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优质10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篇一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教育界的知名人士魏书生先生的视频讲座。在这个讲座中,他为我们分享了许多关于教育和学习的经验和观点。通过观看这个视频,我受益匪浅,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学习的必要性。下面就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这次讲座中,魏书生先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鼓励我们要积极参与到教育中去,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学业,还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做到知行合一。他还提到,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其人品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其次,在讲座中,魏书生先生还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指出,学习是个人成长的关键,也是成功的基石。他强调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他鼓励我们要不断探索、学习新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他还提到,学习应该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第三,魏书生先生在讲座中还谈到了如何提高学习效果。他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他提到,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还强调,要注重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通过思考和实践使自己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此外,他还鼓励我们要多与他人交流,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交流和讨论来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这些建议对我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将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应用。
第四,魏书生先生还谈到了如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他认为,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他建议我们要多进行思维训练,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进行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活动,培养自己的思维敏捷性和批判性思维。他还鼓励我们要培养传统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既要学会传统的思考方法,又要勇于接受新观点和新思维方式。这些建议让我认识到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运用这些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最后,魏书生先生在讲座中还提到了教育改革的问题。他认为,教育改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他鼓励我们要关注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同时,他还提到了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中,通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使我深刻理解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积极参与改革的热情。
通过这次观看魏书生先生的视频讲座,我收获颇丰。他的言谈举止、教育观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会把魏书生先生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会积极关注教育改革的动态,努力为教育改革做出贡献。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篇二
3月28日我们到廊坊听了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的报告,令我有幸受到一次教育的洗礼、精神的震撼。在与魏老师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他的举手投足,感受他的幽默、诙谐、生动的说话艺术。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会场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哄堂大笑,聆听他的报告就是一种精神享受。听完魏书生老师的报告后,感触很深,下面我从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谈体会:
教育是一门神圣的职业,是一门不断探索、享受快乐的职业。魏书生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诠释。他无论身兼何职,工作多忙,心中从没离开过心爱的讲台,从没离开过深爱的学生。而当今社会,种种诱惑,四处横流,有的人不甘寂寞,经不起诱惑,不是去创业淘金,就是改行跳槽。魏书生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倡导的“松、静、匀、乐”四字经,带领教师脱离职业束缚,在教育纯洁的世界里享受工作的快乐,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魏书生老师为榜样,让“松、静、匀、乐”四字经常驻心间,融入我的一言一行。
学习魏书生,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民主管理的方法。从魏书生的报告中不难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民主是管理之魂。他的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树立的服务的观念;第二是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第三是发展每个人的人性和个性;第四是决策过程多商量。在他的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每人管一件事,大家都是实干家,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教师教会学生做事,不事必躬亲,学生能做的不用班干部,班干部能做的不用班长,班长能做的不用班主任,会管理的不必事事为之。这种理念真令人震撼,又令人信服。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牢固地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生活、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需要做什么工作,我都要积极地和学生商量,让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共同去把事情做好,创造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
魏书生老师用他自己的智慧、豁达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时刻做到“松、静、匀、乐”,脱离职业束缚,在教育纯洁的世界里享受工作的快乐。
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篇三
习惯读书也好,不习惯读书也好,以下这些人的书多少要读一点,好处就在于:忽然间顿悟,从迷惘、烦躁不安中寻到一点光明,如严冬过后的春暖花开,暗夜里一点点温馨的烛火,阴雨连绵中那一折花伞,馨香淡雅,和暖安畅,抵挡风寒。
带着敬畏去读他们、她们,做一个知性、感性、理性的人,在瞬间的回味与品鉴中,感受生活的乐趣,让灵魂时时熏染一种娴雅清致、云淡风轻的卓然,于是,我们会在所有的生活里陡升一种智慧,自自然然化解了内心的积郁、苦闷。养心无需良药,只在高尚灵魂里漫步,听他们从岁月之河流淌出来的琴歌,看他们在喧嚣红尘中怎样的安置自我、掌控自我,读他们感性和理性交织下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怀,如此,我们便有了一种心灵的陪伴,漫漫长夜、苦雨凄风、孤家寡人、寂寞无助、偏执孤注,都将在云散处、天微明,还你一抹灿烂的朝霞,而那朝霞在暗示你,刚才的刚才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他们的名字或许很多人都很熟悉,雪小禅、张小娴、白落梅、吴淡如、逸野、碑林路人、汪国真等等。
如果你喜欢音乐,不妨听听中国古典乐器演奏的纯音乐,如古琴、古筝、洞箫、埙、琵琶、二胡,西洋乐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等。如果你喜欢喝茶,备一套考究一点的茶具,煮一杯普洱茶或者绿茶,在茶香的氤氲下让心平静下来。如果你喜欢养花种草,兰花必不可少,菊花更不能缺,借花喻人,隐逸者、君子者多为淡雅独立,在与花的对语中,我们更能领略到静以修身的情志。如果你喜欢交朋友,尽量去选择一些味道相投的人,不常联系,却从未忘记,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互相理解,从平凡岁月里找寻那一点点真实,足矣!我对朋友的观点是,不腻不疏,不离不弃。如果你还有一点业务的爱好,比如运动,那就从运动中寻找灵动的快乐吧,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排球、游泳、跑步,或者坚持去健身房,但最好是去户外进行简单的有氧运动,让机体活跃起来,精神蓬勃起来,情志开朗起来。好多好多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一一列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是选择简单还是复杂,是选择快乐还是忧烦,是选择紧张还是放松,决定权一直在自己手里。有些必须做的事,不拖沓;有些节外生枝的.麻烦事,不搀和;有些根本没必要做的事,绝不做。
昔不存焉,时不我待,把握当下,怡然自乐。
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篇四
6月11日学校组织教师听魏书生讲座,我是第一次听魏老师讲座。刚一出场,我就被他的与众不同所吸引。他的穿着那么朴素,神态那么平和,模样也是那么普通,没有一点所谓的“名人”架子。再细听他的谈吐没有一点空空洞的说教,没有讲多么深刻的大道理。他只是很平静地说着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些小事,显得那么淡定从容。很快我便被他的睿智幽默所感染;为他乐观、进取的态度所叹服;敬佩他平和的心态;敬佩他独特的个性;敬佩他独特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和魏老师相比,我不由感到心中惭愧。
在讲座中,魏书生老师首先简述了自己钟爱教育的人生经历和感受。魏书生认为,教书是一件非常享受、快乐的事情。而怎样教书?关键在于“要守住平常心,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守住自身的优点及长处,守住民主和科学的宗旨。”魏书生指出,作为教师,要保持“松、静、匀、乐”的心境,即身体轻松,心灵宁静,呼吸匀畅,心情快乐,对万事看得透、想得开、出得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保持“松、静、匀、乐”的心境,集中精力搞学习。谈到班主任工作,他强调要建立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谈到“民主”,魏书生说,一是要树立为学生、为老师服务的思想;二是要建立师生间互助的关系,将学生变成自己的助手,同时你自己要当好每位学生的助手;三是要发展学生、老师的人性和个性,为他们树立个性化的目标;四是决策过程要民主,要多与服务对象商量,让师生在匀速状态下做事情。在谈到“科学”时,魏书生强调,要按照规矩、制度办事。规矩、制度一旦确立,就不得人为地破坏,要加强监管,让人不折不扣地遵守,最终让人在规矩、制度中获得快乐和自由。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独特,讲解十分精辟。
魏书生老师对教育认真、专注、用心,通过民主、科学地管理班集体,让学生在班级的大熔炉里,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魏书生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学习方法法指导,强调教书必须育人。他通过轮流教唱歌,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有效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魏老师的两大点、一小点工作体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大点——教学与管理都是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一小点——魏老师自创的“松、静、匀、乐”四字“注意力体操”。要说民主与科学,可以说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两项基本素质,把学生当人就得讲民主,把学生当人就得尊重科学!而“松、静、匀、乐”四字不仅仅作用于“注意力”,更是可以作为生活、工作、学习方方面面的指南。
魏老师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深深感染启迪着我,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
要学习他把从事教育工作看作是对党、对人民的回报,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种崇高的从教动机和幸福观,把工作看成是品尝人生的欢乐,树立视事业如生命,爱在其中,以苦为乐,为之献身的信念。
要学习他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地工作,自觉、刻苦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他健康的情绪、平稳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善于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多看前面,少看“身边”;多看有利,少看不利;多看自己的优点,少想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真正树立笑对人生的境遇观,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要学习他永不满意,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这次报告让我感受较深另一点则是魏书生老师的那颗平常心。他的格言:“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是呀,生活是琐碎的、平凡的,工作也如此。我们如果不是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烦恼。
教育是一门科学,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各方面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精心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篇五
看了魏书生讲座的录像,我感受颇深,感觉他就像在跟你应对面谈心,他不讲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搞笑,很有一番见地,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我认为魏书生教育改革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帮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营造师生互助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紧之后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
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发奋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理解潜质,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发奋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
在魏老师的教育思想中科学与民主是制胜的法宝,曾深深的牵动过我的心迹,但曾一时还不能消化吸收,可这次听听完报告,在我心底好像豁然开朗,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贯穿在魏老师的教育理念始终。科学的手段是以人为本,魏老师做的是人师而不是经师,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魏老师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潜质和自育潜质放在教育的第一位,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过程,这就是科学,并且是最最普通而朴实的科学。
魏书生把自强放在第一位,育人放在第二位,教书放在第三位。他认为,教师务必要自强,要管理好自己。透过管理自己的心,才能了解学生的心;透过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并且要正确处理好人和自己的关联。人管理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关联,发现自己的上进心、事业心、职责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这些种子萌芽,透过浇灌、扶持、让它长粗、长大、长壮,成为你自己心灵世界的主旋律,你就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你就守住了自己的快乐阵地,这是十分有好处的事。
一个人内心的境界修炼得这么高,能把这么多人生道理想通想透,真是不简单。他对教师职业的由衷热爱,辛勤耕耘,敢于创新,更值得我学习。能够这么说,经过这场洗礼,让我净化了自己,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我会以用心乐观的心态来不断充实自我,磨练自我,超越自我!
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篇六
自从看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后,把我深深触动了。
老师常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应该学做追求真善美的人,并且还要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真正的乐趣。魏老师教我们:走路有近道,而学习没有近道,但是你可以寻找一条适合你的小路,用正确、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困难、对待学习。这样你一定会倍感轻松,还会事半功倍的。我们还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呢?就体现在自己!因为父母将全部心血投向我们自己,费尽心思教育我们,如果这样你还不能好好学习,令父母骄傲,那还何说“责任”所在?我们就是为了让父母开心、骄傲,也要好好学习,学做“真人”啊!
希望大家也有所触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现在的学习任务,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向前,加油!
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篇七
这天我们在海口昌茂花园学校共同欣赏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题目是《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是班主任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联――人和社会的关联,人和工作的关联,人和他人的关联,人和自我的关联,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己、超越自己,方能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潜质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潜质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其次,对魏书生的语言的评价:魏书生老师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他从来都是站着演讲的,不管演讲时刻是半天还是一天;他的面容一向是平和亲切的,就像在跟你应对面谈心;他从不讲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搞笑,有时还带着一点点自私的念头,却很有一番见地,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于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为他身上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吸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说教,从容中蕴含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普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起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首爱国敬业的颂歌。魏书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第三,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完美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下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最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此刻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一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
第四,魏书生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爱爱人的魏书生,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一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忙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潜质。
第五,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对于语文教学本身,魏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采取了出奇制胜的策略。一般常人教语文或研究语文教学往往从“同处”着眼,从如何趋同方面着手,未教或未研究之前,总习惯于先定下一个方针、一个框来,然后按力索骥,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教学与研究,一般不会产生多大的“轰动效应”。魏书生不一样。他和常人一下子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他常常让别人对他产生一种扑朔迷离、时隐时显之感。他的教学总是从“异”处着眼,从“立异”上着手。比如以下策略和做法:
(1)一般人都是一课一课地教,而魏书生是“一学期的教材”“只有30多节课就讲完了”。
(2)一般人都是对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至多只但是是研究如何改法,比如是少作多改还是多作少改等,从来就没有想到“不改”。而魏书生则是“1979年以来,我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本作文”。
(3)一般人都是注重于对学生的学习考评与测试的。依常理,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不单是应试,即使是抓素质,也无法离开或摒弃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已成共同认识。而魏书生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他说:“除统考外,我没有搞过测验、考试。”
(4)一般人都是遵循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课时的,教师不上课堂,怎样说都不对,这是普遍认识。而魏书生居然不管这一套,他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了。他说过:“十年来,每年还是要有四个月以上时刻外出开会。”除节假日不算,这四个月多少还要占去较多的课堂教学时刻。对于一般教师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
(5)一般人教课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魏书生也是一反常理,让学生“自学整册教材”。效果是怎样的呢?居然是新学期一开学就能够安排学生进行“期末考试”。照常规来看,这实在让人感到太越轨了。
魏书生就是这样,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
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篇八
这次我们在北京聆听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题目是《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是班主任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生观、价值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起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首爱国敬业的颂歌。魏书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第三,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
第四,魏书生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爱爱人的魏书生,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
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经验传输
听教育专家魏书生讲座有感
2015年10月15—18日,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发祥地——辽宁省盘锦市召开。感谢校领导的厚爱,使我有机会和溪主任一起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学生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德育工作者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养成教育要从行为训练入手、从细节着眼,“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日积月累,持之以恒。魏书生老师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松、静、匀、乐”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着同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参观了盘锦市高中后,大家更觉得震撼。5400余名学生动作规范、节奏一致、整齐划一的课间操和队列,场面壮观、气势恢宏,让与会代表看到了养成教育常抓不懈的可喜成果。
我觉得班主任做好班集体建设工作关键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教师的工作态度问题,即班主任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心中必须有爱,对班集体建设的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等等,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关于前者一会我想主要结合魏书生教育前辈的讲座来重点谈谈我们教师的工作态度问题。关于后者我另写了一份题目叫《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的经验传输材料,有兴趣的班主任可以会后到溪主任那去借阅。
我清晰的记得十月十六号那天,与会老师无一不被魏书生崇高的精神世界所感染着,无一不被他积极乐观的处世工作态度感动。他认为“做一名人民教师,一要有信仰,二要有热情”。
下面我就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听了魏书生报告的体会。
一、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
魏书生的讲座,总是将深刻的哲理,甚至苦闷的话题用流畅、幽默而又富有抒情的话语形象的表述出来,其语言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他用真情厚意感染着所有在场的人,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他使听者为之激动。为什么被别人视作艰辛工作的教育在他眼里和心里竟然是那样的亲切和欢欣?这都出自他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真挚的厚爱。他的思想不是超然无踪缥缈的,而是真实质朴的,根植于我们的教育状况,根植于我们的教师的需求,根植于广大学子的心灵。因为,他总是把走向学校当作一种精神享受,把认真教书育人当作是一种人生享受,把一切不如意之事之人当作体验生活的一种愉悦享受。他时时享受,处处享受。用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凡人凡事,一切都在于“道法自然”,何乐而不为呢!
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经验传输
“松静匀乐”;走出教室,“松静匀乐”;处理同学吵架,“松静匀乐”;和后进学生谈心,“松静匀乐”;开口讲课,“松静匀乐”;回身板书,“松静匀乐”;一天工作,“松静匀乐”;下班回家,“松静匀乐”;市场买菜,“松静匀乐”;讨价还价,“松静匀乐”;回家洗菜炒菜,“松静匀乐”;那么一天下来,“松静匀乐”加“松静匀乐”等于什么?还是“松静匀乐”。
是呀,要在纷乱复杂的社会里,在紧张激烈的人际中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这是魏老师要求师生坚守的“阵地”。他认为,快乐可以外取,也可以内求。只有时时做到以静制动,快乐才可能随你而来!因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开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阴影,必定是阳光。
二、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对待工作。
在他的讲座中我最欣赏的有两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把平平凡凡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他讲得很实在,“少埋怨环境”不是“不埋怨环境”。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教师职业的意义来说,这样的地位教师是当之无愧的,但现实生活中,教师是否能有这样的地位,则是另外一回事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异。我们工作量、工作压力大。宁静的夜晚,我们在做课件;休闲的假日,我们在备课,而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下班后的时间可以完完全全休息。家人、同学、朋友总是不理解,会说怎么会这么忙,我们上班时间没有空闲,下班了还有工作。而且工作中经常会有心烦多事,有些学生厌学,作业拖拉,有的家长不关心,忙于生意、忙于娱乐。我们老师中许多人总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时间,当教师的辛苦是别的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的。况且,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样的情况,多多少少会埋怨,但是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你抱怨了,学生上课就专心了吗?作业就认真了吗?家长就关心了吗?一味的埋怨,会使心情越来越差,看出来的所有事情都不顺眼,批评学生,学生的情绪就不好,就出现恶性循环。
是的,不能改变别人,不能改变环境,你没有能耐去换轻松的工作,那就改变自己,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做起。我们要知足,俗话说知足常乐,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人永远快乐不起来。要知道捧在手里的,才是最好的,也最值得珍惜。但是知足不是停留,我们还要奋斗,工作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态度进入生活,我们要想方设法去克服,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三、会后反思:会上魏老师提到的“松静匀乐”与胡校长以前和我们讲过的
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经验传输
这样一个朴素而有重要的问题,问起来容易回答起来很难很难。一方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观;另一方面,我们中的不少人在品味自己教育生活时,总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无奈与忧愁,或者说,总有种说也说不清楚的感受。
但我总是想,教师不是神,不是圣,她首先是一个有着和其他群体一样的肉体和灵魂的人。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家庭成员的相敬如宾是福,邻里之间的和谐互助是福,同事们的融恰、默契、宽容是福 ,上下级的理解、通达、尊重是福,事业上的不懈追求是福。
但教师终归还是教师,长期的职业追求和滋润给每一位教师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追求完美、模范做人、规范做事的职业烙印。我想对于教师来说,幸福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工作。正像魏书生提到的:“教育不是做给领导检查、参观,而是做给自己享受的。”
是呀,幸福是一种心境,是那份迥异于喧嚣世界的从容淡定,是那份坐看云起云落、笑看春去秋来淡泊名利的境界;幸福是一种理想,陶醉在不懈追求的忙碌之中;幸福是一种责任,眷恋在对三尺讲台和无邪顽童的爱心里;幸福是一种反思,升华在对平凡索事成败的思索上;幸福是一种积累,快乐在辛勤耕耘抽穗拔节的沃土中;幸福是一种体验,体验教学相长的快乐,体验预设过程的安宁,体验生成瞬间的精彩,体验备教辅批的耐心,体验不期而至的成功后的愉悦;幸福更是今天过得比昨天有智慧,一个坐拥教育智慧的教师,她的思想是灵动的,她的行动是富于变化的,她做事的方式是简约的,她的今天总比昨天更有朝气,更有激情,更有活力,更有创新。
我想有时候,教师的幸福更多的也是“痛苦”的。痛苦顾校不顾家的忙碌,痛苦恨铁不成钢的烦怨,痛苦不能被理解的苦恼,痛苦拼搏竞争的压力,痛苦追求过程的曲折与失意 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痛苦何尝不是幸福的另一种形态呢?痛苦与幸福相生相伴。痛苦是幸福的基石,痛苦是幸福乐章的插曲,痛苦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离开了痛苦的小插曲,教育的乐章可能平铺直叙,缺少情蕴,更不能让人成长与飞跃。
其实人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攒幸福的过程。穿越世纪的尘埃,在座的各位同仁让我们一起去感悟、享受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吧。我想只要我们真心付出,精心践行,用心体验,幸福就在你我的手中!
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经验传输
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听教育专家魏书生讲座有感
南 一 小 学
刘 洋
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
——听关鸿羽老师报告有感
2015年10月15—18日,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发祥地——辽宁省盘锦市召开。感谢校领导的厚爱,使我有机会和溪主任一起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学生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德育工作者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养成教育要从行为训练入手、从细节着眼,“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日积月累,持之以恒。魏书生老师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松、静、匀、乐”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着同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参观了盘锦市高中后,大家更觉得震撼。5400余名学生动作规范、节奏一致、整齐划一的课间操和队列,场面壮观、气势恢宏,让与会代表看到了养成教育常抓不懈的可喜成果。
一、养成教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什么:
关鸿羽认为当前德育实效性不强,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九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依赖”、“小散漫”、“小野蛮”、“小磨蹭”、“小马虎”。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的教育说得多,做得少,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我们只进行了认知教育,其弊病就是知行脱节,光说不练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起码不是完善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最终不能对孩子的行为发生影响,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慢功夫,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养成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崇高道德的生长点。
二、关鸿羽老师对养成教育的理解:
关鸿羽老师认为“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动作习惯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的培养。
价相结合,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实践锻炼与强化体验相结合,意志努力与切断联系相结合,自我控制与履行协议相结合,平时表扬与积分奖励相结合。
关鸿羽老师认为训练必须科学,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最少连续训练六周。
良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我们经过多年实验得出结论:最容易训练的习惯也需要连续六周才能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必须一杆子插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松”、“一曝十寒”,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复。行为训练要抓反复,反复抓。
第二,训练必须严而又严,不要有例外。
研究中他发现一个规律: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训练就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练习,才能成功。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要矫正就更要坚强的意志,强化训练。事实证明不少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与坏习惯的斗争中形成的。因此,训练就要有个“狠劲”,严而又严。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要有例外,开始第一件不该迁就他的你迁就他,以后就难以要求了。
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没有“狠”劲,表面上是爱孩子,可最终是害了他们。我们必须把严与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严达到爱。寓爱于严,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第三,要把握关键点,抓好第一次。
习惯训练要重视第一次,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先入为主,具有导向作用。如果孩子第一次偷东西,老师发现了,很好教育,可能以后就不偷了。如果孩子第一次偷东西老师没发现或没重视,孩子偷了十次老师才发现或才重视,就不好教育了。
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妨碍学生成长。
三、养成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关鸿羽老师认为:
第一,养成教育内容要规范化。有些学校随心所欲,想起一出是一出,没有任何计划,没有任何规范,往往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就进行什么教育。“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堵漏洞式”的教育,“救火式”的教育,就是一种盲目性。现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制订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必须很好地执行。教育就是要把人类积累的社会文化和规范意识传给下一代,用人类的基础文明去武装后代。这些规范就是力图建立起学生生活的规范体系,以使养成教育规范化。
我们在细目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以便于教育的整体升华。
第三,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一些学校忽视了教育的“序”。社会上搞文明礼貌月,我们就抓礼貌习惯的培养,社会上搞公民道德纲要宣传周,我们又赶紧抓行为美的培养。突击性、运动式打乱了教育的序,似乎只要搞搞突击,人的行为习惯就能完满形成,其实这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如同“一阵风”、“一阵雨”,只是湿了地皮,并未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身上生根。养成教育要序列化,是因为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妨碍学生成长。
四、养成教育还有几个问题要深化研究。
关鸿羽老师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必须深化研究。
第一,养成教育不能泛化、绝对化。我们强调养成教育,并不是说抓好养成教育就万事大吉了。无论在孩子成长的任何年龄阶段,培养良好习惯是教育和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有人们习惯性的行为也有非习惯行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除了会遇到一般的、自己熟悉的情境外,还经常会遇到很多特殊的、不熟悉的情境,采取什么行为,要靠道德意识支配,这种道德意识是不能靠简单训练产生的,要靠长期的培养和教育。所以,只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忽视思想教育也是不行的。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习惯的培养不能泛、绝对化。养成教育只是德育的一个方面,教育的结果不能只限于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使受教育者思想深处发生变化,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尽管习惯与人格的关系非常密切,习惯往往是构成人格的组成成分,但是习惯与人格、思想道德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他并不一定就具有良好的人格,并不一定是思想道德高尚的人。比如,一个贪官,一个奸商,并不妨碍他有一些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他之所以变成坏人是另一套系统在起作用,是他的价值观、政治观和人生观在起作用了,所以教育必须全面地提高孩子的素质。
辈说什么就顺从什么,而应该既尊重长辈,又可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只是在提出不同意见时是以尊敬的态度提出的。所以现在不提孝顺而强调孝敬。
第三,不要忽略了智慧性习惯的培养。谈到习惯,很多人只想到了动作性习惯,强调动作性习惯,忽视智慧性习惯。其实培养习惯不只是动作性习惯,还包括智慧性习惯。智慧性习惯应是智能活动的方式或模式。对动作性习惯可以提“自动化”;对智慧性习惯可以叫“经常化”,因为它比动作性习惯更复杂,更具有综合性,甚至需要思想观念做支持。智力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间接性、抽象性。它的活动对象不是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的客体,而是客体在头脑中的反映,是间接的、抽象的;二是内潜性、言语性。它是在头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语言默默地进行的,是内潜的而不是外在的,往往看不到动作;三是概括性、简约性。它的活动对象不是具体事务而是对具体事务的概括,活动时能高度省略,往往觉察不到它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智慧性习惯更难。现代社会对智慧性习惯要求更为迫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智慧性习惯的培养。如:发现问题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凡事三思而后行的习惯,等等。
对孩子的管理要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教育孩子不要迷信权威,我们必须让孩子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任何现成的东西都是不完美的,都是可以再创造的。一切现成的知识除非经过自己确认,都是可以怀疑的。要敢想、敢说、敢干,敢于思维、敢于想象、敢于创造。
第五,习惯训练不要扼杀了孩子的个性。习惯培养往往要求孩子整齐划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孩子的个性。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习惯培养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避免他们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在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时,不应过于复杂、细微,规定过于呆板,给孩子过分的限制,让孩子械机地反应或者无所适从,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发展。所以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性。
听了关老师的报告,使我对养成教育有了更新、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是呀, “小习惯成就大未来,好习惯成就精彩的人生”。班主任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人,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应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生。”让我们立一以贯之的信念,乐真、乐善、乐学、乐恒,走始终相继的“养成教育”长路!
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
——听养成教育专家关鸿羽报告有感
南 一 小 学
刘 洋
魏书生老师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的精神,是一般人所不能作到的。他想的是教育事业,想的是全体学生,要把学生教育好才甘心,他把学生看的比自己还重要。
魏老师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在如何培育人的思想上来一次革命。因为只有自己的思想变了,教法才能变。在这一点上,魏老师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为魏老师作为一名新型的教师,会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魏老师的教育思想很新鲜,很深刻,具有很大的独创性,他的教育观已远远的超出教育观的局限,他讲的不仅是教改的思想和经验,而是真切的从学生、并且包括教师自身,怎样做人,怎样树立真正的世界观开始的。
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他那些具有规律性,有是很规范化的具体措施之中。例如他的班级管理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人干。”其精心周到,周密的程度令人佩服。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下决心,深入的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并大胆实践,持之以恒。以他为榜样,不断的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听了魏老师的讲座,感慨良多,其中对于班级管理方面的印象颇为深刻。
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在魏老师庞大的管理系统中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他相信每一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我们班是初二的英语特色班,很多学生都多才多艺,他们大胆,踊跃。当然要选一些有能力的班干很容易的,他们也非常乐意。所以我要尽量让他们都能发挥他们的才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学习智力、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同时让自己树立为班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管理不要出现“我管你服”的现象,总觉得自己是管理他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要与他们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魏老师曾这样说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去应对。
科学的民主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平时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要管理得好就要作好班主任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在工作中,我觉得从以下几点做起,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样,我不需要过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他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一视同仁,严格要求
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的爱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的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以及拜金主义等,这些无不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纯正的师生之情失去了它原有的光环,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面对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做到对学生的爱一视同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能做好优秀生的工作,而且更应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后进生尽快地赶上去,决不能对他们恶语中伤,不能有半点轻视的态度,更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用同一标准把他们与优秀生比较。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我们班也有好些同学在单亲家庭中成长,其中有些觉得自卑,与家人较少沟通,性格有些孤僻,作为班主任,我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同时也打电话与他们的家长沟通。有的同学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同学是因为自己贪玩,有的同学是因为家长溺爱,教育方式不正确,从而造成了他们比较任性,娇气,经常埋怨学习辛苦。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掌握了这样一些学生的基本状况后,我便经常与他们单独交谈,让他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增强竞争意识,锻炼刻服困难的毅力。这样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再如有的同学是因为思想负担重,学习压力大,造成成绩上不去。面对这种情况,我帮助他克服了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变更乐观,更积极了。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四、正确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则必须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如在卫生工作中,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劳动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争做重活,而有些所谓的好学生却怕脏、怕累,在一旁转圈。劳动结束后,及时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对于班干部同学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每月写出工作总结,召开一次干部会议,推广各自的工作经验,对于取得成绩的同学适时地表扬,使他们心理上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以便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这次我们在学校共同欣赏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题目是《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是班主任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其次,对魏书生的语言的评价: 魏书生老师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他从来都是站着演讲的,不管演讲时间是半天还是一天;他的面容一直是平和亲切的,就像在跟你面对面谈心;他从不讲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有趣,有时还带着一点点自私的念头,却很有一番见地,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于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为他身上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吸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说教,从容中蕴含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普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起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首爱国敬业的颂歌。魏书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第三,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
第四,魏书生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爱爱人的魏书生,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魏书生就是这样,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
魏书生讲座心得
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次,对魏书生的语言的评价: 魏书生老师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他从来都是站着演讲的,不管演讲时间是半天还是一天;他的面容一直是平和亲切的,就像在跟你面对面谈心;他从不讲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有趣,有时还带着一点点自私的念头,却很有一番见地,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于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为他身上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吸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说教,从容中蕴含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普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起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首爱国敬业的颂歌。魏书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第三,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
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魏书生就是这样,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
本学期我参加了班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培训期间我聆听了魏书生的讲座受益匪浅,又找了一些魏书生的专著进行阅读,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茅塞顿开。
一、爱的教育 伟大的人格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对待学生的错误,从不体罚,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他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学生怎能不受到感动,不受到爱的熏陶呢?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崇敬和爱戴他,所以,能够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魏老师伟大人格魅力熏陶下,学生才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会敢于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这足以说明,老师的典范作用及伟大人格的写照。
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他用满腔的爱,来谱写着人生光辉灿烂的篇章。难怪有人会说:魏老师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他当之无愧!
二、教师要有务实的品德,强壮的生命支柱
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使自己顶天立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自己强壮的生命支柱。学习、热爱、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
三、指导学生创新
每一个学生都有敏锐眼睛,他们好奇好探索,正因为有强烈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就像成人一样有了欲望创新也就从这开始了。我们既不能忽视学生正确认识,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
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我们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在于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养成自尊、自信的心态。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疑难,发展自身内在的能力,也就是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与语文知识与技能教学相结合。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和“刺激”使学生能主动,活泼、愉快地进行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力。
四、养成少说多于做的好习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治教,身教重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要少说多干、养成习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有幸听过魏书生的一次报告,很精彩。于是,魏书生成了我的教育偶像。学校开展学名师活动,魏书生,这个谜一样的人物,神一样的人物便成了我学习的第一选择。看了他的报告与书籍,我明白了,魏书生能有今天卓著的成就,决不是因为机遇与巧合,而靠的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靠的是他教学中的睿智,靠的是他把钻研作为一种快乐来经营的积极态度……我想从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几点体会: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应该是现实了,那么,你就应该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心态与方式,尽快的适应环境。
二、科学管理班级工作
三、用平常之心追求卓越
魏书生身兼数职,却轻松自如,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觉很轻闲。因为即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乱没有用,急也没有用,所以好多人说我是慢性子。”几十年来,魏书生先生倍受世人推崇,他的社会兼职多达近40项,国内外请他作报告的络绎不绝。他从来没在成就面前骄傲,也从来没在任何困难面前退缩。他没有因权势、名利而冲昏头脑,而是以一颗平常心、淡泊之心对待世俗的权势、荣誉、名利。多么可贵的平常之心!如果每个人都能以一种平常之心对待自己的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那么多的不如意。面对失败,你会变得从容;面对成功,你不会忘乎所以。
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篇九
3月4日,我跟随着教体办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老师,前往滨州莲华学园参加了“名师之路”研讨会,有幸亲耳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的报告,受益匪浅。
想象中,这么著名的人,讲起报告来,那一定是高深莫测、暗藏玄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相反的,没有太多的客套话,也没有什么开场白,魏老师的报告会就这样开始了。
魏书生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却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也是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人,教师,校长,局长,一般来说坐着报告很正常,可是魏老师所有的报告不管是多长时间都是站着,却不显一点倦意,着实让人敬佩。魏老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谈阔论,那朴实而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平缓而又不乏激情的语调,还带着东北二人转的味道,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事例,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染着每一位听课老师,整个会场笑声、掌声不断。我觉得,魏老师的讲座,更像是一位心理学家的心理辅导,一位演员的表演,一位智者的人生点拨,它不仅在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之法,教书育人之法,更在教给我们做人之道,使我们每个人在笑声中接受着心灵的洗礼。
听完他的讲座,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魏老师19岁当民办教师,他21岁进工厂,1978年2月重返教坛。六年后他便成了辽宁省的“特级教师”,此后无论是作教导处副主任,还是校长,乃至市教育局长,他都从未放弃过教学,还担任班主任。在报告中,我们一直都听魏老师说如何摆正心态,如何使自己快乐,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许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是教师的活有多累,工资是某某单位的几分之几等等的一些话,看着说者脸上的那份不平与无奈,作为同行的我们都深有同感。反思自己,也曾有过许多不满的情绪,也曾抱怨过自己的收入不够高,也曾抱怨过工作累,也曾抱怨学生难教。听了魏老师对人生、对生活的诠释,让我不禁想:既然自己已经无法选择人生,无法选择职业,无法改变环境,何不从改变自己开始呢?自己不快乐,就首先让自己快乐起来;自己压力重,就放下心中的包袱,轻松生活;教师的地位不高,就让自己的人格与态度去渲染周围的人,另他们刮目相看,感受到教师确实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学生厌倦了你的课堂,那你就从改变自己的方法开始。一切的一切,只要你去想了,去做了,都会好起来的。
听着魏老师转班来的“8分学生”的故事,让我感慨万千。魏老师用他自己的人格去渲染他人的人格,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那些被人遗弃了的孩子。看着孩子的一点一滴进步,他欣慰了,而我听着也感动了,惭愧了。曾经的我,不是经常对班级里不听话的学生,考试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吗?可挖苦讽刺之后呢?看到的只是他们一脸的惶恐与不安,以及长久下去之后的自卑。除此之外,他们真正能学到什么,我真的没有给予太多的关心。魏老师说:“把爱守住”,是啊,这是我们当教师多么需要的条件呀!
都说“不成规矩。难成方圆”,“规矩从细事,应从小事开始”。在给予学生众多的欣赏与认可后,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还是要有监督管理的方式,魏老师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就如他的监督管理系统吧,条条相扣,责任到位,既科学又省力。是这样的:
一、自检;
二、互检;
三、责任人检查关;
四、集体舆论关;
五、教师检查关。
科学的管理方法魏老师还有很多很多,如“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又如违规违纪的学生要写几百字的说明书、心理病例、法院状告书等等。无不看出他是个睿智的教师。
所谓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里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魏老师把他的健康法宝传给了我们,即“松、静、匀、乐”。松——身体放松;静——心里安静;匀——呼吸均匀;乐——心情快乐。生活、工作是琐碎的、平凡的。如果我们不能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一切,那么一切给我们的便是许多的烦恼,如果你能真正领悟这些,那么一切将会变得轻松,烦恼一定会离我们远去。
最后,还是用上魏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生活不为输,不为上,只为实,看得开,少生气,平心静气,忍着点,高高兴兴过日子;工作想得深,干的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这次我们在新教师培训中共同欣赏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题目是《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是班主任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甚至激动的无法入睡,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其次,对魏书生的语言的评价:魏书生老师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他从来都是站着演讲的,不管演讲时间是半天还是一天;他的面容一直是平和亲切的,就像在跟你面对面谈心;他从不讲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有趣,有时还带着一点点自私的念头,却很有一番见地,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于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为他身上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吸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说教,从容中蕴含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普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起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首爱国敬业的颂歌。魏书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第三,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
第四,魏书生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爱爱人的魏书生,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魏书生就是这样,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
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篇十
“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这次我们在北京聆听了着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题目是《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是班主任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其次,对魏书生的语言的评价:魏书生老师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他从来都是站着演讲的,不管演讲时间是半天还是一天;他的面容一直是平和亲切的,就像在跟你面对面谈心;他从不讲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有趣,有时还带着一点点自私的念头,却很有一番见地,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于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为他身上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吸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说教,从容中蕴含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普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起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首爱国敬业的颂歌。魏书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第三,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
第四,魏书生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爱爱人的魏书生,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魏书生就是这样,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