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小日记一年级(优质12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小日记一年级篇一
有趣的数学题可以锻炼小朋友的大脑,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一年级小学生活暑假数学日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课间休息时,我们班的“小博士”小文对同学们说:“今天,我给大家出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题目是: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在河边散步,她们至少有几个人?”小军说:“这还不简单!两个妈妈当然是两个人,两个女儿也是两个人,所以应该有2+2=4(人)。”
小文摇摇头说:“不对,谁还有不同的答案?”我突然想起爸爸对我讲过一道类似的题目,是问两个爸爸两个爷爷,我就说:“我们先来看小林和她妈妈的关系,小林是妈妈的女儿,所以这里有1个女儿,1个妈妈。妈妈是外婆的女儿,所以这里也有1个女儿,1个妈妈。
反过来想,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在一起,至少有3个人。”大家听了都说:“你真会动脑筋。”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一年级小学生活暑假数学日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数学小日记一年级篇二
运动会开始了!运动会开始了!只听见小动物们高喊着,不一会儿运动场上来了9只小兔,27只小狗、36只小猴、6只小猫、34只袋鼠,它们争着抢着报体育项目,不分胜负。
这时,在一旁的大象提出了一个建议,说:“你们提数学问题来决定谁报项目”,大家的兴趣来了,有的提出:小猫比小狗少多少只?列算式27-6=21(只),有的提出:小兔比袋鼠少多少只?算式34-9=25(只),它们都抢着提问题,最后,小猫参加跑步和跳高,袋鼠参加跳远和跳高,小兔参加跳绳和跳远,小猴参加跑步和跳远,动物们公平比赛,热闹极了。
数学小日记一年级篇三
要放学了,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数学作业——做学具,还说按照课本36页上第2题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了。
一回到家,我就动手做了起来;我拿出剪刀把硬纸板剪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圆片。
然后再定出圆心,把圆分成了9等分,接着在两个圆面上分别写上1~9这9个数字,最后,找来一根牙签穿过圆心,把两个圆固定在一起。做好后,我又看了看书本上的说明:转动一个圆,说出两个对齐的数相乘的积;每转动一格,算出9个得数;我马上动手玩起来,转一圈,说上9个得数,再转一圈又能组成9道不同的乘法算式,这学具真是我熟记口诀的好帮手!
数学小日记一年级篇四
今天是星期天,上午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花鸟鱼市场买鱼。妈妈花5元给我买了9条小孔雀,出来的时候我看见有卖泥鳅的,让妈妈给我买了1块钱的泥鳅,一共有5条泥鳅、5条草鱼,回到家死了1条泥鳅、2条草鱼。晚上我问爸爸泥鳅吃什么,爸爸说吃泥,妈妈说吃馒头和草。我先喂了馒头,后来用泥和馒头和起来做了泥馒头喂了泥鳅,泥鳅爱吃馒头,泥馒头就不大爱吃了。
我的牙又要掉了
今天下午妈妈去开会,我自己在妈妈办公室呆者,我在电脑上画了画,又去沙发上躺了一会儿,我觉得很舒服,好长时间妈妈才回来,吃饭的时候,我的牙很不舒服,我用手摸了摸,后边的大牙有点动了,我以前掉了八颗牙了,加上这一颗就是九颗了,我就问妈妈还没掉完吗?妈妈说,前面掉完了,轮到后面掉了,这几天吃饭真不舒服,就像以前掉牙一样,妈妈说,掉牙是因为我一天天长大了,才会掉牙。是啊,我长大了,我都七岁了。
59
今天晚上,我和爷爷奶奶妈妈吃水饺。妈妈吃了15个,奶奶吃了16个,爷爷吃了20个,我吃了8个。其中爷爷吃得最多,我吃的最少。吃完后,我算了算,我们一共吃了59个水饺。
小朋友们,你能根据我写的日志算一算,是不是59个呢?嘿嘿,你们一定没问题吧!
我想:高老师看了一定会高兴的。
我挣了几块钱
数学小日记一年级篇五
蝉是夏季的使者,它一来,就表示夏天来了。
蝉有一双鼓鼓的眼睛,眼睛下面那块硬块儿也许是它的盔甲,它的翅膀像蜻蜓一样透明的。蝉唱歌时不是用人类所用的口腔,而是用响板来唱歌。
蝉有两种,一种是大一些的蝉,另一种是小一些的蝉。大一些的蝉不会唱歌,但有公母之分,小一些的蝉会唱歌,却没有公母之分。(这是听老人说的,我感觉是不对的,准备查资料)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蝉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数学小日记一年级篇六
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正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案例一:“这筐水果45重”
最近发现,张思做应用题时有一类问题的答句老是出问题。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他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45重。”瞧,今天的作业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9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2千米。“”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2远。y“你有多高?”“我的身高大约是130厘米。”“不,应该说你的身高大约是130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从此,他再没犯过这样的错误。张思所犯的这种错误也许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曾遇到过。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
案例二:“弟弟吃哥哥”
做一道文字题:36乘8加上4的和,积是多少?学生列式有两种:一种36×8+4;另一种36×(8+4)。当时我就跟学生讲:“36应该乘一个和,最后应该是求一个积,我们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来理解:36乘和,积是多少?所以正确的列式应该是:36×(8+4)。”可是有不少学生一脸茫然,我有点“黔驴技穷”了。正在我为难的时候,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可以打个比方。”她抬头看看我,我会意地点点头。“比如,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这句话中弟弟吃的是。哥哥的苹果',并不是。哥哥'。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上面的8离乘最近,就用36×8。”这个学生的比方给了大家不少启发,很多同学都豁然开朗起来。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借助“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这句容易理解的日常语言理解抽象的算法是很有创意的。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有同学不小心搞错了,孩子们便会说:“又把哥哥吃了!”就在这样的提醒当中,孩子们的错误越来越少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自主建构的过程,这个例子就是生动的佐证。
案例三:“一根黄瓜长约3厘米”
这是三年级一次数学单元测验的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黄瓜长约3()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当时我们都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选择判为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长呢7“?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试卷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学生围着我问。“你们见过黄瓜吗?”我觉得挺奇怪,就试探着问了一句。小家伙们一听都急了:“我们经常吃黄瓜呀!”“那它有多长呢?”“我们家拌的黄瓜是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小家伙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画着。原来他们见到的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我没有贸然地去否定他们:“这样,名师明天带一根黄瓜给大家看一看好吗7”第二天,我带去一根黄瓜,孩子们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儿童回答老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学生说黄瓜长约3厘米,刚开始我们以为学生是没有能建立起1厘米1分米的正确表象。其实,不是这样的。学生填“厘米”是基于他们特有的生活经验,他们见得最多的便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如果问题说清楚是“一根黄瓜”也许好些。尊重学生的经验既包括那些正确的经验,也应该包括那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经验,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很多并非“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相关的经验。每一个学生部从他们的现实世界出发,与学习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关于“小学儿童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思索既是课程改革的时代呼唤,也是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本质追寻。
1、界定:什么是小学儿童的生活经验。
经验,是指由过去的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个体立足于客观世界,建立在感官知觉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是人类和个体认识成果的积累。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指小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具有自然性、生成性、发展性等特点。自然性是指学生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都会毫无阻拦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经验”。当然这种经验很大程度上是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散的,甚至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但却是十分难得和可贵的。生成性是指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对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调用、调整、提升或者重新确立的过程,也存在着对活动中新的认识不断接受、理解和内化的过程。这些过程实质上就是新的经验建立和生成的过程。发展性是指经验的建立和运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积累、丰富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人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先前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这种建构的结果又会导致经验系统的变化,在这种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习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2、分类:从生活经验的作用谈起。
如果按照生活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来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可以直接拿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如案例一)。这样的生活经验有许许多多。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人民币等内容时,学生便有不少生活经验可以直接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挖掘和利用,很好地把握住学生认知的起点。
第二类;可以通过类比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如案例二)。这样的生活经验,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能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构成什么直接联系,但却可以通过类比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应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形象、更易于理解。比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我们可以激活儿童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日升日落,白天黑夜周而复始的经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循环小数”中“循环”的含义。
第三类:可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生活经验(*口案例三)。生活经验的丰富性也必然导致有些生活经验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些经验本身便是错误的。比如在学习“质量单位”的时候对“质量”的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关于“质量”的生活经验(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或许便会对他们的数学学习产生一些“干扰”。对于这一类的生活经验我们也必须正视,因为经验无论是正确的、错误的,它往往都是根深蒂固的,想强制性地加以取代必然会影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应当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认识。
3、辨析: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关系。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有关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儿童的生活经验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进而成为我们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开发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庞大资源库。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小学儿童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还不如说是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学生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现实”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现实”也许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一方面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前提、基础和重要资源,是保证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有效的数学学习也能促进经验的应用、提炼和积累。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
陕县实小陈玲
数学小日记一年级篇七
我们的暑假生活像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在那弯弯的路上骑自行车;在那清澈的水库里欢快地游泳;去宽阔的田野里看高高的甘蔗;在家中认认真真地做暑假中的作业;到缙云仙都看那高高石笋……在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里,我们像小小的苗儿一天天长大。让我们走进新的学期去感受新的开始!
去菜市场买菜
20xx年08月07日星期日天气:晴
今天,我去菜场买菜,里面有鱼﹑虾﹑螃蟹﹑墨鱼﹑鸡﹑鸭鸽子﹑包菜﹑肉还有好多的东西。
我买了香喷喷的肉,烧起来可好吃了。我又买了虾,虾炸起来太好吃了。我又买了鱼,把鱼炒起来可香了。今天我大吃了一顿,可饱了。
今天的饭菜还不错呀!
喝冷饮
20xx年08月06日星期六天气:晴
晚上,爸爸带我们去喝冷饮,我选了甜牛奶,妈妈选了桔子,弟弟选了水果盘。爸爸什么都不要,他就爱看报纸。
我在喝牛奶时,感觉很冰还很甜。我用吸管吹牛奶,吹出一个个小泡泡像珍珠,又像小太阳可好玩了。
弟弟太浪费了,选来水果盘也不吃,频频要我的,我就给他了,爸爸看报纸看的津津有味。
今晚多开心啊!
数学小日记一年级篇八
在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道理。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生活化。如何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去享受生活、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
一、小学数学教学要生活情境化
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建性,寻找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搜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创建情境,让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善于创建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最基本途径。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智力游戏创建情境;运用实物创造情境;运用模拟生活创建情境。
创建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地体验成功,有助于他们发展洞察力、形象思维力,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一般来说,学习者只能学到他做过的事情。倘若提供的情境是学习者感兴趣的,那么,学习者就会主动参与,从而有效地应付这些情境。相反,当学习是被迫的、不是从学习者真正的兴趣出发时,有效的学习相对来讲是无效的。所以,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喜欢数学,热爱生活。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实践去学习数学。在参与中有快乐,有满足,有成就感。
二、小学数学教学要理解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圆形物体的圆心。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动物园游玩。老师25人,小朋友12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全买团体票:(25+120)×20=2950(元)
不买团体票:25×30+120×15=2550(元)
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5+5)×20+(120-5)×15=2225(元)
通过不同解题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二)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身高,此时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求出结果后,让学生进一步比较:“哪一组的同学最高?哪一组的同学最矮?”“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身高情况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这种活动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有物参照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同时,对学习活动作出审时度势的调整,把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做到学生能够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能够发现的,教师不去暗示。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活动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探索成功的喜悦。真正“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的老师善于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知识的连接点上巧设疑点,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增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比如,教学“体积的概念”一节,教材上有一个实验,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诚然,这个实验的确能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的表象,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现象并不陌生,“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早就耳熟能详。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思考讨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有的说乌鸦聪明;有的说放进石子水面升高了。我又重点设疑:为什么瓶中放进石子水面会升高?为什么放了许多石子后乌鸦才喝到水?学生有的说石子有重量;有的说石子占了一定空间,把水给挤出来了;有的说石子占的空间比较小,只有放了足够的石子,才能把水挤出来……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逐渐理解了体积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意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在教学时,不要太抽象的讲解或照本宣科,要想方设法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愿学、想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有5个同学吃包子,每人吃2个,一共吃多少个?同学们马上开始计算开来,(1)2+2+2+2+2=10(个),(2)5+5=10(个)紧接着让生观察这个算式,生观察后得出:有5个2相加或2个5相加,并乘机得出,这个算式还可以写成5×2=10(个)或2×5=10(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由浅入深,由学生自己推到得出结论,让学生容易理解。
总之,数学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明华。数学教学生活化例谈[j].考试周刊,(38)[2]王娟萍。用新课程理念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实效课堂[j].新西部,(10)
[3]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小日记一年级篇九
早晨,“轰隆隆”震耳欲聋的雷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跑到外面一看,天空中布满了乌云,倾盆大雨像决了堤的天河水从天上倒下来。(这句是引用她看过的书上的)屋檐上的水像瀑布一样冲下来。
慢慢地,雨变下了。雨水溅在积水上像无数只小鱼儿浮在水面上触动起的波纹。
数学小日记一年级篇十
今天在数学课上,我们认识了人民币,分别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票面面值,我知道了100元里面有10个10元,50元里面有5个10元,5个1角是5角,1元=10角,1角=10分,我还知道了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
我们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要爱护人民币,从小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用钱,养成良好的习惯。
点评:小的文章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对数学很感兴趣。
数学小日记一年级篇十一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学会了拼图,我拼的有:小鸭、小兔、小鱼、树等。
我用小三角形当小鸭的头,我用平行四边形当小鸭的鼻子。用一个大三角形当小鸭的身体,用正方形当小鸭的腿,用大三角形当尾巴,用两个小三角形当脚。我会拼许多不同的图形呢。
点评:小作者是个爱动手动脑的学生,平时就善于观察事物,她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是个聪明的孩子。
数学小日记一年级篇十二
我的妈妈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个子高高的,头发长长的,弯弯的眉毛下面长了一双大大的眼睛。妈妈凶的时候象暴龙,温柔的时候有两个小酒窝。
妈妈对我的学习非常严格,也非常爱我。每天回家都给我查查作业,有几次,我做作业拖拉了一下,妈妈就会骂我一顿,我知道妈妈这样做是为我好。妈妈也很辛苦。我参加了很多兴趣小组,爸爸忙的时候,都是妈妈骑着自行车带我去的,远的地方妈妈一般要骑半个小时,但是妈妈一点也不怕累。上坡的时候也不让我下车,太阳很猛烈的时候,妈妈也不怕。下坡是时候,我说:“妈妈我看到你的影子了,真美啊!”
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