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活处处有哲学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大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活处处有哲学篇一
本框题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哲学》,本节课是本书的开头,引导学生对哲学产生兴趣和认识到学习哲学是有用的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一要注意克服学理化,教条化的倾向,二要克服庸俗化的倾向。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紧紧把握住生活中的哲学之一主线,首先从比尔•盖茨的财富观入手,引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接着运用生活中的故事、典故、事例等,采用探究和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争鸣和探讨,既让学生明白了生活离不开哲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学生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从而较好实现了三维目标。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具有哦能够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情景激疑
生1:旅游,尽情享受生活。
生2:留给子女。
生3:捐给社会一部分,自己消费一部分,再留给子女一部分。
……
师:同学们敢于谈出自己的想法,都体现了消费的计划性,很好!确实,个人消费是个人的私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消费观和财富观。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比尔•盖茨的选择:xx年6月27日,微软创办人盖茨退休,不再做微软执行主席,只出任非执行主席。在接受采访时盖茨表示,他将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子女。他说:“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
生:(感叹)
师:同学们,你如何看待盖茨的行为呢?
生:(略)
活动一:你说,我说,大家说——生活中的哲理
(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理解这一点。老师点拨补充。)
(师生共同完成)
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物质决定意识
选择文理科的哲理—从实际出发;
韩国的牛肉风波导致了内阁集体辞职—联系的观点
……
(过渡)师:大家说得很好,刚才我们也看到人们对金钱的看法也不同,这说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立场和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不同。这其实也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好了,我们已经发现,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哲学,不过在我们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却有意无意(无形)中用到了哲学的观点、方法,体现了哲学的智慧。可见,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板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板书)
活动二:追忆往昔,畅想未来
生1:“我是谁?”
生2:“世界从何而来?”
生3:“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
生4:“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
师:其实,这些疑问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板书)
(过渡)哲学就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那么哲学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学哲学有用吗?有什么用?(即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
师: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烛光照亮小屋”并回答问题。
生:(略)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分析)
师: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板书)
(1)从哲学的本义上看,哲学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就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板书)
师: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由“爱”和“慧”两个字组成,其意为“爱智慧”。后来,它在世界各国语言文字中得到广泛运用。在古汉语中,“哲”释为“智慧”“聪明”“贤明”等,含有通晓事理之意。“哲”之为“学”,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或学说。
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传为佳话,那位同学愿意讲一下?
生(略)
生(略)
师:司马光想到这种方法,主要是其有正确、创造性的思维,智慧的头脑;
其实,对待损失应该有一个标准,司马光能够正确对待“得与失”,舍小利(破缸)而获大利(救人)。这使我们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了前行的明灯。
(2)从功能上看,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板书)
哲学作为世界观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哲学的产生和作用,我们懂得了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总之,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效果体验
1.(xx年高考山东文综卷,24)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解析:本题以xx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李振声的感悟为背景,考查哲学的功能。做好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哲学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体现了哲学的指导意义。a选项混淆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因此错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因此b本身错误。c选项,哲学有科学的与非科学的之分,因此本身错误。d正确阐明了哲学的功能,因而为正确选项。
答案:d
2.(xx年海南一测,9)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 )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
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
解析:本题属于立场型的选择题,考查哲学的产生。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因此首先排除a和b。c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d
质疑解惑
教师答疑:不矛盾。哲学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的,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形成哲学。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世界时,哲学才会产生和出现。“世界从何而来?”“世界以怎样的状态而存在?”等问题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这种追问和思考是人类的思维水平跳出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概括出关于世界普遍规律的认识,诞生了关于宇宙根本观点的学问,使人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和追问,他与哲学来源于实践并不矛盾。
第四部分 课后跟踪
自主探究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以现实生活为突破口,从学生的实践、认知水平着眼,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或学生的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重视学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对哲学的学习兴趣。
在教法上,注意多样化。综合运用情景导入法、讨论法、自学阅读法、“产婆术”与教师启发式相结合的方法,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第五部分 专家点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从生活入手,紧扣生活处处有哲学的主题,从素材筛选、教法选择、题目讲解方面,让学生明白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不能没有哲学,较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了新课程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理念。
在讲解中,如能认真探究,如何把学生为接触的哲学观点变成浅显的说法,教过会更好。
生活处处有哲学篇二
本课的重难点这里就不多说了,作为开学的第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并且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明白学习哲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哲学。
为了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本节课将引用大量的学生身边的事情,并引起思考。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哲学大家还没有学习,不大了解,那什么是生活同学们清楚吗?
(教师提问若干学生随意谈谈“什么是生活”)
学生:文化生活。
教师:对,我们的学习其实也是属于生活的。远的不说,我们就以学习生活来看看,它和哲学有没有关系。(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两列,一列是“生活”,一列是“哲学”)
(由于我们高二刚刚分班完毕,分成各个专业班,因此就这个事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若干学生回答,答案无非就是“兴趣”、“基础较好”、“家里原因”、“其它科目都不好”……)
教师:从以上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依据是不一样的,但无一例外,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这就恰恰符合哲学里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师:另外,虽然很多同学都说,是因为兴趣所以才选择这个专业,不过,老师在高一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问我:老师,报政治(历史、地理……)的人多吗?学政治(历史、地理……)有什么前途呀?找工作好找吗?高考的时候有什么专业的报呢?等等,大家会发现,其实你选择政治(历史、地理……)是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情况的,(这时候很多同学就开始点头并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大家并不是片面的、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这恰恰就是我们哲学的观点。
板书如下:
生活哲学
高二选科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
教师:好了,我们已经发现,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哲学,不过在我们解决“选科”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有意无意(无形)中用到了哲学的观点、方法,体现了哲学的智慧。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事情,大家思考下:你幸福吗?
(提问若干学生,学生答案不外乎几个:不幸福、有些方面不幸福有些方面幸福、一般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时候,老师还要问,你为什么会觉得你幸福(不幸福、一般般)。学生一般回答:和以前相比、和同龄人相比……)
教师:从上面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发现,每个人所说的幸福不幸福,都是与别人比较相得出的,也就是说,我可以说你幸福,也可以说你不幸福,都是相对而言的,这样的看法其实也体现了哲学的观点。
板书如下:
生活哲学
高二选科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
你幸福吗?相对论
教师:大家说,哲学是不是那么深不可测呢?它是不是很玄妙啊?它恰恰就是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上课到这里的时候,时间一般过去20分钟)
教师:那么,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哲学呢?翻开课本的第一页,哲学其实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两个词:“宇宙”和“人生”,同时还有“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教师总结:从刚才我们举例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但是我们在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却自觉不自觉地与哲学的智慧联系在一起了。那大家想想,我们的这种哲学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从天下掉下来?我们小时候有这样的智慧吗?所以我们会发现,哲学的智慧就在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教师:也就是得出书本第二页的观点: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教师:同学们都十六七岁了,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可能大家都忘却了,不过,我们观察那些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可惜他们还不能说话;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口问一些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他们就会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太阳会从山那边落下去呢?为什么会天黑呢?他们会问,爸爸爸爸,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人会死亡啊?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不过,这些问题却触及了哲学方面的东西,我们的哲学就是来源于这里。
教师:因此,课本第三页倒数第二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板书如下: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师:所以,我们说,哲学并不是那么神秘,它与我们的生活、自然、社会息息相关,并且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为什么要学哲学)。
(学生看书,p4)
(教师略微介绍下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的本义)
教师总结:因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我们学习哲学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的聪明、充满智慧。
教师:其实呀,我们在刚才知道了哲学的含义,知道哲学主要是研究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社会更了解,对人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疑能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
教师:比如说,我们常常听到某某同学应该考试考得不好,而一时想不开,自杀了。在这里,他就是对人生的挫折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才会轻生。我们学过哲学后会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满着挫折,但我们在挫折中会一步一步地迈向前进,走向成功。
教师:又比如说,现在大家重新分班了,宿舍也重新分了,每位同学将会与新的同学相处,这时候,你和其它同学能不能和睦相处、共同提高呢?这里也需要我们的哲学智慧——如何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你对这个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你才会有正确的做法,你才会和其它同学相处得更加愉快。
教师:所以,我们从哲学的任务看,哲学能在人生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板书如下: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为什么要学哲学)。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最后由教师自由小结,即可结束课程。
当然,我在上课的时候,一般都会剩下2-3分钟,这个时候,我就提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告诉学生“全世界的哲学派别有很多,甚至连我们春秋战果时期的老子也有他的唯心主义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高二刚好学过这段历史),不过,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学习真正的哲学,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过,这节课我觉得比较遗憾的就是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告诉他们,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
生活处处有哲学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 4 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
《 生活处处有哲学 》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 4 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 , 是学习哲学的入门框体 . 设计好这堂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 因此 , 本框题在《生活与哲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 , 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 , 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
(1) 理解 :
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
哲学是给人智慧 , 使人聪明的学问 .
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
(2) 运用 :
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 , 说明哲学并不神秘 , 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
(1) 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
(2) 通过学习 , 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 , 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
(1) 通过学习 , 使学生喜欢哲学 , 热爱哲学 , 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 , 生活需要哲学 .
(2) 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 , 就不能没有哲学 .
根据着高一新课程标准 ,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 ,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的依据 : 只有理解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 学生才不会对哲学陌生 , 而逐渐试着去尝试探索 .
教学难点 :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难点的依据 : 学生对哲学的作用之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 但没有系统地概括 , 因此不易理解 .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 , 难点 , 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 , 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 , 并能够加以应用的重要学科 . 因此 , 在教学过程中 , 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相应的哲学知识 ,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 使得应用哲学是学生自觉的行为 , 这也将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产生裨益 . 因此 ,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 将作为这堂课的中心任务 .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 , 我主要采取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方法 , 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 , 体验哲学的魅力 , 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 .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 , 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 , 发展思辩能力 , 注重学生锻炼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 .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 , 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 , 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 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 ,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
1, 直观演示法 : 利用图片 , 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活跃课堂气氛 ,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
2, 活动探究法 :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 , 以学生为主体 , 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思维能力 , 活动组织能力 .
3, 集体讨论法 : 针对课前自主探究的问题 ,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 , 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 并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 获得成就感 , 树立信心 .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 , 学生已经具有一些的哲理储备 , 并且中以前的学习中有加以应用 , 如写作中 . 因此 ,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能力 , 让学生自己阅读来阐释其中的哲学意义 . 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 ,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 , 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 得出正确的结论 .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让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更盎然 .
学生学习背景分析 : 学生在小学开始学习成语 , 了解了一些哲学道理 . 高年级之后懂得用这些道理来阐释自己的人生感悟 . 到了初中以后懂得用一些诗句 , 长篇来体会人生 . 到了高中之后 , 有了哲学 , 应该能借用这一系统的哲理来体验人生 . 所以 , 要做好这个哲学的命题 , 就是让学生学了哲学之后能够自觉地利用哲学智慧来思考人生 , 经营人生 .
学法的指导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要求 . 让学生把握一般哲学道理和哲学的不同 , 进行相应的知识转化 . 充分利用学生的哲学道理积累 , 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 , 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 课后自我探究法 , 分析归纳法 , 合作探究法 , 课后探究法 .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 我注重突出重点 , 条理清晰 , 紧凑合理 .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 , 交流 ,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 主动性 .
由辩论赛《笑比哭好 哭比笑好 》导入新课 .
导语设计的依据 : 通过轻松的辩论形式让学生眼前一亮 ,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 设问 : 笑比哭好 哭比笑好 你认为哪者更好呢 为什么 通过设问 , 让学生思考 , 活跃他们的思维 . 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 , 我突出教材的重点 , 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 , 学生的实际 , 教师的特长 , 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 , 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 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 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 , 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 , 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 ,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 , 积累 , 加工 ,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
主要通过个环节进行 . 第一 , 对学生作为习作《如果》的点评 . 第二 , 思考三幅漫画的哲学道理 . 第三 , 总结自己在课后探究 —— 仰望天空中的思考 . 第四 , 结合教材事例《烛光照亮小屋》展现哲学的智慧 . 第五 , 阐述什么是哲学以及它的作用 .
课堂小结 , 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 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 , 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
我比较注重直观 , 系统的板书设计 , 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 , 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
板书 :
框体一 : 生活处处有哲学
1,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 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
(2) 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2,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 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 , 使人聪明的学问 , 其本义就是热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 .
(2) 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 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 , 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 , 我设制了这一探究活动 : 收集十句影响你人生或者你最喜欢的哲理名言 . 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跟自己有关的哲理 , 之后通过哲学学习可以更全面的理解它们 , 乃至以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 , 那么就能更深刻地领悟它们 , 这些哲理也将融入生活指引人生 , 一生受用 .
调查 ——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 , 你喜欢哲学吗 喜欢的原因 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不喜欢的原因 . 一 , 哲学空谈 , 没有实用价值 . 二 , 哲学离生活太遥远 , 提不起对哲学的兴趣 . 三 , 上课纯理论的太多 , 最多也只是找几个例子 . 这还不如小学老师讲的一些成语故事 , 来得有教育意义 . 四 , 不能自觉地应用哲学 , 没有相应的平台 .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知识的跨度 , 学生的认知水平 , 我对课程进行了开发 , 侧重为学生营造一个思考的氛围 , 提供了体验哲学的平台 .
( 一 ) 运用了亲身参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方法 : 仰望天空 . 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 从中让学生亲密接触了大自然和自己的思维 . 通过引导 , 学生更容易理解哲学 .( 二 ) 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 , 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 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 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 主要通过几幅漫画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哲学道理 , 开始接触哲学 . 漫画一 : 种瓜得瓜 , 种豆得豆 , 种鸡蛋得 …… 漫画二 : 甲 : 下雨好极啦 !
乙 : 下雨糟透了 ! 漫画三 :—— 狂妄之徒 , 你竟然坏了祖上规矩 !
在引导学生思考 , 体验问题的过程中 , 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 , 解决问题的方法 . 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 , 分析 , 概括 , 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 , 又有利于学生表达 , 动手 , 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 , 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 , 因此学生不仅 " 懂 " 了 , 而且 " 信 " 了 . 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 , 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 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 , 有助于实现知 , 行 , 信的统一 .
小结 : 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 , 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 以 " 教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 ", 教师的 " 导 " 立足于学生的 " 学 ", 以学法为重心 ,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 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 ,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 , 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生活处处有哲学篇四
为了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本节课将引用大量的学生身边的事情,并引起思考。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哲学大家还没有学习,不大了解,那什么是生活同学们清楚吗?
(教师提问若干学生随意谈谈“什么是生活”)
学生:文化生活。
教师:对,我们的学习其实也是属于生活的。远的不说,我们就以学习生活来看看,它和哲学有没有关系。(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两列,一列是“生活”,一列是“哲学”)
(由于我们高二刚刚分班完毕,分成各个专业班,因此就这个事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若干学生回答,答案无非就是“兴趣”、“基础较好”、“家里原因”、“其它科目都不好”……)
教师:从以上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依据是不一样的,但无一例外,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这就恰恰符合哲学里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师:另外,虽然很多同学都说,是因为兴趣所以才选择这个专业,不过,老师在高一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问我:老师,报政治(历史、地理……)的人多吗?学政治(历史、地理……)有什么前途呀?找工作好找吗?高考的时候有什么专业的报呢?等等,大家会发现,其实你选择政治(历史、地理……)是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情况的,(这时候很多同学就开始点头并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大家并不是片面的、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这恰恰就是我们哲学的观点。
板书如下:
生活哲学
高二选科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
教师:好了,我们已经发现,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哲学,不过在我们解决“选科”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有意无意(无形)中用到了哲学的观点、方法,体现了哲学的智慧。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事情,大家思考下:你幸福吗?
(提问若干学生,学生答案不外乎几个:不幸福、有些方面不幸福有些方面幸福、一般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时候,老师还要问,你为什么会觉得你幸福(不幸福、一般般)。学生一般回答:和以前相比、和同龄人相比……)
教师:从上面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发现,每个人所说的幸福不幸福,都是与别人比较相得出的,也就是说,我可以说你幸福,也可以说你不幸福,都是相对而言的,这样的看法其实也体现了哲学的观点。
板书如下:
生活哲学
高二选科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
你幸福吗? 相对论
(上课到这里的时候,时间一般过去20分钟)
教师:那么,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哲学呢?翻开课本的第一页,哲学其实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两个词:“宇宙”和“人生”,同时还有“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教师总结:从刚才我们举例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但是我们在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却自觉不自觉地与哲学的智慧联系在一起了。那大家想想,我们的这种哲学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从天下掉下来?我们小时候有这样的智慧吗?所以我们会发现,哲学的智慧就在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教师:也就是得出书本第二页的观点: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教师:同学们都十六七岁了,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可能大家都忘却了,不过,我们观察那些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可惜他们还不能说话;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口问一些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他们就会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太阳会从山那边落下去呢?为什么会天黑呢?他们会问,爸爸爸爸,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人会死亡啊?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不过,这些问题却触及了哲学方面的东西,我们的哲学就是来源于这里。
教师:因此,课本第三页倒数第二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板书如下: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教师:所以,我们说,哲学并不是那么神秘,它与我们的生活、自然、社会息息相关,并且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为什么要学哲学)。
(学生看书,p4)
(教师略微介绍下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的本义)
教师总结:因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我们学习哲学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的聪明、充满智慧。
教师:其实呀,我们在刚才知道了哲学的含义,知道哲学主要是研究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社会更了解,对人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疑能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
教师:比如说,我们常常听到某某同学应该考试考得不好,而一时想不开,自杀了。在这里,他就是对人生的挫折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才会轻生。我们学过哲学后会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满着挫折,但我们在挫折中会一步一步地迈向前进,走向成功。
教师:又比如说,现在大家重新分班了,宿舍也重新分了,每位同学将会与新的同学相处,这时候,你和其它同学能不能和睦相处、共同提高呢?这里也需要我们的哲学智慧——如何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你对这个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你才会有正确的做法,你才会和其它同学相处得更加愉快。
教师:所以,我们从哲学的任务看,哲学能在人生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板书如下: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为什么要学哲学)。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最后由教师自由小结,即可结束课程。
当然,我在上课的时候,一般都会剩下2-3分钟,这个时候,我就提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告诉学生“全世界的哲学派别有很多,甚至连我们春秋战果时期的老子也有他的唯心主义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高二刚好学过这段历史),不过,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学习真正的哲学,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过,这节课我觉得比较遗憾的就是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告诉他们,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
生活处处有哲学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生活处处有哲学》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是学习哲学的入门框体.设计好这堂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本框题在《生活与哲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
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2)运用:
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根据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才不会对哲学陌生,而逐渐试着去尝试探索.
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难点的依据:学生对哲学的作用之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没有系统地概括,因此不易理解.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并能够加以应用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相应的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得应用哲学是学生自觉的行为,这也将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产生裨益.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作为这堂课的中心任务.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体验哲学的魅力,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锻炼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课前自主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获得成就感,树立信心.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一些的哲理储备,并且中以前的学习中有加以应用,如写作中.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能力,让学生自己阅读来阐释其中的哲学意义.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更盎然.
学生学习背景分析:学生在小学开始学习成语,了解了一些哲学道理.高年级之后懂得用这些道理来阐释自己的人生感悟.到了初中以后懂得用一些诗句,长篇来体会人生.到了高中之后,有了哲学,应该能借用这一系统的哲理来体验人生.所以,要做好这个哲学的命题,就是让学生学了哲学之后能够自觉地利用哲学智慧来思考人生,经营人生.
学法的指导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要求.让学生把握一般哲学道理和哲学的不同,进行相应的知识转化.充分利用学生的哲学道理积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课后自我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课后探究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由辩论赛《笑比哭好哭比笑好》导入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主要通过个环节进行.第一,对学生作为习作《如果》的点评.第二,思考三幅漫画的哲学道理.第三,总结自己在课后探究——仰望天空中的思考.第四,结合教材事例《烛光照亮小屋》展现哲学的智慧.第五,阐述什么是哲学以及它的作用.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框体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热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我设制了这一探究活动:收集十句影响你人生或者你最喜欢的哲理名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跟自己有关的哲理,之后通过哲学学习可以更全面的理解它们,乃至以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那么就能更深刻地领悟它们,这些哲理也将融入生活指引人生,一生受用.
调查——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喜欢哲学吗喜欢的原因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不喜欢的原因.一,哲学空谈,没有实用价值.二,哲学离生活太遥远,提不起对哲学的兴趣.三,上课纯理论的太多,最多也只是找几个例子.这还不如小学老师讲的一些成语故事,来得有教育意义.四,不能自觉地应用哲学,没有相应的平台.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课程进行了开发,侧重为学生营造一个思考的氛围,提供了体验哲学的平台.
(一)运用了亲身参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方法:仰望天空.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从中让学生亲密接触了大自然和自己的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更容易理解哲学.(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主要通过几幅漫画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哲学道理,开始接触哲学.漫画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漫画二:甲:下雨好极啦!
乙:下雨糟透了!漫画三:——狂妄之徒,你竟然坏了祖上规矩!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小结: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生活处处有哲学篇六
1.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理解:(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运用: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哲学思想,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四、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哲学还没有树立用哲学的思维认识问题,所以教师要对课堂上的举的生活中的现象及时从哲学的角度概括。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生活处处有哲学》的具体内容,初步概括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按座位分为五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哲学知识。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了解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走进哲学,自觉地追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形成哲学的初步概念,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探究问题:如何看待排名
一名高中生在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时说:“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张扬排名,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排名。作为学生,如果用片面的观点对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果通过排名了解自己的学习实力以及同别人的差距,做到知彼知己,扬长避短,就会出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
问题:(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以上的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组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教师点评:(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事例分析包含的哲学道理,体会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思考追问1: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包含哲理的例子?(播放多媒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并及时总结事例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学生活动:学生继续阐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点评:通过大家举的生活中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设计意图:深化对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的认识。
思考追问2: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么?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播放多媒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目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总结回答问题。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设计意图:探究哲学的来源。
教师讲授: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活动中,也就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结论:(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板书)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如“我是谁?”“世界是怎么来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是因为有我才有了世界,还是因为有了世界才有了我?”“世界和我相比哪个更‘厉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结论:(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板书)
思考追问3:哲学产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播放多媒体)
生活处处有哲学篇七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框题是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本框是哲学板块的第一课,是哲学教学的入门框节,为了达到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哲学,对哲学的学习产生兴趣的目的,本框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将引用一部分成语故事、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以及一些学生身边的事情供学生讨论,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要更深一步更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具有能够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情景导入活动一:
生:各抒己见
师: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能绝对的说他好或者不好,这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每个同学由于所处的立场不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分析角度也是有所差别的。所以,同学们,哲学是不是很神秘呢?不是的。因为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会不自觉的使用到一些哲学的观点以及方法。所以,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自主讨论:有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有哲理的小故事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板书)
活动二:时间都去哪了?
小结:同学们,咱们刚才所列举出来的所有问题,其实多多少少都蕴含着一些哲学道理,所以说,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页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他在无形当中就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当中,我们会不自觉的产生很多疑问,我们会思考这些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哲学源于哪里?哲学就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源于人们对时间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板书)
过渡:刚才我们说了,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学好真正的哲学,还能使我们变的更加智慧,使我们生活的更好。同学们自己看“烛光照亮小屋”,我们来学习第二目。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说(板书)
学生看课本,由学生进行概括
师:有一个成语叫“揠苗助长”,同学们应该知道吧?你怎么评价这件事情?
2、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板书)
生:可以这么想:下雨的时候,大女儿家可以卖伞。晴天的时候,小女儿家可以洗衣服。这样,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可以赚到钱,我们都有个好心态。
小结:万事都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要怀着乐观的心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从哲学的任务上来说的话,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哲学在哪里?——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源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我们为什么学习哲学?——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1、从哲学的本意来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从哲学的功能上看,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本课时要掌握的内容不易过深且内容量比较少,所以教学重点定在了让学生感悟、体验古人对实践中问题的思考和追问。教学方法就是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事例,不断发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这个设计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实际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
生活处处有哲学篇八
【教学目标】
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大家还没有学习,不大了解,那什么是生活同学们清楚吗?(教师提问若干学生随意谈谈“什么是生活”)翻开课本的“致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的概念,原来生活就是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那我们现在坐在课室里学习算什么生活呢?(文化生活)对,我们的学习其实也是属于生活的。远的不说,我们就以学习生活来看看,它和哲学有没有关系。(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两列,一列是“生活”,一列是“哲学”)
我们班是政治班(历史班、地理班……),下面我们请若干同学来谈谈,当时高一为什么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作为自己的专业科呢?(若干学生回答,答案无非就是“兴趣”、“基础较好”、“家里原因”、“其它科目都不好”……)从以上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依据是不一样的,但无一例外,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这就恰恰符合哲学里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另外,虽然很多同学都说,是因为兴趣所以才选择这个专业,不过在高一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问我:老师,报政治(历史、地理……)的人多吗?学政治(历史、地理……)有什么前途呀?找工作好找吗?高考的时候有什么专业的报呢?大家会发现,其实你选择政治(历史、地理……)是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情况的,大家并不是片面的、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这恰恰就是我们哲学的观点,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生活哲学
高二选科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
我们已经发现,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哲学,不过在我们解决“选科”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有意无意(无形)中用到了哲学的观点、方法,体现了哲学的智慧。人们的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哲学是与智慧息息相关的,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己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在实践中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惊讶和困惑被先哲们看成是哲学的开端。
2、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同学们都十六七岁了,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可能大家都忘却了,不过我们观察那些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可惜他们还不能说话;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口问一些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
p3探究——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人们在童年时代大多曾痴迷过“是鸡生蛋,还是蛋孵鸡”这种让人永远也不可能找到答案的“无聊”问题,为什么太阳会从山那边落下去呢?为什么会天黑呢?为什么人会死亡啊?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不过这些问题却触及了哲学方面的东西。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进发出哲学的火花。我们的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总之,哲学并不神秘,也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一句话,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p4探究——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一位学生是一种常规、形象思维,另一位学生是一种创新、抽象思维。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哲学对于人们思维方法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哲学可以给人以智慧,可以提高人的思维层次,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在船划动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又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巨风将小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进河里。
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在水中挣扎地回答道:“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你的整个生命。”听了上面的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密切相关。哲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虚荣心,或束之高阁、夸夸其谈,而是照亮我们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明灯,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而这位哲学家不善于用哲学的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实践,再好的哲学也会失去意义。)
p4探究——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意味着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不正确,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近40年来世界上最强烈的地震,遇难者超过23万人,还有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近几年来,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砍倒了海边的红树林以换取外汇,并建起大量观景房,发展旅游业。这导致了海啸直接扑向陆地。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发生的地震、海啸只是天灾吗?(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盲目砍伐红树林,建观景房,违背了客观规律,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
哲学的智慧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看待我们的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换言之,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可见,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