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教案设计思路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通用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课教案设计思路篇一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激光和激光的特性.
2、了解激光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教学建议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以下两点:
1、激光与自然光的`区别
激光与自然光比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普通光源发出的是混合光,激光的频率单一.因此激光相干性非常好,颜色特别纯,
(2)激光束的平行度和方向性非常好.
(3)激光的强度特别大,亮度很高.
2、激光的重要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本节内容,可以作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自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究竟什么是激光呢?
2、激光是如何产生的?
3、激光都有那些特性和用途呢?
通过有关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激光的了解(可以参考媒体资料),物理教案-激光,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激光》。
探究活动
查阅有关激光的资料(激光器的种类,应用等)
物理教案-激光
初中物理课教案设计思路篇二
【仪器材料】斜槽、小钢球、弹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能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过程中能量转换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机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机械的发展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新课引入
由上节课的作业引入新课提问: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回答: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由于高度在变小,重力势能也减小。在滚下的过程中有动能,它的动能越来越大,因为速度越来越大。
二、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边演示边说明
(让小球从斜槽最上端滚下)
说明:小球在斜槽最上端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在从斜槽上端滚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加,到斜槽最下端时,速度最大,高度最小,也就是说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所以说在从斜槽上端滚下的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演示:小球从斜槽最下端向上滚。注意不让小球滚出斜槽。
提问: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又怎样变化。
说明:在从斜槽最下端向上滚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回答:小球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总结: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提问:举出在现实生活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例子。举例:秋千,钟摆在摆动的过程中都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举高的铅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也在不断转化为动能,等等。
三、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演示:
弹簧水平放置,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用手指压小球,使弹簧被压缩,忽然松开手指,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弹性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提问:举出在现实生活中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举例:拉开的`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等等。
四、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演示:
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用手指压小球,使弹簧被压缩,忽然松开手指,小球弹起,上升到最高处后,又落到地面。
(可借助多媒体演示慢镜头)
提问:这个过程中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怎么转化的?回答:
用手指压住小球后,弹簧被压缩,也就是产生了弹性形变,具有了弹性势能,此时小球的动能为零;松开手后,弹簧慢慢回复到原来的形状,同时对小球做功,将小球弹起,弹簧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小球向上飞起后,高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到达最高处时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大;之后又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落,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总结: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提问:举出在现实生活中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举例。
五、机械能同其它能之间的转化
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都是机械能的一种。能量除了可以在机械能内部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转化外,还可以在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间转化。
列举教材上几个图中的例子。
总结: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能量进行转化。
提问:分析一下教科书图12-6-4中拉弓射箭过程中的能量。分析其中能量的转化。
回答:人的化学能先转化为弓的弹性势能,弓的弹性势能再转化为箭的动能。
六、改变世界的机械
教学过程说明:
凡能使我们省力或得到方便的工具,都可以称为机械。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机械的发展史,机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我们来看看人类已经发展了多少先进的机械。
具体详细列举几种学生感兴趣的现代化机械。
如:神舟5号,机器人,等等。
可采取多媒体辅助。
七、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能量进行转化。
现代化机械正实现着各种各样的能量转化,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八、作业
学生活动手册相关内容。
初中物理课教案设计思路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三、教学难点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四、教具
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
五、学具
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1.导学“照相机”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2.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学生自学课本p63想想做做
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1)做一做
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
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体会成功的愉悦。对于做不好的组教师给于指导。)
(3)以小组评估这次活动,有哪些不足及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2.导学“投影仪”
3.导学“放大镜”
4.当堂训练
5.导学“实像和虚像”
根据下列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1)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2)能否用光屏承接;(3)能否用眼看到;(4)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学生对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
(四)当堂小结与学习评估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学到了什么”,并对应学习目标(投影展示)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
(五)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其成像的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做准备。
初中物理课教案设计思路篇四
1.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3.液体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4.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
二.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1.相同点:
2.不同点: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了解高压锅的原理
【课题】高压锅的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了解高压锅的原理;到市场调查高压锅的品种和规格.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写出调查报告.
3、发现新问题.
初中物理课教案设计思路篇五
并联电路
教学反思:
教学参考:
1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复杂的是混联电路。有的电路串联中并联,如图085所示;有的电路并联中有串联,如图086所示,从而构成复杂电路。只要我们掌握了简单的识别,就能分辨一些复杂的电路。
2识别电路的常见方法:
(1)元件连接法: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的是并联。
(2)电流法:凡是同一电流所流经的所有元件,电路无分支,则一定是串联。如果电路出现分支,电流从正极流出后有“分”、有“合”,“并排”流过各支路上的元件,再回到电源负极,则各支路上的元件是并联。
(3)元件开路法:去掉电路中一元件出现断路是串联;去掉电路中某一元件,其他仍能正常工作则是并联。
3本节小结
连接方式
项目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
电流流动特点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电流有多条通路
元件连接特点逐个顺次连接并列的连接在电路上
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只路开关控制本只路的通断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联、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2会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选择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们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学法指导:在连接实物图与画电路图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要多进行由实物图画电路图或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练习。
知识网络总结:
串联电路
电路连接方式
并联电路
连接串联电路
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
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
释疑解难:
1怎样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我们可以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去确定电路的连接方式。由课本图13—22的串联电路和图13—23的并联电路可知:串联电路中,经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全部经过另一个用电器;而在并联电路中,经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不会经过另外一个用电器。也就是说,电流经过用电器时,如果分成了几部分,分别流过用电器,这种电路是并联电路。如果不出现分流现象,则是串联。
根据电流的分合去确定电路的方式,是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常用的方法。同学们要注意掌握。
2实验时应怎样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可先将实验器材摆放在与电路图中元件符号相对应的位置上。若是连接串联电路,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各元件,一直接到负极;若是并联电路,可先把并联部分连接好,然后在按照连接串联电路的方法进行连接。
自我检测:
1根据图087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若只使灯l1亮,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1)若只使灯l2亮,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4)若将开关k1、k2、k3同时闭合,则l1、l2将--------(填“亮”或“不亮”)此时电路发生----------。
2如图088所示,四个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个电阻并联的电路是()
3、如图089所示,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们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某同学是了一下,闭合开关时两灯均亮,断开开关时两灯均熄灭,这两个小灯泡究竟是串联连接,还是并联连接,请写出你的判断方法。
交流园地、课外空间:
1木板上装着电铃、小红灯各一个和一个电池组,另有两只开关置于前、后门处。将木板装在学校的传达室里,值班人员要从铃响判断是后门来客;从铃响且红灯亮知道是前门来客。请你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在家长的指导下,观察节日彩灯
3国外新型灯具
模拟阳光的灯:美国一家公司研制成一种与阳光一样的人工照明光源——分子弧光灯。它是靠电弧通过氯化锡分子雾化而发光,可相当均匀的让所有颜色发出的连续光谱成为可见光。这种灯的售命约5000小时,可用于井下作业,以改善矿工的生活条件。
热感应灯:日本一家公司推出一种热感应灯。在漆黑的晚上,人踏入房间,这种灯感应到人体的温度,便会自动亮起来。这种热感应灯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以防盗,比如夜晚窃贼摸入房中,感应灯突然发亮,就会使盗贼大吃一惊,立即逃走。
节电冷光灯:美国一公司生产了一种节电冷光灯,其表面玻璃镀有一层银膜,银膜上又镀一层二氧化钛膜。这两层膜结合在一起,可把红外线反射回去加热灯丝,而让可见光透过,从而大大减少了热损耗。一只100瓦的这种灯的耗电量,只相当于40瓦普通白炽灯。
塑料荧光灯:日本一家公司研究成用塑料生产荧光灯的技术,它是在透明塑料中加入荧光化合物质制成塑料管,在管内侧涂上荧光涂料,同时在管的外侧使之等离子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一层特殊的薄膜,然后制成塑料荧光灯。与传统的玻璃管荧光灯相比,塑料荧光灯具有重量轻、不易碎、节电等特点。
无极灯: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不用灯饰或电极的新型灯。该灯与传统的白炽灯或荧光灯截然不同,不用灯丝和电极,而是灯泡玻璃内表涂上荧光粉,用一个高频的感应系统来激发其内部的水银蒸气放电,产生出大量的紫外线后,再照射在荧光粉上,从而使灯泡发光。由于灯内没有易损部件,因而使用寿命长达6万小时,而且比普通白炽灯节电四分之三,适用于更换灯泡困难的地方,如高空、水下等。
磁性灯:法国一专家发明了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磁性灯。这种灯的构造简单,底座是一块金属盘。在与之配套的电源上有两个嵌在塑料包里的磁体,当磁体将灯座吸定后,电流便通过这两个磁体间灯的两极送电,从而使灯发光。使用这种灯,只要用一只手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把它安装到电源上去,而且绝无触电的危险。
微波灯:美国一家灯具公司推出了一种直径仅几厘米的小型灯泡。它没有灯丝、电极、外面也没有电路相连,它是利用微波能使灯泡的硫磺蒸汽加热而发光的,具有很高的照明度,约为普通白炽灯的150倍。
2、d
3、把其中任何一个灯泡取下来,再闭合开关,若另一只灯泡还发光,则说明是并联;若另一只灯泡不发光,则说明是串联。
初中物理课教案设计思路篇六
看了这个标题,你一定觉得很奇怪吧!这次作文明明要求写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沸腾的水来做标题呢?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那是上五年级的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位置并且坐好。5分钟过去了,老师还没有来,下面的同学们有了一点小骚动。我心想:张老师一向是最守时的,怎么都上课5分钟了,她还没有来呢?“算了,先做作业吧!”我自言自语到。10分钟过去了,下面的骚动越来越大,甚至有些男生都玩起来“粉笔大战”这些男生们分为了两队,一队是王锦程带领的“必胜队”一队是刘博涵带领的“无敌队”“必胜队”先发起进攻,扔了一个粉笔头过去,刚好打中了刘博涵的头,刘博涵气的一蹦三尺高,扔了一个粉笔头过去,可谁曾想,竟然打斜了。“哈哈哈哈……”“必胜队”的队员们都在幸灾乐祸的笑着。这时,有人大喊了一句:“不如我们玩‘真心话大冒险’怎样?”“好啊好啊!”“我也要玩我也要玩!”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回应。
他们一大堆人围在一起,开始了,首先是刘一含,他选择了大冒险,结果是打一下班长。他不怕死的打了一下,结果班上就响起了杀猪般的嚎声。王锦程打趣道:“你看看你,你就是一个……啧啧。再看看人家班长整个就一女中豪杰啊,有木有。”整个班上哄堂大笑。若是这个时候有人进来,那定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一片狼藉的教室中,多数男生围在一起玩游戏,少数男生聚集在一起讨论网络游戏,少数女生在聊天,多数女生在做作业。
初中物理课教案设计思路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
(3)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现象、信息,并会处理这些信息
2.过程与方法
(2)能在实验和探究中发现、提出问题,并能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电生磁的研究和对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知道电能生磁;掌握安培定则并能熟练应用。
2.难点:熟练运用安培定则由电流方向判定磁场方向、螺线管磁极;由螺线管的磁极和绕法判定电流方向;由螺线管的磁极和电流方向画出螺线管绕法。
三、教学器材准备
每组配电池盒一只,导线一根,开关、小磁针各一只,共14组;螺线管(有铁芯)一个,大铁钉一个,大头针若干,条形磁体一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复习提问:试画出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并标明方向。
师:古代人们把电和磁一直当作是两种独立的自然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发现,电和磁有某些现象很相似,如: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磁体也能吸引铁质物体;带电体之间,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而磁体间,同名磁极互相推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这些相似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科学家们基于这种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电与磁的联系。到18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终于用实验证实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使电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现在我们亲自动手重做这个实验,来探究电流的磁场。
(板书:二、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的发现)
(二)进入正课
师:请同学们按照教材p38页图16—13连接好电路,将你观察到的现象填入空格,注意,合上开关的时间要短。
(学生实验并讨论,将结果填入空格,教师板书: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其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教师用条形磁体吸引大头针,但是用打开的手电却不能吸引大头针,问学生为什么?)
生:电流不够强,加大电流。
生:多用几根导线
(教师把导线绕在铁钉上,未通电时不能吸引大头针,通电后能吸引大头针。)
师:象这样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就可以做成螺线管。
(板书:2通电螺线管)
(教师把通电螺线管靠近磁针,会发现磁针与螺线管相吸引或排斥。再把条形磁体靠近磁针,出现了类似现象。)
师:上述现象表明通电螺线管和磁体一样也有磁极,它的周围也有磁场,那么它的磁场方向又如何呢?请同学们继续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将你的实验结果填入教材p39图16-16中,并尝试画一画它的磁感线分布图。
(学生实验讨论画图)
师:你画出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图与什么图相似?
生:条形磁体。
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判定?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电流方向及导线的绕向决定。
(板书: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它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及导线的绕向有关。)
师:每次都用小磁针来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十分不便,人们利用安培定则可以非常快捷准确地判定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板书:安培定则)
(结合教材p40图16-18和实物讲解安培定则,要求伸手与老师一起做,学生用一根导线缠绕圆珠笔,仔细观察饶线,前后位置关系,并假设电流的进出流向,做以下四种情况:)
(三)、课堂练习
l、要求学生判断图1、2中通电螺线管的n、s极,做出具体手势,并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画出图1中小磁针的转动方向(顺时针转动)和图2中电源的正、负极。
2、要求学生画出图3、4中螺线管的导线绕向,做出具体手势,并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画出导线绕向。
(四)、学生小结:我们重做了当年奥斯特做过的实验;我们重点用实验研究了导线弯成螺线管状后通电其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它的磁场方向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定,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安培定则。
五、作业
教材p42—43www1--4
初中物理课教案设计思路篇八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电流和电路》。
一.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学好电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从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电荷的知识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而在本节课里学生要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规定,电路的构成,能规范地画出电路图和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为后面的电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由于电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所以学生对“电”还是感到非常神秘,这为教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前提;同时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连接过电路,再加上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在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形成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的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辨别通路、短路和开路(断路),并能说出短路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电池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为什么录音机通电就能播放音乐,冰箱通电就能工作,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实际都是由最简单的元件组合而成,让我们走进这个电的世界,利用我们手中的器材,怎么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二)围绕目标,展开探究
实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首次连接电路,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
(1)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2)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断开。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老师再一次提醒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在学生做实验时,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教师给出的一些器材即两节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和一些导线来连接电路,小灯泡亮)
实验结束后让完成“灯泡亮”的学生展示电路,利用学生展示的电路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电流的定义、电流方向的规定,以及在电路中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在归纳过程中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来辅助学生的理解)
然后,教师设问:“刚才连接的电路中有哪些元件?在教师引导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并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各种电源、用电器、开关,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接着用多媒体展示电饭锅内部的复杂电路,引出画电路图的必要性。(从日常生活的现象入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由于学生首次学习画电路图,所以对学生要求规范十分重要。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规范画电路图的电路图的要求,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验,让同学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最后,教师再次设问:“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小组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连接了电路,并与电路图相符,应该是正确的,可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用电器不工作,原因何在?”从而引出电路中的断路(开路)、通路、短路三种状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短路带来的危害,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讲完如何画电路图和电路的三种状态后都设置相关练习题,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课堂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回顾、梳理,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初中物理课教案设计思路篇九
“滑轮”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简单机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后,对一些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认识,对生活中现象的进一步观察和应用。滑轮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它们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
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难点
1.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却省了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漫画导入
让学生观察和欣赏下面的三幅漫画,“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
却把自己吊了上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学生会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情景导入
多媒体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使用滑轮的一些画面: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使用滑轮从井中提水、窗帘中的滑轮、升旗中的滑轮。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滑轮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使用滑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呢?滑轮的特点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连接滑轮?要想了解这些知识,需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滑轮。
推进新课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
学生活动:
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心转动的轮子。情景创设: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