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飞向太空港读后感 飞向太空港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一
《飞向太空港》是一部由导演林诣彬执导的电影,该片于2021年上映,讲述了人类在未来迈向太空探索的故事。影片在太空探索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人类的冒险精神、科技进步以及对家园的热爱与保护,引发了观众对于未来和人类前景的思考。
二、人类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
影片中展现了人类的不断追求进步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无论是科学家对于宇宙知识的追求,还是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的伟大壮举,都展现了人类在新边界探索中的坚韧与勇气。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考验,人类从不畏惧困难,努力向着目标前进,正是这种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推动着人类不断向前发展。
三、科技进步的推动力
影片中,新一代的航天器和科技设备展现了科技进步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人类通过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使得宇宙探索和太空旅行成为可能。科技进步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无论是提高航天器的安全性,还是开发更高效的能源,都为人类在太空探索中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希望。
四、对家园的热爱与保护
影片中,人类对于地球的热爱和保护之情也是非常突出的。虽然人类在太空中展开了新的探索,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基,对于地球的热爱和保护之情从未停止。在面临太空威胁之际,人类团结一致,共同保护家园,这种对于地球的热爱和保护之情,展现了人类对于美好家园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五、对未来与人类前景的思考
影片最后,通过太空探索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和人类前景的深思。未来是未知的,但人类一直在为之奋斗。影片中展现的未来世界充满了科技元素,但与此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保护地球。人类的未来应该是和谐共存,既要追逐科技的进步,也要保护和爱护自然环境。只有人类能够平衡科技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飞向太空港》通过展现人类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对家园的热爱与保护以及对未来与人类前景的思考,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启示。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科幻作品,更是一种关于人类前进和生存的启示录。影片通过太空探索的故事,呼唤观众们深思和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应该坚持勇往直前的精神,追逐科技进步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地球,为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二
1990年4月7日夜晚,有一场十分特殊的婚礼,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在万众瞩目中送入太空。那一刻,全中国沸腾起来了—大国,崛起了!
在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中记录了“长征三号”将“亚洲一号”送入太空的辉煌时刻以及背后的辛酸史。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就开始探索宇宙,而被称为“火箭的故乡”的中国,却要花重金买外国的卫星,高价请外国人发射。西方人也为此嘲笑中国。就在这时,中国也开始了探索太空的路。
而这一切,都是在西昌一个称为“水帘洞”的大山沟里进行的。这里最大的特点便是“原始与现代同构”。航天人们的工作场所会发生泥石流,居住房子也恒简陋,饭有时还吃不上,书中写道:“公路上,‘解放牌’与老水牛互不想让,‘桑塔纳’与毛驴车比肩同行;既有手持钢枪的解放军,又有身披‘查尔瓦’的老彝族。”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依然不放弃。
除此之外,虽然发射场不是战场,没有你死我亡,但依然有牺牲,依然有惊心动魄。发射场的自然环境恶劣,随时都会夺走工作人员的性命;科学家们不分昼夜地研究丶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了生命;外交人员更是紧张,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每一场谈判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每一次发射,都有着英雄的流血和牺牲,都有着航天人才毕生的心血。
航天人们凭借着不屈不饶的精神,使得他们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斗争。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飞天梦才会实现而现代的我们正是缺乏这种精神。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享受这优越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应该勇担重任丶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在全体航天人的努力下,才迎来了1990年4月7日那个辉煌的夜晚,这不仅象征着中国也加入了探索太空的队伍,更意味着大国崛起了!
现在的祖国已经强大了,但只有我们学习前辈们那些宝贵的精神,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三
每当我仰望天空,心中总会涌起自豪之情。我为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各位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而骄傲。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祖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美国的“亚洲一号”,记录了中国航天人的坚持不懈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时刻。
当中国的火箭首次发射美国的卫星时,我看到了作者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新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史家与作者融为一体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看到了一种呼吁人类团结合作的路。
一个民族从地球沉重地起飞,这路上承着无数人的希望,它的起飞是无数人用心血,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
泥石流把公路、铁路、房屋毁了,人员死伤无数,但面对大自然的挑战,,所有人没有退缩半步,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修好了路。
在“长征三号”准备发射时,一团团乌云移过来,“长征三号”因为天气原因,迟迟没有发射,但在每个人的努力下,终于等到了“第三个窗口”成功地将火箭发射到太空,那天夜里,是一个欢乐的夜晚,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快乐极了,大家一见面就互相拥抱、握手、点头,说不尽的中国箭,道不完的美国星。
《飞向太空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也让我们看到了航天人的努力。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四
提起《飞向太空港》,脑中首先闪过的便是那令人为之震撼的的航天科技。
西昌,作者的第二个故乡。二十年前,他们被抛在这块荒芜凄凉的不毛之地,在世人看来是多么无望,对于发射美国卫星这件事,更是谬论。然而这个部队的青年们却对这片土地心连心地无法割舍,仿佛大树抓住了泥土样的恋情,他们在这里扎根,倾注青春、热血与汗水。
虽然没有先进的设备,但凉山彝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却以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热忱待客。他们在这片大山中,虽然无人问津,但内心却仍然充满信念与力量。这样的小山窝从荒无人烟到宾至第一位西方学者,再到那个轰动全世界的辉煌的夜晚,是谁在付诸努力?是这一行满腔热血的青年!科学家、航天技术人员夜以继日攻克难关,一次次实验,演习发射,总有意外,他们的脑中可能闪过放弃的念头,但他们依然坚持了下来,哪怕他们知道这可能会是个无法实现的目标,或者直到自己临终也无法目睹成功,但他们心底只有一个目标:付出自己的毕生精力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哪怕那么一点贡献,也是值得的。
我终于明白了,这叫做“不屈不挠为国争光”!生活呀,它就像这项航天工程一样,没有一路顺利,只有披荆斩棘方能到达目的地。途中会有让你绝望的意外,就好像这项航天工程中的某次演习出错,几十人重伤甚至身亡,它会让你不敢继续前行,不敢继续参与项目下去,但这才是希望的开始,这就是接下来的航天演习上更应该注意的警醒。就好像树叶,被虫子咬出了一个小缺口,才能由旁边的那瓣来补足;有了一圈的缺口,才能让这片树叶变得自然。
这挫折,何尝不是接下来美好的开始?听过这样一句话:“你需要磨炼目光,放纵自己,操演一场傲然的长剧,使出洪荒之力留住自己的美好。”是啊,留住美好不就是要经历像卧薪尝胆那样的历练吗?西昌的这一伟大壮举让中国航天技术前进了一大步,同时也是人类历史长河之中值得赞叹的一次迈进。现代科技在争分夺秒地创新进步,在各个国家的各个领域也颇负盛名,全书以科学性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为国献身的科技人员的兢兢业业,更是在展示一幅未来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这或许就是科技的魄力!它施展自己所有的无限潜力,让当下的人们享福,并开拓更美好的将来。
我曾不解,为什么一颗卫星向宇宙发出能够带来那么巨大的反响?为什么一艘神舟飞船的成功登月并返回能够一直铭记在历史上?为什么这些都是人类航天技术中迈进的一大步?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那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这是全新的探索,全新的挑战,这是为后人造福,为全人类追寻真理。
科技的力量啊,就如一把火焰,越燃越猛,散发火光与温暖,一代又一代传承人接过火炬,向前迈,永不停留!在中美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大方热情,将自己的风俗、特色传播给他们。一位美国专家感叹道:“中国搞火箭的专家,不光男人厉害,怎么连女人也都这么厉害!”他们亲密无间,工作时也幽默地来场“赌注”,开个玩笑……这都是国际友好的交流,宛如丝绸之路,将各国文化传递至四方,这也是祖国让其他国家改善对我国印象的一大原因吧!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进步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更多的是科学家们不屈不挠的航天精神,它告诉我们,要不屈不挠为国争光!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五
每当我仰望湛蓝的天空,看见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我想起了中国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想起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更想起了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我为之骄傲。
当中国的火箭首次要在西昌发射美国的卫星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新的文学天地——航天文学的令人感佩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史家与作家融为一体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看到了一种呼吁人类团结合作以开拓空间文明、探寻未来新家园的布道者的热忱。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沉重起飞,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它们不管千辛万苦,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英雄的牺牲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航天人毕生的心血。航天人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斗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原始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偏僻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秘密的面纱下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光芒四射的现代文明!
久久品味《飞向太空港》,我思绪万千,爱不释手。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我们的人民多识,一步一步缩短我与心中的理想之间的距离,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更应该勇担重任,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学习航天精神,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将来才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六
作者李鸣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供职于解放军总政治部。他所著的这本《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亚洲一号”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1957年,苏联的也是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序幕,让人类看到了明天希望的太阳。从那儿以后,美国、日本、西欧国家等纷纷将卫星送入浩瀚星空。虽然有失败,但航天人却从不气馁。致使在当时出现了像美国,苏联这样的航空大国。
而中国是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后近30年,才将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发射。那个辉煌的夜晚是每个炎黄子孙应该铭记的。中国又在1984年后将第六颗卫星发射。或许是中国的进步令人叹为观止,又或许是中国的航天技术惊为天人。美国将屡试屡败的“亚洲一号”卫星卖给中国。让这个刚展露锋芒的先前一直落后的国家来发射这个卫星。
这其中的辛酸未曾经历的人是不会知道的。中国代表团赴美屡屡遭人冷眼和羞辱,好不容易谈成一家公司,老板却破产了。虽然最后是成功的,但这是用航天人的艰辛努力换来的。
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了成功发射“亚洲一号”,有大把大把的工作人员无暇顾及的自己的亲人孩子,甚至常年不见。有位从北京来的年轻姑娘,因发射场上一次事故便英年早逝。一位叫于福良的火箭专家为了不耽误工作,每次都抽空给患有怪病的女儿翻身。指挥员胡世祥的母亲、岳父接连病故,但他却未能回去料理后事。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看母亲照片。
中国航天业的成功是以航天人的汗和泪,甚至生命换来的。但他们付出的这一切都是无怨无悔。
所以我们要向航天人致敬。
向中国航天事业致敬。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七
前几日买来一本厚厚的《飞向太空港》,经过废寝忘食的阅读,我终于读完了整本书。
最刚开始我是带着任务去阅读的,只想着快些读完这本必读书目,好换下一本我感兴趣的书。在我的印象中,这类书都是十分无聊的,只会说套话,干巴巴的,没有任何吸引力。可现在我才发现这种认知是大错特错的,这本书不但血肉丰满,而且感情充沛,文笔优美,吸引力极强。
这本书最让我感慨的就是展示出了一个“难”字。改革难,谈判难,拿到发射订单难,建发射场难,送卫星难,发射卫星也难。更何况,这难中还掺杂着中华民族近代百年来的屈辱,饱含着华夏子孙对祖国强大的希冀。一切沉甸甸的,似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遇到困难,却不消极,也不怨怼,只是去克服,去解决。这就是我在书中纷至沓来的“难”中看到的精神——一种感动我,让我心潮澎湃的力量!而我,会传承、会发扬这种精神,去创造属于我的奇迹!
在“长征三号”火箭运载着“亚洲一号”卫星升空那一刻,我和书中那群跳跃欢呼的人一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难想啊,这部“年纪”比我大上许多的航天文学,竟让我十分感动。
放下书本,我把左手放到胸膛上,感受着心脏的剧烈摇动。此时此刻,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心潮澎湃,什么是血脉喷张。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八
每当我仰望那浩瀚无比的星空,看那快速升空的火箭,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细碎的记忆,宛若晚秋的阳光穿过梧桐树叶,打进静谧的心原。
中国著名作家李鸣生先生的航天七部曲之一《飞向太空港》让我印象深刻。此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成功之事,记录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光辉成就,让无数中国人为之自豪。这背后的一切,使无数航天人日日夜夜的坚持与努力。
聂海胜叔叔,有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坚韧与质朴。苏轼有言:”也无风雨也无晴”,聂海胜先生就抱着这样高端的态度应对一个个困难。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换位思考,用新思想面对艰难险阻,当他还是个放牛娃的时候,他的内心,就埋下了航天梦的种子。”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聂先生总能克服困难,这是他实现梦想的关键。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人,他们总能在一片荒无人烟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的种子,是他们,让这原本落后其他国家航天技术的我们,一步步追平,甚至引领世界。航天卫星发射场不在只有西昌,更有酒泉、太原、文昌。发射的卫星不再别国的,而是中国北斗。火箭共有神舟、天问、嫦娥。并在不久的将来,美国nasa研制的空间站将寿命已尽,那世界上便只有中国空间站还在运行。这都是令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
当初那令人向往的美国,已不再深受那么多人的追捧,反而有更多的外国人向往着中国人的生活。这让我不禁感慨:无悔生于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九
在我读过的茫茫书海中,印象最深的却是那本《飞向太空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火箭的发展史,也让我知道了中国火箭是怎样踏入国际市场,让中国火箭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
这本书讲的是中国帮美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事,以及其中发生的一些麻烦,比如美国专家的伙食问题、娱乐问题;美国卫星、中国火箭的保密问题之类的种种问题,最后,本书以发射成功为结尾,结束了亚星发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长征三号”发射时的那一段,我的心情也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当发射程序由于天气不好而不得不中止时,我愤恨地拍案而起:“气死我也!气死我也!”当“长征三号”发射成功,星箭分离时,我激动地把书扔上天空,大喊道:“耶耶耶!”“啪!”书从天空掉下来,直直地砸在我的头上。
长征三号历经各种困难才能上天,亚星也历经种种困难才能来中国,如果不是那些一生为中国火箭而奋斗的默默无闻的火箭将士、专家们的努力,中国的火箭能走到这一步吗?我们生活、学习上也是一样,如果光想:“我一定要考一百分!我一定要考一百分!”,而不去努力,那么就绝不会成功,“只有努力,才有成功!”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这本名为《飞向太空港》的书让我终身受益,因为,它让我明白了:没有付出巨大的努力就不会拥有灿烂的成功!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梦想而一起努力吧!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十
最近,我读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丛书《飞向太空》。本书生动地记载了古今中外载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课外的一些航天小知识。通过阅读,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人的成就,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同时,还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就是奉献与拼搏。它正是我们小学生值得学习的精神。
我们要学习航天员的拼搏精神。21世纪的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在我们身上寄托着一个历经沧桑的古老民族腾飞的梦想与希望。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打下顽强拼搏的信念,为辉煌的明天创下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在2010年崭新的学年中,我们又将以全新的面貌,去拼搏昔日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最薄弱的环节,打破以往的目标,冲向梦寐以求的终点……当然,不同的人在新的学期有不同的目标。比如,我的目标就是攻克令我头疼的体育。在新学期里坚持每天晨练半小时,争取在今年的体育总评时,能够得个笑逐言开的“a”。偷偷告诉你们吧,我的梦想是在不久的将来当个女航天员,遨游在浩瀚无际的宇宙,实行“太空行走”,与神秘的宇宙来个亲密接触,将实小鲜艳的彩旗插到月球上、火星上,让它飘扬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
我们还要学习航天员的奉献精神,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为我们的校园增添光彩……
人生只有明天,没有今天。让我们向着辉煌的明天,拼搏吧!向着和谐、美好的未来,奉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