品之中。而文学作品乃至整个文学活动作为一个具体、复杂、系统的整体,对其本质的探讨不能仅仅着眼于整个的人类活动,满足于将它与人类的其他活动区分开来,更应着眼于其本身,从中探索出更为符合其本性的结论。由此可见,意识形态说虽然正确,但也不是没有局限,它透视了文学本质的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其他的方面,而且就文学本身来看,有些甚至是更重要的方面。
笔者以为,探讨文学本质的最重要的角度与出发点,应当是也只能是文学作品。这不仅是因为在文学四要素中,作品处于核心的地位,也是因为作品是文学的思想、形式、功能等唯一的具有物化形式的载体,还因为在供我们研究的文学材料中,作品是最为可靠、最为准确、最为长久、也最便于操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文学的本质,归根到底是由文学作品的本质决定的。因此从作品切入,是把握文学本质的最好的途径。
二
从作品的角度出发,文学有两大要素,一是它所表现的生活,一是它用来表现这种生活的语言。在我们看来,表现在作品中的生活就是形象,因为形象不是别的,就是形式化了的生活,即是经过作家主体的把握、转换,去掉了其物质实在,只留下其感性形式的生活。[1]从这个角度出发,文学的本质便只可能有两个,或者是形象,或者是语言。
西方语言论文论反对文学的形象本质,强调文学的本质在于语言。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第一,西方语言论文论的语言本质论是建立在“现实是语言的建构”和“语言的现实决定着思想的现实”这两大理论支柱之上的,而这两个命题虽然有片面的正确性,但在总体上却是不正确的,无法撑起语言本质论的大厦。[2]第二,不光文学文本由语言构成,非文学文本也是由语言构成的。要肯定文学的语言本质,首先得确定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而在我们看来,文学语言的特性不是别的,就是它的构象性。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
[1][2][3]
文学常识知识篇十
随着时间的流转,一年一度的文学月又一次来临。这个月,学校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文学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收获了不少,深感文学之美和文学的力量。在文学月的活动中,我收获了人文情怀、阅读的乐趣、写作的技巧、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在参与文学月的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文学带给我的人文情怀。在读书分享会和话剧表演中,我们读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每一部作品都展示了人生百态以及众多人们的喜怒哀乐。通过阅读,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的复杂性,对社会的多元和个体的单一性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学到了一些文学人生的真谛,如《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文学月的活动中,我也发现了阅读的乐趣。在书展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从文学小说到科学武侠,应有尽有。在阅读中,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通过主人公的眼睛去感受他们的苦与乐,体验他们的成长和奋斗。阅读让我充实了自己,开阔了眼界,也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通过读书,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声音,学会了把自己的观点以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
此外,在文学活动中我也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技巧。在写作比赛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构思一个好的故事情节,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结尾,还学会了如何将文字的表达力发挥到最大。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每个词语的用意,通过选择与排列,凸显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意识到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方式,可以让我将自己融入自己笔下的角色中,也可以传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此外,在参与古代文学的研究中,我深深被其魅力所折服。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诗经》、《论语》等经典作品,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在古代文学中,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每一个句子都动人心弦,每一篇作品都演绎着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研究古代文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独特之处,也更加自豪地去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最后,在这个文学月里,我感受到了分享与合作的能力。在各种比赛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思考。通过和他们的合作和交流,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与写作经验,不仅能够互相借鉴,还能够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分享与合作是文学月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活动中的合作,可以让我们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共同成长。
文学月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收获了人文情怀、阅读的乐趣、写作的技巧、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分享与合作的能力。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会继续在文学的世界中探索和成长。
文学常识知识篇十一
凡咱们设的文学奖项,
几乎都存在着猫腻。
这是当前的实际情况,
并非我的观点偏激。
不信举一项来证明,
无论省市还是国家级。
什么原故会弄成这样?
皆因原则被元宝击溃。
“甭管合法还是非法”,
当邪教取代了我们的正义。
如果诺贝尔奖设在咱们这儿,
必将被暗箱操作得失去权威。
评出来的文学作品,
凝聚着浓浓的钱权气味?
别说读者不屑一顾,
就连作者自己也没有再读的勇气!
文学常识知识篇十二
作为一名学生,在文学月中度过了一个丰富的学习和欣赏文学的时光。这个月里,我参加了各种有关文学的活动,阅读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和讨论,深受启发和鼓舞。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也收获了不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文学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文学月的阅读活动中,我发现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唤起我内心的情感和情感共鸣。比如,当我读到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时,我感受到了我与作品中主人公的理想境界相仿的感受,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选取自己真正珍爱的事物,然后以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热情,拥有不同的思想和追求。这样,整个世界都会因为每个人的存在而变得富有意义起来。在如此伟大的思想之下,我感受到一种理想国的氛围,感受到一种美好而高尚的情感。
其次,文学具有启发人们思考的作用。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大家对于同一个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通过这些讨论和交流,我有机会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也能够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在讨论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时,一位同学认为,疯狂中的理智是一种象征,是对社会上以假象之名,作伪善之实的一种抗议和反抗。而另一位同学则认为,疯狂的理智只是主人公在嘲讽自己,是对自我的认同和自嘲的一种表达。这些不同的观点启发了我对这个作品的深入思考,让我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再次,文学能够传递一种价值观和情感,引发人们的共鸣和共同热情。在文学月中,我参加了一场朗诵比赛,让我近距离地接触到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和诗歌。在准备和朗诵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比如,当我演唱了杨洪基的《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时,我感受到了情感的暴露和心灵的释放,我也希望通过我的演唱能够将这份情感传递给观众,引发共鸣和理解。这样,我们能够共同感受情感的力量,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最后,文学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读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后,我发现作家们的构思和想象力是无穷的。他们能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故事,让人们猜测和折射现实的问题,让人们思考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现实。比如,在读完了《红楼梦》之后,我被贾宝玉的形象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他是一个直率而敏感的少年,他对于家族的衰落和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表示不满。他的形象让我思考了封建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让我思考了作者对于红楼世界的刻画和批判。通过这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受到了启发和鼓舞,也更加了解了文学的力量和魅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一个月的文学学习和阅读,我深受启发和震撼。文学月的活动让我更加了解了文学的力量和魅力,让我明白了文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希望将来,我能够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并通过欣赏和创作,让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文学常识知识篇十三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这既包括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枯竭等自然环境问题,也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失衡等精神生态问题。
本文立足于当下全球生态危机的大背景,通过生态文学视角分析女词人李清照具有广义生态文学价值的作品,给人类解决生态问题,寻求生态和谐以重要启迪。
关键词:生态文学李清照自然环境社会和谐
一、生态主义的中国渊源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蒸汽机、电力等科学技术的发明,人类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然而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的精神方面同样面临生态危机,过度膨胀的占有欲、个人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下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都侵蚀着人类的理性思想,并由此滋生出社会道德沦落、信仰缺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是全人类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生态危机问题。
生态主义的出现以1858年美国作家梭罗发表的《瓦尔登湖》和188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尔克出版的《生物体普遍形态学》为标志。
他们在著作中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
此后,生态主义不断被引入到各个领域,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文学、生态伦理学等都成为新的研究视角。
但生态主义的内涵并不是西方首创和独有的,童庆炳先生在《漫议绿色文学》一文中提道:“这里,我们想到陶渊明,想到孟浩然,想到王维,想到李白,想到苏轼,想到历代的山水诗和花鸟画作者,他们在创作时不可能有什么‘环保’意识,但他们笔下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外物的真情,对生命的赞美,对天人合一的理想,无不带着‘绿意’。
我敢说,他们是绿色文学,绿色艺术的先驱。”{1}这里的绿色文学也就是广义的生态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不乏先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对整个宇宙天人合一观念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人生经历及其诗词文作品的生态视角下的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人作家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与理想。
二、自然美的生态追求
李清照的词作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诗意画,她在词作中抒发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大量的咏梅词,如:“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2}“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等都直接写出了少女对梅花的喜爱。
又如“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念奴娇・春情》)等描写了大自然的风光无限好以及自身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
其词作《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更是一首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动态图。
词中描写妙龄少女酒后沉醉,误入了藕花深处迷失路径,刹那被惊,瞬间酒醒,用力摆渡,滩上鸥鹭受惊飞起,画境优美,人与自然景物完全融为和谐的一体。
正如前文中童庆炳先生所说,古代文人们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描写无不具有绿意。
即使诗人们居高临下地把自然景物赋予人一样的感官来衬托自身情感变化,那也是一种热爱,李清照的诗词中也包含着这样的作品,如“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赋予鸥鹭幽恨的情感来表现自身的思愁闺怨。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蹴罢秋千》)又以青梅反衬情窦初开的娇羞。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则以凄寒秋景表现无奈与相思之情。
这些都是将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活和情感变化相互融合渗透。
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诗人,易安居士的一大进步在于在某种无意识的形态下,将自然置于与人平等的'地位,承认大自然的生命特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赋予自然情感,词作名篇《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便向我们展示了她的这种思想:“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作中作者并不以自然景物来烘托自己的情感,而是认为景物自身具有形态的生命体征变化。
例外,认为梅花有人所不具有的本领:“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红梅》)梅花能够制造香气,可以如人一般思考。
易安居士对自然的喜爱与描写以及对大自然的尊重正体现着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和谐。
三、精神生态的和谐追求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还有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李清照对人与人关系和谐的追求,主要反映在她的两段婚姻上。
《女论语》事夫章第七记载:“‘居家相侍,敬重如宾’‘退身相让,忍气低声。’”{3}可见古代封建女性对丈夫是顺从、委曲求全的。
但在与赵明诚的第一段婚姻中,李清照享受着爱情带给她的欢与愁,享受着婚姻中的自由平等。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金石录后序》){4}从这段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二人夫妻关系的自然平等,这就是一种人与人关系生态和谐的展现。
李清照南渡投奔其弟李后,改嫁张汝舟。
易安最终决定改嫁的原因在《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一开篇便表明:“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
既而仓皇,因成造次。
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一是被张汝舟的花言巧语所蒙骗,二是“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晚年时孑身一人、疾病未愈、无依无靠的李清照,仅依靠做删定书小官的弟弟接济。
因而虽无感情,为了老来有所依靠,犹豫不决中,又被蒙骗,遂改嫁张汝舟。
有的文章指出李清照大胆改嫁,这个行为是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与挑战。
这不免有些武断,因为在李清照之前,女子多有改嫁者。
易安居士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对人与人关系的生态和谐追求,并不在于改嫁这一行为本身,恰恰是在于她改嫁后认清张汝舟丑恶本质面目后的大胆反抗与控诉。
这是关注女性自身生存状况,自主把握人生的体现,是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是生态女性主义的表现,是对人与人关系平等和谐的大胆追求。
“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
身既怀臭之嫌,惟求脱去,彼素抱壁之将往,决欲杀之。
遂肆欺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当李清照识破张汝舟的骗婚计谋后,离异态度坚决,抱壁杀之,视死如归。
李清照无法忍受婚姻中的欺骗和不平等,张汝舟以男子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封建思想,对她日日欺凌,李清照绝不为了残喘余生忍受欺凌,成为封建婚姻制度下的牺牲品。
因而极力控诉,即便忍受牢狱之灾也要重获自由,捍卫女性尊严。
这种对婚姻中男女不平等的反抗,对女性自由与尊严的维护,对生态系统中夫妻关系所应有的和谐追求,是生态女性主义的朦胧觉醒。
在人与社会的生态关系方面,李清照追求女性在社会中应有的权利和尊重。
并不因遭受男权的压迫而忘记自身的社会责任,依然关注国家兴衰,在作品中对南宋朝廷割地求和的苟且偷安行为予以强烈的讽刺,对历史英雄人物给予高度的赞扬。
凝聚着爱国精神的千古名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乌江》)传诵至今。
在封建科举制度下,女性没有资格进入仕途,但李清照以自己的方式博览古今,洞察时事,发出了“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的独到见解,既责备了奸臣弄权误国,又警醒后人客观看待问题,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明妃曲》“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节,易安居士不被封建专制环境压迫而勇于寻求社会平等地位和个人价值,是对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理想追求。
本文以生态文学为视角,分析李清照及其作品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中所反表现出的对和谐生态关系的追求与理想。
启迪着今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和谐进步,鼓励人们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全球生态危机。
{1}童庆炳:《漫议绿色文学》,《森林与人类》第9期。
{2}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第46页,第176页。
(文中有关该作引文皆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3}张福清:《女诫――妇女的枷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版。
参考文献: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山东出版社,2005.
[2]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张福清.女诫――妇女的枷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4]王延梯.李清照评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5]康怀远.李白亲和自然的哲学与生态学意蕴[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9).
[6]童庆炳.漫议绿色文学[j].森林与人类,2012(9).
[7]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j].北京大学学报,2009(3).
文学常识知识篇十四
文学作为一门艺术,被誉为“想象的儿童”,由此可见文学的魅力。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文学部在我眼中是一个充满着青春活力和创意火花的地方,如今我已成为一名毕业生,回首文学部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也在静静地感受着那些时光的流淌。
第二段:文学部的活动
文学部的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文学讲座、读书分享及文艺创作等。每一次活动都让我收获颇丰,将自己生活中的悸动和热情融入到了文字当中。同时,在文学部的活动中,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一起讨论文学与生活,共同成长。
第三段:文学部的困难
文学部作为一个小众部门,成员相对较少。时常会遇到人员短缺、资金短缺等问题,让文学部的活动面临困难。但是,正是在这些难题面前,每一位文学部的成员都不屈不挠地坚持下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以最小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
第四段:文学部的学习收获
除了活动外,在文学部我还学到了很多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知识。参加文学部,让我意识到文学艺术是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的,能够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心态,教育和感召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力量。自身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更深入、更灵活、更有意义的作品也接连问世。
第五段:我的成长与未来
文学部的日子已经成为我的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影响了我未来的发展方向。毕业后,我选择了文化传媒行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意,让更多人尝试去体验文学带给我们的魅力。也祝愿文学部能够不断壮大,在未来继续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为更多人带来文化之美。
结尾:
文学部的点点滴滴,早已化为我成长路上绚丽的风景线。在文学部的时光里,我收获了很多,更培养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我深信,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文学的魅力会时常吸引我,指引我不断探寻人与文化之间的奥秘和美妙。
文学常识知识篇十五
在空闲的时间里,看看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文学就像一缕春风吹过,邻人倍感清爽。我喜欢文学,去品味书中的甘甜故事,每一次读书,我都心存一份感动,因为是它,使我的更为切入肌肤,有人曾经说过:“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我在这浩瀚的文学中,寻觅着那些如金子般闪耀的文学巨作,那些文坛上不朽的巨作,滋润着我的文学,正因如此世界也不再暗淡无光,生活也因有了文学而更加精彩。
我有我的,它或许没有大海那般壮阔,但它一定有江河的那份生机,它或许没有巨石般的坚韧,但它一定有滴水石穿的执着。我从未放弃过我的,有时我总会感觉到如那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而不可及。不过,我想这也验证了一句话——“学无止境”,而当这时我便又埋头向书海奋进,驶着我的梦想的航船继续前行。
夜深了,四周如此寂静,此时我也要读书,在宁静的夜晚,品出这神秘而诱人的“书香”。就这样,我带着那份对文学的渴望,满足的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当梦醒时,文学的大门也将会为我而打开,因为我始终忘不了!书中还有,始终忘不了我对文学的热爱。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文学常识知识篇十六
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几种签赏基本方法。
一
有人指出,当代世界语文教学的共同趋向之一是:在教学观念上,语言的实际运用与文学熏陶并重,这是现代化进程向人们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高尚道德情操和多方面艺术修养的优秀公民,这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有人担心,在重理轻文十分严重的中学课堂上,进行文学鉴赏教学,是否有点拔苗助长之嫌,其实认真考察高中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序列,就不难理解中学文学鉴赏教学的可能性。
人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这样四个层面:(1)认知性阅读;(2)理解性阅读;(3)鉴赏性阅读;(4)研究性阅读。由此构成阅读能力发展的基本序列,序列中的四个层面,尽管具有质的不同,却又是先后相连,不可分割的。比如埋解性阅读要以认知性阅读为基础性前提,同时,它又成了鉴赏性阅读的基础。它们之间构成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序列关系。一般地说,认知性阅读大体相当于小学初年级的阅读水平,理解性阅读基本相当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的水平,鉴赏性阅读则大概相当于高中及大学低年级的水准,而研究性阅读由于已经进入学术性研究的范畴,则与大学高年级及研究生程度相适应。
可见,在高中阶段及时进行文学鉴赏教学,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二
高中文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进行文学阅读训练,它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不是系统地掌握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知识,学点必要的文学知识,也是为了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就整个训练来说,应该把培养鉴赏能力放在首位。
培养鉴赏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广泛阅读和深入钻研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培养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必须尊重文学自身的规律,根据各种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具体作家作品的独特风格,因文施教,披文入情,以至情通理达,见同见异,身临其境,神会其中。
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现代文学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诸体,尤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现以散文为例说说应该在教学中抓住哪些内容和特点来进行鉴赏。
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五四”精神推动下发展的,它有着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和人民性传统。从鲁迅始,凡进步的'散文家,概莫能外。从横向看,它还吸取了世界散文创作营养――主要是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时代精神,特别是通过一批文通古今、学贯中西的代表性作家的创作,在短时期内便取得了丰厚的实绩,达到了很高成就。
[1][2][3][4]
文学常识知识篇十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学已经不再是仅仅属于少数人的爱好,而是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热爱的领域。作为一个喜欢文学的学生,我报名加入了学校的文学部门,并参与了许多活动,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和体会。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文学部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自我,展示自我
在文学部,我学到了如何了解自我和展示自我。在写作时,我们需要做到不同角度上的思考和分析,因此,需要自我了解和多角度的展示。同样,在参加文学朗诵比赛和戏剧比赛时,我们也需要有自信和勇气去展示自我,展示出我们的才华和魅力。通过这些活动,我知道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同时展现了较好的作品,这让我收获了更多的勇气和自信心。
第二段:培养审美能力,拓展视野
在文学部,我们也经常参加许多文学活动和比赛,比如诗歌创作、童话故事写作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是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更是塑造我们独一无二的审美能力。比如,我加入了文艺小组,组织书法比赛、诗歌朗读比赛、摄影比赛等文艺活动,更加追求艺术的完美,进一步关注美学原则和感性启示。参加这些活动使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认识了更广阔的文学领域和多种不同文学风格。
第三段: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在文学部,每次会议和活动都需要大家密切合作,我们一起讨论、分析、排练,并不断地提高文学素养和协作能力。要做到团队协作,必须要有高度的配合与默契,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专长,互相理解和尊重团队的每个成员。在团队协作中,我在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成长,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协作对于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的重要性。
第四段:开拓思想,推动创新
在文学部,我得到了更多的思想启示和思维动力。文学活动不单纯是涂鸦、漫画、神话等内容的表现,还涉及到历史、哲学、政治和文学等不同领域。这种组合在一起促进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加强了我们的创作能力。因此,在文学部,我们不仅要会玩,还要在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段:提高自我鉴赏和社会责任
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探索文学文化,更是向社会传递文化。因此,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筛选出那些真正有价值和深刻的内容,同时发出自己的文学声音,传递好的文化信息,引导人们更加认真地思考和反思。在文学部,我们积极分享、交流,向外部传播文化,为他人提供专业的文学资讯和鉴赏意见。这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们需要发挥自我价值,同时也对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总之,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在文学部里面我得到了很多锻炼和提高。团队协作、创新思维、自我鉴赏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相信,这些收获不仅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发挥作用,在未来的职场成长中也会派上用场。
文学常识知识篇十八
文学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文字的力量传递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能够引人深思、感受人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文字的美感,还能够领悟到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获得无穷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文学带来的启示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启示。从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弱点和缺陷,也可以看到人性的美好和感动。比如很多文学作品通过讲述人类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变迁,向读者传递出深刻的思想。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
第三段: 阅读文学的益处
阅读文学作品有很多益处。首先,阅读文学作品能够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其次,阅读文学作品能够使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世界,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最后,阅读文学作品还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内心和人生的意义,成为更好的人。
第四段:心得与体会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也有了很深刻的心得体会。首先,文学作品的意义往往超越了文字本身,要真正理解和感受作品,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其次,阅读文学作品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从而有助于我们改变自己,提高自我修养。最后,阅读文学作品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第五段:结尾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也是一种对精神生活的深化。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成为更好的人。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能够鼓舞心灵、激励前进的力量,而阅读文学作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文学常识知识篇十九
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籍,纸页间作者所流淌出的情感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精神食粮。小时候就喜欢看书。从最初的玩画片、读小人书到如今能独立阅读起世界名著精选,书一直是我最好的伙伴。
时常看书会注意到书的末页会有这样一段话——“文学是比鸟儿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是啊!文学似一座大花园,知识犹如花园中的花一样无穷无尽,等着我们去采摘。小时候,手里常会捏着一本《真假美猴王》,尽管不认识字,我却仍看得是津津有味。最初,书上的一幅幅孙悟空肖像便在我脑海中形成了书的定义。继而我学会读拼音了,便总是把妹妹留住,煞有模样地捧起一本《安徒生童话》,一边拼拼音一边用手比划地为妹妹讲,妹妹总是听得稀里糊涂,我却能从中得到莫大的满足。等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我开始畅读一些浅显的寓言、神话,那一字一句总会使我有不同的触动。记得有一次看到了《宝莲灯》,因被沉香对母亲的孝心感动,流了一晚上的眼泪。现今,书已使我爱不释手,并且我也开始学会挑选优秀的文章作品来阅读,简单易懂的短文已无法满足我对文学的追求,在美文中,我一览无余,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爱看《安妮日记》,日记中,安妮·弗兰克的语言质朴真实,一次又一次地扣动了我的心弦,使我一次次感慨:“安妮作为纳粹占领下的阿姆斯特丹的一名犹太女孩,作为大屠杀中的一名受害者,是多么可怜哇!”我爱读《欧也妮·葛郎台》,文中的葛老头形象地向我诠释了“吝啬”二字的含义,更让我由他想到了《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他们的小气,鲜明的形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对主人公保尔的`诠释,体现了一个普通人到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战士的全过程,从这本书中,我也汲取到了很多很大的力量。好书万千,我要去一一阅览,在这里,我能收获到许多成果。
或许不是每个作家都会有莫言所取得伟大成就,但他们同样用自己的努力为世人带来快乐,课本之外的知识,精神财富。像赵丽宏所说的一般“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我要将这件事情进行到底,努力追逐我的。
文学常识知识篇二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其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
女性文学像一条小溪流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若断若续地流淌着。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掀起了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高潮,也给女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冰心、庐隐、丁玲等一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脱颖而出。她们冲破了传统文化禁忌,以女性视角观察女人、写女人,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冰心等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慈祥的母亲和贤惠的妻子,其道德审美观念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价值观。丁玲等作家的作品中则塑造了一些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走出封建家庭,投身革命的女性,虽然表面上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待遇,实际上却放弃了自我。
与丁玲、冰心等女性作家相比,张爱玲的小说具有更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20世纪40年代的张爱玲远离抗日救国的主流话语,把眼光投向了“婚姻、爱情、家庭、女人的挫折、女人的处境——一个充满女性气息的世界”[1]。其小说集《传奇》刻画了一大群真实地生存于男权文化之下的女性群像。在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像张爱玲一样,从女性本体出发,怀着对经济和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孜孜于女性悲惨命运的写作。通过对一系列女性殊途同归的可悲命运的描写,既揭示了男权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及习俗对女性的摧残,更将笔触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从女人原罪意识出发,对女性自身的人格弱点进行了思索与批判,开启女性批判立场。
张爱玲小说摒弃了“五四”作品中女性对男权社会单一的控诉,而是“让女性在自己的位置上自演自绎,呈现其矛盾、压抑、自我冲突以致丑怪畸形的深层面貌”[2]。小说叙事的主要聚焦者都是女性,其小说中的女人居住在上海或香港,有知识的女性如白流苏、敦凤等,无知识的如曹七巧、霓喜等,她们考虑的只是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几乎都把婚姻当作了自己的职业和获取金钱、物质的筹码,全然没有女性的自我尊严和独立人格,甚至不自觉地替代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着施害于人的角色。张爱玲认为,外在的社会因素对女性的禁锢固然是造成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女性心灵深处的自私、软弱和奴性意识。人的悲剧性命运不仅存在于外界的威胁,更存在于人的本性中,人类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这就使张爱玲小说由对女性悲剧命运成因的剖析,而上升到了对更具普遍意义的人性、人生、命运、历史的感悟与思考。于青认为“张爱玲将女性意识的探索深入于历史深处,深入于民族文化的深层去透视女性自身的心理上屏障,相对于五四呐喊时期便显得更深刻和有力”[3]。的确,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内心阴暗面进行了极其深刻的批判,但其批判又留有情面。正如她自己所说:“女人纵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里面却有一点‘地母’的根芽。”[4]“女人地母般根芽”的伟大使她能够宽恕女人的一切。这就避免了对女性进行一般化的描写,而进入到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层面,使女性心理批判创作达到一个新高峰,从而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张爱玲还能站在凡俗女性的角度来审视女性问题,这一独特观察视角的选取,使女性写作文本空间中的文化意蕴得以彰显,为中国女性文学打开了一方新的天地,并对后来的女性文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二、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
写实小说的本质是如实描写真实的人物和生活,并由此获取审美的价值。写实小说在中国历史悠久,最初与史传文学关系密切,之后便发展出“讲史”的历史演义小说,再后来又衍生出世情小说这一支派,并逐渐推行开来,出现了《红楼梦》、《金瓶梅》等经典之作。
张爱玲的创作巅峰期主要是20世纪的40年代,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特定的时代,形成了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并存的局面。在“孤岛”上海,作家们面临着“言”与“不言”的双重压力,于是在政治和风月之外,将目光转向写普通人的日常世俗生活。张爱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突兀而出,她摆脱主流文学的影响,用自己的传奇故事营造出一个政治之外的生活天地,把关怀的焦点放在普通人身上。于是,张爱玲非常重视继承写实小说的传统,摒弃了写实小说中常见的因果报应和教化宣传对小说形式的禁锢,以平淡、自然、真实的笔触摹画生活。
张爱玲早期的《传奇》皆有所本,后来的小说更是尊重真人实事。其小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以反映大都市的民间习俗为特色,以对两性关系、婚恋关系和日常生活的讲述为叙事重点,并注重传达出苍凉的生命体验,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上海普通市民阶层的风俗画。小说所表现的人物突出为两类市民形象:一类是生活在大宅院里,在赌博、玩歌女的生活中静待历史淘汰的遗老遗少;另一类是生长在街头里巷,在繁琐的世俗生活中寻求安稳却屡遭磨难的小奸小坏的小市民。他们是软弱的凡人,不是英雄,但却是这个时代最广大的负荷者,在他们日常平庸的生活中,才能把握人生的“生趣”,建立文学真实可信的基础。
张爱玲认为,真实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生命。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在张爱玲看来,作者并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任意支配和塑造人物,应该按照人物本身的性格逻辑和心理轨迹去创造人物。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不能脱离、违背生活的真实。香港之战虽然使白流苏和范柳原多少有了些变化,但如果硬要给他们戴上“革命”的帽子,恐怕就成了艺术创作上的败笔。
三、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位批评家说过:“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风格的卓尔不群的存在是其作品生命力的最有力的说明。而以作者的名字名其风格,更是一种难得的殊荣。张爱玲拥有这样的荣誉,她的作品被人们称为‘张爱玲体’。”[5]的确,张爱玲的成功,不仅在于她笔下独特的“传奇”故事,还在于她独特的小说艺术。
张爱玲是人物刻画的巧匠,她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变态人物形象和各色人物,尤其是对两性心理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由此反映出人物心理的进展,体现了作者对人物丰富复杂内心的深切理解,揭示出某种社会根源,使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深度。小说的叙事方式采用传统的全知视角,并利用反讽和参差对照的写法构成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在时空设置、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等方面的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使小说呈现出色彩纷繁的面目和悲悯苍凉的美学基调,将读者一步步引进作者营造的苍凉世界里去。小说意象的营造丰富而传神,她善于将声音、气味、色彩等感官调动起来,具有鲜明的视角性和立体感。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别具一格,词语既典雅又通俗,既艳丽又灵透,造语新奇,“通感”手法运用得当,艺术感觉异常敏锐精微。其小说用古典小说的外壳表现现代的主题,能把现代派小说与传统的民族形式相结合,做到了融通雅俗,沟通中外,既提高了现代通俗文学的品位,又缩短了现代小说与世界文学的距离。
四、对中国文学史的独特的贡献
上个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其《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在那个“低气压的时代”的上海文坛引起一片哗然。我们可以不把她称之为文学大师,但谁也不能否认张爱玲小说继承传统又能超越传统,在小说表现技巧的运用上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突破,形成了“说书人的构思、冷静的叙述心态、参差对照的写实手法、感觉外化的心理描写、突出的个性化的直觉意象以及苍凉的美学意境共同组成了独一无二的张爱玲文体”[7]。这一文体对人们的创作起着一定的文本示范作用,这是她对现代小说的最大贡献。
张爱玲信奉经典作家的“文学是人学”的创作理念,并不断实践。当对人的本性和命运的关注被很多人忽略的时候,张爱玲的小说却充分展现了日常生活中人的欲望和生存困境。也许正因如此,张爱玲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
同时,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魅力还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借鉴她的手法理念进行创作的作家为数不少。港台作家中,白先勇笔下的“台北人”是张爱玲上海、香港传奇中女人的翻版;施叔青创作的系列香港传奇可说是张爱玲笔下香港故事的延续。内地也有不少作家模仿、学习她,如叶兆言、苏童、王安忆和铁凝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张爱玲是一位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她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是不可抹杀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毫不犹豫地记下张爱玲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