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卫生调研报告(优质8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卫生调研报告篇一
xx市xx卫生院位于晋豫两省交界、沁北12公里处的xx镇,辖区共有12个行政村,19个一体化村卫生所,4.5万人口。
xx卫生院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1275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医院现有离退休31人,在岗职工61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40人,财务、后勤人员17人;学历:大专23人,中专34人;职称:副主任医师2人,中级职称11人(主治医师5人,主管护师4人,主管药师2人)。设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7个,检验、b超、心电、放射医技科室4个,新农合、防保科、药房、收费、财务科、一体化办公室等共计8个后勤辅助科室。综合住院部核定49张床位。
医院现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摄影(dr)、全细胞分析仪、彩超、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
20xx年全院总收入493.5万元,业务收入255.5万元(其中:药品收入175万元,药占比68.5%),财政补助收入238万元,总支出571.7万元,收支结余-85.7万元。住院病人700余人次,门诊诊疗6万余人次。
20xx年全院总收入576.9万元,业务收入314.2万元(其中:药品收入184.4万元,药占比58.7%),财政补助收入259.7万元,总支出600.7万元,收支结余-23.8万元。住院病人798人次,门诊诊疗10.2万人次。
(一)医疗工作
1、退休人员负担重:医院现有退休人员(含提前退休)31
人,除养老办发放的基本工资部分,由医院负担的提前人员工资、退休人员生活补助和社会保障金等费用,每年需医院承担支出约70余万元,医院负担过重。
2、医院历史欠债多:医院20xx年前被认定而未偿还的债务余额为74万元,20xx年以后医院为了发展和改善就诊环境而欠下的工程款和设备款80余万元,二项合计欠款150余万元。
4、缺少特色专科:没有有效的吸引病人就诊的手段,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大点的村卫生室。
(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网络系统慢: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系统速度慢,影响公共卫生服务档案工作的录入。
2、人口问题:xx辖区有人口4.5万人,但公共卫生服务拨款人口只有不足4万人,其中道口村、邗邰村、官庄屯村、石庄村的部分人口在xx辖区常住,但户口在常平乡,另一部分在辖区企业家属院和长期经商的常住人口,虽由有建档,但拨款却不能到位。
(三)一体化管理工作
一证多室和无证诊所问题:xx辖区xx村、xx村、xx村人口多、村医人数多,由于村医之间有矛盾纠纷,在合并后而又重新分开,出现了一证多室现象,还有牙科诊所存在无证经营问题,由于卫生院对辖区村室的管理只有监督权没有执法权,使得一证多室和无证诊所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1、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打破以药养医格局。
20xx年10月份医院购进彩超和dr,设备的成功引进,有效的改善现有的医技诊断水平,使原本因为不能确认或诊疗条件差而没有就诊的病人也可以不需转院就诊。10-12月份三个月的医技检查、治疗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了较大的转变,药占比逐步下降。以后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打破以药养医的思想观念,使医院的收入逐步优化,实现药占比小于50%的目标。
2、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建设。
利用送出去、请进来、与上级医院技术合作等方式,派出专门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在前期采用与上级医院合作的方式,聘请老中医对医院的年青中医人员实行“一带一”模式进行培养。争取早日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中医人员,提高服务能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建好中医肝病、理疗、针灸推拿等特色专科,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3、将医院退休人员工资和历史债务由财政负担。
由于医院的退休人员工资和历史债务负担过重,使医院无力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发展和解决职工的待遇问题,退休人员工资和历史债务由财政负担由财政负担后医院可以轻装上阵,健康快速的发展。
4、实现纵横交错、上下联动的经营理念。
利用医院购进新设备、新技术的优势,积极与村医结合,将在村卫生室不能检查和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介绍到卫生院就诊治疗;主动与上级医院结合,将上级医院确认的常见病、多发病转回到卫生院进行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卫生院的医疗收入,又可以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
5、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确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改变主抓业务收入工作思路,向业务收入和公共卫生服务二手抓的目标改变,由防保科和一体化工作人员为主要力量,主抓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各有关科室配合的模式。防保科和一体化工作人员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上,以保证此项工作全面高质量的开展。
6、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打破传统服务模式。
打破区域界线,按照公共卫生实际建档的人数进行拨款,确保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7、加强对一体化工作的管理力度。
加强对一体化村卫生室的监督和管理,平时加大监查力度,对一证多室和无证诊所问题及时发现、处理,对有困难的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结合,决不姑息,坚决予以取缔,确保辖区内的医疗秩序。
20xx年xx月xx日
卫生调研报告篇二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拱辰社区环城路有一个的简易垃圾池,周边2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居)只注意居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北台村、谭套、花门等7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镇政府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我镇发展的环境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这几年以来,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社区,对农村环境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及其他环境整治的经费都要村委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全镇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镇政府主要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政府的主要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要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同时,镇政府应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镇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镇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卫生调研报告篇三
发展的因素,我们采用发放表格、召开座谈会、查看相关资料和实地了解等形式,对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乡镇卫生院机构设置
乡镇卫生院共有13间,太平镇、沈所和罗坝镇各有两间,马市镇等7个乡镇各有一家卫生院。马市卫生院和顿岗卫生院是中心卫生院建制,江口、花山和都亨是分院建制。
一般卫生院分三个组,即医疗组、防保组和妇幼组,其他为附属科室,包括药房、检验检查、后勤等科室。中心卫生院有条件的设有中医组和口腔科。
二、乡镇卫生院人员结构
(一)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299名,实有在职在编在岗240人,乡镇卫生院缺编59人,占20%。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意见》(粤发[2007]9号)“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按每万名户籍人口配置10名医务人员”补助人数为240人。
3%;第三类是其他技术人员(含后勤服务人员)27人,占人员总数的11.25
%,其中财会大专或初级资格以上人员8人,工勤人员19人。
编外分为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两类38人。编外医务人员24人,多数是近几年聘用的大中专毕业生,近几年通过参加全国执业资格考试取得资格证(含考试合格正在办理中)有15人,编外非医务人员14人。
64人。
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设备设施情况。卫生院业务用房共15569平方米,其中:危房1685平方米。需改造业务用房的卫生院有沈所、城郊、江口、都亨、澄江、深渡水等六所卫生院,改造面积为7048平方米;需新建业务用房的单位有马市中心卫生院,面积为约2000平方米;司前、隘子、城南、罗坝四所卫生院需要改造业务用房面积为约2400平方米。
现有医疗专用设备:
x光机9台,黑白b超9台,心电图机7台,全自动膜式洗胃机1台,尿液分析仪4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3台,血球计数仪2台,监护仪1台,手术床1张,图象记录仪1台,血细胞分析仪1台,高频电刀1台,麻醉呼吸机1台,无影灯1台,皮测胆红素1台。
四、乡镇卫生院运作情况
**县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246994人,年门诊量269590人次,年住院量8093人次,防保服务人口246994人。
业务状况较好的是城郊卫生院,业务收入在韶关市乡镇卫生院名列前茅,其妇产科和口腔科是该卫生院主要科室。卫生院业务状况大体上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业务较好的,有城郊、马市和隘子三间卫生院,能正常运作;第二类为业务一般的,有深渡水、都亨二家卫生院,由于在职人员少能保工资;第三类为艰难运作的,有花山、江口、司前、顿岗四间卫生院,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第四类为难于运作的,有澄江、罗坝、沈所、城南四间卫生院,拖欠社保住房公积金,拖欠不足额的工资。
五、乡镇卫生院存在问题
(一)卫生技术人员缺额大。现有执业资格的仅174人,占总编制的58.9%,无执业证上岗证人员较多,部分卫生院存在难以安排值班状况。可以说卫生院医疗技术人才缺乏已成为我县卫生院发展的瓶颈。
(二)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保证不了服务区内群众“中病不出镇”,每年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仅报销总数的10%,远远满足不了乡镇群众医疗的需要。由于技术水平不高,业务状况往往是门可罗雀,与上级医院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比。
(三)以药养医的环境仍然存在,卫生院在公益性和市场性之间徘徊不定。过半卫生院自己养活不了自己。
(四)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大。在职人员培训比例不高。参加各种培训的比例过低,时间不长,继续医学教育缺乏经费支持和统筹安排。
(五)医
卫生调研报告篇四
按县卫生局安排,局领导组成两个调研组,对我县的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各乡镇卫生院的情况介绍,实地察看部分卫生院工作档案和部分村卫生室,并和卫生院负责人和职工进行了座谈,调研组对各乡镇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农村卫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了解的现状情况和建议分述如下:
多年来,**县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护网络健全,农民就医得到极大便利,卫生服务功能发挥正常,医疗条件改善较快,医疗技术质量和水平基本适应群众的需求,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加强,改水改厕工作成绩显著,农民健康意识得到初步提高,全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全面提前达标。
一、积极创建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县自1993年初级卫生保健试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历了多个年头,现已全部达到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的标准,通过了卫生部的审评,全部达到初保普及阶段合格标准的县城之一。
二、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落实预防保健工作,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参与下,通过不断提高对办合格医疗的思想认识,本着“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完善”的原则,努力建立和完善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通过积极探索,**县在开展合格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三、强化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建设。农村三级医疗预防网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支柱,**县非常重视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在县财政、计划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乡镇卫生院的各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实现了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社会卫生于一体,功能较完善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功能有了一定转变、管理水平相应提高。村卫生室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承担着大量的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各乡镇通过创建合格村卫生室活动,不断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功能,充分发挥其在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妇女儿童保健等方面的作用,改变了村卫生室房屋简陋、消毒不规范、常规设备不齐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的状况,使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在农村基层得到了较好的落实。20xx年,以“夯实基础、牢筑网底”为目标,在继续完善71个“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争取中央投资新建卫生室20个,加上村集体场所改扩建建设的31个村卫生室,使全县新建村卫生室总数达到122个。全县共有10个乡镇,175个行政村。其中159个村拥有了卫生室或服务点(百人以下的村为服务点),共选聘村医264名。加上10个乡镇卫生院和6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幅射带动,基本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的目标。
四、积极推进农村中医工作。近年来,**县中医工作的重点是:以创建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稳定中医药队伍,努力提高中医药治疗率,构建中医药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和对老年性、功能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较好疗效的优势,发展中医特色专科,促进中医业务发展。全县有中医院1所,县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
综上所述,**县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在农村卫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当前的农村卫生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1、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面广量大的预防保健任务不能得到更进一步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显得相对滞后,离群众的要求尚有距离。
2、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卫生室赖以生存的集体资金投入不能到位,导致乡村医生对所承担的工作不积极,纷纷变相个体行医以弥补收入不足,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建设受到很大冲击。
3、乡镇卫生院由于建设规模小、医技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低下等不利因素,使目前设置的床位使用率降低,效率不高,业务收入呈下降趋势,地区差距日益明显。乡镇卫生院收入下降的同时,乡镇集体对卫生院的投入又普遍急剧减少,导致乡镇卫生院缺乏发展后劲。
4、农村卫生监督体制不顺,执法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执法工作需要,导致对传染病、食品卫生、非法行医、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难以更进一步落实。
5、医务人员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防保经费的不足,资格准入制度等,导致现有体制及专业人员难以胜任繁重的防保任务。
6、现有的合作医疗形式已无法适应农民现实的需要。首先是筹资不到位。传统的合作医疗模式是三个一点,即政府投一点、集体筹一点、个人付一点。而目前的状况农民自筹的一块资金由于合作医疗对农民吸引力弱,也很难筹集;各乡镇多以上级行政手段而由于村委会垫付;其次是受益不明显而报销手续繁琐。传统的合作医疗覆盖面相对较广,由于参保的药品价格的因素,农民通过医保报销后的金额未必体现比市场优惠,且在报销手续繁琐;二是受益力度大但受益面小,如大病风险医疗形式虽然报销金额较大,但其受益覆盖面所占比例小。从而导致当前农村农民的医疗保障抗风险能力低,覆盖面不广,因病致贫现象还较为突出。
随着以县场经济为导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变了农村卫生事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给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使农村卫生事业迸发新的活力,适应农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设想:
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是实现农村广大群众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传统合作医疗目标定位低,统筹能力弱,管理层次低,难以抗御大病风险,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根据**县的实际,全面推行合作医疗保险,本着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积极探索家庭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并最终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积极研究制订实施合作医疗制度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把合作医疗的性质与作用,形式与内涵,资金的筹集,合作与补偿比例等方面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保证和促进合作医疗制度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二、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构建新的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实行宏观管理、全行业管理、目标管理;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以为农民服务为最终目标,注重研究农村卫生发展战略、规划、政策、规范;要运用经济管理和法制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当前农村的乡镇卫生院要在诊疗人数和床位使用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认清形势,转变陈旧的等病人上门的服务观念,建立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以预防为核心,结合开展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基本服务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协调的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村卫生室要坚持集体办,管理上强调乡(镇)村一体化管理,始终将公共卫生工作作为工作重点,适当开展引进中医、针炙等费用低、疗效好、群众能承受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增加对农村预防保健经费的投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这充分体现了农村预防保健工作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这项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进一步做好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是保护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防止农民因病致贫,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充分认识防病治病工作的紧迫性,各级政府应把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预防保健经费的及时到位或适当增加。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十分重视提高有限的防保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考虑逐步提高预防保健经费在整个卫生事业经费中的比例。
四、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初保工作的协调。实践证明,农村初保工作是关系到9亿农民的健康保障,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件大事。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积极推行初保工作这项“民心工程”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应由卫生部门负责初保工作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和做好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财政、农业、计划、民政、卫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初保工作的领导。
五、改革现行的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是由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卫生监督现状不适应所决定的。
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是农村卫生监督力量薄弱、分散,形不成合力,难以完成面广量大的卫生监督任务。建议加强乡镇卫生监督所(站)建设和投入,加强对农村各类卫生机构、个体诊所的监管,以及对卫生专业人员的执业许可和健康许可。将目前分散的多头的监管建成统一的卫生监督管体系。
20xx年12月17日
卫生调研报告篇五
一、医院基本情况
**市**卫生院位于晋豫两省交界、沁北12公里处的**镇,辖区共有12个行政村,19个一体化村卫生所,4.5万人口。
**卫生院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1275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医院现有离退休31人,在岗职工61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40人,财务、后勤人员17人;学历:大专23人,中专34人;职称:副主任医师2人,中级职称11人(主治医师5人,主管护师4人,主管药师2人)。设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7个,检验、b超、心电、放射医技科室4个,新农合、防保科、药房、收费、财务科、一体化办公室等共计8个后勤辅助科室。综合住院部核定49张床位。
医院现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摄影(dr)、全细胞分析仪、彩超、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
2013年全院总收入493.5万元,业务收入255.5万元(其中:药品收入175万元,药占比68.5%),财政补助收入238万元,总支出571.7万元,收支结余-85.7万元。住院病人700余人次,门诊诊疗6万余人次。
2014年全院总收入576.9万元,业务收入314.2万元(其中:药品收入184.4万元,药占比58.7%),财政补助收入259.7万元,总支出600.7万元,收支结余-23.8万元。住院病人798人次,门诊诊疗10.2万人次。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医疗工作
1、退休人员负担重:医院现有退休人员(含提前退休)31人,除养老办发放的基本工资部分,由医院负担的提前人员工资、退休人员生活补助和社会保障金等费用,每年需医院承担支出约70余万元,医院负担过重。
2、医院历史欠债多:医院2012年前被认定而未偿还的债务余额为74万元,2012年以后医院为了发展和改善就诊环境而欠下的工程款和设备款80余万元,二项合计欠款150余万元。
4、缺少特色专科:没有有效的吸引病人就诊的手段,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大点的村卫生室。
(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网络系统慢: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系统速度慢,影响公共卫生服务档案工作的录入。
2、人口问题:**辖区有人口4.5万人,但公共卫生服务拨款人口只有不足4万人,其中道口村、邗邰村、官庄屯村、石庄村的部分人口在**辖区常住,但户口在常平乡,另一部分在辖区企业家属院和长期经商的常住人口,虽由有建档,但拨款却不能到位。
(三)一体化管理工作
一证多室和无证诊所问题:**辖区**村、**村、**村人口多、村医人数多,由于村医之间有矛盾纠纷,在合并后而又重新分开,出现了一证多室现象,还有牙科诊所存在无证经营问题,由于卫生院对辖区村室的管理只有监督权没有执法权,使得一证多室和无证诊所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
下一步工作打算和思路1、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打破以药养医格局。
2014年10月份医院购进彩超和dr,设备的成功引进,有效的改善现有的医技诊断水平,使原本因为不能确认或诊疗条件差而没有就诊的病人也可以不需转院就诊。10-12月份三个月的医技检查、治疗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了较大的转变,药占比逐步下降。以后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打破以药养医的思想观念,使医院的收入逐步优化,实现药占比小于50%的目标。
2、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建设。
利用送出去、请进来、与上级医院技术合作等方式,派出专门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在前期采用与上级医院合作的方式,聘请老中医对医院的年青中医人员实行“一带一”模式进行培养。争取早日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中医人员,提高服务能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建好中医肝病、理疗、针灸推拿等特色专科,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3、将医院退休人员工资和历史债务由财政负担。 由于医院的退休人员工资和历史债务负担过重,使医院无力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发展和解决职工的待遇问题,退休人员工资和历史债务由财政负担由财政负担后医院可以轻装上阵,健康快速的发展。
4、实现纵横交错、上下联动的经营理念。
利用医院购进新设备、新技术的优势,积极与村医结合,将在村卫生室不能检查和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介绍到卫生院就诊治疗;主动与上级医院结合,将上级医院确认的常见病、多发病转回到卫生院进行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卫生院的医疗收入,又可以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
5、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确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改变主抓业务收入工作思路,向业务收入和公共卫生服务二手抓的目标改变,由防保科和一体化工作人员为主要力量,主抓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各有关科室配合的模式。防保科和一体化工作人员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上,以保证此项工作全面高质量的开展。
6、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打破传统服务模式。
打破区域界线,按照公共卫生实际建档的人数进行拨款,确保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7、加强对一体化工作的管理力度。
加强对一体化村卫生室的监督和管理,平时加大监查力度,对一证多室和无证诊所问题及时发现、处理,对有困难的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结合,决不姑息,坚决予以取缔,确保辖区内的医疗秩序。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二日
卫生调研报告篇六
1、环卫管理体制
目前我省城市的市容环卫管理部门除广州市为政府行政部门外,地级市的多为政府行政部门属下的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21个地级市中只有广州、深圳、珠海、中山、肇庆、惠州、梅州、汕头、茂名、阳江和清远有全市的环卫专职管理部门,其余的由城市管理局(或市政局、建设局等)内设机构的一个部门负责(或兼管)。其它市(区)、县的环卫管理部门基本为事业单位,这些部门多数管干一手抓。
2、环卫运作模式
我省环卫现有的运作模式可分为几大类型,一种是管干分离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要求政府要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城市环卫服务,同时管理部门有较强的管理和监督能力,这种模式以中山市为代表。一种是“一把扫”扫到底(包括内街)的模式,它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求管理部门有较强的内部管理统筹能力,这种模式以清远市为代表。还有一种就是分级管理模式,市(区)、县环卫管理部门负责道路、公厕清扫保洁以及生活垃圾运输处理,街道(镇)办事处负责街巷、居住区内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这种模式要求各级之间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环卫主管部门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但目前许多地方仍未能解决交界接壤区域相互扯皮、协调难的问题。这种模式在省内大多数地区普遍存在。
3、环卫行业服务现状
我省环卫行业服务现状可分为两部份:其中环卫设施建设、设备制造、物业清洁服务基本已企业化、市场化;但城市公共环境卫生维护仍以事业单位为主,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原因是以事业单位(或企业化管理)运作,比以企业方式运作费用相对要低些。
二、市容环卫经费
我省城市环卫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两部份,一是政府的财政投入,包括地方政府的日常投入和上级政府的补助;二是居民、单位交纳的清洁服务费、垃圾处理费等专项费用。
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也引入了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建设并运营大型的垃圾处理设施。
1、政府对环卫经费的投入
环卫投入指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市容环境卫生投入的经费。
调查显示对环卫投入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政府政策导向的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对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另一方面表现在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维护上的投入,主要在城市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方面。
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应该肯定珠三角片区比其它片区大,尤其是城市里的设施建设规格高,设备装备充足。其它片区地级市的环卫设施设备的建设装备也在逐步提高。随着“城市化”推进,出于“民心工程”的考量,对可作为其标志物的环卫设施如公厕等的建设正逐步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并尽其所能给予投入。但对于其它环卫设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关注则相对较差。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除珠三角片区已建成有规模的生活垃圾焚烧厂16座,其它片区暂时没有,我省的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珠三角片区建有符合国家卫生填埋标准的填埋场11个,但管理水平与其大手笔的投入相比则要逊色得多。本次调研珠三角片区填埋场只有5个达到、1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北片区填埋场只有2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东片区只有3个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粤西片区无一基本达到国家无害化处理要求(根据建设部《关于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检查情况的通报》建城32号)。
目前我省21个地级市中尚有个别城市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云浮、珠海、韶关、阳江市的填埋场在内建成投入使用,在建中的梅州和河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预计可投入使用,茂名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进入规划环评阶段,汕尾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暂时还没有起动。部分地级市的填埋场扩建工程也存在经费困难的问题,因此我省要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确实还需下大功夫。
一般地说,城市环境公共卫生维护主要包括的城市道路、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这是环卫日常工作的主要项目,占了日常经费支出的大部份。如果从环卫经费支出中删除设施、设备和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剩下的作为日常费用,按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其它费用开支的权重分别为0.45、0.4和0.15计算,可以发现各地投入清扫保洁的平均费用最高不超过7元/平方米&8226;年,最低仅为0.6元/平方米&8226;年,平均在2.1411.21元/平方米&8226;年的范围。珠三角片区的投入明显高于其它片区,其中以广州市的投入最大,这与广州市作为南方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较强、市容环境卫生要求高有关。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费用方面,珠三角片区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费用显然比其它地区高,其中以佛山地区的平均费用最高,这些大概与珠三角的城市化扩大,运输距离远,可利用土地缺乏和生活垃圾处理理念的转变有关。
数据显示我省大多数城市在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面的投入是不足的。建设部发布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清扫保洁管理办法》(城建[1994]238号)第四条规定“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所需经费纳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使用计划,并根据需要,每年适当增加或调整。”一些城市市区范围扩大了几倍,人口增多,清扫保洁面积不断扩大,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加,可相应的环卫投入却没有增加,使得城市日常的公共环境卫生状况维持在较低水平。
我省许多城市的政府并没有真正认识、或有意回避城市环境公共卫生维护是一项政府必须为市民提供的公益性、社会性服务事业,没有实事求是地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环卫成本核算管理、人力管理等制度,因而在环卫日常维护的投入上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致谈到环卫体制改革,有的政府官员就盲目地认为环卫作业市场化可以减少政府的投入,而从没有分析过当这个公共服务产品市场化时,政府可能减少的是哪些投入,可能会增加什么费用,它们的平衡点在哪里。因此不少地方在环卫作业招标中无根据地采用“价低者得”,结果城市的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上不去,出现市民投诉多,环卫工人上访的尴尬现象。
2、环卫专项收费
环卫专项收费指的是城市环卫管理部门按规定程序,经物价部门批准对城市居民和单位收取的垃圾处理费和卫生清洁服务费。
我省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因财政收入欠佳,对城市环卫设施建设、日常维护费用的投入往往不足,靠环卫专项收费补充。由此可见,环卫专项收费在维护城市市容环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统计的结果表明:超过40%的城市,市容环卫支出的30%以上来自环卫收费(其中约19%的城市甚至超过50%)。这既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有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
虽然环卫专项收费有法律依据,并经各地物价管理部门批准收取,但环卫收费难,不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一直是困扰各地基层环卫部门的难题。
基层环卫部门费了很大的力气开展环卫专项收费工作:主动配合政府及物价管理部门调研,制定一个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收费标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环卫工作质量,以优质服务赢取市民对环卫收费的支持;加强与职能部门、媒体、社区、相关单位沟通,争取支持和配合,开展环卫专项收费宜传、收费代理等;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指导依法收费,与法院做好沟通工作,将收取卫生清洁服务费的法律依据提交给法院,争取法院支持环卫部门通过法律途经解决个体工商户、居民住户、甚至个别单位恶意欠费问题。这方面南雄市和丰顺县曾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一是使市民懂得环卫收费是合理合法的,增强了缴费自觉性;二是给欠费的单位和个人,起到了警示作用,从而减少了拖欠缴费的现象;三是提高了收费率,保证了环卫工作顺利开展。各地环卫基层往往把法院作为是环卫专项收费依靠的最后一招。
然而11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五华县环卫所与曾雪泉城市卫生服务费纠纷一案的批复》指出“五华县环卫所依法取得《广东省经营服务性收费许可证》,根据县政府的规定和县物价局核发的收费标准,曾雪泉拒绝缴交垃圾服务费,五华县环卫所作为五华县市容和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单位,可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规定》的规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本案争议不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纠纷,不属民事案件受理范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这个批复已成为各地法院受理环卫专项收费纠纷的一个案例。这也提醒了我们的政府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环卫专项收费纠纷依法是可以通过行政处罚解决的。但正如南雄市环卫所的法律顾问指出的,行政处罚必须有详细的规定,如果只是根据国务院101号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规定》,根本无法执行。
尽管我国政策法令早有对污染物“谁产生,谁付费”的法定原则,但对环卫专项收费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带有强制性的规范性文件。纵观我省的环卫专项收费的相关法规,没有一个对拒交环卫专项收费作出行政处罚的详细规定。因此各地的收费操作基本上是缴费义务人自觉的就收,拒交的就不收,最后形成了收多少算多少的尴尬局面。这对自觉缴费主体来说,也是一种社会不公的反映。
卫生调研报告篇七
尊敬的各位xx:
我市在医疗、公共卫生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我市公共卫生领域很多方面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首先是地方病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是环境污染和严重职业卫生形势依然严峻;第三是妇幼保健和生殖卫生领域面临新的挑战;第四是不良生活习惯对公众健康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20xx年以来,非典疫情、猪链球菌病,还有前一段时间,我市突发的禽流感疫情,都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面对我市公共卫生领域存在的'以上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推进不力;卫生监督体系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落实责任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卫生行政执法办案能力水平不高;医疗卫生行业监督执法不力;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职能调整和经费得不到保障等,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关于如何搞好我市公共卫生建设,下面谈几点看法,以期共同探讨完善:
一、一是要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制定应对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市、县区两级要分门别类,建立各级卫生部门的指挥机构和协调统一的指挥系统,保证政令畅通,责任到位,反映及时,保障有力。二是抓好疫情信息网络建设。所建网络要保证畅通,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上报,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为上级的正确决策和快速指挥处理提供可靠的科学的第一手资料;三是尽快建立起有序运行的医疗救治体系。要结合我市医疗机构分布情况和现有医疗资源,尽快规划,合理布局,确定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资源的合理调配、统一指挥和充分利用打好基础;四是尽快完善应急救治队伍的组建。根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市、县区两级应统一协作,尽快组建起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医德好、医风正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急救队伍,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反映及时,迅速控制并扑灭疫情。
二、要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疫情,从财政、人事和管理上加大力度,确保各级疾控中心运转正常,防控有力。
三、要建立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秩序。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卫生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充实卫生执法监督力量,改革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善执法监督条件和技术手段,坚决打击和惩处各种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要积极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整治医疗卫生秩序,规范医疗卫生市场,要从根本上扭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有效遏止非法行医、制售假劣药品和食品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四、要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改善农民卫生服务条件,保证农民基本的卫生服务要求。
(一)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进一步巩固和改善农村预防保健医疗网络建设;
(二)改革现行农村医疗管理体制,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
(三)充实和优化农村乡镇卫生院的人才结构;
(四)开展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抓好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增强应对突发性疾病的能力,解决落后地区贫困农民医疗难的问题,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五、要搞好公共卫生教育,促进爱国卫生工作,把开展全民公共卫生活动与制订公共卫生公约有机结合起来,规范群众的卫生行为。搞好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和巩固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注重抓好爱国卫生的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单位、社区、村镇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向纵深发展;各新闻媒体、卫生、城建、工商等部门要开展公共卫生公益性宣传;教育部门要在学校开设公共卫生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公共卫生法律常识。卫生部门要会同各级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社会团体,在爱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等综合防治方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普及防治知识,推动防治工作的开展,引导群众自觉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卫生调研报告篇八
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深入了解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我们对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彬县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现状
近年来,我县持续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尤其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了自来水入户、饮水安全、路面硬化,绿化等一系列措施,明显地改善了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特别是2011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村环境城市化管理工作后,推动全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全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健全了机制。出台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相关部门制定了行业规范,为管理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组建了专门队伍。在新民镇、北极镇分别设立城管中队,其他镇设立城镇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城管办)。城管中队、办的工作人员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调剂安排,确保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有了专职管理队伍和清扫保洁队伍。三是形成了工作模式。为镇村配备了垃圾收集车、清运车、洒水车等设施,推行“专桶专车存放,专人清扫保洁,定时收集转运,专用场地填埋”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促使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管理逐步由无序走向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彬县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的做法
我县坚持把日常保洁与专项整治相结合,认真按照市上要求,坚持集中与分散、短期与长效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重点,由点及面,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改善了全县城乡面貌。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年初,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会后,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及时传达市上会议精神,制定下发了《彬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其中,城区环境卫生整治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和主管副县长负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主管副县长负责,各部门和单位确定专门领导负责,落实了领导责任。根据谁业务谁主管、谁辖区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县级领导包镇,乡镇领导包村包片,镇村干部包段包户的责任制,层层分解了任务,夯实了责任。县上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协调、指导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进了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2、广泛宣传,强化环境监督。通过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电子显示屏等载体播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文明行为宣传内容,引导群众、中小学生讲文明,爱环境。同时,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通环境卫生监督举报热线,县创建办根据举办电话及时督促有关单位快速整治,保证了环境卫生整治效果。
3、突出重点,整治城区环境。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对城区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和繁华地段实行全天候无假日保洁,对城区废品收购站、加水洗车店等进行了集中整治,对县城街道、公共场所、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未开发国有土地的垃圾死角和乱贴乱画乱挂进行了彻底整治。清理野广告3000多处,更换维修破损广告牌匾82个,清洗沿街建筑立面5820平方米,刷新墙面6300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78间,修复破损路面、花砖9800平方米,进一步净化、美化了城区环境。
4、全面治理,整治农村环境。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村、美丽新家园”和“清三堆”、“治四乱”、“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等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清理村庄周边的暴露性垃圾、乱堆乱放杂物、建筑物料、违章建筑、野广告等,清除道路两侧的乱搭乱建,清理三堆890多处。重点对废弃庄基地、地窑、沟渠等地的垃圾死角进行了彻底整治,清理垃圾960多吨,清理旧村搬迁残垣断壁42处。动员群众对垃圾实行袋装化,保洁员每天定时收集,集中处理,使镇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在此基础上,按照“路路有绿篱、家家有花坛、处处有绿地”的标准,大力实施“花园彬县”建设,完成各镇街道补植增绿7.2公里,完成镇村道路绿化美化45公里,同时因地制宜,利用村组边角地、空闲地,见缝“插花”,整理空地,种植波斯菊30424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环境质量。
5、加强维护,整治交通环境。加大公路沿线环境整治,集中开展了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塌方水沟320处,清洗沿线设施3200米。加强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管理和维护,对公路病害及时修复,对附属设施及时补栽,补栽示警桩436根、里程碑202块、百米桩126根,刷新标语86幅。绿化美化公路环境,对312国道、306省道、底晁路、永新路等公路路边进行了整修,绿化补植,种植波斯菊86.7公里9360平方米,为群众出行营造了良好的路域环境。
6、集中查处,整治交通秩序。切实加强了对城乡公交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的管理,强化了司乘人员的教育。对渣土车不覆盖、机动车辆乱停乱放、随意掉头、违章载客、违章行驶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共组织专项集中整治活动22次,出动警力600人次,出动警车92台次,检查各种机动车辆1300多台次,查处违法行为90起,使全县城乡交通秩序趋于好转。
7、强化检查,严格考核推进。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单位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考核奖惩,促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根据县上安排,县创建办加强对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暗访、检查,共下发通报8次,制作暗访视频8次,在县电视台“回音壁”、“曝光台”专栏曝光3次,制作简报6期,宣扬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二、彬县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农村环境卫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农村环境依然“脏、乱、差”现象严重。经过调研,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环卫人员配备不足。环卫工配备较少,存在环卫工管理路段过长、清扫不及时现象,影响环卫工作。一旦卫生检查只是临时组织人员打扫卫生,“垃圾靠风刮,地面借水刷”的现象依然存在,环境卫生整治反弹率高,不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2、环卫设施配置有待加强。一些村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备,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一些村垃圾填埋难易做到无害化处理,大部分村没有垃圾筒,垃圾池只是开放式没有建成密闭式的废弃窑洞、山沟等。此外村级环卫车辆、卫生工具的配备也不齐全。
3、清理“三堆”仍是整治重点。虽然许多群众已经使用上了电磁炉、液化气,但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影响了整治效果。特别是三秋生产收获以后,沿街、小巷、家门口、墙角等堆放玉米皮现象随处都是。同时,随着农民建房数量的增加,沙堆、石堆、以及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地堆放在路上,影响交通出入及村容村貌。
4、老旧村庄整治困难较大。老旧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基础设施落后,存在抢占、乱占现象,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5、环境整治“死角”较多。城乡结合部、镇村结合部、村村结合部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成为卫生死角难以根治。
6、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镇重视,工作力度大,但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缺乏主动性。特别是广大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一时之间难以改变,随意将建筑垃圾堆弃河道、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四、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的对策建议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点多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建立农村垃圾整治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稳步推进。结合彬县农村环境整治开展情况,现就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健全整治机制是前提。应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机制,推行干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各级各部门整治责任意识。特别是要建立维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划定镇村环境卫生责任区,落实环境卫生整治责任,强化环境卫生巡查,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环境综合整治的大众化、长期化、制度化、常态化,2、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一方面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并从多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动人民群众,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同时也可采取政府出钱,农户出力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3、加强宣传教育是先导。应持续广泛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使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突出“三堆”清理宣传,通过左邻右舍的相互影响激励不断提高村民的维护清洁的意识,引导农村居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及时清理“三堆”。同时,引导群众增加农田玉米机收作业面积,大力发展沼气、煤气等清洁能源,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清洁生产、健康生活。
4、典型示范推进是途径。应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示范引导活动,增强群众“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把“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纳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开展评选“优秀保洁员”、“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户”等活动,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和受教育面。发动老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等成立环境综合治理监督小组,对农户及清洁队伍进行监督,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示范推动环境改善。
5、完善保洁模式是核心。结合农村实际,建议采取三种模式,分类做好垃圾的处置工作。对于在镇政府驻地周围的村,可以采用“户归集、村清运、镇处理”的模式;“户归集”,即农户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提倡对垃圾进行分类,易降解可利用的有机物尽量返田,不易降解的垃圾归集到垃圾池(桶);“村清运”,即村统一安排保洁人员负责村庄内道路、水沟等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并负责将垃圾池(桶)的垃圾清运到垃圾填埋场;“镇处理”,即由镇政府确定统一环卫人员,配备机械,负责将各村清运到填埋场中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对于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的村,可以中心村为单元,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对个别确实无法集中处理的偏远自然村,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
6、政府购买服务是探索。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解决政府大包干,既是‘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弊端。以城乡结合部、镇街道为重点,探索实施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管干分离”机制,推行市场化承包管理,由镇村安排专人巡查反馈考评,解决保洁人员和环卫车辆不足等诸多问题,打破公用事业计划体制模式,树立起“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的先进管理理念。
7、严格检查考核是保障。县、镇、村层层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严格依据“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标准,对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评。对通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落实责任追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