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读后感(实用1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读后感篇一
早在之前的读书交流会上就听李蓓蓓老师说起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了。说它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教育类书籍,事例感同身受,道理通俗易懂,毫无说教之词,非常容易让人接受。它不像其他教育类的书籍,读的时候感觉道理很对,可是一旦放下书,却完全不知从何做起;又或是通篇都是在教家长如何“训练”孩子;或炫耀自己孩子的成功,让人看了只会产生自卑感和距离感。这本书真正在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作为一名承担着教育29个天真烂漫孩子的年青教师,我怎能错过这本书?于是我从网上下载了这本书,认真研读起来。
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位优秀的母亲在教育女儿时的浓浓温情和细腻呵护,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她在对女儿的教育中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她的女儿不仅成绩好,能力强,而且在个性品格上也有着超越年龄的豁达成熟。而作为母亲只是单纯地希望这样的个性和品格能帮助女儿在未来的人生中不吃大亏。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女士在书中提出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如在“不管是最好的管”一文中提出: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在“像牛顿一样”一文中提出家长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的道理都印象深刻”;在很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问题上提出:“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陪孩子写作业常常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在我们惩罚不认真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她给出了“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的新理念……很多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观念,经过尹建莉女士的对比分析,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做错了。
又比如在“古诗滋养的孩子”一篇,我就很有共鸣感。在教古诗《画》和《草》的时候,我极力想把古诗的平仄、韵律、对仗、工整之美解释给孩子们听,甚至一字一字地解释诗句,可是效果却南辕北辙。于是,我改变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感,我只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整首诗的整体意境。这样,学生对于诗词容易理解多了。那尹建莉女士对于古诗又是如何说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只要把读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再加进“讲解”。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把影响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
比如我在教圆圆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由于诗本身明白如话,只解释一下什么是“曲项”就可以了。少解释不等于不“解读”。我和圆圆对一些非常美的句子经常会反复品味,比如看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会关注它的对仗工整,体会每个用字的精致;看到“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就想象那样一种生活场景是多么朴实有趣。这就是读诗的享受。但对于每一首诗,我和圆圆更多地是把时间花在一次次的读和一次次的背诵上。
我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得很精辟了。
“少讲多读”并没有影响圆圆对诗歌的理解,我经常发现自己以为简要的解释,有时也是多余。记得圆圆5岁时第一次读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时,她觉得李白好潇洒,觉得这首诗特别好玩。我们刚刚读完,她就对这首诗进行了“改编”――把“李白”改成“圆圆”,把“长安”改成“烟台”,把“臣”改成“俺”――逗得我一家三口都哈哈大笑起来。无须解释一个字,我知道她已经理解这首诗了。
我觉得这本书其实很专业,它表面看来都是写日常的零碎事,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不正是这些事吗?但作者总能从这些小事中看到深刻的教育问题,并且一层层地分析,一点点引着你走向问题的核心,让你真正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我非常赞成尹女士的这个观点――“好的教育是没有痕迹的教育”。希望我能用这种不留痕迹的教育给孩子们一个更舒适、更自由的成长环境。
语文读后感篇二
一个故事可以触动人的心灵,一本书同样也可以奠定一种品质。
《老人与海》是由20世纪代美国著名的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所写的,这本书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坚强,而又细腻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被桑提亚哥这个老渔夫的这种坚强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尽管桑提亚哥这位老渔夫在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是他都把这种.种困难全部克服了!他的心中只有要快点回去,和渔民们分享快乐!
随着故事的深入,这位老渔夫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的提升。他一连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但是他仍然乐观开朗、一如既往。在与大马林鱼、鲨鱼的搏斗中,他忍饥挨饿、竭尽全力。桑提亚哥这个人物,体现了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赞美了人类生命的伟大。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勇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体现了人的勇气与不屈不饶的精神。
语文读后感篇三
开学伊始,读的第一篇课文叫做《在山的那边》,作者是王家新。这篇文章选自《长江文艺》1981年第五期。
课文主要阐述了作者——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美好幻想和不为人知的心愿,着重描写了王家新对大海的热烈向往。作者因为母亲的一句话而爬上了“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可他却一次次带着失望与泪水回到家中……长大之后,王家新依然不停地追寻在心中淀积了许多年的那个“海”。然而,他真的是在找寻大海吗?于是,顺沿着这个问题,引出了课文的真正含义。这篇《在山的那边》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欲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完成奋斗目标,必然会历经千辛万苦,只有不畏艰难、遇山攀岩、不惧险阻、逢壑涉水,勇往直前才能够找到那属于自己的大海——成功!
读完全文,感思倍至。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纯净无瑕的童年时光中,几乎每个人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难忘记忆。课文中“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仿佛在替我诉说心声,掀开了我心深处因为来自各方面压力而尘封已久的那扇满是憧憬的“天真窗棂”,激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我生长在文化艺术世家,自幼被琴、棋、书、画的氛围包裹着,家里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子史精华》满目皆是,随处可读。但那些却不及妈妈的琴声更加令我心动,每每看见妈妈弹奏时,我的手指都会悄悄地跟着动。有一天,我问妈妈:“您的琴声好象会说话”,妈妈将我抱起,温和地对我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谁也想不到这句话给我的影响竟然是那么“势不可挡”——我5岁半开始练习钢琴,虽然懵懂,但也知道钢琴是“西洋乐”,而妈妈的乐器则属于中国的.“民族乐器”,从形象到音质根本不能混为一谈,然而不知怎的,七年来每当我练琴时,心中及耳畔总有妈妈的那句“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和她那动人的琴声;每当我闲暇时,我要弹一会儿琴;每当我学习压力加大时,我要“忙里偷闲”地弹一会儿琴;每当我获得荣誉之后我要弹一会儿琴;每当我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我也要弹一会儿琴……可是,无论在什么前提下练琴,我总是在追求每一个音符都要让人们“动心”,就好象“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我的琴声永远是我的琴声!我时常“仰着头看妈妈”:唐诗、宋词把她浸润得文采飞扬,“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将她修正得睿智深沉。我带着希望追求“有朝一日我的琴声也令人向往”,满怀这样的心愿,不懈地努力着……当我第一次能够流畅地弹奏舒伯特的《小夜曲》(作品第134号)时,不正是“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碍…”。妈妈的一句“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伴随在我生命中,至今体现在我生活的桩桩件件中,恰如“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
语文读后感篇四
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多次看到对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的介绍,非常崇拜,但也对其中的“诗意语文”感到有些模糊,感觉无法效仿,有点玄乎。所以拿到王老师的《诗意语文》这本书,我就迫切地开始寻找着“诗意语文”的答案,慢慢咀嚼着“诗意”的内涵。行走在王老师那诗意般的文字里,默默地感受着大师的智慧与灵性,倾听着大师的精辟见解。阅读之际,似乎点燃了我教学的激情和欲望。
王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高贵气质,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
什么是诗意语文?王崧舟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一种超越风格、超越流派的教学现象。“诗意”本身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模糊概念,不同的角度可以有着不同的阐释。他分别从哲学的认识论、存在论的视角,从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的视角来解释诗意不同内涵。如果将“诗意”置于每个读者的主体视野,那么对于阅读文本的体验意义却又是无限的。他认为如果一旦将诗意语文框定为某种教学流派,那么,诗意的多样性和模糊性必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什么时候将诗意语文解释透彻了,什么时候也就宣告了诗意语文的死亡。读完全书,再欣赏王老师的语文课,我似乎明白了:
王老师的课堂,可以说“读”贯穿始终。课堂中既有饱含深情的读,也有多元感悟的读,且是个性飞扬的读;既有融会贯通的读,也有出神入化的读。读中融合了阅读主体的思想、体验、想象、灵性的情,而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王老师的课堂让学生也让我真正走近了诗意语文、诗意人生的殿堂。人课合一、融为一体,带给了我精神上的震撼。想想自己的课堂,缺少了一双发现诗意的眼睛,因而失落了一份品味诗意的。心情。
王老师认为,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什么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让干瘪的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他引领着孩子们借助想象成功地实现了由文字到形象,由形象又到语言的转换。这种引领让孩子“见”到了文字背后鲜活的形象,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情境和感触,从而触摸到文本蕴含的真情。文字与举象之间的转换才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终追求。
细读文本,倾听文本的灵魂,是王老师大力倡导的。他改用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名言:“慢慢读,欣赏啊!”他认为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温不燥,慢慢品、慢慢赏,让文本与阅读主体亲密接触。他告诉我们,行走在文本的从林中,看到了潺潺的清流,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嗅到了扑鼻的花香,人的精神会得到震撼。在文本中能看到自己美丽的倒影,真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佛不渡人人自渡”。
语文读后感篇五
有时,你低头望是墙下冰冷的水泥板,而当你转变思路,朝天空望去时,你就会看到群星闪烁,耀眼无比。请记住,换个角度会更美。
爱因斯坦是人人皆知的科学巨星,他常常独自一人孤独地研究、探索、发现。幼年,他是那么的不合群,但他又是那么质朴、谦和、宽厚。当他知道原子弹造成的悲剧后,沉思、心事重重;他提出的相对论——e=mc,赢得了大家的喝彩。
他的衣着不修边幅;
他的内心宽容无私;
他的态度真诚、执著……
他,就是“爱因斯坦”!
当然,换个角度,还需要有冲破束缚的勇气。爱因斯坦出生在物理急剧变革的时代。当时,一系列新物理现象相继出现。古典物理学难以做出解释,所以,很多物理学家只是对原理论修修补补。但爱因斯坦却鹤立鸡群,选择换个角度看问题。他对传统理论开始了大胆挑战,因此,他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记得一个故事: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了金矿,随后的淘金者便蜂拥而至地西部淘金,一条大河拦住了通往淘金地的去路。有一个人灵机一动,在河上做起了摆渡生意,因金矿而涌来的淘金者令他的生意格外兴隆。不过几年,他便成了一支大船队的老板。面对蜂拥而至的淘金大军,在多数人眼里,他们看到的只是“金子”,而那位聪明人却从中找到了“商机”。从另一个角度望去,在惊涛骇浪中看出了另一种“金子”,另一种财富!
换个角度,思常人所不能思,从一个新视觉出发,你可以创造自己的美丽传奇!
我们不能做盲目地跟从者,应选择一个新视角,用勇气和智慧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当你因逃不出束缚,看不到希望而悲观时,请换个角度,你将听到一个美丽新世界的号召,带领你走向成功之路。
请记住:换个角度会更美。
语文读后感篇六
却是没有得到任何束缚的利已主义不断扩张的结果,更可怕的是极端的唯物主义使得中国人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失去了对自然本该有的尊敬,一切都以人类为中心,所有人都认为人类可以是地球的主人,认为月球也是人类的,于是美国航天局便从月球上带来几块冰冷的石头,打破了数百年来人们对月球的美好幻想。地球资源迟早会被人们吃完,那时人们便会登上月球,赶走月球上的玉兔和嫦娥,让孩子们不再能做有关月亮的梦。吞下下一代的精神境界,为下一代不断灌“吃”的理念,而当我们的理念成为他们所批判的对象时,为时已晚。
中国人心中没有上帝限制“食”的欲望,“胃”即是上帝,其实那句俗语最后应再加一句话“中国人除了不会吃任何亏,别的什么都吃”。
语文读后感篇七
永恒的神话—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静静地,自己独自一人走在霜天红叶的世界。迎着瑟瑟秋风,踏着一片片槐树叶,沿着弯弯小路,我沉痛地苦闷地默默地走着。涉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当那位身穿白色衣裙的天使在绞死台上香销玉殒时,我的心碎了。爱丝美拉达,一位美丽纯真的女孩。
你能想象一只美艳绝伦的蝴蝶飘落于喧嚣的城市中吗?
你能想象一张白晢无瑕的绸子掉进在乌黑的泥坑里吗?
顿时,心,豁然开朗。
在树林的尽头,那蜿蜒于树旁的小溪,仿佛一条透明的玉带,缠缠绵绵,戏弄着小鱼、水草和那光滑的鹅卵石。水清清的,浅浅的,挪动脚尖,溪底那柔软的沙石轻扰着我的小脚丫,轻轻荡起了几圈淡淡的涟漪。
心中,无故涌起了一阵阵感慨。同样的清丽,同样的秀美。妩媚的爱丝美拉达,眼睛湖水般的明亮,气质玫瑰般优雅。她是大自然中杰出的作品。可是,这朵花,却凋零了。
逝去的已逝去了,我们又是否应化悲愤为行动呢?
你记得吗?阳春三月之际,青松吮吸着春天赐予的甘露,在微风的吹拂下,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路边的'花,不娇艳,却很美——一种朴素、淡雅的美,淡淡的香味,似有似无;翡翠般狭长的绿叶上几颗浑圆、硕大的露珠,明晃晃的,闪着晶莹的光。
可,现在呢?
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语文读后感篇八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 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语文读后感篇九
带着感恩上路
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人不断的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别人拥有那么多金钱而自己却如此的贫穷,抱怨别人拥有一切而自己一无所有,然后仰首大呼,老天不公平!
其实老天真的很公平!因为上天早已将最珍贵的东西免费的赐予了每一个诞生在这个世界的生命。
带着感恩上路。心怀感恩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心怀感恩的人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伟大,也只有心怀感恩的人才会拥有海洋般的胸怀和至纯至善的爱——出自对一切生物的关爱和感激的爱。
带着感恩上路。如果没有父母辛苦的哺育,哪有我们现在的成长?感谢天下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你们不辞劳累的辛苦,才有了今日的我们。对于父母,我们心怀感恩。
带着感谢上路。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点困难,有些挫折。面对失败,身处困境,是我们的朋友无私的支持我们,帮助着我们,和我们同舟共济,与我们患难与共,因此我们心怀感恩,感恩我们能够拥有纯洁伟大的友情。
带着感恩上路。感恩体现了一个人灵魂的贵贱,心怀感恩会使一滴水珠变得非凡,心怀感恩会使一株小草变得特别,心怀感恩会使天空呈现不一样的色彩!
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恩上路!
谢谢你来过我的世界
花的世界是绽放与凋谢,是泪亦笑。
云的生命是分别与相见,是泪亦笑。
花与云的生命是自然的馈赠,它们无私地点缀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许多人的生命紧紧重叠,针来线往密密交织,云舒云卷纵横飞渡。正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才让世间免费的东西弥足珍贵。
曾经在记忆的沙滩上,捡拾那些晶亮的珠贝。第一颗捧在手心里,便是关于母亲。从未想过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竟是为了报答母亲这一世的恩情。那双雨中伸来的手,将我拥在最坚实的怀抱里。那些真切而温情的话语,让我原本空洞的世界冰石崩裂,白纸如锦。这些关于母亲的记忆,时时温暖着我漂泊的灵魂,回首时泪眼迷蒙。从未问过为何拥有,是因为真爱无言。母亲付出的一切,都无法估价,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
我赤足走在细软的沙滩上,寻觅一种深深的感动。我知道,这一生,有许多事,我都免费拥有。那些山中开出的.路,水上架起的桥,那些悲悯的泪,天真的笑,我都不曾在意但却是拥有。
有一些人,曾记录了我们的成长。童年时的那条老街,小巷里总有纷纷飘落的榆钱儿。那在巷口卖棉花糖的老爷爷,总在天黑时提醒我早些回家。那些朝夕相处的小伙伴,总在争得面红耳赤后又重归于好。他们确实来过我的世界,并无私地给予我最温情的记忆,成为我心中永开不败的花朵。
在岁月的洗涤中,沉淀了真爱。在偶然的相逢里,感受了温暖。而这一切,都免费而不求回报。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思想破空而来,绝尘而去,涤荡着我们的心灵。我们聆听他们的教诲,仿佛与他们促膝长谈。从他们那里,我汲取了直面现实的力量,通彻了人生的哲理。而这一切,因为我的主动获取,从免费变得弥足珍贵。
诗人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很庆幸,我发现并心怀感恩,对生活知足便能常乐,用心感受一切免费的馈赠都那么美好。
我饱含热泪,谢谢你来过我的世界。那一地的月光,那一树的花影,就是你留给我免费却最珍贵的记忆。
大爱无价
亲爱的弟弟:
首先姐姐要表扬你,真的,你长大了!你知道吗?看着家里被你收拾得一尘不染,我高兴得都快要流眼泪了!
不过,又有点失望了,当你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向妈妈要奖励时,我有点儿难过,你做家务只是为了更有理由,更有机会向妈妈要你心仪已久的赛车。
亲爱的弟弟,你知道吗?我正打算给你买了,尽管我们家没钱,尽管我想用它买书,但我还是决定给你买,因为弟弟,我是多么爱你,每当看到你站在橱窗面前对着赛车的那种渴望得到的眼神,我的心都碎了,所以,因为爱你,我决定买它。
弟弟,我最亲爱的,我不会要你的报酬,它是免费的,我只要你开开心心地成长,我就满足了。
弟弟,你长大了,应该明白大家对你的爱,妈妈、爸爸和我都是那么地疼你,我们的爱,我们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免费的,无需你偿还,所以你要明白,你不能用金钱衡量我们对你付出的,和你对我们付出的一切一切。
还记得吗?你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中午发面包,你竟然留给我半块回到家,你从书包里掏出了那已皱巴巴的不成样子的面包告诉我,那里面有黄黄的东西,好吃得不得了。
语文读后感篇十
我从中悟得一个道理:人生在于尝试,失败又有何妨?
我读到少年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成功时,我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是啊!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游戏: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就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吸取经验,才能成为一个更成功的人。
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