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路的教学反思(实用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篇一
《美丽的小路》是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中一篇篇幅最长的课文,但因为是童话故事,所以非常吸引学生,再加上文本中有趣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非常适合学生朗读。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重点学习课文中14个认读生字和学习课文1-7自然段。
童话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和感兴趣的,而这篇课文正好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如何拉近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文本中可爱的动物形象来创设一个情境。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带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有效地进行角色转化,以达到更好得理解文本,升华文本。
课前我精心制作了一张鸭先生的图片,说是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客人,让学生跟“鸭先生”打声招呼。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情感的参与,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过来。然后我继续创设情境说:“小朋友,鸭先生看到我们那么可爱,又那么有礼貌,所以要带我们去它家。”学生一定是既高兴又好奇,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一条漂亮的小路展现在学生眼前。“哇!”学生的一声声惊叹就直接告诉我们孩子进入了情境,他们一个个抒发着自己美丽的感受:“我看到鸭先生家门前的小路好漂亮呀!”“路上那些鹅卵石五颜六色的。”“路边开着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还有许多蜜蜂在采蜜呢!”“鸭先生家屋前的小路长长的。”仿佛学生已经身临其境,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闻到了花香,听到了清脆的鸟鸣,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紧接着马上进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就比较容易抓住段落中几个重点的词:长长的、花花绿绿、五颜六色,来体会小路的美丽,这样的感情朗读效果就比较好。
在学习课文1-7自然段时,我先把自己的角色进行快速地转换,我把贴在黑板上的鸭先生图片取下来贴在自己胸前,高兴地问学生:“看,我是谁呀?”学生会很感兴趣,有学生大声地跟我打招呼:“鸭先生,您好!”我很高兴学生马上把我的角色进行了转换,于是说:“你们走在我家门前的小路上,想对我说什么吗?”学生的参与热情马上高涨了起来,他们把他们真实的感受说给我听“鸭先生,你家门前的小路真漂亮呀!”“鸭先生,我好喜欢这条小路,我家也住在那里就好了!”……孩子们是那么快乐地夸奖着小路的美丽。然后让学生变成可爱的小动物表演表演,问问他们对小路的感受。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孩子变成了可爱的兔姑娘和鹿先生,他们觉得可有趣了。表演时,孩子还会结合句子进行评价,说应该怎么表演才更好,比如:小兔子走路是跳的;兔姑娘要轻轻地跳,轻轻地是怕惊醒路边的小花小草;鹿先生慢慢地走是一边走一边在欣赏美丽的风景;鹿先生说话的语气重一点,因为他是先生……在角色转化中,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细化表演,同时在细化表演过程中更深地感悟文本;在角色转化中,激发了学生的体验,学生被卷入到文本的情感中,产生共鸣,逐步升华为自己的情感,效果自然比简单的重复朗读要好多了。
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自控能力相对要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花很多时间去管课堂纪律,也经常因此而苦恼。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是老师们每天思考的问题。在备课时,我当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在识字教学这一块上,我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识字办法(老师卡片一张张地出示,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想办法记,这样既费时间,学生也觉得没有兴趣),课前我给每一桌同桌准备了一个纸包,纸包里包着课文中14个生字。学生看到纸包肯定很好奇,我神秘地说:“这是老师给大家的礼物,要等大家最乖的时候才能打开。”学生被我吸引了,表现都很棒。而打开纸包发现是生字时,学生还是会很好奇,用来干什么呢?然后我告诉他们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认识了哪个字,用了什么办法,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得很起劲,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识字过程,效果也不错。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我也会经常随时地改变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但是,课堂是生成的,实际教学往往会出现很多处理不当和遗憾的地方。比如,在备课时我也反复预设教学过程,考虑时间的合理安排,但结果很遗憾,因为没有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整堂课拖堂了好几分中还是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写字教学),而且在后面的几分中上得也比较仓促。不过再想想,教学是一门艺术,存在遗憾那是必然的,我应该做的是反思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篇二
上《美丽的小路》第一课时,试教了两个班。当画面出现肮脏的.小路,我问孩子们心情怎样时,两个班的孩子都给了我预想中的答案:“我心情很不好!小路太脏了。”“我觉得很难过,小路好臭阿,再也不美了。”……正式上课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们也说出了类似的答案。看到邱粟积极举手的样子,我也忍不住叫了他。平时上课,他就是会经常给我意外的答案。这些意外,绝对不是灵感的闪现,而是能让学生爆笑一团的答案。我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可是万万没想到,平时随性的他,竟然会给我完全相反的答案。
“我的心情很好!”
当时我心里疙瘩了一下,当然不忘问一句:“为什么呢?”
我相信,有人有不同的答案,一定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去找别的美丽的小路了!”
说实话,当时脑海里就出现了四个字:见异思迁。(现在想想是不是太严重了,呵呵)当时仍然上着课,说着话,但脑子实在是高速运转了好长时间,想了很多问题。原来,人是可以一心两用的。还是那句话,一定有原因。“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去找别的美丽的小路了!”“别的美丽的小路”“美丽的小路”!眼前闪现着这个短语。
啊!原来孩子还是喜欢美丽的小路的!之所以他要选择别的小路,那是因为现在的小路不美了,所以不喜欢了。那其实不是和之前小朋友的观点一样吗?还是讨厌肮脏的小路的呀。他所说的心情好,只是遇见了另一条美丽小路的反映而已。把后来的感觉提前说了,把当时的感觉隐藏了,有错吗?没错。我所能告诉他的,应该是“其实你心里还是期望有一条美丽的小路的。你去找别的小路,是因为现在的小路不美了,你和其他孩子一样,还是希望美丽的它回来是吗?”“是的!”他连连点头。
很庆幸这是一堂公开课。如果是平时呢?我会这么耐心地引导他吗?还是很严厉地说“怎么会心情好的呢?”把孩子的见解抹杀了,那无异于扼杀孩子的思维与想象力。太可怕了。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向善的。每个人都是爱美丽的事物。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篇三
《美丽的小路》是一篇环保题材的童话故事,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主要以小路的变化(美——不美——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一 精心准备,让孩子获得美的熏陶
美在生活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严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显得至关重要。《美丽的小路》这一课用优美的语句展现出如画的景致,童话人物的美好行为,无一不显示出美。为了让学生能迅速进入课文,严老师都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制作漂亮的头饰、制作精美的课件、准备小黑板等。他们的心灵早以浸润在美的馨香之中,他们完全忘记了身后那些老师们。
二 情境调动情感。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才会让教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考虑到文本的特性,在教学中,严老师利用很多优美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视线,尽量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课件中,鲜花盛开、铺满花花绿绿鹅卵石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文本情境,引起了学生感情的共鸣。他们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灵的熏陶。
三 巧妙的设计,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1 借助课件图画阅读
课件中的插图色彩明丽,动静结合,虚实相济,美不胜收,插图作为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能运用好配图,将会形成师生共愉的教学氛围。教学开始,在合作识字之后,严老师让学生看插图夸夸小路,一句句稚嫩的话语,时时蹦出精彩的词句,引来阵阵夸赞。课文中有一幅小动物们清扫道路的图片,当严老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的时候,学生们有的说:“小鹿在给小路洗澡。”有的说:“小鹿在给小路洗淋浴。”瞧,孩子们早已把小路当作自己的伙伴了。在这样的氛围里,让学生们去读书,深情并茂的朗读再也不是奢望。
读演结合读悟。《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严老师和视频上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努力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引领每一个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学而不思则惘。在读完三种小动物发现小路变脏后说的话后,她们又引导学生思考读懂了什么,谈各自的感受,体会出三句话在感情程度上的差异。用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老师的朗读指导。在学生自主表演后,她们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评价,理解了三个角色当时说话的心情,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有的“捂住了鼻子”,有的“皱起了眉头”,让学生用动作来表达个人的阅读理解。特别是严老师强调了我会读中的三句话中的标点符号,学生理解了标点符号,读出句中的感情,这一点严老师引导的效果特别显著。
2 激发想象阅读
任何文本的表情达意都是有限的,唯有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以直观为主,然而在设计时有意留些空白,激发学生想象,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各自的独有的画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文中小路变脏了的一节,让孩子们看图说,后来去掉画面,让孩子们自己想象小路上会有什么。“小路上有烟头、有果皮、有牛奶盒、有落叶……”“呀,小路真脏啊!”“小路不见了!”“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瞧,孩子们已经把自己当成小鸭们了。此时,教师任何的介入都是多余的,老师只有与孩子同喜同忧了,阅读早已实现文本的内化。
3 既积累又激励
积累是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指标,如何实现学生主动积累的欲望和习惯,也是每个老师思索的问题。在《美丽的小路》的教学中严老师是这样做的。一开课,她准备小黑板 。在夸小路的时候,有个同学讲到五颜六色这个词,严老师马上说:“真棒,这个词真好,我要把他收藏起来。”后来,朗读时,孩子们推荐“花花绿绿、长长、洗淋浴……”等词句,显然这一作为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习惯,又达到了激励的效果。后来的阅读教学中我又逐步引导学生做专门的词句积累本,一期下来,积累的习惯养成了,孩子们还收获了不少的词汇,为今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人文渗透,追求情感教育的无痕
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应该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渗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它强调的是渗透,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品味语言,理解内容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感染。只有通过渗透的方法,情感教育才是有效的,小学生未到理性年龄,他主要形象感受认识到情感教育不能搞架空分析,穿鞋戴帽,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感悟形象,受到情感熏陶。《美丽的小路》一课渗透着环保教育,有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这样的环保意识在情感的雨露的滋润下得到萌芽。在严老师用媒体呈现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牌,孩子们出谋划策,想了很多办法要留住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心灵赢得了又一次成长。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篇四
以下是《美丽的小路》
教学反思
范文,欢迎大家阅读!《美丽的小路》是一篇环保题材的童话故事,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主要以小路的变化(美——不美——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一 精心准备,让孩子获得美的熏陶
美在生活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严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显得至关重要。《美丽的小路》这一课用优美的语句展现出如画的景致,童话人物的美好行为,无一不显示出美。为了让学生能迅速进入课文,严老师都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制作漂亮的头饰、制作精美的
课件
、准备小黑板等。他们的心灵早以浸润在美的馨香之中,他们完全忘记了身后那些老师们。二 情境调动情感。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才会让教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考虑到文本的特性,在教学中,严老师利用很多优美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视线,尽量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课件中,鲜花盛开、铺满花花绿绿鹅卵石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文本情境,引起了学生感情的共鸣。他们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灵的熏陶。
三 巧妙的设计,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1 借助课件图画阅读
课件中的插图色彩明丽,动静结合,虚实相济,美不胜收,插图作为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能运用好配图,将会形成师生共愉的教学氛围。教学开始,在合作识字之后,严老师让学生看插图夸夸小路,一句句稚嫩的话语,时时蹦出精彩的词句,引来阵阵夸赞。课文中有一幅小动物们清扫道路的图片,当严老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的时候,学生们有的说:“小鹿在给小路洗澡。”有的说:“小鹿在给小路洗淋浴。”瞧,孩子们早已把小路当作自己的伙伴了。在这样的氛围里,让学生们去读书,深情并茂的朗读再也不是奢望。
读演结合读悟。《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严老师和视频上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努力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引领每一个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学而不思则惘。在读完三种小动物发现小路变脏后说的话后,她们又引导学生思考读懂了什么,谈各自的感受,体会出三句话在感情程度上的差异。用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老师的朗读指导。在学生自主表演后,她们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评价,理解了三个角色当时说话的心情,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有的“捂住了鼻子”,有的“皱起了眉头”,让学生用动作来表达个人的阅读理解。特别是严老师强调了我会读中的三句话中的标点符号,学生理解了标点符号,读出句中的感情,这一点严老师引导的效果特别显著。
2 激发想象阅读
任何文本的表情达意都是有限的,唯有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以直观为主,然而在设计时有意留些空白,激发学生想象,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各自的独有的画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文中小路变脏了的一节,让孩子们看图说,后来去掉画面,让孩子们自己想象小路上会有什么。“小路上有烟头、有果皮、有牛奶盒、有落叶……”“呀,小路真脏啊!”“小路不见了!”“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瞧,孩子们已经把自己当成小鸭们了。此时,教师任何的介入都是多余的,老师只有与孩子同喜同忧了,阅读早已实现文本的内化。
3 既积累又激励
积累是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指标,如何实现学生主动积累的欲望和习惯,也是每个老师思索的问题。在《美丽的小路》的教学中严老师是这样做的。一开课,她准备小黑板 。在夸小路的时候,有个同学讲到五颜六色这个词,严老师马上说:“真棒,这个词真好,我要把他收藏起来。”后来,朗读时,孩子们推荐“花花绿绿、长长、洗淋浴……”等词句,显然这一作为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习惯,又达到了激励的效果。后来的阅读教学中我又逐步引导学生做专门的词句积累本,一期下来,积累的习惯养成了,孩子们还收获了不少的词汇,为今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人文渗透,追求情感教育的无痕
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应该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渗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它强调的是渗透,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品味语言,理解内容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感染。只有通过渗透的方法,情感教育才是有效的,小学生未到理性年龄,他主要形象感受认识到情感教育不能搞架空分析,穿鞋戴帽,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感悟形象,受到情感熏陶。《美丽的小路》一课渗透着环保教育,有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这样的环保意识在情感的雨露的滋润下得到萌芽。在严老师用媒体呈现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牌,孩子们出谋划策,想了很多办法要留住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心灵赢得了又一次成长。
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三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置的: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2、抓住描写“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等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识字教学上,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学生自学生字,通过听录音、圈生字、自读生字等方式让学生对生字有初步的理解;第二步:请几个读得比较好的小老师上台带领孩子们认读生字。我发现由小老师领读的效果比老师领读的还要好,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第三步,出示字卡,通过开火车、随机抽取字卡等方法巩固孩子们的识字。
在教学课文上,我把课文分为“感受美丽的小路——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又回来了”这三层进行教学。而在第一课时上,我把重点放在“感受美丽的小路”上,重点进行几句话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小路的美丽。
在教学此课时上,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识字教学上
1、我分三步进行识字教学,但是每一步的过渡语不够自然,从而导致各个环节不够紧密,有时让学生没能及时反应过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2、在小老师环节上,我请的是两位读得比较棒的孩子,这样虽然能够强化孩子们的识字,但是并不能帮助我及时发现尚未掌握生字的学困生。如果我能够在全班都读得好的情况下,再请一位读得不好的学生上台读,一来可以纠正该学生的读音,二来可以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避免犯错。
3、在识字上,我是先让孩子读准每一个字音后,反复强化之后再让孩子连字成词得读。对于第二学期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把生字再深化下去,多读一些词组,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拼音上。
二、课文教学上
1、在指导朗读上,我没能引导到位。在引导学生读出小路的美丽时,我出示一张图片便让学生来体会美丽,这样有点牵强,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语言渲染,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孩子想像后再引导孩子读出小路的美丽。
2、在课文理解上,我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从而错失了很多好的课堂生成资源。例如我问孩子小路怎么样时,我的答案是 “美丽”,但有一个调皮的孩子“很臭”。这说明这孩子是有认真预习课文的,但是如果我能够按照孩子的思路,顺着他的话说下去,反问“为什么你觉得小路很臭,它是不是一直都这么臭”而来进行课文理解,相信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我还需大大地努力。
3、备课不够充分。1、没能准确地帮助孩子们理解“鹅卵石”等词的含义;2、预设课堂容量较大,导致在课堂快结束时有一些问题匆忙解决,甚至是老师自己自问自答了。
三、关注学困生的力度还待加强。
备课时,心里要装着学习困难的孩子,并且在课堂上应该多让那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多一点表现的机会。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篇五
一年级的很多识字课上起来都大同小异、相差无几,一学期以来识字课的形式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识字课上首先会全班齐读一次,以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就是老师范读、小老师带读,以纠正学生的字音,再就是分小组读、男女等各种形式的读,以巩固字音,最后就是开火车去拼音读,以做最后的检测。但是这学期以来我发现这样固定的形式已不再适用已经读了一学期书的学生们,这也使我想起了校长曾经说的话:“现在很多学生已经能独立拼读音节了,根本不需要老师一点点地去教”。确实是这样,我们也是时候该做出些方法和策略的调整了,这也让我又想起了校长所建议的《日月明》的教学。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次识字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汇报认识哪个字,教师只是随着学生的汇报把生字卡片贴出来,在这样一个环节不仅能检测到学生对生字的预习情况,还能给更多的同学以做小老师的机会。在这一个环节里,学生非常积极、活跃,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汇报着自己所认识的字,而其他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并能一个比一个大胆地去帮助别人纠正。
学生汇报完了,本课的生字也已经全部贴在黑板上了。为了能突破难点(前后鼻音),我也和学生进行了师生之间的一个快速对读,这样的一种对读不仅能极大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接着就是让学生说说自己会记哪个字,对于不同的字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识记方法,我也都能给予他们机会去表达。虽然在这里耗时多了些,但是我却觉得是值得的,因为毕竟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真正地尊重不同的个体。当然由于这里用的时间比较多,也致使后面的环节没有完成。
除了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识字的方法之外,组词和用词语说话也都有,因为这也是他们需要训练和掌握的了,只要这样才能更牢固地识字生字,也才能学以致用。
在教学的最后我还设置了一个卡片互动环节,这里有单个学生的学习,也有同桌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四人小组之间的互动,但是却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很好地去实施和落实,真的非常可惜。
其实在设计本课时我也设想到时间不够的问题,毕竟此篇文章较长,而且生字又较多,单单是完成字音和说字形这两个环节就能把时间全部用掉。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学完生字后能让学生多读几次书就好了,但是面对这样的一课我却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分配和权衡。而对此校长也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尝试着把字音和字形合起来去完成,如学生汇报字音的时候,也同时也让学生说出来如何识记这个字,时间是否很更紧凑、宽裕些呢?”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还从来没有尝试过,这样一来是否又太过于分散,适合一年级这些好动的学生吗?但不管怎样,这总归是一条好的、可以尝试的建议,希望实践可以告诉我这样到底行不行。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篇六
2015最新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精选)
《美丽的小路》已经圆满结束了,看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高,一些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也高高举起了小手,让我很是欣慰。
课中进行的识字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识字;在分角色表演这一环节,我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告诉学生不仅可以像以前那样丢掉提示语,加上动作和表情,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加以编排。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同时也到各小组去了解情况,并加以点拨。汇报表演时,学生不仅把小动物的`动作一丝不差地表现出来,还把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九段进行改变,使故事更完整。为了获得表演的机会,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
但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愿望都得到满足,当我看到那些没有获得机会的学生失望的表情时,他们的心情我似乎也感同身受。
这 是一篇寓意相当深刻的童话故事,我以课件导入课文,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整篇课文,并标上小节号,读一读课后难读的生字,并让读的好的学生上台来表演,我觉得 这对于学生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作用,在这节课上我给了他们很多小组合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发挥想象力,靠自己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起合作的能力。我觉得在这节课中最大的一个亮点便是课外的延伸表格,叫做“我做校园美容师”。我把我的问题和策略编成两张表格,并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虽然这些意见大多都不是特别实际,但是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对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大有利的。
《美丽的小路》是一篇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习惯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文中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人物角色较多,是一篇指导朗读的好材料。
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将课文的5-8自然段来演一演。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剧组,先分小组演,再在全班抽小组进行比赛,评出表演最成功的同学颁发“最佳表演奖”。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人人参与。“演员”精心表演,“观众”兴致勃勃地观看,一张张表情丰富的脸面似乎在告诉:这样的活动我们喜欢!
课本内容的表演拓展了学生学习
语文
的渠道,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语文
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施展。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篇七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的确,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把微笑带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另外,在语文教学中,在立足文本的同时,更要突破文本的束缚,开放语文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增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动物的不同感受,告诉大家只有人人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有整洁幽雅的环境,才有美好的生活。文中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每个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适宜分角色朗读,在演读课文中加深体验。因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与各种小动物面对面接触,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另外,我还抓住文章的特点,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不断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评析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中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自读自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珍惜学生的思维火花,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生成,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开放了语文课堂,让学生课前调查“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再在课中交流,使得语文课堂开放而又有活力。
师:一条干干净净的小路变成了一条这么肮脏的小路,大家走在这条路上,心情肯定很糟糕。这时,兔姑娘、鹿先生和鸭先生也走来了,(课件出示)他们会怎么说?我们先自由读读他们的话吧!(自由读)
师:谁来做兔姑娘?(指名读、评议)
生1:他读得很有感情,“不见了”声音读得很重。
生2:他读的时候,眉头也皱起来了。
生3:他读出了惊讶的语气。
师:让我们的女生一起来做兔姑娘吧!(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6自然段。)
师:这时,鸭先生也赶来了,他怎么说的?(指名读)
生:他“天哪”还可以读得重些。
师:你能试试吗?
生:(鼓掌)
师: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5、6、7自然段吧。
师:(展示课件)鸭先生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脑袋,说:“这都怪我……”
生:(突然插话,情绪激动)这不能怪鸭先生一个人!
师:你为鸭先生打抱不平,为什么呢?
生:这不是鸭先生一个人扔的垃圾。
师:那垃圾是谁扔的?小朋友,你们调查过我们学校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
生1:学校的垃圾是小朋友扔的。
生2;是不讲卫生的小朋友的扔的。
生3:有的小朋友扔了垃圾,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不捡起来。
生4:学校里的垃圾有的是落叶。
生5:我看见有一位同学的爷爷来接他时,扔了一个烟蒂。
……
师:这些垃圾又到哪里去了呢?
生1:被值日生扫干净了。
生2:像烟蒂、废纸,我们看见了,可以捡起来扔进垃圾筒。
生:(齐)有。
生1:他没有清扫过垃圾。
生2:我从图画上看,他没有在路边放垃圾筒。
生3:鸭先生也没有提醒别人不要乱扔垃圾!
师:可肮脏的环境,能全怪鸭先生一个人吗?整洁的环境能靠一个人吗?而是要靠大家齐心协力地行动。鸭先生说“这都怪我”是出于他对自己没尽到自己一份责任的自责,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学生读得信心十足,十分到位)
师: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吗?(分别指名读10、11、12自然段)
师:怎样找回来的?(生自由读第9自然段,师展示课件)
生:老师,我有办法使小路一直保持干净!我要在路边竖一块牌子,写上“请保护环境!”
师:你的主意可真不错,大家想想,这块牌子上还可写些什么,来提醒大家?
生1:小路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生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生3:请不要弄脏我的脸!
……
一、 创造民主、激发思维
首先,我在课堂上创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不由自主地积极开动脑筋,真正地参与学习,而不是静止地旁观。这位学生大胆地提出“不能只怪鸭先生一个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正是由于我平时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带给每一位学生的结果。
二、 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学生评议读等,朗读非常到位。可以看出,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学生在阅读中情不自禁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而正是这些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行为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胜过平时唠唠叨叨地说教。
三、 开放设计、突破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要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本课中,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布置的调查“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也使学生能用自己独特的心理去感受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又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整洁的环境要靠大家齐心协力地行动。同时,也让课堂成为社会、学校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增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意识。
四、 有效生成、创新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在上述案例中,当一个学生提出要在牌子上写警示语时,我就抓住了这一闪光点,引导学生思维,进行说话训练。其实,这就是课堂教学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因为有效生成能撞击思维,催发情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能力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完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语文学习不应该仅是读与背、问与答,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不断探索,自行发现,鼓励孩子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开放而又有活力。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篇八
《美丽的小路》是一篇环保题材的童话故事,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主要以小路的变化(美——不美——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课堂上,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点帮助学生学习课文: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课件中的插图色彩明丽,对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能运用好配图,将会形成师生共愉的教学氛围。第二课时开始,我出示美丽的小路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句句稚嫩的话语,时时蹦出精彩的词句,引来听课老师的阵阵夸赞。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导说话。
三、利用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文中二三自然段兔姑娘和鹿先生走上这条小路时,它们“轻轻地”、“慢慢地”走过。在这里,我让学生猜想,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天阔说:“它们怕把小路踩脏了。”苏畅说:“它们怕把小路上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踩坏了。”迎雪说:“它们怕踩到路边五颜六色的鲜花。”多好的答案呀!孩子们体会到了兔姑娘和鹿先生的用心。接着,我问:“那咱们该怎样把这句话读好呢?”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
四、学以致用,体现新课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在学习完文章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校园。这么美的校园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呢?从而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种在学生心间。
课堂教学是有遗憾的艺术,本课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在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注意了三个好朋友说话时不同的动作,但是没有让学生学着小动物们的样子加上动作朗读。对于一年级好动的小同学来讲,加上动作朗读,孩子们的兴趣可能会更高。
第二,分角色朗读时,由于时间关系,学生读得不够充分。在展示环节,如果在课前准备几个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上台表演效果会更好。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篇九
《美丽的小路》是一篇关于爱护环境卫生,爱护大自然方面的童话。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虽然篇幅较长,但情节主线很明显(美丽的小路——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回来了),三个小动物的对话和心情变化很适合学生在朗读中进行感悟体会,所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好每一个角色的语气”便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何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在多形式的朗读中深入体会小动物各个角色的心情和语言变化,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爱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主要以小路变化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爱动的天性,教学中很多环节我都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中来理解课文,感受对话语言的生动有趣,通过创设情境朗读,让学生读懂小动物的对话让他们觉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分角色朗读环节开始之前没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因而学生明显不明白要干什么,因而课堂显得有点混乱。师生合作朗读过程中,老师没有给学生示范朗读“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这三句话的语气朗读没有事先的示范指导,因而学生读起来感觉没到位,并且没有与小动物赞美小路美丽的三句感叹句形成很好的对比,从而没有深入地体会到小动物的心情变化,感叹句和疑问句的语气没读出来,学生也没法体会不同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气。
2.由于口头表达能力是本班学生的一大弱项,因而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语言训练点以此训练学生完整说话的能力。然而,由于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和适当的引导,较多学生还是习惯性地用词语或是词组回答问题。这是日后课堂上需要大力气、着重训练的一方面。
3.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语太少,长期下来学生会缺少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大多数都是模糊性的评价“你真棒。读得真好。你好厉害,读得这么有感情……”,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我是没有在具体的评价中指明的,这一缺点给学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评价别人时,都是“他/她读得很好,有感情”,还有最多就是只看到别人的不足,未能从优缺点两方面去评价别人。听了梁舒老师的那节课,听到她的学生评价别人可谓是头头是道,优缺点一一列举,评价中肯到位,语言表达能力相当棒。从学生看到老师的风格、老师平时上课的情况,是自己在课堂上没充分意识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影响。日后的课堂教学中可得要重视评价,多赞美学生,并且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学生努力、思考的过程,而不是赞其聪明。
4.重视细节的教育。平时我总觉得学生读题能力差更多是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没有十分用心而导致的,今天切切实实地否定这一想法。课堂的学习是学生能力形成的根本。本节课有时间让学生完成《小状元》一道题的练习。该道题比较简单——“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考查学生对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熟悉(小路的美丽是表现在哪些词语)。原本想着课堂上分析过“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小路的美丽”,并且重点词语已经板书,学生该会很容易完成的。巡视一番竟发现比较多学生在“鸭先生的小屋前有 的小路”填了“美丽”(本应填“长长”),为什么?课后,关于这一疑问请教科组老师。张老师一语中的地告诉我,“不是学生的问题,你应该是课堂上投影出来,带学生读题目后重点提示学生‘按课文内容’,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错误理解题目的情况”。对啊,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是一张白纸,什么颜色和图案都没有,这是靠老师引导他们去涂画的,靠老师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在老师看来再简单的问题于他们而言都是陌生的,都需要我们的耐心与细心的引导和教育的。这一细节,无疑给我敲响了一个警钟一样,提醒着自己日后还要再细心点,多从学生角度思考课堂。
课后评课,蔡老师肯定了教学目标设定合理并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朗读充分多样、注重创设多角度的语言训练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低段教学的读与说能力的培养、将练习融入课堂中检测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并可以训练孩子的书写能力等优点,这应该继续坚持下去。蔡老师真的很好,每次的教研课都给我肯定、信心,让我一次又一次的评课中收获很多,让自己的课堂在一次次改进不足中得到锤炼。蔡老师就本节课还给我提了很多好建议,她的建议再次理清自己的课堂脉络、如何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是词语复习巩固要想方法抓住重点,切勿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会出现该巩固的没掌握,词语的积累是走过场。比如这一课的词语“慢慢地、长久、赶快”等意思相对,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比如“鼻子、脑袋、眉头”等表身体的词语可以归类认识;比如“浇浇水、洗洗澡、散散步、说说话”等优美词语的归类,让学生发现词语的共同点,进行归类学习,更大范围地扩大词语积累与运用。
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和个体性的探究学习。尽管是低年级的学生,相对应地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更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初步教给学生独立探究学习的能力。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很美的一段话,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思考想象能力。教学设计了中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我看到一条 的小路,仿佛听到 ,闻到 。 ”这一环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毕竟他们的想象思维是直观的,未有比较有条理的逻辑思维。若将其设计为“你看到鸭先生门前的小路,你觉得怎么样?”以此引导学生口头说话,相信肯定有孩子能说出“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等词语,这就是孩子在个体性学习中的最牢固的收获。比如“美丽的小路变成了什么样子?”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把描写小路脏乱的词语画出来,再出示图片和文段进行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到小动物后来伤心的心情。
三是要体现老师到位的指导朗读。尽管这节课有朗朗读书声,但是明显不足的是学生对于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这三种句子的语气的把握是不到位的,没有在朗读中体会到标点的不同从而导致语气的不同。教师可以抓住“呀、咦、天哪”语气词着重指导好分角色朗读中的语气的体会。
四是要教给学生体会学习好词好句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词语积累和感悟能力。《美丽的小路》有很多优美的词语、句子和片段,对于优美的课文应该利用好,引导学生品读优美的词语、句子,教给他们欣赏好词好句,积累优美片段,这利于学生日后写作的词语运用。比如,“轻轻地、慢慢地”所体现小动物对环境的爱护;“给花儿浇浇水,给小路洗洗澡”等短语所体现小动物的勤劳和生动有趣。关于品析好词好句这一方面,平时确实没留意,更没尝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所以总感觉学生看了课外书但没啥积累。我自身没教给他们这么一种学习能力是症结所在。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越是思考越是发现个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和不如人意的地方。正是深知到不足之处,才得以推动我不断努力,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力求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活跃、学生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