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汇总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篇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双减”政策,即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和学生学业负担。在这一背景下,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探讨在双减背景下的教研心得体会。
第二段:加强教研意识
加强教研意识是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必须做到的一点。教师要意识到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基础工作。要通过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如教研讲座、教研组讨论等,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切实将教研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升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三段:掌握有效的教研方法
在双减背景下,掌握有效的教研方法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应学会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参观、交流的方式,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和成功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分析教学数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教研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此外,教师还应与教研组成员合作,进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第四段:加强教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在双减背景下,加强教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是教师必须做到的一点。教师应将自己的教研成果付诸实践,积极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并分享自己的经验,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推广,使教研成果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段:加强教研管理与评价
教研管理与评价是双减背景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要时刻关注教研活动的效果,将教研成果与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对比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加大对教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总结: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加强教研意识,掌握有效的教研方法,加强教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加强教研管理与评价。只有通过教研活动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完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相信通过双减背景下的教研工作,我们能够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篇二
双减政策之后, 我们作为体育教师提高课堂质量,我认为从以下五点可以着手。
首先,对学生的学情了解要加深。因为在双减之后,我们更多的时间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更多的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体育运动难点,需要进步的地方,需要增强的身体素质,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和组织活动。
第二、体育课评价方式更多看进步,对学生的评价更多采用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参与前和参与后一段时间的成绩的对比,让学生多鼓励多参与。
第三、体育课堂内容更多设计,结合学生专业、结合学生年龄,更多的设计和思路,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但也不要让游戏仅仅是游戏,结合学生需要增加的技能体能、生活、未来理想、专业,丰富的设计游戏和活动。
第四、体育器材的类型和种类的增加,体育器材就是工具,上课时间和活动时间增加和组织活动,需要更多类型的器材,建议学校增加器材的多样性和及时更新器材。
第五、及时学习,在双减政策下,我们体育课的时间增多,更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带领学生有个好的体育课的体验,加强我们体育老师的思想学习。
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篇三
各位家长,老师:
你们好!
我是学校的校长xxx,今天我很高兴在这次的家长会上发言,也感谢大家能够来到这个家长会上,家长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学校,也是因为关心自家的孩子,在这里,我也就发表几点的讲话。以下是我要说的:
第一,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因为在方面关爱下成长的孩子,不管是学习,亦或是性格,都要好的多。孩子们现在正处于需要被关爱的阶段,如果这时没有给到足够的关心,我想在之后的一个成长过程中,是很难去让他们有更好的心性的。家长们,你们是孩子们的榜样,你们做到了现在给予他们的关爱,未来他们才能给他人关爱,这都是一样的。我在观察我们学校的学生时,也发现了很多家长是不怎么关心自助自己的孩子的,比如说今天的的家长会,肯定是有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没来参加的,这其实特别不好,因为整个学校,开这一次大型的家长会,大部分的家长都来了,可是有一部分的家长没来,这会让学生产生失望的情绪,更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要知道工作在忙,还是要抽出时间去对孩子表示关心,这样他们学习的动力也就更足。
第二,老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一个班级,总会有些学生是被偏爱的,或者是成绩好的,或者是性格讨喜的,那相反的也就有不被偏爱和重视的学生,这其实对一个班级来说是不平衡的,会把班级分散,这样是不利于班级的建设的。作为老师的你们,在对待学生上,一定不要太过偏颇哪一个或者哪几个,该公平对待的就要公平对待,该予以公证的地方就要公证。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老师不偏心,也就是说明自己跟他们都是一样的,就不会因为不被公平对待就放弃自己。因此老师在管理和教学的两个方面,是一定要相对的公平又公证的,只有如此才能让一个班级团结起来,一起去建设属于自己的班级,也会让自己的学习更加努力的。
第三,学生自己要学会体谅家长或者老师。我知道家长有时候忙,不能总是陪在你们身边,但是你们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去体谅,适当的在家里还要去减轻你们父母的重担,要去尽量的体谅,当然如果父母实在做的过分,你们就要去跟他们沟通,试着去把意见达成一致。那对老师也是一样的,有些老师可能不能总是注意到你,那你就要自己去展示给老师看,去吸引老师们的关注,因为老师也是很忙的,不可能会顾忌到全部的学生,所以希望你们也能去体谅一下你们的老师的工作。
感谢大家,发言结束了。
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篇四
双减政策是指“减负”和“减少学业负担”,是当前中国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生们以及家长们的焦虑和疑惑也随之而来。我曾经也是一个被繁重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学生,近期经历了双减政策的改革,我意识到这一改革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我开始更加理性地面对学业和未来。以下,我将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兴趣、重视心理健康、建立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政策的矛盾性等方面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双减政策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在过去,我经常为了完成一堆堆的作业而加班加点,晚上常常熬夜到深夜。然而,现在的双减政策提倡从“应试”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加大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重视。我逐渐意识到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意识,才能事半功倍。我开始关注课外的知识,通过自主阅读、参加学术讲座和夏令营等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我也更加注重学习的实际效果,而不是简单的追求分数。这使得我在知识上更全面、更深入,并在实践中学到更多。
其次,双减政策鼓励我们培养个人兴趣。以前,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我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然而,现在的双减政策强调个性化发展,提倡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我的学校推行了多元化的选修课程,我选择了跳舞和绘画。通过学习这些课程,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热情,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越来越相信,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才能变得更加有趣和有动力。
第三,双减政策让我更加注重心理健康。过去,我总是感到很紧张和压抑,很难在学业和社交中找到平衡。然而,双减政策强调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提倡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持情绪稳定。学校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我也积极参与了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这些活动让我懂得了如何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提高了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我也学会了与同学、老师和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使得自己的心理状态越来越稳定和健康。
然后,双减政策促使我们建立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在过去,家长们普遍通过严苛的要求和强化补习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然而,现在,双减政策鼓励家长与学校合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我家的父母也逐渐转变了观念,更加注重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能力。他们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我们,了解我们的需求和困惑。他们认识到,学业只是我们成长道路中的一部分,而快乐和健康更为重要。这样的教育方式建立了我们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使得我们的家庭关系越来越和谐。
最后,我也深感到双减政策这一教育改革的矛盾性。尽管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这一改革持有质疑和担忧的态度。他们担心减轻负担会导致学生在竞争中失去优势,影响未来的发展机会。他们还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与现实脱节,更加强调学科竞赛与应试教育。作为学生,我理解这种担忧,也认识到教育改革需要兼顾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需求。我相信,只有在平衡中寻找到最佳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实施使我从过去的焦虑和无助中走了出来,开始理性面对学业和未来。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兴趣、重视心理健康、建立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认识到教育政策的矛盾性,我逐渐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升。双减政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我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未来会更加光明。
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篇五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作业。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一个包袱,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种负担,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作业设计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作业内容童趣性,激活学生创新的火花。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机械的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设计出趣味性强的数学作业。趣味浓厚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部需求,会让学生跃跃欲试,内在的需求,活跃的思维,常常会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学生在游戏中边学边玩,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活动型作业将所学数学知识蕴涵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例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我设计了“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老师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再如教学《统计》这一课后,我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并统计出每人赢的次数;还让学生在“抛硬币”活动中统计出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并让学生发现抛的次数越多,正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接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理解体验了统计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游戏中轻松作业,增强了合作意识,体验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生动的情境型作业,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识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例如学习完《10的认识》后,我设计一道“10的一半是什么?”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想象观察、思考,反馈结果。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学习了时间,画一画一天的安排;学习完《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家,并涂上颜色;认识方向后,画一画旅游分布图。这样就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艺术品。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有激活学生原思维,使他们迸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原作业变成了件件艺术品。
设计作业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我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学完《解决问题》后,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一)、小华今年10岁,比爸爸小27岁,爸爸今年几岁?
(二)、小华今年10岁,比爸爸小27岁,今年爸爸和小华共几岁?
(三)、小华今年10岁,爸爸38岁。当小华33时,爸爸几岁?此种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从做中学”。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把他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的学习,促使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源于生活。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时,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将一张长6.28分米、宽3.14分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圆筒,再配上一个底做成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哪种卷法所容纳的物体比较多?再去超市看一些圆柱形容器,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争论,让学生用具体的数学知识去研究生活,服务生活,体现其生活化的一面,让数学与生活更加紧密。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我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术”,防止“熟而生厌”;为学生着想,从学生需要出发,加强作业设计的灵活性、趣味性及实践性,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创造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培养。
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篇六
体育教学有特殊性。体育教学不止让学生掌握体育动作,更要求学生把课上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自我锻炼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身体活动能力、为终生体育打基础的重要途径。
11月10—11月11日钱塘小学教育集团教研活动如期进行。为了让体育课堂更有效、更有趣、更有意,福州市教育研究院梁斌老师、鼓楼区进修校体育教研员陈节平老师分别对青年教师林懿的体育技巧课——《肩肘倒立》进行点评。
11月10日福州市教育研究院梁斌老师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仪态、教学方法以及课堂强度、课堂密度进行评价。青年教师林懿对梁斌老师以及体育组教师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11月11日鼓楼区进修校体育教研员陈节平老师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评价,指出如何合理的将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完美融合,凸显信息技术对于体育课堂的意义。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了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如何有“笑果”,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把控课堂。
林老师这节课活动过程秩序井然,课堂高效。以学生发展为主,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创编运动游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体验运动乐趣,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从课堂刚开始的热身运动,到课堂上的多种形式的辅助练习,保护与帮助以及到最后的生生互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林老师的用心。她的阳光和激情,感染带动着班里的每一个学生。
周英姿书记关心体育教师的发展,为体育教师如何将体育课上的更有效、更有趣、更有意提出建设性意见,让青年教师更有不断发展自我、不断优化教学的干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们要紧跟时代脉搏、提高教学水平,虚心学习。期待钱塘小学教育集团更美好的明天!
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篇七
引言:
双重减负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作为家长,我们自然是双减背景下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仅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也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
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前的双减教育背景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孩子完成作业时,我们不应该过分干涉,而是应该在必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让他们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也需要我们家长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方法,以便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和支持。
第二段:
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双重减负背景下,学校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可以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只有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段:
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活动
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我们应该合理安排他们的课余活动。除了学业之外,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或社团活动,如音乐、体育、绘画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但是,在安排课余活动时,我们也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让孩子被过多的课外班困扰,以免影响他们的休息和学业进步。
第四段:
要提倡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我们家长也需要反思和调整家庭教育方式。过去我们可能会过于强调学习成绩,给孩子加重了不必要的压力。现在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还要注重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交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游戏、参观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亲子关系。
结尾:
双减背景下,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发展,并合理安排他们的课余活动。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和调整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只有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人才。
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双减背景下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双减背景下教学工作计划1“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数学教学?多年来,笔者潜心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着力探索颇受学生喜爱的集童趣性、适宜性、灵动性于一体的“三元素”作业设计路径,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能,提升学力。
一、彰显作业设计的童趣性
“趣”,即童趣,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大元素。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心理,将枯燥乏味的作业设计成充满童趣的作业,主动融入多感官体验,让学生享受作业带来的愉悦感。
1.沉浸式作业:突显作业的“诗情画意”
沉浸式作业,是基于新课程理念及教学内容,融合各种先进教学媒体,包含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的作业。沉浸式作业有利于突显作业内容的实用性、普及性和科学性,使学生自觉自愿沉浸在有价值的学习中,享受作业的“诗情画意”,心情愉悦地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作业效率与实践运用能力。
2.操作式作业: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操作式作业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由直观走向抽象,从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搭建知识结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可以使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探秘式作业:权衡作业的“与时俱进”
探秘式作业是针对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内容,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和发现的时空。这种作业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权衡作业的“与时俱进”并加以有价值的筛选。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课堂学习内容,还扩展了学科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未知、搜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彰显作业设计的适宜性
“宜”,即适宜,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大元素。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基于学生立场,顾及各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作业的难度、数量、形式等方面,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享受作业带来的满足感。
1.爬坡式作业:让作业难度收放自若
爬坡式作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基础,遵循“面向全体,兼顾特长,照顾学困”的原则,将作业难度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等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这改变了以往优等生做完了没事干、后进生做不了干着急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发展空间。
2.弹簧式作业:让作业数量伸缩自如
弹簧式作业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发展要求,采用伸缩自如的形式,使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以弹性发展。对于优等生,可以减少徒劳的作业,甚至不留作业,让其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后进生,可以适当增加基础作业量,打好底子,拾级而上。这样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套餐式作业:让作业形式张弛有度
套餐式作业考虑到各层面学生的思维习惯、个人喜好、生活环境等因素,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以套餐的形式建立作业库,为学生量身定制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像选套餐一样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既让学生感到自信,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彰显作业设计的灵动性
“灵”,即灵动,也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大元素。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及延伸点,强化知识的结构与体系,启迪学生的高阶思维,自主建构数学概念,着力精准化提质,让学生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就感。
1.开放式作业:打破作业的“非此即彼”
开放式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等,设计一些问题或条件开放的作业,打破作业固有的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使他们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
2.关联式作业:寻觅作业的“藕断丝连”
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其知识内部的整体性、关联性十分密切。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出发,采用关联式作业,帮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系统中明确知识之间的勾连,实现结构化学习。
3.融合式作业: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融合式作业可以彰显数学作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别样之美。几个知识点的有机融合,往往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从而让技能在作业中形成、能力在作业中提升、思维在作业中培养。
综上所述,从“趣、宜、灵”入手,开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路径,可以使作业寓练于乐,融入多感官体验,适应个性化发展,着力精准化提质,彰显作业设计的童趣性、适宜性、灵动性,进而让“三元素”作业助力真正的数学学习。
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要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要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更新作业设计理念
作业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作业的设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形式枯燥、单调、僵化;作业评价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等,长此以往将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正确地看待作业改革,努力探讨如何布置能有效布置作业,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形成数学学习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增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整体把握,明确作业设计原则
通过作业改革,我们希望数学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找出现状和预期状态之间的差距,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降低教学难度和调整教学进度;通过作业学生了解自己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之中去。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明确了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是目标与作业的一致性原则。
作业设计要紧紧围绕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并把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学科价值融入到作业的内容设计中去。
二是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作业的内容要适合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应有适合自己的作业。要注重趣味性,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
三是适度性与多样性的原则。
作业设计的量要符合各年级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求,作业内容要适当,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生实际。作业形式要多样,应体现拓展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要求。
三、形式多样,优化作业设计内容
作业设计的目的应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对数学作业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将作业融于活动,融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前置型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已有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前置型作业是指教师预先设计探究性问题,以作业单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进行自主探究。设计前置型作业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密铺”时,鼓励学生在家自己借助图形动手拼摆,学生带着初步了解的图形密铺知识进课堂学习,会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在操作中体验到了数学的9美,享受推荐了成功的喜悦。
(二)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围绕现实问题,我们让学生动手实践或是实际调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例如,在教学“1—10各数的认识”后,设计“找找生活中的数字”实践活动,教师鼓励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通过有趣的找数、认数活动既巩固了10以内数字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对数学的热爱。再比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设计“家庭作息时间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既巩固了时分秒的知识,又能引导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三)复习型作业,整体建构知识体系
复习是学生系统完善、深化知识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内化基础知识,建立网状、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设计复习型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中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学会更全面、更系统地思考问题。我校在三至五年级学生中开展“整体建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的制作活动,学生在学完每个大单元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单元知识思维导图。设计这样的复习型作业,一方面可以使原本散乱的知识变得清晰、完整,从而使复习更形象化、生动化,提高复习的实效;另一方面将单元内容进行结构化重组,能使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清晰,有助于学生形成条理化、结构化的思维。
四、改进评价,保证作业设计实效
对学生书面作业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对作业的态度、书写及格式的规范程度进行评价;二是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而且要给学生及时订正错误、再次学习的机会。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方式、解题技巧与数学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数学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之中展开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之中领悟数学的本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实现学生的高质量数学学习。
内容摘要:
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要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要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作业。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一个包袱,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种负担,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作业设计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作业内容童趣性,激活学生创新的火花。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机械的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设计出趣味性强的数学作业。趣味浓厚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部需求,会让学生跃跃欲试,内在的需求,活跃的思维,常常会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设计游戏型数学作业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学生在游戏中边学边玩,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活动型作业将所学数学知识蕴涵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例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我设计了“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老师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再如教学《统计》这一课后,我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并统计出每人赢的次数;还让学生在“抛硬币”活动中统计出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并让学生发现抛的次数越多,正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接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理解体验了统计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游戏中轻松作业,增强了合作意识,体验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设计情境型数学作业
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生动的情境型作业,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识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例如学习完《10的认识》后,我设计一道“10的一半是什么?”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想象观察、思考,反馈结果:
(1)从数的知识认识10的一半是5。
(2)从字形结构认为10的一半是1、0、或拼音shi。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情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激活了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帮小兔找门牌号的情境作业,类似的作业还有“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这些带有童趣的作业,把计算融入故事情境中,学生快乐的进行作业,掌握了运算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计算能力,同时学生体会到计算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快乐的,充满乐趣的。
三、设计绘画型数学作业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学习了时间,画一画一天的安排;学习完《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家,并涂上颜色;认识方向后,画一画旅游分布图。这样就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艺术品。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有激活学生原思维,使他们迸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原作业变成了件件艺术品。
四、作业内容有层次。
设计作业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我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学完《解决问题》后,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一)、小华今年10岁,比爸爸小27岁,爸爸今年几岁?
(二)、小华今年10岁,比爸爸小27岁,今年爸爸和小华共几岁?
(三)、小华今年10岁,爸爸38岁。当小华33时,爸爸几岁?此种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设计操作实践型数学作业
“让学生从做中学”。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把他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的学习,促使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源于生活。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时,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将一张长6.28分米、宽3.14分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圆筒,再配上一个底做成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哪种卷法所容纳的物体比较多?再去超市看一些圆柱形容器,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争论,让学生用具体的数学知识去研究生活,服务生活,体现其生活化的一面,让数学与生活更加紧密。
六、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我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术”,防止“熟而生厌”;为学生着想,从学生需要出发,加强作业设计的灵活性、趣味性及实践性,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创造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培养。
夏尽秋来,金风渐至,新的学期已经来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关于手机、睡眠、读物、作业和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工作要求,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新课后服务机制,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我校将“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的具体要求向各位家长告知如下,期待您的关注!
一、“双减”工作目标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是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乱象基本消除,保障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关于作业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效率,集中精力,高效完成作业,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教师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利用课后辅导时间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5.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三、关于课后服务
为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学校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优势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我校将开展各种课后服务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课后服务以作业辅导为主,结合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本工作地正常下班时间。课后服务的开展能助力解决学生作业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提高家长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一)课后服务活动内容
1.开展各学科作业辅导,教师不得上新课;
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阅读、书法、绘画等社团活动及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
3.开展安全与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二)课后服务活动形式
1.早到校学生开展自主锻炼或自主朗读,时间从6:50-7:20。
2.午间服务以管理学生午餐和午休为主,午餐采取分批次的方式,时间从
3.下午放学后开展课后作业辅导、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时间从
四、给家长的建议
1.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家长要积极学习,不断丰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基于孩子内在特质,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
2.密切家校联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会,与老师保持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努力达成家校共鸣,共同寻求最合适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的茁壮成长。
3.重视亲子沟通,营造融洽家庭氛围。家长要用心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发展与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分担孩子烦恼,做孩子的好朋友。家长们可以多了解孩子们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一起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营造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围。
4.引导自主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不依赖家长辅导或校外补课的良好学习习惯。家长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5.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健康管理意识,管住零食、管住手机、管住电脑、管住自己,正确处理好学习、运动、娱乐之间的关系,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养成良好习惯,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也会更足。
6.强化艺体修养,发展孩子的兴趣特长。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体魄。家长可以多利用假期,给孩子亲近大自然和风景的契机,培养孩子宽广胸怀,丰富孩子业余生活。多带孩子看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或听音乐会、看话剧、画展等活动,打开孩子眼界,提高孩子艺术修养。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项目,倡导亲子锻炼,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养成健康的体魄。
7.做好安全教育,提升孩子防范意识。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对孩子开展防溺水、交通、消防、用电、食品等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在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家长要引导孩子主动配合疫情防控,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养、监督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各位家长,减负才能增效。孩子真正的全面发展,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乐观的精神,良好的品格,强健的体魄,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少年时光,让孩子在梦想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
作业原本是教师学校日常教学的“小事”,但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关注的大事、要事。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如何立足“作业”,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一、在作业目标上,处理好“学科本位”与“学生立场”的关系
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作业,不仅要促进教学提质增效,同时需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
要从学科本位学生立场系统设计作业。对数学学科,要确保学科难度不超标、内容不超量。“双减”文件明确分类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总量。
比如:布置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作业。刚刚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的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张天孝主编对此特别有经验。他罗列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共369道算式。一般来看,16+7和17+6的价值难分高低。但是在他看来却不一样。像748×7这样的算式会用到进位加法算式28+5和49+3,但是不会出现28+7和49+8这样的进位加法。所以同样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有的只在加法当中用到,但是有的会在后续的乘法中用到,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业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在这369道当中会出现在多位数的乘法当中有60道。所以对于作业设计来说,要把力气花在刀刃上。
当然,不是做得越多、花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学好。在合适的时间内学习“少且重要”的数学才是数学课的理想状态。有时过多机械重复同水平的练习,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迷失好奇心,反而“熟能生厌”。
二、在作业内容上,处理好“基础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关系
华罗庚曾说:“学数学不做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在信息化的今天,要帮助学生找到“题海”已不是难事,难的是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成长的“题组”。“双减”文件明确要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顾泠沅教授有一项研究,将认知目标及其对应能力表现水平描述为“操作、了解、领会和探究”的四层次框架。在组织的大样本区域小学数学质量监测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操作、了解类的目标达成度较好,而领会和探究的目标相对不足。
也就是说,我们常在低水平的层次高频训练,却在高阶思维水平层次低频发展。适当降低这种低阶思维水平的“高频训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去经历“高阶思维水平”的挑战,应该成为日常作业教学改进的方向。
探究性作业并不是每一课学习之后都需要设计,而是要对整个单元的数学教学目标充分解读,再根据单元的基础性练习内容剖析学生还需要经历怎样的思考过程,进而进行相应的探究性作业设计。
小学生的探究性作业,不一定要探究出一个新的重要发现,而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去表达,去展现他们个性化的思考结论。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的面积单元,我们经过分析发现这一单元的习题已经把本单元需要落实的知识点和生长点都涉及到了。但是,课题组觉得还可以加强习题的开放度,以提升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设计了一个探究型作业:“画一画,说道理:一个平面图形,周长越长,面积就越大,有道理吗?很有道理,还是毫无道理,还是有一丢丢道理?请画一画写一写,说明白你的道理”。
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举例、画图,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不同学力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作品呈现,创新火花层出不穷,作品处处现惊喜。这是课堂教学和基础性作业做不到的。
数学家陈省身所说“数学好玩”,数学的作业也可以很有意思很有意义的,不仅仅只是做题,可以阅读、实验、游戏、绘本、魔术、可以stem、可以进行项目化学习。让数学因为作业的形式改变而变得生动活泼、有滋有味。
三、在作业评价上,处理好“作业批改”与“作品展示”的关系
作为日常教学来说,做好作业的评价,完成了批改,才算完成“作业程序”。“双减”文件对此也有细致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文件还特别提到:不能要求家长批改和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毫无疑问,批改作业属于教师的工作,“精选、先做、全批”是教师作业布置的基本准则,教师也不会要求家长和学生批改作业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但学生因此就放弃作业的“自我检查”,家长就对孩子的学业“放任不管”,这就是对文件的误读。任何关于学生成长的工作,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自主和家校合作形成的合力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作业的批改看结果也要看过程。老师批改的一个简单的分或者“×”,反映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经历和收获,还会掩盖学生作业过程火热的思考、丰富的情感和真切的体验。在批改时,尽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尊重。有时一句话,足以鼓励学生的斗志;一个符号,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一个图示,能激活学生的思路。
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也主张结合现实生活,要与其他学科跨学科融合。在作业设计和评价上也要与之相匹配,原本单一的“作业”从某种程序开始转向“作品展示”。“一次手工制作的学具”“一次精彩的成果报告”“一个创意的解题思路”“一次项目学习的成果”,用图画、视频、音频或实物作品记录下来,都可以作为学生作业的作品。
如果我们保持欣赏的眼光,学生的每一份作业都是一件作品,哪怕是一道简单的习题。如在认识圆柱之后,设计“圆柱与长、正方体有异同之处?”这一问题。学生展现出了以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与思考路径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要大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他们从来都不会让我们失望。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中,学生用毛线绕出一朵花、用小木棒搭出一座桥、用纸箱板造出一幢小房子……是数学项目组的作业,也是跨学科综合实践的作品,如下图。
数学课程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作业设计的角度来说,人人可以做不同的作业,要提高作业的差异化水平和个性化水平。未来,如果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基于大数据的作业设计将会更智能,更能促进学生充分的成长。
;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篇九
双减政策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这个政策导向下,学校纷纷取消课后补习班,为学生减负。对于家长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并为孩子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这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了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方式。本文将从独立思考、培养兴趣、适应压力、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以及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等方面,详细探讨双减背景下家长的心得体会。
第一,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课业减轻了,但学生也需要更多自主学习能力。家长应该让孩子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为他们解答,而是引导他们思考,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培养兴趣是关键。除了课业,双减政策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参加相应的课外活动。通过培养兴趣,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学习,更充分地发展他们的潜能。家长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孩子一起参与其中,加强亲子关系。
第三,适应压力是必要的。虽然学校减轻了课业负担,但学生仍然面临各种挑战和竞争。家长们应该帮助孩子调整心态,适应压力。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压力是正常的,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就可以变成动力。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以更好地应对压力。
第四,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家长们要摒弃过度重视功课的观念,关注全面发展。因此,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高分,而是希望孩子全面发展。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双减背景下,家长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他们应该定期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此外,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以避免长时间紧张学习带来的压力和疲劳。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家长们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并为孩子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方法。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培养兴趣、适应压力、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以及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等,都是家长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培训心得篇十
关于双减政策下,作为一名在职老师,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我们明确的认识到作业是实现学生学习知识,巩固所学的好帮手,它是对学科教学的补充,更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科目增多,学生各科作业总量就越来越大,对于一些家长来说辅导孩子功课成为了最大的负担,特别是高年级,使得“减负提质”成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个话题。
每一个教师对于自己所任教学科的作业布置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既要保证学生“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要有通盘的考虑,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孩子们都能在作业完成中获得成就感。
对于要求“吃得好”的学生,我们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学习建议,由家长自主为孩子选择,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而老师可以进行一定的辅助,但全由学生意愿。此外,学科作业有各科任教师负责、跨学科作业可以有专人负责汇总、学校层面可以设计社会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一学期的学习中都有一定的提升。
“双减”政策下,孩子的额外作业会明显减少,但学习质量可不能打折扣。所以作为教师除了要向课堂要质量以外,更要关注学生作业的评价与跟进。作业设计可以分为三部分,课堂作业学生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并由任课老师批改、指导;校内作业学生课利用课余时间、自习课、延时等时间完成,教师要由针对性的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分析学生的作业质量情况,以便于更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况,可在此基础上更加高效的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家庭作业是学生独立完成或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如各类实践性作业。特别是“惩罚性”作业,老师们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让孩子得到强化知识的同时,不能造成过重的学业负担。
学校布置的各类有针对性的作业要形成“常态化”,都需要老师和家长通力合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得到学业提升,而不是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将其转化为一种负担。作业的变革影响着课堂教学等其他环节的改变,也更受其他环节的影响。今后,我们要关注作业方面的专项研究,更要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索,让学生在做作业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得到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