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生德育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篇一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的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的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的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的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的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的环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du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篇二
也许有人认为,和其他人相比,我的演讲不太严肃,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多。特别是我的“昨天”那个部分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其中有我自身的考虑,阅读过《老人与海》之后,我被老人的品格所折服。老人从来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过去,同时,当大家收获很多而自己一无所获时,老人也不为所动。同时,老人也忌讳讨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梦想一旦说出来,就不会实现。”然而谈论自己德育提升,相比于谈论自己过去和将来实在是沉重了不少。因此我决定在展示时说说理想,深层次的想法,还是写在这篇论文里面吧。
一、德育答辩
我在德育答辩中一个的困惑是我做的演讲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德育是什么,我有我自己的理解,这里做些解释。
首先,回忆过去时,很多同学的线索是时间或者自己这两年做的事情。我演讲时,并没有用事件作为线索,而是用了三个自我评价。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而言,这三个评价恰恰对应了我的本我(id,普通青年)、自我(eg,文艺青年)与超我(supereg,二13青年)。并且我找的例子确实生动,并没有泛泛而谈。
其次,展望将来时,我提出“命”也没有跑题,因为“命”简单说就是客观因素。虽然周院长说“共产党员不信命”,但那个“命”是封建迷信,并且显然共产党员决策时还是会考虑客观因素的,换句话说,就是“实事求是”。目前我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演讲中也说了,就是“英语不好想出国”,如果把这些精力投入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将会远远快于投入英语上。但我终究还是想获得全面提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不得不去做这件我不擅长的事情。
二、德育再理解
我的另一大困惑是德育答辩中真正讨论道德的人并不多,而仅有的几个却着实感人肺腑,比如我们班团支书的。我觉得这说明两个问题,就是首先,德育是在讨论道德问题,因此直入主题的人恰能切入要害。其次,德育并不仅仅体现在道德上,或者说道德在我们汇报的日常学习中无处不在,否则这一次得到老师、院领导高度评价的答辩就是一次跑题的答辩。
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元素,道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德育中介绍自己做了什么令自己骄傲或者懊恼的事情,因为我们很难承认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并非将成功与道德划等号,只是说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道德。我们谈论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像复旦登山队的队员,在救援人员失去生命后却在盘算着“注意危机公关,登山队就是你的了”,尽管有人辩解他们非常优秀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很有爱心,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的谴责、声讨。我们谈论自己的未来打算,因为一个不关注自己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
道德来自于反思。我的答辩中,有一本书我没有提到,因为我只读了一半,然后在杨凌——就是我中秋去的地方,交给了我未来的另一半,让她读。那本书叫《公正》,就是目前网上最火公开课ustice的演讲稿。书中关于灾后重建、舍己为人等辩题的辩论,简单命题的背后,公共道德对抗经济利益的影子却无处不在。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国家、社会缺乏这种声音。我们并非没有反思,只是这种反思由于失去了冷静与理性而毫无意义。从我个人而言,这两年做了太多错事,无论是狂妄、懒惰、还是欠缺思考。错误无法挽回,我能做的,就是弄清前因后果,不断提示自己一个错误决策影响有多么恶劣。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对德育的理解,已经不是两年前开题论文“文化+身体=综合发展”那么简单了。
三、收获
我觉得这两年最大的收获仍然是内心的收获——“一生俯首拜阳明”,心学。当然,我对心学的理解仅仅是入门级,自身很多地方并不完善。
上次德育论文,充满激情,却空洞无物。这正如大一时的我,在所有事情上都疯狂投入,却鲜有成效。事情的转机是大二我决定全力投入物理竞赛复习(这是非常不沾边的东西,但确实如此),结束后由于对物理的想法确实很多,物理论文我写的非常认真投入,并且我从中发现了乐趣——做到完美的乐趣。从那时起,我对自己说,要做最好自己。
然而我一如既往的并不是好学生,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只在上学期得过“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则一次没拿过。进入大学后我想做改变,提出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实在是积重难返,这并不适合我。于是我提出,利用我过于发达、过于二13的supereg,做有特色的自己。在全面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勇于突破创新。不求“全面发展”,什么都可以让步,但认定要做好并且“命中注定”可以做好的事情,就必须做第一。
但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生命中顺风顺水只是过眼烟云,最起码,对我而言德育答辩就不在其列。面对这种情形,就去做出与众不同而符合大纲的东西,彰显个性,出奇制胜。
心学给我的启发,就是找出出奇制胜、杠杆撬动地球的支点——人的内心。举例而言,我预料到中期答辩的气氛肯定很沉重——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梦想都是沉重的——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幽默细胞多的优势,调节气氛;而如果是一个课堂文献汇报我是不会这么做的,生物化学的ppt展示,我的演讲更加强调了逻辑关系,以体现科学的严密性。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学生的德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积极参与学生德育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深切体会到学生德育帮扶的重要性和方法的灵活性。以下是我对学生德育帮扶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建立师生信任关系是学生德育帮扶的关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需要能够信任的人指导他们。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真诚关心学生的成长,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当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理解时,他们会更愿意与我们沟通,主动寻求帮助,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我们应该抓住教育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不只发生在学校里,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灌输给学生。在学生违反规定或出现不当行为时,我们要及时纠正,以示教育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方式,采用正面激励和引导的方式,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行为。例如,通过举办班级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友善互助的品质。通过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再次,学生德育帮扶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家校合作才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关爱。我们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协助解决学生在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和进步。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我们可以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最后,我认为学生德育帮扶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努力。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的齐心协力。教师应该定期评估学生的德育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社会应该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关注,为学校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帮助。只有通过持续的关注和努力,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健康人格的学生。
总结起来,学生德育帮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在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师生信任关系、培养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以及持续关注和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德育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篇四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加强师德理论学习。我们在教师政治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4)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岳吉小学
韩秀芬
宿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入德育的重要性(200字)
德育是学生在课堂之外培养道德修养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塑造一个健康向上、正直善良的人格。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认知,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段:德育在课堂内外的体现(200字)
德育是贯穿于课堂之外的教育过程中的,这一点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学生在课堂之外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需要通过德育教育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以身作则,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而学校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通过课程设置和学校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品质。
第三段:我校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努力(200字)
我所在的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付出了很多努力。学校组织了许多德育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真实情况,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第四段:我个人在德育中的收获(300字)
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我也受益匪浅。通过参与各种德育活动,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在志愿服务中,我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学习先进的榜样和模范,我不断追求进步,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树立了追求卓越的目标。
第五段:未来对学生德育的展望(300字)
学生德育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我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完善德育教育的机制,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我相信,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德育将得到更好的发展,为社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尾段:总结观点(200字)
学生德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注重德育的培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学生也应努力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篇六
德育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细节,即从微小处着眼着手着力。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经验,德育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开始,而德育教育的力量又是在交叉整合、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并生效。比如作文育人方面,先从"我和爸爸或妈妈"开始,然后再"我与老师"、"我与学校",最后"我与社会"、"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再如环保教育方面,先从不起眼的小事,从自我开始,再从改变习以为常的陋习做起,从班级、校园再扩至社会、国家、地球家园等。
只有实践才能育人,在德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去内化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对孩子终生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形同虚设或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应付差事,有这样一句真话:德育为先,"先成人后成才"!很有道理。有才而无德为坏才,是可怕的!德育工作者应专业化,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理论支撑,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盲人摸象,效果想必也不会太理想。
搞德育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系统研究,锁定目标,有可行的预案,让孩子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语)。记得曾有位大教育家说过:"儿童是感情的王子",所以德育教育要以情动人,以理感人服人,形成难忘的教育,收到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效果。细微之处见精神。我想,影响孩子的除了知识,更有道德与文化。在人的一生中,到最后能想起来的才是最珍贵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必须使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要注重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德育工作者应主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掌握规律,使孩子们从感情的变化引发行为习惯的转化,促使他们既成人又成才。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做孩子们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篇七
同样是谈能力提升与德育的关系,这是本人四年中写出的第三个版本,也是最终完成版。的主题仍然没有变化,但是每一次的思想,都有着更深层次的沉淀。
对于德育,我们应该追求什么?第一版我的答案是“文化+身体”,第二版我的答案是“道德”,最后一版,我希望谈谈“观念”。
德育离不开我们生活的社会之现实。同一行为,在某些时期天经地义,而在另一时期却离经叛道,比如古人父母亡故必会回乡丁忧三载,今人守孝至出殡已然完成任务。因此,德育决不能抛开我们所处的时代空谈。
下面就简单谈下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身边有两条主线。第一,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爆炸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极多的维度,如互联网、微博这样的新媒体,也或者是各种交通工具。科技进步增加的高维度空间带来的好处,主要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种种需求。而另一方面,信息爆炸带来的高维度空间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扰,高维度的空间里,由于高维空间更大,人们更容易被分的更开,变得更加无助,变得更加不相信友情,进而导致人际关系更加冷漠。
基于这两点模糊的判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应该对别人感恩;相反,被别人苛责、刁难,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必要对此大动肝火,保持一颗平常心即可,这是我做人的一条准则,在此基础上,与人为善,哪怕只是在细节上这样做,对于其他人同样这么认为的人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温暖。其次,关于做事,务求亲历亲为,切忌盲目相信其他人,哪怕其他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甚至是在全力帮助自己,都不可以盲目相信,因为别人好心也会办错事,任何事情都必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才会有成功的希望。第三,仍然是处事,要把握好生活的方向。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在高考之前只有分数一个维度,在大学中是分数为主、辅以科研工作这样的少数几个维度的话,进入社会后,我们将会被信息爆炸的气浪卷着,飘向不同的方向,进入不同的维度,其中会有几次决定方向的机会,也许抓住了会改变一生,也许错过后抱憾终身。
以上几条,是我在第二版完稿后的一年里,陆续悟出的为人处世之准则。基于这几条,才有了我这一年多以来观念上的诸多改变。
大一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良乡的空气。经常一个人自习到十点多,从北校区的综教回宿舍,呼吸着带着一丝凉意的空气。良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空气,每次呼吸都会感到一阵寒意,体会着一个人的孤独。良乡时期的我,一直都是孤独的,一个人自习,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市里玩,没有合群的必要。那时候的想法也非常简单,非常单纯,我也从来没有像那时候一样关注过自己的学习,或者说,分数。
我常常想当时为什么没有继续那样单纯的走下去,但是大一暑假时的实验室经历改变了我。我惊讶地发现,一直以来,我都错误的理解了生物这门学科。我惊讶地发现,生命科学的科研,每天都在和大量做不完的“琐碎问题”纠缠,并且面对着无数的失败可能,以及失败后的无从下手。相比而言,两小时写写画画的考试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个“发现”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对课堂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在大二大三的阶段,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英语、物理、计算机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也尝试着去实验室学习。这个决定也直接影响了我的个人发展。大二时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拿了物理竞赛的一等奖,托福考了90分,大三时开始进实验室做实验,学了“化工网络虚拟实验”“生物信息学实验”这样的计算机相关课程。这些杂七杂八的经历帮助我在大三暑期顺利被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录取直博,虽然我成绩并不突出,同时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奖项,无疑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大一时的“发现”改变了我的观念。
我的德育论文最奇怪的地方在于,第一版里我没有发现德育存在什么问题,完全是一根筋的想法,到了第二版则发现似乎有很多问题没回答,于是就糊弄说到“三论”时就能回答。然后到了“三论”时,却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反而更多了。
最大的困惑是,我发现再也找不回以前的自己了。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之前自己的很多行为准则,都开始被新的观念牵着走,而我新观念的核心,则比以前浅薄的多。以往被各种高调、教条建立的道德观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十分简单、短时的观点——“有没有用?”。在“二论”那篇中,这种观点已经开始影响了我的生活,从那时的文字来看,我当时还算是“自我感觉良好”。而现在,我已经开始感觉到这种观点的不良后果了。
生活,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但是如果总是被一些短期的目标牵着走,反而会偏离最后的方向。这一点随着生活的多元化、多维化,变得愈加明显,不断袭来的短期的收益,常常会把我们从追求的真正的快乐的道路上一步步带走,把我们的个性一步步消磨,于是浑然不觉中,我们也就从“自然人”变成了“社会人”。
回顾本山大叔二十多年来的小品,这种感觉也愈发强烈。本山大叔的小品,一直被认为反映了百姓们内心的声音,早期作品类似“领导来了,村里鸡也不听喝了,猪也不让摸了,狗也上山坡了,池子里的王八也吓休克了,都怕轮到自己上桌了”这样辛辣的讽刺再也没有出现过,刘老根第一部中尚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胡作非为的“胡科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都逐步被看上去更好笑却没有意义的包袱取代了。类似的,第四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的创作都止步于九十年代初,此后再也没有超越过自己之前的作品……艺术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站在“成功”的角度而言,赵、张、陈三人现在无疑比九十年代更加成功,但无疑他们最好的作品诞生于那个时代。至于他们喜欢的是现在的自己还是之前的自己,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们自己能品尝出来。
对我自己而言,这种感觉同样存在。去研究生单位实习时,常常希望自己能安静的坐下来,钻进一个问题里,看很多书,然后一步一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但无奈工作完成和自我提升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完成工作是不一定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的。脱离了工作的自我提升有用吗?又被带到了“有没有用”的问题上。
有时真的希望自己不要想这种明明无解的问题,给自己徒增烦恼。而实际上,一切荣誉与烦恼,最终都会成为过去。暂时成功的结果可能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短期失败的结果同样也可能是为成功积累了充分的势能。一切烦恼的,其实都来自自己的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因此其实这种情况下的解决方案也无非两条,要么拼命的去接近自己的理想,要么就放低自己的理想。
最后想谈的一点,是关于智慧的,做人的智慧。
随着大学生活即将落下帷幕,自己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同时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也为我开启了一扇智慧的大门。
同样是书中一句话,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看,总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初中时期看,多半是结合其他人的生活体验,而现在则或多或少的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以往认为极为关键的东西,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实质影响,比如高考“中奖”来了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当初如果去了其他学校,也许会有不同的体验,但成长路线总归会差别不大。相反,以往认为无所谓的东西,反而会左右个人的发展,比如我受高中学到的皮毛的影响,就认为自己以后必须弄生物,于是就这么一路走了下来。又比如我们班的同学们,特别是阿曼、董之威、李雷这几位和我一起走下去的室友。没有人上大学前会转码考虑室友问题,因为这确实是完全看运气,而我则凭借着比进入北京理工大学还要好的运气遇见了你们。阿曼的母语不是汉语,却在他矫正发音时顺便把我多年难改的错误发音也给矫正了,不仅如此,阿曼在谈论事情时的直率,发现自己不对就批评自己,发现别人不对时同样批评别人,让很多事情一下子变得非常简单。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董之威举重若轻的几句话总能抓住要害,同时李雷出的主意肯定是最省事的。
继续回来谈智慧。固然有我们通过规划、努力做到的东西,但同时也有许多偶然事件,并且这些偶然事件带来的收益未必低于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同时偶然也是摧毁我们梦想的一大元凶,这就回到了第二版论文说的“命”的问题了。当时我说,面对天命我们毫无办法。而当我们的生活逐步走进高维度空间时,我们要有理由相信,充分利用我们的可以到达的维度,很多困难,都可以解决,可以绕过去,这些技巧,是为小聪明。而想清楚以后我们需要做什么,则需要真正的智慧。我们时常生活在一种矛盾中,比如“我追求快乐”,“上研究生没意思”,“还是要考研,不然没出路”。事实上,以上三条放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对一般人而言,哪条都是真理,而打破这一矛盾,关键就是打破观念。比如可以“不追求快乐”,进而“追求全人类的幸福甘愿牺牲”,那“读研没意思”就没意思了。或者是认为“上研究生有意思、很快乐”,抑或是“考研干嘛出路多的是”。这三条哪一条都和客观实际有所差别,但这种错误的认识最终却可以带来快乐,所谓大智慧,就是不去计较某一细节的得失,将错就错,理清楚最基本的逻辑关系,然后顺利的走下去。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篇八
近日,我校组织了一场主题为“学生德育”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不仅对学生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德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讲座中,演讲者向我们介绍了学生德育的定义和意义。德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它关乎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一个学校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注重学生德育,因为学生的德育品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一个合格的学生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其次,德育工作需全员参与。德育工作不能只依赖于老师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应参与其中。在讲座中,演讲者强调了学生自觉的参与和积极的投入的重要性。无论是身处在学校还是外面,在任何时候,学生都应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德育活动,加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作为一名学生,我深刻认识到自身要主动融入德育的工作当中,培养良好的德育习惯,以此来感受和体会成长的快乐。
第三,德育培养需要家校合力。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两个重要场所。教师在学校负责教育,而父母在家庭负责教育。只有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讲座中,演讲者强调了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和沟通。家长要多关注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家校互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共同培育出更多道德品质高尚的学生。
第四,德育培养要注重实践。讲座中,演讲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德育的实践性。仅仅进行口头上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德育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志愿者工作、社区服务等活动来实践他们在德育课上学到的东西。我的心得是,学生德育不仅要有理论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有实践的支持。只有付诸行动,才能真正改变学生。
最后,德育培养要持之以恒。在讲座的结尾,演讲者告诉我们,德育培养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来推进。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德育工作。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计划,确保德育工作能够长期推进,与时俱进。学生要时刻保持对自身品德的关注,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并时刻提醒自己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学生德育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德育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德育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家庭和学校要保持良好的互动。对于学生来说,德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教育,更要注重实践。只有持之以恒地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培养出更多道德品质高尚的学生。我相信,通过学生德育的努力,我们的学校一定会更加美好。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篇九
教师:王敏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加强师德理论学习。我们在教师政治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本学期,本人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后进生”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篇十
最近,我校组织了一场关于学生德育的讲座。演讲嘉宾是一位资深教育家,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向我们讲解了学生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参加这场讲座,我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在德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第二段:认识德育的意义
在演讲中,教育家强调了德育对每个学生的意义。他指出,德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知识上的追求,更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环节。一个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不仅能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能在人际关系中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德育是建立在学生的素养和品德上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等,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第三段: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
教育家在演讲中分享了许多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他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孩子心灵最初的园地,父母应该成为德育的引路人。此外,他还介绍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等。最后,他提到了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作为学生,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诚信和勤奋的态度。
第四段:学生德育的现状和问题
在讲座中,教育家也分析了学生德育的现状和问题。他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给学生的德育带来了挑战,让学生成为“小公主”或“小皇帝”成为一些家庭和学校的心病。此外,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也使孩子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教育家呼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德育体系,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
第五段:对德育的思考和总结
通过这场讲座,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生德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扬诚实、守信、友善的品质。同时,我也认识到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德育课程和环境。只有通过家校合力,我们才能共同培养出更多品德优良的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这场学生德育讲座,我对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品德优秀、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公民。让我们努力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