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名师心得体会(大全12篇)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篇一
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如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则白的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位初中语文名师,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我深深认识到了一些教学感悟和心得,这些体会对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第二段:运用个案法 改变教学方式
我通常使用“个案法”进行教学。个案法就是教学者把学生的个别情况放在教学的最前面,从而获得学生积极性,达到取得成功的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过程方式都不同,个案法能够使我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成绩。
第三段:注重课堂互动,促进思维启迪
在课堂上,我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而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网络思维和合作意识。我会通过不同的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在课堂上达到相互借鉴和提高的目的。
第四段:探究教育,创设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创造,而不是只注重知识铺陈。在初中语文授课中,我经常提供案例,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思辨问题,发挥创造力。有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手体验,从而真正理解知识。通过课堂上探究教育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形成创新思维,更好地以知识为媒介,构建轻松、和谐和积极的学习情境。
第五段:总结
通过我的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几个帮助初中语文教学的原则:个案法,课堂互动,探究教育等等。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人公、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造创新、强调学生思考和实践等,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这些原则的实行,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好的适应未来生活和学习发展的需要。
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篇二
今天有幸听了韦曙林博士主讲的“中国经济超越世界的投资战略选择”,感觉获益良多。博士首先从人的需求与经济的关系去展开话题,阐述了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只要有人们生活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更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希望减轻工作压力,有度假需求,所以国家为了发展假日经济,设立了黄金周,促进了内需消费,从而发展了国内经济。
博士还深入地剖析了当今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当今世界经济是开放型的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要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需着发展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与当今高科技相结合的产业产品,只有做技术含量高,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东西在国际上才会有竞争力,如中国的丝绸、字画、茶叶、陶瓷,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民族的精髓,可以以此为桥拓展很多产业产品,如发展茶艺饮食文化,开茶艺馆,又如随着孔子文化的发展和输出,世界各地涌现了许多的孔子学院,这就是以中国传统特色文化为依托发展经济,但是我们的产品必须结合先进的技术,才能做得精,做得好,有档次,顾客才会亲睐,如一个茶壶,要做得精致漂亮,顾客才会喜欢。
技术最终与我们每个人结合在一起,由此,我想要在工作,事业上有一番成就,自身必需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作为一名生产工人我们要有良好的生产技能、技术,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管理技术,这些都离不开技术,所以我们每个都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把学好和掌握一门技术作为谋生的工具,增强就业竞争力。这就是我听讲座后的心得体会。
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篇三
语文教育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孩子成长道路中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如何教好语文、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中小学语文老师的关注点。胡适先生曾说过:“一门文科课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好的教师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课程能够更加生动、精彩,学生能够更加喜爱、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第二段:教学理念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初中语文教育中,我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努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探究欲。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三段: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更加注重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例如通过PPT的展示、情境对话、PBL教育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厘清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段:课堂管理
初中是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很容易在学习上出现学习疲劳等问题。在课堂管理上,我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放松的、和谐的学习环境。我将教育和管理相结合,依据学生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
第五段:总结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要抓住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放手Apposition、全面引领,努力让学生爱上语文、掌握语文;制定个性化计划、结合多元教学活动、重视课堂管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将语文学习变成一次富有启迪性的探索。教师的责任既在于知识的讲解也在于思想的启迪,不断地探索、创新与努力,让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发掘。
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篇四
三月的春风吹来了春日的暖阳,学习热也蔓延在我们这个集体当中。3月29日上午,我与我校亚x老师、琼x老师前往xx中心小学参加xx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研讨活动,一睹了工作室老师的风采。
每次听课评课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今天早上的两节课主要是在蔡xx名师发展工作室“和蕴语文”的教学思想主张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和谐共生、独具意蕴,和谐是行动,是实践,是因;共生是成效,是收获,是果。独具,则强调师生的个性成长,是基础,是铺垫,是因;意蕴,强调师生的厚积薄发,是主体,是呈现,是果。这样说也许比较抽象,其实两节课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大概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语文学习时间内与文本进行个性对话,有意识地将重点放在学生学法上的习得。既有自主探究学习,又有接受性学习。这样的教学策略在一堂课中的有效是不错的。
来看蔡xx老师的《詹天佑》,执教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越到高年级,尽管语言组织的能力比较强,但学生说话的欲望可能会有所减弱。反观这堂课,整节课的秩序井然,学生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主要得益于教师以课为例,通过分析“修护铁路”这一典型事例得出詹天佑杰出、爱国的品质,了解“人物与典型事例”这样一组颇有文学理论色彩的名词。我们包括我在内,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出现那种表面抓关键字词、重点词语让学生谈感受的做法,其实学生站起来常常是脱离文本,谈不出个所以然。蔡教师为我们提供一种非常好的范例,即将文字转化成图画、动画,注重图文结合。同时也注重课文对于詹天佑修筑铁路这一事件的材料补充,包括居庸关凿井图,人字形铁路图等等,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提示用做记号和做批注的方法帮助思考学习。相信这样一节课的教授,对整个单元“典型事例与人物”的学习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在一课学习中必能有所得。
同样的谢xx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沙漠之舟》一课,实现了三个关注。第一,能做到关注文本。从理性中来到理性中去,体现了整个说明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最后又把整堂课还给了理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文本,学生们用了表格法、图文法等等方法。第二,关注学生。让学生充分自学讨论交流,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同时注重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用学到的说明文写法“先写特点再写作用”运用到《猫是捉老鼠的小能手》口语联系中来。第三,关注语文本质特征——语用,体现了教师鲜明的教学主张。
这样听下来,有一个感觉,其实教“书”和“教书”两者是很难去把握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一些方式方法的习得比较理性化。如果没有比较创新的形式、必要的取舍,那么很容易出现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的缺憾。即使学生真的能够一课一得,但长期下来,也会缺乏激情与兴趣。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本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中间平衡的支点很难把握,也很难在前面去加任何的定义。语文教师可以做的,应该是允许自己的教学风格多样化一些,用更加包容的态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
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篇五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听名师示范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日,我参加了一位优秀语文老师的示范课,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这堂课中,我领悟到了更多关于语文学习的精髓,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语文的魅力。
第二段:关于课程
这堂课程的主线是《中秋和月》,老师讲述了很多中秋节的故事,以及月亮在中国历代诗人笔下的意象。老师将这些故事和作品联系起来,通过丰富的语言、表情和声调,吸引和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关键的时刻,老师会投射出不同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神秘感。老师还深入探讨了课文中的主题和形式,充分展现了语文学科的内涵和深度。
第三段:对老师的评价
在听完这堂课后,我更加佩服老师的能力和才华。从她的表现中,我看到了一位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富有创意的老师。在课堂上,她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交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和老师一起探讨问题。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发掘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四段:对自己的收获
参加这堂课的收获很多,我发现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听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我不仅理解了故事和作品的背景,更学到了如何在课堂上讲述故事和复述内容。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在增加,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也能像老师一样掌握这样的技能,成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第五段:总结
在听这堂课之后,我的语文学习之路变得更加清晰和明朗。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我一定能够在语文学科上更上一层楼。我由衷地感谢这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让我在她的课堂上受益匪浅。从今天起,我也将投身到语文学习中去,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精髓,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篇六
2015 年10月18日至20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在无锡举行的第五期“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活动。本次大会由教育部语用所指导,由语文出版社主办,以媒体推广、专家引领、交流互动、培训提高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语文名师和名校的典型经验,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自我发展。
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让我有机会与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名师、教授等零距离接触。我钦佩于他们那渊博的学识和辉煌的成就;感动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守;惊叹于他们敢于创新开拓的勇气;陶醉于他们流畅跌宕的演讲聆听了他们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权威理念和真知灼见;更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语文的那份深沉博大的爱! 参加这样高档次,大规模的语文高端盛会,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让我从政策层面提高了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不仅提升了我的语文教育理论水平,更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此次无锡之行,领略语文名师名家的风采,使我获得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欣喜极,思索至深,意义至大!
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吕同舟,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编委会副主任徐功明,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副主任时俊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授李芒、语文特级教师陈琴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代表三百多人齐聚一堂,碰撞思想,交流优秀的教育理念,分享成功的智慧和经验,激励调动后起之秀。这里有着一群语文的朝圣者,这里真是一次学术的盛会啊!
1
18日上午9点,大讲堂在郭永福会长的致辞中拉开了帷幕,他做了“有效科研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简短报告,指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的一项最高能力,参加科研的出发点、目的和功用定位,强调从本校改革和发展中选取科研课题。接着吕同舟所长致辞,他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经历谈“教研”,谈到区分”有效教研和无效教研“的话题,尤其指出”一场高效有价值的教研活动“必须做到”五个一“的教学设计和”三个实现“的教学目的。
接下来是由备受尊敬的语文泰斗李吉林老师为老师们做《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三部曲”实践与研究的八个台阶》的学术报告,她的讲座滋润心灵,荡涤心扉,留给我的感动也最为深刻。李老师结合自己五十多年的教坛生涯,回顾了在人生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为我们讲述了她如何在36年里执着于一个课题的研究,怎样将课题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最后到“儿童情境学习”的实践研究一步步深入。李老师一路探索,不断开拓,持之不懈,润物无声,硕果累累,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新方向,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流派,赢得世人的瞩目。她是中国教育的一面旗帜!她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着实可嘉!她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胸怀令人感动;她那种不懈的韧劲和研究精神令人钦佩!从李吉林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师德”、什么叫“师爱”,她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教师”这一伟大的称呼,她真不愧是“中国教育的脊梁”!
2
是中国“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做了《我的母语如歌》的精彩讲座。她先对“素读”课程作简介“不追求所读内容的深刻含义,只是纯粹地读,目的是求记诵,求熟练读,适合诵读经典作品”,她率先把“经典素读“的理念引入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她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用经典去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夯实语文素养,她强调“吟诵”的重要性,讲授基本的吟诵规则,并结合大量的经典诗词和古籍,指导诵读方法,亲自示范吟诵。她的诵读曲韵婉转,如歌如诉,似春风拂面,似珠落玉盘,让人耳目一新,不禁连连叫绝!
这次的研修学习使我的内心受到深深地震撼。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名师们内心真挚深沉的语文情怀;感受到了他们为中国教育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学然后知不足!今后的教坛生涯中,我会张开双臂,迎接挑战,追随名师的足迹,更多一份虔诚,更多一份钻研,更多一份韧劲,在语文的田地中辛勤耕耘,用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去努力做好这一份美丽的事业!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人应有的姿态!
3
20xx年10月18日至20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在无锡举行的第五期“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活动。本次大会由教育部语用所指导,由语文出版社主办,以媒体推广、专家引领、交流互动、培训提高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语文名师和名校的典型经验,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自我发展。
三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让我有机会与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名师、教授等零距离接触。我钦佩于他们那渊博的学识和辉煌的成就;感动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守;惊叹于他们敢于创新开拓的勇气;陶醉于他们流畅跌宕的演讲聆听了他们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权威理念和真知灼见;更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语文的那份深沉博大的爱!参加这样高档次,大规模的语文高端盛会,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让我从政策层面提高了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不仅提升了我的语文教育理论水平,更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此次无锡之行,领略语文名师名家的风采,使我获得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欣喜极,思索至深,意义至大!
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吕同舟,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编委会副主任徐功明,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副主任时俊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授李芒、语文特级教师陈琴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代表三百多人齐聚一堂,碰撞思想,交流优秀的教育理念,分享成功的智慧和经验,激励调动后起之秀。这里有着一群语文的朝圣者,这里真是一次学术的盛会啊!
18日上午9点,大讲堂在郭永福会长的致辞中拉开了帷幕,他做了“有效科研与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简短报告,指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的一项最高能力,参加科研的出发点、目的和功用定位,强调从本校改革和发展中选取科研课题。接着吕同舟所长致辞,他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经历谈“教研”,谈到区分”有效教研和无效教研“的话题,尤其指出”一场高效有价值的教研活动“必须做到”五个一“的教学设计和”三个实现“的教学目的。接下来是由备受尊敬的语文泰斗李吉林老师为老师们做《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三部曲”实践与研究的八个台阶》的学术报告,她的讲座滋润心灵,荡涤心扉,留给我的感动也最为深刻。李老师结合自己五十多年的教坛生涯,回顾了在人生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为我们讲述了她如何在36年里执着于一个课题的研究,怎样将课题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最后到“儿童情境学习”的实践研究一步步深入。李老师一路探索,不断开拓,持之不懈,润物无声,硕果累累,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新方向,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流派,赢得世人的瞩目。她是中国教育的一面旗帜!她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着实可嘉!她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胸怀令人感动;她那种不懈的韧劲和研究精神令人钦佩!从李吉林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师德”、什么叫“师爱”,她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教师”这一伟大的称呼,她真不愧是“中国教育的脊梁”!
是中国“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做了《我的母语如歌》的精彩讲座。她先对“素读”课程作简介“不追求所读内容的深刻含义,只是纯粹地读,目的是求记诵,求熟练读,适合诵读经典作品”,她率先把“经典素读“的理念引入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她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用经典去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夯实语文素养,她强调“吟诵”的重要性,讲授基本的吟诵规则,并结合大量的经典诗词和古籍,指导诵读方法,亲自示范吟诵。她的诵读曲韵婉转,如歌如诉,似春风拂面,似珠落玉盘,让人耳目一新,不禁连连叫绝!
这次的研修学习使我的内心受到深深地震撼。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名师们内心真挚深沉的语文情怀;感受到了他们为中国教育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学然后知不足!今后的教坛生涯中,我会张开双臂,迎接挑战,追随名师的足迹,更多一份虔诚,更多一份钻研,更多一份韧劲,在语文的田地中辛勤耕耘,用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去努力做好这一份美丽的事业!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人应有的姿态!
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篇七
名师示范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如何有效的传授知识。本人近期参加了一次名师示范课的体验学习,本文就此经历,以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身临其境
在名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自己变得格外放松,脚步也随着节奏悠然自在,充满信心。认真聆听老师的教诲,我感觉自己涵养、情感、视野都得到了极大地开拓与提升。老师的言谈和笑语,传达了课程内容,又充分享受到爱、欢愉、美的情感,让我感到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好的表达技巧,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三、师生互动
名师示范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老师不顾身份高低的依附,与学生对话、呼应、交流,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和建议,准确发现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在引导我们掌握重点的同时,也尽其所能地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四、体验学习美
这堂课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品味诗歌、小说和文学作品,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体会其中的美。通过老师与学生共同的体验,可以感受到美的秘密,做到诗意生活,也更能够审美意识和丰富的情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IP
通过名师示范课,我们受到重要启示。和老师充分交流,互相沟通,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成长。在学习语文方面,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度的分析、感悟,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和理解,并在实践和思考中逐渐提高掌握文本的能力。总之,本次名师示范课所呈现出的情境教学和体验学习方向对我们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感谢老师的指导,也期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不断地学习、进步。
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篇八
几节课听下来,真切的感受到了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几位老师的优质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了诗句,又使学生在诗句中感受到了四季不同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由此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写出了像“窗户是房子的眼睛,地球是宇宙的眼睛”这样优美生动的诗句。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个宝、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篇九
三月的春风吹来了春日的暖阳,学习热也蔓延在我们这个集体当中。3月29日上午,我与我校亚x老师、琼x老师前往_中心小学参加_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研讨活动,一睹了工作室老师的风采。
每次听课评课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今天早上的两节课主要是在蔡_名师发展工作室“和蕴语文”的教学思想主张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和谐共生、独具意蕴,和谐是行动,是实践,是因;共生是成效,是收获,是果。独具,则强调师生的个性成长,是基础,是铺垫,是因;意蕴,强调师生的厚积薄发,是主体,是呈现,是果。这样说也许比较抽象,其实两节课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大概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语文学习时间内与文本进行个性对话,有意识地将重点放在学生学法上的习得。既有自主探究学习,又有接受性学习。这样的教学策略在一堂课中的有效是不错的。
来看蔡_老师的《詹天佑》,执教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越到高年级,尽管语言组织的能力比较强,但学生说话的欲望可能会有所减弱。反观这堂课,整节课的秩序井然,学生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主要得益于教师以课为例,通过分析“修护铁路”这一典型事例得出詹天佑杰出、爱国的品质,了解“人物与典型事例”这样一组颇有文学理论色彩的名词。我们包括我在内,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出现那种表面抓关键字词、重点词语让学生谈感受的做法,其实学生站起来常常是脱离文本,谈不出个所以然。蔡教师为我们提供一种非常好的范例,即将文字转化成图画、动画,注重图文结合。同时也注重课文对于詹天佑修筑铁路这一事件的材料补充,包括居庸关凿井图,人字形铁路图等等,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提示用做记号和做批注的方法帮助思考学习。相信这样一节课的教授,对整个单元“典型事例与人物”的学习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在一课学习中必能有所得。
同样的谢_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沙漠之舟》一课,实现了三个关注。第一,能做到关注文本。从理性中来到理性中去,体现了整个说明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最后又把整堂课还给了理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文本,学生们用了表格法、图文法等等方法。第二,关注学生。让学生充分自学讨论交流,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同时注重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用学到的说明文写法“先写特点再写作用”运用到《猫是捉老鼠的小能手》口语联系中来。第三,关注语文本质特征——语用,体现了教师鲜明的教学主张。
这样听下来,有一个感觉,其实教“书”和“教书”两者是很难去把握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一些方式方法的习得比较理性化。如果没有比较创新的形式、必要的取舍,那么很容易出现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的缺憾。即使学生真的能够一课一得,但长期下来,也会缺乏激情与兴趣。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本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中间平衡的支点很难把握,也很难在前面去加任何的定义。语文教师可以做的,应该是允许自己的教学风格多样化一些,用更加包容的态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
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篇十
语文是一门琐碎但又不可或缺的学科,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语文课可以说是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课程。然而,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意识到了语文的重要性?是否珍惜每一次听名师讲课的机会呢?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名师讲课的研讨班,并从中受益匪浅。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一谈名师讲课对于我语文学习的影响。在家里的语文作业中,往往我们只关注于完成任务,而对于其中的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而通过听名师讲课,我深刻地学到了如何解决其中的难题。名师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我明白了许多知识的内涵。例如,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名师指导我们如何理解古人的意境,如何悟出其中的深意。这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古代文化的窗户,使我在文学鉴赏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其次,名师讲课不仅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对整个班级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名师的引导下,我懂得了与同学们共同进步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名师让我们进行了小组合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拓展知识的平台。通过小组合作,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找出彼此的不足之处,并一起进步。这种合作模式使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
而对于我个人而言,名师讲课更多地是对我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态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课堂上,名师为我们指出了学习上的一些盲点和误区。例如,在写作上,名师教给我们如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提高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我来说是一次语文学习的转折点,我开始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提升了我的写作水平。同时,名师也教会了我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使我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来学习和提升自己。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我之后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听名师讲课是一种珍贵的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是一门爱与梦想的学科,通过名师的讲解,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爱与梦想。名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语文学习的真谛,也激发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之情。在将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忱,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并通过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将这种爱与梦想传递给更多的孩子们。
综上所述,通过参加名师讲课的研讨班,我收获了很多。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决难题,而且懂得了与同学共同进步的重要性。名师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态度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听名师讲课,我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激发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实现自己的语文梦想。
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篇十一
9月x日,一个好日子。在这天我观摩了在金宝举行的清华附小《窦桂梅教学团队教育专场活动》。此次活动的内容有名师课堂教学“示范课”“说课互动”“1+x课堂实施讲座”这些深深吸引了我……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听完几位老师的汇报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窦桂梅校长亲自上阵,在教学《我的爸爸叫焦尼》时,她先以在生活中的小细节着手引导孩子形容对父爱的感受,受到了大家的赞赏,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课中,她抓住经典的图片画面,形象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对爸爸与儿子间情感的的分析。最后,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以文带文的形式,对人物的拓展品读,即对爸爸和儿子间对话的品读,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窦校长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王玲湘的《花脸》,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作者以花脸为题的妙处。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窦老师在上《我的爸爸叫焦尼》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爸爸的语句,体会那爸爸与儿子间的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升华。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王峰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他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还有一丝遗憾:由于时间关系和活动的大型性,有些好课,特别是讲座:从积极语用视角重建和谈减负背景下“落地生根”的语文教学示范课没听到。
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1、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听名师语文心得体会篇十二
这次,我有幸到文山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领略了来自全国各省的优秀青年教师的风采,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本次观摩听课,使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课前谈话犹如戏剧的“序幕”,必须讲究艺术。作为语文课的课前谈话,不管你是讲究预设的美丽,还是追求生成的精彩,有一点却是要始终牢记的:让课前谈话也姓“语”。课前谈话的内容既要尽量讲求语文的工具性,也要尽量追求人文性,让情感交流与语言文字训练水乳交融。参赛教师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课前谈话、让一堂堂好课更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让听课的我也在互动中流连忘返,情不自胜。
1.幽默风趣,智慧课堂充满愉悦。
丹阳“十大杰出青年”张学伟老师在执教示范课:《风筝》之前和学生的互动谈话,幽默风趣,有策略,既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为新课的学习铺了路搭了桥。杨老师用他的幽默、智慧,让课前谈话这一小小的环节如春风化雨,沟通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2.自然流畅,新课导入不留痕迹。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伟忠老师执教《“死”了十二次》,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上课前,教师紧扣文本的“有趣”,“死”?是什么死?还是怎么死?从“死”字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好奇,为后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是最高境界的谈话,几乎分不清哪是谈话,哪是导入,真正做到“不了痕迹”。 3.真诚交流,口语交际精彩纷呈。
这次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课堂空间广阔,课型多样,流派纷呈。既有阅读课,作文课,寓言课,又有口语交际课,读写混合课,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课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叶圣陶先生对朗读的功用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时综合;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尤其是张老师的《风筝》,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张老师就让学生认识“嗔、眸、袅”三个生字,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悟来促读,使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对文章进行了升华,张老师是这样总结的:“生活中,其实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爱也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请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虽简约但扎实,正如茉莉清新淡雅却沁人心脾。
总之,在文山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每一位老师给我的启发都会让我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自信。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性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