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漏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莫非、厉害、粘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2.抓住对故事角色听到“漏”的行为动作描写,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理清故事的顺序。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2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们往往包含着非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漏》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贼”,翘舌音“粘”和边音“驴”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漏”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胖、喂、驴、莫、厉、抱、架、粘、胶、偏”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胖:男孩叫小胖,锻炼减脂肪。饮食戒油腻,增肌身体棒。
厉:厉行节俭,历尽磨难。时时砥砺,鼓励共勉。
偏:为写诗篇,山川走遍。用心编写,不怕偏见。
同音字歌示例:
漏:屋子十分简陋,屋顶还把水漏。得奖来将脸露,努力金石可镂。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漏”的右部上面宽窄适宜,下面“雨”方正。
“喂”左窄右宽。
“驴”左部“马”横变提,“户”撇伸长。
“贼”的“贝”左竖不宜长,横折高于左竖。
“狼”左窄右宽,“良”横折略向内收,捺要舒展。
“厉”的“厂“里面的”万“稍露。
“胶”的“月”撇为竖撇,“交”上小下大。
“偏”的单人旁撇短,竖为垂露竖,“扁”撇伸长。
易错提示:
“胖”右边只有两横,不要多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畏:喂(喂养)—偎(依偎)—煨(煨汤)
户:驴(驴子)—芦(芦苇)—护(保护)
戎:贼(盗贼)—绒(绒毛)
良:狼(大灰狼)—粮(粮食)—浪(浪费)
包:抱(拥抱)—饱(吃饱)—苞(花苞)
加:架(打架)—驾(驾车)—袈(袈裟)
占:粘(粘贴)—沾(沾水)—战(战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写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一头小胖驴被老虎和贼惦记上了,老虎想吃,贼想偷,正准备下手时却被老婆婆说的“漏”吓得慌忙逃跑,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摆脱对方之后,又双双返回,结果被彼此吓昏了。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2):贼和老虎惦记着小胖驴。
第二部分(3~7):老婆婆不怕狼和虎,只怕漏,让老虎和贼对“漏”产生了恐惧之情。
第三部分(8~18):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从而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情。
第四部分(19、20):小胖驴安然无事,老婆婆揭示“漏”为何物。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那么小胖驴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呢?如果同学们担心这个问题的话,可以在课下自己把课文的剩余部分读一读。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以真情、关爱、善良为主题,通过《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美丽的桥》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诚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再理解本课的“爱心传递”比较容易。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交流、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项链呢?(课件出示“项链”,项链就是把珠子等装饰品连成一串)那谁知道爱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爱心”,爱心就是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把“爱心”和“项链”连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爱心项链》。
板书课题《爱心项链》
二、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师: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1:什么是爱心项链?
生2:谁做了爱心项链?
生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4:。.。.。 (学生提的问题归纳为三个,简单的写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主学习,同桌交流互助
1、检查词语,扫清障碍 出示(本课需要认识的字词)
a、同桌互相识字,比赛读
b、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了解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准了,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从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师: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 )在先后得到了( )和( )的帮助,懂得了( )。
3、答疑解惑,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个问题:爱心项链就是用爱心去帮助别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爱心做的善事连 在一起就是爱心项链。 第二个问题: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 第三个问题:作者希望这种爱能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帮助有 困难的人。 (三)感悟爱心 师:不知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到没有,克雷斯先后两次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听到了相同的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师:那他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这句话的?听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深入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 学生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过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报,最后别人又以爱心回报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师质疑,感受爱心的传递。
师: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听到了这句相同的话,你想想可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呢?那这六年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六年后才有可能听到这句话?(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人又帮助了更多的人,每当更多的人要对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总会把这句话告诉给那些人。) 过渡:正象同学们所说的(出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会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师: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中年人把爱心和这句话送给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给了许许多多的人,最后这句话又回到了克雷斯这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献着爱心,传播着这句话,才组成这串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相信你们已经解决了课前的疑问,什么是爱心项链呢?仅仅有爱心行吗?仅仅只做善事行吗?那我们要怎样做呢?对了,这爱心需要你的传递,我的传递,他的传递,只有这样这串爱心项链才会越穿越长,这爱心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三、拓展阅读,体会爱心。(附:《一杯牛奶》稿)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爱心故事《一杯牛奶》,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阅读材料自主阅读,看看你从中又读懂了什么?动笔画一画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学生自由读文后汇报(鼓励学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师:同学们,杯子里装的仅仅只是牛奶吗?还装着什么?
师:姑娘当年为小男孩奉献爱心的时候,从没想过要回报,而今天却得以真情的回报,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四、感情升华
课件出示(音乐)世界上最温暖、最令人感动、最美好的一个字眼就是“爱”。爱是什么?爱是对他人的同情、关注和给予;爱是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样,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满怀爱心的去帮助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这种美德就会代代相传,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请同学们举起书,用心的读最后一段,用心的读给自己听,用心的读给身边的人听,用心的读给所有人听。 生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最后一段,(爱心是无价的,他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1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初步认识和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
4.通过写话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5.熟读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初步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6.了解《月亮姑娘做衣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识11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4.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5.能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能用通顺的语言进行写话训练。
6.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1.自学课外阅读部分(学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课时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班级进行大扫除,你会准备些什么、准备怎样做?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开火车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扩展词语,比比谁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字词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课件展示表示这些动作的卡片和图片,学生分组演示词语,体会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3)小组比赛用加点字组新词。
2.词句运用。
(1)试读句子,找找这些句子的相同点。
(2)教师引导,用相应的语气读出句子表达情感。
(3)学生联系生活自由选词再造相同的句子,比一比谁的句子最好。
三、写话
1.老师指导,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通过查资料或上网了解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然后从这几方面来描述出喜欢它、想养它的理由,注意语句通顺。
2.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养什么,理由充分即可。
四、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生字。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由表示节气的图片导入《二十四节气歌》这首诗。
2.诵读古诗,牢记内容。
(1)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同桌互读。
(2)指名读古诗。
3.品读古诗,背诵古诗。
引导学生发现节气歌中包含的所有节气。
4.巩固深化。
(1)提问:这首节气歌中包含哪些节气呢?
(2)你能按时间顺序排好节气吗?
5.课外延伸。
学生了解每个节气的大致时间。
二、我爱阅读
1.让学生了解文章《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3.全班诵读。
4.鼓励学生上台范读,展示自我。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
2、通过品词析句,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本课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难点是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配乐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可制作树林和鸟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资料。
1~2课时。
1、读题。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2、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师小结激情: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篇课文是写父亲与树林和鸟的对话,更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好好读一读,你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的。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别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检查学习情况,注意及时提醒(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如:黎、喃、翎、猎等字中边鼻音的区分;幽的笔顺是幽,黎的下面是水的变写,不要写成水字,翎字第二笔的捺变成点,喙字第四、五笔的书写可以老师范写一下。
师再次出示新词,开小火车读生字,组词语。并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全班齐读生词,再次巩固。
3、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4、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些什么,提出自己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
2、再细细读读勾画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到的用文字或是符号、图画作上批注。
3、分组交流。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体会。
4、全班交流。师生、生生与文本间互动。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态度变化的词句:茫然、惊愕、真高兴。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惊愕两个词语,并用他们分别造句。
联系上下文抓住父亲的语言,通过朗读体会父亲爱鸟,积累了许多经验。
词语: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宁神静气。
句子:树林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道。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学生谈到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上下文说说鸟有什么气味?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鸟要准备唱歌了。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引导思考:为什么此时父亲也最快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5、分角色朗读父亲与我的对话,在反复朗读中想象意境,感受语言美,体会父亲对鸟和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
6、讨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如果父亲是猎人将会怎样?从而体会这句话所表达的我也爱鸟的思想感情。
再反复朗读体会这句话。
1、师生共同小结全文。请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分角色朗读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搜集有关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故事、资料、图片等,在全班开展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交流会。
附: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
最喜欢幽深的树林
快活的小鸟看到鸟多
闻到鸟味
听到鸟唱
热爱大自然
保护环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1、幼儿能通过观察进行描述。
2、训练幼儿思维的流畅性。
3、幼儿能正确的说出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激发了幼儿对熊猫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幼儿不能开口去说,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吸引不住幼儿的注意力。
熊猫挂图一张,具有代表性的熊猫在做什么事情的图片若干张,关于熊猫吃竹叶的视频一段,熊猫儿歌的视频一段。
1、谜语导入(有个小动物,身体胖乎乎,常带戴墨镜,身穿黑白衣,爱吃鲜竹叶)
2、出示熊猫挂图,分析谜语。
3、播放熊猫吃竹叶的视频,吸引幼儿注意。
4、播放各种图片,逐个讲述分析,正确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应该怎么做。
5、给幼儿讲述熊猫的生活习性,分布的区域。
6、让小朋友自己说看到的东西,熊猫爱做什么事情,爱吃什么东西,等等。
7、最后让小朋友观看有关于熊猫儿歌的视频。
1、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是在快乐中度过的,幼儿配合积极,兴趣很浓。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少用成人化的语言,比如“知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多问“为什么”。
3、选材新颖,导入活动很好。
4、在说出谜语的时候应该把速度放慢一点,让小朋友有时间去想。不应该太快出示挂图。
5、可以请小朋友来模仿自己所看到的熊猫的姿势,让幼儿说出成句的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继续学习这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父亲、树林和鸟》。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后,你会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呢?
生1:父亲、树林和鸟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2:父亲是不是种下了一片树林,树林又吸引来很多鸟呢?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在学习课文之前呀,生字宝宝们跑出来了,他们说要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出示词语)
生:复习生字。
师:红色字是我们平时容易写错的汉字,你们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哪些问题?(“鼻、雾、蒙、翅”)
生1:写“鼻”时要注意上边是“自”不是“白”,下边不要写出头。
生2:写“雾”时要注意“雨”变成“雨字头”,第三笔要变成横勾。
生3:写“蒙”时要注意中间有一小短横不要漏掉。
生4:“翅”是半包围结构,“支”的捺要写得舒展,把“羽”托住。
生:认读词语。
师:生字我们现在都学好了,不知道放在课文里面你们还能不能读准确呢?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并标好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告诉我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课文是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来写的。
师:找得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你最喜欢什么?(指名答)
父亲最喜欢什么?(树林和歌唱的鸟)
他的喜欢是一时的吗?(不是)
是多久?(一生)
“一生”说明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感情很深,谁再来读这句,体会父亲深厚的感情?(指名读,全班读)
感情多么深厚啊!课文的第一句就概括地写出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板书)
那课文剩下的部分都是具体地来写这句话的。(板书)
生:父亲先看到了叶子在动,然后闻到了鸟味,又听到了鸟在歌唱。(板书)
师:找得非常准确。作者就是通过先写父亲看到了叶子在动,再写闻到了鸟味,最后听到了鸟的歌唱的方式来把父亲喜欢树林和鸟写具体的。现在我们仔细阅读2—9自然段,从哪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爱树林?用“______”画出来,并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2—9自然段,和同桌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谁来说说?
生: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师:从这句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从“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我知道父亲观察的很仔细。
师:这是对父亲进行了什么描写?(动作描写)(板书)
你能加上动作读一读这句吗?(指名读、全班读)
同学们,你会对什么东西望了又望、闻了又闻?(非常喜爱的东西)
父亲最喜欢什么?(树林和歌唱的鸟)
谁再来读这句?要读出那份喜爱之情。(指名读)
那父亲望到了什么?
生:有叶子在动。
师:那我望到了吗?(没有)
生:齐读“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师:为什么我没有望到?父亲是如何望的?
生:父亲“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比我看得更仔细。
师:父亲看到叶子在动,他就知道了什么?
生:林子里有不少鸟。(板书)
师:父亲是怎样说的?(喃喃)
什么叫做“喃喃”?
生:不停地小声嘀咕。
师:请你模仿一下父亲的样子。(指名读)
为什么要“喃喃”地说?
生:怕惊动了鸟。
师:我看到鸟了吗?(没有)
生:齐读“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还有哪句能体现父亲爱树林和鸟?
生: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师: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笔直地站立。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父亲看树林看得很投入,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凝神静气。
师:凝神静气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一个词来替换它吗?(聚精会神)
这个词描写了父亲的什么?(神态)
那怎么样叫做凝神静气呢?应该是什么表情?(指名演)
父亲在那里越看越投入,像大树一样生根了,一动不动,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这句。(齐读)
父亲如此投入,是因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父亲凝神静气地兀立在这,不仅望到了叶子动,还闻到了鸟味。我闻到了吗?
生: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师:这说明父亲不仅观察仔细,而且对这片树林非常熟悉,熟悉到连各种鸟的气息都能分辨。
自由读10—15自然段,从哪些句子中我们可以得知鸟有气味?
生: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师:你平时见到什么东西会是热腾腾的?(热气蒸发的样子)(指名答)
我们平时见到的刚炒好的饭菜,刚出锅的包子,刚做好的热汤面,我们都能够闻到它们的气味,那鸟的羽毛被焐得热腾腾的,也一定会有鸟的气味。
生: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师:“喙”指的是嘴。请同学们起立,张大嘴巴,深呼吸,此时什么感觉?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就是“舒畅”。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读这句。
深呼吸后,鸟要准备干什么了?
生:“鸟要准备歌唱了。”
师:听过鸟的叫声吗?想不想现在听听鸟的歌声?(播放音频)
鸟叫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鸟真的唱了起来。
师:鸟儿歌唱时心情怎样?用文中词来回答。
生: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师:你什么时候最快活?
父亲什么时候最快活?
父亲此时仅仅感觉快活吗?还有什么别的心情?
生:担忧。
师:默读20—23自然段,想一想父亲在担忧什么?
生:鸟最快活的时候,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为什么?
生: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师:从父亲的担忧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非常的爱护鸟。(板书)
如何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猎人都具备什么特点?
如果父亲真的做了一名猎人,会有什么结果?
同学们,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有人打鸟,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指名答)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要爱护小鸟,保护小鸟。
师: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王维的《画》,请大家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这首诗,再次体会“人来鸟不惊”的和谐景象。(播放音频)
师: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这堂课也来到了尾声,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树林中去看一看,亲自看看鸟是如何飞的,亲耳听听它们动人的歌声!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体现红头的心情变化的句子: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红头心情的变化:从害怕到悲哀。
体现青头的心情变化的句子: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青头心情的变化:从着急到镇定。
二、默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边读边用横画出有关句子,至少找到三处来说明。
答案:在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时,青头一直想方设法鼓励和安慰它。这说明它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1、青头大吃一惊,他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他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我从青头“蹦一骨碌爬起大声喊”感受到青头内心焦急万分,担忧朋友而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他不仅不顾自己安危,还机智地告诉红头应该怎样应对危险。只有好的朋友才会那么关心你的安危。)
2、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他不仅不顾自己安危,还机智地告诉红头应该怎样应对危险。只有好的朋友才会那么关心你的安危。)
3、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为救朋友,他不顾安危,想办法去解救,只有好朋友才会这样做。)
通过青头的动作、语言、心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很深厚
三、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答案:被卷进牛嘴——来到第一个胃——来到第二个胃——返回到牛嘴里。
(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进了牛肚子——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又回到牛嘴里——和草一起喷了出来,这一旅行路线蕴含着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语文学习及备考
1、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基础知识的内容重在积累,关键是运用。包括: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对于这一部分,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日积月累,定会得到高分。
a、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b、可以把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错题汇集簿上,定时集中纠正,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组词练习。
c、每学新课,先要将自己不会的词语画出来,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能死记硬背;在具体语境中有的词义发生变化,一定要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
d、课本中正文下面的注解及课后练习的词语部分应是重点。
e、学习词语应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根据自己情况,每天都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词语,到一定时期,特别是阶段性考试之后,将还不熟悉的词语用过筛子的方法挑出来,再次复习,直至越来越少。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提高着重要关注的是诵读、翻译、理解和背诵。针对这些老师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要求。比如在翻译中要求信、达、雅等。在背诵和理解方面也提到了分小段各个击破,借助联想,不断复习等方法。
3、怎样写应试作文。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写好,题目要拟写的恰当特别。卷面整洁,可以大胆的引用诗词等要求。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九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动物王国里面,动物们都在进行着各种有趣的活动,你们想去瞧一瞧吗?——(课件:各种动物活动图片)
2.看到这么多的动物,你们喜欢吗?(喜欢)那今天我们这节作文课就来写一种动物——大熊猫,大熊猫被称为我国的国宝。(板书:国宝大熊猫)
二、交流资料,了解熊猫。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熊猫的有关资料,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
2.分类展示小组搜集的资料。(预设)
(1)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的分类一直有争议,不过近年来比较趋向于将大熊猫独立出来,因为大熊猫和现存的其他物种都有较大的差异。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
(2)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四川省北部,陕西省南部和甘肃省南部的山区。
(3)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我国的国宝?
大熊猫中国独有,数量稀少,在1000只以下,属于我国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了,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大熊猫不仅是中国最稀有的珍贵动物,而且已成为世界上最珍贵最稀有的动物,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世界各大动物园内每种有绝灭危险的珍稀动物笼前要悬挂熊猫为图案的徽志。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百分之一,而且成活率很低。
3.谈话引导交流:怎样把这些零碎的资料整理成一篇内容连贯的作文呢?(学生自由交流。)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通过交流资料了解了大熊猫,通过阅读例文掌握了写作技巧,这节课我们阅读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习作。
二、阅读课文,明确要求。
1.独立阅读课本94页习作要求和有关资料。
2.小组交流,怎样写好这篇作文。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1)审题: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国宝大熊猫,属于状物文。描写大熊猫的性格特点时,可以恰当地使用中心句,先概括地写一写他们的性格,再在后面的自然段中分别加以叙述,这样的话,文章条理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2)选材:同学们收集的材料很多,能选择写的范围很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要作为选择的主要材料。
(3)立意:我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就是通过自己和动物的交往(动物园观察),以及对有趣的事情的描述,在字里行间自然真挚地流露出来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感人。
(4)技法:描写动物,首先要突出它的外形特征;动物的生活习性主要指它的吃食(捕食)、居住、睡眠、活动、性情等方面,抓住这些方面细致描写,才能将它们描写得惟妙惟肖;动物虽然不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在观察描写时,就应该从它们的动作、叫声中去体会和想象它们的“情绪、思想”变化,这样适当运用比拟,文中的动物才会更逼真。
4.课件出示:技巧口诀歌
介绍动物有要点,外形习性是重点。
描写特点抓外形,总分说明条理清。
联系生活写习性,吃睡玩爬和叫鸣。
生活细节要具体,写出特性有感情。
动物和人是朋友,友好相处莫惊扰。
保护动物是美德,和谐相处好境界。
三、提出要求,完成初稿。
1.提出要求:
(1)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
(3)还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写一件具体的事)。
(4)给文章“化个妆”(加入一些修辞方法完善句子,加入一些动静结合完善段落,加入一些结构形式例如:过渡句,首尾呼应等,完善文章。)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3.阅读自己写完的习作,看看对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还需不需要补充新内容,并进行修改和补充。
四、互相交流,进行修改。
1.指名让学生上台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来评一评。教师注意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
2.出示习作评分要求,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习作评分要求:
慧眼小神童:观察仔细,能比较具体地写出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神笔小作家: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生动,能按照一定顺序形象、具体地写出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动作情态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儿是大家欣赏的地方,哪个地方大家认为还要进一步修改,对修改自己或别人文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4.集体修改: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每一个小组推荐一篇认为进步大的习作进行集体交流。交流的重点是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是否通顺;遣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了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补充。最后把自己认为修改好的习作读上几遍,读出感情来,各自把修好的习作工整抄在习作本上。
五、习作展品。
评选优秀习作张贴在班级学习专栏里进行展品。
[教学板书]
抓住主要特点,合理安排顺序。
列举典型事例,突出主要习性。
巧妙使用词语,表达真情实感。
动静合理搭配,描写具体细致。
巧用修辞方法,内容形象生动。
注意前后照应,做到首尾连贯。
第七单元的习作是是写国宝大熊猫,这个内容是学生乐于交流,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学生对大熊猫的了解非常少,课前让学生搜集大熊猫的有关资料是弥补这一缺陷的主要途径(要条件可以让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大熊猫),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资料,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大熊猫,激发学生热爱大熊猫的情感。阅读并分析例文,让同学们再次体会描写小动物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指导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小组成员互评互改,典型习作全班评改,分享优秀习作,让学生做自己学习写作的主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